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宇宙》讀書筆記

《宇宙》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宇宙》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宇宙》讀書筆記

  《宇宙》讀書筆記篇1

前不久,知乎上有人邀請我回答“有沒有那種讓你拿起來就放不下的書?”我仔細想了想,腦海中不時浮現出若干本讀過的書,但最後都“放下了”。今天,我剛剛讀完《宇宙》(卡爾·薩根著)。我想我有答案了。

今天回家路上,車裏播放着主播汪潔播講的《科幻世界漫遊指南》。滿腦子的外星人、人馬座阿爾法星。如果眼前有一個外星人飄然落在車子的引擎蓋上,而ta對地球的各種事物不甚瞭解。我一定會推薦ta在亞馬遜商城購買此書。因為這本書講了自人類誕生以來一切“值得一説”的事。如果ta想對我們有所瞭解,而不陷入尬聊的話,讀這本書就夠了。如果外星人的機場也賣書的話,這本《宇宙》的書名一定有個副標題“二十天瞭解關於地球人的一切”、“從陌生到老鐵:一本書看透地球人”。

我本想盡可能地簡述該書的內容,讓朋友們全方位地瞭解該書的有趣之處。可是該書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了。我只能選取其中幾點來略做介紹了。

該書出版於1980年。冷戰漸熱。所有生物數次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個時候出現的這本書,彷彿像是一個將死之人,寫下的回憶錄,以及遺書。説是回憶錄,因為這本書回顧了自古希臘時期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類為了瞭解宇宙,瞭解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説是遺書,因為這本書深刻檢討了過去所走的彎路,總結了過去的失敗教訓。同時還對未來有着無限的憧憬。然而這個憧憬也是悲壯的,因為這個憧憬的背景是掌握幾萬顆氫彈的人正在控制按鈕邊上打蟑螂。如果在最後的最後,最後一撥人類要封裝一本書向太空深處發射火箭,表明“我們曾如此如此活過”。這本書就很合適。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精確的科學知識,二是天馬行空的浪漫。

“如果我們被隨機插入宇宙中,會發現自己位於一顆行星或其附近的概率是十億憶億億(1的後面有33個零)分之一。”

書的開篇就詳細介紹了公元前3世紀埃及的埃拉託斯特尼因為一件日常小事就斷定地球是圓的,並用現在國中生就有的數學知識、木棍、眼睛、大腦,就測出了地球的周長為40000千米。看到書中的圖解,和介紹,我是震驚的。我特意查了用目前的技術測得的地球周長,40076千米。

同時期的巨星還有歐幾里得、狄奧尼修斯(語言學上的貢獻與歐幾里得的幾何學貢獻相當)、希羅菲盧斯(奠定生理學基礎——大腦才是智慧之所)、郝侖(第一本關於機器人的著作《自動機》)、數學家阿波羅尼奧斯(闡明瞭圓錐曲線的各種形式,18世紀以後被開普勒用於描述行星運動)……人類以這樣開局,連我都感受到了一種穩穩的幸福。然而,亞歷山大圖書館在建館700年後,灰飛煙滅。亞歷山大圖書館50萬冊圖書被毀。有多遺憾?“書架上曾擺放着薩摩斯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的著作,論述地球只不過是眾多行星中的一顆,與其他行星一樣繞太陽公轉,而恆星極為遙遠。每一個結論都正確無誤,但我們足足等了近2000年才得以重新發現這些正確的觀點。”這一關燈,就要到中世紀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才開始再次睜眼看宇宙。期間的曲折挫折,常人難以想象。

這又説回本書的特點。雖然是介紹科學發現的歷程。內容卻不是乾巴巴的文學描述。如書中就詳細介紹了哥白尼的日心説、托勒密的地心説是如何對統一天文現象作各自的解讀,哥白尼和托勒密還各自總結出瞭解釋的理論。關鍵是這兩個學説竟然基本都是奏效的。也就是可以用來預測行星的位置。之前一直好奇古代的人是怎麼預測行星位置的,這回得到了部分答案。然而,開普勒的三大定律才是真正的答案。開普勒一直鬱郁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第谷。第谷,一個有天文夢想的紈絝子弟,死於暴飲暴食和酗酒。但他死之前將無價卻一直沒在意的觀測資料交給了開普勒。開普勒三大定律之妙處在於,人在家中坐,用紙和筆就可以精確知道天上星星的過去未來。現正被用於航空航天領域。

在介紹完太陽系、銀河系、星際物質後,本書進入另一部分,天馬行空的浪漫。卡爾·薩根從破譯古埃及的羅塞塔石碑象形文字開始説起,説到尋找古老而奇異的另一個文明的信息,尋求理解地外智慧的方法。他認定各個文明之間的共同語言:科學和數學。看到這裏,我想起卡爾·薩根的一部科幻小説《接觸》(也曾被改編成電影《超時空接觸》)。卡爾·薩根之所以有這個自信,是因為自然的法則在各處都一模一樣。“遙遠恆星和星系的光譜圖樣與太陽的相同,都能通過實驗室中的實驗而被理解。宇宙各處不只化學元素相同,而且主導原子輻射吸收和發射的量子力學在各處也同樣適用。遙遠的彼此繞轉的星系與地球上落地的蘋果遵守同樣的引力定律,旅行者號飛船前往其他恆星的運動也同樣。”

卡爾·薩根在不斷縮小尋找的範圍,不斷細化尋找的方法。由於自然法則的原因,如果我們主動發出信息,接收到並回應信息的會是比我們落後的文明。如果我們收到陌生信息,那麼,該信息來源於比我們先進的文明。

當時最先進的工具是阿雷西博天文台。幾個星期之內就可以將《不列顛百科全書》發送給15000光年外的天文台。順便説一句,當前及未來三十年,最先進的天文台在中國。地外文明似乎觸手可及了呢。這僅僅是明天,還是後天的問題了。這麼一來,世間的科幻小説似乎都落入俗套了。兩個文明一旦相遇,不大可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其中一個必然是“蟲子”。

按照估算文明數量的德雷克公式,銀河系現存文明就數以百萬計。不過,有一個不知是好還是壞的消息,我們可能是第一個文明。卡爾·薩根又提出幾個猜測“也許星際空間飛行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畢竟在光速的速度下很難看到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時會有什麼樣的阻礙出現。又或者地外智慧就在那裏,但由於某種銀河系中的公約、某種不要干預新出現文明的倫理規範,他們隱藏了起來。我們可以想想他們正好奇又冷靜地在觀察我們,來確定我們今年是否能再一次避免自我毀滅,就像我們觀察一盤瓊脂中的細菌文化。”一個文明可能像蔓延的葡萄藤一樣向外探索。“任何一個以我們(人類)目前技術進步速度發展了百萬年的文明,其超越我們的程度就好像我們超越夜猴或者獼猴一樣。”根據卡爾·薩根的推算,最快與我們相遇的文明,起碼發展了一百萬年。為什麼我們如此執着於星際航行?可能是為了永生。一個由永生個體構成的文明是否會覺得星際航行有點幼稚呢?

作者提醒我們,不必擔憂地球人能不能對抗到訪的地外文明。因為根本不可能有對抗的餘地。科幻作品中描述地球人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戰勝外星人的梗,可能是一種對地外文明的恐懼。其歸根結底是對自身的恐懼。因為我們的歷史就是弱肉強食的歷史。而被我們毀滅的文明,也僅僅落後不太多而已。如科爾特斯和阿茲特克。不過,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純粹接收到星際廣播。那時我們就該擔憂文明的碰撞了。

卡爾·薩根還提供了星際信息接收指南。一是發送類似質數這樣的信息,因為自然界形成這類信號概率極低。二是如何解讀信息。

“射電技術允許傳播的信息豐富得不可思議。也許當我們收聽到信號時,會發現我們自己正處在《銀河大百科全書》的第3267卷。”

“無論耗費多少時間,我們終將回信。我們會發射一些關於自己的信息——最初只是最基本的——作為我們發起的長長的星際聊天的開頭,由於星際空間距離的廣袤以及光速的有限,這場對話將會有我們遙遠的後來來繼續。有一天,在某顆遙遠的恆星的一顆行星上,一種與我們非常不同的生命可能會要求我們發送最新版的《銀河大百科全書》,以獲悉最新加入銀河文明部落的社會的零星信息。”

在一番天馬行空的暢想後,作者帶着對核冬天造成自我毀滅的恐懼結束了本書。

  《宇宙》讀書筆記篇2

《宇宙》是一本極具收藏價值的天文視覺圖冊,全書近200張精美圖像全部由尖端技術拍攝,細緻的後期處理更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帶領我們踏入茫茫的宇宙。以下是“《宇宙》讀後感”,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愛默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人感到孤獨寂寞,就讓他看看天上的星星吧。這些從天國傳來的光芒會將他與他所觸摸到的世界分離開來。”

我是一個喜歡看星星的人。在夜晚,仰望星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夜幕上星辰閃爍,璀璨而華麗,有着絢爛而迷幻人心的美。伸出手才發現,它們是那樣的遙不可及,星辰是近乎永恆的存在,它們將億億萬萬年地存在於浩瀚的宇宙中。而我們,與這寬闊無際的穹宇相比,只是那樣微渺的一點。很好奇星辰所存在的神祕空間,那個我們不可捉摸的宇宙世界。

我常常去書店,想閲讀那些有關科學的著作,可每次翻閲便被上面晦澀的專業術語,難以理解的化學物理概念所困惑。一次偶然,在一大堆書中看到了一本封面黯淡的,上面只有兩個簡潔之字的《宇宙》。我好奇地翻看了起來,草草閲讀之下,並沒有看那些純學術的作品而感受到的生澀難懂,反而走進了卡爾薩根所深愛的那個奇幻的宇宙世界。將書買回家,我沉靜地閲讀了起來。小時候有夢想成為科學家,兒時的認知中,科學是一個奇妙的詞,可以創造發明出無數新奇的東西,同樣那些遙遠星辰上的畫面和故事也讓我格外向往。而長大以後才發現,科學是那樣的深奧玄妙,夢想也早已不知所蹤。卡爾薩根的《宇宙》卻讓我重新陷入了那個夢境般奇幻的世界,也燃起了我對科學的熱情。書中並沒有其新的理論與知識的發現,但吸引我的是薩根那形象生動的描繪和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薩根筆下的宇宙是動態的,不是那些深奧的天文學宇宙學概念,不是隻有天文科學家們才能看懂讀懂的獨享事物。微觀粒子的奇妙和宏觀宇宙的壯美,屬於宇宙的祕密,那樣清晰而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薩根的獨特講述,使我深深沉醉其中,那些我所渴望知道的奧祕,從宇宙洪荒到如今科技時代,從西方的文明到東方的歷史,都一一得到了解答。在薩根的《宇宙》中,我不再恍若一個旁觀者,只能仰望着那一門高高在上得學科,欣賞着別人津津樂道的天文事件;我感到我成為了這茫茫穹宇中的一員,身處其中,探索着它那驚心動魄的奧祕。緊緊纏繞主題的,不僅只有廣闊宇宙之間的奧祕,更有對人類的歷史與未來,政治與宗教,命運與夢想的探求與思考。其中薩根這樣寫道:“……宇宙中可能存在許許多多有高級生命的世界。但是根據達爾文主義的理論,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不存在人類。只有在這裏,只有在地球這顆小小的行星上才存在人。我們是珍稀瀕危的物種。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極其珍貴的。如果有人與你有隙,讓他活下去吧!因為在1000億個星系中,你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人類的歷史是緩慢地認識這樣一個真理的過程:我們都是一個更大家族的成員。” 這是薩根和平的博大之愛,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關懷。他不僅是科學知識的普及者,更是科學精神的'傳播者。即使在病重之時,他仍然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傾其心血編著講述着《魔鬼出沒的世界》中科學的蠟燭怎樣照亮黑暗。

在全書的結尾薩根更表現了其對人類前途的深深擔憂,併為地球而呼籲着“我們應該忠誠於全人類,忠誠於整個地球。必須由我們來為地球大聲疾呼。維持人類的生存不僅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宇宙負責,對這個古老的、浩瀚的、孕育了我們的宇宙負責。”偉大的薩根編寫了一首真正的宇宙史詩,深愛着宇宙星辰的他,追尋着自己的夢想而去。像薩根一樣“酷愛星辰,豈懼夜幕”,努力尋找生命中最璀璨的亮點吧!

因為星並不遠夢並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 。

  《宇宙》讀書筆記篇3

剛開始讀《宇宙》的時候,覺得那些語言有點深奧,很難看懂,不過,那文字耐人尋味,當中藴含着宇宙獨特而神祕的魅力,在細細品味後才能領悟。

這本書的作者是的霍金,他被稱之為“宇宙之王”,還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着名的科學思想家。他,是輪椅上的攀登者! 他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科學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人類作為宇宙裏高等生物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義。《宇宙》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

《宇宙》用引人入勝的表達方式討論了宇宙的歷史和將來、時間和時空的本性、黑洞等令人敬畏的主題,這本書引發了我探尋宇宙的祕密的渴望,我將試圖勾勒出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以我現在的年紀,對霍金這些深奧的宇宙假想認識還不夠清晰透徹,儘管它意味深長,但不可否認,霍金輪椅上的着作《宇宙》在宇宙研究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這使我對科學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宇宙》讀書筆記篇4

暑假我看了很多本書,其中《宇宙》最有趣的。顧名思義,《宇宙》這本書講的就是有關宇宙的故事。作者是法國伊夫、奧德和阿蘭。

宇宙啊!宇宙,多麼漂亮,美麗啊!有太陽、地球、欲求、水星、火星、金星......等等星星。但是宇宙是怎麼來的呢?經過科學家研究,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呀。大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產生了。科學家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的科學家認為大氣中的閃電促成了生命出現所必需的化學反應。

你知道太陽、地球、木星他們是怎麼出現的嗎?不知道吧,我知道。我是從《宇宙》這本書上看到的。科學家認為太陽系誕生於50億年前,它的前身是太陽幸運。太陽星雲在重力的作用下坍縮,在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陽。參與部分圍繞太陽形成星雲盤。星雲盤在旋轉中出現裂痕,變成很多患。星雲盤上的物質逐步聚集,並最終形成大小各異的球體,太陽系行星出現。

這本書還講了宇宙其他的東西,很奇妙。

《宇宙》這本書真好看,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標籤: 讀書筆記 宇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kmw4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