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繪畫書法 >

抽象繪畫語言的研究論文

抽象繪畫語言的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抽象繪畫是現代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打破了以往寫實再現自然的藝術範疇,而把形式、線條、色彩、肌理作為基本元素再組合,就這樣藝術不需要依附具體的形象來説明,而可以純粹欣賞結構元素的美感,開創了藝術新的方向。

抽象繪畫語言的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色彩;音樂元素;材質;心靈

  一、前言

在藝術創作之中,所謂的造型元素:色相、彩度、明度、筆觸、肌理、形狀、光線、空間、比例等,配合所謂的形式原理:律動、對比、統一、調和、比例、反覆、漸層、單純等,形成了美的要素。再藉由點、線、面、形成一件作品的造型和空間,形成有意味的形式,這就是抽象的結構語言。

抽象繪畫的主要觀念,就是認為藝術作品是由形與色這兩個單純因素所構成,而不必藉助任何文學性、説明性、象徵性來再現人們的內在感情,即便沒有題目,沒有對象,仍然存在,這似乎符合一般所認知的音樂特性。因為音樂由節拍與旋律組成,就算不去描繪景色或故事,節拍與旋律也足以構成美的本質。

  二、色彩的安排

色彩的作用可分為生理的與心理的兩方面,生理的感覺只持續片刻,它很表面,如果不特別在意,也不會存留什麼印象,除非是第一次接觸的東西,但當它表面的吸引力消失時,影響力也隨之失去了。而心理的變化則不同,它可能是生理作用將之傳到心靈而發生的,但到底是直接產生或經由聯想而發生,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心靈和身體常常是互為因果,在心理層面受到震撼時,生理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色彩隱藏着極大的潛力,足以影響人的身體。

抽象藝術,有很大的部份是在探究色彩的力量與脱離具象時的活動力,透過色彩創造出造型與動態的幻覺,產生一種視覺的效果,透過色彩嘗試表現聲音,而不再只是模仿物體的彩色圖像。色彩的物質性,在主觀的創造下,畫面內容可以由非具象的造型與色彩表達出來,而觀者可以自由地對畫面做聯想,以獲得藝術家的意念。

關於色彩,在東、西方的表現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繪畫沒有應用科學的色彩分析方法,講究主觀用色,大多數就是單色的黑白關係,但是這種黑白關係有着很強烈的心理暗示,至於在色彩的使用上,即使是青綠山水畫也是極為主觀地用色而非真實用色,就連最寫實的工筆畫也是描繪物象的固有色,從理論上來説仍是主觀的。由此可知,中國畫強調純藝術,其色彩合乎生機勃勃之美,而非所謂逼真寫實的再現色彩,它還包含着藝術家的生命和情感注入的深度感覺。

  三、抽象繪畫中的音樂元素

康定斯基説認為“十九世紀是外在的世紀,二十世紀是內心的世紀。”現代藝術越來越強調內心世界的探索,此時畫面也多往抽象的情感發展,讓人們能夠聽見繪畫及看見音樂,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音樂是有意味的形式,它的意味就是符號,音樂通過動態的結構,來表現生命經驗的形式,經由運動和情緒,組成了音樂的意義,藝術家們的敏鋭就像兒童,往往比其它人更容易聽到東西的內在聲音。好的繪畫,就是無聲的音樂,因為它有嚴密的組織,有起伏的韻律,有變化的輕重,有不同的強弱,繪畫雖是有形的藝術,但也要追求那種無形的、不可捉模的音樂性。

抽象繪畫也像音樂一樣,是訴諸情感的,不同色彩與形的調和、對比、配置,都有不同的音樂性。過去,繪畫中藉由色彩與線條構成與它相應的實物,使我們不難了解它的意義,如今,抽象繪畫單純的色彩與線條就是意義所在,抽象藝術表現的音樂美、旋律感,可以説主要就是藉由點、線、面、形和色彩等元素的結合與安排而來。其實長久以來音樂和色彩之間的對照就一直存在着;比如畫家常常説的調子(指明暗)或是冷暖色調就是借用了音樂名詞的“調”來比喻色彩;而音樂家們也常説音色、和聲色彩等等。同樣的,一個音樂作品很有繪畫性,或一幅畫很有音樂性,會這麼説也不是偶然的。以立體派畫家為例,他們不斷地畫和音樂相關的東西如:吉他、曼陀鈴、鋼琴、樂譜等等,這種潛意識的選擇,足以説明音樂與繪畫的關係密不可分。

為何音樂性在繪畫中佔有如此重要之份量?當然音樂之抽象性質為最主要因素,也是因為音樂一直不是一項表現自然現象的藝術,而是用以傳達心靈的媒體。對於音樂,我們總以詮釋音樂,而不用描寫這兩個字,這是因為它很難做具體的再現,叔本華認為只有作曲家,可以完全不受拘束地,去創造一種屬於他個人意識之藝術作品,而且除了愉悦以外不具任何其它目的。 音樂是一門以音響的方式表現藝術家心靈,而不是複製自然現象的藝術,音樂具有特殊的性格與感染力,它是一種存在於時間的藝術,本質上是那麼的抽象,不像繪畫那樣具體,但同樣能產生感動人心的力量。它是如此吸引着人們的耳朵和心靈。

音樂就是拿許多高低、長短不同的音組合成一種很美的形式,音樂的美完全是一種形式的美,這種論調讓藝術得以朝着更自由的方向發展,展現出更高的獨立性與純粹性。叔本華把音樂認為最高的藝術,因為其它的藝術形式只能表現意象世界,而音樂則為意志的外射,音樂可以直接表現意志,這種強調意志自身的寫照,也成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藝術追求的目標。

音樂是建立在各種聲音的關係上,它們並不模仿任何生活現象,音樂的時間是單向進行的,從開始到結束沒有迴轉的餘地,而且聽眾是被動地跟隨着音符出現的順序來聆賞樂曲。但是繪畫就不同了,繪畫中的.時間概念,是根據畫家筆觸的快慢,及造形與色彩的安排而產生的,所以畫面的佈局可以從四面八方來做各種安排,使得觀眾在欣賞時,可以從畫面的任何一部分開始,順向、逆向、重複、略過,以至結束,欣賞的時間是完全自由的。事實上,時間因素在繪畫中搖身一變成為空間因素,繪畫中所謂同時性存在的觀念也更顯重要,對於繪畫-空間,音樂-時間這個長久以來看似合理的劃分,卻出現了複雜的交錯性。

四、材質的抽象表現

在材質及意境的表現上,以西班牙的藝術大師達比埃斯為例,他的藝術作品在探討一個有機的、無定型的世界,用一種來自中國或日本傳統的單純表達方式,運用大量粗糙物質來表現力量。他常以材料為獨特的語言形式,也視形式與技巧為單一的研究課題,力圖賦予抽象的繪畫一種詩意般的理性。在他的作品裏記錄了他個人的世界觀,由不同材質的處理,無論是以謎樣般的符號、軀體的描繪與強調書法的氣勢,都在強調對日常生活所觸及的事物。這些符號大都來自生活中不經意的痕跡,例如一面牆上的痕跡、一張破布的歲月、一個身體局部的形體暗示,他迷戀肌理、質感、色彩所呈現的感動,強調畫面結構上的對比。

材料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一件藝術品所具有的感人力量,並不僅僅取決於材料,因此藝術家不能忘記創作的有效程度是和社會的心理狀態相關的,因為創作總要被社會所容納。大家都認為,真正的藝術家無不都有一段殫精竭慮的經歷,但如果僅有思想,而沒有跟物質進行拼搏,人們很快就會發現那個所謂的藝術家,根本就沒有往前邁出一腳步。在達比埃斯的作品中,有時會出現對某些現實的拒斥:那些不自然的現實,憑空炮製的需求……比如説比比皆是的廣告及其色彩。下意識地,他便去尋求、想象另一種顏色,一種悲劇性的、深沉的,能表現本質價值的顏色。應該重新找到世界真正的顏色,一種當世界尚未被庸俗的廣告所佔滿的顏色,然而顏色本身並不存在,而是藝術家必須去給予一種內心的色彩。

有時在達比埃斯的作品裏,有一種對於瑣碎小東西的敬意:紙片、紙版、破爛……等,藝術家的手,可以説動手就是為了收集這些東西,把這些東西從遺忘、破損、撕裂,從時間的腳印下解放出來。既然今天的價值觀念到處都是顛倒的,這種做法也許是有作用的。他認為藝術家都只管美的或重要的事物,這種觀念是如此普遍,甚至公開顯示他更喜歡今天被視為醜的、拙劣的、愚鈍的或荒謬的事物。我們應該致力於推廣以下思維:有成千上萬的事物值得歸於藝術,也就是歸於人的範疇。有許多事物,無論乍看顯得如何微不足道,只要置於正確的視角下,就會變得比那些重要的事物偉大得多,更值得尊重。在他作品裏,那些謙卑的色彩成了質疑的標誌,這不僅僅是一種內心的歷史,而是一種正義與和平的本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fa/0v31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