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繪畫書法 >

中國高等教育中傳統繪畫教育思考

中國高等教育中傳統繪畫教育思考

一、中國傳統繪畫教育的現狀

中國高等教育中傳統繪畫教育思考

全國高等教育實行學科調整這其中也包括美術教育,例如中國畫與油畫和版畫等傳統繪畫專業,被一起合併為繪畫造型專業。學生進校一年內先進行公共基礎課教學,一年後再進行專業細分。這種教學調整結果等於剝奪了中國傳統繪畫基礎教育,在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中的位置,我國的傳統繪畫基礎教育內容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基礎教育內容,使中國傳統繪畫教育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面臨嚴峻的考驗。

二、高等教育中傳統繪畫教學措施

1.越是中國傳統越佔有中國市場

當漫步在蘇州園林、鳳凰古城與麗江街頭等古香古色的建築時,中國韻味讓我們心靈舒暢,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到處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變成新的宣傳口號,一個遺留下來的文化能帶動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隨着人們生活的提高和藝術品市場的升温,收藏市場與傳統繪畫市場也帶來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如職業畫家以及鑑賞家和工藝美術師等。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特殊性,匯聚了豐富的世界文化。中國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它與西方繪畫相比,其情趣和審美特徵完全不同,它時而摹形狀物以美感人,時而清幽淡雅超脱高逸,寄託了審美意趣,強調精、神具備的注精以一之、還強調氣韻生動,不但深得國人喜愛連外國人也趨之如鶩,傳統繪畫有着西方藝術替代不了的廣泛羣眾基礎和獨特的審美。高等院校培養的重點是職業技術能力,在人才的培養上要高瞻遠矚、與時俱進,根據的社會需求不斷審查人才的培養計劃,不斷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對於有着廣闊前景日漸升温的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樣式,例如中國畫、年畫、版畫和漆畫等,要慎重的分析科學的規劃,依據現有條件和師資力量進行合理規劃。

2.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建立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在以前民間畫工多數是師徒關係,繪畫圖式與繪畫口訣代代傳授,想運用傳統的中國教育模式,重點是理解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不同點,中國繪畫重視程式和遵循作畫的秩序,需要多臨摹優秀的國畫作品;重視畫分十三科並採取分科教學的方法,因此不能求全。強調師徒相傳並且師傅要多做示範,要條理清晰地剖析技法。以上師徒式的教育方法與西方分班式的教學模式區別很大,隨着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教育大眾化觀念被人們熟知,加上西方教育體制的引進,中國傳統的師徒式教育體制顯得不合時宜和落後。目前中國繪畫與西洋繪畫的教學方式融合,美術院校的中國畫專業,也是先學素描、色彩的訓練方式,造成創作效率低下。高等院校以訓練學生手繪為主必須提高效率,因此科學地運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採用導師制,一個導師帶十幾個學生手把手傳授共同創作,可能是走捷徑的好辦法。中國繪畫的教學對導師的要求非常高,導師不僅在理論上能條理清楚技法上還要能動筆示範,在修養學問上也要給學生做表率。另外,除了導師制,職業技能的考核也至關重要,通過工藝美術師的職業資格的認定和專家同行的認可,是中國傳統繪畫教學走向科學化的重要基礎。

3.尊重藝術發展規律

當一種繪畫形式普及後會促進另一種相異的繪畫形式產生,人們的視覺總是追求不斷髮展與變化,因此推動了藝術不斷創新與發展。中國繪畫史就是中國繪畫的藝術形式,為適應不同時代審美品味需求不斷進行自我調整的歷史。中國畫教學中要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培養學生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傳統文化和藝術市場,用積極創新的思維來創造歷史探索未來。當歷史每進入一個新時期人們的審美思想改變後,中國繪畫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變革,革新了外在的形態,表現出新時期的審美思想,例如富麗堂皇和金碧輝煌的山水畫曾體現了唐朝蓬勃向上的精神氣質;而水墨淡雅則是元代文人在蒙古人統治下追求超脱隱逸的心靈寄託;伴隨中國封建王朝的逐漸衰落,色彩曾一度退出了中國繪畫的視線。如今,正處於一個五彩斑斕朝氣蓬勃的時代,中國畫的色彩觀念也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也要呼喚色彩的迴歸,也正因如此中國畫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始終充滿了生命力。中國繪畫教學中應遵循藝術發展規律,另外,教導學生要深入生活把握時代精神,遵循和探索中國畫的發展規律、只有符合中國畫發展規律才能科學地認識中國繪畫,把握其在現代繪畫語境中的任務和目標,吸取前人的輝煌成果探索前人未能研究的地方,總結時代特色讓中國繪畫得以更好的發展。

總之,中國畫教育是有可行性的,應該將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繪畫教育,有機結合平等對待,使傳統繪畫教育在中西文化互動中取得與西方文化等價文化思想體系。傳統繪畫的基礎教學應儘快構建傳統繪畫的學科結構,把傳統繪畫教育中的人文哲學的素質教育和筆墨技巧訓練放到教育中重要位置,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中國傳統繪畫教育應在高等教育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形成學科的優勢互補,規劃傳統繪畫教育,使其成為特色的文化體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fa/dvw2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