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淺談中國幼兒傳統文化教育

淺談中國幼兒傳統文化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知感恩、懂孝道。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呢?

淺談中國幼兒傳統文化教育

 一、家長老師的行為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有些家長單純地認為,同孩子談話、訓斥、命令他的時候,就是對孩子的教育,這是大錯特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樣穿戴,怎樣跟人説話,家長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處世態度、平時的言談舉止,對孩子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孩子都特別善於模仿,特別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具有更明顯的榜樣作用。有一個關於木頭碗的故事:爺爺年紀很大了,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聽不見了,腿腳已不能行走,牙齒都已經沒有了。在他吃飯的時候,順着嘴角經常有食物流出來。兒媳婦和兒子嫌棄他,吃飯的時候不讓他上桌,叫他在爐灶後面自己獨自吃飯。一次,兒媳婦和兒子給他端了一碗飯,老爺爺想把飯碗挪近一些,卻一失手打破了碗,兒媳婦罵他,説他把碗打碎了,家裏的東西全弄壞了,還説以後給他弄一個木頭碗吃飯,老爺爺只能唉聲歎氣,什麼話也説不出來。

有一天,夫妻倆在家裏,發現他們的小兒子在地上玩木頭,好像在做什麼東西似的,爸爸就問他:兒子,在做什麼呀?他的孩子回答説:我要做一個木頭碗,等爸爸和媽媽老了,我就用這個木頭碗給你們吃飯。

夫妻倆你看我我看你,眼淚忍不住掉下來。他們感到慚愧,覺得不應該這樣嫌棄老人,從那以後,他們就讓老人和他們一起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細心地伺候老人。要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才能獲得孩子的信賴和尊重,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二、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中國是有着古老文明的禮儀之邦,舉止得體、談吐文明是對一個人素質的最根本的要求。老師和孩子要注意文明用語上的使用,讓你好、謝謝、不客氣、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言時常掛在嘴邊,這樣到哪裏去都會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懂得待人接物的禮貌。

 三、放下溺愛、讓孩子親身去體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從孩子牙牙學語時,我們就教會了他們,可他們能真正懂得這裏面的含義嗎?道理講得再多,沒有親自去實踐,恐怕也只是空談,所以要讓孩子親身去體會、去真正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付出的是汗水,收穫的.是果實。讓孩子去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他才能瞭解別人勞動的艱辛,才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才能體諒大人撫養他長大的不易,孩子要在鍛鍊中長大。

  四、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教育孩子不是把我們的知識從一個口袋倒入另一個口袋,道理我們可以講給孩子聽,但是他們真正理解了嗎?不要讓孩子感覺大人的話就是真理,只要去遵從就好,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尤為重要。這就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思考,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事物的本質,自己去真正瞭解事物的對與錯、好與壞、真與假、美與醜。學會了思考,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走得更好。

五、要經常鼓勵孩子,培養孩子信心

鼓勵對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信心是前進的動力。當孩子提出霸道的要求、做出越禮的行為、犯下嚴重的錯誤時,他們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錯在哪裏,而是對孩子進行暴風驟雨式的批評和斥責,孩子很可能既感到委屈又不能理解,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這樣的批評,顯然是沒有什麼教育效果的。所以,當孩子有良好表現的時候,要表揚、要鼓勵。這樣,孩子會充滿信心,會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教育是人類成長的第一步,也是一個長期而細緻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明天最美麗的花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qeo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