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書籍 >

精選書籍作文6篇

精選書籍作文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籍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書籍作文6篇

書籍作文 篇1

曾經那個看到書就想“撞牆”的幼稚小女孩,轉眼間成了一個為書籍而瘋狂的六年級的學生。在這六年裏:我看遍了各種書,有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伍美珍姐姐寫的《陽光姐姐小説派》;還有歐陽幻象叔叔寫的《查理九世》……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書籍這麼得感興趣?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姐姐,才讓我那麼喜愛看書的!那是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剛讀完大學的姐姐送我一本《安徒生童話》,我欣喜諾狂的接過這本書,津津有味的“啃”起來。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看着忘乎了所以……吃飯了,我戀戀不捨的放下書,開始吃飯。到了晚上,我在夢裏,做了一個的夢:我正在看安妮,見證那些少年曾熱愛,卻正在遺忘的人和事;看愛玲,如心底綻放出一朵盛大而脆弱的花朵,沉澱過的花香擲地有聲;讀金庸,江湖險惡,撲朔迷離,劍客柔情,蕩氣迴腸,既有重情重義的俠士,又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在書籍中我找到我的人生目標,懂得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在書的王國,沒有人會阻擋你遨遊的腳步,我們的思緒會任意馳騁,,無拘無束。書裏包含着知識,包含着道理。道理是靠領悟出來的,知識是學不完的,所以書是讀不盡的。

書籍給我帶來了我們意想不到的知識和道理……拋開一切的雜念,從零開始吧!

書籍作文 篇2

今天,我讀了《小豬唏哩呼嚕》這本書裏的故事之一——《哇嗚老師很和氣》。

故事內容講的是:小豬唏哩呼嚕在家很淘氣,豬爸爸就送它去上學。小豬聽説老師是一隻大兒狼,害怕的不敢去。白白告訴它老師很和氣,小豬半信半疑,第二天還是去了學校。

到了學校,小行發現大狼老師喜歡吃烤白薯、糕點渣子等,跟本不吃學生,是一個善良、親切的老師。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遇到事情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自己去實踐證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書籍作文 篇3

書被孩子們親切地喻為“知識庫”和“小老師”。不瞞你説,我和書可是從小就很要好的朋友呢!

在我還不認識字的時候,我和“他”就已經有了一份不解之緣。那時我才一週歲,爸爸、媽媽按照習俗準備了抓週儀式。我在牀上爬來爬去,摸摸這個,碰碰那個,最後我終於選定了一個物品。我把“他”拿了起來,高高地舉起。它就是——一本書。從那時起,我就有了我的第一本書《我的小袋袋》。爸爸只要一有時間就給我讀書講故事。爸爸和《我的小袋袋》成了我的讀書的啟蒙老師。

在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如飢似渴地閲讀有字的繪本和童話了。隨着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我讀的書也越來越多。記得有一次幼兒園開聯歡會,老師讓我來主持。在老師驚訝的神情中,我磕磕絆絆地把滿是黑字的演講稿讀了下來,老師連連誇獎我。這就是書帶給我的獎勵,我是不是要感謝我的好朋友書呢?

隨着我慢慢長大,漸漸的,童話類的書籍已經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了。我又開始看《笑貓日記》、《小公主》這一類的故事書了,他們不但情節有趣,而且都藴藏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讓我愛不釋手。

轉眼已經到五年級了,現在我開始看像《四大名著》、《愛的教育》這類古今中外的好書了。每次我手裏一拿上書,就像小羊闖進了鮮嫩的草地,像乾涸的土地流過了一股清泉,又像冰天雪地裏突然擁有了一縷温暖的陽光,只要我的手裏一拿上書就會忘記了吃,忘記了睡,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沉浸在書的世界裏。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把我帶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廣闊的天地;書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只要你願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書,我愛你,我要與你定下一輩子的約會!

書籍作文 篇4

我天生就是個性格剛強的女孩兒,可我竟然有一項與性格不大相符的愛好——-看書。為什麼會這樣?説起來還有一段故事呢!

從我2歲時買回來的第一本書——格林童話起,也不知是吹的哪股風,從此以後,我便迷上了書這種奇妙的物體。天天死纏爛打地求着外婆讀書給我聽,弄的外婆天天沒個安寧,真是哭笑不得。可我看書的這個習慣應該也算是無傷大雅,而且肯定是個好習慣的哩!所以嘛,不管外婆答不答應都得答應。呵,不過不是我吹大牛,從三歲這個“花樣年華”開始,我就能讀上整版報紙。注意!不包括南京話文章哦!哎,這可是千真萬確啊,千萬別不信哇!

長大以後,我不但沒有減退一丁點兒對書的渴求,反而更加地如飢似渴。搖身一變,成了個地地道道的“書蟲”、“書迷”、“書呆子”。每當一下課,我便會飛奔向圖書角。如果有我喜歡的書嘛,我便會歡喜的一蹦三尺高,然後抱着書,屁癲屁癲地回到座位上,看起書來。如果沒有借到嘛,就會捶胸頓足,埋怨起自己老媽為什麼不給我一雙修長的手,二條大長腿,甚至埋怨老師沒有把我的座位安排在圖書角旁邊。有時看着離自己公有一個座位之遙的植物角,真希望它立刻換成圖書角。還有種情況,有時心中有一種殘念,真恨不得狂斥一頓借走“愛書”的那位同學。可是嘛,現實總會和想象相差十萬八千里,總是會好好地捉弄人一番。比方説吧:同學在沒看完書之前,我就得“涕淚橫流”地撕破臉皮向他們借書了。他們不管有啥條件都得答應,不過每當借回一本本充滿辛勞的書,我便會樂呵呵地笑起來。

有時,為了那些寶貴的書,我還得充當“小偷”和“演員”。在做作業時,因為書房裏擺了好多好多的書,對愛看書的我可真是種煎熬,時常“趁媽不備”偷偷地過上一把書癮。當然每次都會受到“體無完膚”式的懲罰。啥?你以為是“女子單打”呀!嚴格聲明:老媽其實也挺温柔,只不過是一頓小小的斥責罷了。可是當老媽前腳剛踏出小門,我的“陋習”潛能又被激發了。正應了“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句智理名言。哎!

我因為愛看書所以理所當然長大後的理想就是一位兒童文學家,注意注意是兒童作家哦!我最喜歡的作家就是楊紅櫻與伍美珍,每當看到一張張她們與孩子們幸福地合照,我好羨慕她們哦!所以,我希望我長大之後也能成為一位成功的作家,帶給孩子們快樂!

這就是我和書的故事——我快樂的源泉。

書籍作文 篇5

最近研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瞭解了經濟學的一些基礎知識,並且有了自己的一點想法,做一點總結,也是做些讀書筆記。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具有兩個要點,使用價值與價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即一種物品不用於交換,那麼它並不是商品,如空氣。但是一種物品有價值,就一定有使用價值,因為只有擁有使用價值,物本站有交換的價值,成為商品。也就是説,在市場上,買者付出貨幣購買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賣者放棄使用價值而獲得貨幣,價值在交換的瞬間得以形成。馬克思堅持勞動價值論,即勞動創造價值,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格是價值量的貨幣表現,但是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在價值附近上下波動。

在資本市場中,股票也是一種商品,但是這種商品比較特殊。股票的使用價值是法律賦予的,正如空氣是由自然界賦予的。股票的使用價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東身份獲得分紅,或者將股票高價賣出獲得收益。但此時的股票並不是商品,而股票的價值又從哪裏來呢?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股票的價值是什麼樣的勞動創造的呢?答案是,當投資者認購上市公司股票時,所付出的貨幣就是間接的勞動,這些特殊的勞動間接創造了股票的價值。但是股票在二級市場交換時,並不創造價值,投資者只是在買賣中獲得了差價收益。

今天剛剛發佈的消息,通用汽車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這讓叱詫風雲上百年的知名企業即是成為了經濟危機下的犧牲品。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研究角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需求下降。需求下降是經濟危機的直接表現,而資本在W-G’的過程,也就是包含剩餘價值的產品被出賣轉化為增值的貨幣資本的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剩餘價值得不到體現。這對於以賺取剩餘價值為根本目標的資本主義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打擊;第二,競爭壓力。國際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導致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巨大,歐洲、日本,包括中國的汽車行業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剩餘價值理論,絕對剩餘價值的產生是以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基礎的。但是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以及其他企業的不斷競爭,導致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來越短,此時依靠進一步減少個別勞動時間已經十分困難,剩餘價值的生產無法提高,企業利潤得不到保障;第三,勞動力支付壓力過大。通用汽車公司擁有上萬名職工,他們的工資待遇不斷增加,導致企業可變資本(即支付勞動力的資本)增大,相對來講增大的速度大於不變資本(即支付生產資料的資本)的增長速度,相對剩餘價值也得不到體現。

綜合上述原因,通用汽車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也就容易理解了。

馬克思認為,工人勞動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而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稱為剩餘價值。這裏有問題值得探索。為什麼工人的勞動會創造那麼多的價值?

原因有幾個,第一,工人通過學習,掌握了生產方法,比起原始社會人類還在摸索如何生產產品的時代,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但是,這種學習是要有投入的,勞動者自己負責這部分投入,通過社會上的學校獲得勞動基本技能(義務教育出外);第二,需要生產資料的完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講生產資料的重要性。生產資料的源頭是自然物質,從古至今可以看作不變的資本投入。假設對生產資料的投入資本為30;第三,生產工具的使用。如今的教材已經不提生產工具了,很多人把生產工具算作生產資料的一部分,它區別於生產資料的特點是,它的損耗是逐漸的,而生產資料的損耗是一次性的。假設這些資本要50,因此,不變資本此時是30+50=80a;

於是,在剩餘價值率為100%的情況下,資本家投入30用於購買生產資料,投入50用於購買生產工具,給工人支付的工資(可變資本)為20,那麼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為20,總價值為80a+20v+20m=120。但是剩餘價值率為什麼這麼高呢?其實將三個原因價值化相加,即學習的投入+生產資料投入30+生產工具投入50,而產生剩餘價值。其中學習的投入是不需要資本家進行的,但投入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越多,剩餘價值率就越高,而工人的勞動不會因為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投入加大而增加,反而會減少,假設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因此不變。如果此時支付工人的工資不變,就會給資本家帶來更多的剩餘價值,因此可以説,剩餘價值的增加是和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的投入增加有直接關係的,勞動創造的價值增加,原因也在此。所以,資本家佔有的剩餘價值增多,是要補償一部分生產資料的投入,並不能説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加劇。

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很可以理解馬克思的重要思想。他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現象的研究,揭示了剩餘價值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預言。但是從字裏行間可以讀出,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的時候,馬克思並沒有一味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是在某些情況下肯定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比如,自由競爭市場的存在,使得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這一點,在公有制的情況下很難改善。可以説,馬克思自己也從哲學角度分析問題,存在即是合理。資本主義的存在必然有其歷史原因,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是,資本主義的矛盾也十分嚴重。比如,由於自由競爭導致的過度生產,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引起了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這些問題,西方經濟學家也用了很長時間探索研究,希望能夠加以解決。其中有些解決辦法,如增加政府在經濟方面的投入,加強監管職能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有西方經濟學家只願意治標,即是在資本主義基本制度不變的情況下,使經濟穩定發展。馬克思則認為,要徹底解決經濟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要大刀闊斧地改革,改變現有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向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展。

其實筆者認為,首先,西方經濟學家努力想出的解決辦法,有些往往已經觸及到了社會主義的影子。比如,有人提出股份制的概念,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股份制公司掌握在少數一羣人的手中,如果將這一羣人擴大,變成全民,那就是公有制。其次,馬克思的觀點也有一定問題。社會變革需要十分漫長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當然,如果不計後果,以暴力推翻現有的經濟體制,建立一個新的經濟體制也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種改變必然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逐漸改革和發展才應該是綜合了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的優勢的正確方向。

以上的一點,其實與我國現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狀不謀而合。中國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就是為了在不斷改革創新的基礎上,逐漸邁步進入社會主義時代,而又不會採取過於激烈的手段達到這個目的。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相信在中國的帶領下,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會逐步進入新時代,開創人類文明的又一先河。

書籍作文 篇6

從《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我聆聽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來的育兒故事,找到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爾·威特的父親有一個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

這位父親採取的教育方法其實也很簡單,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完全做到。作為德國鄉村的一位普通牧師,老威特一生都過着極為簡樸的生活。但是,這位鄉村牧師卻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看到周圍的許多人都在虛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圍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驚訝。他想,“這些人都沒有運用上帝賦予給他們的智慧。如果他們有着智慧的頭腦,他們的生活就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們都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從小時侯起,就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去思考,他們也就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對此,學校是應該受到責備的,但是更應該受到責備的是他們的父母親。假如他們的父母親很早就把真善美的東西教給他們,從小就培養他們對於知識的熱愛,他們今天就不至於過着這樣可憐的生活。”正是抱着這樣的家庭教育思想,老威特在兒子卡爾出生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早期家庭教育計劃。老威特有一個基本的教育主張: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對於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東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如果孩子從小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因而養成一些不良的愛好和習慣,成年後就很難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標是在孩子還處於可塑階段的時候,去引導和開發孩子的理智思維——“讓孩子從小會正確思考”。

當兒子還在啞啞學語的時候,老威特就開始教他辨認身體器官和家中的各種用具並説出他們的名稱。隨着兒子逐漸長大,他可以磕磕絆絆地上下樓梯和走路之後,老威特就讓他走出家門,讓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總是鼓勵兒子不斷地提出問題。在回答兒子問題的時候,他又儘可能用一種討論的方式解釋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對於兒子提出的所有問題,他從來不會敷衍了事。他注意從小培養兒子對所有事物的分析鑑別能力。在平常同兒子的散步和談話中,老威特從來不像許多父母那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對兒子説話,也不會對兒子信口瞎扯。本文來自

語言是我們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儘早地教會孩子使用母語,能夠正確地發音和流利地表達。所有與孩子説話的大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家裏的親戚朋友,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發音和用語,以便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在這樣一種家庭教育的薰陶下,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卡爾不僅表現出一種超凡的理解力,而且還表現出一種少有的知識興趣。卡爾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他對許多事物都有着精確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語言方面也達到了十分熟練的程度。

卡爾的早期教育當然沒有僅僅侷限在語言和文學方面。為了使卡爾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的愛好。儘管他自己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科學家,但是他總是想法激起兒子對於與藝術和科學的熱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經常帶着兒子游覽許多地方,去參觀各地的'藝術畫廊、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通過這種體驗方式,老威特讓兒子從中學到了活生生的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知識。他讓兒子學會如何去發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如何去找到各種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則,如何去認清各種事物的真相。

除了這些外出的參觀活動外,老威特還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常識,對兒子進行系統的科學教育。他特別注意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養成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同時他也設計出一些小小的遊戲,讓孩子可以從中瞭解和熟悉不同學科的知識。當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他説“如果一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去學習地理和物理等學科,孩子就會產生反感的心理。我儘量避免使用這一類的學科名詞,是為了不要嚇唬住孩子,也是為了增進他的自信心。”

正因為有了老威特對兒子的早期教育,卡爾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許多知識。由於他的智力水平已經遠遠超出同齡的孩子,在還沒有滿14週歲就已經獲得了哲學博士稱號。16歲他就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同時被柏林大學聘為大學教員。

然而,我們傳統的教育理論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遲到“上學的年齡”。等到孩子上學之後,我們又急於把許多的東西灌輸給孩子,於是,過多的學習不僅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而且還給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傷害。

在傳統的教育學觀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開發被忽略。由於不重視學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學之後不堪重負。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明了這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即孩子早期的學前教育將決定他今後一生的道路,因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養和開發,將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學的教育觀念應該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後就發展得愈好。

美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專家史迪思博士提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從兩歲或三歲開始。“兩歲或三歲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抓住這個關鍵的時期進行孩子的智力教育開發。如果耽誤了幼兒的早期教育,將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父母應該做的是儘早喚醒孩子的知識興趣,因為這種興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在知識的遊戲中獲取健康成長的養分,而不是讓孩子在那些毫無意義的遊戲中浪費時間。”

我們總是強調不要過早地對孩子的心靈施加壓力,不要過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發育。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需要儘早的智力開發。只要我們從兩歲或三歲開始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知識興趣,讓他們的大腦得到不斷的鍛鍊,就像他們的其他身體器官在平時得到鍛鍊一樣,他們就會從早期的知識活動中得到一種快樂。當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發展之後,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快樂和健康。事實上,卡爾·威特的父親早就在推行這樣的科學新發現了。在傳統教育學理論統治着整個學校教育活動的時候,這位謙恭的德國鄉村牧師就對自己的兒子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們今天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必須先於學校教育,而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實驗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本書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範本。

當然,我們不能放棄工作,把時間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過我們做父母的只要讓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導孩子的興趣和行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長。做父母的只需牢記老威特所説過的一句話:“儘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體力行。”

標籤: 書籍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ji/pl3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