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國中音樂反思(彙編15篇)

國中音樂反思(彙編1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音樂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音樂反思(彙編15篇)

國中音樂反思1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説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是要“聽”中“説”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能夠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敍述樂曲構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能夠讓學生説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國中音樂反思2

我在教學中的感受如下:

一、教材資料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刻的學生熱衷於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而對音樂課上教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學生對革命傳統歌曲沒有興趣,這也是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為音樂教師還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所以,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進取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當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經過教學我感覺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

1、常有教學與教材緊密相關,切忌追求課堂忽視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所以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

2、教學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學生,因材施教,個性發展。

3、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一同學習。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反思,請給予指導。

國中音樂反思3

《讓世界充滿愛》重在情感目標的培養的課題。通過這節音樂課教學,同學們對“愛”這個字眼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首先是體恤我們社會弱勢羣體,體會他們生活的艱辛,進而懂得了去博愛世界他人,並從奉獻愛心中品嚐到快樂;其次是懂得珍惜他人的愛,對父母親人。師長同學有了感恩之心。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從而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所以這節課的各個環節在設計上是層層遞進,逐步展開的,並緊緊地圍繞着“愛”這一情感主題。幾乎所有學生都積極地、全方位的參與,在自主、輕鬆、活躍、互動的`氣氛中學習,並通過音樂與美術、文學、攝影等其他人文學科的綜合,去理解這個主題。從而拓展音樂教育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程改革中十分強調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特別適合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在這節課中,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傾向和個性特徵,以小組的為合作單位,指導學生通過上網瀏覽探究的形式,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性、網絡的交互性和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創設出寬鬆和諧學習環境,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還培養了與他人的合作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性、實踐性、探究性和創造性。

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不僅學會了歌曲,更懂得了愛,讓世界大同;愛,帶來和平;愛,帶來歡樂和希望;那麼請不要吝嗇你的愛,獻出你的愛讓世界因為你而更加温暖。突出了音樂的審美性,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達到育人的目的。

最後採用的是以定性述評和定量測評相結合,自評、組評和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能展示學生的個性、發揮其特長,正確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體驗音樂、熱愛音樂,在表現美的過程中嚐到成功的喜悦,體現自身的價值。

不足之處:①學生對作品結構簡單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②內容較多,時間不夠用,所以在挖掘歌曲的內涵上顯得欠缺深度,在表現歌曲的內容上顯得不夠充分。

國中音樂反思4

合作交流”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孔子的《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記載。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合作交流”也成為了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之一。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由幕後的零碎操作演變為台前的規模實施。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於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對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合作交流進行了多輪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初步探索了實施的基本規律。

一、案例

1.片斷之一音樂欣賞課《走近“搖籃曲”》中,我希望在同學們感受、理解了“搖籃曲”之後,能通過“創作”這一形式把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於是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請同學們來創作一段近似於“搖籃曲”的旋律,並配上歌詞唱一唱。同學們可以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創作。但是,雖然在交流時眾説紛紜,可在過了10分鐘後的交流中,很多同學不知所措,都説不行、不會,而且對這一活動不感興趣……

主要問題:感知材料存在複合性,教師要求缺乏引導性。

策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利弊探析,教師是音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教學策略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每一種方式都有適用範圍,不能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交流雖然可以創設一個鼓勵兒童探索、發展、測試、討論、交流和感受音樂的環境,但這~教學策略也存在着花費教學時間過長,“搭車”現象嚴重的弱點,且易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離題萬里,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因此在明確實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礎上,若要更高效率地發揮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師必須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選擇最佳時機,合理組織合作交流,發揮優勢功能,才能增強合作交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2.片斷之二(改進設計)我設計的主題為:老師請同學們在規定的10分鐘內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心中的“搖籃曲”,如:唱、跳、奏、誦、畫、演、創編旋律等。教師提供各類打擊樂器、畫筆、紙、紗巾、娃娃、搖籃等道具,並採用分組合作討論。同學們雖然能夠自由組合,但我有意識地在每組安排了一個小能手,讓他們在組內合作討論中起一個“帶動”的作用。在同學們交流的10分鐘裏,我到每組瞭解進展情況,並在“創編旋律組”做一停留:我提醒同學們旋律的創作離不開節拍、節奏、速度的設定,只有在按要求設定好節拍、節奏、速度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旋律才能夠達到預定的目的。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就創作出一段優美動聽的旋律。在10分鐘後的成果交流展示中,我發現每組都很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在同學們高質量地完成任務的同時,我發現他們情緒高漲,在表演中充滿了自信。在成果展示的`同時,我還讓每組派一個代表論述設計的構思及方法。同學們通過合作交流,增大了信息量,求知慾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學們通過這堂音樂欣賞課,走近了“搖籃曲”,理解了“搖籃曲”,在喜歡“搖籃曲”的同時,也豐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識。

二、反思

從這兩個課例中説明,同一個主題,同樣的合作交流,由於教師實施方式不同,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這使得筆者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有如下感悟:

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加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首先,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交流,特別要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其次,教師要為合作交流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

國中音樂反思5

傳統的音樂教學通常都只是注重對學生唱歌技能與技巧的訓練,採用的也是“教一句,唱一句”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在對學生音樂學習進取性的跳動方面,並沒有收穫較好的成效,音樂的趣味性及其藝術形象的完整性沒能夠得到完美地表現,這是致使學生失去音樂學習興趣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更無從談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了。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必須要不斷地轉變音樂教學理念,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採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經過興趣來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主學習本事。

一、音樂自主性學習的含義及其具體特徵

在教學論當中,關於自主性學習的研究一向以來都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就音樂自主性學習而言,當屬學科教學論當中的一個相對較為獨立的分支。因其自身所具備的創造性、審美性以及情感性等,音樂自主性學習被賦予了更多的獨特性內涵。在筆者看來,音樂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除了要自主認知音樂的教學資料之外,還要對認知活動中進行自我調節與自我管理,能夠説,這是音樂學習的一種最好狀態,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的特徵:一方面,學生能夠自我對音樂學習目標進行確定。學生是否主動、進取及其對自主學習的認同和接納程度是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興趣的最重要心理因素,對學生來説,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內驅力,是保證學生進行持續學習的最穩定動機。所以,在所有的基礎教育當中,必須要將學生興趣的培養放在一個十分突出的地位。對中學音樂教學而言,更是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讓學生根據在不一樣階段的審美心理特徵與身心發展規律,自主地確定學習目標,使之與自我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也有助於加強音樂學科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種種聯繫。另一方面,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音樂學需資料的方法的選擇。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權選擇自我的方式去學習和享受音樂,並以此來表達自我的情感。無論是在音樂學習資料,還是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學生都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作為教師,應當做的就是有機結合所有學生不一樣發展個性與參與進取性,因材施教,創造出更多的生動活潑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學形式,以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與個性的培養和發展供給更多的可能。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

1、以學生為中心

音樂教學同樣也十分提倡“學科綜合”的這一教學理念,主張將各種具體的音樂材料綜合地構建起來,以使音樂教學更好地和其他的學科進行聯繫。在音樂教學當中,儘管時代感越來越豐富,可是其中的審美教育並沒有所以而發生較大改變。對中學音樂教師來説,不僅僅要具備最基本的吹、拉、彈、唱技巧,還要掌握一些高效的的教學方式,並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以將民族藝術發揚光大,同時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態度,健全積極向上的人格等。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能夠經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表現慾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邀請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去,併為其供給更多的實踐機會。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們放下自身“教育權威者”身份,將自我放到和學生同等的地位,更多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適當地引導和鼓勵學生,給學生更多發揮本事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真正地產生“課堂主人”之感,更加主動進取地去接納和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2、充分展示合作與分工意識

要想能夠快速且有序地完成相關的音樂教學任務,完美的合作與明確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每學期的第一堂音樂課中,就應當為每位學生設置出對應的崗位,並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使之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所扮演的崗位主角來進行音樂知識與技巧學習。例如,教師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設定音樂組長和音樂副組長這兩個職務,並讓他們二人協助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包括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學習任務分工以及學習狀況和結果反饋等。如果需要進行音樂劇表演活動,便可根據之前設定的音樂小組的各成員特徵選出最適合的總策劃、編導及美工等主角,合理分工,自行組織活動編排。當然,並不是説這些崗位的設定是固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輪崗是一種比較可取的方式,經過輪崗,所有的小組成員都能夠有實踐的機會,這對小組成員來説,也更加公平。

3、培養學生音樂欣賞本事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本事,音樂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展示教材中所涉及的音樂欣賞作品之外,還要將其與聽音練習結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本事。比如,教師能夠適當地選擇一些學生比較喜愛的樂曲的片段,在鋼琴的低音區、中音區和高音區分別將其彈奏出來,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這三中音區所產生的不一樣效果,以及它給人帶來的不一樣感受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選擇難度與要求稍微高一點的“表演和合唱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述各種各樣的音樂故事,加深學生都音樂索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其能夠自主地進行音樂學習。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説,作為智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音樂教育,除了要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之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美,使之能夠在音樂藝術的空間裏盡情地翱翔。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展示分工與合作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本事都是培養學生音樂自主性的有效措施,能夠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中學教師的音樂教學質量。

國中音樂反思6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音樂教學都存在着很多的問題,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學設備的落後,教學模式等種種問題都大大影響了中學音樂教學的提高,素質教育理念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貫徹,音樂教學創新也無從體現。可是音樂教學不僅僅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學生審美水平提升的關鍵所在,需要經過不斷的創新,進一步提高中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進取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現階段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以傳統教學觀念為導向

傳統教學觀由“教師、教材、課堂”三個方面組成,學生只是知識的機械接收者,而教師作為課堂的核心所在,掌控着課堂的進度,教學的方式方法。可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學效果將受到很大的影響,教學活動是單向的靜止的,學生很難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很難與教師進行交流。整個課堂似乎成為了教師的“獨場秀”,教師按照書本,教學參考向學生教授着教學知識,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核心作用,將知識傳遞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卻很少關注到學生創新精神,審美本事的培養。

2、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

音樂的學習與領悟需要學生用心的參與課堂,用心的去感受教學。可是很多的中學音樂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師時只是機械的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去教學,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心理述求、實際學習本事與水平。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學習實際上產生了脱節,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很難獲得創新才智、自身潛能的發展。相反地,學生的心理感受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還將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倦怠,心理的疲憊。課堂學生本應當是學生學習知識獲得歡樂成長的重要場所,如果音樂教學不能讓學生感到愉悦和幸福,那麼這樣的音樂課堂無疑是失敗的。

3、缺少創新,學生進取性主動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幾乎已經成為在傳統的音樂課堂的常態,教學模式單一且長期沒有得到改變,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新意自然也不願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一上音樂課就打瞌睡,教師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這麼差也很難將教學熱情投入到教學中來,久而久之就構成了音樂課堂的惡性循環。所以,音樂課堂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引導。進取融入新的元素,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與主動性。

二、創新視域下的音樂教學優化

1、創新教學方法,融入微課教學

新的教學方法的融入不僅僅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將推動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融入中學音樂教學十分必要。微課就是指教師採用視頻為主要的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環節開展的全部過程,更為貼切的説,微課是為了適應課堂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問題而存在的。在微課教學中,教師經過錄制教學視頻,充分研究學生的的學習情景與學習的慾望,錄製10分鐘或者更短時間的視頻,來幫忙學生更為清晰的瞭解知識點,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進而讓學生在微課的環境中對音樂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層次地進行掌握。微課教學相較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其資料較為專注,就是針對主要的知識點中的難點一點展開或是對某個教學環節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生能夠很好的對知識點進行掌握,對於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與其他教學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充分研究到這一點,在音樂教學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欣賞《春》這首輕音樂時,教師在播放樂曲時能夠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段大自然完美景色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到由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景象。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與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又比如在學習《喜慶》這一曲目時,教師能夠向學生展示樂曲中出現的嗩吶、吹打樂器等,並讓學生上台來親自實踐,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為學生的音樂學習營造歡快愉悦的學習氛圍。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如何舞龍燈,經過舞龍燈來感受《喜慶》這首歌曲的更深層次的情感。

3、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中指出,首先,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就要求教師發現學生的身心規律,不斷探索發掘學生的發展潛能,促進學生的本事提升。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有自我的獨特性與個性,在教學中不能用分數權衡所有的學生,這在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不一樣的學生適合不一樣的聲部,教師能夠經過前期試音的形式將學生分為不一樣的音部,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差異化教學。而針對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更加註重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從基礎知識慢慢進行推進,逐步提升教學資料的難度。

三、結束語

隨着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也在發生着改變與提高。而這樣的改變往往是多方面的,新課改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學生更加重視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本事與創新精神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來説,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本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前進發展的源泉所在。所以,作為新時期的中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進取融入創新元素,對課堂進行創新。

國中音樂反思7

音樂欣賞教學是國中音樂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一項重要資料,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國中生陶冶高尚情操和培養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着獨特的進取作用。但如何讓音樂欣賞教學獲得其應有的效果,在教育中發揮更進取的作用,首先要思考音樂欣賞課中常見的問題具體包含哪些方面,經過歸納總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音樂元素,如音樂中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色、和聲、旋律、曲式結構、調式調性等;另一類是音樂常識,如詞曲作者、音樂背景故事(含相關音樂史)、地域民俗、作品體裁等。這些在音樂欣賞中需要學生學習和積累的諸多知識和素材,最終構成了他們把握音樂整體綜合效果的階梯。

音樂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每個人都對一首樂曲或一個主題所表達的特性有自我的理解,甚至同一個人在不一樣時期欣賞同一首作品,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要注意的是,最重要的`並不是誰的感受正確、哪一次的感受更接近作曲家本身的情感,而是如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和描述音樂所帶來的內心感受,讓學生從簡單的“感官層次”向“表達層次”邁進來認識音樂。

在音樂欣賞課中,我們經常會用一些常規的手段:

一、情緒的分析——“音樂表達的情緒是什麼”作為音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音樂元素出發去挖掘探究音樂影響情緒的因素,如節拍的特點、速度的快慢、音色的特性、力度的強弱等等,這些諸多因素的結合讓音樂給人們帶來了某種情緒。但由於個體的閲歷不一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還應與自我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教育活動、情感欲求等加以聯繫,在音樂意境中激活情感和精神,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最終再經過學習和積累的音樂語言來描繪音樂、表達感情,這樣的音樂教育才到達了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優良品格的目標。

二、背唱音樂作品主題旋律音樂主題作為一首作品的主要樂思,所表達的必須是該作品最核心的部分,音樂的變化發展都與之息息相關。主題旋律多以歌唱性較強的旋律形式出現,表現力強,有時在作品中重複出現,或在其基礎上加以變化構成主題變奏的旋律。有些大、中型音樂作品中主題也可能有兩個甚至更多,在欣賞的過程中比較聆聽,感受各主題不一樣的音樂性格。學唱和記憶音樂主題旋律是音樂學習的重要資料,也是學生理解音樂須掌握的學習方法,記住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才能更好的感受作品中的主題發展和變化。在演唱這些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旋律過程中,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對音準的把握,還能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同時積累作品,構成學生人生中的文化積澱。

國中音樂反思8

《櫻花》這節課我首先明確兩個目標,一是唱好這首歌,二是明白這首歌曲的風格來源,而這兩個目標又不是單獨存在的,所以本節課就以探索歌曲風格來源為主線貫穿始終。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始終關注兩點:

一是關注學生本體。

這節課無論是哪個問題的提出,我首先考慮,這個問題提得有沒有價值,學生能不能聽明白,學生是否願意跟着你的問題思路走。平時同學們聽到日本歌曲時,大家一“耳”便能聽出是哪個國家的,但是怎麼聽出來的,大家也許都沒仔細考慮過,所以本節課我就以這個問題作為切入點,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後面的環節中,通過對歌曲的講解,通過對比分析的一些手法,引領學生深入歌曲,不但領略到作品不同的風格美,更教會他們學習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是關注音樂本體。

無論是教唱歌曲的過程還是欣賞歌曲的過程,我都引導同學們從音樂要素出發,分析作品的速度、力度、節奏、旋律線、拍號等等對作品產生的影響,分析的同時,也為將來他們自己進行創編奠定基礎。本節課我精心挑選了《腳伕調》這首風格迥異的歌曲作為對比,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調式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存在問題:上完本節課,最大的感觸是在歌曲的聲音、情感處理上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對學生沒有進行歌唱方法上的指導。拓展部分,在學生創作完畢進行展示過程中沒能進行有效的點評。

國中音樂反思9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在音樂教室的黑板上我寫下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課題,乍一看,有些像上語文課的意味,課題選用的是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後一句,其實不然,我是想用這句話引出今天音樂課的主題,讓學生沉下心來,拋開浮躁,體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對古曲《陽關三疊》的鑑賞。我想用這個課題,最能表達作品的意義,離別的惆悵頓時溢滿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着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據説落成之後便被人披以管絃,殷勤傳唱。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説:“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情感體驗:

第一步:鋪墊,體驗別離的情緒

《送別》的旋律響起來,這是學生們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學生們在合唱比賽中會選擇的曲目之一,當學生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來,旋律的悠揚,節奏的平緩,幽幽的離別情緒在教室裏鋪散開來。學生們進入到情緒裏,體驗開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題,體驗時空的別離::

對於唐詩,學生們不陌生,都能背上幾首,在唐詩中,表達離別情緒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王昌齡《芙蓉摟送辛漸》中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詩句,我開了個頭,學生們就幫我舉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詩句已經離我們很近了,當學生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今天的主題已經呈現。

第三步:《陽關三疊》,體驗作品的.別離

在欣賞這首歌之前,我在課下蒐集了一些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讓學生合着《陽關三疊》的二胡曲進行配樂朗誦,在二胡如泣如訴的聲音中,學生們也漸入佳境,原來時空並不遙遠,音樂的魅力無窮盡。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複三次,最後一聲歎息,這就是“三疊”,“陽關”不僅僅是地名,而是別離的代名詞,比如“斷腸聲裏唱陽關”等等“陽關”的泛指。在二胡聲中,學生們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誦的學生,可能因為緊張,情感有些不到位,聲音太小。

第四步;《陽關三疊》,直觀體驗別離

由於我是聲樂專業的,遇到歌曲的鑑賞,我總會給學生範唱,直觀體驗比聽碟的效果要更具殺傷力,這已是我課堂的特色了。當我坐到鋼琴邊時,學生們就笑了,老師又要演唱了,當鋼琴上的第一個音響起時,我就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動自己就能感動別人。古曲的旋律有別於現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韻味,在娓娓到來的旋律中,感情層次的變化猶如水彩畫,明和暗的對比,細膩而分明,每一疊中,又分前段和後段,情緒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鋼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聲在教室裏迴盪,在古曲的曲調中,學生們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樣的離別情緒。當我彈下最後一個音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離別的憂傷,相信學生們也和我一樣。

第五步:《陽關三疊》,親身體驗別離

欣賞完後,我決定讓學生們來唱一疊,古曲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涉及到的音樂,學生們饒有興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來,我建議他們在每句的最後一個字上加個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來了,學生們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陽關三疊》,體驗現代人的別離

古今的別離是不一樣的,古時的別離,一去不復返,常常老死在異鄉;在通訊發達的現代社會,距離不再是距離,而變成了一種期待,一種希望,沒事打打電話,發發短信,上網聊天,別離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個人的心願,雙吉他彈奏的類似校園民謠的歌曲《永遠的畫面》應該能表達我們現代人離別的心聲了,從憂傷的情緒中走出來,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連天,固執的季節,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

在充滿希望的旋律聲中,這節情感體驗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裏,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羣充滿靈氣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為是第二次上公開課,還沒有達到其他老師那樣遊刃有餘,難免有些緊張,設計好讓學生和我一塊有感情的朗誦《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部分,我自己朗讀了,忘了讓學生一起朗讀,有部分學生是和我一起朗讀的;在讓學生配樂朗誦時,音響聲音過大,因為學生的音量小了,朗讀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這點我沒有估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為經驗不足,我疏忽了;雖説我是聲樂專業的,但課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會盡全力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受到我要傳達給他們的情感,也會讓他們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帶來的愉悦和滿足。

通過這次公開課,“成長杯”真的讓我成長了,課程和細節安排方面肯定還有不足的地方,也許整節課都要在梳理規整一下,懇請各位前輩老師們給予我幫助,我會不斷進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國中音樂反思10

《陽關三疊》是國中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以華夏古韻為主題,這首歌曲是古代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根據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着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而音樂作品《陽關三疊》正是根據王維的詩改編而成的,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裏,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演繹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

不足的地方,課下找了很多影像資料,因為時間關係,沒能給學生放完,《陽關三疊》演唱部分只聽一遍,應該全聽完就好了。設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為經驗不足,我疏忽了,應盡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

國中音樂反思11

在新學期伊始,我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出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優勢可以不斷的發揚,對於不足之處要認真的找出問題所在並進行改正,希望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提高實際的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讓同學們真正在良好的音樂課堂中進行學習,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精神都得到陶冶。心理學書中曾經提到,人的發展或成功,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成分.所以很多學科的教師都非常重視情感教學,試圖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使師生情感得到交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音樂教學更離不開情感,音樂教師要把情感藝術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可能枯燥無味學習變的生動、有趣起來,把抽象的音樂變的風家更加形象和具體。因此,我在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積累了一點經驗,主要用了以下的一點方法和技巧:

一、我努力做到以自身情感去感染學生。

(一)作為音樂教師,情感應是最豐富的。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要想感動別人,先要打動自己。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以自己豐富的情感體驗去感染學生。比如,在欣賞國中一年級的第二單元《祖國頌歌》時,由於這個單元的歌曲是以歌頌祖國為主要題材的頌歌類型時,我採用語言中速、語氣乾脆、語調抑揚頓挫、情緒熱情激昂的語言特色。以自己乾淨利落,表情堅定而又富有激情的教學技巧,使學生深深感受到頌歌的風格特點。

(二)課堂上的範唱範奏是發揮音樂藝術感染力,陶冶學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師的範唱範奏是否有感染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是否感情豐富的人的歌聲才是最動聽的”,“只有用心來演奏的東西才是最美好的”。在課堂上,我非常重視範唱,如《黃土高坡》是一首具有陝北信天游風格的、豪放熱情的民歌,節奏富於變化。在教學時,我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聲樂優勢,聲情並茂地演唱了這首歌,使學生在很快解決節奏難點的同時,饒有風趣地學會了這首歌。所以,音樂教師需身、形、情俱佳,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陶冶學生。

二、我用直觀的教學模式來再現音樂作品的情感。

音樂通過生動感人的旋律來塑造形象,抒發感情。具體生動的形象能使學生生理、心理受到感染,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所以,動用多種手段,豐富地、多側面、多途徑地再現音樂作品的情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中可綜合應用美術、音響、電視等多種形式生動而直觀地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緒表現出來。例如:我在教授國中三年級的欣賞內容《藍色狂想曲》一課時,因為作品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就運用了電腦這一高科技手段製作了一些網頁作品和幻燈片作品,讓學生較快的理解了作品中所描述的美國當時混亂的社會狀況和作者看到當時社會狀況的.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看到”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這樣取得的教學效果比用語言“幹説”要來的更加形象、直觀一些。

三、用作品為主體,我以作品的內在情感引起學生們共鳴。

音樂作品有它們各自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把內心世界的祕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思念、悲痛、憂傷以及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等等變成旋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分析教材,應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意境、風俗人情等,並透過作品的表面層層深入地瞭解作者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從心裏喚起情感共鳴。《憶秦娥.婁山關》這是作曲家田豐《為毛主席詩詞譜曲合唱五首》中的第三首。這首詞,協作時間註明“一九三五年二月”,其實是觸興於當時而後來追寫的。作者回憶道:“詞是後來追寫的,那天走了100多華里,指揮作戰,哪有時間和精力來哼詞呢?”作者正是懷着這種“沉鬱”心境重越婁山關,被戰場慘烈景象和戰鬥巨大勝利激起詩情興起的。詞的描寫非常合適當時的情境,使學生們感受到了音樂作品中肅穆、激越的,帶有悲壯、沉鬱色彩的情緒。我用低沉而富有激情的聲音引導學生學生用心靈去體會紅軍指戰員攻取婁山關的壯烈情景在學生的心中很快引起共鳴。

四、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作品的情感為懸念,啟發學生們的想象力。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因此,音樂教師就必須重視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用音樂情感懸念去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才能。例如,在欣賞《牧童短笛》,初聽時,我不出示什麼,只是邊聽邊啟發:你聽到點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如果中間部分是“跑”的話,前後兩部分各是什麼?如果描寫的是牧童,幾部分分別好象描寫的是什麼?讓學生思考、討論,分享他們的音樂感受。然後出示課題,講創作背景,復聽音樂,引導:如果中間部分是牧童在草地上“嬉戲”的話,第一、三部分是什麼?讓學生充分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在學生講述他們的理解後,老師不作評價,順勢出示掛圖,學生再聽音樂時,能很好地講述音樂形象並貼切而又創造性地進行了表演,使教學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在實際中出現的問題也是不少的,瞭解自己的問題並能夠加以解決我認為是極其重要的。

一、現階段,還不善於利用一些網絡以及其他方式所帶來的知識資源。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隨着現代化信息資源的不斷髮展和迅速傳播,這使現代的教育教學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作為現階段的音樂教師,我應該多多利用電腦這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它會使我的音樂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采。

二、還不能很好的處理好正常課堂教學和口風琴訓練的問題。口風琴訓練是很佔用課堂教學時間的。如果掌握不好教學時間的問題,不僅口風琴訓練不好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的音樂教學。今後,我將在這個問題上多進行一下深入的思考。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教學的運用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黑格爾説:“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着心情”。不管唱歌綜合課、欣賞課、樂理綜合課等等,音樂教師都要用滿腔熱忱,捧着一顆心來,將熾熱的愛心化成感人的情愫,浸透到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質。

國中音樂反思12

所謂師生互動主要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式之一。通常以教師發起為主,然後再邀請學生與之配合實現某個教學任務,或與教師共同解答疑難問題,以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常用方法。師生互動的主要目的即師生通力合作完成某件事情,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一、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形式

1、師生間的互動

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最基本的互動關係表現形式。通過師生間的交往,提供給學生髮揮音樂潛能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予他們發揮想象力和表達自我的充裕空間,使其積極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自由盡情地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並實現身心的和諧發展;同時也提供給教師輕鬆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出自身教學的積極性。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採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令雙方在共同參與的活動中交流、溝通、理解,幫助教師減輕壓力,避免學生感到枯燥,促使每位學生都產生與夥伴共同欣賞體驗音樂表演的興趣,嘗試性地用音樂形式表現出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而快速實現教學目標。

2、生生間的互動

中學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也需要生生間進行有效互動。音樂教室要給予全體學生學習音樂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有享受學習音樂文化的權利,使每位學生都具備超強的音樂藝術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因此,中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可只關注師生間的交流溝通,還應促進生生間互動交流。在學生眼中教師具有一定的威信,而同學則是每位學生最要好的朋友,故而教學環節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學生之間自然和諧,才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作用

1、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氣氛

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利於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效轉化了師生角色,使其真正形成了共同學習體,創設出更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通常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要實現師生間的討論對話、表演問答等,必須基於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之中。學生只會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下毫無忌憚地吐露心聲,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思想,從而改變既往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音樂原本就是相對自由的藝術,它以情感體驗和自然之美為追求。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才能讓師生共同享受體驗音樂,令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音樂。

2、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

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增強。新課改倡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摒棄傳統重教形式轉變為重學形式,即將重視教學過程變為重視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其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因此,要實現這個方面,音樂教師有必要採取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師生互動式教學。可以説,採取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只有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才能促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3、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師生互動式教學利於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關係良好與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學生常會因為喜歡某位任課教師而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音樂課程也不例外。中學音樂教師要靈活運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入瞭解教師,喜歡上教師,願意接觸教師,期望學習音樂,才能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對音樂的情感如何,將對學生理解音樂產生影響,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也將使得教師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這是師生間互通心意的體現,只有採取師生互動式教學才能實現,使雙方在音樂中相互交融精神與感情。

三、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

首先,轉變觀念及角色,從情感態度方面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以真心待全體學生,無路課堂之上亦或課下,面部都應時刻保持微笑,時常用言語激勵學生,並提醒自己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身見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重視每位學生的.價值和自尊。其次,合格的中學音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人格魅力及專業素養,以己身行為感染學生。課堂教學中,優美的樂曲、催人淚下的文章、優雅別緻的舞蹈、詼諧搞笑的言語,都會在某一時刻打動學生的內心,提升其學習興趣,進而積極參與其中,展開有效的交流互動,轉變既往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模式,突顯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實際上就是相互輔助的過程,即教師與學生的發展相輔相成。最後,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學中教師不再是永遠的主角,而是主角轉變為平等者中的首席,由既往傳授知識者轉化為促進學生髮展者,合理轉換教師角色定位,是實現互動式教學的一種方法。這種轉變令音樂課堂更加活躍豐富,利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使其產生了解自己情緒情感的濃厚興趣,嘗試性利用各類藝術形式來表現交流,進而有機聯繫音樂作品與藝術表現中的情感,促進審美情趣增強,愉悦和諧其身心。

國中音樂反思13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春天,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資料,我發現此刻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此刻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經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教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能夠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此刻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此刻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應當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VC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説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到達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可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當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堅持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導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導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教師能説、會唱、會跳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着,要説動,那可動的資料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期望準確地模仿教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我的反應本事,所以他們會很安靜地聽教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能夠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經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着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齊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並且經過畫旋律線,能夠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構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必須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必須能得到發展。

國中音樂反思14

音樂是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原有的音樂課堂教學,一般就是老師教唱,學生學唱,課堂教學缺乏變化。單調的教唱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分散。為此,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嘗試將“玩.樂.看.變.悟”融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使音樂課真正“活”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我在沒有任何伴奏樂器的情況下上《唱臉譜》這一節課。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打開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脱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筆在桌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桌。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之後幾個班教學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充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裏特徵,捕捉他們的興趣愛好,融於課堂,才能上好一節音樂課。又達到了段煉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有利於學生茁壯成長。

國中音樂反思15

針對有效教學這個教學問題,我常常在課前進行思考,在課後反思中能悟出一些道理來。例如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音準”是一個“摸不着,看不見”的東西。根據低年級兒童大腦直覺能力強的特點,我設計了把音準訓練與已學會的歌曲的旋律相聯繫的方法來進行練習。用學會的歌曲做音準的“參照物”,使音準這個無形的知識變成有形的知識。

又如,節奏教學是音樂課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低年級學生對節奏訓練顯得比較被動、盲從。可以從下面的方法去做:

一、用淺顯的事例來説明節奏的`重要性。

二、循序漸進,做到一找、二練、三鞏固。

找:找出實例,領會實質。

練:動靜交替,用跺腳、拍手、走步、師彈旋律、生打節奏,或用樂器敲擊等方法練習。

鞏固:用“變速”方法反覆練習,學生樂於接受。

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愛活動,想象力豐富。單一的教唱,將會造成歌曲藝術形象的單薄貧乏,並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唱歌興趣。為此,我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1、設計“木偶劇”、“童話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計風趣、詼諧的情節領悟歌曲情趣。

3、用兒童化“串詞”反覆複習舊歌,再次揭示歌曲的藝術內涵。

比如,師説:“同學們,別説話了。小弟弟要睡覺了,我們唱首搖籃曲拌他進入夢鄉。”學生以慢速、安靜的情緒唱起《小寶寶要睡着了》;“喔……,大公雞叫了,天亮了。”學生高興地表演起牀、吃飯等動作;“你們看,太陽公公出來了!”學生用喜悦、讚美的表情演唱歌曲《公雞》……通過老師有聲的串詞,學生唱的恰到好處。

有效教學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對學生有所幫助,能提高音樂教學水平的就是好的教學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1e0p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