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推薦)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推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推薦)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1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紅旗國小陳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陳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為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優美;

2、層次清晰;

3、文化底藴豐厚。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閲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

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説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2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導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説一説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説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説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着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説:“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為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為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説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説完整的話。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3

我聽了張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一、教學目標很明確。

在導入課文後,張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説一説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説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二、關注思維訓練與寫作方法的指導。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説話、思維方面的訓練,如為了理解“搖籃”一詞,設計了以下練習:黃河是()的搖籃。()是()的搖籃。學生通過説話訓練,能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對整篇文章的結構教師也比較關注,全文采用總分的結構來寫,在2、3、4、5等幾小節也是採用總分結構,教師能引導學生認識這種也做方法,知道這樣能使文章結構嚴謹,便於文章內容情節的展開。

三、白板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由於課文描寫的'內容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較難理解,因此,老師通過電教手段,製作了許多圖片,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直觀的畫面的欣賞,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説説它是個怎樣的地方。

四、關注合作學習。

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時,教師能讓學生進行討論、自主學習,在互相幫助、學習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文章的結構。

五、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説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

建議:

1、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2、學生的説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説完整的話。

《音樂之都維也納》評課稿4

聽了袁豔蕾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一課,我感覺是一種欣賞,欣賞美妙的音樂,欣賞美麗的景色,欣賞優美的文本語句,欣賞課堂上師生思維碰撞產生的智慧。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以下幾點比較明顯:

1、教學目標明確。本堂課就是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理解為什麼把維也納稱為音樂之都。

2、條理比較清晰。通過緊扣每節中心句,通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配以圖片的直觀輔助理解,來加深學生對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認識,來感受音樂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無窮魅力。

3、教師的教學用語簡潔、明瞭,富有散文語句優美的色彩,同時又能及時、恰到好處。

4、強化對學生進行拓展性説話訓練、思維訓練,又能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如:説話練習: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閤家歡樂的時候都會做些什麼?説話練習:在維也納,漫步、閤家歡樂……時會有音樂相伴,想想,還有哪些時候他們也會有音樂相伴?

5、課堂上教師教態的親切自然,

6、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值得多花功夫。如對搖籃的理解。

相信,在今後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年輕的袁老師會向我們演奏出更加優美動聽的課堂教學新樂章。

標籤: 評課 維也納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m7q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