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6課《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

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

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説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為了説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

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説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説,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教法運用:

1、我利用很多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導出本課。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導入。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認識,也有礙於對美術作品的鑑賞。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説的。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a)以一件作品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通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四)、課堂小結:

要點回顧:

1、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2、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我來説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本課節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模塊第6課,屬於高中“美術鑑賞”模塊鑑賞基礎的中美術語言和鑑賞方法的學習內容,是在理解了藝術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種藝術語言的基礎上,進行的美術鑑賞的專業知識學習,即: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以及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同時,為接下來的各時期、各類美術作品的鑑賞打下基礎。

二、説學情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心理髮展上的一個關鍵時期,有自主、自立、自強、自信心理品質迅速發展及其由盲目階段向自覺階段發展過渡的特點,結合這些特點,主要採取“對比鑑賞”法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並能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由於在國中時期很少接觸美術鑑賞內容,對國內外美術作品瞭解甚少,而第6課《藝術美和形式美》是培養學生鑑賞基礎,帶領學生進入專業審美層面的基礎課,向專業鑑賞邁進一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什麼是藝術美,並認識美術作品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對於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藝術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並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説教學重難點

為了課堂教學能夠達到最優化,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

理解什麼是藝術美。

【難點】

從形式美的角度鑑賞美術作品。

五、説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方法是美術課程最為重要的改革,要以“學生為本”為指導思想,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平台,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比較鑑賞法”為主,結合交流討論法、觀察法,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完成教學目標。

六、説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學生學習材料等。

七、説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所以創設情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課初始,我會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蒙娜麗莎》與《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並説一説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麼?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究竟怎樣鑑賞美術作品,能不能以“漂亮”、“好看”來作為美術鑑賞的標準呢?從而揭示課題《藝術美與形式美》。

環節二:欣賞作品,感知藝術美

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將鑑賞與體驗、鑑賞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所以我安排瞭如下師生活動:

1.展示《歐米艾爾》《吶喊》《威倫道夫的維納斯》等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並談一談作品給你什麼感受?

學生思考,教師總結:怪異、不安、不好看、不漂亮……

2.引導學生欣賞羅丹的《歐米艾爾》並思考:這件作品漂亮嗎?給你什麼感受?為什麼會給我們這種感受?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補充:這件作品不好看、不漂亮,卻給人心靈的震撼,是中殘缺美。

3.我們能不能用“漂亮”“好看”來形容像《歐米艾爾》《吶喊》這一類作品的美嗎?

最後我會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這些作品是藝術家創作出來的美術形象,不等同於現實重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了藝術自身的“美”,這正是藝術美。

環節三:對比分析,理解藝術美

1.提出問題:什麼是藝術美?師生通過作品的分析一起來解答。

2.多媒體展示席里科的《艾普色姆的賽馬》與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攝影與席里科作品,並思考兩者有何不同?畫家是如何表現奔馬狀態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畫家所表現的馬的奔跑動作並不真實,卻以低矮、翻滾的雲層和陰暗的光線營造出一種賽馬時的緊張氣氛。

3.教師總結:席里科所描繪的馬並沒有按照馬真實的奔跑狀態來表現,而是表現了四蹄張開、急馳奔騰的狀態,可以説是席里科概括抽象出來的藝術形象。

4.我會繼續追問:現在同學們思考畫家所表現的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物象有什麼關係?

教師補充總結並講授藝術美:美術形象是藝術家利用美術美術語言,並按照美的規律和法則對現實生活進行抽離、集中、概括、綜合以至改造的結果,反映了藝術家個人和時代的精神與審美理想。因此人們稱這種綜合了主觀與客觀、個人審美與時代精神的藝術形象為“典型形象”或“藝術典型”,又根據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而稱之為“第二自然”,即“藝術美”。

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用發現的眼睛去感知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及藝術美的不同以及他們相互依存的存在,並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環節四:比較鑑賞,鞏固提高

展示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與當時的攝影照片,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並思考畫家如何體現藝術美的?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天安門城樓畫家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運用響亮的色彩,渲染熱烈的氣氛。構圖上的變化,使視角轉向毛主席的位置,從而突出了毛主席的地位,也體現了畫家對毛主席的尊重;另一方面柱子的`變化更好的突出了天安門的莊嚴。並且菊花與廣場的體現更好的突出當時歡快的氣氛與恢宏的氣勢。從這些可以看出畫家這一系列的處理都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開國大典”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也體現了畫家的愛國主義的情感。

通過以上充滿探究意味的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以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通過學生自主的運用本課所學的鑑賞美術作品的方法,鞏固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在課程快要接近尾聲時,我會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並藉此機會昇華情感:多多的觀察生活,發現其中的美感。最後,我還會根據本節課的重點給學生留一個開放性的課後作業——思考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是如何體現的,嘗試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八、説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分三部分,分別是課題、基本特徵示意圖和示範展示區。

《藝術美與形式美》説課稿3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6課《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説明,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説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為了説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説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説,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 教學方法:

1、我利用很多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導出本課。

2、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 導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導入。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認識,也有礙於對美術作品的鑑賞。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説的。

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

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

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五、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a) 以一件作品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b) 通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35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