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作文教學走向

作文教學走向

教師難教、學生怕寫的作文教學難題至今難以得到根本的解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教學走向,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教學走向

教和不教沒有多大差別:凡寫事,無非是講起因、經過、結果,高潮部分寫具體;凡寫人,也無非是以事寫人,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寫生動。三年級教到六年級,核心的作文知識就是那麼幾點,陳舊而又枯燥,缺乏針對性,翻來覆去地講了許多正確的廢話。寫和不寫沒有多大差距:多寫幾篇作文,少寫幾篇作文,甚至更多一些,學生的作文水平幾乎看不出有多大的長進,也幾乎沒有什麼損失。同一個學生就同一個作文題目,高年級時寫的質量未必有中年級時的好。而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卻花了260多課時,作文課堂教學的收效依然霧裏看花,模模糊糊。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應該教得分明、學得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必須講到點子上、練到實在處,每一堂作文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有所長進。

一、因需而作,貴在“立誠”

作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正如葉聖陶先生説的那樣:“儘量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的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的能力。”教師組織學生春遊,要求回來後寫一篇有關春遊的作文。有幾位學生請假,不為別的,只是怕回來寫作文。春遊是學生喜歡的生活,但當春遊變成了為作文服務,就不再是學生喜歡的生活,而成了累贅。為作文而作文,作文就變成了目的,就失去了作文的生活意義和本質價值,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樂趣和內在的需要,作文就成了一種負擔,甚至成了一種痛苦。假如我們組織學生先討論到哪兒去春遊,推薦最適合春遊的地方,學生就會興致盎然,爭先恐後地發言。此時,你讓學生將各自推薦的理由有條理地寫下來,比一比誰寫的理由最充分、最讓大家認可,就採納誰的提議。這時候,往往不讓他們寫都難。是什麼讓學生都樂意寫作文了?是生活的需要!他們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想爭取自己的提議被採納,不投入地寫怎麼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幾乎感覺不到這是在作文,而是在生活,作文成了他們生活的需要,成了他們生活的手段和工具。於是,作文就像“玩”一樣“好玩”起來。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覺不到你是在教他作文,一如“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作文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所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真實”乃是作文的生命之基。葉老認為,寫作和説話一樣,“立誠”是最要緊的。“寫成的文字平凡一點,淺近一點,都不妨事;胸中只有這些平凡的經驗和淺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遠,便是勉強了。最要問清楚的是,這經驗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寫出來是不是適應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那就做到了一個‘誠’字了。”簡單地説,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學生的作文應該寫自己覺得有意思的,而不一定是有意義的;學生的作文可以用兒童自己的話語系統來表達,而不一定非得用成人的`話語方式。如此,學生在作文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暢所欲言,才會流露真性情,表達真思想,才能真切地體認作文之於生活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有效的作文教學應該使作文與做人統一起來,學作文的過程就是學做人的過程。

二、降低重心,練實片段

國小生學習作文,大致要經歷“説話寫話、片段練習、謀篇佈局”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進行紮實而有效的訓練,否則就會出現句子不通順、內容不具體、選材不恰當等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中的片段訓練顯得尤為關鍵,用詞造句擴展開來,就是段落;段落結構擴展開來,就是篇章。寫好段落,着實是打實學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

1.閲讀積累。作文教學實際上從閲讀課上就已經開始了。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數量眾多的經典段落,幾乎所有的寫作方法、表達技巧都藴含在這些精美的文章與精彩的段落裏。閲讀教學不但要引領學生體會字裏行間的含義情感,而且要指點學生領會表情達意的方法結構。而後者,正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引導學生閲讀、欣賞課文中的典型段落,並熟讀成誦,甚至抄錄、聽寫。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經典的片段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自然會悟到什麼叫具體、什麼叫形象、什麼叫總分、什麼叫對比,這些點點滴滴的寫作知識往往是伴隨着一個一個具體的段落,連同段落所描述的畫面、情感,一起沉澱在學生的記憶裏的。而學生缺少的,正是這樣的段落積累。

2.模仿遷移。讀寫結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文訓練形式。借鑑課文中典型片段的寫法,寫一寫生活中的其他內容,在模仿中習得方法、獲得能力。如《桂林山水》中寫灕江水的一個段落:“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這個段落語言優美、結構典範。我在教學課文後,先端出一杯龍井茶,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品一品,學生在饒有情趣的品茗中感受到了龍井茶的綠、香、甜,再讓學生模仿着寫一個片段,學生自然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用總分結構寫出了龍井茶綠、香、甜的特點,讚美之情洋溢其間。或許,學生模仿的片段大同小異,甚至雷同,但都合乎規範,具體生動。其實,這樣千“片”一律、千人一“面”的過程,是學生作文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正如學生剛開始學習走路,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步子,歪歪扭扭,但都會自己走了,甚至會跑了,那又自然會是千姿百態,各顯個性。

3.素描練習。無論是學國畫還是學油畫,都得有素描的功夫,對物體形狀、比例、明暗、透視等的把握能力,都是在素描中練就的。而作文,也需要這樣的素描功夫,即對現實生活中靜態、動態的物體、場景、活動作細緻的觀察,而後作如實的描述。不求完整的篇章,只求具體的片段。如,學生回家看到爸爸吃完晚飯,就端着茶杯,坐在沙發上,邊抽煙邊看報紙。那麼,他只要把這個情景用自己的語言如實地描述下來,就是一個極好的片段作文。為了幫助學生把這樣的生活片段寫得更生動些,我還常常按照學生的描述,組織學生表演,寫的學生作導演。這樣的表演過程,實際上是再現片段作文的內容,學生會在“好玩”的表演中發現一些缺失的細節,自然就會自覺地彌補、完善,從而逐漸提高片段作文的水平。大量的片段作文不但能練就學生的觀察能力、描寫能力,而且能培植學生的作文意識、作文自覺,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

三、限時習作,當堂點評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學生都喜歡做遊戲,卻沒幾個喜歡寫作文?遊戲裏面藏着什麼樣的祕密呢?遊戲往往有非常嚴格的限定,必須竭盡全力才能贏得遊戲,這讓遊戲者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會產生無限的高峯體驗;遊戲的取勝率哪怕只有體育彩票的中獎率那麼渺小,可它依然讓遊戲者覺得有希望,讓人願意因此而再接再厲、跌倒重來;對遊戲者來説,及時反饋可以得到及時的矯正,讓人對遊戲充滿信心。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恰恰在這幾個方面沒有讓學生有遊戲時的那種感覺,自然也就難以吸引學生。

1.限時作文。課堂時間是個常數,學生當堂作文必定有時間的限定。而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常常允許學生將沒有寫完的作文帶到課後去完成,有的學生甚至在課堂上剛開了個頭,幾乎整篇作文都是在課後完成的。且不説課堂作文異化成了課餘作文,就學生的作文質量而言,課後作文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集中精力認真作文,尤其是作文基礎差的學生,因得不到教師的個別指導而放任自流。因此,我每次作文課都留給學生足夠的當堂作文的時間,並且規定學生的作文時間,讓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作文。事實上,學生往往會驚異地發現自己的作文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不斷增強作文的信心。對作文困難生,我常常在這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個別指導,他們也聽得格外專注。

2.當堂點評。我們對作文常常精改細批,眉批、總評寫了一大堆。因此,批改的週期很長,一般要三四天的功夫,有時甚至要整整一週時間。而到進行作文講評的時候,學生對那次作文早就淡忘了,沒有什麼興致。對於教師辛辛苦苦的批語,也只是快速地瀏覽一下,關心的只是等第。這樣的講評,必然事倍功半。而有效的作文評點必須及時,在學生作文的過程中,趁熱打鐵,選擇典型的學生作文片段,當場組織學生朗讀,教師在一旁點評。對於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在點評時鼓勵其他學生“偷偷地借用”;對於學生作文中的通病,教師在點評時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範,其他學生便“暗暗地修改”。這樣的當堂點評,讓每個學生得到了結果反饋和矯正,也增強了學生作文的動機和信心。當然,在評點時要堅持先求其“通”,後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順,進一步的要求,才是具體生動,見解深刻,文采飛揚,個性突出。而且,每次點評,重點圍繞一個作文訓練重點,不面面俱到。這樣的點評才能給人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將作文的重點訓練落到實處。

關於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説:“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有效的作文課堂教學亦如此!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14l5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