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一般老師聽課都需要寫聽課記錄的,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供大家閲讀參考。

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篇一: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聽課課題

秋天的雨

聽課地點

班級

聽課記錄: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在《秋日私語》的樂曲聲中播放秋天的畫面,並談話導入。

(二)鞏固字詞,感知全文

1、出示課件, 鞏固字詞,我將它們按一定的規律、特點排列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涼爽。讓學生用心記住易錯字“爽”的筆順,先寫四個小X,再寫一個人字托住他.

2、教師範讀全文,讓學生聽後找找每個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話寫出了他對秋雨的印象?並用橫線畫下來。抽生彙報。

(三) 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由於第二自然段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顏色,是課文“濃重的一筆”,因此我將着力點放在了學習第二自然段,層層推進指導學生的讀。

如:理解中心詞“五彩繽紛”。先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找出來。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把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接着追問…..(這樣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進行能力培養,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賞析美句,重點指導。學生先自己練讀喜歡的句子。接着抽生個別讀,相機指導

3、學習第三段

4、學習第四段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五、説板書設計

五彩繽紛 豐收

11、秋天的雨 香甜好聞

(鑰匙) 傳遞信息 歡樂

聽課評析

這堂課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清楚,豐收和快樂兩個詞語點明瞭課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篇二: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聽課課題

富饒的西沙羣島

聽課地點

班級

聽課記錄: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課件)

教師聯機出示地圖,讓學生自己找出西沙羣島。(出示課件地圖頁)為同學們講解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並以假想參觀的方式進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交流彙報。

此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以讀為主線,首先讓學生點擊課文朗讀,自由欣賞,初步感知課文。(教師適時拋出西沙羣島“什麼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件瞭解西沙羣島的'特點。讓學生到西沙小站盡情地暢遊)

第三環節:網絡搜索,知識拓展。

經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也瞭解到課本上僅僅介紹了西沙羣島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於是教師請同學們點擊西沙遨遊、海洋鏈接,進入網絡去探索更神祕的西沙羣島。教師巡視點撥,個別輔導。這時學生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結伴而學,收集感興趣的內容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情感昇華。

學生藉助網絡資源的檢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全面、更詳細地瞭解了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自然而然地傾瀉出對祖國的熱愛。讓學生來總結自己的收穫,感情自然充沛,達到了教育教學的最高潮。

聽課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地啟迪學生思維,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鑑賞語言文字,提供條件。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裏檢索到更多、更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提高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幫助學生抓住西沙羣島的特點,理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節課教師旨在讓學生在寬鬆、和諧、平等、愉快的氛圍中,運用網絡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探知,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地發展。

  篇三:國小漢語聽課評課記錄

聽課課題

贈汪倫

聽課地點

班級

聽課記錄:

一、導入新課, 解讀課題

解釋“贈”。我們以前也學習過一首題目中有“贈”的古詩。(生回憶《贈劉景文》)生答:“贈”的意思就是“送”。 Ww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學習生字:

(1)畫出生字詞,通過拼音認讀,自己讀----指讀----齊讀

(2)指導寫字

3、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抽生讀,教師、學生評價

5、這首詩反反覆覆讀了多篇,什麼感受?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説説這首詩你的感受?(李白和王倫的情誼深)

6、再帶着這種感覺讀

7、抽生讀、齊讀

8、學生彙報現在讓老師檢查一下你們的自學成果。

9、師生配合朗讀古詩A、教師讀題目以及作者和詩句前3個字,學生讀後三個字B、調換C、學生齊讀全詩

三、體會意境 深情誦讀

四、讀寫結合 深化主題

拿出練習紙把此時李白、汪倫最想説的,或是自己最想説的把它寫出來。

聽課評析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啟發想象用語言或圖畫描繪古詩的意境是這堂課的難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17qq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