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古詩《山中》閲讀賞析

古詩《山中》閲讀賞析

  山中

古詩《山中》閲讀賞析

王勃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註釋】①已滯:謂羈留甚久,悲於長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暢。

②高風:指秋風。 ③晚,指晚秋。

1.從一、二句中的哪兩個字,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感情?(5分)

2.三、四句的寫景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悲”“念” (各1分) 客旅久滯、思歸未歸的羈旅之愁(2分)、思鄉之痛(1分)

2.後兩句對一二句所寫之情起映襯烘托作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之景象,映襯悽寂心情,飄零旅況,映襯旅思鄉愁。(寓情於景、以景結情也正確,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手法3分,分析3分)

【解析】

1.

試題

分析:此題要在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着詩歌註釋,抓住關鍵詞來體會理解作者的情感。一個“悲”字體現了客旅久滯的羈旅之愁;一個“念”字體現了思歸未歸的思鄉之痛。答題時,要抓住“悲”“念”所給人帶來的豐富的想象與共鳴感分析作答。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在

賞析

詩歌的表現手法中,景物描寫一般都是為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起着襯托作用,所以答題時,可先分析景物描寫的特點,再由景物描寫所起的襯托作用來答出作者情感。如詩歌最後兩句渲染了秋季淒涼的氣氛,是為了襯托作者的悽寂心情及思鄉之情。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閲讀練習二

(1)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説:“作詩本乎情、景。……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請簡要分析該詩中的情景關係。(4分)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擬人手法,表達悲傷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體分析2分)進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1分) (4分)

(2)本詩抒發的是詩人的旅愁歸思。(1分)詩的前半部分,寫自己遠在異鄉、歸路迢迢的處境;(1分)詩的後半部分,用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色,進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2分) (4分)

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首句“長江悲已滯”,是即景起興。在字面上也許應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歎,詩人在蜀中山上望見長江逶迤東去,觸動了長期滯留異鄉的悲思。可以參證的有作者的《羈遊餞別》詩中的“遊子倦江干”及《別人四首》之四中的“霧色籠江際”、“何為久留滯”諸句。但如果與下面“萬里”句合看,可能詩人還想到長江萬里、路途遙遠而引起羈旅之悲。這首詩的題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詩人在山上望到長江而起興,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對照自己長期滯留的旅況而產生悲思。與這句詩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詩中的名句“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以及謝x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這裏,“長江”與“已滯”以及“大江”與“遊子”、“客心”的關係,詩人自己可以有各種聯想,也任讀者作各種聯想。在一定範圍內,理解可以因人而異,即所謂“詩無達詁”。古代詩人往往借江水來抒發羈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

藝術

獨創性在於,他不僅借大江起興,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長江感情化、人格化。詩人客居巴蜀,一顆心為歸思纏繞而無法排解,因此,當他在山上俯瞰長江時,竟感到這條浩浩奔流的大江,也為自己的長期淹留而傷心悲痛, 以至它的水流也遲滯不暢了。這新奇的想象,既緣於詩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實感。人在山上望長江,由於距離遠,看不清它的滾滾奔騰的波濤,往往會感到江水是凝滯不動的。所以,這句詩中長江悲傷滯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達了詩人的直覺感受。悲愁的長江與悲愁的詩人相互感發、契合、共鳴,強烈地感染了讀者的情緒。詩一開篇,境界便很悲涼渾壯。

詩人在創造了長江悲滯的新奇意象之後,才在第二句“萬里念將歸”中直接抒情,點明自己身在他鄉,想到盼望已久的萬里歸程而深深感歎。“萬里念將歸”,似出自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句。而《九辯》的`“送將歸”,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為送別將歸之人;一為送別將盡之歲。至於這句詩裏的“將歸”,如果從前面提到的《羈遊餞別》、《別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別的詩看,可以採前一解釋;如果從此詩後半首的內容看,也可以取後一解釋。但聯繫此句中的“念”字,則以解釋為思歸之念較好,也就是説,這句的“將歸”和上句的“已滯”一樣,都指望遠懷鄉之人,即詩人自己。但另有一説,把上句的“已滯”看作在異鄉的客子之“悲”,把這句的“將歸”看作萬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這又是一個“詩無達詁”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發懷念故鄉而不得歸的悲愁情緒。詩的前兩句中“長江”和“萬里”是從空間上表述自己遠在外地他鄉,歸家的路途遙遠。“已滯”和“將歸”是從時間上表明詩人長期滯留他鄉,還沒有歸去。

緊接着,詩人緊緊抓住眼前的環境和景色,寫出了“況屬高風晚,山山紅葉飛”兩句。從字面上看,這兩句單純是寫景,但其實是通過寫景,表達自己內心因思鄉而悽楚的心情。詩人在山中望見了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之景,這些既是實際的景物描寫,同時表現詩人內心的蕭瑟、淒涼。正因為詩人長期漂泊在外,所以內心因為思念家鄉而分外悲涼,詩人又看到了秋天萬物衰落的秋景,這就更增添了他思鄉的愁緒。此二句沒有一個直接表現感情的字眼,但滲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這裏的秋天景色,兼寓“比”、“興”之意。從“興”的作用來看,在這樣淒涼蕭索的環境中,詩人的鄉思是難忍和難以排解的。從“比”的作用看,這蕭瑟秋風、飄零黃葉,正是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的象徵。這兩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詩意,卻用得沒有模擬的痕跡,又使讀者增添一層聯想,對詩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詩來説,這兩句所寫之景是對一二兩句所寫之情起襯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當然,這個比擬是若即若離的。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一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説:“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詩的結句就有宕出遠神、耐人尋味之妙。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評此詩道:“寄興高遠,情景俱足。”從通篇的藝術構思來看,詩人採用了“興法起結”的藝術手法。一下筆便借景興情,結尾處又以景結情,把所要抒寫的思想感情融入一個生動、開闊的畫面中,讓讀者從畫中品味。這樣,便收到了語雖盡而思緒無窮的藝術效果。該詩首尾三句寫景,第二句抒情敍事,採取景情景的結構。由於情在詩結尾處藏於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尋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2eg4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