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語文第二冊《雨鈴鐺》教學研討

語文第二冊《雨鈴鐺》教學研討

觀摩了張蔚老師執教的《雨鈴鐺》一課,我有幾點很深的感受。概括地説,老師在本堂課中突出體現了兩方面的“努力”。

語文第二冊《雨鈴鐺》教學研討

一、努力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主動性和發明性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要注重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同學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同學的個體差別。

本堂課中,初次接觸課文,教師不急於提出閲讀要求,而是和同學一起回顧了已掌握的三種識字方法,並鼓勵同學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閲讀。識字中,教師又充沛利用同學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同學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識字方法獨立識字。教師則適時點撥、引導,運用形象直觀和遊戲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在同學所熟識的語言環境中鞏固本課生字。例如“珠”字的教學,教師設計了六個由“珠”組成的詞語,讓同學在閲讀中識記;“灑”字,在同學認讀後,教師又引導同學“趕快找一找它在課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離詞、詞不理句;學文後,教師再次別出心裁地將本課生字編成一首新的有關小雨的兒歌,使同學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對本課生字的鞏固。整個識字過程力求實用結合,發展並提高了同學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

另外,教師在本課中比較好地發明性地理解並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整堂課,比較恰當的融入了音樂與美術的因素。從導入學習引用的藝術課學到的歌曲《小雨沙沙》、理解感悟課文中的音樂渲染,到隨同學發言而即興出現的美麗畫面,都不難看出教師關注了學科間的整合,讓同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更可喜的是教師敢於大膽突破教材,捨棄了教材中“你覺得雨聲像什麼?”的問題設計,而換成了更貼近同學實際,更有考慮價值的“讀了兒歌,你瞭解到什麼或是想到了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大大激發了同學的思維。有的回答了從書中瞭解的內容“春雨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有的談了自身的感受“讀了兒歌,我彷彿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葉上,被葉子喝掉了。”還有的同學則把自身想到的也談了出來“讀了這首兒歌,讓我想到了《春夜喜雨》這首詩。”於是便有聲有色地背了起來。繼而老師又引導同學考慮“春雨還在招呼誰,做什麼?”並引導同學大膽想象,續編兒歌。這樣的閲讀優秀教案,注重開發同學的發明潛能,拓展了同學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了同學探究性閲讀和發明性閲讀的能力。

二、努力發揮即時評價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課堂中,教師除了在朗讀指導中給同學“雨鈴鐺”的獎勵,再並沒有過多外在的小紅花、五角星的刺激或千篇一律的“棒棒棒,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體現人文關懷的細緻具體的即時評價。例如在“珠”學習中,一同學説“這個字,還是‘寶蓮珠’的‘珠’。”教師馬上評價:“你能把識字與生活聯繫起來,真了不起!”在教師這樣的激發引導下,另一同學又爭先恐後地舉起手説:“我還知道‘招’也是‘招商銀行’的'‘招’。”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們的思維更活躍了起來。“‘招’字還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它。把‘斬昭’的‘昭’的日子旁換成提手旁就是這個字。”教師接着不失時機地在黑板上寫出了“昭”這個與本課無關的新字,繼而評價“從人名也能認字,真棒!謝謝你,又幫我們多認識了一個新字。”

這樣的即時評價,不只滿足了同學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體現了評價的學科性、針對性和導向性,也更具可持續性。在發言同學得到肯定鼓勵的同時,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同學。因為他們獲得的不只是典範的目標,更是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戰略,並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發生新的思維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價值的因素。個體生命的潛力盡在於此,師生情感的共鳴盡在於此,課堂真正的意義與價值盡在於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32v5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