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發現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發現評課稿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這課,黃老師在課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設計了三次發現的比較和一處的想象推理説話。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發現評課稿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首先基於本單元學習重點考慮,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祕的。

古詩兩首》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

《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而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則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説的故事。

在單元學習導語中,編者就明確指出“讀這單元課文要在瞭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並學習他們的觀察方法。”其次是基於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考慮,黃老師把課文的2~5段作為教學着力點。這幾段講述的就是魏格納由無聊時無意觀察中的一次偶然發現到後來的仔細端詳與比較分析所產生的重大發現所引發的一個奇想。在這個奇想產生的過程中凝聚着科學家最優秀的觀察思考,再觀察再思考的品質,這正是我們學生所需要的思維習慣。

因此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與學習邊觀察邊思考的觀察方法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而這幾段話中也涉及了許多地理知識,比如南美洲、巴西、幾內亞灣的地理位置,又如海岸線的吻合、大陸塊的漂移等等,學生是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

在“精”讀這部分時,黃老師巧妙地利用課件輕鬆而有趣地解決了難點。將2~5段設為着力點第三個依據就是學情,在學生根據學習提示自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提示中提到的三個問題,就“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學生很難一下子講清楚,他們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圖時發現的,至於如何從偶然到仔細端詳,再到比較分析,這麼一次次不斷深入地觀察發現與思考推想才產生的,學生根本無從知道,也就不能領會邊觀察邊思考這一優秀的思維品質了。

在本堂課教學的時候,黃老師引導學生進入閲讀發現的情境,讓學生邊閲讀邊觀察邊思考,去發現魏格納三次發現的不同,從而領略閲讀發現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黃老師將2~5段設為閲讀引導着力點第四個依據那就是本課的'語言表達的特點。這是一篇講述科學發現的文章,因而語言表達非常理性,跟以往我們國小課文情感性、形象性強的特點有很大的不同,但這樣的文章對學生語言表達嚴密性的培養卻大有好處。

這篇文章整個故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敍述,每個部分連接自然,運用“果然”“結果發現”“於是……”“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等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黃老師在這部分學習時設計了一個想象推理的環節,一方面讓學生把魏格納在觀察中的思考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這種嚴密的語言表達風格。這堂課,黃老師就抓住了這麼一個着力點,重打細敲,結果讓學生有了多方面的收穫,這就是略讀教學中的“精”處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rd6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