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文言文教學的體會論文

文言文教學的體會論文

重點不在教材已給定的標點上,而是每句中字詞的停頓上,如果字詞的停頓、組合處理好了,那麼再加上適當的情感成分,在這樣的教讀過程中,學生會根據平時所學的有關知識、生活經驗及讀時感情的變化主動去推斷句意乃至文意,這就為理解全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的主動認知也恰在這種誦讀的過程中予以了良好的體現。通過誦讀,不僅可調動起學生理解文意的積極性,還可讓學生清楚、真切地感知它所具有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我想這也可能就是兒童早期進行背誦唐詩的原因所在吧。

文言文教學的體會論文

一、認知

文言文字詞的處理是難點,也是重點,缺乏這一必要的步驟,教學效果可能不會太好,關鍵是如何進行處理。老失眠一般的處理方式是逐字逐句的進行串講,學生們逐字逐句地進行記錄。這種教學方式固然有它的優勢,不然不會長年延續下來,尤其對於應試而言,多次重複必然有好的效果,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開始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批評。其中最深刻的一點是,這種拆卸零件的方式破壞了文言文所見有的本質美,尤其是語言美,學生對其缺乏必要的整體認識。在全文認知的處理上,我比較注重於全文的線索,因為理清文章線索就為學生能動的、目的性較強地推測具體的文章、句意提供了依據和條件。在線索的設計上以引用原文為主,本身這樣處理就等於抓住了教學的事例重點。在處理字詞上,可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做,他們完全有能力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查閲未知內容,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的效果要好的多,細心的學生還能總結出一些常用的字詞的多種用法。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所做的事情主要是教給他們方法。如對比法,讓他們將幾課類似的課文進行結構、語言、風格、細節及人物特點進行整體對比,也可讓他們將自己認為好的或欠缺的地方提出見解,這樣做既可靈活的完成藝術鑑賞過程,又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其積極性,況且在開拓學生思路的同時,難道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促進嗎?不容否認,學生中有許多見解的確是有價值的。

二、借鑑

語文教學中有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的教育。文言文其實是一種良好的教材。老師們也非常注意這一點,因此在教學中常常涉及祖國語言的悠久、文明的源遠流長、愛國愛民的崇高精神等,但每篇文章都如此評價,就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這些文字之所以長期流傳,不僅在於它在特定時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展示了較強的文學性,而且作為歷史的借鑑價值是永遠的。我們為何不能將每篇文字結合現實來做一些人生指導、價值討論呢?這樣既可以肯定文學作品本身的歷史價值,又可參照出我們現實學習的意義所在,使其具有鮮活的東西在裏面,真正做到“以史為鑑,指導人生”的作用,這豈不是一種具有調動學生興趣的方式方法嗎?以上幾點,是我在古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在實際操作中感覺比較順手,但不一定有很強的推廣性,在此提出來,還望同行老師們能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447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