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淺談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評價體系

淺談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評價體系

[論文關鍵詞]研究生教育 文獻閲讀 教學評價

淺談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評價體系

[論文摘 要]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是上海大學研究生專業課程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與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教學模式有較大差異,本文在總結傳統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針對文獻閲讀課的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支柱”。[1] 上海大學為了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在研究生的教學中大力推廣了“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這一創新性課程。文獻閲讀研討課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課堂討論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形式,一改教師灌輸型教育,鼓勵學生探索學科前沿問題。文獻閲讀研討課的出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強化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文獻閲讀研討課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方法過於靈活,考核方法主觀因素大,教學實踐過程中難以做到客觀公正等。本文試圖在總結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對文獻閲讀研討課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分析,以期對高校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的教學和教學評價有所裨益。

  1.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的現狀

為了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質量這一目標,上海大學在錢偉長校長的親自關心和指引下,自2002年秋季學期開始,對全校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體系和課程教學進行重大改革:大幅度壓縮傳統意義上的專業課程,廣泛設置“文獻閲讀研討課”,使文獻閲讀研討課佔到總學分的50%至60%。[2] 並且規定碩士研究生要求修滿48個學分,其中文獻閲讀研討課為24個學分,其餘學分安排英語、政治和基礎課,絕大部分課程要求在第一學年內修完。[3]

文獻研討課就課程內容而言,要求任課教師至少選取該領域近幾年來在國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學術影響的中外文文獻40篇供研究生查閲,這些文獻應該反映國內外本學科或領域的最重要學術觀點和最新成果,每年更新30%以上;就課程的授課方式而言,“文獻閲讀研討課”強調“研討”,即以研究生講解自己閲讀的文獻為主、教師引導點評為輔、學生集體討論的形式開展。文獻閲讀研討課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組織和引導研究生對專業文獻的閲讀和討論,充分調動研究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研究性學習的氛圍,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及創新性思維能力。

每名學生都需積極踴躍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是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教學的最大特色。“文獻閲讀研討課”要求學生自己去閲讀、探究、討論科研文獻,並予以綜合提煉,從中發現問題,甚至提出研究課題,這樣就把學習、研究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成為真正的“研究生”,老師則從中進行點評指導。

  2.文獻閲讀研討課的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

就一般課堂教學評價而言,教學評價指標主要圍繞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展開評價。而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若以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去評價,恐會有失偏頗。

基於以上論述,我們認為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的課堂教學評價應依據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該類課程的特點和目標,教學考評專家組成員採取隨機聽課的方式,根據以下指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考評。

2.1課程設置環節

該環節主要考察課程的開設與研究專業方向是否匹配,課時分配是否合理。首先文獻閲讀研討課的開設應與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相近,這樣才能對研究生的今後論文和科研工作有所幫助。其次上海大學雖然對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的課時分配沒有做出嚴格規定,完全由任課教師自行決定,但是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任課教師的講授與學生講解的比例應不低於3:7(上海大學實行短學期制,每個學期只有10周)。

2.2教學實施環節

此環節主要考察教師的文獻選擇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文獻閲讀研討課要求任課教師至少選擇近30年來在國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學術影響的中外文文獻40篇供研究生查閲,這些文獻應該能夠反映國內外本學科或領域的最重要學術觀點和最新成果,並且每年所提供的文獻目錄都要有更新。文獻閲讀研討課除了教師的講授,每節課都要有一名學生進行主題報告,教師應對學生的主題報告有明確要求,對報告的主講學生事前要做相應指導。

2.3教學評價環節

教師的點評是教學過程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具體體現在任課教師對學生的點評是否能夠站在專業的角度,從深度和廣度出發,能否對學生真正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由於文獻閲讀研討課的文獻均為該專業或領域的前沿文章,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和基礎差異存在不同,因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和疑惑固然不能求同,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隨時瞭解該學科前沿的學術動態,把握學科發展的方向,在研究生閲讀、研討期間要不斷地對學生提出新問題,同時又要指導學生最終解決其問題。

  3.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評價體系的改進措施

首先,現有的評價體系仍然是隻針對教師的講授情況,很少涉及學生的參與度,由於文獻閲讀課有別與傳統授課的教師主導模式,而學生才是文獻課的“主角”,因此文獻閲讀課的評價應逐步轉移到對師生雙方的評價。

其次,文獻閲讀研討課應引入學生評教體系。開設文獻閲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學生自己才清楚想要從一門課中學到什麼,應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對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的評價過程中,應不定期的向學生徵求意見,由學生評價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最後,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督多導少”的現象較為嚴重。考評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任課教師,而是為了提高研究生教學的整體水平。教學考評專家大多都是該領域的傑出學者,如果能夠在聽課後多與任課教師交流,尤其是多與年輕教師交流,多向他們傳授一些教學經驗,可能在今後的教學考評過程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作為上海大學研究生教學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這種嶄新的教學模式還處於不斷的探索之中,我們在未來工作中還會重點跟進課程教學和考核,更深層次的質量評價,本文的些許探討只期為如何進一步提高文獻閲讀研討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評價標準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 湯新華. 美國的研究生課堂教學[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

[2] 葉志明.開設文獻閲讀研討課,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7).

[3] 戴佳築等. 研究生文獻閲讀研討課中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方法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10(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g2o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