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課堂教學中實現美育滲透德育有效化評課稿範文

課堂教學中實現美育滲透德育有效化評課稿範文

這堂由周秀娟老師執教的《風來了》一課,是湘版美術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課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教師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對新課程下的美術課堂常規教學做出了大膽的探討,體現出教師重主體、重體驗、重創新的教學理念。由於教法得當,美育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從中得到的德育方面的學習也收穫不淺。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美育滲透德育的有效化呢?我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堂課的設計手段:

課堂教學中實現美育滲透德育有效化評課稿範文

本課的特點我認為體現在“趣”、“活”、“序”三字上,是一堂有特色的美術課,同時,我也就本堂課的不足之處發表一些自己的拙見:

一、趣: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對於激發學生創作靈感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有趣的

學習活動也是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並最終形成學習興趣的出發點。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樂趣。”誇美紐斯也指出,“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場所”。周老師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如,在本課一開始,教師借用電風扇給學生送來了神祕的“禮物”--原來是涼爽的風。這個有趣的“禮物”既讓學生初步感知了風,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愉悦輕鬆的心情。新穎的導入給這堂課開了個好頭。接下來,教師通過調換電風扇的風檔,讓女同學的長辮子和紅領巾發生了有趣的變化:從微微飄蕩到高高揚起,再到迎風亂舞,學生在笑聲中學習觀察、尋找變化、發現規律,並總結出:不同的風可以用不同形狀和方向的線條表示以及同一畫面中物體的變化方向是一致的。看得出,在教師努力營造的愉悦、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確是學得輕鬆而投入。

不足: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設計了一個交互動畫遊戲,即讓學生觀察畫面中哪些物體在風來時會變化,只要學生點擊該處,便出現相應改變。這個形式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和興趣,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風的認識。但教師一定要堅持把最後一個能動的地方找出來,因此而花費了一定時間,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時候學生已經把它當成一個單純的遊戲了。如果一個活動中學生沒有了質疑、反思、探索,那麼我們可以果斷地停止,因為它是沒有教學價值的。

二、活: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教學,應該強調“活”:把教材活化為生活,把文字活化為

體驗。在鮮活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創新思維更容易被激活,流動起來。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也是這個意思。周老師運用電風扇讓學生感知體驗風的特點、在模擬的情境下表演風中的情景……都是在幫助學生喚起原有的生活經驗,深化、提煉對創作有用的素材,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不足:教師僅僅是讓學生説了説風的種類,表演了風來時走路的樣子就沒有再深入,我覺得還不夠,是否還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對風的記憶、感受或者是跟風有關的有趣難忘的經歷。我的學生是這樣描述風的:“春天有風的時候我們去湘江橋上放過風箏,漫天都是各種各樣的風箏。”“冬天的寒風一吹,我的脖子就縮起來,走路象這樣(學生模仿)”“上次陽台上晾了好多衣服,突然刮好大的風,奶奶和我追着被風吹走的衣服到處跑。”“下暴雨前的風最恐怖,白天突然變成黑夜,好多小樹枝都被刮斷了。”……這樣能喚起學生更豐富更有趣的生活經驗,賦予“風”以情感,也能讓學生創作中可以有更多樣的題材。

三、序:風看不見,摸不着,要把它在紙上表現出來,就要讓學生紮實有序地掌握好技

能,不然學生就覺得無從下手,不知如何表達。周老師設計了幾次練習,循序漸進,層層落實。第一次:學生回憶、講述,並在黑板上隨意畫風,學習用線條表現風。第二次:學生觀察,並選一個物體(電燈、柳樹、衣服中的一個)畫出風來了的情景,學習借用物體的變化表現風。第三次,學生給別的作品找“碴”,認識畫風時要注意風向一致的問題。第四次即學生作業,學生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表現風的方法,如畫颶風、龍捲風一類的,有的用大面積交織纏繞的螺旋線條和斷裂的樹幹來表現,有的則用海嘯的場景來表現。還有用飛舞的樹葉、被風颳起來的物品等來表現不同的風。

不足:在很多學生的作業中都出現了人物,比如表現人在風中行走時頭髮、衣服等的變化。在教學中教師也組織學生表演過模擬的情景,但教師疏忽了對學生進行人物動作描畫的指導,因此學生中大部分都沒有準確表現出來。

此外,風自古以來是人們吟詠、寄情的對象,因此,教師應該有意地進行意境的提升,引導學生在繪畫創作時表現一定的情感。

最後,我還想説一説這節課的結課環節。可能由於是比賽課的原因,周老師設計的環節和容量比較多,而且繪畫課業完成所需的時間也不少,因此留給學生作業評價的時間就很短,教師以很快的速度展示完幾張作業並做概括評語而結束。這樣的評價意義不大,似乎只是完成該有的程序。我覺得在教學設計中還是應該給評價環節留比較充足的時間。象本次課業可以採取分類自評的方法,將展板劃分為不同類屬,如創意新、粗獷美、細膩美、單純美、有進步等,讓學生自己張貼,這樣學生能找到自己作業的一席之地,有成功感。當然這需要老師做一定指導和甄別。然後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正確認識什麼樣的作業才是優秀的,知道自己的作業還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就能達到完善,下次往這個方向努力。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何做到更好,永遠是我們教學者的追求。這堂課瑕不掩瑜,體現了教師一定的教學功底。而通過聽課、反思、評課的研討流程,我也深深體會到教材中處處含有探究的內容,生活情景的再現--它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去挖掘教材並結合實際,儘量還知識發展過程的本來面目,讓美真正成為清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kk35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