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國小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的論文

國小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的論文

長久以來,略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課文中的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為它是“略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往往被大多教師所忽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輕描淡寫,一讀而過,學生對課文也沒留下多大印象。長此以往,限制了學生的閲讀能力發展。對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略讀課文教學,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略讀課文教學達到它應有的目標。以下是我在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採取的策略。

國小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的論文

策略一:緊抓提示,凸顯重點

我們知道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系統,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揮訓練閲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從哪裏抓?每篇略讀課文前的導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人教版實驗教材在每一課略讀課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啟下的提示語,如五年級下冊冊《絲綢之路》的提示語是這樣寫的:

祖國的西部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其中光輝的一頁。讀讀下面這篇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條件的還可以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和同學交流。

這段提示語優美生動,既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延續了本組課文的主題,又明確提出了這篇課文的閲讀要求。我們可以把這段提示語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哪些內容,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這是要求我們在教學初始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文中介紹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二、蒐集有關絲綢這路的故事和同學交流。

這點則是要求我們在學完課文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課後去搜集資料,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增進與同學間的合作。

像這樣,對提示語進行二次解讀,既有助於我們教師找準重點,又能及時有效地展開略讀課文的教學。

策略二:注重預習,培養自主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這樣一段精闢的論語:“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略讀課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學生的預習中去。“預習”顧名思義就是“預先學習”。當教師佈置預習作業時,許多學生往往很高興,他們認為預習就是把課文讀一讀,詞語認識一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預習就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學生預習前,教師應有所引導,不同的`年級,預習課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課內預習,讓學生認識字詞,讀通課文,然後再參照“閲讀提示”自主閲讀,初步領會文章內容。如三年級上冊年級的《找駱駝》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先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這一課裏寫誰找駱駝,找到了沒有,大致上知道怎樣找到駱駝的。學生經過這樣的自學環節,瞭解了課文主要內容,為進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樣指導商人找到駱駝的打下了基礎;四年級的預習則是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領會課文的表達方法等,但不要求過多。如四年級下冊年級的《小英雄雨來》篇幅較長,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前“提示語”的要求自讀課文,注意抓住關鍵句子,讓學生展開想象:雨來此時心裏是怎樣想的?這對於體會雨來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樣的自學基礎上,然後再進行交流,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級,教師則可放手讓學生課外自主預習,可用審題、讀文、劃生詞,質疑句段,查閲資料,摘抄等方法長期訓練。如六年級的《山雨》一課,教師無須做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師在課前即可佈置自學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前按如下順序來自學: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明確寫作順序)──再讀課文,品味賞析(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背誦積累,拓展延伸(選擇積累優美片段,鼓勵運用,閲讀其他美文等)。

像這樣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創新學習就水到渠成,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增強,就會大大縮減課堂讀文時間,對於略讀課的教學來説是一個良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kk7p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