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關於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

關於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

一、強化學生對於閲讀的體會過程

關於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

國小階段的學生年齡很小,因此,語文教師教學的教學宗旨是要開啟學生對於世界的認知與理解,要注意到,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於很多東西都充滿着濃厚的興趣,很多的東西與事物都能夠引起他們心靈上的共鳴,讓他們受到觸動。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意識到國小生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利用文本鼓勵學生積極的去探究、去體會,領會文本的情感,品讀作者的寄寓,這不僅能夠有效的優化閲讀教學效果,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在《秋姑娘的信》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體會:

在上課前,先提出這樣的問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秋姑娘長什麼樣子嗎?”

提出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就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此時,學生就會紛紛地討論。有的學生會回答“秋姑娘是個美麗的姑娘”、“秋姑娘有着神奇的本領。只要秋風一吹,田野裏的莊稼成熟了,果園裏的果實收穫了……”、“秋姑娘還常常躲起來呢”??

待學生回答完畢後,教師就需要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告訴學生:“同學們,你們回答得都很對,但是你們知道麼,其實秋姑娘還會寫信呢!”

此時,學生的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樣再開展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此外,採用以上的導課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介紹課文梗概,也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談論的機會,學生在瞭解了課文梗概之後就可以更加專注地投入學習中,教學效果自然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了。

二、增加學生對閲讀的思考過程

對於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必須要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徵來開展,高年級的學生在知識層面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沉澱,領悟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他們更加能夠感受到文章中藴含的深刻情感。因此,對於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教師不僅要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含義,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領悟與思考,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展。

例如,在《月光啟蒙》的教學中,就可以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提出如下的問題:

“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誰是你的啟蒙老師?”

在提出問題之後,學生就會紛紛回憶,也會出現五花八門的答案,此時,再設置如下的情景:“同學們,你們知道麼,有這樣一個人,在他小的時候,媽媽是啟蒙老師,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啟蒙教育都是與月光有關的,他對於月光有很多獨特的回憶。”

此時,學生就會陷入新一輪的思考中,這時,就可以開展教學了。《月光啟蒙》這篇文章中充滿了作者的深情,要想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這種情感,就必須讓學生進行思考,採用以上的方式就能夠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三、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體驗

古詩詞也是國小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與白話文文本相比而言,古詩詞的教學難度顯著上升,因此,教師就需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引導學生來理解古詩詞,讓他們學會欣賞與體驗。

例如,在《訪隱者不遇》的教學中,就可以採取以下的模式開展文本細讀: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隱者是什麼意思麼?”

國小生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並不十分清楚“隱者”的概念,這時學生會回答出一些不同的答案。

教師:“同學們,“隱者”並不是我們字面意思上理解的“躲起來的人”。“隱者”指的是“隱居的人”,在古時候,有一個詩人,他去深山中看望一位隱者,但是卻沒有找到,這位詩人就寫出了一首經典的詩,現在就跟隨老師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放隱者不遇》是一首經典的唐詩,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描述,如“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雖然這首詩字面意思不難,但是如果採用傳統的模式是很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教學前引入“隱者”的概念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隱者”產生了興趣,就想深入地看看隱者是什麼樣子,這樣教學的效果便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了。

總而言之,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文本細讀不僅能夠優化閲讀教學效果,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對於學生的發展也有着積極的效果。作為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學生的困惑,構建出和諧、風趣、有效的教學情境,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將文本細讀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細節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p9l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