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我是什麼》老師課後反思

《我是什麼》老師課後反思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什麼》老師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是什麼》老師課後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八單元《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一樣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這是一篇科普文,過去我們很容易把這樣的課上成不像語文的語文課。幾個月前,在行知國小,就在這個報告廳裏,王崧舟先生就曾經作過《語文意識燭照下的語文教學之道》講座,他告訴我們,語文意識就是關注文本“怎麼寫”,“為什麼這麼寫”的意識,叮囑我們,要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力求避免這一誤區,着力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語文學習方面下工夫。

一、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説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着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裏的狀態變化。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 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裏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裏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裏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國小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是怎樣變成汽的過程後,我通過動畫演示水變成汽的過程,把複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性認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並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聯想、想象幫助理解課文,用他們的語言去與大自然説話。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紅霞”。此時,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標籤: 課後 反思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erp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