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通用5篇)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通用5篇)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律·長征》課後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通用5篇)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1

《七律·長征》與我們的生活較遠,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多渠道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史實、故事等,讓他們問身邊的人,查閲書籍,上網查閲有關資料,課堂上我除了介紹一些圖片、影視片斷外,還簡單介紹了長征途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和經典戰例等,如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等使學生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同時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在課前互相交流,使學生對長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接着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背誦,理解詩句內容,從而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和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來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在感受烏蒙山的高大和過烏蒙的艱難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的爬山經歷,然後作對比,讓學生了解戰士們爬烏蒙山還要背武器和軍需物品,還要面臨追截的敵人,就更加艱難了。在學生閲讀感受後啟發學生思考“來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感受到,學生對於詩歌的學習還是興趣不太濃厚,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對於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從學生平淡的誦讀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2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閲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徵。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

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採用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

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後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3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悦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着學習是以學生為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為四個活動板塊:

1、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2、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3、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4、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並教學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1、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於主動、自動、互動的平台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2、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行為。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閲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3、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藴含於工具性之中。現在有的課堂教學為了突顯人文性,一味強調讓學生感悟,而丟棄了作為第一性的工具性,這是極為片面的。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

4、創設了師與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在本節課中我沒有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而是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閲讀,讓孩子們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感悟中解決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

5、通過課前佈置學生查閲資料和課上播放影像資料等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坡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使得學生對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於受能力限制,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把握還尚有偏頗,在教學中留下了很多遺憾,像教師的指導還是過多,放手的力度還不夠等等問題,真誠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4

  一、資源整合 創設情境

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開課時,我播放了一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給他們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他們觀看了一段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發言談感受時都還在哽咽着,説不出話來。

還有那配合詩內容,隨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樂展示的一張張圖片:金沙江、終年積雪的岷山……學生彷彿身臨其境。

  二、以讀代講 讀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於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

開課不久,我聲情並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博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指導他們讀詩時,我引導他們發現七律的押韻規律後,就一句一句地帶他們讀;學習“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我進行了引讀、分男女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背誦……朗朗的讀書聲,不絕於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昇華。

  三、利用資料 巧解難點

我通過“資料袋”,巧妙地將學生陌生的時代背景、七律的特點、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長征的結局等情況穿插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詩的理解減緩坡度,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年代,走進二萬五千里長徵漫漫征程……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5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慨,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高度概括。難點在於長征距離現在已隔多年,與現今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義較難體會。為了填補這時空的斷層,我在課堂中不斷出示各種背景資料。如:紅軍長征圖,將長征路程數據進行折算,通過路程折算成半個地球的周長,讓學生感受路程的遙遠。

  1、整體感悟,牽一而動全身

在教學中感悟課文詩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講詞析句。在學生通讀之後,把握住全詩的主要內容,提問:從詩中哪裏能讀出長征的“艱難”和紅軍戰士的“不怕難”?從而引導學生回到詩中,潛心思考,在兩者的對比中,幫助學生領悟意藴,體會情感。

  2、資源的合理利用

為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自己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搜索了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課件;下載了“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通過課前佈置學生查閲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輔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學生作標準答案式的灌輸。

  3、朗讀注重指導

在教學中要充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受。指導句時,要注意採用多讀的方式,並且可以通過範讀適當指導一些朗讀技巧。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沒有止境的藝術,要想不斷進步,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與鑽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kjd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