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1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悦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着學習是以學生為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為四個活動板塊: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

1、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2、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3、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4、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並教學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1、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於主動、自動、互動的平台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2、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行為。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閲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3、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藴含於工具性之中。現在有的課堂教學為了突顯人文性,一味強調讓學生感悟,而丟棄了作為第一性的工具性,這是極為片面的。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

4、創設了師與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在本節課中我沒有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而是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閲讀,讓孩子們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感悟中解決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

5、通過課前佈置學生查閲資料和課上播放影像資料等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坡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使得學生對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於受能力限制,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把握還尚有偏頗,在教學中留下了很多遺憾,像教師的指導還是過多,放手的力度還不夠等等問題,真誠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2

由於學生從未學過有關紅軍長征的相關課文,我就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紅軍長征的資料,課前正好趕上軍博舉辦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大型展覽,我就鼓勵學生利用休息日到軍博參觀,對紅軍長征有一個系統地瞭解。這樣,對於理解這首詩奠定了基礎。

課上我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1、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分析: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時,我問學生:這五嶺、這烏蒙是什麼樣的山呢?紅軍翻越這些山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困難?那該怎麼讀呢?那細浪、泥丸是什麼樣的呢?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為什麼像起伏的微波細浪、滾滾的小泥丸呢?那該怎麼讀?

這兩句詩作者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學生理解到位後,我就指導學生朗讀:怎樣讀出紅軍的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然會讀出感情來。

2、觀看影像資料,再現紅軍長征時的情景,使學生受到感染,幫助學生進入情景,讀出感情:

當分析到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談從哪裏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學生談到暖、寒兩個字,特別是寒字,學生體會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險,我就説:讓我們一起來重温那驚險悲壯、驚心動魄的戰鬥吧!接着我就放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錄像,學生看後,我説:從這九死一生、背水一戰、湍急的河水、槍林彈雨,你體會到了什麼?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學生當時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

3、學生感受紅軍翻閲雪山的艱難時,我又放了一段錄像,學生看到在茫茫的大學山上,紅軍戰士,艱難地行走着,配上令人恐懼的音樂,使學生內心感受到翻越雪山的艱難。當時我聽見前面的學生脱口而出:啊!這哪有路啊?這麼陡,這麼滑,怎麼爬上去呀?然後,我讓學生體會着紅軍的這份艱難讀一讀,那麼,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怎麼不令紅軍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呢?讓我們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讀出來吧!學生自然能夠讀出來了。

 4、給學生放廣播員朗誦的錄音,作為範讀:

學生聽時,十分認真,有的學生小聲地跟着讀,我叫同學學者廣播員的樣子讀一讀,很多同學都舉起了手,郭媛媛讀這首詩時,感情充沛,真的有些吟誦詩歌的韻味了。

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郭沫若把音樂性看作是詩的生命,只有吟詠、誦讀,才能把詩歌的音樂美充分表現出來。所以,朗讀自然也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朗讀不僅是感悟詩歌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使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斷積澱與昇華,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

這節課我就是一次大膽地嘗試,為我今後教詩歌體裁的文章積累了很多經驗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老師在課上説的話過多,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體現,由於時間的原因,有些語句,學生體會得還有待深入。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3

《七律·長征》與我們的生活較遠,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多渠道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史實、故事等,讓他們問身邊的人,查閲書籍,上網查閲有關資料,課堂上我除了介紹一些圖片、影視片斷外,還簡單介紹了長征途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和經典戰例等,如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等使學生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同時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在課前互相交流,使學生對長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接着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背誦,理解詩句內容,從而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和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來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在感受烏蒙山的高大和過烏蒙的艱難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的'爬山經歷,然後作對比,讓學生了解戰士們爬烏蒙山還要背武器和軍需物品,還要面臨追截的敵人,就更加艱難了。在學生閲讀感受後啟發學生思考“來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感受到,學生對於詩歌的學習還是興趣不太濃厚,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對於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從學生平淡的誦讀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律·長征課後反思4

由於學生從未學過有關紅軍長征的相關課文,我就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紅軍長征的資料,課前正好趕上軍博舉辦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大型展覽,我就鼓勵學生利用休息日到軍博觀賞,對紅軍長征有一個系統地瞭解。這樣,對於理解這首詩奠定了基礎。

課上我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示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1、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體會,讀出自身的感受:

在分析:“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澎湃走泥丸。”這兩句時,我問學生:這五嶺、這烏蒙是什麼樣的山呢?紅軍翻越這些山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困難?那該怎麼讀呢?那“細浪”、“泥丸”是什麼樣的呢?這“逶迤的五嶺”、“澎湃的烏蒙”為什麼像“起伏的微波細浪”、“滾滾的小泥丸呢”?那該怎麼讀?

這兩句詩作者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示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學生理解到位後,我就指導學生朗讀:怎樣讀出紅軍的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然會讀出感情來。

2、觀看影像資料,再現紅軍長征時的情景,使學生受到感染,協助學生進入情景,讀出感情:

當分析到“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時,我先讓學生,自身談從哪裏感受到紅軍英勇無畏,學生談到“暖”、“寒”兩個字,特別是“寒”字,學生體會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險,我就説:“讓我們一起來重温那驚險悲壯、驚心動魄的戰鬥吧!”接着我就放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錄像,學生看後,我説:“從這九死一生、破釜沉舟、湍急的河水、槍林彈雨,你體會到了什麼?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學生當時能夠讀出自身的感受。

3、學生感受

紅軍翻閲雪山的艱難時,我又放了一段錄像,學生看到在茫茫的大學山上,紅軍戰士,艱難地行走着,配上令人恐懼的音樂,使學生內心感受到翻越雪山的艱難。當時我聽見前面的學生脱口而出:“啊!這哪有路啊?”“這麼陡,這麼滑,怎麼爬上去呀?”然後,我讓學生體會着紅軍的這份艱難讀一讀,那麼,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怎麼不令紅軍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呢?讓我們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讀出來吧!學生自然能夠讀出來了。

4、給學生放廣播員朗誦的錄音,作為範讀:

學生聽時,十分認真,有的學生小聲地跟着讀,我叫同學學者廣播員的樣子讀一讀,很多同學都舉起了手,郭媛媛讀這首詩時,感情充分,真的有些吟誦詩歌的韻味了。

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奏。郭沫若把音樂性看作是詩的生命,只有吟詠、誦讀,才幹把詩歌的音樂美充沛表示出來。所以,朗讀自然也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朗讀不只是感悟詩歌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沛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使“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時積澱與昇華,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

這節課我就是一次大膽地嘗試,為我今後教詩歌體裁的文章積累了很多經驗。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老師在課上説的話過多,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沛地體現,由於時間的原因,有些語句,學生體會得還有待深入。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dwr1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