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筍芽》課後反思

《筍芽》課後反思

《筍芽》課後反思1

自主合作,自主嘗試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知識在於積累 ”如果我們每學一篇文章,都能主動地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久而久之,我們的語言一定會非常豐富,對今後的作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美好春光的妙語佳句,引導學生去勾勾畫畫、讀讀寫寫……)

《筍芽》課後反思

創設情境,多次多角度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很適合朗讀。(如、第1自然段,要讀出春雨柔和,輕聲呼喚的語氣,感受“潤物細無聲”的意境美。第2自然段,要讀出柔弱,撒嬌的語氣。第3自然段,讀時聲音要稍大,急促、粗重、讀出個性,最後兩個自然段要讀得亮亮,自豪、表現筍芽兒長大時的欣喜。)

課堂不僅注重學生的聽説讀寫方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同時還進行了認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對提問方式作藝術化的處理,將思想教育寓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和學生共渡難關,絕對做到“讀書不放一難”聯繫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如、筍芽兒需要用多長時間才能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筍芽兒從破土之後,只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可達10多米的高度,每逢陽春三月,雨後春筍頂巖破土,幼竹一天內可長30釐米左右,要是身於竹林之中,可以聽到竹筍破土時發出的聲響,因此,人們常用“雨後春筍”來形容事物民展之快。)

《筍芽》課後反思2

《筍芽兒》這篇童話散文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我結合新課程標準,做了以下安排:

一、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必須強調學生閲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不一樣,教師教學中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只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分析、講解課文,而是充分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引領,以情感為紐帶,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詞、重點句,在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在理解“撒嬌”一詞時,我引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平常會和誰撒嬌?怎麼樣撒嬌?在理解“嘮叨”一詞時,讓學生談談媽媽什麼時候會嘮叨你?怎麼嘮叨你?你認為媽媽的這種關心是嘮叨嗎?説出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性格氣質迥異,他們對閲讀材料的感悟和體驗是不同的。我在傾聽中指導朗讀,在對話中引導個性品讀,孩子們依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讀得興致盎然。

二、發揮教材整合的教學效果

本冊教材特別提出要注重把握同組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發揮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基於這一點,我在設計教學上除了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外,更有意識地融入了語文內容之間的整合,注重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繫。

第一組教材是以春天為專題的課文,引導學生去感受春天、發現春天、探索春天;積累描寫春天的詞句,想象描繪春天的美景。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開始時,讓學生隨着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春天美景,一邊回憶描寫春景的句子,身臨其境地感受春天的萬物復甦。隨即引出有一位小精靈伸伸懶腰,探出腦袋也想欣賞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筍芽兒,引出課題。二是讓學生把自己當作筍芽兒想象鑽出泥土後還看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模仿課文中的形式來説説。學生們説出了優美的句子,如:“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勤勞的小蜜蜂在花叢中採蜜、花兒在點頭微笑、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解凍的小溪丁丁咚咚地流着”我想這些激情洋溢的語句除了來自於豐富的情感體驗外,還來自於這些內容之間的有機整合,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一種宏觀的調控下漸漸地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造力是閲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依據重點詞句所表現出來的意境進行擴展性想象,如我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的細雨如果落在我們的臉上、我們的手上,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聯繫我們的生活説一説:什麼是“沉睡”?媽媽早上會怎麼叫醒你?春雨姑娘會用什麼樣的聲音呼喚筍芽兒?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體會到春雨的輕柔温和嗎?這樣學生既可以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變不具體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讓形象更鮮明,特點更突出,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讀興趣。

教師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並超越文本,幫助學生找準想象創造的切入口,“筍芽兒終於成功了,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要感謝很多人!那麼,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你們要感謝誰呢?”這一富於靈性的誘導,非常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心中想象的漣漪盪漾開去,思維的觸角自由延伸,語言潛能得到開發,認知儲備得到激活,情感世界得到滋養;使課堂高潮迭起。他們一個個浮想聯翩,妙語連珠,無不令人擊節歎賞。在這裏,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節課上,學生思維活躍,都爭先恐後的發言,感情理解到位。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研究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爭取更好。

標籤: 筍芽 課後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ver0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