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關於風箏課文的教學設計

關於風箏課文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關於風箏課文的教學設計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3、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導入

1、由有關風箏的詩歌導入,引入本文的篇名、體裁和作者。

2、簡介本文的作者魯迅: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預習檢查

讀準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 chà 憔悴 qiáo cuì 模樣 mú 嫌惡 xián wù

可鄙 bǐ 什物 shí 驚惶 huáng 瑟縮 sè

懲罰 chéng 虐殺 nüè 寬恕 shù 苦心孤詣 yì

墮 duò 蜈蚣 wú gōng 伶仃 líng dīng

2、形近字:

嫌 xián 嫌惡 怒 nù 憤怒 墮 duò 墮落

賺 zhuàn 賺錢 恕 shù 寬恕 墜 zhuì 下墜

訣 jué 訣別

決 jué 決定

抉 jué 抉擇

3、多音字:

è 兇惡 shí 什物 mó 勞模

惡 ě 噁心 什 模

wù 嫌惡 shén 什麼 mú 模樣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朗讀課文:

⑴ 朗讀要求:

① 讀準字音;

② 停頓恰當;

③ 讀出感情;

④ 讀出重音。

⑵ 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 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

② 風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線索)

③ 試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敍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

④ 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麼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⑤ 文章記敍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敍的順序是什麼?(順序、倒序、插敍)

2、思考:

⑴ 我為什麼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⑵ 為什麼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⑶ 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質疑、討論、答疑:

1、1~2段(第一組問題)

⑴ 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説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説,是引出下文)

⑵ 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為什麼説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説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裏所説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2、3~4段(第二組問題)

⑴ 3~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裏隱含着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⑵ 對我流露出什麼感情?

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後悔、自我譴責之意。

⑶ 朗讀:

① 你能讀出明顯表現出作者懺悔心情的文字嗎?

② 應用怎樣的情緒和語調朗讀?(沉重的)

⑷ 小結一:本文的一個重要的情緒是懺悔,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自我遣責的意味。

⑸ 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注意着重號詞語)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着。大方凳旁靠着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着,將要完工了。

我在破獲祕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3、5~8段(第三組問題)

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不幸?

⑵ 文中所説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⑶ 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着、墮着。

⑷ 核心問題探討:

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説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説,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夠勇於反省、勇於自我譴責、勇於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説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

4、9~12段(第四組問題)

⑴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⑵ 為什麼説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説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脱。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⑶ 小結二: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情結──悲哀。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社會遣責意味。

⑷ 試着飽含情感地配樂朗讀這部分。

5、課堂總結

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思考一下: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要告訴我們什麼?

參考(可以從以下角度去思考)

1、魯迅對於小兄弟的感情

2、對於自己的錯誤該怎麼辦

3、怎樣看待遊戲

(知錯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個概念。

2、有關天性的名言。

3、説話訓練

課文中説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很多遊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説給同學聽聽。

標籤: 課文 風箏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enr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