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哲學 >

中西哲學家生死觀漫談

中西哲學家生死觀漫談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人是怕死好還是不怕死好?國家是要鼓勵人們珍惜生命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都知道,就國家的內部治理來説,其實是希望人們貪生怕死的,因為這樣好管,但如果一個國家都是貪生怕死之人,當外敵入侵時,又沒人敢上戰場,這也是十分危險的。

中西哲學家生死觀漫談

孟子的捨身取義的觀點是值得發揚的,珍惜生命的口號也是要高聲呼喊的。可是人除了有羣體性還有個體性,一個勇敢無畏的人是很難謹小慎微的,一個膽小懦弱的人大都是寧可被嚇死也不肯去戰死的。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其實知道,勇敢和謹慎並不矛盾,嚇死和戰死也沒有太大區別。事前諸葛亮和事後諸葛亮有多大的差別,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判斷了。

日本民族確實是比較不怕死的相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説,這和他們的教育肯定是有關係的,沒有天生不愛惜自己生命的生物。教育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實可以這樣説,教育讓我們擁有了人性,人性和我們的天性是有很大的聯繫的,我們人性的確立是離不開天性給我們潛移默化的指引。

愛護自己的生命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那為什麼我們民族又會發展出捨生取義這種不符合天性的人性出來呢,其中的問題是比較複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從長遠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當時的背景條件下,一個人如果有義,可以得到人們的喜愛,一個家庭如果有義,可以得到周圍人的維護,一個民族如果有義,可以得到全世界的擁戴;相反,一個無義之人,沒人喜歡,無義之家,沒人維護,無義之國,沒人擁戴,他們最終可能都不會有好結果。因此孟子從長遠來看,得出捨生取義的結論。從以上的分析來説,不好找出毛病,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再思考,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都很複雜,捨身取義是一種選擇,但絕不能説是最好的選擇。

要説生死,我很想説打仗,戰場上有很多英雄,這些我們都不説,我們只説那些普通人當兵是怎樣的心態。你被拉到戰場,兩軍對陣,這時可算是一隻腳踏進閻王殿,退回來,被自己一定會被長官斃掉,去拼殺,還有一線生機,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選擇題。接下來,開打了,假如對面有一個敵人,説是説敵人,其實我和他不認識,要不要砍他?這又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砍死他,我不犯法,又有功,不砍他,他就會砍我,所以我肯定得狠狠的砍。到了戰場,想不打都不行,因為不打後果真的很嚴重。至於怎麼打,什麼時候打,那對士兵來講反而不是很重要。其實我是想説,這個時候個體生命的分量被降低了,被集體降低了,也可以説被別人降低了。每個人的心中,自己的命都是很寶貴的.,但在別人眼裏,那就真的很難説了。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有很多權貴子弟爭着上戰場,其中確實不乏真正有能力想報效祖國的人,但更多的是想混個功名,你們拼你們的命,死多少人我不管,打了勝仗才最關鍵,我還要立我的功,升我的官,受我的賞,對於這樣的人,我是十分鄙視的。平白無故的要一個人死是很難的,但是以生命來威脅生命,這招不可謂不高,大多數人都會作出“明智”的選擇。

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運轉這樣或許可以稱得上是自由,對於自由,我們大可不必過於執着的一定想得到它,那樣是沒好處的。不過有一點我要説,當你開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那就可以一心一意去尋求自由了。其實很好理解,在一條擁擠的路上你要按規矩來,但在一條只有你一個的路上,你當然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了。但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我們的最終目的一般都不是自由,在無人的路上,你確實可快可慢,可左可右,但行走的路程不一定會遠於那條雖然擁擠卻不乏規矩的路。

我自己算是一個受過教育比較多的人,目前我的本性確實是比較怕死的。你問我想不想死,我肯定回答不想死。當然,如果你問我是選擇被殺死還是戰死,我也肯定會選擇戰死。歸根結底,我最希望的還是能老死,這我無話可説,如果能不死,那當然是更加的喜出望外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exue/vvd4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