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中國小教育 >

農村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思考論文

農村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思考論文

社會實踐即通常意義上的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兼職,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農村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思考論文 ,歡迎閲讀。

農村中學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思考論文

【摘 要】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要途徑。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素質教育開放性的特點,體現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課改精神。本文從我校近期舉行的一次綜合實踐評比出發,探討了農村中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步驟和策略,為農村中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鄉村中學;社會實踐活動;步驟和策略

農村中學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方面起步晚於城市中學,實踐經驗不足,但農村中學也有自己得天獨厚的特色條件,所以農村中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立足於農村中學的環境特點,切勿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如何才能使農村中學的社會實踐活動達到應有的活動目標呢?筆者認為總結近期我校舉行的一次規模性社會實踐調查,分析如下:

選題上:選題大而泛,沒有具體可行的細化方案,如直接寫春節習俗調查,要是換成春節裹粽子習俗的變遷與消失就很有研究價值了。標題的表達上:不少同學喜歡沿用文學作品的風格,這就會造成文章在風格上的不一致。比如“甜蜜蜜”、“堅守”看了標題,大家還是一點不知道寫什麼,這類標題非常不科學。一般來説,標題一定要有一個要旨在,比如:關於紹興空氣污染的調查報告。 這樣直接表達也可以,如果想漂亮或者奪目一些,可以再加個亮麗的主標題,二(7)班沈晨?t同學的標題為:“霧裏看花”,我們該怎麼做?就顯得在形式上有創意。

真實性上:直接網上下載拼湊的存在幾篇,其實我們對網絡資源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棄之不用。照搬的是抄襲,缺少了自己的思考,是不值得提倡的。而視網絡為洪水,不將網絡資源利用起來,則是非常愚蠢的。科學的做法是下載大量網絡資源,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綜合創新地換成調查研究。

可行性上:部分課題沒有研究的或能,如全國觀眾央視春晚滿意度調查,這更全國人口普查一樣,得調查幾十萬人馬才能辦到。要是換成XX小區羣眾春晚滿意度調查,就可行了。再如“關於紹興農村春節習俗的調查”,由於可以研究的對象太多,往往會導致最後什麼都研究不了,什麼也沒研究,部分同學寫的東西是誰都知道的東西,壓根是一種虛無縹緲的調查。如換成“我看壓歲錢的變味”??由於家庭條件的好壞,我們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尷尬,自己的親舅舅可能只給了兩百塊壓歲錢,而遠房的舅舅卻因是大老闆而出手一千塊。再如因為老爸是有職務的人,有的人會了討好領導,就把壓歲錢塞給我,我拿着總感覺彆扭,這些內心想法的流露是非常真實與可信的。總之,沒有研究價值的研究是假、大、空的,這對中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只能培養他們造假的本領,也不會有真才實學。

格式上:不少班級還是寫成散文式,忽視了調查報告應該有的基本框架。一般而言,調查報告應該有個象樣的封面,在封面上具體課題及研究人員,並襯以對應的圖片以增加美感。開篇需要寫明調查的目的,調查的對象,調查人員及分工,調查過程與結果。其中又以調查過程與結果為重點。結果的呈現最好的數據化、圖表化的,而不是“較多、不少”這樣的語言表達。對於無法用數據表示的,可以配以圖片,現在的手機拍照成本很底,學生也喜歡,一定要用起來。最後,還應該有個對現象的分析與對策的探究,這是調查的最終目的。

創新性上:陳舊的,大眾化的研究較多,缺少創新思維。幾年來的“壓歲錢使用調查”“環境污染”、“春節習俗”等依然數目較多。最具創意的是九年級(13)高雨燕組的《紹興非物質文化遺產??箍桶的調查研究》及九年級(10)班高成菲《關於春節餐桌“手機控”的調查報告》。前一個調查建立在一種即將消失的遺產研究上,體現了人們的一種懷舊情懷與歷史的變遷,可以折射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社會變化,也充滿了傳統手工藝人的'一種勞動尊重。後一個則緊抓時代,看到什麼研究什麼,在本校絕無第二個版本了。創新性,其實就是要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上。

調查態度上,不少同學認為調查報告不是硬任務,或者是班主任的事,與己無關,這就造成了任務觀點的想法。事實上,調查報告是一次非常綜合性的學習,他把電腦操作、文章寫作、數據統計、社會知識學習融合在一起,對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更何況,有的研究並不佔據多少時間,比如瞭解春節的習俗,在生活過程中多長個心眼就可以,這還有利學生學會觀察社會、學會洞察人情世故,對他們的成長是多麼有利啊!

本人根據近幾年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出擬值得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應立足農村、確定主題。農村中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主題的確定方面,需要努力做到“三個結合”,結合農業生產環境,結合農村生活實際,結合農民子弟特點。開展的活動要與農村學校周邊農村環境的探查為主。

第二步:問卷調查,掌握學情

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應首先對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認知情況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才能進一步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向和深度。比如我在組織的《拒絕白色污染 共建美好家園》這項社會實踐活動時,首先讓學生填寫關於對農村白色污染認識的調查問卷,通過分析學生的調查問卷認識到學生對白色污染來源及危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三步:實地調查 合作探究

這一階段是真正把學生“放開”進行自主探究的環節,作為組織者既要關注實踐活動的實效,更要注意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隨時指導自始至終保持紀律嚴明、組織有序。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認識並轉化為自身品質的一部分,這種潛在意識必然轉化為一種行動習慣,形成一種養成行為,最終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另一個更高的目標是影響他人,造福社會。這就要求學生走向社會進行廣泛宣傳,擔負起提高公眾意識的社會責任,從而使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hongxiao/dw4y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