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傳統文化作文合集7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歷史的風,掀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我眼前,浮現出《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中國名著。五千年曆史與文化的傳承,留下了長江黃河、長城故宮、留下了河圖洛書、天工草本、留下了堅毅不屈、勤勞勇敢,也留下了五千年璀璨的民族文體、中華傳統。聚焦現代,全球化、一體化勢不可當。令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中國的發展需要接觸一些新事物,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優秀的民族文化丟掉。大家知道嗎?那個吃粽子、賽龍舟的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再只是中國的,也被韓國申請為一個節日。可是為什麼我身邊好多人並沒有察覺,仍鋪天蓋地,熱火朝天過着西方的節日。以吃洋快餐,住歐式豪宅,駕駛外國汽車。穿外國時裝,喝洋酒為時尚和身份的象徵。難道我們中國生產的東西都不好嗎?你們知道嗎,在美國你會見到很多商品説明書上寫的是“中國製造”。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不聞其香,不少中國學生並不領會母語的優美,對母語的研究少之又少。全不知漢字,母語文體的博大精深。反之,那些外國留學生很願意花時間研究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身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傳統文化做些什麼呢?大家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們連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沒有了。還能在世界上立足嗎?

一個人,因個性而閃光;一個國家,因傳統而彰顯魅力。同學們!讓我們點燃愛國之燈,從小事做起,一起行動起來,捍衞中華傳統,守衞民族文化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説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説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温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説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説見到人一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了,不怎麼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直説“見認識的人一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説“在校一定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直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説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悦;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守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 福 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説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 文明古國 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過去我們熟悉的是信封信紙,現在熟悉的是飛信微信;過去熟悉的是筆墨紙硯,現在熟悉的是鼠標鍵盤;過去熟悉的是書香墨寶,現在熟悉的是手機電腦。

現在與過去對比,會引起我們許多聯想和感慨。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優秀作文】守住傳統文化

如果説經濟的主體是物質豐富的創造,政治的`主體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麼文化的主體則是精神家園的耕耘。

文化,是民族延續的重要標誌,是國民素質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傳統文化則是民族的認同與歸屬。然而,在一個人心愈發浮躁功利化的社會,文化儼然成為一種奢侈品,似乎給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因此,我們應該重建文化家園,解決精神的歸宿與寄託問題,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脈,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須要求。

文化傳承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精神的寄託和靈魂的歸宿。泱泱大國,不曾斷代,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在這曲折迂迴但又不曾斷流的文化潮流中,我們有着無可比擬的傳統建築,我們有着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着修身養性的史書典籍。我們可以遊故宮,覽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長城,觀羣山環抱之雄偉;賞園林,品江南水鄉之柔情;我們可以包餃子,盼遊子歸家之團圓;賽龍舟,思愛國屈原之情懷;插茱萸,念異鄉親友之安危;我們可以吟唐詩,贊平仄音韻之美妙;誦宋詞,歎國家興亡之蒼茫;讀小説,慨人生命運之起伏……在中華文化的長河裏徜徉,我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傳承悠悠大國之風範,繼承光輝文明之偉大,不斷地從經典中汲取營養,才能不斷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文化虛無,是對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時代的悲哀。大文豪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曾批判過對文化的不正確做法。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的時代;這是一個拋棄傳統,丟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虛無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國的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正在割斷自己的精神血脈,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時代,這種虛無主義盛行、缺乏信仰的時代,它正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試出現的問題,就能理解。中華文化強調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仁者愛人”等等思想。這些思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養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脈,深深融入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基因中,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今日我就給你們介紹一兩個吧!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嗎?今日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孔子與我們宿州吧!在我們這裏有一座天門寺,那裏有兩處古蹟,一處是曬書枱,另一處就是洗硯池了。傳説兩千年前,孔子周遊天下,傳授他的知識,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門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孔子急忙帶着他的學生們進天門寺躲雨,可是他們的書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淋濕了,這弄的孔子和他學生們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發現寺廟有一塊很大的石板,於是叫學生把書放在大石板上曬,可是曬好以後書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見了,於是孔子和學生們又描了一遍,這時一個學生髮現一個水池,叫大家來洗硯,從此這個石板人們叫曬書枱,洗硯的地方叫作洗硯池。

其實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的古蹟比如説涉故台、虞姬墓、黃藏峪等等,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把這些傳統文化傳播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原來我一直以為京劇只是依依呀呀喊,再往臉上瞎塗一大堆五顏六色顏料,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京劇。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京劇,亦稱“京戲”、“國劇”、“皮黃”。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法,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粧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色粉底,俗稱小花臉。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鬚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粧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工為主的大花臉,如包拯;以做工為主的二花臉,如曹操。“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色粉底,俗稱小花臉。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特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可以幫助理解劇情。簡單地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兇惡;金臉和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地方戲中都保留了這種傳統。京劇,又叫,“京戲”、“平劇”、“國劇”,它是中國傳統名劇,已有200多年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演出,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道光以後,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員程長庚以唱徽音、二黃着稱,隨着湖北漢調演員余三勝等進京搭入徽班,又帶來被稱為“楚調”的湖北西皮調,促成由徽調與漢調合流的“皮黃”唱腔的形成。京劇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1qr1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