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集錦(13篇)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集錦(13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集錦(13篇)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如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們早已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母親節”送給媽媽小禮物,習慣了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6月xx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還被稱為端陽、重午、女兒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風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藴涵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後,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2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

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國人的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為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國人的`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為什麼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為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3

今天是春節,我和爸爸、媽媽都很高興。

一大早,我們就開始貼春聯,貼好春聯我們又去買爆仗。 中午,吃過午飯,我和媽媽看了會電視,看完電視我又玩電腦。

不知不覺地到了晚上,我們開始包餃子。一開始,我還不會包餃子,後來,在媽媽耐心的指導下,我慢慢的學會了。我包了好多餃子,有肉的還有菜的,我把它們整整齊齊的擺好了。看到這些雖説不算好看的餃子我心裏高興極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啊!

餃子包好了,我們準備放爆仗。樓下放爆仗和煙花的可真多啊!鞭炮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天空上五顏六色的煙花不停地綻放着,可真熱鬧啊!

爆仗放完後,媽媽把年夜飯也做好了,年夜飯真豐富,有烤雞,有魚,有菜,還有水餃。開飯嘍,這時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飯一邊看着晚會,春節晚會的內容很豐富,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説相聲的,演小品的,還有變魔術的。一片喜氣洋洋。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呀!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累的過程。下面列出的節日都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習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一幅描繪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圖畫。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就像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中國的這些古代節日大多與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的節氣有關。這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後來的傳統節日都與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提供了先決條件。大多數節日都是在先秦時期開始出現的。然而,民俗內容的豐富性和普及性也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風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説為節日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以及宗教對節日的衝擊和影響;一些歷史人物在節日中被賦予了永恆的紀念,所有這些,都融入了節日的內容,這給了中國節日一種深刻的歷史感。

在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已經確定下來。人們常説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朝是中國統一後的第一個主要發展時期。

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對節日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的發展到唐代已從最初的祭祀、禁忌神祕氣氛中解放出來,並轉化為娛樂禮儀型,成為一個真正的節日。從那時起,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出現了許多體育和娛樂活動,並迅速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這些習俗一直在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學者和詩人為每一個節日都寫了許多著名的文章。這些詩詞的廣泛流傳,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藴,精彩浪漫,偉大的風土人情,流露出高雅,雅俗共賞。

中國節日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每逢春節,大街小巷總是一片熱熱熱鬧鬧的情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着最燦爛的笑容,每個人的心中都為過年而慶祝。我們一家三口又在熱鬧喧譁的街市中來到了爺爺家吃年夜飯,只見弟弟身穿大紅襖,手拿一盒小甩炮,等待着我一起玩呢! “呯——呯——”門外響起了接二連三的炮竹聲,我們兩人玩着甩炮不亦樂乎,一聲聲響徹雲霄的爆破聲讓我們興奮,過年的味道在一聲聲炮竹聲中迎面而來。

年夜飯,必定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頓最樸實、美味的團圓飯。當我和弟弟上樓時發現奶奶已經煮了一大桌美味佳餚了,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吃年夜飯時,大家聊聊身邊的趣事,生活中的平常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吃完年夜飯,我們拿出了精緻的對聯、福字,貼在門上,掛上了紅燈籠,無處不顯示着過年的勃勃勃生機。

看春晚,也是必然的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聽動聽的旋律,看搞筆的小品,見證奇蹟的時刻,是我是喜歡的事。這一天,不必被作業束縛,不用上枯燥的培訓班,只見盡情地看電視!每年大年三十晚,我必須要看完春晚所有節目才入睡,不論多困、多累,因為我喜歡鐘聲敲響的那一瞬間,快樂的瞬間,喜歡聽12點後震耳的鞭炮聲,站在14樓的窗台往外看,感受煙花在眼前綻放的那一刻絢麗奪目的美。

正月七年級,我不顧疲憊,早早穿上了新衣、新褲、新鞋子,去給長輩拜年,還會收到許多壓歲錢,這一天,是我最快樂的! 我家的春節,喜氣洋洋、快樂無比、熱鬧翻騰!我愛我家的春節!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4

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傳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熾熱的愛國情懷,凝聚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依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經常説,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讓我們每個人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吧。謝謝大家!

  寄25中隊

  20xx年4月7日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廊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璀璨的文化瑰寶。而傳統節日就是這些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縮影與沉澱。但如今,傳統節日似乎離國人越來越遠,往往流於形式,而“過洋節”卻成為流行。對此,我們感歎悲哀和遺憾之後,更應該思考如何讓中國優秀的傳統節日迴歸,讓寶貴的中華文化得到肯定。

取其精髓,保留傳統節日中的美德和情感。傳統節日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無不是因為其凝結着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端午佳節,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歌頌其剛正不阿、抱石投江的愛國情操;中秋佳節,是為了寄託思念家鄉,祈盼闔家團圓幸福的美好願景;九九重陽節,更是以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等傳統習俗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愛老、助老的和諧新風……傳統節日的精髓就是幾千年中華文明流傳的優秀品質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發揚品質,傳播美德,永遠都不會過時。

去其糟粕,擯棄傳統節日中的陳規與陋習。雖然傳統節日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結晶,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美麗的寶石之中也存在着一些“雜質”。春節,是走親訪友,增進情感的好時機,有些人卻鋪張浪費、暴飲暴食,更有甚者選擇通過聚眾賭博來增添“年味”,殊不知這賭博行為才是讓年味消散的'元兇。清明節,是緬懷英烈、祭奠先人、寄託哀思的節日,然而每到清明祭祀時節,燒紙焚香祭奠之風盛行,灰紙滿天,煙霧瀰漫。這既影響了社會風氣,又污染了環境,更帶來了諸如火災等社會安全隱患。美麗的寶石需要經過打磨才能綻放異彩,傳統節日也需要擯棄陋習才能愈久彌新。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縮影,呼喚傳統節日的迴歸就是呼喚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重視,呼喚國人的自身文化認同和愛國情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傳統節日更加絢爛,大放異彩。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局部。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累和凝聚的過程。下面列出的節日都是從古代開展而來的,從流傳至今的節日習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開展是一個逐漸形成、逐漸完善、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過程。

它和社會的開展一樣的,是人類社會開展的發產物,我國這些古老的節日,大多數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戰國時期,分為24節氣,已根本齊備,後來,後來的傳統節日,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是節日產生的前提。節日大多出現在先秦時期,但民俗內容的豐富和流行仍需要一個漫長的開展過程。

最早的風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説為節日增添了一絲浪漫;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了永恆的紀念意義,並滲透到節日之中。所有這些都融入了節日的內容,使中國的節日具有深厚的.歷史感。

到了漢代,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已經定型,人們常説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開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很大的開展,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條件的最終形成。

節日開展到唐代,已從最初的祭祀、禁忌神祕的氣氛中得到解放,變成娛樂禮儀型,成為一個真正的節日。

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活動出現了,並很快成為一種流行時尚,這些習俗不斷開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歷代的文人、詩人,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膾炙人口,被廣泛傳播,因此,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在節日裏,全國人民一起慶祝,這符合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7

老師和學生:

大家早上好。

九月的黎明,甦醒悄然而至,秋天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和金色的樹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8月15日是中秋節,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月亮很亮,古人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常用“圓月”、“缺月”這兩個詞來形容“喜怒哀樂”,住在外地的遊子們都是把自己的深情寄託在月亮上。如李白的《舉目四望,發現已是月色,又沉了回去,忽然想到了家》,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將是霜,家裏的月色是多麼明亮啊!》,王安石《春風與綠江南岸,明月幾時歸我,明月幾時歸我》等。都是永恆的天鵝之歌。

中秋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崇拜月亮是一個重要的習俗。古代皇帝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會制度。人們的家庭也有中秋節。後來賞月比祭祀月亮更重要,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享樂。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盛行,許多著名詩人的詩歌中都有關於月亮的詩。比如“希望人長壽,千里同遊”。“明月幾時,向天問酒。”所有這些故事都流傳至今。中國各地有許多“拜月壇”、“拜月亭”和“望月樓”的歷史遺蹟。北京的“月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為祭祀月亮而建的

吃月餅是另一個節日習俗,象徵着團聚。自唐代以來,月餅的製作越來越複雜。蘇東坡在一首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內有薯片餅。”清朝的楊光福寫道:“月餅餡是桃肉餡,冰淇淋加蔗糖奶油是甜的。”好像當時的月餅和現在的月餅挺像的。

關於中秋節有很多傳説。其中,最熟悉的故事當然是月亮女神的故事。相傳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跑到了月宮。去了月球之後,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孤獨的地方。除了一棵月桂樹和一隻兔子,什麼也沒有。後來,在拜月的每個中秋節,普通婦女都會在月宮向嫦娥獻祭。

老師和學生。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各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遺產,傳統節日藴含着民族精神。它包含着民族價值取向和民族文化基礎。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還要探索傳統節日背後的價值。“時尚的東西讓人眼花繚亂,民族的東西卻可以長久。”

大海升起,月亮升起,照亮了整個天堂。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

我在國旗下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8

尊敬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着永恆的魅力。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2005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懷,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結。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節,國家將其定為法定節假日的意義並不是簡單的放假休息,而是通過掃墓、祭拜等活動來追憶祖輩,傳承文明,弘揚美德,從而使我們更加珍惜先輩已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心懷感恩,繼往開來,奮力拼搏。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傳承傳統文化,發揚感恩精神》。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四月清明時節,是中國人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踏青。掃墓,祭祀先人。祭祀先烈,這些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傳承,其中無不寄託着後人對先人的哀思,無不寄託着後人對先烈的追悼。

對於我們廣大青少年學生而言,清明節更是緬懷革命先烈,激發愛國思想,學習革命精神,繼承烈士遺志的重要日子。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沒有被戰爭的餘波波及,更體會不到戰爭的困苦與磨難。但祖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繼承先烈們為國為民,捨身捐軀的精神,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增長才能,懷有足夠的信心與決心,去完成。去開拓革命先烈未盡的事業。

清明節傳承至今的祭祖掃墓活動,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中所藴含的感恩。和諧。積極。新生的內容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因此,清明節不是一個哀傷的節日,而是莊重。感恩。懷古的節日。如今,清明節已有了新的內涵,不再是簡單的掃墓,更重要的是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裏,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

對於我們而言,孝敬父母就是對他們的感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專心聽父母説話,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常對父母彙報自己在校內外的各種情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關心父母健康等,都能將我們的孝心轉化成具體的行動,真正地感恩父母。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10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蕩蕩,滋養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浸染着的是中華兒女酷熱的愛國情懷,分散成的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力氣,孕育的是歷經千年洗禮照舊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

我們剛剛過了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它是一個莊重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裏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個民族,追賢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緬懷英傑。我們常常説,清明到,兒盡孝。清明節的內在是孝道的傳遞、弘揚。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局部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妙的抱負、才智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憧憬,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

同學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讓我們擁有一座漂亮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心靈永久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榮,讓我們每個人都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氣吧。感謝大家!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11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保護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昨天我們剛愉快地度過了這個法定節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得知韓國端午祭在20xx年11月25日申遺成功時的憤慨。中國五千年的光芒燦爛的中華文化,竟被他國爭先搶奪,亦或躍躍欲試。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絕大局部,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了。

中國人在責怪韓恬不知恥的剽竊行為時,是否有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遙想當年,中國軟弱,侵佔中國領土,如今韓國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規模搶佔中國文化時,有一些從洋媚外的人正在風風火火地哈韓,韓國的二流肥皂劇和服飾潮流都備受追捧。還沒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場,甚至政府出資在籌備平安夜、聖誕節,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中國古老而美麗的七夕節,卻很早就翹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節,或許現在就不奇怪韓國可以一直申遺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於政府的無能,也不要怪罪於韓國的無恥,因為是我們自己把我們的文化丟棄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視自己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對祖國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熱情。利用各種媒介,多多的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對國人從兒童時期起就教導他們重視,讓更多中國人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政府也應該重視傳統文化,重視“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起步。加大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教育宣傳。這種高度重視的意識,從官府傳遞到民間,從我們這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我們國家的文化還會丟嗎?小小韓國還可以這樣張揚跋扈卻可以屢屢得逞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12

女生們先生們: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説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説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着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為國際公民!換句話説,國際公民從家裏做起!要成為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説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説,但憑着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為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弘揚傳統節日的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紅寶們: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春節這一天,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還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x年x月,國務院公佈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納入國家假日體系,這對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的文化,以及整個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都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傳統節日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而更是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一個民族的自豪和心結。 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的傳統節日已經被新生代忽略了。大家對西方的節日過分偏愛:平安夜搖曳的燭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煙火;情人節浪漫的氣息,吞沒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的哀傷。現在,還有誰記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寒食節?又有誰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的少女節?前些年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更是我們的尷尬,因為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但我國卻在這次國際性的傳統文化申遺中落敗,這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流失與退化,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憂慮。

但感歎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我們青少年做起,共同來傳承傳統文化才是實在的因為,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傳統,它還是一種尊嚴,我們不能眼看着中國傳統文化一點點消亡。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父母親和祖輩們;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我們過着洋節日的時候,不要忘記和親人們一起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隊員們,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為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這樣我們才能在長大以後,以社會主人翁的身份,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就讓我們用赤誠的心去繼承民族的精神,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65nv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