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通用)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

(通用)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幹最髒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老師”,每一次台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裏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説一句,感恩,感謝!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采。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户上來表示慶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有着許多的傳統文化,不管是春節時候的餃子,還是端午節的粽子,還是中秋節的月餅,都有着特殊的'意義,這正代表着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

其中粽子是因為屈原的故事而流傳的。在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就成為了現在的粽子。

除了上面粽子的故事外,我們每個民族還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代表着我國的古代文明。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我生於蘇州太倉,也算是崑曲的發源地。看自己雖也聽過幾曲蘇州評彈,但對崑曲卻一無所知。最近,學校中開展了崑曲鑑賞活動,我自然要去領略一番。

明亮的舞台燈光下,紅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長袖飄飄,裊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中,那年輕女子隨着樂律舞動起來。這便是《牡丹亭·驚夢》的開場。我覺得新奇,也頗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但十幾分鍾後,我心中的那股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已被磨光。那單調得令人乏味的音樂,太過華麗而顯得浮誇的着裝、粧彩,而那唱腔卻是顯得太難理解。一時間,自己竟有幾分睏倦之意,“崑曲”已然成了“崑曲”。

不變的音樂在我耳畔迴響着,漸漸地,我卻從中聽出幾分別樣的意味。那每一個動作,都舞出杜麗娘與情郎的繾倦纏綿;字字句句中洋溢着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那時不時的回身一笑,也為少女動人的身姿添上一絲嫵媚。一曲終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種歡快。抬頭一看,卻是《十五貫·訪鼠測字》。婁阿鼠那活靈活現的表演,滑稽的動作讓人捧腹大笑。而況鍾那與作案人的'鬥智鬥勇,環環相扣的破案經過讓人的心一陣陣地揪起,之後又放鬆下來……最後,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兇歸案,為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場下一片鼓掌、叫好聲。

崑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被譽為“百戲之祖”。數百年來,崑曲舞台上湧現了無數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崑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後,雖有同學被選上台做“培訓”,但那動作卻是説不出的僵硬和怪異,與台上藝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罷。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17世紀印染技術源於印度,漸漸由那裏的殖民者傳入英國。18世紀下半年,英國已經擁有棉布印花的良好工藝和技術,在那個年代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一個叫歐伯勘的法國人經常去英國,他將帶去的設計花樣印製成布,也將一些英國面料和花樣待會法國進行復制和學習。

歐伯勘在英國挖到一位面料設計師,並將其帶回法國很快他就成為棉布印花領域的最大競爭者。出生於印花世家的歐伯勘經過這個行業的各個方面的訓練,經驗非常豐富。然而從1686年開始,印染面料在法國禁止進口與生產,原因是為了保護本土特有的'“里昂絲”面料免受競爭的威脅。這一禁令知道1759年才得到解除,這也是為什麼直到1760年才開始產生法國的“如意”面料。

1760年近二十歲的歐伯勘在巴黎郊區距離凡爾賽不遠的小村莊“喬薩斯·如意”建立了自己的棉布印染廠,除了具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他也具備成功所必備的基本要素:精明、追求完美、而且充滿動力,在那個印染技術尚在初級階段的年代,歐伯勘祕密研製一種新型的銅板印染技術,在等距離的長度上重複印製一種圖案,與此同時歐伯勘的弟弟也在瑞士和法國東部阿薩斯地區開發印染技術。毫無疑問它獲得巨大的成功。這之後這種特殊的面料一直被人稱作“如意”面料。

“如意”面料的圖案伸手18世紀洛可可藝術風格和新古典主義的影響,面料極其生動的展現了18世紀法國生活形態、人文、甚至思想意識的影響。

這些面料上的圖案大多是與當時較有名的畫家設計的,或是複製的名作上的場景。每塊面料都會有自己的名字,因此這些面料對於現在來説極具藝術收藏價值。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寫的傳統文化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我們大家都會的一種,而且它們各種各樣,形態各異。你們想知道我説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嗎?如果想知道,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我説得傳統文化是“剪紙”,你們猜出來了嗎?剪紙有好多種剪法,真是五花八門。可惜,我只會胡亂剪,不過,剪的也蠻漂亮的嗎!

有一次,我拿出了一張正方形的彩紙,把它對摺兩下,就出來了一張小正方形彩紙,在用剪刀從它的一條邊斜着剪兩下,就出現了兩個三角形,再在其餘三條邊上,剪出一些你喜歡的形狀,最後,把正方形彩紙打開,一副彩色的“眼鏡”就出現了!

怎麼樣,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剪紙!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家裏吃“餃子”時,我總是會歪着腦袋,充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吃餃子,又是誰發明的餃子呢?”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現在現在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媽媽告訴我,餃子來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數九寒冬,他在回鄉的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貧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裏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裏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在鍋裏煮,然後撈出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全身温暖,兩耳發熱。從此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慢慢地我長大了,知道了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傳統特色食品,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不過因為餃子深受人們的喜歡,除了逢年過節,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訴大家個小祕密吧,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愛吃餃子的人,因為媽媽包的餃子實在是太美味了。一説到媽媽包的餃子,我就會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媽媽每次包餃子,都會特別用心。她總能變着花樣做出五顏六色的餃子皮:用火龍果汁和麪,做成紅色皮;用菠菜汁和麪包,做成綠色皮;用紫薯和麪,做成紫色皮;用胡蘿蔔汁和麪,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麪,做成黃色皮。還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媽媽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餡兒餃子,吃到嘴裏不僅味美,有益健康,還能讓我感受到媽媽那暖暖的愛。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西餐,但是我還是喜歡身邊的傳統美食,我會傳承中華文化,傳遞這份濃濃的愛。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的笑聲之中。

在每年的今天爺爺都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大紅包,奶奶會燒紅燒肉給我們吃,媽媽會把精心做的月餅拿出來吃,有巧克力味的、水果味的、牛奶味的、芝麻味的`、裏面有蛋黃的、蓮蓉味的。我給爺爺拿了一塊草莓味的,爺爺笑呵呵對我説:“你真是一個乖孩子。”

吃完晚飯後,我和同學在樓下花園邊賞月邊吃月餅,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像“一二三不許動”、傳足球、貓捉老鼠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喜歡中秋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古往今來,悠揚文化,而今,去了何方?——題記

浩瀚如雲,那一首首綺麗的佳篇不知撩動了多少人的心絃;佳期如夢,那一闋闋仄仄平平的詩詞不知動容了多少人的意願;凝眸望遠,那巍峨巨章,滾滾詞藻,不知激盪着多少壯士。

可如今,如今的地球村,便輕而易舉地開工動土,將流淌了幾千年的悠揚打斷根莖,讓現代,真正現代了。

餓死文人的世紀

當不能再花前月下,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滄海桑田時;當那搖落漫天芳華的梧桐兼細雨不再映入眼簾時;當峨冠博帶,長袍輕袖已成齏粉時——疲憊了的心,該怎樣才能釋放?

沒有去處!人,赤裸裸的暴露在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沒有去處!文化,又豈是説去就去的,古往,又豈只是高樓大廈堆砌而成的?

季羨林大師曾倡議“國學”乃根本。中國的根,便在這兒,中國的魂,本就於此。古今多少事。悠悠,切莫讓,文人騷客,在其心之初,夢之萌的地方,畫上休止符。

沒有詩歌的世界

我念,那紅酥柔夷,香脂粉腮,定是難得的`尤物;我信,那一枚紅葉寄相思,蜀女的愛連梧桐葉也載不動的刻骨銘心,定是時空再移,也難再有的佳話;我憐,桃花血淚,落紅流水,定是咳斷了心肺,也訴不盡哀怨的相思——五千年,便就錘鍊了多少悽豔、哀絕的佳話。

這些,你捨得丟嗎?捨不得!

錢鍾書不知倡議過多少次了,王國維大師也不知提過幾遍,就連最“潮”的教授也倡議——人之根本,樹之種粒,文化,丟不得!

黑夜寂寥,無人對月懷吟,邀玉盤,端酒觴時,這黑夜,真就黑了,沒了心中的那抹光,暗下的,又豈只是世界?

由此觀之,文化,不該丟,也不能丟。

莫忘,當聽到“本草綱目”時,也要想想天青色雨下,一把紙傘,撐起的一顆千年執拗的心。

莫忘,當吃到不知油滾了幾遍的炸雞炸蝦時,一枚艾葉,還香着,一艘龍舟,還遊着。

莫忘,當一切都充斥着尖端科技時,這遠古而來,早已泛黃的紙頁,是其根本。於是,自己便懂得,雨天,行於舴艋中,緩步輕移,等一縷香,看一縷魂,悠長了,幾世的纏綿。

文化於我,而今,依舊在我心中,永駐。

莫失,莫忘。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0

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那一幢幢樓房鐫刻着中華民族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一條條河流養育着炎黃子孫;那堅不可摧的拱橋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是讓人感慨的,是振奮人心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那種文化思想不是愚昧無知的代表,它暗示着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史詩,那是讓人值得驕傲的,讓我們引以為豪的!

今天,我們已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不會受到各種繁瑣禮制的約束,沒有三從四德的捆綁……而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習俗也在經受着時間的侵蝕,被人們所拋棄,從而如浮雲般煙消雲散。

可是,我們何曾真正的“認識中國”,我們是她的子民,可我們卻只是一味的索取,從不曾真正瞭解他她的輝煌,她的無私,她一切的一切!試問,作為文化的傳承人,我們做到應盡的義務了嗎?

你可曾注意過那五言七律的古詩?寥寥數字就把詩人的心情或暗含在內或情愁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你可曾欣賞過書法家的字嗎?那複雜多樣的古文構成了文化的希望之物;你可曾思考過祖先們當時的智慧?那聳立的趙洲橋承載着中華民族藴含在內的智慧……

我們回望歷史,那一幅幅為國奮戰的詩篇激勵着我們奮發圖強;一首首悲壯豪情的凱歌用優美的旋律唱出人們的興奮激昂之情;一滴滴揮灑的汗水沐浴着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若是沒有前者浴血奮戰,哪來今天的幸福快樂?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為我們贏來了美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拋開他們,獨自享受安逸!

傳統文化對我們非常重要,即使時代如何變遷,歷史如何久遠。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理應承擔自己應有的一份責任,把文化傳承下去。因為那是對死去的英雄一種哀悼,是對於他們擁有頑強拼搏精神表達的敬佩之意。

我們的民族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它為我們創造了輝煌的史詩,它造就了我們民族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而那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則是我們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礎。有了他們,我們會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們會為自己的'國家歷史的輝煌業績感到無比興奮與自豪。

那流傳着的傳統文化是叩響民族歷程大門的金鑰匙。它記錄的是不變的民族精髓,是永不褪色的回憶!

叩響文化的大門,回憶民族的歷程,重走歷史道路。讓我們重拾丟棄的傳統文化習俗,再次拾起自己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民應盡的義務,為中華的文化流傳增添一份永久的力量,讓它們流芳百世,為我們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優良的歷史答卷吧!

標籤: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dk7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