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通用]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篇

[通用]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通用]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户户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着小紅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門,我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呯呯”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衝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於是,我趕緊去買煙花,拿着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後向着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抬頭望着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説。傳説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着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裏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裏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户户都會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xx年的春節快到了,我盼望着到來!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包餃子、吃月餅、包粽子、刺繡等等。可我還是最喜歡包粽子。

傳説:屈原投江時,老百姓很悲痛,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包好的粽子投放到海里。於是,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我到奶奶家去,奶奶包了許多粽子,這邊的餡可真多啊!有肉的、有棗子的、還有豆沙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試試看了。我先戴上一次性手套,拿了一片竹葉,把糯米做成圓柱形,在裏面加了許多的'豆沙餡,奶奶笑着説:“餡放太多也不好吃。”我要綁竹條了,可竹條像一個不聽話的寶寶,不管我怎麼包,也包不上去。我只好請教奶奶,奶奶説:“你的手勢不對,要大拇指按住葉子,再圍着繞一圈,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鬆。”奶奶一邊説,一邊給做我示範。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綁竹條時照着奶奶的話去做了,果然成功了。

中午,我把我包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掉了,雖然樣子不怎麼好看,但是裏面裹着我得心血,我看着十分自豪。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你知道嗎?我們祖國有很多的民間文化,今天我們的小隊活動就是具有民間特色的剪紙。

活動開始前,老師先給我們欣賞了她的一些剪紙作品。因為今年是猴年,所以老師剪了一組小猴子,他們個個活靈活性可愛極了!瞧,這副“海底世界”還是套飾畫呢,彩色的小魚在浩瀚的大海中遨遊。看,還有十二生肖,個個栩栩如生,有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張牙舞爪的老虎,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隻昂首挺胸的大公雞————這些都是老師一年的剪紙成果,我們都讚歎不已,也躍躍欲試。

接着老師當場給我們表演了一番,只聽見剪刀咔嚓咔擦清脆的響聲,老師靈活的轉動着紙,不一會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不由得鼓起了掌。終於輪到我們了。因為蝴蝶是對稱的,我們把紙對摺,先剪蝴蝶的頭部,就像一個小山坡;然後再剪兩根細細的觸角,接着就是眼睛,老師説眼睛可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剪的圓,可是我控制的不夠好,剪出來的圓不夠光滑,看來我小看它了,老師幫我進行了補救,蝴蝶炯炯有神的眼睛出現了,看來要剪好也是需要花時間練習的。最後一步就是剪蝴蝶背上的花紋,我用了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鏤空,剪出了月牙紋和水滴紋,給蝴蝶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終於我也剪出了一隻漂亮的蝴蝶。

短短的一小時過去了,讓我領略了剪紙的魅力,一張紙加上了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變幻出無窮無盡的圖案,在每個美麗的圖案後面都有着無盡的付出,我為我們中國的民間文化喝彩、讚歎。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週末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參加了一個捏麪人的活動。

聽了老師的介紹,我知道了原來捏麪人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了,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它還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而且它還有了一個很專業的名字叫麪塑。

大概瞭解了捏麪人的歷史,我們就開始跟着老師學捏麪人了。

首先,老師教我們用紅色的麪糰搓成一個水滴形,一頭尖尖,一頭圓圓,要搓得非常光滑,不能有裂縫。接着,再做三個綠色的小水滴,用手壓扁,三片綠油油的葉子就誕生了;最後,往紅色水滴的圓頭上一貼,再裝上一個綠色的小杆子,咦!一個活靈活現的小辣椒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真是太神奇了!

短短的'一節課上,我們還學做了南瓜、胡蘿蔔、黃瓜和玫瑰花,其中最難做的要數玫瑰花了!首先要拿一根小竹籤做花莖,在竹籤的一頭裹上黃色的麪糰做花芯;接着用紅色麪糰做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形麪糰,再把它們一個一個地壓成花瓣的形狀;最後再把這些花瓣從小到大,從裏到外,一片一片地把黃色的花芯包裹起來,包的時候必須要將花瓣輕輕向外壓一壓,增加立體感。中間要特別注意花瓣壓得要和餃子皮一樣外圈薄中間厚,這樣花瓣才能立起來。做完花朵,老師又教我們將綠色麪糰壓成長方形裹在竹籤上當花莖,用前面的方法做出綠色的葉子,用工具壓出葉脈,裹在花莖上,這樣一朵鮮豔的紅玫瑰就做好了。

情人節那天,我準備把這朵紅玫瑰送給我的媽媽,祝她永遠幸福。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陶瓷——是我國經典的一門傳統文化。從古至今已有八千年的歷史了。今天,我準備親自去“陶陶樂”體驗館親手做陶瓷。

店裏的叔叔非常熱情,他連忙拎起一小袋棕灰色的陶泥,放在可轉動的鐵盤上;接着用水桶接來一些水,便耐心地教我做了起來。

“第一步:捧泥。”叔叔握着我的手。先用力把泥拍扁(饅頭狀);然後用雙手輕輕往裏擠壓;一個橢圓形差不多就“變”出來了。叔叔還告訴我一個小祕密:一定要時不時用水打濕手,保持濕潤。

“不好啦!我的泥塑歪了!”

“小朋友,看起來做陶瓷簡單,做起來難。對嗎?”

我點點頭,叔叔兩隻手肘緊頂膝蓋,捧着泥,這才把泥“救”回來了。(因為鐵盤轉得快)這泥真是“有驚無險”啊!

“第二步:挖洞。”我先把大拇指插進陶泥中,再圓弧形式的向外撥、撥……你瞧,我這步輕而易舉地做了出來。叔叔豎起大拇指笑着對我説:“你做得真好!”

“沒有啦……”

“第三步:塑形。”叔叔告訴我:陶泥的`可塑性很強。他先示範給我看: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把杯身往上拉、拉……

終於,一個充滿着中國傳統藝術的陶藝杯展現在我的面前。

回家後,我又查閲了陶瓷的資料。原來,早在新時期時代,我們祖先就拉開了陶瓷史的序幕。一開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為容器和餐具。後來陶瓷製造逐漸脱離了實用主義,出現了只作為裝飾用的一種產品。

通過這次親手體驗做陶瓷和查閲資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陶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eoo3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