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在我們上學期間,説起主題班會,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題班會的召開原則是:教育性、針對性、創造性、貼近性、多樣性和靈活性。是不是正在為策劃一個主題班會而發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1

一、瞭解農曆、24節氣。

1、欣賞校本課程-24節氣圖片。

2、瞭解農曆與公曆區別。

3、瞭解24節氣由來。

4、讀、背24節氣歌,清楚24節氣名稱。

二、學習冬至習俗、傳説。

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節氣嗎?(冬至)

1、那冬至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天呢?(每年12月22日左右,12月21——23日),今年正好是12月22日這一天。

2、冬至有什麼特點呢?誰來給大家介紹?

3、讀“九九歌”。你知道這首九九歌和冬至的關係嗎?(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 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4、還記得冬至那天晚上你們吃的什麼嗎?怎麼都吃的餃子呀?難道有什麼講究嗎?(學生交流,瞭解冬至吃餃子的故事)

5、原來還有這樣的習俗和傳説!那你還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和傳説嗎?

(1)冬至大如年: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2)冬至吃狗肉。習俗從漢代開始。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狗肉,覺得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3)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

6、同學們蒐集的習俗和傳説還有很多,下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注意剛才交流過的就不要重複了。

三、交流冬至諺語。

四、交流冬至詩詞。重點誦讀《邯鄲冬至夜思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意,感受詩人情感。

五、總結。

  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諺語、詩句,並抄寫到農曆遊記本上。

2、蒐集有關梅花的詩詞、圖片。

3、下一個節氣是小寒,蒐集、準備資料。

課後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全新的課,對於學生、對於家長、對於我來説都是如此。由於要對家長開放,所以心裏一直有些忐忑:家長能接受這樣的課程嗎?課堂上該以什麼為重點學習?學生們的'準備能不能達到預期設想?學習效果會怎樣?……眾多問題困擾着我,在上課之前心情一直是緊張的。但最終的展示結果還是很令人欣慰的。孩子們課堂上充滿了興趣,表現的很精彩;家長們反映也很熱烈,覺得這樣的課堂很能鍛鍊孩子的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也讓孩子對詩詞的背誦更有興趣,都表示會支持我們的校本課程繼續開展下去。儘管課堂上取得了令人高興的效果,但不足之處還是很明顯的:

1、由於是第一次開課,所以對於課堂模式還是不很清楚,整節課下來環節不夠緊湊,重點不是很突出。

2、課堂容量過大。由於是第一節課,要把農曆、24節氣的知識都介紹給孩子,所以課堂內容有些多,導致整個課堂比較急,每個環節都不能深入進行,有些浮於表面。

3、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瞭解也有待深入。以後每節課前要做大量準備,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上有的放矢,避免出現不知孩子在講什麼的情況。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冬至要吃餃子的傳統習俗;

2、用橡皮泥團圓、壓扁、包裹的技能製作餃子皮和餃子餡;

3、和朋友們介紹和分享自己做的餃子,體驗冬至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冬至及餃子有一定的瞭解和認知。

課件準備:《冬至》動畫視頻、包餃子視頻、包餃子步驟圖

材料準備: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麪糰、餡料)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視頻動畫《冬至》,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習俗,引出餃子主題。

――熊貓奇奇他們在做什麼事情?冬至都吃什麼?

――你喜歡吃餃子嗎?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小結: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或湯圓,邊吃邊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餃子、湯圓就代表團圓,代表着對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夥伴做餃子的圖片,引起幼兒做餃子的.興趣。

出示一個製作好的餃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論。

――餃子是什麼樣的?

――你們在家裏包過餃子嗎?餃子要怎麼包呢?

播放視頻《包餃子》,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包餃子的方法和步驟。

出示包餃子分步驟圖,鼓勵幼兒用黏土嘗試包餃子。

1.製作餃子皮: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兩隻小手搓一搓,搓成圓球;再用手掌把圓球壓薄,壓成圓圓片。

2.製作餃子餡: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團圓。

3.包餃子:用皮包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兩邊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做好啦。

鼓勵幼兒獨立製作餃子,教師巡迴觀察,給予指導。

鼓勵幼兒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餃子是什麼形狀的?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你的餃子是什麼餡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做餃子的材料,讓幼兒製作不同樣式的餃子並展示。

家園共育:幼兒回家嘗試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體會冬至的温馨氣氛。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3

設計思考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重陽節帶給我們不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而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健康、快樂。他們需要的也許並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創建一個愛老敬老養老助老的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他們尊老愛老的優良習慣,在重陽節,組織孩子們與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聯歡,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對爺爺、奶奶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幼兒豐富以下經驗:①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②爺爺、奶奶非常關心小朋友,我們也應該尊敬爺爺、奶奶。③每個小朋友對爺爺、奶奶表達愛意的方法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重陽節有許多美妙的傳説、故事和詩詞。

活動目標:

1.使學生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2.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老人的情感,動手又動腦。

3.培養學生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優良品質,明白孝敬長輩的道理。活動準備

1.收集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的資料。

2.讓孩子準備好製作小禮物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講故事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有許多小朋友的爺爺奶奶來參加我們的活動,沒有爺爺奶奶參加的也沒關係,我們蓮東國小有一個屬於所有小朋友的爺爺,他就是(張爺爺)。讓我們鼓掌表示歡迎他們的到來,我們跟他們打聲招呼吧。(學生齊説:“爺爺奶奶好。”)

師:你們真是一羣有禮貌的孩子,湯老師要講個故事獎勵你們。想聽嗎?(老師講重陽節的傳説故事)

二、認識重陽節。

師:孩子們,誰家有過過重陽節,還記得是怎麼過的'嗎?(指名回答)

師介紹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師:湯老師也來為你們介紹,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如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登高、插茱萸等等。明天就是重陽節了,讓我們一起對爺爺奶奶説:“重陽節快樂”。

3.關於重陽節的詩歌。

師:有關重陽節的習俗真多呀!為重陽節譜寫的千古名篇也有很多,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寫了這樣一首詩。讓我們一起讀給爺爺奶奶聽吧。

三、暢所欲言

1.師:孩子們,我們都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非常疼愛我們,那你們愛他們嗎?(愛)

2.師:真是懂事的孩子,愛老人應該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下面誰能跟大家説説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是什麼時候,或者他們愛吃什麼、喜歡做什麼事?

3.師:好孩子,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有誰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願是什麼嗎?

好孩子在倡議

(1)師:我們的爺爺奶奶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我們更應該尊敬他們,關心他們。那我們可以從哪些小事做起呢?(指名回答)

(2)師:好孩子,你們這麼小就懂得孝順。你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爺爺奶奶説,那就大膽地説出來吧(指名回答)。

(3)師:説得好不如做的好,讓我們伸出雙手為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吧。(播放音樂《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四、動手製作小禮物。(播放音樂)

1.(1)做一張孝敬卡,在卡片上,請寫上你對長輩感恩話語......

寫下你對他們的承諾......

(2)畫一幅畫,或是做手工送給長輩。

2.學生把小禮物親手送給爺爺奶奶。

3.請張爺爺為我們説幾句話。

活動總結

師:好孩子,通過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還知道了重陽節的相關習俗,湯老師也從你們身上看到了你們對老人的尊敬、孝順。在這裏,老師要送給你們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既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也要關心身邊的老人、長輩。讓我們從此刻起,努力做個尊老敬老的好孩子。讓我們再一次對爺爺奶奶説:“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的傳説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4

活動目標

在動手製作湯圓中感受冬至的節日氣氛。

知道冬至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簡單瞭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嘗試動手製作湯圓。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九九歌》童謠音頻及圖片;“湯圓”圖片;“湯圓”手工成品圖。

材料準備:超輕黏土、卡紙剪成的紙盤。

活動過程

播放童謠音頻及圖片《九九歌》,引出活動主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很特別的童謠,名字叫《九九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童謠中出現了哪些數字?

――這些數字是什麼意思呢?

小結:這是一首描寫天氣變化的童謠,童謠中出現了一到九九個數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數九歌》。人們習慣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個“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數完九個九之後,冬天結束,春天就來到了。

組織談話,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你們知道冬至是個什麼日子嗎?

――冬至是哪一天?

小結: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圖片“湯圓”,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飲食習俗。

――冬至這天,你家會吃些什麼?

――湯圓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

――湯圓有什麼顏色?(白色、紅色、黃色、紫色……)

小結:冬至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習慣。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慣。

出示手工成品圖,播放童謠音頻《九九歌》,發放材料“超輕黏土、紙盤”,鼓勵幼兒動手製作湯圓。

(可根據風俗習慣將湯圓換成餃子)

――我們一起動手來製作好吃的'湯圓吧。

――我們可以用各種顏色的超輕黏土製作湯圓,還可以把湯圓搓成你喜歡的形狀。搓好的湯圓要放在紙盤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謠《九九歌》的內容不要求幼兒理解,教師在講解內容的時候不宜太深入或時間太久。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材料“超輕黏土”,鼓勵幼兒動手製作餃子。

日常活動

將幼兒製作好的湯圓裝飾在班級的美工區內,供幼兒欣賞。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5

活動目標:

1、對朗誦詩歌感興趣,進一步體會冬至日的節日特點。

2、體會文學作品的情景和意境,並用相應的表情、語氣表現詩歌。

活動準備:

有關於冬至節的認知與理解。

活動過程:

1、教師朗誦兒歌冬至節2―3遍:幼兒欣賞。

2、幼兒朗誦冬至節

3、鼓勵幼兒個體朗誦冬至節,根據幼兒情況實施給予鼓勵及表現建議。

活動延伸:

活動區時間,美工區的.幼兒可以自主為冬至節兒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繪畫作品。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6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冬至節,知道冬至的由來。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活動內容:

1、綜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3、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並瞭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氣。

附兒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7

教學目標

1.收集有關冬至的傳説、民俗,通過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義。

2.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藴。

3.讓學生了解並認同冬至節,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冬至的材料,傳承節日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準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冬至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冬至有關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誦《節氣歌》

同學們,你們能背一背《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學生交流關於節氣的信息。預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開始“數九”,九九八十一天後,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這樣將課前準備的信息進行交流,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説説冬至。板書:冬至。

二、説冬至由來

簡介冬至的由來、俗稱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後是小寒,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被稱為“活節”;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陽曆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冬至”又稱為“冬節”。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

三、説冬至傳説、習俗

過渡:為什麼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説和習俗來“説冬至”吧!

1.用傳説説冬至。主要有:

傳説一:冬至餛飩夏至面。(見補充材料)

傳説二:冬至吃狗肉。 (見補充材料)

傳説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見補充材料)

傳説四:冬至吃餃子(見補充材料)

2.用習俗説冬至。主要有:

(1)習俗一: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見補充材料)

(2)習俗二:新裝雍容、衣飾應景——冬至之農(見補充材料)

(3)習俗三: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見補充材料)

(4)習俗四: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見補充材料)

(5) 習俗五: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見補充材料)

3.各地冬至習俗有不同

(1)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葱炒豆腐。

(2)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亦稱“冬至丸”。流行於地區。每年冬至日(陽曆12月2日前後)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

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3)寧夏: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四、慶冬至

1.交流:引領學生走進冬至節,齊過冬至節,交流自己的父輩和祖父輩是怎樣過冬至的。

2.回憶:自己家裏是怎樣過冬至的。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等,將擇優評獎。

五、暢冬至

1. 暢想:下一個冬至,你打算怎麼過?

2. 結合時令要求學生在冬至節節慶之際,偕同家長齊過冬至節,讓學生在當天撰寫日記、作文或描繪出你最嚮往過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業

1. 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冬至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 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冬至的傳説和習俗。

冬至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知道冬至由來。

2、願意當眾表達,表達時自然、從容、自信。

活動準備:

利用回家時間和父母收集關於冬至的相關信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導入:

教師彈奏樂曲,幼兒隨樂曲演唱。

孩子們,你們歌唱的時候特別專注,真棒!

剛才我們演唱了有關冬節歌曲《給小桃樹穿件新棉襖》,冬季裏有個節日馬上就要到了。是什麼節日呢?(冬至節)

(二)冬至節的談論

小朋友説的`真好,冬至節就要到了。哪個小朋友能給我們説一説冬至節(叫3-4名幼兒)

冬至節我們可以做哪些活動來慶祝呢?(改變户外運動、包餃子、講給小班弟弟妹妹)

(三)自行如廁穿着外衣,到小班請弟弟妹妹一起進行户外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gek1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