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的中學生作文集錦5篇

實用的中學生作文集錦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中學生作文集錦5篇

中學生作文 篇1

正月初四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到安吉滑雪。一路上,我和小夥伴們聊這聊那,車子裏充滿我們的歡聲笑語。不一會兒就到了安吉。

吃過中飯,車子往天荒坪開去。到了山上,我們迫不及待地跑下車。哇,山上白茫茫一片,樹上呀,屋頂上呀,地上呀,到處是一片潔白。我們隨着人流來到了滑雪場,只見雪地上有許多人穿着雪鞋滑來滑去的,帥氣極了。我看得目瞪口呆,也迫不及待地跑了下去,穿上雪鞋,可是,滑雪可不想輪滑一樣簡單。我一會兒摔跤,一會兒跌倒,幸虧爸爸在我身邊,每次摔跤時都扶住了我。正在這時,媽媽也穿着雪鞋一搖一擺地來了。媽媽扶住我,爸爸去請教練。

不到一分鐘,爸爸就領着教練回來了。教練把我們推到了平坦的地方,然後對我們説:“我們現在還剛學,不能從最高的地方滑下來。”“那該怎麼滑呢?”我、媽媽和坦坦異口同聲地説。“那——我們先學剎車和基本動作怎麼樣?”教練問。我們開心地説:“好。”

教練説:“滑雪時身體要稍微向前傾。雪杖用力向後撐。”我照着教練説的去做,果然前進了許多。“我們再來學剎車。”教練説,“先做好內八字,然後膝蓋稍稍向裏傾斜。”我又照着教練的去做,一下就做好了。可是我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於是,我用雪杖用力向後一撐,然後來了個急剎車,教練説得一點沒錯,雪鞋馬上停住了。

學會了剎車,我們再學滑坡。教練抓住雪杖的另一頭,把我拉上了斜坡,教練把我用力一推,我飛快地衝了下去,教練一説“剎車”,我急忙來了個急剎車,就這樣,我練了一次又一次。正在這時,教練對我説:“我們去最高的地方滑下來吧!”我又緊張又激動,説:“好啊!”教練坐着纜車推着我到了最高的地方。

我站在中間,做好了開始的準備,教練把我往下一推,我雙手握着雪杖,身體向前傾,雙腿貼着雪杖,飛快地衝了下去。到了終點,我做了一個漂亮的.剎車,我心裏開心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個小時的滑雪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只好換好鞋子,依依不捨地和教練告別。

中學生作文 篇2

它們在哪裏呀,它們還在開嗎?我們就這樣,要在木棉花的季節走出國中的大門。

——題記

我們的摩天輪己停下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換取的是高中的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卻為何仍留戀格子裏的春天

啊,再在校園裏走一走吧……

木棉花總在新生來的時候與老生畢生的時候開放,滿目的豔紅,灼灼其華,彷彿我們用汗水與心血祭奠的青春,一去不返。樹下刻着誰和誰的名字,承諾着“友誼長存”的誓言,卻還不明白一輩子的約定是多麼奢侈,曾經手拉手地暢談心事,卻可能終究抵不過拉着行理箱在校門口你往右走,我向左走。

操場靜下來了,往日與同學們的吶喊聲、加油聲收藏在哪裏了呢?被祕密定格的雨水順着葉子的脈絡滴下,有多少件心事還來不及分享?有多少個公式還來不及默寫?有多少個面孔還來不及銘記?隨着“咔嚓”一聲,畢業照上呆呆的`笑臉為一切畫上了並不完滿的句號。

此刻,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粘稠的絲網纏繞着心扉。教室講台上的座位表是否成為解鎖的密碼?在老師眼皮底下的“惡作劇”偷走了我們多少的竊喜與害怕?厚厚的書牆,埋葬了我們多少的操場夢想?把你的背景剪成窗花貼在心上,朋友,這樣還會把你忘記嗎?當記憶被歲月一點點漂白,一點點磨平,是否會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

罵了三年的飯菜如此成了習慣的美味,為了吃上雞爪,還能不能容許我們插隊呢?精彩的電視節目總在最高潮時被關掉,隨着一陣噓聲,人羣逐漸散開,一圈一圈地消失。飯堂的阿姨叔伯還是那麼粗魯地對待下一屆學生嗎?為什麼我現在腦中記住他們的卻還是某一天多給了一碗紫菜湯時的温柔呢?

……

過去了,結束了,該散場了吧?

風箏總會飛遠,但它的線頭留在了地上;炊煙總會飛遠,但它的源頭留在了屋裏。我們總會飛遠,但腳印留在了母校的劇場……

不該悲傷,因為我們在成長。

那一刻,我們真的畢業了。

中學生作文 篇3

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種論調影響非常深廣:文無定法。意思是作文教學中不要用任何模式框住學生,應多搞求異思維,讓學生寫各有千秋的文章。中學生作文到底要不要定法,要不要傳授一些最基本的寫作思維模式,我們不妨看看古今有識之士的議論和中學生的實際狀況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勰雲:“文場筆苑,有術有門。務先大體,鑑必窮源。”(《文心雕龍·總術》)這位古代文藝理論家認為為文是有“術”的。他還説:“執術馭篇,似善弈之窮數;棄術任心,如博塞之邀遇。”你看,劉勰多麼看重“執術”。他所謂“術”,就是為文之“法”。

姚鼐雲:“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姚鼐是散文大家,他認為應先有所“法”而後才能寫作。

曾國藩雲:“以脱胎之法教初學,以不蹈襲教成人。”他也認為對初學作文者應教以“脱胎之法”。

綜上所述,古今有識之士都主張初學寫作者作文應有定“法”。中學生應當是初學寫作者,對初學寫作的中學生來説,教給他們寫作文之“定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説起“文無定法”,當首推金人王若虛。但正是他説:“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滹南遺老集·文辨》)固定的體式雖則沒有,大體的法則(即我們這裏所説的為文的思維模式)卻是須有的。清代的章學誠也是主張“文成法立”,沒有“定格”的,但也還是他説:“無定之中有一定焉。”(《文史通義·古文十弊》)在看似沒有“定格”之中實際上卻是有“一定規則”的。這不也是在那裏肯定作文有“法”嗎?

再看看我們學生的實際狀況吧。筆者曾對本校初高中學生1100人做過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素質較差,他們不懂寫作常規,不知作文有哪些思維模式。一般只曉得一篇文章由開頭、中間、結尾構成。因此寫出的文章總是三段。到了高中畢業還是如此。大學聯考閲卷中我們也發現,有不少作文立意雖好,但是有佳意而無佳篇,常因結構形式及表現方法安排不當而影響了表達效果。

學生的現實狀況,映出了我們作文教學的影子。考其原因,一是由於現在語文教學課時減少,課文多。課文教學在課內完成,而作文則只能放在課外作,教師沒有時間傳授“法”,有些教師則以“文無定法”為依據。無視‘法’的傳授:二是在課文教學中注意了作文之“法”的傳授,然而一篇文章一個法,學生無所適從。殊不知中學生的閲讀遠遠大於寫作,有些“法”根本不能用上,可仍然向學生灌輸。

鑑於此,筆者主張:對中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應傳授“定法”。這裏所説的“法”,指的是表情達意的思維模式。因為學生作文是不同於作家文學創作的。作家的'創作已是作文技能的運用階段,為文的純熟時期,他們的責任就是不斷地儘可能地創造出更多的適合於內容的新式樣。因此,文學創作最忌雷同、模式化。而中學生作文則是用筆的起始階段,是打基礎的時期。按葉聖陶先生的觀點:中學生的寫作訓練只能以象樣為目標,至於好的要求,就已經超出了國文學習的範圍了。他的話具體是這樣説的:“記事物記清楚了,説道理説明白了;沒有語法上的毛病了,沒有論理上的毛病了,這就是象樣。至於寫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學國文學習法》)既然中學生寫作訓練的目標“只能是象樣”,而象樣也就是合乎“規矩”,亦即得“法”。習武最初須一招一式地練,中學生作文亦須循“法”入門。傳授給學生的為文之“法”,不能過多,過多了學生感到眼花繚亂,訓練不能落實;也不能過少,太少了則不夠用。所以,中學生作文應有“定法”的“定”,就是説要大體規定他們作文依循的“法”的數量。總之,傳授的“法”,應能有利於學生打好紮紮實實的作文基礎,尤其是要能快速提高中、低基礎的學生的作文水平,而在羣體進步的刺激下,使基礎好的學生的作文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那麼,中學生作文應有哪些“定法”——表情達意的思維模式呢?筆者在此不揣淺陋,撮其要簡述如下:

一、插入式。

插入式的特點是:在原來的敍事記人的進程中,插入一些與所敍之事、所記之人相關的事,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敍事寫人。這種思維模式適用於訓練記敍文。範文可選用魯迅的《故鄉》來印證。

二、懸念式。

懸念式的特點是:把人物或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敍述,設置懸念,引人入勝,然後再從人物事件的開頭敍述,探因釋疑。這種思維模式適用於訓練記敍文,範文可選用魯迅的《祝福》來印證。

三、串珠式。

串珠式的特點是:以一件“道具”做為結構線,連綴與此“道具”相關聯的多個材料。這種思維模式適用於訓練寫抒情散文,散文可選用秦牧的《土地》來印證。

四、轉換式。

轉換式的特點是:將喻體轉換為本體,將部分轉換為整體,將自然現象轉換為社會現象,將具體的個別的社會現象轉換為抽象的一般的事物。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託物抒情、借事説理的文章。範文可選用陶鑄的《松樹的風格》來印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思維模式很重要,全國大學聯考有幾年的作文試題寫作時都必須運用這一式寫才能成功,運用這一“法”的關鍵在於要善於找出甲事物的特點,然後根據這些特點,來尋找具有一些相似特點的其他類事物,把握住了相似點,就完成了思維的轉換。

五、總分式。

總分式的特點是:先總起來説,然後分開説,最後又總起來説。分開説時,有時它們各層次間表現為並列關係,有時則表現為對比關係。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寫議論文和説明文。議論文範文可選用蘇洵的《六國論》來印證;説明文範文可選用樑衡的《晉祠》來印證。

六、推進式。

推進式的特點是:思維的發展是縱向延展的,文章的各個層次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各個層次的前後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動。這種思維模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思想評論,範文可選用毛爺爺的《反對自由主義》來印證。

七、射靶式

本式的特點是:有意識地樹立“對立面”,把已有的或可能的錯誤觀點及有害論調“標舉”出來,作為自己主動出擊的“靶子”予以反駁、批評,使文章呈現出生動、鋒利的“論戰”色彩。這一式可用來訓練寫駁論文章,範文可選用魯迅的《文學與出汗》、《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八、評介式。

本式的特點是:先評説某工藝產品的價值,然後再依次介紹其製作程序。這一式可用來訓練學生寫產品製作工藝流程的説明文。範文可選用葉聖陶的《景泰藍的製作》來印證。

程千帆教授説:“其在初學,始入文囿,迴翔歧路,靡所適從,勢非取法前修,無以正其塗轍。故煉字安章之道。命意取材之方,莫不繩武往制,以期膚功克奏,是即所謂模擬也。及學習既久,成效漸生,不特篇章字句,可以操縱自如:即情勢體勢,亦堪積儲立,而一已之精神面目出焉,是即所謂創造也。故初學而不事模擬,則不得其門而入。”以上粗略地列舉了可供初學寫作的所謂“定法”八個,這只是最基本的,當然不是中學生作文之“法”的全部羅列。它做為“定法”,只是提供給中學生進入寫作大門的幾根枴杖。如程教授所説,使“迴翔歧路,靡所適從”者有所模擬而已。況且,“熟能生巧”,若能在模擬上述幾種模式的基礎上加以變通,則可收益良多,可望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一個檔次。

中學生作文 篇4

可能先生能做許多不可能的事情,比如,不可能先生能跳過一棟房子,你也試試看,不可能吧。不可能先生還能把自己變沒,只要他在那裏想,“我變沒了我變沒了……”他就會消失不見了,你也試試看,不可能吧。

不可能先生住在不可能房子裏—你見過樹梢上蓋的一件大房子嗎?沒見過吧……

不可能先生戴着黑色的小帽子,穿着一身黑色西裝—一天,我正趕着去上學,看到了不可能先生“你好”不可能先生主動向我打招呼。“你好,我叫***你是誰呢?”我説。“我叫不可能”不可能先生回答道。“哦?真的嗎?”我説“你能做出不可能的.事情嗎?”“當然是真的”他笑着説,“我想,目前沒有什麼我不會做的事情”……我開始動着我的小腦筋了,我説“你能爬上那棵樹嗎?”説完我指着屋子旁最高的一棵大樹。“也許,我能做的更好”不可能先生説“我能走上那棵樹”接着他沿着樹幹上了樹梢!“這是不可能,”我叫道。“但這卻是真的”不可能先生説到。我現在想起我現在還要去上學呢,可我又捨不得和這個剛認識的神奇朋友説再見,我就説:“更我一起去上學,怎麼樣?”。“但我從來沒有上過學呀”不可能先生説到。“那你現在就可以去了呀,走吧”我説,不可能先生變成了一個小掃把,把我帶到天上了,“這是不可能的”我説!

第一節是數學課,老師出了一道很難的題目,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難的題目,什麼又是加減乘除又是小數乘方,還有正負數、括號絕對值……老師想,這種題目,孩子們得花一個上午甚至下午才想出來,這是不可能先生更我説出了答案,我便把手舉起來“老師,是23嗎?”……“這不可能”!老師叫到……“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不可能先生站起來説。“老師看着不可能先生説“我們班上好像沒有你呀”是呀,同學們沒有見過比這個更神奇的人了……他先是向大家演示倒着書朗誦,然後單手撐地的旋轉……放學了,同學們和不可能先生説再見。我回家告訴我的父母,他們説不可能,這是外面有個小人聽到了,但他知道,這是真的……

這裏有一個人,做了一個不可能做到的鬼臉,然後腳踩在天花板上,頭頂着牀倒立着睡覺,他,是誰?—不可能先生……

中學生作文 篇5

假日裏,我們去爬山

十月五日那天,我和爸爸叫了幾個朋友,我們一起去爬山,這次就是爬那座我期望已久的大佛頭。

我們四個小孩五個大人迎着光輝的晨光,沐浴着涼爽的清風,來到了大佛頭山下,從下向上看,翠綠的山,朦朦朧朧的,象披了一層白色面紗,還帶着幾條“青色的綢緞”。初陽照在這紗上,發出一種讓人倍覺温馨的淡黃色,——它又像是一層保護膜。這時的山,像含羞的姑娘,用紗兒遮着面。

最初上山,一股樹林的氣息撲面而來,山路的兩旁長滿了青綠的小草,小草上鋪滿了枯葉,踏上去就像走在地毯上,厚厚的、軟軟的,非常的舒服。我們順着羊腸般狹窄的土鋪小徑往上走。爬山,走山,不如説是賞山。邊走邊欣賞着奇異的花草樹木,這藴含神奇的細小纖維和住在這兒的美麗“精靈”們。太陽斜斜地爬上我們每個人的側面,金燦燦的。

走進山,深了。我們好似一直被參天大樹那盤虯卧龍般的枝幹籠罩着。秋天了,可樹上的'葉片還是翠綠茂盛的。頂層的樹葉把射過來的陽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播撒在我們的身上,金色的圈圈像舞動的斑點,閃閃爍爍。

再深一點,道兒越來越狹窄,我們不禁要藉助於那些百年老樹粗糙的樹幹了。

終於走累了,歇了一陣,又爬了幾級極陡的台階,終於到了頂峯,一尊金色的大佛頭像矗立在 這裏,臉上洋溢着温和、慈祥。站在高台上,我向下俯視,漫山的輕霧散的差不多了,一片鬱鬱葱葱,在陽光的照射下,每片樹葉都像一面鏡子,亮的逼人的眼。遠處我竟能看見密密麻麻的樓房小屋,多麼渺小,那是城市的一角呵!我驚歎!我們是怎樣從這麼一片鬱鬱葱葱中游行的呢?又是怎樣從這“迷你的王國”中穿梭的呢!我的眼睛應接不暇,這真是美不勝收!

曾經的人們自由活潑,會將自己融入在這自然之中……而現代的人們也只能在這山山水水中,返璞歸真了……

這次大佛頭“賞山”,真的是值得紀念……

標籤: 集錦 中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jjrl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