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通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着重重污染,翻開報紙,打開網頁,天天充斥着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為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裏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脱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絡、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裏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3

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常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1988年,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會後發表了共同宣言: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國的孔子那裏去找智慧。由此可見,很多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認識到,必須努力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引領人類走上一條通往明天的和諧發展的光明大道。

學習傳統文化,就要從孔子那裏學起。

今天我們所要推廣的《弟子規》,就是孔子思想的一種具體化。《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是個教書先生,《訓蒙文》是他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編寫的一本兒童蒙學讀物。後來,這本書被清朝學者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一直流傳至今。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第六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全書的中心思想,採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韻文形式,分五部分編纂成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守的規範。

在道德行為規範嚴重缺失的今天,出現了太多令人痛心疾首的現象,孩子們的表現讓我們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感到憂慮,所以在學生中、在家庭中、在社會上大力推行《弟子規》,將德育生活化,成了當務之急,這也是讓世風好轉的必要的保證。

今天,我們在學校裏,應該怎樣推行《弟子規》呢?

推行中華傳統文化的'老師告訴我們,首先要誦讀和理解。學生要誦讀,老師也應該誦讀。

前人告訴我們:讀誦之法,必須讀得清楚、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不可急躁貪快,則妄念漸少,以至於無。縱然會背,仍應看文而讀。因為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而讀,則一字一句,悉知旨趣。據説,孔子讀《易經》至韋編三絕穿竹簡的熟牛皮繩,磨斷過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讀遍數之多。通過誦讀和講解,瞭解《弟子規》對我們各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去踐行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時時處處進行提醒,讓他們遇事進行反思,能按照《弟子規》的要求來做。

人之初,性本善,人人心中其實都有向善的一面,我們要把這種潛在的東西挖掘出來,讓他們經過不斷地踐行和反思,使正確的做法內化在他們的心中,並使之成為他一生所遵循的處事原則。

第三、老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德育榜樣,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説文》裏,教字的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也。這就告訴我們家長、老師以身作則的重要作用。學習傳統文化,推行《弟子規》,離不開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否則,一切就會流於形式,書中的要求就不能深入到學生內心,不能內化為學生的習慣和品質。推行《弟子規》已初見成效的吉林松花江中學的王琦老師曾在報告中反覆強調:學習《弟子規》一定要重實質,不要只重形式。所以,老師應該對聖賢的要求懷着一顆虔誠之心,認真去踐行,這樣才能真正帶動學生去做。

第四,發動家長協助我們踐行《弟子規》活動的開展。

孔子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孝是規範孩子行為和思想的根本。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從孝入手教育和引導孩子。文化中心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個道理,也是事實:家長們自己也許在孝方面做得並不好,但他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所以推行《弟子規》一定能得到所有家長的支持與協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老師,如果我們在校內由我們以身作則影響孩子,提醒孩子,在家裏有家長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督促孩子,協助我們的工作,試想,我們的工作肯定又有了一重保障,而且我們還會由孩子、家長將影響輻射開來,使我們工作的效果大大加強,範圍不斷擴大,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禮記學記》中説: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今天,家庭中、學校裏、社會上有太多讓我們覺得不好的現象,那麼我們這些教育孩子的教師,就有責任改變這種現象,讓家庭更和睦,讓人與人之間更和諧,讓我們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踐行《弟子規》,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4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説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説會寫也是國小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麼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後來就與國傢俱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國小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國小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麼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採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鍊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着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取!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

在今年的專業課培訓中,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使我受益良多,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但是學習後我瞭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本次學習不僅讓我從思想認識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瞭解,還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鑑,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我們心中,將忠誠、守信應用於我們的一言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達。

一、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思想覺悟認識

以前,在生活學習中僅僅瞭解過《弟子規》《論語》中的篇章,其餘國學書籍看之甚少。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抓緊對《道德經》、《論語》、《弟子規》等,使我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説,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於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

有着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牆壁淨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在工作中計劃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對教學工作、科研工作進行規劃,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講誠信。老子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説: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讚賞和鼓勵,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高自身處事修養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發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師學習經驗,向新同事學習新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同時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學習表面,還要努力將之付諸於實踐。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三、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教書育人全面發展

作為一箇中國人不瞭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可恥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歐美、韓、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

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沒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瞭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

但是在年輕的中國一代中,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文化,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學生的人生境界,並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華夏文明的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當今社會面臨着危機,只有傳統文化才是立於不敗的民族基石,所以我們現在仍有必要系統地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教授於學生,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深入瞭解,才能全面發展。

總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説,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着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説,對家庭裏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説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甘於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

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6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身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學生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學生的行為,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才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

通過這次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從認識上加深了的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

一、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裏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着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夥伴們玩户外遊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養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着密切的關係,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為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標籤: 心得體會 弘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lo1v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