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家鄉的習俗作文七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七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習俗作文七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每年農曆七月十四那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歌會。

從小我就在大哥、大姐的帶領下,每年都到歌場去湊熱鬧。耳濡目染,我對歌會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年歌會那天,吃過早飯,我便和夥伴們結伴向給山民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歌場走去。一路上,隱隱約約聽到了從山坳那邊傳來的悠揚的歌聲……

聽爺爺、奶奶説,歌場自古以來就設在我們這個羣山環抱、綠樹成蔭的巖灣村。這一天,太陽公公似乎格外善解人意,一直張開着笑臉。姑娘們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打着一把把精緻的花傘,邁着輕盈的步子來了;平時不注意打扮自己的'壯阿哥,也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趕來了;連滿臉皺紋,霜染兩鬢的爺爺奶奶們也蹣跚而來,滿面春風地想尋找失去的青春……

中午時分,已是人山人海,四鄰八寨的鄉親們都趕來了。這時歌聲更燎亮了,此起彼伏。我彷彿置身於歌的海洋之中,歌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整個山坳沸騰起來……

你瞧,這兒圍了一圈,那兒圍成一堆,一株株枝繁葉茂的楓樹下,就是一個個歌台。歌台的“佈景”是一簇簇的楓樹葉和一張張甜甜的笑臉。看,大家笑得多開懷,笑得那樣無拘無束,你聽歌聲是那樣的清脆,那樣的婉轉。笑聲停了歌聲又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一個圍得水泄不通的歌台。只見左邊站着6個阿哥,右邊站着6個婷婷玉立的阿姐,他們正在對歌。這種唱歌的形式叫對,一般由阿哥先唱山歌邀女歌伴,通過一唱一和,阿哥、阿姐慢慢圍攏來,對歌才算正式開始。大山裏特有的清泉,滋潤着山民們的歌喉,山民們都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音域寬廣,歌聲渾厚。阿哥常常能用高亢的歌聲把遠處的阿姐邀請來。對歌還有這樣一個規律:阿哥一般不和同村的阿姐對歌,都是邀請其他村寨的姑娘,通過對歌,使他們相識。

他們唱得那麼投入。那歌聲,多麼悠揚,多麼動聽,讓人回味。雖已夕陽西下,但阿哥、阿姐們的歌興更濃,唱得更起勁。這歌聲,就是苗鄉人民的心聲。唱出了他們的情,唱出了他們的愛。歌會一年一次,但歌聲會時刻陪伴着勤勞的父老鄉親,伴隨他們走向山林,走向田野,走向幸福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夜幕降臨,陶醉於歌聲中的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那個小山坳。歌會結束了,但歌聲仍縈繞於耳。於是,我又盼望着更盛大的一次歌會的來臨,也盼望着遠方的夥伴們能來領略這一道苗鄉特有的風景。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家鄉,是夢想的搖籃,是温暖的港灣,也是童年的樂園。我永遠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味道,還有那泥土淡淡的清香。

小時候,記憶裏的家鄉是天堂。在那裏,我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着。累了,可以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休息;餓了,可以吃奶奶做好的香噴噴的飯菜;渴了,可以喝那甘甜的泉水。那時候,家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覺得可以在那裏待一輩子。長大了,又覺得家鄉是個“魔法”盒子裝滿記憶的盒子,每次回到這,都能勾起兒時温馨的回憶。不過,最令人難忘的,莫過於元宵節時的迎龍燈(俗稱板凳燈)了。

龍,是吉祥的化身,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龍燈,顧名思義,就是把燈放在用紙糊成的“龍”裏。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組成,所以,龍頭就屬最重要的部分了,要選在正月初八進行。先是準備材料,因為整個龍頭是用毛竹加工過後紮成的,所用的毛竹也是有講究的,去砍的人叫“偷”,砍好後要放鞭炮,同時邊上還要放點象徵意義的“禮士”(紅包)。龍頭做得高大威武,兩隻眼睛大如燈泡,嘴如臉盆,口裏還含着一顆大龍珠,頭上插滿了彩旗。背龍頭的人要經過精挑細選,年富力強,一點兒馬虎不得。中間的“龍身”,就是用一塊塊木板接起來的,每塊木板上都插着兩支蠟燭,最後用燈罩罩上,如果人越多,“龍身”自然也就越長,不過迎起來也越困難。最後就是龍尾了,有的用魚當尾,意欲年年有餘的意思。

迎龍燈,是一個很傳統的習俗,農民伯伯為了一年的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平平安安,每年的正月十五期間都用這樣的'活動方式來祈福。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遠遠地便聽見了那鑼鼓聲,響徹雲霄。那喜氣洋洋的氣氛,至今也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那時的我可真開心,牽着由外公給我做的兔子形狀的燈籠滿大街跑,龍燈去哪,我也跟到哪,即使小臉和小手已凍得通紅,也不放棄,繼續追趕着。

記憶中,一條“龍”要去許多地方,隔壁村子都要地“遊覽”一遍,只要看見龍燈來了,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鞭炮,“霹裏啪啦”地響起來。大街小巷也都圍滿了人。最好看的,就是轉圈了,在平時農民伯伯用來曬糧食的空曠的場地上,“龍”開始“跳舞”了,一圈一圈不停地在展現它那婀娜多姿的身體,龍頭在裏,龍尾在外,當整條龍圍成一個圓時,突然中間一串鞭炮響起,鑼、鼓等樂器也加快了節奏,這時看見龍頭高高抬起轉了一個身開始從裏向外,這就是俗稱的龍翻身,速度也加快了,這時整條龍一圈高一圈低相對而行,煞時好看,當龍頭出來後,龍尾乖乖的往裏鑽了,慢慢的,龍尾越來越靠近中心了,又形成了一個圓,聽大人們説這樣意喻團團圓圓。

夜漸漸深了,可“龍”還在四處轉悠,我卻玩累了,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剛進家門,就飄來了一陣香味,原來是奶奶把夜宵給燒好了,那就是我最愛吃的—粉幹。深澤的粉幹,那可是名副其實、味道一絕啊。吃起來爽口,而且很有彈性,煮久了也不會糊。小時候的我,經常吃這個,每次端着小板凳,把碗放在板凳上,自己蹲着吃。而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種熟悉而陌生的味道了。

鄉土上,一個個腳印來來往往,隨着時間的推移及時代的變遷,以前的土石路變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樓房也拔地而起……長大了我們守着的是那片自己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我們得留住鄉土的記憶,別讓它溜走,讓它在我們的腦海裏永遠、永遠……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農村。那裏談不上有什麼十分特別或有趣的文化習俗,但對於像我這樣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許多事情也確實稀奇了。

寒假的時候,老家有一户親戚蓋了新房,裝修好後,便通知各路親戚,擺桌設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請,於是父親便驅車前往,也帶上我去見見世面,看看素未謀面的老家是個什麼樣子。

到了目的地,還沒下車站穩,耳邊就響起了振聾發聵的鞭炮聲,紅色的紙四處亂飛,這在城市裏是不可能見到的。父親帶着我緊趕了幾步,向着前方一個大紅棚子走去。棚子下襬着二十來張桌,棚子旁邊就是那幢新蓋的樓房。走進客廳,裏面熱鬧非凡。父親與他們一一握手,一邊笑一邊認人,讓我給他們問好。還沒問候幾個人,我就已經被輩分搞得暈頭轉向了。

請來負責烹飪的師傅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農村,自然要趁着這點間隙,去看看周圍的環境。鄉下空氣確實十分新鮮,有許多小道七彎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圍都是密密的大樹、竹子。在這種地方,倒沒人會想到竹子的優秀品質,編個簸箕或是燒個柴的卻是好材料。林子裏有些許鳥兒,不多,但叫聲明亮,使人心曠神怡。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飲料代替,再動筷子吃飯。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隨即一飲而盡。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農家出產”為噱頭的酒可以比擬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無雞不成宴”,每桌都擺上滿滿一大盤白切雞,金黃的皮,肥而不膩,肉質鮮美爽口,讓人慾罷不能。其餘鴨、魚、豬肉的.豐盛更是不必説。

我本以為簡單吃個飯了事,沒想到添飯都還大有學問。東家要為客人添飯,還必須讓能勞動的婦女去添飯,而男子都必須留在飯桌上陪酒吃菜。飯必須高過碗邊,以示主人家糧食充裕和待客熱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則只顧埋頭喝酒就是對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飯後還不能離席,要等個幾分鐘才能起身離開,並且不能端着酒杯離開,否則這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父親一邊開着車回家,一邊不停地跟我説老家的習俗和禮數,我卻還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還有心聽這樣枯燥的事情呢?

鄉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親人又不常回鄉,能依靠這種活動維繫家族之間的感情,我覺得很温暖。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任何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在我的家鄉,就要數大年三十了。

大年三十,是中國人最最最……重要的傳統佳節。那時,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家,跟家人相聚,也可以説是一個團圓節。

大年三十最具特色的要數年夜飯了。大人從一早就開始忙,一直到傍晚,燒上一大桌菜,夠吃上好幾頓。餐桌上的菜平時都是見過的,並沒什麼特點,可放在年三十的餐桌上就藴涵了不同的含義。比如説藕代表“路路通”,年糕代表“年年高”,團圓果代表“團團圓圓”,魚代表“年年有餘”,戒菜代表“去掉一年的晦氣”……這一道道菜在人們美好的願望中被端上了餐桌。

準備吃飯了,得先把大門關嚴實了,可不能讓人推門進來,要不然要觸黴頭的。開始吃了,每道菜都吃上一口,把美好的`祝願都吃到自己的肚子裏。吃完了,可不能急着下桌,得等到分完壓歲錢,這年夜飯才算結束。這可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也是我一年中收穫最豐滿的時候。

吃完年夜飯,才可開門。家家户户在自家門口放上一大堆鞭炮,叫“辭舊”。大年三十晚上不能早睡,等到零點放了鞭炮“迎新”後,這個年三十才算過完,人們也漸漸地開始睡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我的家鄉—莆田,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家家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還有做我最喜歡吃的“紅團”,它的'餡有綠豆餡和糯米餡,我最喜歡吃糯米餡的“紅團”了,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餡讓我吃了還想吃。

莆田人的春節是從七年級過到初五,俗稱“五日歲”七年級早上吃完線面,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出外“遊春”娛樂,走親訪友拜年。八年級不串門,初四過大年夜,跟除夕一樣,七年級和初五都過大年,是不是很特別呢?

我喜歡家鄉的春節,除了吃大餐,還能放很多煙花和鞭炮,真熱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中國,一個文明古國,論起習俗,可謂“一地一樣”花樣繁多,單新年習俗,就五花八門。但亙古不變的是那份喜慶和熱鬧。

在我的家鄉,新年從臘月二十幾就開始了。二十九家家都準備好年貨,門上貼好了“福”,有的人家還掛上了兩盞大紅燈籠。這天中午,照例要吃頓好飯,還要拜神家。下午就該大掃除,門窗擦得亮亮的,屋頂掃的淨淨的,桌上擺滿了瓜子和糖。小孩子們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們也已經在準備新鈔,用來裝紅包。年前這幾天熱鬧的很。

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餃子的,一般是肉餡的,吃完了飯就去看看春晚。因為七年級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頂不住,把新衣服放在牀頭,早早就睡下了。別以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麼震天雷、竄天猴、笛音炮,聲音此起彼伏,整整響一夜。

大年七年級,凌晨三四點鐘,就被媽媽叫起來了,睡眼朦朧的,一看見新衣服立馬精神起來。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再給爸爸媽媽拜。給家人拜晚年就該吃餃子了,正月七年級不讓動刀,不讓説不吉利的`話,還不能吃葷。不過白菜餡兒的餃子還可以湊合的。

吃完餃子就要去給本家的親戚們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給長輩磕頭。女人就要輕鬆多了,鞠個躬説句吉利話,就完事了。爸爸領着弟弟去拜年,媽媽帶着嬸嬸們去拜年。我做為家中的長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爺爺奶奶也不閒着,在門口放好席子,鋪好墊子,一撥一撥的人來拜年,賊熱鬧。我呢,更不閒着,我守在大門口,見有人來,先給他們拜年,坐等紅包拿來了。

漸漸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天上還殘留着花炮的煙霧,來的人也漸漸少了,大火都困了,來不及吃午飯,一個個倒頭就睡,連小孩子也被趕回家睡覺。晚上又是一頓大餐。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當家要去請新媳婦來吃飯,表示這個大家庭接受了她,而當院的老媳婦要做陪客,帶着新媳婦認當院人。八年級,媳婦們要帶着丈夫孩子回孃家拜年。過了這幾天,年也算安靜點了,等過了十五,吃完湯圓,年味也就漸漸淡去了。

新年那麼熱鬧,那麼讓人留戀,不知多年以後這些習俗是否還能保留。但我想,不論怎麼變,家人不變,一家的和樂不變,幸福就不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差不多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去花市裏逛逛,買些花回家擺放。讓家裏有過年的氣氛,我們每年都會買桔子樹。水仙花。還有桃花。桔子樹代表大吉大利。水仙花代表富貴。桃花則是代表走桃花運。

大年三十,爺爺奶奶都會弄一些蝦片給我們吃,一盒蝦片有紅。白。綠三種顏色,代表大紅大紫。

大年七年級,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起牀是賺壓歲錢,老人是負責發壓歲錢,可忙壞了呢。

最後,元宵節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做一些湯圓給我們吃,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挺熱鬧的。

標籤: 七篇 習俗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m510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