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的工作報告

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的工作報告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閲讀的教育與研究。猶太人時刻不忘向孩子灌輸“書本是甜的”這一意識。莊子《逍遠遊》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船也無力。”學好語文必須進行大量的、長期的積累。

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的工作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外閲讀的總量和分量作了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閲讀量。但在幾年前的一次對我校的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由於受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量的課外練習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擠往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怕讀書,也沒有時間讀書。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嚴重不夠、語文積澱淺薄,教師一本教材、一本教科書的封閉式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爭”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以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於是,僵化的教學程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抹殺了創造性,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大語文教育觀也告訴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有着廣闊的天地,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課堂上。課外的閲讀、寫作、交談、各種活動,甚至生活,無不需要接觸和運用語言,所以,我們的語文教育者必須激發與培養廣大農村國小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使之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讓學生能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由於缺乏具體的、可以操縱的對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動機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閲讀、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校園的時代要求前,在不斷要求學生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能力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時,必須大力開展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動機的激發與培養的研究。

2、實踐意義:全面激發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以及記日記的習慣,拓寬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習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進步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生課外閲讀也是如此,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與指導下,閲讀一本本書籍,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養成自主閲讀的習慣,糾正各種不良動機,良好的閲讀動機得以激發與培養。

2、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愛好

教育心理學以為,愛好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愛好。”要想使學生博覽課外書籍,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愛好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愛好,學生才會對課外閲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探索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過程中的各種動機的心理因素,調查出各種不良動機的嚴重程度。

2、激發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3、全面進步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農村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真

正取得實效,全面進步語文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激發與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

(1)着眼課文學習進行的課外閲讀。從課文這個出發點,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讀一篇課文,可以帶讀很多相關的書籍。

圍繞課內寫作進行的課外閲讀。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閲讀的過程中,學習範文中的寫作因素,尤其是針對學生的寫作實際,提供可資鑑戒的寫作方法,同時,還留意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構思的,又是怎樣遣詞造句的,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題目,有的放矢,讓學生通過課外閲讀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

2、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激發與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

(1)學校每年11月份舉辦一次校園讀書節。

(2)充分發揮圖書室功能,組織學生定期借閲。

(3)開設每週1節的閲讀指導課和天天中午的自主閲讀。

(4)組織學生訂閲報刊、自帶圖書,設立班級圖書角,開展“存二讀百”活動。

(5)組織全校性的古詩文誦讀比賽。

(6)讀書筆記、手抄報評選展覽等。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瞭解學生的閲讀時間、閲讀愛好、閲讀個性,收集教師、家長、學生對於課外閲讀的建議。

2、文獻研究法:查閲關於課外閲讀研究的資料,啟迪課題組成員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研究與本課題相關的關鍵詞的內涵和外延,研究國內外最新教育觀點和動態。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並使之形成經驗理論。

4、行動研究法:組織校本教研,進行語文閲讀指導課課程的研究和讀書活動的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反思、提升。堅持教育性、實踐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續性、創造性原則,採取個別研究、小組研究、羣體觀察的方式,發現題目,分析題目,解決題目,驗證理論,不斷補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預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通過對問卷的整理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2、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組,培訓教師。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初步研究;

2、組織教師開展研討交流活動,撰寫案例、論文——深進研究、細化研究;

3、進行研究的階段總結,開展中期彙報,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1、進行研究後期的資料、數據整理,論文、案例的撰寫,彙編論文、案例專集;

2、撰寫結題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活動預備

(1)曉之以理:有意識地結合班會、晨會及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滲透啟發:有益的課外書讀得多了,頭腦自然就會聰慧起來,心靈也自然就會充實起來,從而讓學生明白課外閲讀的重要性。

(2)解決書源:沒有可供閲讀的圖書,閲讀自然沒法開展。切實解決書源題目,我們是這樣做的:①建立班級圖書角;②開放學校圖書室;③倡導家庭書架等。

(3)落實時間和活動:①天天早上到校後的15分鐘時間為學生個人自主閲讀時間。②開展午休閲讀,住校的學生天天午後有40分鐘的閲讀時間。③每週一節的課外閲讀指導課。④經常開展一些國小生喜愛的.讀書活動,如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速讀賽、優秀詩文朗誦賽等。

2、活動過程

(1)引起閲讀愛好

根據低、中、高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及閲讀能力,我們着重推薦不同的讀物,同時還提供了自由閲讀書目,讓孩子在有限的課餘時間裏,讀有價值的書。

向學生推薦讀物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主要就是激發學生閲讀的愛好,喚起他們一睹為快、非讀不可的欲看。我們是這樣做的:①簡介主要內容;②借用名人(或媒體)評價;③朗讀出色片斷;④講述創作故事;⑤設迷惑,造懸念。

(2)培養閲讀習慣

實施的策略有:①榜樣引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前,不失時機地通過榜樣示範,讓他們瞭解古今中外一些偉人、著名科學家以及身邊同學的讀書、學習的可貴品質,使他們逐漸地產生強烈的自我需求的趨向。②引導回因。鑑戒海德的“回因理論”,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閲讀行為結合榜樣進行回因,讓他們明確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③動機誘發。動機是實現一個特定目標的原因。人從事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原因,而產生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誘因,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刺激或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3)樹立閲讀動機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課外閲讀動機,首要要明白當前農村國小生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課外閲讀動機。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主要有如下幾種,分析了成因並採取了相關策略:①懶惰心理:懶於與書打交道,經常把原因主要回結為客觀的因素,諸如沒時間、沒書或其它一些原因。②敷衍心理:被動閲讀,只看些訂閲的報刊,或父母和老師規定的閲讀任務,只求完成,不求質量。③偏食心理:選擇閲讀材料時,錯誤地以為要進步作文能力就要多看作文書,方法也較重於“好詞好句的摘錄”這一形式。④功利心理:較片面地以為看書是為了向人家炫耀看書的數目、贏得老師的表揚和僅僅是為了寫好作文,忽視知識的積累等重要的目的。⑤盲從心理:課外閲讀無目的性和無方向性,別人看什麼我也看什麼,時尚什麼我就看什麼。⑥浮躁心理:在閲讀過程中無“法”可依,缺乏指導,茫然無緒,找不到“航標燈”,久而久之,課外閲讀愛好也會逐漸降低。

九、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愛好,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愛好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愛好,才會努力往尋求閲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閲讀滿足,才會將學生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正如劉國正先生言到:“有了愛好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

我們通過實踐,總結出了激發學生課外閲讀動機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樹立榜樣激發動機。老師向學生先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氣力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動機。學校組織“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的評選,樹立典型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熟悉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閲讀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2、創設氛圍激發動機。學校在環境佈置上獨具匠心,校園內名人名言牌匾、條幅已成為學校的獨特風景。班級圖書角的佈置各有特色,有“好書推薦”,有“讀後一得”,有學校向每班推薦的讀物,也有學生從家裏帶來的圖書,課間隨手就可拿起一本來翻閲。

3、開展活動激發動機。閲讀交流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閲讀成果,它為正在進行課外閲讀的同學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讓收穫者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還沒有投進閲讀活動的同學。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讀書節,讀書節上各年級的活動出色紛呈,如低年級開展講故事比賽,中高年級進行賽詩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賽、讀書報告等。其次,學校還留意根據主題閲讀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報評選、讀書心得展出、讀書筆記評選展覽、優秀讀書筆記廣播等,閲讀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把全校的閲讀氛圍進一步推向***,吸引了更多同學投身閲讀活動。

4、師生共讀激發動機。教師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後,寫下各自的讀後感,在班級內進行交流,這種做法深受學生歡迎,有了老師的參與,學生們熱情高漲,都願意往讀往寫。

(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愛上了讀書。

書要靜下心來讀,這是讀書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如何把學生帶進書本,讓他沉醉在書的海洋中,沉醉在書香中,創設良好閲讀氛圍至關重要。學校在激發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的同時,保證學生天天都有一定的閲讀時間。

讀書還要勤於動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閲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在閲讀的同時還要寫好讀書筆記,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根據年級的差異,學校為不同年級學生設計了《讀書筆記本》。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寫摘抄式筆記,即教會學生在讀書時,碰到優美的字、詞、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話諺語,把它摘抄在讀書筆記上;中年級則是指導學生在讀過書之後寫下對所讀書的體會,即讀後感;高年級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要求寫好讀後感覺,還要求能寫出書評。在每週一節閲讀指導課上,由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輔導學生作好閲讀筆記或閲讀報告。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養成了較好的讀書習慣,促進了學生閲讀與寫作能力的進步。

(三)實現了課內與課外鏈接延伸,拓展閲讀空間。

讀什麼書有益,怎樣閲讀,教師要加以指導,並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做到課內外結合,以一帶十,相互促進,使課外閲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有了這樣的閲讀基礎,那麼讀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謂“書越讀越薄”,學生的閲讀不再拘囿於語文書,實現了由課內與課外鏈接延伸的“立體閲讀”。

(四)建立家校讀書互動機制,帶動了親子閲讀的開展。

“學校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關係,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語文課程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挖掘家長資源,通過“親子閲讀”,建設學習型家庭,營造了孩子成長的理想環境,讓孩子感受人間親情,感悟生活哲理,感慨現實世界。

(五)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培育了校園書香文化。

進行課題研究活動三年來,學生的閲讀水平、寫作水平不斷進步。近年來,學校組織學生自編個人習作專集,一學年舉行一次班級習作彙編和學生個人習作專集展覽、評選活動。一本本習作專集,那新奇的書名、精美的插圖、優秀的文章展示了學生的作文水平和綜合素養。

英國哲學家笛卡兒説:“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對話。”閲讀是點亮人生的精神明燈,是構建學生精神家園的唯一途徑。學校將打造書香校園與學生的養成教育結合起來中,針對學天生長的出現的題目,開展諸如誠信、善行、感恩、禮節、寬容等專項讀書活動,在濃郁的書香中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得以進步,人格得以完善。

20XX年11月在泰州市課外閲讀教學現場會上,我校製作的5塊課外閲讀教學活動、成果展牌受到了與會專家、領導的一致好評。在每年由我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書香學校”的創建活動中,我校課外閲讀教學工作都能得到評估驗收小組的肯定。

(六)促進了學校圖書資源的建設,豐富了書源。

1、學校圖書室的讀書陣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現有圖書近1、7萬冊,生均約24冊。

2、班級圖書角建設得到加強。各班開展了“存二讀百”活動,班級圖書角存書都達到100冊左右。

3、畢業班學生為學校捐書活動熱情踴躍。畢業班開展“我拿什麼奉獻給您,我的母校”的主題活動,其中學生為學校捐贈圖書就是這活動內容之一。在畢業班學生畢業前夕,學生將自己看過的書每人三本、五本捐贈給學校。

(七)構建讀書評定激勵機制,完善讀書過程治理。

遵循“治理就是激發潛能、激發活力”和“文化是行為的精神支柱”的科學理論,學校積極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完善讀書治理體系,推進書香校園文化的建設。

1、教師讀書及指導讀書活動評定製度。

2、書香少年、書香班級表彰制度。

3、書香家庭表彰制度。

4、古詩詞考級表彰制度。

在這個課題的推動下,學校的整體閲讀環境得到了改善,學生的閲讀習慣得到了較好的培養,閲讀能力整體有了較大的進步,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參與研究的教師們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發展,能不斷反思、總結,積極撰寫論文。課外閲讀氛圍不斷濃厚,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得到了激發與培養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大特色。

十、課題研究存在的主題目及今後的設想

看到學生課外閲讀動機得到了激發與培養,閲讀動機活動有效地開展起來,我們倍感欣慰,我們將會把研究成果很好地運用於實踐中,推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如何處理好學業負擔和閲讀時間上的矛盾,如何幫助個別教師、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等還是一個有待深進研究的題目,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的理性思考還不夠,意識、能力還有待進步。

在當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課外閲讀課程資源,不斷為學生建構更加良好的課外閲讀環境,也是要進一步探討的重要題目,我們將不斷地探索下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4mky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