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教育調研報告【集合】

教育調研報告【集合】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育調研報告【集合】

教育調研報告1

一、討論背景和現狀

寫字既是重要的語文基本技能,又是人文素養的體現,寫英雄字終身受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同學各科作業(包括語文作業)的卷面乾淨度在下降,大部分同學書寫力量呈下降趨勢,能達到正確、端正、乾淨、行款整齊、有肯定的速度要求的僅佔一小部分,大部分同學書寫的漢字字體欠端正、結構不均、筆畫鬆散、無章法可循,作文中的錯別字屢見不鮮。因此,開發、開設書法課程,在中學校開展書法教學已顯得尤為必要。

柳河縣擁有一大批書法人才(其中很多人是學校老師),具有深厚的書法底藴,已形成深厚的書法氛圍,為打造“書法之鄉”積累了必要的條件,更為開發書法課程,開展書法教學活動供應了社會基礎、課程資源和質量保障。

針對以上狀況,教育局本着“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原則和目標,將書法作為對同學進行“規法規矩寫字,認仔細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教育有效途徑,特殊把書法課列為我縣地方課程開發的內容之一。

二、討論內容和方法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我縣素養教育,充分利用書法文化的獨特課程資源,20xx年xx月12日,柳河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總督學楊雨梅同志帶領全體督學、各校校長及相關單位領導,到柳河縣試驗學校,就我縣開展書法教學狀況進行專項調研。工作中,聽取了試驗學校柳梅校長的工作彙報,並實地考察了試驗學校的書法教室和校內文化建設。通過實地查看和訪談及與各校校長溝通了解到,我縣的書法教學工作逐步走向常態化、專業化和規模化。

三、討論目的和意義

全縣中學校開設書法課程,推廣普及書法教育,提高全縣中學校生的書寫水平和審美力量,陶冶同學的情操,使書法教育成為我縣學校工作和校內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

(一)明確書法課程目標

通過開設書法課程,使我縣中學校生逐步感知祖國語言文字形體美的深刻內涵,瞭解書法的歷史及相關文化學問,在達到《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寫字”要求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通過開設書法課程,促使老師不斷完善學問結構,練就過硬的“三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基本功,以自身超羣的書寫力量為同學示範,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促使學校營造書法藝術的良好氛圍,利用書法教學活動的優勢,形成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打造辦學品牌。通過開設書法課程,為柳河縣打造“書法之鄉”活動奠定基礎,培育人才。制定了不同年段鋼筆字、毛筆字的書法學習目標。

(二)完善書法課程體系

依據總目標和學段目標,開發了一套“書法”教材。教材共分硬筆和軟筆兩部分,軟筆書法14冊,供3——9班級使用,硬筆書法18冊,供1——9班級使用。1、2班級以練鉛筆字為主;3——9班級鋼筆字和毛筆字同步訓練。

(三)強化書法課程管理

1、以“書法”教材為藍本,開齊、開足、開好書法課程。做到有老師、有方案、有教材、有教案、有作業、有評價。成立了書法愛好小組,對有書法特長的同學進行特地培訓。

2、加強書法老師隊伍建設和書法教科研工作,為開好書法課程供應有效保障。

學校選擇有書法特長的老師作為書法組組長,帶頭開展書法教學和教研工作。教育局組織專業人員定期對各校書法老師進行培訓,教科研部門適時組織書法教科研活動,提高老師書法水平和授課力量,推動書法課程的建設與實施,保證了書法課程的教學質量。

3、學校把書法課納入到教學常規管理之中。

制定了書法課程考核細則與考評方法,科學使用考評結果,督促、激勵老師紮紮實實地開好書法課,杜絕課程流於形式。學校在重視同學規範書寫的同時,注意了同學正確書寫姿態和執筆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從學前教育入手,從學前班抓起,只要動筆,就要強調坐姿和執筆。每個班級的前面張貼了正確的書寫姿態圖,為同學示範。

4、營造書法教育的良好氛圍,樂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書法活動。

學校把“書法教育”作為校內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利用宣揚櫥窗、校內廣播、班隊會、晨會、家長學校以及校刊、黑板報等宣揚寫英雄字的意義,介紹書體等書法常識,介紹歷代書法名家、名作,推廣古今書法名家及身邊書法名人的練字閲歷等,在校內中營造良好的書法教育氛圍。學校有方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書法活動,讓同學享受寫字的樂趣和勝利的喜悦。

(四)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1、寫字與教學質量檢測掛鈎。

分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即學校在組織每次教學質量測試時,要在語文試卷中設置5分,用於考察寫字質量,其中1——3班級要把書寫姿態和執筆方法列入考察之中,可佔2分,寫字質量佔3分;其次個層面,期末考試時,進修學校設計的語文試卷中,也要有5分用來考察寫字;第三個層面,即寫字的質量與會考和學校質量檢測的成果掛鈎。即會考時,在語文總分中額外加5分用來評價字的規範程度,全縣學校質量抽測時,語文試卷的總分中,也有5分用來評價字的規範程度。

2、書法教育教學與重點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掛鈎。

教育局通過肯定的形式和途徑檢查評價書法課程的開設狀況與效果。評價結果計入各校校長重點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

3、建立評比嘉獎機制。

每學年舉辦一次全縣師生現場書法大賽,對優勝者進行表彰,並舉辦書法展覽,展出優秀書法作品。

四、存在的問題

1、個別同學對書法課程所需書法工具預備不充分,有時發生丟筆、落墨的現象。

2、個別家長對孩子書法學習過程的不理解以及急功近利。有些家長將同學作品獲獎作為書法學習的終極目標,給孩子和老師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使個別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消失半途而廢的現象。

五、三點建議

1、學校統一購置筆墨紙硯。這樣既保證了正常書法課所用的工具,使書法老師不必操勞用具預備工作,同時統一購置書法用具,又可以削減鋪張現象。

2、學校增設書法教室。同學們只要空手來到書法教室即可上課,為同學的學習帶來了便利,使同學們學習書法更加輕鬆自如。

3、爭取家長支持。調動廣闊家長的樂觀性,取得家長的大力支持,樂觀與家長溝通,明確學習書法目的,避開功利與浮躁。督促並保證同學在家每天有肯定的練筆時間,做到“每天練”。使學校、社會、家庭達成共識,形成“大家都來重視書法教學”的良好社會風尚。

教育調研報告2

中小民營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調研報告安全教育培訓,是指提高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知識、技能和整體素質,以達到安全生產目的而進行的職業教育和訓練。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全體勞動者安全生產素質的一項重要手段。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相當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知識匱乏,忽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甚至有的企業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方面處於空白狀態。從近年來xx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來看,主要原因是由於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欠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專業技術能力偏低引起的。在全區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我們本着“關愛生命、促進xx安全發展”的理念,專門對全區中小民營企業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xx區中小民營企業安全培訓情況與分析

目前xx區有中小民營企業近3000家,其中屬於高危行業的有近300家,據統計,企業負責人經過安全培訓的有400多個,不到總人數的20%,從業人員6萬多人,經過培訓的近3萬人,接近總數的50%,特種作業人員1200多人,經過培訓的1000多人,佔總數的80%多。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企業負責人經過安全生產培訓的比例很低,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和比例高些,而正是由於企業負責人自己沒有受過安全教育培訓,導致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不重視,埋下生產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一)部分企業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個別企業主不履行《安全生產法》職責,沒有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納入企業工作日程,不重視安全生產投入,不安排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經費,不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對政府部門進行的生產教育培訓的宣傳無動於衷,甚至對監管部門進行安全培訓檢查持牴觸情緒,認為企業只要把生產搞上去就行了,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沒有必要。

(二)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認識不高。由於以前沒發生過事故,一些企業產生了嚴重的麻痺僥倖思想,看不到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技能培訓,忽視安全培訓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員工流動性大,企業不願花費成本進行培訓;而大部分員工安全意識差,維權意識薄弱,對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甚至不願參加培訓,員工未經培訓就上崗作業的現象尤為突出。

(三)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認識偏差。認為安全教育培訓是政府之間的事情。由於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不到位,加上政府部門經常性地發文,老生常談地重複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強調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性,似乎安全教育培訓是上級部門的事。持“安全教育培訓是上級部門的要求和任務”觀點的不在少數,在對待安全教育培訓的問題上,往往政府部門很積極,企事業單位被動應付,把安全教育的主次位置給完全顛倒過來了。殊不知,安全教育應該是企業事業單位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行使監督管理的職責。

(四)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投入不夠。安全培訓需要錢、需要時間,而不少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追求成本投入的最小化,無視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只用工不培訓。

(五)部分企業安全培訓制度不全。通過調查,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和培訓部門,在培訓制度方面,半數以上的民營企業聲稱有自己的培訓制度,但是經座談和深訪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承認自己的培訓制度流於形式;相當一部分企業雖然有自己的年度培訓計劃,但是大部分的年度計劃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有的企業每次培訓的計劃是臨時制定的。

(六)政府部門對安全教育培訓監管不到位。xx轄區面積8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34萬,中小民營企業近3000家,但安監局工作人員只有七個,監管對象過多,監管範圍過大,監管力量嚴重不足,這是監管不對位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現在政府都在強調服務企業,監管多了怕影響單位的評分,有時甚至擔心影響與招商引資企業的合作關係或被認為“投資環境不良”,而對安全監管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徹底。12中小民營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調研報告

從上述調查情況看,中小民營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負責人法制意識淡漠,不知道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法定要求;安全意識不明,安全培訓與保障生產安全的關係沒有理順;企業責任意識不強,企業是安全教育培訓的責任主體落實不到位;政府監管部門對企業培訓情況執法檢查不夠等等。

二、加強xx區民營企業安全培訓的對策和措施

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決定了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必須不斷地得以強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訓,作為促進和實現安全意識、安全素質提高的主要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抓好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安全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增強做好安全培訓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氛圍。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大眾宣傳媒體,普及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培養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把《安全生產法》內容納入普法教育計劃,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促進安全生產宣傳進社區,進入千家萬户,開展全員培訓教育活動,使大家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

(二)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培訓主體責任。開展安全培訓是防治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治本之策,重視和加強安全培訓是我們安全監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將安全教育培訓納入監察執法的重要內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開展經常性安全培訓專項督查,督促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要把安全生產培訓責任制度、計劃制定落實情況和“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持證上崗情況作為執法檢查重點,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安全培訓的主體責任,從而提高企業開展安全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安全培訓工作營造有利的法制環境。

(三)擴大企業安全生產達標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企業員工安全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加強教育培訓,進行正確引導。通過推進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達標活動,督促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夯實企業安全生產基礎。

(四)加大政府政府投入,增強免費培訓力度。為了更好地落實“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幫助企業人員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技能,減少“三違”現象的發生。建議加大政府投入,為全區中小企業負責人免費提供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五)積極創新方法,實現安全培訓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將安全教育培訓融入文化活動,達到寓教於樂。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寓教於樂的安全文化活動,使廣大員工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以引導員工關注安全、體會安全,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大力開展以安全祝福、平安晚會、安全展覽、安全合理化建議、安全論壇等形式多樣的羣眾性安全文化活動,增強員工的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使廣大員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躍,並通過切合實際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培訓進一步昇華到“我會安全”的境界。

教育調研報告3

一、調查概況: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臨城鎮中學度過了我的實習生涯。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利用實習做了一個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調查。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特別是七年級)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七年級年級語文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陳會彥老師以及七年級年級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

(三)調查結果:首先,從中學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中學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數老教師是大專文憑。其次,從現今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學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體。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從教學態度上來講,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老師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學生都有耐心,視學生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我實習的年級是七年級,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很常見。而此時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語文知識的。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語文教師的必修。富有激情的聲音、起伏的腔調,遊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是他們維持課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後來我也學習使用這些方法,效果還不錯。

中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為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誇獎他們。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為習慣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必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中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發現,中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如果師生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產生的後果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可以説學生的出發點是無害的,端看老師如何對待。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男生叫楊傑龍,很調皮,上課老是插嘴,老師越是説教他他越是調皮,老師對他很頭疼。我認為楊傑龍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會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談話都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最後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中學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中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

中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中學生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合作及競爭。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感的發展。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閲讀、表達。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閲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教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合適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悦中增長知識、獲得學問。

大二寒假社區教育調研報告社區教育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調研報告

教育調研報告4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今年來,我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重中之重。市政協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組織力量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羣眾開展專題調研。根據市政協的部署,政協台港澳僑聯絡委組成調研組,就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採用座談會、訪問、個別談話等形式開展為期一週的調研活動,深入市教育局、鴻山鎮、永寧鎮、祥芝鎮,與分管領導、教委主任、中學校長、部份國小校長和校董進行座談,個別訪問了審計局、教育局中教、小教、幼教、器材、計財等科室負責人。調查表明,目前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經費緊張,學校運轉困難,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難以穩定,外來工子女就學壓力加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視的困難與問題。

一、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農業人口23.5萬,佔全市户籍人口的76.8%。農村中國小共68所,佔全市各類學校數的41.98%,其中中學11所,國小57所,農村中國小學生27500多名,佔全市中國小生總數的45.6%,農村中國小教職工1542人,佔中國小教職工總數的40.28%。此外,還有幼兒園(班)63個,就學幼兒6700多名。多年來,我市針對農村教育相對薄弱的狀況,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加了對農村中國小教育的投入,着力做好“二改二加強”工作,即着力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改善農村中國小師資教育隊伍建設,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學裝備,推動農村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區市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

二、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佈局欠缺合理,亟需規劃調整

一是存在小規模學校的現象。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逐步減少,生源隨之減少,農村小規模學校隨之出現。據統計,我市生數不足200名的國小就有8所。由於農村學校規模小,校本學生人數少,師生比例不合理,辦學的規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設備、教育資金和師資力量的嚴重浪費,教師無法專職化,教育質量難以提高。當前,拆並校工作仍存在困難,既有並校後學生接送困難、交通安全隱患等客觀原因,也有相當部分村委、村民、華僑阻撓並校等主觀原因。如:祥芝古浮國小三年前就已不足200人,教委三年來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但因50%的村兩委和村民不同意而停止。二是存在“多校一地”的現象。“三校一地”,即銀江中學、國小、幼兒園同在銀江中學校園內使用,銀江中學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騰給國小和幼兒園辦學,無法開展相關課程,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鍛鍊;“兩校一地、一校兩地”,即永寧中學八年級到高中年段在新校舍,七年級年段與永寧中心國小同一舊校舍辦學;“幼小一地”,即普遍存在着幼兒園附設在農村國小的現象。眾所周知,各校學生的年齡特點、作息時間、管理方法、教學活動和行為規範要要求不同,這樣的“多校一地”,不但無足夠場所開展活動,學生全面發展受到制約,而且也造成了學校管理十分困難,教學活動互相干擾,教育質量受到不良影響。

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前一種是生源太少,規模過小,造成校舍、設備、師資的浪費;而後一種是校舍設施的不足,互相影響,制約教育教學的發展。事實表明,我市農村中國小校亟需合理佈局,教育資源亟需優化整合。

(二)教育經費緊缺,學校運轉艱難

在調查中,教委、學校、校董會紛紛反映:辦學經費車薪,學校運轉困難。由於辦學經費不足,有的學校教師差旅費出現困難,無力派教師參加培訓,無法進行教研,只能以看CD代替培訓;有的教學設施壞了,費用巨大,不能維修;有的學校無力支付維修、保養、更換的費用,因擔心設備、儀器損壞而停止使用,使之成為擺設;有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育設施、實驗用品等配備不足,實驗課開設率低,制約了教育質量、學生素質的提高。如:東明國小校長反映,經費十分緊張,難以支付電腦室的監控、多媒體電燈、電腦配件等費用,甚至因支付不起礦泉水費而取消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比賽。又如:祥芝中心國小反映,今年市財政撥付公用經費共計5萬多元,僅第一季度的電費就達1萬多元等等。據測算,500人規模的農村中學比城市中學少收6萬元,支出卻比城市中學多支出3-5萬元,等等。顯然,我市農村中國小經費緊缺問題十分突出。

上述問題的出現,既有改革發展的必然,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是農村税費改革的啟動,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農村教育也出現了複雜的新情況。以前我市農村學校可以收雜費(國小每生每年收90元,中學每生每年收120元)、借讀費(國小每生每年收800元,中學每生每年收1300元),但是,從今年起,我市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全部免除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借讀費後,原來作為教育經費的雜費和借讀費兩個重要來源的'渠道被取消,造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量出現較大缺口。學校必要的經費來源減少,辦學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中國小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二是市財政投入只能保證教師工資和學校的基本運轉。據教育局的統計,03年我市預算內教育經費8033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7735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4年預算內教育經費8850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8531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5年預算內教育經費8850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8531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6年預算內教育經費13405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12662萬元,學校公用經費443萬元,學校設備費300萬元。這份數據顯示,我市預算內教育經費雖然做到逐年增長,但主要用於人員工資,公用經費投入少。三是教育附加費沒有全額用於教育。《泉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泉政[20xx]文2號明確規定“城鄉教育附加費足額徵收、專款專用,全部用於教育”,然而,絕大部份鄉鎮都沒有把所徵收的教育附加費全額投入於教育,有的鄉鎮甚至還採取變通辦法挪用。審計局曾對我市9個鎮(街道)20xx年度徵收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的徵、管、用進行審計,發現部分鎮(街道)支出代徵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手續費偏高,超過規定的比例,擠佔專項資金5萬元;有6個鎮(街道)擴大教育事業費附加的開支範圍,挪用教育事業費附加86萬元。20xx對全市教育費附加開展專項審計,發現7個鎮(街道)共挪用教育費附加88萬元。四是村財和社會支持辦學力量有限。長期以來,我市村(居)、旅外華僑、企業對農村中國小辦學給予很大支持,但因相當部份村(居)、旅外華僑尤其是菲律賓經濟蕭條、企業支持辦學沒有完善的機制等各種因素,村(居)、社會支持辦學和獎教獎學難以保障。

可見,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勢必會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進一步調整、完善農村教育投入和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三)教師嚴重流失,隊伍難以穩定

教師是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整個教育工作鏈中起着主導的作用,教師隊伍的穩定對於保障和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正常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許多跡象表明,我市農村教師隊伍存在不穩定的現象,問題較為突出。倘若不着手解決,將會給我市農村中國小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調查發現,許多教師不安心在農村執教,爭相往市區調,優秀骨幹教師外流,教師嚴重流失,師資十分緊缺。如:祥芝鎮教委反映,近十年有六、七十名從學校畢來後,只在該鎮從教五、六年,正值成為骨幹發揮作用時相繼調走的,留下的教師要麼年輕要麼年老,致使中青年骨幹教師匱乏,教師結構不合理。據永寧教委統計,近十年有近百名骨幹教師外調,造成優秀教師嚴重流失。總之,學校普遍反映,精心培養的骨幹教師紛紛調往市區,農村學校成了市區學校培養骨幹教師的基地,從而也影響了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城鄉差距明顯:一是辦學條件差。市區學校的設備已達一類標準,而農村還未達到二類標準,相當部份學校辦學條件十分簡陋,設備、多媒體、運動場、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等專業教室等設備不全。有的農村國小甚至比市區國小落後了50年。二是生存環境差。如:學校周邊工業多、環境污染,不適合人居;有的學校沒建教師宿舍,教師無處安身,許多教師在市區購置住房,盼望儘快調離,改變環境。三是工作條件差。校舍簡陋、配備落後、設施不足、家長素質低、生源質量差、班生規模大、工作量多、壓力重,制約了教師能力發揮,影響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四是子女受教育環境差。農村教師的子女不能就讀於市區公辦學校,為了讓子女能就讀於市區公辦。五是福利待遇差。農村教師的獎金福利遠遠差低於市區教師,存在着待遇不公平的現象。

(四)外來學生劇增,就學壓力加重

隨着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外來工紛紛湧入,外來生就學日益增多,給我市農村學校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困難:一是數量大。導致教室不能容納,設備無法配齊,儲備教材不夠,班生規模超編,師資力量緊缺。如:鴻山鎮福民國小現有學生964名,每學期新增50名外來工子女。每班生數已達54人,無法再容納外來生。據預計,隨着年底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成,近萬名外來工將帶來二、三百名子女入學;永寧中心國小教師緊缺,班生數達58人,已經嚴重超標,教室十分擁擠,等等。二是所佔比例大。相當部份學校外來生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有的已超過半數,如:祥芝大堡國小現有604名學生,其外地生佔441名,佔總生數73%。原來為了本村學生就學,村委、村民義不容辭,捐款助學,但是現在學生結構已發生變化,本地生少、外地生多,村級辦學的積極性不高,籌集資金投入教育的力度有所減弱。再者,因村財有限,即使全力投入,也難以滿足大量湧入的外來工子女就學的需要。三是流動性大。外來工頻繁更換工作,子女隨着不斷轉學,許多學校每週有都外來生入學轉入,給學校管理造成十分不便。四是隨意性大。中途轉學、提前離校或超時歸校的現象經常發生,教材版本、進度不一、語言不通,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困難,制約着農村教學質量的提高。

顯然,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應對我市工業化發展給農村中國小校帶來的衝擊,妥善解決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切實減輕學校的壓力,是一項急迫的任務。

三、建議

(一)作為重中之中,確保優先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農民的素質決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決定農村文明的程度,決定農村現代化的進度。發展我市農村基礎教育,強化我市農村中國小校教育功能,是提高我市農民文化素質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發展農村中國小教育。一是黨委政府把農村中國小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育宏觀政策制定上充分體現農村教育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實把農村中國小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先滿足農村中國小教育發展的需要,保障農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二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發揮好獨特作用,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紮實做好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各項工作。三是建立市領導掛鈎農村學校的制度,把領導掛鈎到農村,同時賦予一定的義務、權力、財力,切實為學校排憂解難,積極解決制約農村教育的問題。

(二)優化學校佈局,整合教育資源

為了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針對我市中國小校佈局不合理的現狀,建議,一是把我市農村中國小校的佈局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按照“立足發展、着眼長遠、方便羣眾、確保安全”的原則,統一規劃,科學佈局,留有餘地,適當調整,合理拆並,改善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做到學校佈局的整體優化和協調發展;二是把幼兒教育納入我市初級教育的內容,確保每個鎮都在一所國中學校、一所中心國小及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目前,我市9個鎮(辦)中只有祥芝和永寧兩個鎮有公辦中心幼兒園。三是盤活被撤銷、合併學校的現有資產,所得資金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各級政府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發展農村教育的關鍵性工作,採取切實措施,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素質,為農村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一是出台吸引教師在農村執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設農村教師住房,解決子女上學,提高農村教師的津貼、補助標準,把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落到實處,讓他們安心農村教育,切實解決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的現狀。二是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緊缺現狀,適當放寬農村學校教師配置的師生比,增加農村學校的教師編制,切實減輕教師因缺編而造成的沉重課時負擔,避免長期的超負荷運轉,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學習和研究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適應不斷髮展和變化的教學需要。三是充分發揮市進修學校的作用,加大對農村中國小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一至二年的全脱產進修、鼓勵教師自學進修提高學歷和學習兄弟學校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等途徑,整體提升農村教師素質,確保他們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需要。四是延長支教時間,加大城鄉學校對口支援和教師交流力度,增強城鄉教育互動融合。也可適當引進高學歷的研究生帶動教學教研質量的提高。五是切實可行地解決農村代課教師的問題,由市財政按各校缺編的教師人數撥付給學校聘請,提高代課教師的待遇。

(四)採取有力措施,加大經費投入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經費落實得好,則農民得實惠,孩子得希望,教育得發展;如果落實得不好,則影響的是一個地方的農村教育事業,是一大批農村孩子的未來。農村中國小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穩定可靠的投入是搞好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物質保證。為保障農村教育投入,建議政府,一是將農村教育經費全額納入預算,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教育,確保落實教育“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二是從新增農業税中劃出一定的比例用於農村義務教育,以“確保農村教育的投入不低於農村税費改革前的水平”;三是按照《教育法》國家鼓勵境內、境外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資助學的規定,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在自願的基礎上捐資、集資發展農村教育。四是徵收的教育附加費專款專用,全額用於教育,不得挪作它用。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農村中國小設備添制、校舍維修、教師的繼續教育等等公用經費標準。六是建立專門的教育經費,用於資助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和殘疾學生接受教育的扶困助學制度。

(五)給予政策傾斜,扶持外來生學校

《義務教育法》(草案)規定流動人口子女享有與當地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解決在流入地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是流入地政府應盡的責任。流動人口也是納税人,為我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其子女教育應該得到我市本地入學兒童同等的待遇。然而,隨着我市發展建設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鎮級工業集中區正在整合興辦,外來工子女日益增多給農村學校的經費、設施和教學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壓力。當前,正值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際,市委倡導“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方針,深入人心。在此,建議由市政府出台政策,採取措施對外來生學校給予傾斜,由市財政按外來工子女入學人數增加經費,確保學校經費的足額投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既是民族的希望,也是農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發展農村中國小教育事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之中,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全面素質的關鍵,是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需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採取得力措施迅速加以解決,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支持。

教育調研報告5

現狀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一個不容社會忽視的社會問題——“入園難、入園貴”則日益突出。關於這個我問題,我走訪了一些適齡孩子的家庭,據家長們反映,大多數孩子入幼兒園很難。位於鍾家村王女士表示,兒子三歲,想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上學,自己可以找個工作安心去上班,可是找了好幾個幼兒園,都是沒有找到,因而很發愁。為此我尋訪了漢陽區鍾家村幾個幼兒園,然而卻發現有點規模的幼兒園卻少之有少,而一些知名的幼兒園則是人滿為患,報名的人數與可以入園的人數之間竟然高達60比1,而費用竟然也高得離譜,與某些大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調差的這些幼兒園中,有的幼兒園是專門為機關單位家庭子女而設,許多人想進都進不了也上不了。為此我還採訪了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只是説這是園裏的規定,都是機關單位家庭子女,非機關單位家庭子女,要很好的關係或者繳納很高的'贊助費,才能進來就讀。關於其他的,工作人員不願意作更多的透露。

其實上述現象只是整個中國學前教育的一個縮影而已,面對這樣一個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社會問題,武漢應將發展學前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出台《武漢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

原因

幼兒園佈局失衡、結構不合理、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匱乏;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缺口較大,公辦幼兒園收費偏低;公辦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職後培訓不足;普及城鄉學前三年教育舉步維艱,辦園條件和教育質量難以保障;民辦幼兒園無證辦園難以根治,收費混亂,教育質量不高。這些都是出現“入園難、入園貴”的重要因素。其實入園需求的迅速增長,與近年來出現的生育高峯有很大關係。儘管學前教育發展很快,但仍然“跑”不過入園需求的井噴速度。

1:長期以來,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在一些地方,學前教育倍受冷落,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了市場,財政投入長期過低。而這些本就數量不多的經費又僅僅投向了少數示範幼兒園,由此導致學前教育資源總體規模不足與結構不均衡,這是造成“入園難”、“入園貴”的主要原因。

2:優質資源不足,家長“搶跑”心態嚴重。

家長對優質特色幼兒園的迫切追求,以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攀比心理,使優質公立幼兒園和一些有知名度的私立幼兒園,成了家長們追棒的目標。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是導致“入園難”的重要因素。

3:農民工進城,流動留守幼兒大量增加與人口出生高峯一樣,非户籍適齡兒童的增加,也造成了巨大的入園壓力。

隨着城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外來人口不斷流入而且難以預測,使本來就有限的學前教育資源出現短缺。

4: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管理招生混亂,監管缺乏。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教師隊伍收入不穩定,工資待遇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幼兒園的招生是自主招生,沒有一個部門來進行統一收費監管。民辦幼兒園無證辦園難以根治,收費混亂,教育質量不高。

5:幼兒園佈局失衡、結構不合理、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缺乏。

隨着新的小區建成,造成佈局不合理;有的幼兒園重點放在園區的外部裝修,沒有從實際出發,形成了學前教育服務重複,從而阻礙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健康快樂成長。

解決策略

策略1:強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國民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推動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學前教育水平,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公共職能。強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是化解“入園難”的根本保證。

策略2: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

學前教育是一項關係到千家萬户幸福的社會公共服務工程,具有公益性、公平性、非營利性等特徵。這就要求各地加大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努力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公辦民辦並舉,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幼兒園。

策略3:加強幼師隊伍建設,提高學前教育吸引力。

高質量的幼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幼兒教師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滿足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需求、緩解入園難的一個重要舉措。

策略4:加強幼兒園准入管理和規範幼兒園收費管理。

完善法律法規,規範學前教育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註冊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對社會各類幼兒培訓機構和早期教育指導機構,審批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辦園成本和羣眾承受能力,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合理分擔教育成本的原則,制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

上面都是一些整體的策略,完善制度是最根本的辦法,因此,我寫了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總結

面對我國“入園難、入園貴”這個難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需要整個社會行動起來,政府要加大對學前教育資源的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應把學前教育事業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完善法律法規,規範學前教育管理,強化幼兒園安全監管。逐步實現學前三年免費教育,提高幼師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積極扶持社會和個人舉辦民辦幼兒園,特別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相關部門對不能達到基本要求、亂收費、違規舉辦的幼兒園,將予以取締。

教育調研報告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的人口80%是農民,這使我們農村的教育尤其重要。農民的素質整體提高了,國民的素養也就增強了。我從事農村教育工作十多年了,每學期都要到學生家家訪,因為農村中學的學生流失率很大。今年我帶着後備幹部培訓班佈置的作業,通過調查問卷、走訪和詢問的方式,針對農村中學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並進行總結。

一、主要問題:

1、生源問題

我校地處龍潭區金珠鄉,周邊三十多個村屯的學生都在我校學區內,4月末,我與部分教師到學校東部的村屯進行走訪,招生的同時進行家訪,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家庭對教育的看法決定着他們孩子未來的命運。不同的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不盡相同: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孩子送到市內較好的學校讀書;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是讀書的料,在哪個學校念都一樣,就選擇了我校;也有極個別的學生因為家庭困難就輟學了;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唸書的態度不夠明朗,讓孩子自己拿主意;也有一部分家長則直接表示孩子讀書沒有出路,即使考上大學也得自己找工作,對孩子的讀書情況不聞不問。這就使得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比如7年級入學200人左右,到9年級畢業時也就90人左右,一多半的學生流失了,保證不了人人受到九年義務教育。

2、學校的辦學條件

目前,地處鄉鎮的農村的中學教學條件普遍不好,多年的資金投入不足,造成學校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從校舍看,大部分都是平房,冬天要靠火爐取暖,學校沒有宿舍,家遠的學生只能暫住在校外的農户家,存在安全隱患,時有事故發生,並且有些學校還存在着危房無力維修。教學配套設施也相對滯後,不少學校沒有語音教室,沒有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設備,圖書室的圖書無法完成更新換代,幾乎是擺設,也難得對學生開放。理化生實驗室由於長年沒有填置實驗備品,教學器材種類不全,數量少,現有器材完好率不高,無錢維修,造成教學實驗開出率不高,學生操作實驗開出率不達標。

3、學校的師資情況

近年來,隨着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長期困擾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有些情況甚至進一步惡化。其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目前,對農村教師片面強調學歷教育,忽視非學歷教育。規定中學教師必須具有大專以上學歷,90%以上的教師達到了標準。可學生還是説老師“沒水平”,許多被指責者甚至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即使教育局組織大家進行網絡學習、培訓,可真正學習的沒有幾人,都只是留於形式,強迫命令,不得不學。二是優秀教師流失較多,特別是年青的骨幹教師,培養一個走一個,只我校到目前為止,已走7名教師,其中英語學科2人、數學1、語文1人、歷史1人、物理1人、生物1人,都是市級骨幹教師。總之,教師隊伍老齡化,教師總量偏高,但真正能勝任教學工作的人數太少,師資使用效益不高。

二、解決辦法

1、控輟、控流,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

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我看後很受感動,一個農村代課教師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保證學生一個不少的回到課堂上,條件相對來説較優越的我們,已沒有理由讓學生的流失率總是居高不下。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流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

(1)如果是經濟原因,可以實行教師包保制度,一對一幫扶救助,每年教師捐款,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同時學校聯繫上級部門,爭取捐助者對他們進行捐助。

(2)如果是學困、厭學的`原因,那麼找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

人先天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有些學生確實想學,就是學不會,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要細心教、認真導,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對於厭學的學生,就要和家長常聯繫,多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放棄,另外,結合本校實際,開一些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開設《水稻栽培》、《葡萄種植》、《養鹿》等課程,教給學生將來畢業後的農業技能。再者,也可將《弟子規》作為校本課程的內容,教給學生禮儀,學會與人相處,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2、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政府要增加對學校辦學的財政投入力度,改善校舍,增加教學輔助設施的配備,強化多媒體的網絡教學的運用。

3、制定合理標準,任用優秀教師人才。

根據農村中學教育現狀,制定嚴格的考試考核辦法,吸引農村中具備中學教師資格的人員受聘,對於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組織學習,單獨培訓,限期提高,最後實在不行者予以堅決清除,以打開被擠佔的編制空間,增加政策導向,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向基層,為農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近幾年,我校的骨幹教師向外“遷移”的比較多,多次向教育局要人,沒給,因為編制夠了,怎麼辦?教學不能等,學生不能等,自己想辦法。我校現在非常缺少數學、英語、歷史教師。53歲的數學女教師身體不好,還在上課;英語課時安排得看英語教師教幾個年級??我們就從學校內部挑選有素質的、有進取心的年輕教師,由老教師幫、帶着培養,手把手的教,三年一個循環之後就是“成手了”。今年我們中國小面臨合校,對中學來説是個好事,我們可以從國小聘一些教師進入中學來,為我們中學的教學增添活力。

三、 小結

通過走訪、調查,目前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還是很重視的,他們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要求很高,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學校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為優秀教師提供實現自身價值,展示自我的平台,留住優秀教師不外移,引入優秀人才進農村,到那時,何愁金窩裏飛不出金鳳凰!

教育調研報告7

早期教育是全民終身教育的開端,是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早期教育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早期教育在兒童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區政府制定的《xx市xx區兒童發展規劃(2011—2015年)》《xx市xx區兒童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兩份文件中都有提到,要促進0—3歲兒童早期教育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區早期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但是,早期教育起步晚,人們對早期教育的瞭解還不全面,現階段的早期教育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努力,現就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早期教育的意義

早期教育廣義上指0—6歲兒童進行的以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教育,狹義上指0—3歲幼兒階段的早期學習。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因為0—3歲是人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是人智力發展的高峯階段,是心理髮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口語、數字邏輯概念掌握的關鍵期,也是行為、性格、人格發展的奠定期,所以0—3歲是早期教育的.黃金期。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曾經説過:“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因此不難看出0—3歲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二、0—3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問題

0—3歲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期,從我區現行的早期教育機制來看,早期教育機構針對的大多是3—6歲的,3歲以下的孩子進入早教機構學習的非常少。造成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一是我區現有xx所,其中公辦幼兒園6所(其中區直屬幼兒園1所、鄉街道中心幼兒園5所,村級附屬幼兒班3個),民辦幼兒園8所(其中城區6所、鄉街道2所),幼兒園的發展規模基本滿足適齡兒童入學的需求。但幼兒園沒有針對0—3歲的兒童開設的班級和課程,更沒有專門針對0—3歲的早教機構,即使有3歲以下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的,那也是2.5—3歲的孩子。二是早教機構中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師素質普遍不是很高,科班出身的教師少,高學歷的教師是屈指可數,尤其是針對0—3歲兒童可以教育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三是家長對0—3歲兒童早期教育的認識度不夠,即使有3歲以下的孩子進入早教機構學習的,家長主要是想解決照看孩子問題,並沒有放在孩子的教育層次上。

三、促進0—3歲兒童早期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加大扶持力度,發展0—3歲的教育

建立健全早期教育管理體制和服務體制。進一步完善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各類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幼兒教育管理機制。加快幼兒園建設步伐,將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納入幼兒園的學習體制內,對有條件開設0—3歲早育班的公辦幼兒園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對有條件開設0—3歲早育班的民辦幼兒園加大政策扶持,促進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師資力度,提高幼師教育水平

結合本區實際,合理確定師生比,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公辦幼兒園以班為單位,達到“兩教一保”,配齊配全教職工。進一步完善早期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制定和完善幼兒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培訓計劃,加強幼兒教師對進0—3歲兒童教育的培訓,提高幼師的專業素質。

(三)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家長育兒知識

1、依託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展宣傳

0—3歲的兒童大多數是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人或者是保姆看護的,而這個時期的養育、教導主要來自於看護人。0—3歲的孩子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各種能力在這一階段相繼出現了學習高峯,這時良好的教育對孩子素質的全面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這決定了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陣地。但由於看護人對早期教育的認識度不夠,缺乏科學的的育兒知識和方法,所以對看護人的科學育兒的指導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依託社區而建立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成為了聯繫幼兒園與幼兒家庭的重要紐帶,也成為了開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場地。

我區的寶峯湖社區作為省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示範點,身先士卒。一是就如何科學地把握兒童的生長髮育特點和心理髮展規律,從而達到早期教育的目的,開展了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掌握必要的育兒知識和技能。二是與社區內的釋迦樂幼兒園聯合開展了親子教育活動,將一些教育理念融匯到活動中來,讓家長與幼兒在互動中學習成長起來。

寶峯湖社區為我們促進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家庭教育可以依託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一是可以針對性的發放早教宣傳資料,開展免費諮詢活動,使更多的人瞭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可以舉辦早期教育知識講座。邀請早教專家、心理專家、兒科醫生等對看護人進行知識講座,讓看護人瞭解健康保健、衞生防疫、智力開發、心理衞生、教育等方面知識,給看護人傳授正確的早教信息,增強看護人的早教意識,豐富看護人的育兒知識。三是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與幼兒園聯合開展豐富的親子教育活動。親子教育活動是以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係為主要維繫基礎的活動,也是以愛護兒童身心健康和開發兒童潛能以及培養兒童個性為目標的活動。

2、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宣傳

深入貫徹落實《xx市xx區兒童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促進0—3歲兒童早期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推動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宣傳工作深入開展。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教育部門、婦聯繫統、幼兒園、市民學校等單位的自身優勢開展早期教育主題宣講、發放早教相關的宣傳資料等形式多樣宣傳教育活動,對家長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豐富家長育兒知識,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由於0—3歲孩子基本上是在家庭養育中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對他們的成長有着最直接的影響。所以0—3歲兒童早教更重要的是教會父母如何養育孩子,而非直接訓練0—3歲的兒童。通過對家長的宣傳培訓,相信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幼兒園、各相關部門等溝通配合下,早期教育之花將盛開得更加豔麗奪目。

教育調研報告8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我於XX年11月份,對我實習的學校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以及學生對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的把握當前課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究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2、學生對於雲夠用多媒體教學的看法

3、學生希望運用多媒體教學應達到什麼樣的教學效果

(二)調查方法

1、訪談,與本學校幾個班共10位老師進行了訪談

2、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對多媒體教學價值觀、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

三、調查過程及結果

(一)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現狀

1、中老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由於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或培訓時間較少,所以在課堂上不用或極少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教師講的很吃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一部分青年教師,因其有過培訓經驗,其有熟練的信息操控技術,加之接受新知識、新信息較快。因此平時都會採取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在年輕教師中使用率較高。

總的概括,不足40%的語文老師經常使用多媒體,33.9%的教師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應用,有10%以上的老師有計算機證,但上課從沒用過多媒體,另外9.88%的教師根本就不會用。

(二)學生的看法及建議

對於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語文課中運用的基本問答大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並不陌生,85%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上課效果好,15%的學生認為一般,94%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87%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創新意識,多媒體進駐語文學習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師生對話,而是師生、機三位教學,學生有新鮮感。

四、調查結果顯示出的問題

目前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並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功能,調查結果總的來看,學生認為多媒體上課效果好,能夠提高學習興趣,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形、聲、色等方面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

但它統一的展現方式容易抑制學生的想象能力,簡化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思維過程,造成思維的僵化和片面,會剝奪學生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而且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語文教學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創造個性,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員,更是一個教育者、引導者,在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還僅限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還只是一種演示工具,在課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內容,有“人灌”變成了“機灌”,沒有注重發揮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只是突出的問題。

五、正確認識多媒體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儘管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作用很大,恰當藉助課件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課都製作課件,這樣會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會轉移教師的注意力,忽視對教材重點難點的鑽研,更何況並非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製作成課件來進行講授,若為製作課件而牽強附會,課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還會弄巧成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固然很好,優化語文教學,但這裏也存在着一個“度”的問題,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濫用多媒體,就不會起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了。只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才能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切勿忽視人文精神。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獲得情感的培養,人文的薰陶不能光靠教學技巧和小袋教學“武器”,更有賴於教師牽引學生靈魂,沉醉於字裏行間,留戀於墨韻書香。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既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又要遵循語文課的特點,這樣,語文課堂才會在現代科技的氛圍中,洋溢濃濃的人文氣息。

教育調研報告9

20xx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針對深澤縣家庭教育狀況,現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狀況對人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這方面,古今中外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很多。名人成功家教舉例:我國曆史上幾千年流傳下來,幾乎是家喻户曉的“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其居”的故事,就是古代我國人民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對子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子女成才成名的典範。我國著名體操明星李小雙,兩次榮獲奧運會冠軍。但在金牌的道路上,他經歷了許多常人難於承受的傷痛和失敗。李小雙在回顧自己前進道路時説,媽媽永遠是我的精神支柱,因為媽媽總是勉勵我面對挫折,接受失敗。媽媽常説只要有耕耘,總會有收穫。媽媽的鼓勵,成為他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家庭的薰陶和家教的力量。

失敗家教調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失誤。其中有30名青少年的犯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問題。具體分析有6種不同的狀況。

1、忽視、放縱。對子女不管不教,強調工作忙,認為對孩子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成,其他任其放縱。俗話説: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在調查的30名犯罪人員中,這種情況比例最大,共11人,佔36.7%。

2、重智輕德。只關心孩子學業成績而不問其思想行為表現。結果兒子做了壞事,父母后悔莫及。這種情況有兩人。

3、有愛無教。對孩子溺愛嬌養,有求以應。以至孩子一旦不能滿足,就走上犯罪道路。這種情況比例也不少,佔30%。

4、破裂家庭。由於父母離異,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家庭完整的關愛,養成性情冷漠、怪癖、自暴自棄。這種情況也有一定比例,佔13.3%。

5、粗暴施教。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哲學,對子女動輒打罵,棍棒相加,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終致走上流浪社會幹壞事的災難後果。這種情況有兩人。

6、父母行為不正。有的是沉迷私彩,嗜酒濫賭;或生活上愛貪小便宜,手腳不乾淨對孩子帶來極壞影響,終致釀成苦果。這種情況也有兩人。

以上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都突出地説明了家庭教育狀況如何,對一個人的成長,尤其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特性及功能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那麼重要性取決於家庭教育本身的特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構成教育系統工程的三大主柱。家庭教育相對於其他方面的教育來説,具有基礎性、長期性、個體性和感化性的四個特點。可通俗概括為“四個最”即最早、最長、最個性化、最純潔無私。

家庭是人們接受品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一個嬰兒從母胎分離出來後,就開始在接受家庭的教育。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在接受父母的薰陶,也就是時下人們所提倡的胎教和0歲教育。一個孩子,他(她)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她)觀察和認識世界就是從觀察和認識自己的父母及家庭成員開始。家,既是兒童生命的搖籃,也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早期性,是家庭教育有別於其他教育的一個特點。

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影響可説是終身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有一個年齡段的劃分,如學校教育的國小階段,一般是6至12歲;中學階段是13至18歲;大學階段是19歲至22歲。而家庭教育是沒有時間劃分的。雖然一個人的幼兒時期主要接受家庭撫養和教育,但在他(她)上學以至走上社會獨立生活後,仍然無時不在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的長期性、終身性,是家庭教育有別於其他教育的又一個特點。

由於每個家庭和家長在社會職業、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存在的千差萬別,必然反映到家庭教育上的千差萬別。然而,不論什麼家庭出身的孩子,其嬰幼兒時期都是一張白紙。在青少年時期可塑性也很大。因此,為人父母應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從自身和家庭的實際出發,為孩子的成長畫上美好的圖畫。最純潔無私,也是最富感染力。家庭教育建立在父母和家庭成員最純潔無私的關愛基礎上,具有親情感化和潛移默化的特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他(她)影響最大最關鍵的是什麼?應該説那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是嚴父或慈母或其他成員對他影響最大;有的是某個階段的學校教育或某個老師或同學對他影響最大。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也是人的一生最難忘的。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最早、最長、最個性化和最富感染力的特點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些教育家、文學家和詩人把家和家庭教育形容為“兒童生命和成長的搖籃”、“奠定孩子品德的基石”、“人生道路上的寧靜港灣”、“沙漠中的一泓甘泉”、“能遮風擋雨的一把傘”等等;一些優秀家庭教育的家長更有親切的體會,認為家庭教育“為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給孩子一筆做人的精神財富”、“給孩子一個人生的支點”等等,這些都突出和形象地説明了家庭教育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

教育調研報告10

學前教育豎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如何因地制宜辦好學前教育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民生課題。為搞清本地學前教育現狀,找準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秦皇島市撫寧區人常會教科文衞工組織部分常會員和人代表,就全區學前教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撫寧區現有學前教育機構10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84所,民辦幼兒園18所。共有3-5周適齡幼兒x人,在園幼兒x人,總入園率x%。幼兒教職工總數x人,專任教師x人。近年來,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學前教育,以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為抓手,力改造提升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規範辦園行為,着力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格局,學前三年入園率逐年提升,保教質量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一)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辦園條件不斷改善。按照“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安排,總投入x萬元,全部完成一二期新建、改擴建任務,新增建築面積x平方米,新增幼兒學位x個。其中新建幼兒園4所,利用原有教育場地設施改擴建幼兒園41所。在此基礎上為公辦幼兒園配置了室外娛樂設施、辦公設施、食堂設備等專用設施設備3萬餘件(套),為33所一類以上幼兒園配備了觸控電視電腦一體機,實現了“班班通”,投入x萬元為10所民辦幼兒園添置了256件(套)保教設備。此外,學前三期目標計劃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完成改擴建幼兒園11所,設備裝備累計投入x萬元。

(二)着力加強幼教隊伍建設,保教水平逐步提升。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共招錄x名幼兒專業教師充實到農村幼兒園任教,同時鼓勵有幼兒教師資格證和幼教特長的國小教師通過培訓轉崗到幼兒園任教。截至目前,全區具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有445人,幼兒教師專業化率達到74.54%。此外,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全面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素養。隨着幼兒教師隊伍走向專業化和年輕化,全區學前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三)切實加強園所管理,辦園行為日益規範。教育主管部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打造規範化幼兒園。截至目前,全區擁有省級示範園1所,市級示範園6所,一類幼兒園31所,二類幼兒園42所,三類幼兒園12所,另有2所民辦園跨入市級一類幼兒園行列。與此同時,從抓日常管理入手,從抓內涵發展着眼,通過規範收費管理、嚴格落實安全責任、推行科學保教理念等舉措,不斷提高幼兒園管理水平。目前在規範化幼兒園就讀幼兒6569人,規範化教育率達到了89%。

二、存在問題

(一)城區學前教育資源依然不足。現有幼兒園班額偏,特別是隨着農村人口向城裏不斷遷移,加上二胎政策放開等因素,適齡幼兒增長速度加快,城區幼兒教育資源不足問題日益凸顯,短期內仍會面臨“入園難”問題。

(二)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總體來説,農村公辦幼兒園辦園標準不高,辦園條件不均衡,管理依然薄弱,特別是師資專業化比率不高,保教質量有待提升。此外,受交通不便、經濟條件差、家長觀念守舊等因素影響,偏遠山區農村幼兒園學前三年入園率偏低,普及工作還有待深入。

(三)民辦幼兒園監管難度較。部分民辦幼兒園,特別是一些無證幼兒園場地較小,條件簡陋,且無專業教師,科學保教和禁止“國小化”傾向難度較。但因其便利性和實用性,迎合了部分家長的心理需求,客觀上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間,僅憑教育部門一家之力難以監管到位。

(四)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儘管區政府每年都在招錄幼兒教師,但師資力量依然薄弱。現有編制嚴重不足,按照“兩教一保”標準要求,全區幼兒教師數量存有較缺口。同時,一些民辦幼兒園和農村公辦幼兒園的`部分教師沒有受過正規培訓,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不高,教育方法單調,不利於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北部山區幼兒園難以留住人,教師流動性較,不利於山區學前教育的長遠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認真調研、科學規劃,確保學前教育佈局合理。要堅持立足當前與着眼未來相結合,在解決現有矛盾的同時,也為長遠發展留足空間。要認清人口流動的趨勢,掌握人口分佈規律,用發展的思維做好規劃佈局。為此,要認真搞好調查摸底,聯合衞計部門摸清農村和城區各個片區現有和潛在的學前兒童數量,做到進退有據,以免佈局失理,浪費資源。同時要做好學前教育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銜接,在開發住宅小區時,按照配套標準,置留出幼兒園建設用地。

(二)多措並舉、統籌資源,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在前期做好規劃佈局的基礎上,加落實和推進力度,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各個項目順利實施。一是加快推進驪城學區第一國小增設附屬幼兒園項目,啟動實施原教師進修學校校址新建公立幼兒園項目,切實解決城區“入園難”、班額問題。二是繼續鼓勵民資進入學前教育領域,支持發展連鎖式民辦幼兒園,力扶持民辦園向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彌補公立資源的不足。三是向農村傾斜資源,統籌推進農村幼兒園建設,以打造規範化日託園為突破口,逐步解決農村幼兒園標準不高、管理欠規範、入園率不高等問題。

(三)招管並舉、抓好培訓,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整體素質。要想方設法解決編制問題,根據區情實際,每年定期招聘一定數量的幼兒專業教師,充實到農村幼兒園任教,同時出台切實可行的政策,完善管理辦法,穩定山區幼兒教師隊伍,有計劃、分步驟提高幼兒教師專業化率。此外,狠抓幼兒教師素質提高,通過以賽促練、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特別是對沒有取得資格證書人員,每年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保教水平,以適應學前教育發展需要。

(四)強化管理、提升內涵,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底線思維,監督和指導幼兒園做好安全防護、食品衞生、消防、傳染病防治和園舍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切實加強對民辦園的管理,促其規範化。針對無證園,區政府要統籌協調,建立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各司其職的合力監管機制,對安全隱患、保教質量差的家庭作坊式幼兒園堅決予以取締。要注重內涵發展,創新適宜的教育模式,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突出素質和啟蒙教育,注重幼兒體育鍛煉、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確保每個幼兒平安、健康、幸福、快樂地成長。

教育調研報告11

近幾年來,在我縣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的“留守兒童”。這些父母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缺少父愛、母愛、家庭温暖的農村孩子,面臨着生活、學業、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近期,我們專門組織力量到鶴溪鎮,採取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專題調研。現結合本次調研的情況,對“留守兒童”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建議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鶴溪鎮現有人口2.6萬多人,現有6400名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農民家庭總經濟收入的90%。本次調查選取鶴溪鎮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7-16歲之間。本次調查共涉及58個班級,總人數2469人(其中,國中生819人,國小生1670人)。在2469名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時間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佔總數的53%。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教育現狀及性格培養等方面不容樂觀。

一是成長環境和教育現狀。外出經商、務工的家庭多半是當地家庭貧困、生活困難迫於無奈才背井離鄉,只有一小部分通過合法經營、勤勞致富明顯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而更多的農民仍然掙扎在温飽線上。“留守兒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如鶴溪中學八年級四班學生陳杰,父親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親帶着姐姐離家出走,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也是身患不治之症。早上,他早早地起牀來到學校,中午趕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裏的雜活才能來上課,每日如此。生活的無奈和艱辛造成“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和教育根本無從談起。

二是性格的培養。由於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農村教育環境的不理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徵和行為缺陷。祖輩的溺愛,造成留守兒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他們常常表現的不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正常相處。由於留守兒童處於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和科學的引導,使其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兒童由於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響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現為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父母雙方外出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或家庭不和睦,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因此,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着家庭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而代養人不科學、不理性的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農村貧困文化及教育現實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採取排斥、抵制的態度。另外,代養人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二是弱勢的羣體歸屬。留守兒童及其父母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使其處於教育的邊緣地位,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羣體。留守兒童所需的心理環境被無意識的剝奪,家長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迫於某些原因做出的無奈選擇。他們往往對孩子產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質上的支持作為補償,殊不知“金錢不是萬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滿足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錢所能夠彌補的。在學校中,留守兒童經常受到其他兒童的歧視和排斥,使他們產生自卑、孤僻等情緒。另外,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學校和老師缺乏經常性的溝通,使得部分老師也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和教育,沒有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感受不到集體大家庭的温暖。被忽視、被遺棄的感受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髮展,他們也選擇了遺棄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學習、抵制學校。

三是文化教育環境的制約。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經濟落後與文化貧困相生相伴。農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動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所需的人文環境。教育對他們來講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他們在教育投資面前表現的相當沒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擇業制度的改革,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劇,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的高期望,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及早讓孩子停學,外出打工或者經營由於成人外出而留下的農活。這些大大地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

三、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們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是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要擺脱狹隘的思想觀念束縛。家長要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和育兒理念,並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克服自私的實惠觀,將子女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我們能夠理解家長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其無法親自照顧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質和經濟補償也彌補不了子女見不到父母對其造成的心理“創傷”。相反,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温牀,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於遊戲廳等娛樂場所,臨時沒有錢引發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父母要轉變心態,更多地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上關心子女的發展。要樹立代養人的角色意識。家長要做好與代養人的溝通,真正促使代養人負起教養孩子的貢任和義務,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做到嚴與愛的結合,促其健康成長。

二是優化學校育人環境。要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切實使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如可針對留守兒童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開展“體諒父母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不是在説教中,而是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要為家長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生活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們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自信,而且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三是切實增強社會育人環境。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責任,它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政府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各相關部門如婦聯、共青團、村委會、學校等可以共同建立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可以聘請離退休教師、婦女、青年志願者共同參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生活態度,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監護網絡,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要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化社會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切實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的管理,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於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封閉,加強執法監察力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調研報告12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學校又有學校的農村學校。在那裏,我發覺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職老師寥寥無幾,而代課老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説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裏還有這麼多的代課老師呢?於是,我對這裏的代課老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老師大量存在的緣由

這裏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老師每月除了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老師得在這裏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緣由,很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老師大都為學校四周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老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製造了條件。

(二)代課老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老師,説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由於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老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學校,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高校文憑,卻由於國家有關於代課老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連續代課。

(三)代課老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裏我瞭解到,教育部門估計撥給代課老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由於現在農村同學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淌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老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淌資金,這樣到代課老師手裏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歎息,這要比在職老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老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老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學校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裏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裏裝着不少苦水呢。

這裏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老師的嚴峻不足,一個老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説,平常還好,要是遇上農忙季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裏,若是遇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行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同學説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着説道。

談到代課老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説自己對同學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老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説,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着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學問的眼睛時,她的那些埋怨、那些苦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幾點值得爭論的問題

1、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老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着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老師一點嘉獎,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

2、我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代課老師也有一顆進取的心,原來由於時代的限制,他們沒能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現在他們參與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高校文憑,卻又遇上了國家對代課老師轉正年齡的限制,這是不是讓人感到很圓滿呢?

3、現在高校擴招,師範專業的畢業生更多了,面對畢業生們一個勁兒地往城鎮學校跑,哪怕是託關係,而農村學校卻無人問津的現狀,國家是否可以實行一些措施,鼓舞師範畢業生去農村任教呢?

教育調研報告13

一、基本情況

**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自治區西部,1976年建市,面積1754平方公里,轄**、**、**三個區,全市總人口50萬人,有蒙、漢、回等25個民族。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體,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相配套的經濟格局,地區特色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6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00元,分別增長15%和17%。

截止XX年底,全市有學校、幼兒園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職工7598人。其中:公辦學校、幼兒園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職工6246人。

二、**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成效、經驗

**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47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5849人,專任教師1480人;國小30所,在校生30593人,專任教師234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轄三個區,沒有旗縣,農區面積與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業户口,農村學校基本已經融合到城區,學校建設管理與城區學校完全執行相同標準,不存在城鄉差異。

辦學體制上分三區、市直屬四塊,民族義務教育(1所蒙古族中學)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學校)由市直屬管理,其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歸三區政府管理,實現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順暢,責任明確,工作有序,發展良好。

**市黨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多年來經濟狀況較好,全市義務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均衡狀態良好。1996年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了盟市整體"普九"達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户籍,整體改造了農村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一體化標準、一體化管理。率先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一直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幾年,經過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條件及校園環境整體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校際間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將整體上提升義務學校裝備水平,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

師資隊伍整體良好。由於市區人口較少,居住集中,全市設立一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從機構、制度、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體系,常規繼續教育培訓、知識更新培訓、提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及分職能分類別的培訓均成為常態化,每位教師均能及時得到充電、提高。按照隸屬關係,市直及三區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新畢業大學生及優秀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注重加強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梯次連續,結構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根據實際,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優校長,為薄弱學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區還積極探索內部調整機制,制定激勵性政策,調整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説全市師資隊伍水平在地區、校際間是均衡的。

注重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規範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下力氣治理有關招生、收費、教學等行為。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校、重點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均實現了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強化學籍管理,規範"小升中"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擇校現象也有明顯成效。所有學校均能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按學科配齊各教師,學生的入學機會,升學機會均相對公平。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改革,支持薄弱學校發展,近幾年實行的將一部分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各國中的改革措施,對促進薄弱學校的提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市整體現狀看,地區、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師資配備、課程實施、升學機會都應該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質量觀和盲目的擇校觀製造並助推着教學質量校際間的不均衡。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區居住區出現收入層次和文化層次羣體差別,收入和文化層次較好居民區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的基礎較好,其片區學校學生成績就好一些,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質量差別,這些學校就成了羣眾極力擇校的熱點,擇校又為學校間質量從輿論到事實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儘管採取了許多遏制擇校的手段,但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擇校現象仍然很熱。目前,全市核心區內2所國中和3—5所國小擇校熱現象比較突出。

四、對策和建議

1、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義務教育現狀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分擔比例,各級政府制定政策的權限。特別要強調頂層設計,對長期難以解決的,地方各級政府及基層羣眾認識不統一的,關係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出台統一政策,標準等,如,義務教育質量的標準,義務教育均衡的標準,經費投入的標準,甚至包括考試測試標準等。

2、要強化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強調令行禁止。有關中國小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為等規定政策已很明確,而且無疑是正確的,由於執行不徹底,基層仍在"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討論,廣大家長羣眾認識一直提不高,各地學校執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學生負擔仍然很重。

3、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調整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後,本意要激活分配製,打破論資排輩的固化局面,但由於操作難度過大,各學校無法通過考核自行聘任職稱,仍然處於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調動職工積極性,出現了有些地區乾脆不開展聘任,導致大量評上職稱的無法聘任,而有些條件好的地區放大聘任職數,降低難度,又回到按資歷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現了地區間教師待遇的不均衡。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上研究解決。

4、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機制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國家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但對城市既沒納入保障範圍,也未做公用經費保障的政策規定標準,由於各地城市的財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城區間存在經費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現城市不如農村的經費水平。

二是投資結構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園建設,對內部設施設備的配備,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規定,對設施設備投入要加大,並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對區縣一直以"第一個增長"即,"財政對教育的增長比例高於地方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與要求已經不盡合理,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應該穩定增長。應該研究調整更細更具體要求。

四是應大力推行學校公用經費科學預決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標準撥付經費,人數少的學校顯然會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應推行地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持一定值的基礎上,按學校運行成本給予預算安排的制度,保證各學校經費公平,有利於促進均衡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14

根據縣委關於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前期籌備工作的方案要求,從11月份開始,我鎮對照調研提綱,採用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積極組織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活動前期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為民、務實、清廉”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為民、務實、清廉”是黨的羣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題,黨員幹部也只有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永葆黨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真正帶領羣眾致富。我鎮始終注重加強黨員幹部的“為民、務實、清廉”建設,取得一些成效。

1、轉變政府職能,打造“為民”基層黨委。

我鎮將貫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同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結合起來,以深化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來打造“為民”基層黨委。一是以《包村幹部雙向選擇實施方案》為推手,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實施《包村幹部雙向選擇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化職能轉變,調動了包村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以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和遠教廣場為推手,轉變政府工作機制。把美好鄉村建設內容納入到遠程教育播放規劃中,充分發揮羣眾力量,共同推進美好鄉村建設。

2、優化工作作風,打造“務實”機關幹部。

堅持務實,就要以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做事情、幹工作,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堅持重實際、察實情、幹實事、出實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紮紮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

我鎮以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為推手,積極優化政府工作作風,研究制定了《黨員志願者工作方案》,將志願者服務隊與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和城鄉同治結合起來,規定每週五為義務奉獻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活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範文節選!

3、強化機關風氣,打造“清廉”領導幹部。

清廉是為政之本、從政之德、執政之基。為把我鎮機關幹部打造成為“清廉”的領導幹部,鎮黨委不斷加大領導幹部的理念教育,將幹部理念教育納入中心組學習計劃。同時強化制度建設,明確具體責任人,加大權利監督,切實做到將權利關在籠子裏,放在陽光下。

二、調研過程中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一)廣大羣眾對本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為民、務實、清廉”方面的表現非常滿意。但反映也有極少數黨員存在聯繫羣眾不夠,羣眾觀念淡薄,不能很好的深入基層,瞭解實情,對於上級佈置的任務不能狠抓落實等形式主義的問題。

(二)有的村“兩委”班子的帶富能力不足。個別村“兩委”班子只滿足於日常性工作,對於上級組織的檢查投入力度大,而對於有益於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工作多流於形式,直接影響了該村黨羣幹羣關係。

(三)個別黨員幹部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學習的針對性不強,不能進村入户深入實際調查,不能做到學以致用。2、工作作風不務實,存在形式主義。個別黨員幹部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方法簡單,導致辦事效率低下,羣眾放映強烈。3、自由散漫,生活作風不踏實,個別村黨員幹部存在享樂主義。

(四)由於單一產業結構的束縛,只依靠種地不再能滿足村民致富的需求。而受困於資金和技術,村民缺少其他致富渠道。黨委政府需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對於有致富能力的村民給予資金幫扶。

三、如何通過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羣眾對於涉及自身比較緊密的經濟發展、民生及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反映比較強烈。面對這些情況,這次羣眾教育實踐活動應以關注民生為重點,以改進作風為關鍵,將作風建設同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1、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堅持重能力、重實績、重羣眾公認的原則,突出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在保持班子相對穩定性的基礎上,按照“優化班子結構,強化整體功能”的原則,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採取“抓兩頭”的方法,重點抓黨建先進村和“難點村”,加大“難點村”治理力度,使先進村上檔次,“難點村”上水平,推動村級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推進。

2、着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

將美好鄉村建設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經濟有機結合起來。調研過程中,羣眾對於美好鄉村建設的成效整體評價還是比較好的,同時對於美好鄉村建設也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在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應始終注重把提升羣眾致富能力貫徹其中。

3、集中解決“四風”問題。

目前,絕大部分黨員幹部在“為民、務實、清廉”上面的表現是好的,幹羣關係比較融洽。但也應該看出,也有極少部分黨員幹部面對社會和黨情的發展,存在缺乏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脱離羣眾、不能堅持與時俱進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此次教育實踐活動應加大對“四風”的查處力度,保證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不走過場、不擺形式,切實將活動的目的和意義體現出來,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教育調研報告15

職業教育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各級關注的“焦點”。最近,市委政研室會同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深入縣鄉村、工礦企業和學校,走訪座談、查閲資料,基本摸清了全市職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加快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國家

三、對策建議。綜合分析我市職業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困難和問題,我們認為,職業教育發展應確立以下基本思路:堅持“大力發展”的方針,圍繞建設新的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緊扣我市優勢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羣尋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着力建構立足經濟、面向社會、服務各業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新格局。按照這一思路,在整體工作擺佈上,應做到“三增”、“三創”、“三強化”。

(一)“三增”:就是增強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加職業教育投入,增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首先,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市既是較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又是人口資源大市,推進經濟戰略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區域競爭力,必須把發展由依靠資源優勢為主,轉變到依靠人才、技術和勞動者素質為主上來,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素質優良的實用技術人才隊伍。可以肯定地説,我市成為人力資源工資考試、自主招生。要挖掘辦學潛力,改變傳統的正規學歷教育的思維定式,將成人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的範疇,不斷擴展職業教育生源空間,通過政策引導,讓最應成為職業教育對象的會考大學聯考落榜生、農村富餘勞動力、退轉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農民等羣體,能夠“無門檻”或“低門檻”進入職業學校,接受崗前、在崗、轉崗培訓以及繼續教育,達到“讓最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職業學校培訓”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二)“三創”:就是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創新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創新用工就業制度。創新教育發展模式方面,重點是突破體制性障礙。除勞動部門舉辦的技工學校外,其他行業企業所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構,均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跨層次的資源整合,切實改變目前多頭辦學、分散管理、資源浪費的狀況。積極創新辦學體制,構建“政府辦學為主、多種形式並存”的辦學格局,政府在重點辦好一批骨幹示範院校的同時,通過優惠政策扶持和引導各種形式的民間職業教育機構發展;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讓一些職業教育特別是培訓機構直接進入市場;要制定專門政策,引導企業強化職業培訓,明文規定“辦企必聯校,建企先選校”,即凡在職職工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的企業,均應建立相應的職業培訓機構,或者委託一所職業學校承擔企業培訓任務;凡不足3000人規模的新建企業應事先選擇合作的職業學校。積極推進多形式合作辦學,支持成立以骨幹院校為龍頭、若干學校和效益好的企業為依託的職教集團;實施“名牌帶動”,積極創建“名牌學校、名牌專業、名牌基地”,走外延擴張與內涵提升並舉的發展之路;以爭創“全國百所示範高職院校”、“全國千所示範中等職業學校”為抓手,實現我市職業教育的高水平發展。當前,要突出辦好市區三所高職院校,按照“保持優勢、突出特色、適度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合理定位,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通過辦強辦大“龍頭”,發揮對全市職業教育的示範帶動作用。創新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方面,重點是強化對經濟社會的服務功能。緊緊圍繞我市的產業基礎和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做到“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社會需要什麼人才、就開設什麼專業”,“先定專業、後聘教師”。我們通過調查認為,今後五年我市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應當重點建設培育8類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即機械加工、煤化工、醫藥食品、紡織服裝、商貿流通、旅遊服務、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圍繞這8類基地建設,重點培育80個骨幹示範專業,力爭30個專業進入國家和省級示範專業序列,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培訓項目和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實行靈活的學制和學習方式,做到長短結合,以“長”促穩、以“短”促活,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等創造條件。創新用工就業制度方面,重點是推行職工持證上崗。要使職業技術教育成為職工進入企業之前的必經之路,以此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社會認同度和吸引力。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鼓勵企業在本地職業院校中進行招工,引導職業院校畢業生儘可能在當地就業,推進“訂單培養”、定向培養,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良性互動,共建共贏。認真落實《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完善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強對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對違反規定的用人單位進行糾正並依法給予處罰。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安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建立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教育培訓制度、學歷文憑和職業能力並重的用人制度,經人事、教育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相關專業畢業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可直接申請參加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

(三)“三強化”:就是強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對職業教育的組織領導。強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習實訓條件差已成為困擾我市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大難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職業教育就沒出路。建議今後市級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要重點用於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可採取“以獎代撥”的方式,即縣市區和學校先拿出資金購買設備、建設基地,然後由市財政獎勵其價值的2/3,直到該校實訓基地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為止。同時,應當明確規定,新建職業學校,專業實習實訓設施必須達到設置標準,否則不予審批;現有職業院校,凡實習實訓條件不達標的,原則上不審批新的基建項目。要探索實習實訓的新路子,在全市職業學校推行“頂崗實習”模式,並使之制度化。“最新的科學技術在生產線上、最新的農業技術在大田裏”,因此,要想讓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管打實用”,就必須讓學生走進工廠車間、走向田間地頭。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村校合作”的有效途徑,在全市開展“一企聯一校,一村聯一校”試點工作。同時,設立“市職業教育年會”,定期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做到“普教有大學聯考,職教有大賽”,使之成為職業學校學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會的平台。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培養認定一批以校長為主的職教專家隊伍,打造引領職業教育發展的領導團隊;培養認定一批專業帶頭人,打造專業建設的.中堅力量;培養認定一批骨幹教師,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力爭“十一五”末,全市“雙師型”教師要佔到專業教師總數的60%以上。要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全面推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全面實施管理人員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教師職務聘約管理制度,形成“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啟動師資培訓工程,安排專項資金,對專業教師進行相關專業技能培訓。改革職業院校用人制度,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擔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人事部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在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的聘用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對學校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可以適當放寬學歷要求;對於到職業院校擔任教師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按照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教師職務,實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規定的待遇。強化對職業教育的組織領導。儘快成立由市政府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職業教育綜合管理辦公室,統籌協調管理全市職業教育。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其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依法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建立職業教育考核評估機制,把職業教育列入政府考核和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考核體系。要建立網絡人才信息公佈制度,搭建全市統一的人才供需“平台”,促進各企事業單位與職業院校的信息共享。大力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突出貢獻,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倡樹正確的求學觀、擇業觀和人才觀,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崇尚技能、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ddl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