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調研報告

教師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調研報告

教師調研報告1

一、調研目的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創建和諧校園,打造xx學區教育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支撐。日前,結合第三批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部署安排,學區黨支部開展了以《如何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主題的調研活動。目的在於通過調研活動,瞭解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進一步提高我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對策探討,為我學區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科學發展服務。

二、基本狀況

(一)在調研中,受訪者普遍認為,我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比較高,隊伍構成也較合理,基本上能滿足教育發展的要求。

1、政治思想素質較好,師德水平較高。

我學區歷來重視教師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加強思想理論學習。藉助暑期教師學習和平時的教師例會,宣傳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心組織好黨內活動和教職工的政治學習。尤其是通過開展“學習阮文發同志的先進事蹟”等活動,各類先進的評選,以及在黨員教師中開展“向我看,跟我幹,我的崗位是模範崗”的主題實踐活動,使教師經常不斷地接受來自身邊的先進人物的教育,從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對待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全學區絕大多數教師都在“用心、用力、用愛”努力踐行教育理念:讓每個學生成才,讓每位教師成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2、教育教學業務素質較高

我學區教師計92人,35週歲以下38人,佔39%,女教師13人,佔14%。學區歷來重視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和函授、進修學習等,促使我學區教師學歷層次不斷提高。目前我學區教師基本上都是合格學歷,國中教師專科率以上達到了93.5%,全學區教師專科率以上80%,較好地提升了我學區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同時,我學區歷來重視課堂教學研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我學區會考在生源不是較理想的情況下能長時間保持全縣的較好領先地位,這與國中教師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業務素質是分不開的。

(二)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矛盾。

隴西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教育作為一項事關隴西人民福祉和未來發展的先導性和全區性事業,必須堅持優先發展,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一定要站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隴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用戰略的前瞻的眼光看待隴西教育事業的發展,要着眼打造“隴西強縣”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全力推進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優先發展,科學發展。要實現這些目標和要求,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做保證。目前,我學區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1、少數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淡漠,進取精神不強,業務水平較不適應新課改要求。他們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方法、創新意識和能力都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這些教師仍然用傳統的授課方法,機械呆板,不夠形象生動,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水平。

2、部分教師業務水平提升不快,個別學科(如英語)教師超工作量工作,多數教師平日忙於教學工作,較少參加學習進修提高培訓或自我“充電”,影響了教師隊伍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3、教師壓力較大。不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超負荷地工作,身心壓力很大。

(4)骨幹教師隊伍現狀與學區教育實現“領先”目標還有距離。各級骨幹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與教育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三、成因分析

1、少數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不足,未能充分認識教師職業的光榮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受社會上不良思想影響,盲目攀比,心理不平衡,導致對教育工作缺乏激情,缺乏高度的責任心。

2、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較落後。

我們不少教師有當個好教師思想,卻很少有當“家”的想法,他們除了上好課外,很少進行研究和學習,對新思想、新觀念常常持懷疑、觀望的態度,而不是學習、思考和選擇,教學缺少創新。由於思想觀念落後以及有效的'管理未能完全到位,教學研究基本上處於較低狀態。不少教師單兵作戰,團隊精神不足,沒有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缺乏爭取當科研型的骨幹教師、老師的進取心,認為難度大,力不從心,而且沒有大的突破,能代表學校拿得出手的示範課題還很少。

3、由於社會對教育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強,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和兄弟校的日趨激烈的競爭,少數教師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4、教師培訓針對性不夠強,影響了培訓效果。

四、對策探討

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我們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確保我學區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抓師德教育,激勵教師愛崗敬業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新課程需要全新的教師,但更需要“師德高尚”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教師。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是既教書又育人。教師的立場觀點、政治態度、思想境界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和發展。因此,始終要把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放在首要的位置,多途徑、多渠道地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1、要提高師德水平,認真做好《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20xx年修訂)》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將師德教育活動貫穿於隊伍建設的全過程並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作風建設。通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全體教師要牢固樹立兩種意識——危機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揚兩種精神——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認真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日常行為規範》。每一位教師要強化學校整體意識和工作規範意識,認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贏得學校的肯定、同事的信賴、社會和家長的好評、學生的愛戴,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實現學校教育環境的最優化。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應用電化教育,介紹交流等多種形式,宣傳先進教師的感人事蹟,表揚教師為了做好教育工作敬業奉獻、無怨無悔、默默無聞的先進事蹟和閃光點,樹立學習榜樣,激勵上進。

3、在全體教師中大力開展“愛我母校、校興我榮、校衰我恥”、“做學生喜愛的老師”等活動,增強主人翁意識,以做“母校人”為榮,加強教師集體主義教育,增強教師歸屬感,深入開展“熱心愛教、文明執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四項承諾活動,以學為人師、行為師範為準則,全面關心學生成長,為學生的發展盡心盡力。

(二)搭建平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創建學習型學校,要求教師要樹終身學習的理念,走專業化成長之路,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汲取新知識增長新才幹,這也是學校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促進教師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開展創新教育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力水平。應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全員繼續教育工作,鼓勵教師積極自主參加相關的培訓學習,提高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能力,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提高適應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師“走出去”教研交流學習力度。

近年來,我學區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觀摩課教學合作平台,取得很好的成效。骨幹教師如教研組長、到友校參加教研、交流等活動,普遍反映收穫不小,看到與名校骨幹教師的差距,學到了先進理念,彌補了不足。但多數老師出外交流機會偏少,學校應充分運用教研室搭建的平台,每年都有計劃逐步增加選派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參加學術交流研討會,讓教師開闊視野,吸納新知,增強科研意識。

3、加強教研力度,成立由專人負責的“教研組”,組織開展教研工作。如通過業務學習,集體備課説課,上研究課,個人反思,開展“最滿意的一節課”和優秀論文評選等,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廣闊、多層次平台,實現專業發展。

4、認真實施“優師工程”和“名師工程”,全面打造優質教師隊伍。要分別利用講授示範課、觀摩課、教研、座談等方式,開展了學科培訓和業務輔導工作,讓新教師早入門,早日提高教學能力,大力培養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通過建立新老教師結隊幫助等操作機制,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強化傳幫帶,加強備課組集體備課的督查與指導,實現共同提高,積極引領廣大教師和新課程共同成長。青年教師要虛心向名師、骨幹教師學習,誠懇接受意見,勇於反思,積極探索,認真學習課標、研讀教材、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發揮骨幹教師示範作用。進一步加強骨幹教師的培訓、考核和管理工作,為骨幹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師德表率、育人模範、業務骨幹”的作用。骨幹教師要嚴於律己,積極進取,向名師學習,勇於改革,勤於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名師,成為學科帶頭人。

5、要鼓勵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夯實基礎。積極開展教師讀書學習活動,有重點地認真學習教育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開展“讀好書、學名師、做高素質教師”的活動。還要更多地學習使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經常上網,瞭解教學信息,向同行和名師學習。通過自主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學校要積極支持教師學歷達標。支持和鼓勵未學歷達標的教師通過多種形式進修,鼓勵思想素質好、業務素質較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研修研究生課程。

6、倡導教育研究之風,教育科研與常規教研相結合,培養科研型學者型教師。學校應牢固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思想,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研為基礎,科研促進教研,教研促質量的原則,大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實驗。應該採取激勵舉措讓教師們勇於、樂於承擔研究任務,給他們壓擔子,使他們在研究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自我。實施鼓勵措施,在有條件的任課教師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即自選一項研究課題、寫一份實驗研究方案、上交一篇教改研究論文,對評選出的優秀成果,在總結大會上給予獎勵。以研究促發展,有助於使教師不斷學習、反思、實踐、改進、提高,逐漸從原來的墨守成規、憑經驗教學的教書匠轉變成積極開拓、勇於創新的科研型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多關注教師的生活。

1、部分教師有的偏頗教育言行往往反映教師的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教師急功近利的思想日益嚴重,精神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學校必須關注教師的精神健康。定期進行心理輔導,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緩解教師身上的壓力。

2、以人為本,關懷激勵。在工作安排上,學校任人唯賢,用人之“長”,發揮教師的優勢,讓教師們感到學校對他們負責任,幫助他們進步。在生活上,對教師體貼入微,對生病的教師,學校領導親自探望,捎去大家的問候,學校要為教師排優解難,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關心、愛護方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適應新形勢要求,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開展“教師素質提高年”活動,着力提升xx學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開創xx學區教育事業新局面。

教師調研報告2

一、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一)基本情況

截止xx年底,我市義務教育學校共有1148所,教職工總數為4.77萬人(專任教師4.34萬人),在校學生72.05萬人,其中公辦學校992所,教職工4.01萬人(專任教師3.75萬人),學生61.25萬人;民辦學校156所,教職工0.76萬人(專任教師0.59萬人),學生10.8萬人。

(二)主要做法

1.重視師德建設

自20xx年來,相繼制定下發《xx市中國小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各縣區堅持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以制度建設強化師德教育,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2.強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經費保障。20xx年至xx年,全市各級各類教師培訓經費投入19992.9萬元,其中市級投入1539.4萬元。二是制定傾斜農村教師的政策,如五華區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財政性扶持政策,對在山區任教的農村教師實施每月平均800元的特殊補貼工資。

3.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創建了國家級示範性教師進修學校2所,創建省級示範性教師進修學校10所。二是全面開展履職晉級培訓和考試。

4.探索教師輪崗交流

市、縣區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對口交流工作,採取城鄉對口交流、城區學區化管理、幹部和教師交流輪崗等方式,近三年,全市累計有2128名幹部教師參加交流。

5.建立教師補充機制

積極完成國家免費師範生接收,市教育局組織縣區教育局與教育部6所直屬師範大學相關部門對接;實施特崗教師計劃,逐步緩解了農村地區教師緊缺的矛盾。近三年來,我市公辦學校公開招聘1972人,免費師範生就業199人,招聘特崗教師1105人。

二、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對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認識和管理存在差距

從調研情況看,縣區之間教師隊伍建設發展不平衡,部分縣區對新時期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中問題研究不夠深入,在教師交流、支教、培訓等方面還沿用傳統作法,教師隊伍不穩定。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調出或借調普遍,流失嚴重。

(二)教師培訓經費投入不足

教師培訓經費不足,導致教師培訓學習機會少。同時,由於缺乏全市培訓經費統籌機制,導致城市與農村教師受培訓機會不均等,農村教師學習培訓機會少,導致教師專業成長受限,總體素質不高。

(三)教師師德和專業發展有待加強

由於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撞擊,一些不良思想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認識

義務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性工程,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提升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素質,促進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也是構建和諧社會、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強縣區、鄉鎮、村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調研和指導,研究教師的教育、培養、引進、管理等措施,特別是農村教師的傾斜政策,抓緊制定出台加快我市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我市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二)改進義務教育教職工編制管理辦法

建議在城市中國小採取師生比和在農村中國小採取班師比核定編制,建立3-5年核定一次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的制度,切實保障編制緊張學校的正常運轉。在寄宿制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建立後勤人員配置標準,由各級財政核撥外聘食堂、安全保衞等後勤人員的'經費。對核定後的編制實行動態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配置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努力構建義務教育教師流動暢通機制。

(三)完善教師職稱評審和崗位管理

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實行全員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科學合理確定中國小教師崗位和職稱結構比例,職稱評審注重向教育教學一線教師傾斜,向長期在偏遠農村任教教師傾斜,適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中、高級職務崗位設置比例,健全教師職稱管理與崗位管理銜接機制。

(四)創新縣域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機制

建立校長、教師區域內的流動機制和交流輪崗制度,實現校長教師在學校之間、城鄉之間流動,促進校長教師流動常態化和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部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城市學區化學校的管理,積極探索學區化學校管理辦法,提高學區化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要加強城鄉對口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幫扶的管理,完善城鄉對口學校幫扶制度,定期組織城區教師到農村中國小學校支教,選派部分偏遠農村學校校長到縣城學校掛職鍛鍊,建立城鎮校長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制度,增強幫扶的實效。城鎮中國小教師評聘高級職稱,應有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履行中級職稱資格1年以上的經歷。

(五)建立完善補充教師的良性機制

相關部門要加強教師補充的研究工作,創新教師引進辦法,建立學校教師補充機制。要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暢通教師引進渠道.要積極爭取國家“特崗教師”計劃,實施每年市級“特崗教師”計劃,大力引進教育人才,對於亟需的具有特級教師稱號、副高以上職稱等教育人才,應對崗位編制職數給予傾斜。

(六)加快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教師培訓工作,建立與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相適應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認真制定本地區教師培訓五年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把中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培訓納入師資培訓範圍。要加強民辦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培訓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實現教師全員培訓的目標。

(七)保障教師培訓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經費

要加大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將中國小教師培訓經費列入各級政府預算,確保資金足額到位。相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基層學校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的研究,對鄉村教師實行生活補助傾斜政策,確保農村基層學校和山區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

(八)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激勵機制

一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創新師德培養方式;二是完善教師績效考核,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績效考核重點向一線教師、班主任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三是完善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和對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四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教學課題研究,建立教學課題研究的激勵機制。

教師調研報告3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安排,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韋瑞靈為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美蘭為副組長的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於20xx年4月13—17日開展了全市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到田東、平果、靖西、田林等縣的部分縣城高中、國中、國小和鄉鎮國中、國小(包括中心校、村小和教學點),進行實地查看,與學校領導和教師詳細瞭解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情況。在XX市、田東、平果、靖西、田林縣召開了座談會,聽取市、縣人民政府和教育、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的工作彙報,徵求市、縣城各高中、國中、國小校長及教師代表和部分鄉鎮國中、國小校長、教師代表的意見建議,對全市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情況得到了較為全面的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的情況和成效

(一)加強領導,把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近年來,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把它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具體表現在:一是把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當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二是把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當作整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突破口來抓;三是把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當作推動全市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來抓。全市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總體良好,推動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落實編制總量,確保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穩步推進

加強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職工隊伍,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基礎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搞好組織協調,認真做好了本市中國小教師編制核定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中國小校2142所,其中,高中22所、國中166所、國小1814所(含教學點536個),特殊教育11所、中職學校20所、公辦幼兒園109所。

全市共有中國小生645089人,其中,高中58638人、國中141197人、國小342374人(含教學點12178人);特殊學校學生921人,中職學校學生58236人,公辦幼兒園學生43723人。

全市共核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共33319名。基本編制30451個,其中,高中3614個,國中8340個,國小16154個,特殊教育224個,中職1047個,幼兒園1072個;附加編制2860個,其中高中152個,國中421個,國小2238個,特殊教育8個,中職32個,幼兒園9個;後勤人員控制數配置數8個,均核定在中職學校。

(三)做好編制使用,確保中國小教學正常運行

編制使用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辦法(修訂)》(桂編髮〔20xx〕5號)規定的標準來執行。市級和各縣(區)均能按照核定的編制限額,為各中國小校設置崗位,使用編制,配備教師。全市實有在編教職工30702人。其中:高中3378個,國中8473個,國小16924個,中職834個,特殊教育185個,幼兒園906個。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的編制使用,保證了全市中國小校教學工作的有序運轉。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中國小教師編制空編現象比較嚴重

全市共有2600多個空編,其中:國小空編1468個,情況尤為突出,而國小又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是最重要的環節。從縣區來看,右江區、德保縣、靖西縣、凌雲縣、樂業縣、隆林縣、西林縣空編數量都在200個以上,空編最多靖西縣、隆林縣、西林縣,空編達400個以上。一方面,有2600個空編沒有用,另一方面,全市中國小缺少教師共3874人。調研中普遍反映,各縣(區)教師編制在同系統內不能互相調劑使用,教師在同系統內不能互相流動,是造成空編的主要原因。

(二)自然減員和調動後教師補充不及時

一是老師退休或調動後,沒有及時進行招聘補充,造成教師補充“斷檔”。二是中國小教師編制沒有進行動態管理,對短缺的、急需的老師沒能做到“退一補一”,及時補充。由於教師隊伍補充不及時,出現了“一個教師跨任多職、兼上多班”現象,每天從早忙到晚,超負荷工作,影響到老師的健康。同時,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老齡化加重,年齡層出現“斷層”。全市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40歲以上11178人,佔農村教師65。8%;50歲以上4555人,佔農村教師26。8%。三是有部分老、弱、病教師及借調人員佔編不在崗,致使補充不了教師。

(三)學科結構性缺編較多

一是國小階段的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含通用技術)等學科專業教師嚴重短缺。二是國中和高中階段的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教師缺乏。有的學校由於缺乏相應的學科教師,規定的課程未能正常上課;有的學校由於學科教師緊缺,只能跨年級教學,或由其它學科教師兼任,影響了教學質量,影響了學生德、智、美、體、勞的全面發展。

(四)中國小教師崗位有編制但招錄不到教師

一是招聘方式不夠靈活,門檻太高,特別是目前中國小教師招聘模式為定點、定崗、定校,偏遠的鄉鎮中學和村級國小難以招聘到教師,造成中國小編制出現空編。二是農村教師工作生活環境較差,待遇低,每年的計劃招考崗位都有部分崗位無人報考或報考比例不足1:3,招考計劃無法完成。三是教師崗位設置不盡合理,晉升難,邊遠學校教師積極性嚴重受挫。

(五)後勤服務人員沒有配備或配備不足,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和學校的經濟負擔

農村學校營養餐實施以後,後勤人員編制和配備跟不上,工作由老師去做,由於農村學校地處邊遠,採購困難,增加了老師許多的工作量;有的學校反映,應配備的校醫沒有配,學生生病需要老師送去醫院,但醫院離學校又遠,來回不便;有的`學校反映,後勤人員配備不足,學校被迫從公務經費或學校的小賣部收入出錢來請保安、食堂後勤服務人員等,否則,很多學校後勤工作根本無法開展。

(六)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城區中國小的生源逐年擴大,形成了“大班額”很嚴重的現象,不少國小一個班學生超過了80人。二是現行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過低,教師配備不夠,許多學校不得不合並教學班,造成“大班額”教學普遍存在,而大班額的存在,使學生患上近視等疾病,給校園安全帶來諸多弊端,不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效果,而且危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意見建議

(一)提高認識,開拓創新,把教師空編用好、用活

中國小教師編制工作事關我市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事關廣大教師的切身利益,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社會關注程度高。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編制、人社、財政等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我市中國小教師編制使用當作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結合實際,開拓創新,督促指導有空編的縣區人民政府拿出解決2600個空編(含中職、特教、公辦幼兒園)的方案或辦法,逐步消化空編,使現有編制用好、用活,發揮編制應有的作用。

(二)重核編制,動態管理,努力均衡教師資源

一是根據近年來教育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編制、教育、人社等部門應綜合考慮師生比例、邊遠鄉村學校班級的實際、鄉鎮中心校承擔對村完小(教學點)的管理等實際情況,來重新核定各縣區中國小教師編制,不搞一刀切。二是嚴格按照桂編髮〔20xx〕5號文件要求,在總編不突破的情況下,由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在校學生數的變化和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對所轄各中國小校的教師編制進行動態管理,統籌和靈活調劑教師編制,使教師編制能從富餘地區向緊缺地區調劑、從空編學校向缺編學校調劑、從城區學校向鄉鎮學校調劑;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在縣域內合理流動,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三是積極探索和推行教師輪教制度,建立縣城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優質學校與相對薄弱學校之間的聯盟交流,使富餘教師合理公平地流動到師資緊缺學校。

(三)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建立有效的教師補充機制

一是教育部門要準確把握每年自然減員的數量、結構,做好每年的招考招聘計劃,同時聯合編辦、人社、財政等有關部門做好招聘工作,並形成制度,避免出現教師編制空編現象,保證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二是探索通過適當降低門檻和多次招考的辦法招聘教師。三是繼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招聘新的特崗教師到農村任教,改變目前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學歷層次偏低,部分學科教師配套不足等狀況。四是做好頂崗教師的審批和管理,確保教師因脱產學習、產假、病假離崗期間頂崗工作。五是加大農村國小全科教師的定向培養力度,儘量將更多的師範類院校全科教師畢業生吸納到教師隊伍中來。六是建立學科富餘教師轉崗制度,通過轉崗培訓,補充短缺學科師資。七是進一步完善中國小教師因病退休服務工作機制,使因病因傷無法正常工作的中國小教師的出口更為順暢,以騰出編制招聘相應崗位教師,確保不再出現教師“斷檔”和年齡“斷層”的現象。

(四)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環境,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一是進一步加大教師週轉房建設力度,滿足到鄉下輪崗交流教師的週轉住宿,為促進師資均衡提供保障;在縣城建設教師保障性住房,努力解決教師的住房需求。二是進一步落實上級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費補貼,併力爭擴大範圍,提高標準;同時,按不同情況再安排一些差異化補助。三是在晉級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傾斜,將職務(職稱)評聘向農村教師傾斜,將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作為申報評審高級教師職務(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備條件等,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五)做好學校後勤服務人員控制數核定,切實減輕學校和教師的負擔

在重新核定學校教師編制時,同時核定學校後勤人員控制數,根據核定的實際情況,儘量採取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聘請學校後勤人員,切實減輕學校的經濟負擔和任課老師的工作負擔。

(六)做好學校佈局調整,努力緩解“大班額”的問題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並逐步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大班額”問題。要根據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做好學校佈局調整,努力新建、擴建、改建一些學校,努力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的問題,使學校班額符合國家標準。對教育資源較好學校的“大班額”問題,要通過實施學區管理、建立學校聯盟、探索集團化辦學等措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合理分流學生。

(七)加強請示彙報,如實向上級提出增編計劃

《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第八章第一節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指示,給XX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有利的機遇。針對調研中羣眾普遍反映的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不足、按師生比例在邊遠農村國小難操作、以及調研中發現教師超負荷工作、老齡化嚴重、大班額現象等等問題,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以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為契機,從統籌城鄉教育、促進均衡發展、科學發展出發,充分考慮農村中國小校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多等特點,如實向上級提出增編計劃,努力爭取上級給予增編,以此推進全市中國小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繁榮發展。

教師調研報告4

為總結第三輪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訓,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於近期組織了我縣“十二五”中國小教師培訓需求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我們組織專人分別深入城區、各鄉鎮的中國小(幼兒園),採取分區、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對象開展培訓需求調研。調研期間共組織召開座談會3場,部分學校教師和全縣部分中國小校長、業務指導人員座談會各一場,參加座談人員148人;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國中24份、國小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對象中,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對象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二、對調研問卷的數據分析

(一)對08年至今的培訓評價

在對08年開展至今的第三輪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總體評價中,有61人選擇的是“滿意”或“比較滿意”,32人認為“一般”,説明大家對過去一輪的培訓是基本認可的,但培訓的滿意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培訓內容上,老師們覺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上好課”專題的學習,佔49%;其次是“評好課”專題,佔21%;再次是“備好課”和“育好人”專題,各佔17%;“命好題”專題僅有佔2%的人選擇。由此可見,老師們對那些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培訓內容較為感興趣,同時,對未能開展的“育好人”專題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訓模式上,認為效果最好的培訓模式選項中,“以遠程為依託,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學習模式”以微弱優勢排在首位,佔24票,“集中培訓”和“集中與校本結合”的模式分別以21票和20票緊隨其後,“遠程與校本結合”、“校本培訓”分別為14票和12票,“遠程培訓”僅為8票。大家對不同培訓模式認識的分化,説明目前尚無一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各種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同樣是突出的。從排在前三位的情況來看,集中、校本、遠程相結合可能大家認為更有利於各種模式的揚長避短,因而大家更樂於接受。

在培訓的方式上,大家認為最有效的是“名師帶教”和“觀摩考察”,分別佔36%和35%,“案例研討”佔19%,選擇“經驗交流”、“專題講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無獨有偶,培訓方式與培訓內容相似,相對集中在實踐性、指導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幾種方式上,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是面對面的直接指導和借鑑。

(二)對新一輪全員培訓的需求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學期中”組織培訓,26%的人願意在“暑假”接受培訓,願意在“雙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訓的僅各佔1%。這樣的數據説明老師們一方面工作負擔和家庭負擔較重,僅有的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需要休息調整或用來處理個人的一些事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師們的自我權利意識增強,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方面,“教育實踐與教學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項之首,“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得票數佔18%,“教育政策與法規”和“職業道德與素養”僅佔4%。與前述有關數據相一致,老師們還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實踐、教學技能”等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訓,對“專業發展與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論與學科新知識”等涉及個人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在最希望的培訓教師方面,“名師”、“教授和專家”、“骨幹教師”分別以38、25、19票位列前三,“優秀教研員”和“進修學校教師”分別以11、7票居後。説明一方面老師們希望得到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能將實踐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名師、專家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引領,另一方面,“教研員”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訓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認可的選擇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29票;實踐觀察與測評22票;作業練習20票;實踐技能測試10票;統一筆試9票;競賽評比4票。説明大家在接受“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這個大的考評原則的同時,對注重實踐的“實測評價”方式也較為認可,通過提交“作業練習”的方式進行考評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談會的情況綜述

在召開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中,我們把調研問卷所列的“參加培訓的最大困難,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新一輪教師培訓的期待”等議題作為座談的主要內容,以期達到總結反思過去的培訓工作,瞭解今後培訓需求的目的。

老師們參加培訓的困難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困難之一是工學矛盾。我縣中國小大多分佈在農村,儘管學校規模小,班額小,但班級個數並不少,因此這些學校的教師教學負擔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現象很普遍,正常教學日全在課堂,基本無暇參加培訓,即便是校本培訓組織交流研討,也必須在放學後開展。農村教師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學校工作,放學後或雙休日有一定的家務瑣事,因此很難或不願再抽出時間投入培訓。

困難之二是老年教師現狀。由於近十年間,新進教師較少,中國小(尤其是農村地區)教師老年化(50歲以上)現象較為普遍,這部分老師因視力、記憶力減退和精力不濟,參加學習,尤其是理論性較強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遠程培訓)的培訓,他們感覺困難較大。

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認識的`問題。這裏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

(一)調研目的:

(二)調查問卷結果概括如下:

1、教師關注的培訓內容:任教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應用能力的培訓,班主任中作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技巧的培訓。

2、教師喜歡的授課教師和培訓方式:教師們自始至終喜歡一線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與專家研討互動、交流對話型、案例評析、參與式培訓型認為很有實效。對專家的講座普遍感到知識前衞、信息量大,也很想聽聽,但不要太多。希望名師或專家能到自己的學校來直接給與微格式的培訓。

3、培訓考核評價的有效方式:大多數教師認為根據培訓課程完成相應的作業 或是提交教學案例或現場説課,是很好的評價方式;也有人認為考試最公平。

4、集中培訓:教師認為一期集中培訓6天最合適。

5、教師的參訓態度:教師認為教師培訓有利於提升自身素質,他們期待提高教學技能、期待獲得新的理念、可以在工作上應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術。

(三)幾點啟示:

調研過程中也走訪了一些校長、師訓主任和一線老師,對今後的培訓培訓工作有了一些思緒,粗略整理了一下:

1.教師每個人的成長與培訓需求各有不同,我們應立足於各自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培訓課程,使之個案化。

2.要針對一般教師、骨幹教師、新教師等對專業的不同需求,使培訓課程實現系統化、模塊化、層次化。

3.對於教師培訓,有些老師有學習熱情,能夠擠出學習時間來學習,但是,調查數據也説明老師被迫參訓學習的不在少數,培訓效果難以保證。所以培訓部門要要加強對教師參加研修的指導、監督和

管理,從關注教師的參訓率向關注教師研訓的效果轉移,使培訓實效化。

4、確定了培訓的階段目標及內容後,要持之以恆,定期、定人員、定效果,不要因為各種藉口取消教師的培訓,使之制度化

5、為了使培訓更有針對性與實效性,要以創新和服務的理念去研究和探討,完善培訓模式,使之科學化。

6、在對教師們培訓的同時,更要直接指導,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平台,這樣才能讓教師學習的知識和理論轉化為能力。教師帶着問題去聽專家報告,主動從專家報告中尋找對應的提示,然後耐心嘗試、用心感悟,從中取得的經驗進而返回自己的教學崗位去指導學生建構。這一方面的工作我們還有待提升,使培訓接收的知識和理論到能力的實踐化。

教師調研報告5

由於存在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短板”,任課教師在完成授課任務之餘,難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時間和自我提升的學習精力,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安排,在客觀上制約了學習、科研活動的有效展開,導致部分教師職業能力水平滯後於現實教學需要。特別是國小思政課教師獲得參加高級別培訓機會的比例較低,缺少專家專業引領,獲取最新教學、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進一步學習提升,缺少指導。

一、專職教師嚴重不足,限制學科良性發展。

加強中國小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數量上的保證是基礎工作,也是基本要求。據調研統計,截至目前,全區中國小現有思政教師x人,專業為政治學科的老師僅佔53.5%,50歲以上的教師佔41.6%。國小思政課教師數為238人,專職教師數僅有9人,兼職教師高達95%以上。中學稍好一點,思政課教師共23名,專職21名,兼職及其他2人,但是85%教師超工作量,師資力量也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專職教師的嚴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堂的有效發展。這會導致孩子從小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利於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二、教師隊伍業務能力欠缺,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課教學優質人才的需求與現有教學狀況不相適應,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是四是思政課教學效果欠佳。特別是國小思政課教師大多由其他學科兼任,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相比,明顯缺乏系統性、深入性和趣味性,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有的學校由於缺乏專職的思政課教師,有時乾脆將思政課變成自習課或者電影課。

二是缺乏專業培訓。國小思政教師大多數為語數兼職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對保證思政課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優化改進教學工作提出了挑戰。目前,新教材內容多、難度大,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教師課業負擔過重,不利於提升思政課的教育教學質量,雖然有過相應培訓,仍有困惑,仍然需要系統專業培訓。

三是自我提升機會不多。由於存在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短板”,任課教師在完成授課任務之餘,難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時間和自我提升的學習精力,較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安排,在客觀上制約了學習、科研活動的有效展開,導致部分教師職業能力水平滯後於現實教學需要。特別是國小思政課教師獲得參加高級別培訓機會的比例較低,缺少專家專業引領,獲取最新教學、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進一步學習提升,缺少指導。

三、保障機制尚未健全,從教積極性有待提高。

一是思想認識尚有差距。部分學校領導對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國家的相關規定、要求貫徹落實不到位,管理缺乏規範性,保障機制尚未健全。

二是仍未突出思政課的教學地位。因在課時分配及會考分值上均佔比不高,導致“不考試就不重要”“思政課是副科”等觀念,在教師、學生和家長中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在國小階段,道德與法治課被語文、數學等學科擠佔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教育懲戒權仍不清晰。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方面,缺少抓手,教育懲戒如何施用缺少規範指導。

四、齊抓共管的“大格局”有待加強。

黨工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思政課建設工作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工作體系有待進一步統籌推進。

教師調研報告6

一、概述

為了加強阜南縣的教育成績,提高新老教師的專業發展,搞好教師培訓管理,增強教師培訓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我縣教師繼續教育的規範性。針對近期培訓的一線教師的培訓需求展開調查,內容包括教師培訓的內容、時間、和指導教師

二、調研方法:

談話

三、教師反應的主要問題

(一)培訓內容方面

1、“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多數教師十分重視基本的教學技能的提升。他們希望借鑑優秀教師成功的經驗提高自己教學執行能力;同時也想通過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指導實踐,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遷移到、。工作中去,是教師們感到很困惑的

2“信息技術能力提高培訓”

目前城區和農村國小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較高層次的信息技術水平來輔助教學

3、“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社會、學校對教師要求越來高,教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教師渴望能運用良好有效的調節方式,緩解、放鬆心理壓力

(二)在培訓形式方面

目前培訓形式較單一,主要體現在授課教師一言堂現象嚴重。

座談發現,教學研討、專家互動、小組活動等是教師一般關注的形式。可見,開放性、參與式、主體性的培訓方式更受歡迎。

(三)在師資聘請方面

教師普遍喜歡來自一線的專家和名師,説明教師希望借鑑他們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執行能力。

四、分析與思考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是當前教師關注的焦點。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特別是“課改”的推進,教師普遍認識到自身在專業發展方面存在不足。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擺在教師面前,成為教師當前最迫切的需求,61%教師在座談中提到參加培訓希望個人專業能力得到提高。如:從學歷提高、教學技能、技巧提高、術科培訓等分析,教師希望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學與用緊密結合。

(二)教師對培訓的期望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通過座談,我們發現教師在普遍關注“提升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的大前提下,教師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反映出,教師對自身發展問題上是有針對性進行了反思。從教師培訓的內容來看,教師在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與分散的並存。如:“信息技術能力提高的培訓”,目前教師普遍能熟練的將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到教學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教師不滿足簡單的操作技術,通過系統、規範、實用的培訓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心理健康知

識的普及”,在日益緊張,社會壓力增大的環境中,教師開始關注自身的'心理問題。同樣,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引起社會的重視。在這個環境下,教師需要掌握基本層面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心理分析技術的學習。

(三)傳統形式培訓影響力減少,互動、參與式培訓受到認可。傳統的講座式培訓不再受教師的歡迎,而對於觀摩、案例評析的教學培訓受到了教師的追捧。同時,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討受到了教師認可。這體現出教師認識到教學問題不能僅僅靠專家和理論解決,主動參與是解決自我問題的關鍵建議與對策

五、建議與對策

(一)創新培訓模式,實現個性化引領是教師對培訓的期望。

“會議式”培訓一直是我們採用的主要培訓方式,隨着教師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培訓報告會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因此,多開展參與式、對話式、觀摩式等形式的培訓。

(二)圍繞教育教學問題為目標,突出教師關注的熱點,滿足培訓者的需求。

將教師關注的內容進行整理,開設培訓項目。圍繞教育教學,開展調研,加強培訓課程建設。改變以往培訓專題零散、不繫統的專題設置,體現課程針對性、層次性、系統性。

教師調研報告7

從2xx3年9月3日至今,我來到南宮實驗中學實習已經3個多月了,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懷的一段經歷,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真的收穫了太多太多。不僅收穫了教育教學經驗、班主任管理經驗,更收穫了對於農村教育認識的深化。這些收穫是在大學課堂上永遠學習不到的。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針對農村的音樂教學工作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可以更好地瞭解當地的音樂教學狀況。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農村的音樂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音樂師資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配備大大優於鄉村學校。城市中國小校,大多配備了2—3名以上的專職音樂教師,而且大部分城市學校的專職音樂教師已趨飽和。相比之下,廣大農村中國小校的音樂師資狀況就令人擔憂。因為受到教育經費的限制,鄉村學校配不起、也養不起專職音樂教師的狀況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其他大多由非本專業的其他學科教師(音樂愛好者)兼音樂課。而部分鄉村學校連能兼音樂課的教師都沒有,音樂課只能虛設。這樣的結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受鄉村經濟、生活條件、文化氛圍、個人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至於師範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不太願意去鄉村學校任教。

二 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學校中,對教研活動抓得比較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得到較好的體現;但新的教學手段,受到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以及教師能力的限制,在相當多的學校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是沒有得到應用的。在師資不足與器材缺少的學校裏,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不規範、隨意的現象。他們把音樂課變成了簡單的娛樂活動課,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學會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讓他們自己來“玩”,表達學到這首歌的什麼。其實這樣做不僅有損學科的科學性,也對學生造成了誤導和表現出了自己對這門課還有學們的不負責任。

三 學生學習狀況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這其中存在着諸多的原因:有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學條件的原因;也有來自社會影響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應試教育升學的壓力下,來自學校、“主課”教師及家長的阻礙。這些都是造成學生欲喜愛而不能的重要原因,這種狀況在國小、國中和高中的高年級學生中尤為普遍。

針對上述的幾個問題,我想出了以下幾個對策:

1.將藝術教育中的組織與 領導、師資隊伍與教科研、教學硬件與教學環境、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等各個方面進行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並建立分級督導機制。

2.針對廣大鄉村中國小藝術教育薄弱的現狀,應以鄉村中國小藝術教育為工作重點,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在條件上給予扶,促進中國小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應強化、優化有關政策,鼓勵藝術學科的畢業生到鄉村學校工作,以加快基層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進程。

教師調研報告8

一、中國小教師隊伍現狀

我州現有各類中國小x所,其中普通高中x所,國中x所,國小x所。在崗教職工x人,其中國小教職工x人,國中教職工x人,高中教職工x人。

骨幹教師隊伍情況。全州各級別骨幹教師共有x人,其中縣(市)級骨幹教師x人,州級骨幹教師x人,省級骨幹教師x人;州級學科帶頭人x人,省級學科帶頭人x人;縣(市)級名師x人,州級名師x人。

年齡結構情況。30歲以下教師x人,佔x%;30-39歲教師x人,佔x%;40-49歲教師x人,佔x%;50歲以上教師x人,佔x%。

學歷結構情況。研究生以上學歷x人,本科學歷x人,本科以下學歷x人。

職稱結構情況。正高級教師x人,副高級教師x人,中級教師x人,初級教師x人,未定級x人。

男女結構情況。男教師x人,其中國小x人、國中x人、高中x人;女教師x人,其中國小x人、國中x人、高中x人。男女教師比例為x。

民族結構情況。漢族教師x人,朝鮮族教師x人,其他民族教師x人,朝鮮族及其他少數民族教師佔比x%。

城鄉結構情況。城區教師x人,佔全州教師總數x%,鄉鎮教師x人,佔全州教師總數x%。

二、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州委、州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把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統籌推動全州教師隊伍建設。

(一)健全長效機制,夯實隊伍師德根基

貫徹落實國家、省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部署,嚴格執行各類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州本級和各縣市教育部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師德主題教育和師德研討主題活動。通過舉辦師德交流會、師德師風宣講、演講比賽、“新時代教師風采”微故事徵集等主題教育活動,發掘師德典型,傳遞教育正能量。每年教師節期間選樹一批“優秀教師”“教書育人楷模”“師德標兵”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定期組織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新時代中國小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文件規定,加強對教師的師德師風、黨紀法規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二)突出專業培養,提升教師隊伍能力

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各縣市相繼建立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培訓經費保障機制,每年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新任教師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學科專題培訓等培訓活動。大力推行“骨幹教師培養計劃”“名師工程”等培優項目,組織名優級骨幹教師開展“送培下鄉”“送教下鄉”活動。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農村中國小校級管理幹部、農村中國小骨幹教師、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特崗教師赴寧波參加培訓,邀請x市名優校長到延邊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校長、高級中學校長講學交流活動。堅持開展校級領導幹部培訓,選派我州國家領航校長、x省傑出校長、專家型校長以及延邊州名(骨幹)校長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高端研修。通過開展一系列培訓,不斷提高廣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教師調研報告9

為比較全面地掌握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狀況,我利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的便利條件,先後採用答卷、現場展示兩種形式,在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中進行專業素養狀況的調研,在此基礎上,經過統計分析,形成了這篇調研報告。

一、調研的總體情況

我的調研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識字、寫字水平考試,試題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選擇50個比較常用的詞語(90%是成語),要求為其中指定的字注音;第二部分選擇48個比較常用的成語,要求找出並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第二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學科知識水平考試,內容涉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常識、學科課程標準知識、學科教學理論及教研理論常識和學科基礎知識四大部分;四個部分的分值分別是5分、20分、15分和60分,總計100分。第三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古典詩詞作品講析水平測試,共選擇15首比較著名的古典詩詞作品,參加考試者通過抽籤確定自己講析的作品,每一首作品均設定了難度大體相當的4道考題,其中,朗讀和講解大意是共有的,其餘兩道題依據作品的突出特點擬定,涉及作品內容分析、寫作脈絡分析、表現手法分析、作品朗讀、板書設計及書寫等方面,總計60分。

二、考試成績簡要分析

(一)第一階段

參加考試的20名教師,識字部分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3個,最差的錯33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6人不認識“蛤蜊”中的“蛤”,14人不認識“暴虎馮河”中的“馮”,12人不認識“佶屈聱牙”中的“佶”。寫字部分的成績雖然好於識字,但仍然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2個,最差的錯24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7人沒有找出“牀第之歡”中的錯別字,12人沒有找出“額首稱慶”中的錯別字,11人沒有找出“鬼鬼崇崇”中的錯別字。

(二)第二階段

參加考試的38名教師中,總分及格者15人,佔參評教師總數的39%。部分題目的滿分率相對較高,第2題,1~2空滿分23人,5~8空滿分23人,9~13空滿分25人;第7題滿分25人;第10題滿分34人;第11題滿分32人;第12題滿分36人;第13題滿分35人;第14題滿分28人;第15題滿分25人。這些題目的總分35分,佔整套試卷總分的35%,如果沒有這些題目相對較高的滿分率,則及格率不知會下降多少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也有為數較多的題目得滿分的人數顯得偏少:第2題,14~15空滿分7人,16~17空滿分8人,18~20空滿分7人;第3題滿分0人;第5題滿分0人;第8題滿分1人;第9題滿分3人;第16題滿分9人;第19題滿分0人,及格者僅1人,零分者高達25人。學科知識部分總分60分,最高分52分,得分率87%;最低分29分,得分率48%。

(三)第三階段

參加現場講解的38名教師中,最高57分,最低47分,平均51分,及格率100%。

二、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鑑於參加考試的教師來自於全市12所高中,佔全市高中學校總數的86%,應該説,基本能夠反映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學科素養水平的整體狀況。由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就整體看,我市高中語文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還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性學科素養水平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讀錯音的字有:“色侵書帙晚”“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東鄰蠶種已生些”“壬辰寒食”“欲漲冶城潮”“巾發雪爭出”“未知軒冕樂”“老去相逢亦愴情”“川迥洞庭開”“吹人舞袖回”“縠皺波紋迎客棹”“涵虛混太清”“隨意春芳歇”“吹斷檐間積雨聲”“西崦人家應最樂”;寫錯的字有:胸臆、頷、喜、滄(蒼)桑、晉、庭、張;兩項共有32人次。朗讀平直,鬆懈隨意,缺乏最基本的抑揚頓挫者有17人。

(二)獨立加工處理教學材料的能力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獨立把握難度適中的中國古典詩詞曲作品的能力還比較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數很多的教師不能區別中國古典詩詞曲與散文在佈局謀篇、選擇表達手法、錘鍊語言等眾多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在講解作品大意時,僅僅停留在逐句翻譯的水平上,沒有將整首作品當作一個整體,該補充的沒有補充,該調整語序、句序的沒有調整,該忽略的也沒有忽略,該聯想的沒有聯想到位,致使作品內容解説缺少最基本的連貫性、統一性。二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理解作品敍寫的內容、表達的情感。有的教師稱《早興》一詩表達了白居易濃濃的思鄉之情;有的教師稱《壬辰寒食》一詩傳達出王安石壯志難酬的感情;有的教師稱《示長安君》一詩表達的是王安石濃厚的離別之情。三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表現手法。有的教師稱《嚴鄭公宅同詠竹》一詩使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託物言志,很籠統空泛;有的教師看不出《壬辰寒食》一詩使用了借代修辭格;有的教師看不懂遍佈於《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一曲中的倒裝;有的教師不會具體分析《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使用的襯托手法。四是很多教師不會靈活有效地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等基本賞析方法。有的與作品寫作時的社會政治生活聯繫得過於緊密,過於切實,忘記了中國古典詩詞作品是主要抒寫詩人自己內在思想情懷的文學體裁這一根本屬性;有的'不會適當利用註釋信息解釋、分析作品;有的不能立足人情理解作品。

(三)閲讀面比較狹窄

第二階段考試題中,有兩道題的失分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參評教師的閲讀面狹窄。例如19題:簡要敍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100字左右)(6分)必修三和選修第三單元都介紹了《紅樓夢》,參試教師應該熟悉其中的一些極富代表性的段落,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就是這樣的段落。我認為,這道題的滿分率不應該低於50%;事實上,滿分率是0,0分率高達66%。

(四)視野不開闊

出色的高中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教科書上,而要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應該關注的問題。比如,必須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努力將課標的要求落到實處;關注學科教學、教研的最新動態,養成研究、反思的良好習慣;追蹤大學聯考命題的動態,努力尋求日常教學與應對大學聯考的有機結合。在這些方面,教師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

第一,課標題的得分率太低。第二階段考試,我們設計了20分的填空題,涉及到課程性質、課程任務、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功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七個方面的常識,以檢驗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掌握程度。按理説,這道題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為42%,得分是個位數者高達42%,最低僅為2分。

第二,教學理論與教研理論常識題的得分率太低。在第三階段考試前3個月,我給大家指定了一本必讀書《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學理基礎》,據此命制了3道很簡單的簡答題(3~5),每道題5分,共15分。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説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第5題請“簡要談談你對語文教材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以及二者關係的理解”。這些都是教師們必須知道的,原以為他們會回答得很好,實際情況卻令人很失望,第3題沒有人得滿分,第4題僅有5人得滿分,第5題也沒有人得滿分。

第三,學科知識題的得分率偏低。第二階段考試題的學科知識部分使用的是前幾年幾個省(市、自治區)的大學聯考題。其中,6~9題是20xx年寧夏、海南卷的原題,10~13題是在20xx年上海卷試題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14~16題是20xx年遼寧卷的原題,17題是20xx年天津卷的原題,18~19題是20xx年福建卷的原題。我個人認為,這部分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僅為79%。

(五)應試能力比較欠缺

第二階段考試的成績讓我看到,很多一線教師的應試能力仍然比較欠缺。主要表現是:

第一,很多教師的審題能力比較低,找不準答題的切入點。比如,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説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很多老師因為忽視“一般”“語文”“大”等核心詞語,回答自然知識和社會人文知識;陳述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詩歌鑑賞、文言文理解、現代文閲讀鑑賞、語言文字應用、寫作。再如第17題“請從下面的句子中提取3個反應其主要信息的關鍵詞語”,也是由於無視“關鍵”一詞,很多人答非所問。

第二,很多教師的辨析能力比較低,不知道自己寫的答案中存在明顯的錯誤。這一點集中體現在第2題的種種錯誤答案中。第2題3~4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任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很多老師的答案不着邊際:自主性和實踐性、探究問題和發現問題。第2題5~8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結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中,每個模塊都是綜合的,體現“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很多教師的答案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比如: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基礎性/選擇性;閲讀教學/知識教學,基礎性/均衡性。第2題9~13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很多教師的答案甚至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德、智、體、美、勞,知識積累、道德素養、語文應用、審美能力、寫作能力。

第三,很多教師的分類能力比較低,不知道有些事物應該屬於哪一個範圍。第2題16~17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評價,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

整體性和綜合性。比較離譜的答案有:知識性和創新性,過程和思想。再如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教師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答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有人答導學式教學、五步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情境教學;有人答自讀課、探究課、鑑賞課、講讀課、閲讀分析課;還有人答預習鞏固-基礎夯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幾點建議

為從根本上提高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筆者提出如下粗淺的建議

(一)大力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

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將教師參加學習研究的表現及效果列為其工作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以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校本教研

切實加強校本教研的實效性,使教師在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氣氛中,藉助於同伴互助,穩步提升專業素養。

(三)舉辦各類競賽和研討活動

教育業務部門定期、分主題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研討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從客觀上促進其專業素養提升。

(責任編輯付淑霞)

教師調研報告10

為了進一步瞭解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研究和加強我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全體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我校對青年教師的狀況開展了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活動採取查閲材料、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形式進行,

一、青年教師基本情況

我校共有青年教師56人(含借入5人),女青年教師47人,男青年教師9人,其中黨員17人,佔30%,申請入黨的2人,佔3.5%。學歷為本科的46人,專科9人,中專1人,師範院校畢業的52人。從教齡上看,三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2人,10年以上54人。這些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崗位上人人蔘與教育科研,承擔了實驗課題的研究,80%的青年教師參加市級教學比賽並獲獎,多人次在省級或國家級獲獎。其中獲得“市級骨幹教師”稱號的有14人,“省級骨幹教師”稱號2人。所有青年教師均在本市居住。

二、調研情況:

從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的情況看,我校青年教師的共同點和閃光點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上進心強,榮譽感強,渴望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和肯定,他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他們目前最關心的國家大事首先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其次是教師待遇問題、素質教育如何落實的問題。青年教師普遍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感到滿意,覺得工作性質單純,非常穩定,教師的地位也越來越受重視,不滿意的是認為自己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失去了最初的工作熱情和激情,缺乏創新精神,加上目前教師績效獎還未到位的工資現狀,讓他們覺得付出大於回報。

在談到學校的工作時,青年教師一致認為我校各項工作秩序井然,人性化管理受到老師們的肯定;領導幹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工作敬業,起到了帶頭作用;同事之間團結協作精神強,人際關係和諧融洽,易於相處;學校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各級好評。這是老師們感到滿意並值得驕傲的。同時,青年教師認為不滿意的主要是學校承擔的活動頻繁,雜事多,老師們精力有限,如班主任網上研訓時間緊,任務重,老師們疲於應付。綜合學科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因班級人數多,用嗓過度,聲帶經常嘶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班額大,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對學校的管理運行模式和教學管理、教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青年教師認為我校現行的模式、制度、措施合理,管理規範,日清月結的精細化管理,温馨快樂的人性化管理,評先爭優的創爭激勵機制,有利於激勵教師積極性。他們希望學校食堂的伙食好一點,增加一些教師、學生鍛鍊身體的健身設施,就更好了。同時他們希望工會開展一些集體的趣味的文體活動,讓老師們放鬆心情,只要是對教師身心有益的,他們都歡迎。

我校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採取了:

1、師徒結對方式,安排骨幹教師傳幫帶,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2、壓擔子,讓青年教師承擔教學科研工作,並加強指導,讓他們朝着科研型教師發展,在教學研究方面,根據青年教師特點,指導他們進行“有效課堂的研究”,幫助他們提高課堂效率。

3、鼓勵青年教師制定特長髮展規劃,發展自身特長,主動承擔1-2個學校興趣隊組活動輔導工作,期末設立特長髮展獎項。

4、為青年教師提供志願者服務崗位,如學校衞生服務崗、禮儀志願崗、普通話宣傳崗、學校網站服務崗、新教育服務崗等,讓他們通過志願活動體驗自我的價值奉獻的快樂。如張雷軍、劉妮兩位年輕教師在志願者崗位上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志願者,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教育工作的信心;在骨幹教師師傅的指導下,他們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先後在市美育節教學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5、關心瞭解青年教師疾苦:如我校教師張業華的父親身患癌症,他一度情緒低落,工作消極,學校領導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親自去慰問他病重的父親,鼓勵老人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並多次找張老師談心,張老師感受到領導的一番苦心,在父親病逝後,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學生田徑隊的訓練工作,帶領學生刻苦訓練,在全市國小生運動會上,他所帶的`田徑隊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他努力搞好體育課堂教學研究,運用小器材進課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評。

三、青年教師狀況分析及思考

通過對我校青年教師思想和工作情況的調查進行分析,我們認為:

1、積極進取、認真敬業是我校青年教師的思想主流,青年教師們大都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充滿了朝氣和活力,逐漸成長為學校發展的生力軍,他們是省優秀教師郭豔、楊柳,市十佳教師賀芹,十佳班主任胡菊芳,市級優秀班主任魯紅、餘豔麗,市級師德標兵黃敏、楊莉……,魏惠玲、劉豔、何祖姣、王愛玲、夏豔、衞彩娥、袁傳玉、柳春、張麗娟、劉小元、肖正勇、龔愛瓊等各科教師都在省級優質課競賽中多次獲獎。

2、他們關心自身的發展,希望提高自己的水平,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需要機會,也願意在有條件和機會時加倍努力。也有少數教師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應付了事。作為學校,要及時瞭解青年教師的心理狀況,針對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從政治思想上加以正確的引導,關注青年教師的變化,給予正確的意見。要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中來,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同時激勵每一位青年教師適應教育新形勢所提出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

3、部分青年教師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淡化。青年教師中黨員17人,佔30%,目前,只有兩名青年教師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數青年教師不想加入任何黨派和組織,這説明,由於黨內的腐敗現象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存在,直接影響着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部分青年教師的政治信仰出現偏誤,產生信仰危機,對黨的性質、宗旨的理解明顯不到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多為他們上黨課,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為青年教師解除後顧之憂,特別是與個人切身相關的問題,諸如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政策要透明、公開;對普通青年教師的關注度應有所提高,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畢竟不是全部。對那些工作勤懇、盡心盡職的老師予以關注;要多關注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況和發展空間,減輕不必要的工作壓力,為教學和教育科研留出較充裕的時間。

2、要給青年教師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成長,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併為此提供製度的保障;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培訓工作和能調動青年工作積極性的活動,讓青年教師感到前途光明;讓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承擔更多的任務,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提高待遇,緩解工作壓力,敦促鍛鍊身體,保持健康;請專家級的名師來校指導;多組織青年教師交流、觀摩學習等等。為青年教師加強業務能力鍛鍊,全面展示、脱穎而出提供場所和機會,為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創造條件。

3、學校還要根據青年的特點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氛圍,例如,多舉辦一些文娛活動,體育競賽或其它集體活動等,以增強羣體凝聚力和進一步激發工作的熱情。

青年教師是我們二實小的未來和希望,是學校各項事業得以提升和持續和諧發展的中流砥柱。今後我校將進一步加強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使他們朝着更高的目標邁進。

教師調研報告11

根據區教文體局通知要求,我們依據調研提綱,就我校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調研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在編在崗教師18人。教師隊伍結構情況

1、學科結構:現有校長1人(兼任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語文教師7人,數學教師6人(副校長、教導主任兼任

一、三年級數學教學任務),體育教師2人,總務主任1人(兼二年級音樂),其它學科教師1人(兼圖書管理員)。

2、學歷結構: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10人,專科以上學歷佔教師總數的94%,高中學歷1人(58歲),全部達標。

3、性別結構:教師中男5人,女13人,分別佔教師總數的27.8%,72.2%;

4、年齡結構:教師中30週歲以下2人,31-40週歲7人,41-50週歲6人,50週歲以上3人(男教師一名,58歲;女教師兩名,52歲),分別佔教師總數的11%,37%,33%,19%。

5、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教師中中教一級2人,小高9人,工程師1人,小一3人,高級工1人,未評職稱2人。

二、教師隊伍建設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結構不合理,整體水平還不高。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我校教師隊伍中30週歲以下的教師僅佔教師總數11%,40歲以上的佔教師總數的44.4%。平均年齡40歲,年齡普遍偏大。教職工老齡化的

趨勢已呈現出來。二是知識結構不合理,老教師中大多是通過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學歷的,知識水平較低,教育觀念陳舊,在目前的教育形勢下,他們難以應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課程改革浪潮。

我校原名為衡陽化工總廠子弟學校,20xx年7月13日,根據有關文件精神,與石鼓區政府完成了移交簽字儀式,終於由廠礦企業辦學轉為地方財政撥款辦學,更名為石鼓區同興路國小。20xx年6月,一棟面積為2345平方米的嶄新的四層教學大樓竣工,投入使用。因為在改造的過程中得到了明德集團的資助,所以學校正式更名為石鼓區同興明德國小。同年8月,根據石鼓區教文體局的調整部署,南雲國小、來雁國小、同興路國小合併為同興明德國小。因為各企業經濟不夠景氣,對教育投入有限,所以長年未招工,導致教師年齡偏大,教育觀念陳舊。石鼓區政府接收後,對我校投入巨資改善辦學條件。只是在教師隊伍方面,調整的力度還不夠大,原有的教師調出去的多,補充的新鮮血液較少。

2、分佈不合理,學科不配套。語文教師經過學校培訓,現基本飽和,缺數學老師,現由副校長、教導主任改行擔任

一、三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有一名英語專業女老師,但已52歲了。音樂、美術、科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幾乎都是由語數教師兼任,所以急需這方面的教師。

3、學校地處偏遠,人才流失嚴重。我校坐落在石鼓區同興路46號衡化家屬區內,位於城鄉結合部,交通不夠便利。住在城裏的老師

每天上班要轉兩趟車,中午不能回去,只有帶飯在學校吃,條件艱苦。學校規模較小,只有321人。教師的福利待遇較低,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近三年來,我校先後有10名獨擋一面、年富力強、擔任語、數教學任務的中青年教師調往條件優越的城區學校,這對我校建設高素質的教育人才隊伍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4、領軍人才數量不足。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數量缺乏。教科研水平較低,沒有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很多教研活動流於形式。

三、近年來在教師隊伍建設及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堅持正面教育,營造人才隊伍成長環境,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及管理工作

1、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每學期我校都舉辦為期一週的教師培訓班,集中開展政治學習,提高師德水平。經常利用教工例會、教研活動等機會,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學校還成立了師德師風教育領導小組,經常開會研究佈署有關工作。凡是有違反師德的表現,評先評優,評聘職稱,予以一票否決。例如在20xx年度優秀教師、年終評先的評選中,凡是有家教家養現象的教師,一律不予參評。幷將此形成制度,落實執行。

2、加強教師隊伍崗位管理。近年來,學校抓緊抓實教職工考勤、崗位責任制、按學期考核及教學質量考核工作,依規兑現獎懲,不斷

增強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搭建平台,正確引領,促進骨幹教師隊伍的成長。學校每學期都開展一次教學觀摩活動,組織老教師上觀摩示範課,青年教師上彙報課,開展教學評議活動,通過同行互動合作,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開展教學骨幹和新教師的結對子活動,將新教師的培養在教導處的領導下責任到人,開展一幫一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新教師的快速成長。

(三)完善制度,落實措施,紮實抓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近幾年來,我們按照有關規定,積極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學歷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新課程培訓。成立了領導組,制訂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認真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1、抓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工作。學校大力鼓勵青年教師及時進修,提高學歷,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學校在課程安排上予以時間保障。近年來,有3名教師取得了本科學歷。學校在經濟上給予獎勵。

2、加強教學研討活動。認真開展上公開課、同行聽課等業務學習活動,着力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將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情況納入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內容,期末開展檢查考評,並將考評結果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鈎。

3、認真開展校本培訓。一是學校堅持校長和班子成員聽、評課制度。通過主要領導聽、評課,真實地瞭解教師的實際情況,促使教師上好每一節課,使課例校本研究發揮實效。二是在抓好課堂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學校經常組織各類教學展示課、公開課等教學專題研究。每學期都組織全校範圍的課堂教學的展示觀摩活動。學校還組織課堂教學比武大賽。通過這些活動來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三是學校充分利用集中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提高教師素質。學校每週都組織政治學習或業務學習。採用專題講座,放錄象,集中組織研討等形式進行校本培訓。

4、積極落實各級各類培訓任務。凡是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學校按規定報銷有關費用。

5、大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了使廣大教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學校網絡的作用,學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區交互式電子白板培訓以及學校自行組織計算機技術培訓。目前,教師都能夠應用信息技術與本學科課程整合進行授課。

四、今後教師隊伍建設及管理方面的建議

根據衡陽市《合江套片區總體規劃》,20xx年,合江套片區最終形成以來雁塔為核心,石鼓書院廣場、衡陽大劇院、大唐工業博物館、江郡會展中心、蒸水文化牆為核點的來雁中心文化廣場,塑造衡陽市“來雁濱江新城”。根據這一規劃,目前,衡化棚户區改造400套安居房已經動工。我校在未來3至7年內,根據這一發展的總體趨勢,結合我校實際,着力建立一支與我校辦學規模(20xx年同興路國小改擴建工程是根據12個教學班,600名學生的辦學規模設計的)、

人才培養和未來發展相適應、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建議

1)補充年輕教師,儘快配齊學科緊缺教師,解決教師短缺問題,更好的落實課程計劃的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2)抓好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業務素質。教師繼續教育第二輪培訓工作已經開始,由於培訓名額有限,一些教師修不滿學分,建議全體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3)優質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均衡發展之間的矛盾突出。希望加大城區學校和偏遠學校教師交流的力度。讓優質教育資源向師資力量薄弱學校滲透,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共享,促進薄弱學校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現有的“支教”政策,原本是要幫助偏遠學校,漸漸演變成年輕教師職稱評聘的必要條件。由於支教時間短(一至兩年),支教教師無論表現怎樣,到期都能回到原來的學校,順利地評上職稱,所以敷衍了事混日子,達不到幫助支教學校的目的。同時由於流動頻率快,不利於學生知識的連貫和一致,招致學生家長的不滿。建議以校際教師交流制度代替支教,實現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4)職稱評聘應優先考慮偏遠學校。職稱並不代表教學水平,這是大多數人所持的一個觀點,因為一直以來,許多學校是把評職稱看作是對教師的一種福利,每個學校都會盡力的去“幫助”教師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不會對他們作出嚴格要求,所以只要符合年限條件,學校一般都會幫助教師。所以職稱很大程度上是教齡的代表。在評聘職稱項目中,教齡和任上一級職務年限權重較大,有較明顯的向老教師傾斜的意向。這一政策得到絕大多數教職工的認同和好評。值得關注的是不同職稱的教職工,在教師素養和業務能力等方面,並沒有明

顯的區別。鑑此,當務之急是提高教師職稱的責任意識,切實履行不同職稱教師的任職責任,使教師職稱與教師素養、業務能力等名符其實。

根據一所國小中級職稱的教師不能超過教師總數的60%這一政策,我校的年輕教師必須等到20xx年才能有機會評小高,這勢必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在同等條件下,職稱評聘政策向偏遠學校傾斜,以穩定教師隊伍,並藉此政策鼓勵青年教師主動紮根偏遠地區。

教師調研報告12

一、前言

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已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一流教育體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環境、一流教育質量”,以及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教育體系為核心內容的創建現代化教育中心區的戰略目標,在一流教育體制之下,教育質量能否提高的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的提高,本構想就是立足於我區目前的發展狀況對提高全區教師整體素質提出的發展思路。

二、現狀與分析

(一)教師現狀:綜合素質必須提高。

1.全區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學歷合格培訓,至xxxx年xx底全區在職教師共xxxx人,專任教師xxxx人,中學xxxx人,國小xxxxx人,其中中學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達1385人,國小教師具專科及以上學歷達xxxx人,遠遠超出國家教委關於中國小教師任職的學歷要求。但是,學歷並不能與能力劃等號,尤其是我區教師中五年以下教齡的人數佔xx%以上,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尤其是崗位再提高方面,進修學校還任重而道遠。

2.據不完全統計,我區現有校長,大部分是先上崗後培訓,而且缺乏管理學、行政學、公關學等領導者必備的管理素質,因而長期處於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經驗摸索狀態,進修學校不僅要擔負起師訓任務,更要擔負起幹訓任務,為區培養一批觀念新、管理好的專家型校長。校長是教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引導我區教育事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單靠經驗積累是不夠的。

3.我區廣開人才之路,從省外引進大批人才,但由內地引進的人才,由於環境和思維定勢,思想上更多具有“應試教育”的痕跡,教育思想和觀念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而引進和招聘骨幹教師具有一定的短期效應,但不能充分體現區固有的文化底藴和地域特色。我區必須立足於本土,培養一批具特色的“啟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但我區教師尚不具備一線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論指導實踐,由實踐上升為理論的更少之又少,加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才是教科研發展的命脈。教科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須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在實踐與理論的磨合中不斷提升,這就需要進修學校花大力氣在此方面有所作為。

(二)教師進修學校現狀:人員、架構必須調整。

教師進修學校原來作為學歷補充教育的主要機構,對國小及幼兒園教師學歷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時至今日,教師進修學校內部,架構不清晰,責任不明確,人員不到位,現有的人員無法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造成基層單位對進修學校的不重視和反感。進修學校的人員配備和師資水平都不足以應付高速發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進行轉型。因此,進修學校不單單是行政部門規定的繼續教育機構,更應該是教師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場所。

(三)國內的師資教育現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出路。

1.從我區教育實際來看,相當一部分學校提出校本培訓還為時過早。我區近幾年引入大批高校畢業生,但由於我國高校教育學科劃分過細和僅強調理論研究的固有狹隘性,造成畢業生的知識較單一,缺乏歷史的、宏觀的、全面的大教育觀點,造成素質教育實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並且,學校內部師資不均衡,能夠擔負起教科研“領頭羊”的教師全區都匱乏,更何況一間學校,所謂的“校本培訓”大多借助外聘的專家,有時幾間學校還開展的同一課題,反覆請同一專家,造成了人員和資金的重複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區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2.目前各高校舉辦的各類培訓仍是滿堂灌的“填鴨式”,包括目前國內mba得不到國際認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實踐,進修學校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尤其是授課方式的變革。作為學校和教科研單位之間最具價值的橋樑,才是進修學校變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標定位

(一)總體目標:全面實施教師繼續教育,滿足我區絕大多數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成為我區人才選拔----“啟明星”工程的後備基地,完善“區本”培訓,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書匠”,為我區成為教育強區和教育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簡而言之,要做到一個面向和六個轉向。

一個面向:即面向全區的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進修需要

六個轉向:一是從學歷教育轉變為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二是將教師從經驗型轉化為研究型的新型教師;三是從泛化教育轉為區本培訓,時機成熟時可轉為區本與校本相結合的分層培訓;四是從“先上崗後培訓”轉化為“先培訓後上崗”和“邊上崗邊提高”;五是由行政強制性培訓轉化為合理為教師制定成長階梯方案的培訓,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六是從單一的教師培訓轉化為教師、行政兩個發展方向的培訓。

(二)具體目標:實現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培訓質量、硬件設施爭創全省一流。

學校管理目標:堅持“轉換機制,優化結構,增強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則,建立現代化管理運行機制,培養專家型管理幹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辦學管理風格,隊伍建設目標:建設一支學歷高、素質好、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培訓質量目標:切實抓好全體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達標率達100%,優秀率達80%,滿意率達90%。到xxxx年,完成xxx名“啟明星”的培訓工作,對所有學校的中層以上幹部全部進行輪訓提高。

硬件建設目標:建設一個適應我區教育發展的設備一流、設施完備的教師進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師需求的課程規劃,是進修學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設新型教師培訓課程,通過問卷、訪談、實地考察等形式瞭解不同層次教師的進修需求,按需設課。注重課程的層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注重專家與教師共同進行課題研究,開設自選課與必修課且以自選課為主的課程模式,並將每年的繼續教育課時數轉化為學分制,鼓勵教師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

(二)明晰進修學校架構,並進行人員調整。

調整進修學校內部架構,進修學校內設理論部、實踐部和後勤部三個部門,理論部負責制定課程(瞭解教師所需,聘請專家,設置科目,查閲講義,考評課程效果,寫分析報告並制定新的課程方案),並與相關院校和科研單位(包括國內外)建立長久的合作伙伴關係;實踐部負責教育實踐(聯繫實踐基地,選定指導老師,考評實踐效果,跟蹤調查),並與教研室和基層學校建立共建關係;後勤部負責財務、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後勤工作。

(三)運用適當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不斷自我提高。

將教師進修與年度考核和職稱評審掛鈎,教師取得相應學分且成績優異者可獲得外出培訓(國內外)和在職學歷深造的獎勵。

(四)硬件建設是必備的客觀條件。

配備可容納xxx人的報告廳、可容納xxx人的網絡教室各一,討論式教室和授課式教室若干,視頻多媒體教室2間。建成與國內著名師大遠程教育網相連接的教師遠程繼續教育網絡基地。

(五)經費投入,是完成教師繼續教育的保障。

根據xx省人民政府xxxx年第xx號文《xx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第xx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保證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採取以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方法解決。具體經費來源包括:每年從教育事業費中按不低於中國小教師工資總額的2%和教育費附加中不低於5%的比例安排;從地方籌集的教育基金和學校勤工儉學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所辦學校,其教師繼續教育所需費用由辦學者負責。

五必須突破的難點和解決方案

難點:

1.“按需設課、按需施教”的“需”較難把握,每個人由於自身認識的侷限,他所認為的“需”可能與上級部門認為的“需”有一定的差異。

2.授課教師和指導教師的選擇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數教育專家大多從事理論研究或進行過少量的實踐指導,嚴重缺乏實踐經驗,且授課仍以講授式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訓教師的專業多而散。符合我們要求的專家並不多。

3.教室的配備和功能不足。

解決方案:進修學校人員配備必須是,有相當理論基礎和教育實踐經驗,善於與人溝通,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可以達到教師和學員之間的互動的人,這樣可解決難點1、2。難點3需由局統籌解決。

教師調研報告13

一、調查目的

本項調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合肥師範附小的教師專業發展狀況,以便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徵,從而為尋求富有針對性的促進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策略奠定基礎。

二、調查方法與工具

我們採用《合肥市中國小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問卷》對合肥師範附小的全體教師進行了調查,問卷主要從教師的基本情況,對職業的認可度,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學交流和教科研活動及需要學校所創造的條件等多個方面着手的。本項調查收回有效問卷為83份。

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的基本情況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合肥師範附小教師以女性居多,佔全體教師的80.7%,男性教師佔19.3%。

教師的年齡分佈比較平均,既有經驗豐富的中年教師隊伍,又有一羣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從整體上看,20-30歲的青年教師比重偏高。其中26-30歲年齡段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27.7%。偏年輕化的年齡分佈表明:教師思想比較活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比較容易被教師接受。

從學歷層次看,教師中以本科學歷居多,佔62.7%;具有大專學歷的佔被調查對象的33.7%;僅有3.6%的教師學歷在大專以下。這表明我校教師整體學歷較高,教師的主動學習,持續發展的意識較強。

就職稱結構而言,中學高級3人,國小高級佔72.3%,國小一級佔16.9%%,國小二級佔7.2%。由此可見,學校教師的職稱層次總體偏高,這給教師的職稱晉升帶來了困難,也把“如何保持高級教師的專業進取精神”的問題擺在了學校管理者面前。

(二)教師對職業的認可度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師選擇這一職業的初衷,以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居多,佔總數的32.5%;其次是因為受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佔25.3%;另外,教師職業的穩定性,也是吸引在校學生從教的重要原因之一,佔總數的21.7%。

被調查的教師中,喜歡或非常喜歡教師職業的人佔77.1%,説明絕大多數教師的職業認可度比較高,工作的主動性較強。但是,也有8.4%的教師不太喜歡教師職業,2.4%的教師非常不喜歡本職工作。可見,部分教師存在職業倦怠。如何調動這些教師的工作激情,提高職業的成就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教師對職業的'不認可,主要原因是收入較低70%及工作壓力大54.2%,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也是教師不滿意這一職業的主要原因之一34.9%。為提高教師對職業的滿意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需採取措施提高教師的整體待遇水平,為教師過高的工作壓力“減負”,並努力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才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的行列。

(三)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認識

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認為在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方面有較高的自主權,如選擇教學方法76%,選擇教學內容35%,確定教學目標25.3%,選擇評價手段19.3%。只有少數教師認為可以參與學校的管理3.6%和規劃自身職業的發展4.8%,説明多數教師對自己職業前景沒有明確的計劃。

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狀況滿意度呈兩級分化的狀態。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教師佔總數的43.4%,同時也有43.3%的教師選擇“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考研#

有近半的教師認為:內因是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如選擇自身努力佔44.6%,個人天賦佔20.5%;學校環境是發展的重要外因之一42.2%,其次是外出學習38.6%。

60.2%的教師認為校內同行是對自己專業成長幫助最大的人,説明校內教師有互幫互學的良好教風。其次,教育的主體——學生對教師的成長也起到較大的作用,佔被調查的教師25.3%。另外,教育名家及著作也給教師以教學的靈感和智慧的啟迪,佔24.1%。

(四)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從調查結果看,多數老師非常重視教育科研知識45.8%和課程開發知識的學習44.6%,説明我校以教科研促發展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30.1%的老師認為欠缺任教學科相關的知識,19.3%的教師希望能對學生及其年齡特性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瞭解。只有7.2%的教師認為自己欠缺一般教學法知識。

教師目前最想學習的知識依次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知識44.6%、與教學方法、技能相關的知識43.4%、有關學生身心發展和評價知識33.7%、與擔任學科相關的學科知識22.9%、與教育科研有關的知識15.7%和其他2.4%。

在教學中,教學參考書依然是教師最廣泛運用的教輔材料68.7%;有45.8%的教師經常電視、廣播和網絡資源輔助教學,説明我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教師具有較強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過,僅有6%的教師經常使用社區、生活資源,説明教師比較缺乏將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識,不能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教學中,多數教師經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如57.8%的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37.3%的教師經常使用錄音機、錄像機。另外,傳統的紙質掛圖因為使用方便,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具,佔51.8%的教師經常使用。

被調查的教師中,有43.4%的人認為缺乏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課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與學生做較深層次的交流;41%的教師認為需要增強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組織加工的能力;20.5%的教師認為欠缺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另有的18.1%教師需要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的教學方法。

課堂上,教師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活躍學生的思維:73.5%的教師喜歡組織學生討論,將每一個學生融入教學活動之中;66.3%的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8.6%的教師鼓勵學生閲讀有關教學指導書籍;僅有13.3%的教師經常組織課外社會實踐活動。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如何開展教學科研感到困惑,43.8%的教師認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38.6%的教師希望能加強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的學習;30.1%的教師希望提高學科的信息接納的能力;教師對如何評價學生表現得比較自信,只有一人認為自己欠缺這項能力。

絕大多數教師在評定學生學習情況時,採用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佔總數的69.9%;22.9%的教師較多地使用考試對學生進行評價;有19.2%的教師將考試與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相結合。這説明,我校教師的評價手段比較多元化,但學生成長記錄檔案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教學後,最常使用的後續策略是和同事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選擇此項的教師佔總人數的51.8%;其次是在腦子裏回顧一下38.6%和在教案後面寫幾行25.3%;12%的教師會徵求學生對本節課的意見;只有10.8%的教師會系統思考並寫下來,説明教師比較缺乏總結教學經驗並記錄成長曆程的意識。

教師調研報告14

一、學校師德建設現狀,學校在師德建設中遇到哪些困惑,採取哪些對策。

(一)學校師德建設現狀,學校在師德建設中遇到哪些困惑。

1、教書育人意識淡薄。一些教師上課遲到早退,隨意調課,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使命感、責任感減弱;有的教師在崗不敬業,搞“副業”;有的教師忽視自身形象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出口傷人,缺乏公德,有失體統;還有的教師忘記了自己的責任,一味追求個性自由與思想解放,在課堂上或在某些問題的解釋上不負責任地信口開河,有的教師不能言傳身教等。

2、學術道德衰微。有些教師不把教書育人視為自己的本分和義務,在崗不出力,敷衍塞責,馬虎從事,長期不更換教學講義,不改進教學方法,不瞭解學生需求,從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3、課堂教學浮躁。課堂是教師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教師傳授知識、播灑文明的陣地、培育創新人才的搖籃,是教師展示師德、師能和體現生存價值的所在。由於受市場經濟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教師中存在和出現了不安心本職工作,課堂教學出現浮躁等現象。

4、部分教師出現了所謂“人生理想趨向實際,價值標準注重實用,個人幸福追求實在,行為選擇偏重實惠”的傾向。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衝突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發生了某些混亂和偏差。如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發展”和“工作利益的關係”,“精力投入”與“利益回報”的關係,就會在思想上、心理上產生了不平衡,對教師職業仍存在困惑和懷疑。當然那,這不能説很普遍,雖屬少數人行為,但已嚴重影響着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着非常消極的作用,阻滯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採取哪些對策。

1、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師德師風建設要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方能取得好效果。説到底,師德師風是教師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教師是把從教作為一種求生存的活計還是看作自己的事業,會在自己的行動中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從我縣來看,教職工思想狀況整體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前面已經提到。針對思想問題,重要的、有效的仍然是要做好思想教育。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思想工作,提高認識。

一要把思想統一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上來,提倡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意識。

二要把思想統一到教育的改革發展、建設高水平教育、高質量教育的目標上來,樹立大局意識,同心同德、共謀發展、共解難題。

三要把思想統一到教學科研上來,教師思教學、鑽研學問,一心一意提高教學質量,謀科研課題,聚精會神進行科學研究,帶動師德師風的發展。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

針對出現的問題,完善制度。制度是基礎、是保障,要克服管理不善的弊端。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手段,好的制度需要不折不扣的落實。落實制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要科學決策、周密計劃、有效組織、適時調控、將管理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

二是加強檢查與監督,及時監督、有效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有效制止。

三是各級領導、負責人、黨員教師等要以身作則,對己要高標準嚴要求,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實際行動影響他人,樹立標杆旗幟作用。四是樹立先進、抵制歪風、以點帶面、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最後對教職工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並加以解決,讓教職工滿意。

3、改善條件提高素質加快發展

日常的工作不僅在於管理,還得不斷的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條件是基礎,加強學校硬軟件建設,提高教學、實驗、實訓、實習條件,提高教職工生活福利待遇,解除教職工的後顧之憂,提高素質支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共同發揮,呈現整體優勢。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得靠發展,發展得好,學科上得去,質量上得去,人才出得來,好的氛圍起得來,人的精神風貌也會得到大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動。發展也是化解矛盾、解決困難、凝聚人心最有效的辦法,因此,我們要一心一意謀發展,提升發展的速度。

師德建設關乎教師的素質高低,關乎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面對師德建設在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我們要不斷研究和思考,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進師德建設工作不斷髮展,促進師德水平不斷提高。

二、學校師德建設中成功的案例。

(一)蔡麗英對學生春天般温暖,樂於奉獻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蔡麗英同志始終堅持學校提出的“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細節,做學生一生的良師益友”這一辦學理念,把她的班級看成是一個大家庭,悉心關懷每一名學生,始終堅持寬嚴相濟,而無論是寬還是嚴都是以愛為前提的,能經常與學生促膝長談,並與家長溝通,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能通過各項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上進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事物,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時時注意自己的示範作用,並充分發揮班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讓學生學有榜樣,動有目標。多年來所帶班級總是極具凝聚力,團結向上,勤奮進取是她的一貫作風。

現在社會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不少學生在畸形的家庭中成長,性格孤僻,暴戾,蔡麗英同志經常與這些學生談心,並引導班幹部和其他同學關心幫助這樣的學生,使他們變得開朗、健康、快樂起來。有一個學生上了重點高中以後思想上又有了起伏,他又回來找蔡老師,他説“老師最懂我的心思”。她們之間耐心地交談,並與他的高中班主任取得聯繫,共同幫助他,思想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們都説,蔡老師是最公正,最值得信賴的老師。

有一次放學後,蔡麗英同志所在班級的一個家住農村的學生的胳膊不小心骨折了,她二話不説,趕緊一面電話通知家長,一面打車將孩子送到區中心醫院進行及時治療,等到家長趕到時,孩子的胳膊已經處理妥當,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鐘,家長十分感謝,激動的説,孩子在蔡老師班上,就是放心……蔡麗英同志和學生之間的事兒,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在班級管理中,她可謂傾情付出,孩子們對她也特別信賴,課上是嚴師,課下是慈母,既關心好學生,又幫助“差學生”;既關心他們的學習,又關心他們的健康。所以她帶的班級學風正、班風正,學生學習成績突出,思想品德過硬。一支粉筆寫春秋,千百學子報師恩,冬去春來,寒暑易節,蔡麗英同志和她的同事們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

教師調研報告15

一、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育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但通過一些專家深入一線的調查發現“從總體上説,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和根本性的進展。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頑疾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醫治;過於強調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依然普遍存在。”並發現“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記,直接導致用教師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大腦,佔用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嚴重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是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厭學、自信心下降、喪失對學習的責任感、導致輟學的直接因素。”(摘自《“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深度調研報告》)

新課程理念向教學實踐轉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是本次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推進的關鍵因素,但在這方面卻沒有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具體和有效的幫助,教師不能將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實踐行為,這是當前課堂上學生淺表學習的根本原因。教師只有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實踐行為,我們才看到自己的教學有某種程度的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為千差萬別,究竟哪些教學行為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我們展開了江蘇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促進國小生深度學習的教師課堂行為的研究”,為便於研究的深入,我們設計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問卷,期望通過對學校教師的問卷調查,來獲得對當前教師教學行為現狀的認識,以便於下一步研究的深入。

二、關於調查的具體情況

1、問卷的編制、試測與修訂

我們通過查閲有關的文獻資料,深入到一線課堂,獲得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整體印象,然後把收集到的教學行為進行歸納、總結,同有經驗的學科教師座談,最終通過討論、分析,同時參照國內外有關問卷,將初步滿意的70道題目以選擇試題形式組合了一個預備測試問卷。為了檢驗被試回答的真實性和答卷的認真程度,我們還設計了説謊題目,(其用途是檢驗被試回答的真實性),以及檢驗題(或稱相依題,用於檢驗被試回答問卷的認真程度)。

我們將初步編制好的.問卷進行預試,對試測的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後根據學科教師的意見,對一些表述不清和所測角度有重複的題目進行修改、更換,刪除了一些鑑別力較低、影響問卷結構效度的題項,再次審視了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是否恰當,題目是否相互獨立等因素,並根據題型特點重新排列了題目,增加了測試説明。修正後的問卷(見附錄)縮減為40道題目。修改後的問卷再次經過骨幹教師和學科專家的分析、評定,他們一致認為,該問卷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問卷題目能反應當前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狀況,問卷題目提供的情境與當前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聯繫密切,符合測試的目標。因此,該問卷的內容效度符合要求,並具有一定的結構效度。

2、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師的教學觀念(包括1、5、8、18、28、31),學生深度學習狀態(包括2、22、40),教師的主教行為【包括對話行為(3、6、7、24、27、29),呈示行為(10、20、21、37),指導行為(4、、12、13、15、23、25、32)】,教師的管理行為(17、19、33、35、38),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性行為(包括9、11、30、34、36、39),營造積極課堂文化的教學行為(包括14、16、26)。

3、調查目的

瞭解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現狀。

4、調查方法

將調查問卷以考試卷形式發放給調查對象,對參與調查的教師説明調查的目的,對所要研究的內容進行解釋,然後組織調查。不要求署名,20分鐘後收回。各學科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實況,填寫了《課堂教學行為調查表》(見本文後附錄)。

5、調查結果

共發放86份問卷,收回問卷86份,其中有效問卷73份,無效問卷13份。

三、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與研究

我們課題組核心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了逐項統計,進行了結果分析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新課程背景下,絕大多數教師教學行為由正確的課程理念引領,能把熱愛學習設為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課堂教學能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能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能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策略、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儘量避免創傷性學習,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比較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實現,疏忽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並較注重教師的講授,尚未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教師教學行為的引領下,學生尚未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並非樂於學習,學習並未給予他們熱切與振奮的感覺,教學中學生只有偶爾能主動獲取知識,課後還不能主動追求課程以外的知識,學生不具備深入學習的動力。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課堂教學中,大都能做到課堂問題的措詞清晰、明確,能用鼓勵性語言去提問,並留一定侯答時間,在學生回答後也不立刻評論,並讓學生補充、完善回答。但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尚未注意到課堂問題的難度,淺表性的問題居多,讓學生感到難度但通過思考可以解決的問題居少,另外課堂中封閉性問題較多,而開放性問題偏少。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自己的呈示行為最為自信和滿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靈活地根據教學內容選用語言、文字、聲像、動作等手段呈現知識和演示技能,且課堂教授語言大部分能做到準確、清晰、流暢,且自然、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注重板書的示範與引導作用,但教師課堂語言還未能做到幽默,富有激情。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前基本能明確規定討論主題,並通過提示支持鼓勵學生參與,適時地引導學生討論圍繞主題和目標,但同時在課堂上受時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機會還不多,在指導小組學習時未讓每個學生分擔工作量和不同角色,對學生其他的諸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還不能一一進行正確、合理的指導,有時太多或太少介入學生的討論。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課堂管理中,大多教師能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規則,並用課堂規則維持課堂秩序,教師在課堂中能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大部分老師也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與學習任務相關的行為上,但教師在課堂上還不習慣用建設性的批評替代嚴厲批評,有時不可避免地產生創傷學習。

7、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性行為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用獎懲、競爭等方法促使學生熱愛學習,會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反饋作用,但尚不能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實際教學,在教學中對於如何激活學生前期知識以建立實現新知識與學生背景知識的鏈接上尚在探索,如何使教學內容讓學生感覺有意義,合乎學生的需求上需要教師須加強研究。

8、教師營造積極課堂文化的行為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各種方法在努力創建安全、鼓舞、積極地課堂教學環境,但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期許還不夠,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係還不是很積極。

從總體上看,新課程背景下我校教師教學理念得到了持續更新,並能深入課堂實踐進行探索。教師在課堂中授課語言清晰、準確、富有激情,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板書進行輔助教學,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還是比較注重於“教”,忽視學生的“學”。過於關注知識技能目標的實現,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課堂問題過於淺表化,封閉性,“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用教師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大腦”的現象在我校同樣大量存在。

四、建議與對策:

1、建構積極的課堂文化

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來順利進行學習。人的創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為自由的狀態中才能發生,有活力、輕鬆但靈敏的求知慾是理想的學習狀態。努力建構一個安全、忙碌的課堂環境,建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積極關係,推動學生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學生在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中進行學習,其學習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深切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2、設計有意義的教學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學習。教師應該從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着手,針對知識的內聚學習順序和輕鬆記憶,根據學生實際設計學生感覺有意義的教學。學習就是將習得的新知識聯結到學生已有的神經網狀結構上,這就要求必須讓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新觀念進行同化,使新知識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繫,最終實現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為專家式的能力。因此,要實現深度學習,避免淺表性學習,教師就必須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後通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藉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

3、關注學生的學習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試圖用建設性批評替代嚴厲批評,用在教學過程中用獎懲、競爭的方法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熱情,並形成良性循環。教師在課堂中還應該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的合理正確指導,使學生多掌握一些學習本身的規律。另外還應指導學生從本人的特點和本學科的特點摸索並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並且引導學生經常總結、交流、反思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元認知水平。

標籤: 調研 教師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m59q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