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14篇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14篇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

07春漢語言(本)071030522

孟正剛

一、調查目的

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項政治工程,因城鄉差別,為追求城鎮一體化,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

佔極大的比例,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明天就是祖國的明天,因此,對提高全民素質,

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及心理健

康成長勢在必行,留守兒童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使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使之學業有教,

親情有護,安全有保。能擔當社會的責任。

二、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日——20日

三、調查地點

隆興鎮街上和大聯村

四、調查對象

隆興中學

七、八、九年級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

五、調查內容

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和教育等問題

六、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通過查閲隆興中學留守兒童檔案資料及數據,瞭解留守兒童的分佈情況和在校生中的比例,同時主要通過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訪問和座談形式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措施、學業的監護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問題,使其有一顆健康成長的心理素質。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2

調查時間:20xx年6月

調查地點:黃花鄉黃花學區

調查對象:黃花鄉全體中國小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 查 人:薛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間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犖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黃花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我採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黃花鄉在黃花學區就讀的農村留守兒童作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犚弧⑴┐辶羰囟童的基本概況此次調研選取黃花鄉為主要區域。為了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4--16歲之間。調查共涉及36個班級,總人數20xx人(其中國中生1140人,國小生573人、幼兒328人)。據調查統計,黃花鄉現有人口6736人,近幾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呈幾何極數倍增,現有1.5萬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72%。在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國小生176人,中學生293人),佔17.9%,父母中有一方階段性外出務工的比例更大,佔在校生的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羣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我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計數據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於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牼嚀謇此擔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將孩子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黃花鄉的調查情況來看,有91.4%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委託其他親戚或熟人監護的僅佔8.6%。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羣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特別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廣東等沿海地區為主,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繫較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夠,捨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而且隨着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

3、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教師,第二為同伴,第三才是監護人。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

4、行為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5、安全隱患。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説,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報道。

犎、問題的成因

1、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19億畝,據測算,在農村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模條件下,僅需1.5億勞動力,而現實情況是農村人口近8億,農村勞動力4.98億,剩餘勞動力近3.5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用城鄉統籌的眼光解決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這就意味着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要進入城市。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根源在於城鄉隔離的户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羣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2、從農村家庭現狀來看,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是兩大頑症。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係。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3、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犓摹⒍圓哂虢ㄒ

犃羰囟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羣正在加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在政策體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並不在於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户籍相聯繫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

2、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開辦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國小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儘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羣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護人)熱線,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護人)聯繫,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

3、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繫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瞭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泄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繫,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3

伴隨着改革開放的迅猛浪潮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遠離家鄉,大量湧入外地打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離父母的直接監護,成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弱勢羣體——“留守兒童”。由於這些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缺親情,少關愛,導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也越來越備受社會的關注。關於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查:

一現況及存在問題:

(一)監護管理問題。

1、認識不深,教育方法落後。監護人不管是母親、父親或祖輩,大都淺薄地認為監護責任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曖、不出事。他們大都因家務繁忙,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而祖輩教育孩子由於觀念和方法滯相對落後,存在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造成部份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缺失。同時由於祖輩的文化素質較低,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特別是對高年級的學生存在重養輕教,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2、素質不夠,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在留守兒童中由隔代教育的佔留守兒童總數的19.8%,他們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加上他們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使得他們難以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對孩子進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只能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

3、精力不足,教育強度低下。留守兒童中由單親監護的佔有相當的比例,在家庭教育問題上,由於他們的父親或母親外出打工,造成“父親教育缺失”或“母親教育缺失”,加上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要落在一方家長身上,使得家庭勞動強度增大,家教精力嚴重不足,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兒童自身問題。

1、缺乏自主,成績較差。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差成為普遍現象,由於他們缺乏家長及監護人的正確督促和引導,逐漸養成了自由散漫、貪玩厭學的不良習慣,不能完成家庭作業,對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和社會實踐活動也採取排斥的態度,致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成績逐漸下降。

2、缺乏親情,感情空虛。由於外出務工父母常年與子女分離,聯繫較少造成親情缺失,這種情感上的空白是監護人無法替代的。大多數留守兒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

3、缺乏交流,性格缺陷。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機會,監護人則對他們的關注不夠,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部分兒童表現出心理方面的異常,如感情脆弱、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

4、缺乏管教,習慣不良。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有的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表現出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説謊,在家騙監護人,在校騙老師,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學校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早退、打架的現象,有的則迷戀網吧和遊戲廳......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4

農村留守兒童處境究竟是何狀況?近日來,在新寧縣團縣委的帶領下,我們對該縣清泉村進行了調研,該村留守兒童正面臨着5個“缺失”,即親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幫”,心理上缺失“疏”,學習上缺失“導”,安全上缺失“護”。5個“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誡家長,提醒學校,警示社會。由於留守兒童失去了他們應當擁有的成長條件,乃至人格發育不夠健全,行為習慣有失規範,學習成績一般較差,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一些留守兒童身體沒有長成,過激的性格和行為卻提早成熟,如內心封閉,孤獨離羣,心理逆反,學習敷衍,甚至迷戀網吧、混入社會等不一而足。面對這一新形勢下形成的社會難題,經過近日來工作調研實踐表明農村留守兒童急需少一點“缺失”,多一點“共享”。

“缺失”是客觀存在,“共享”需要我們為之創造。我們着重從三個方面入手開展留守兒童調研工作,以進一步瞭解留守兒童的現狀,讓更多的人去關愛留守兒童。

一、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加重零距離的關愛氛圍

零距離的關愛本屬於父母親人的,我們如能將農村基層的黨員、幹部和志願者以一種組織機構形成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定會給留守兒童創造一種新的氛圍,讓孩子心情舒暢的置身其中,親身體驗到來自父母親人以外的關愛。清江橋鄉清泉村人多田少,外出務工人員多達百餘,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26家,留守孩子處於不同程度的困境:一是父母離異或一方亡故的有6名,他們的細小心靈過早地受到傷害;二是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有5家,孩子們受教育的隨時都可能被貧困吞噬;三是監護人沒有家庭管教能力的佔50%,孩子們的成長處於“信天游”的狀態。改變這種狀況不能只靠“外援”,充分發揮村、支兩委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團縣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兒童綜合教育管理工作試點,做到有由村支兩委成員組成的領導小組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協會,有在村內選拔的義務輔導員,有固定“走訪日”,有總結表彰長效機制。清泉村關心下一代協會還特別規定村支兩委人員分片監護留守兒童,村民組長協助監護人監護本組的留守兒童。為加強聯繫,該村關心下一代協會還制定了聯繫學校和家長的特別信函,共同幫教留守孩子。

隨着組織機構的建立,明確基層幹部幫教留守孩子的責任,為留守兒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強了零距離的關愛氛圍。

二、建立結對幫教機制,為留守孩子彌補“缺失”

清泉村留守兒童綜合教育管理試點,另有一個突出特色,即是對留守孩子“幫教結對”單位較多,“雙邊關係”穩定,而且收到顯著成效。相關單位都與清泉村1至2名留守孩子結對幫教。幫教活動克服形式主義,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結對單位一般都是主要領導,親自參加結對幫教和走訪活動,給鄉村和留守兒童產生激勵效應;二是結對幫教活動經常開展鼓舞自信心、培養團結協作等活動,如每年的總結表彰活動,按季進行的集體走訪日活動等;三是結對單位堅持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幫教......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5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然而,大量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並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建議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雲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於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情況進行了瞭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着。據統計,全市15週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國小和國中就讀。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佔兒童少年總數的24.3%,佔全縣中國小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佔85%,託付親朋好友監護的佔10%,和兄弟姊妹一起獨自生活的佔5%。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佔中學生總數的15%,在國小讀書的佔國小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國小就讀的4898人,1-6週歲的尚有1170人。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國中的2834人,就讀國小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雲自治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佔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佔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助的羣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託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兒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裏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乙對“月亮出來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裏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這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信率達不到每月一次。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羣、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國小學生李康豔、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能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説。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國小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隻有硬着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兒童説,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裏,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於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集體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於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於從小疏於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佔2%。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餘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雲國小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於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情況比較嚴重。生活習慣差,説髒話、粗話,抽煙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於網吧,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由於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製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禦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普定縣水母國小學生石××,學習上從原來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後進生,他時常拉幫結夥,夜晚到處東遊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雲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鬥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國小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户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託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於無成年人監護狀態。由於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對象。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誘拐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於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衝動性,加之受不良網絡遊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鬥毆等。平壩夏雲國小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後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於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 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衞華親自調研,並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向全縣領導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羣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幹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幹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幹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西秀區黨委區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羣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餘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後在區關工委成立20週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情況的彙報,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了保障。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情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諮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煙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説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並説,“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事後,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並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採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大量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助“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二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優先;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助和優先輔導;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佔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雲國小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於學校在關愛工作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並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稱號。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國小,外來農民子女佔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乾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並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團市委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於紫雲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信息、網絡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情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雲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於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幹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積極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國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建議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並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託管中心,對處於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着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繫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情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責任,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採取積極措施,強化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儘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繫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是父母二人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儘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合適的看護 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保持聯繫,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通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保持和學校或班主任的聯繫,並保持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特別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繫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責任。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瞭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6

根據省人大會內司工委的要求,我們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的執法調研,對全市留守兒童的現狀及關愛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市已有163萬農民進城務工,其中不少務工人員由於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子女異地入學入托困難等原因,無奈將孩子留在了家中,從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兒童。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市未成年人總數為1473436名,留守兒童約有41萬名(約佔未成年人總數的27.8%),其中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約有31萬名(國小階段的約有三分之中學階段的約有三分之一),處於學齡前的約有10萬名。據某縣統計,在留守兒童中,由單親監護的約佔26.5%,由祖輩監護的約佔62.1%,由親友監護的約佔9.86%。此外,還存在部分留守兒童獨自生活的情況,其中國小階段有1048名,國中階段有4069名。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我市留守兒童的成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憂的突出問題:一是身體健康問題。有的留守兒童特別是監護人家庭生活仍比較困難的兒童,有時温飽得不到保證,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良,並缺乏必要的衞生、保健、醫療條件。二是心理健康問題。留守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膽怯、行為孤僻、情緒消極等特徵。三是學習成績問題。由於心理問題的存在和農活、家務活的增多,往往學習成績下降甚至逃學輟學。四是習慣養成問題。留守兒童極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長以多給錢作為愛的補償,養成了部分留守學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亂花錢、比闊氣的壞習慣以及吸煙、迷戀網吧、打架、早戀等不良行為,甚至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問題。由於缺乏家庭管護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留守兒童又很容易成為各類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羣,容易釀成許多傷害事故。

主要做法

幾年前,我市霍山縣黑石渡鎮一名留守兒童曾寫下 世上只有媽媽壞,生了孩子她不帶,跟着奶奶吃鹹菜,根本沒有父母愛 的打油詩,引起了一些老師的注意並開始踏上了解決 留守兒童 問題的 破題 之路。幾年後的今天,在上級部門的重視和關心指導下,包括霍山縣在內的我市各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有了長足發展,關愛渠道不斷拓寬,關愛內容不斷豐富,關愛成效不斷顯現。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強關愛工作領導並建立有效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級黨政領導同志的重視,關工委、婦聯、共青團、教育等部門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大普查、大調研活動,努力採取實際措施,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藍天。各地制定了《實施關愛留守兒童行動意見》、《關於實施農村留守兒童 暖心工程 的意見》;不少縣區教育部門單獨或聯合其他部門制定了《關於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等,為切實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打下基礎。霍邱縣教育局還組織力量,對各鄉鎮學校關愛工作進行了督查。舒城縣作為省、市級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實施縣,縣和各鄉鎮都成立了由政府負責人為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下發有關文件並制定了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實施方案 ;縣領導組成立後,連續召開了縣婦兒工委暨領導組全體成員單位會議、試點鄉鎮會議、工作彙報會議等,全面部署和推動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的良好風氣。為使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金寨、霍山等地的鄉鎮、學校均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金寨縣各村黨支部明確專人負責,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掌握留守兒童的家庭、思想、學習和日常行為情況;該縣全軍鄉和青山鎮等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服務流動黨員和廣大羣眾的一項重要舉措,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時專門設置 關愛留守兒童崗 ,採取結對幫教、關愛承諾等辦法,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並將關愛落實情況張榜公佈。

二是積極探索推行 代管家長 等制度。針對留守兒童多為 隔代監護 ,監護人 無法管、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 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我市各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長 等制度。這一制度採取自願原則,鼓勵教師、班主任、團幹部、村幹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志願者等有條件的人士擔任留守兒童的 代管家長 或 代理家長 愛心家長 ,通過 一對一幫一 的結對幫扶形式,努力彌補農村留守兒童親情缺失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幫助孩子們找回失落的親情,也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長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後顧之憂。為使這項制度收到實效,有的縣區婦兒工委統一印發了聘書;舒城縣有的中心學校還向全體 愛心家長 發出倡議書,號召他們與結對的兒童多交流、多接觸,做他們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鄉鎮還根據實際制訂了 幫扶合同 ,明確 愛心家長 的幫扶責任。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長 代理家長 愛心家長 (包括社會熱心人士)25114名,成為關愛留守兒童的一支生力軍,並湧現出一大批認真履行 代管 職責的先進人物。如舒城五顯鎮 愛心家長 王守法,悉心為留守兒童蔣雲提供生活幫助、心理疏導,曾在該鎮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彙報會上介紹做法。

三是通過學校主渠道實施關愛。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關愛工作開展得如何,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全市城鄉許多學校在這方面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許多留守學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舒城縣從發揮學校主渠道作用出發,積極實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開展自我管理實踐活動、定向培訓監護人和班主任、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建立學校聯繫制度、創辦留守兒童之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評價激勵制度為內容的 八項行動 ,並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縣教育系統倡導各中國小開展 八個一 活動,即:籤一份留守學生教育目標責任書、為每位留守學生建立一份檔案、開通長途熱線並要求學生家長每兩週至少與孩子或老師通一次電話、班主任每學期發給留守學生父母一封信、動員每個教師至少當好一位留守學生的代理家長、每學期為留守學生參加興趣活動提供一次專題指導、每學期專門召開一次留守學生表彰大會、開通一條心理健康諮詢熱線或一個心語小信箱。在實施 八個一 的過程中,該縣一些鄉鎮和學校還做了大量創新性工作,實行了關愛留守學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計拉近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距離。不少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吸引留守學生,並加強了對他們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養他們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獨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類家長學校2507所,在培訓留守學生監護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裕安區作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現代化試點區,全區中國小都成立了家長學校,努力幫助留守兒童監護人提高管護水平。舒城縣連續舉辦了留守學生班主任和監護人培訓班,該縣高峯鄉聘請五橋中心國小副校長鄒書平在全鄉各村開展巡迴培訓,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14場,培訓留守兒童監護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過提供寄宿或託管實行管護。20xx年以來,經各級政府撥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學校;一些地方在公辦學校辦學基礎上,通過爭取上級撥款和引入社會資金、個人集資等辦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較短時間內使公辦學校具備了寄宿功能,解決了不少留守學生的實際困難。壽縣保義鎮民辦興華中學以寄宿制學校為依託,率先創建了 壽縣農村留守兒童託管中心 ,20xx年春學期共招收留守兒童766人,佔該校學生總數的60.1%,為此學校進行了改建並興建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室外娛樂場所。通過對留守兒童實行住宿、就餐、活動 三優先 ,督促留守學生與家長聯繫、學校每月開展一次家訪、招聘志願者實施結對幫扶等措施,該校對留守學生積極實施關懷。今年,該校獲得了省 留守兒童之家 的榮譽稱號,全國婦聯兒童部長和六安市委主要領導也前往看望慰問該校留守兒童。霍邱縣岔路中心校通過引入社會資金和教師集資等方式,建起了許多基礎設施,實行封閉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學生400餘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寄宿制開辦以來,通過嚴格管理、實施關懷、加強幫扶等措施,許多留守學生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自理能力、集體意識、互助精神有了顯著增強。金安區施橋鎮大窯村支部書記張克平已連續五年通過與家長籤協議的方式,在家辦起了留守兒童託管所,每學期為50多名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兒童提供食宿和監督輔導學習服務,同時還關心他們身心健康,給遠離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為此他付出了許多心血。此外,有的鄉村學校教師自發墊款建起學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條件為留守學生提供收費寄宿。

五是積極開展各種關愛活動。近年來市婦兒工委組織了以 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為主題的六一慰問活動,市婦聯、團市委等積極籌建 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場所。金寨、舒城等縣也在部分鄉鎮創辦了 留守兒童之家 並向全縣推廣。今年以來,舒城縣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讓貧困留守兒童優先享受 春蕾計劃 救助,給部分留守兒童提供免費健康體檢,向留守兒童贈送學習用品等,據不完全統計,救助資金累計達10餘萬元。金寨縣在開展農村黨員幹部主題教育活動期間,鄉村兩級黨員幹部把向留守兒童捐款捐物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全市各級、各方面都加大了對貧困留守兒童的救助、關懷力度。作為關愛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各地新聞宣傳媒介通過各種形式,加大了宣傳報導力度,較好地營造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配合、促進了關愛工作的開展。

主要問題

一是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把關愛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關愛辦法和措施不多,已開展的關愛工作廣度、深度不夠,一些留守兒童仍存在不少實際困難和問題。一些基層組織對開展關愛工作還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長 代理家長 無私奉獻的積極性有所減弱。受工作力度、經費、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學校與學校之間在關愛工作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兒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滿足。據有關部門20xx年統計,全市需要寄宿的學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兒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兒童132553人)。由於缺少足夠數量的寄宿學校,不少留守兒童尤其是國小留守學生、家庭比較困難、獨立生活且無人照看的留守兒童,仍然缺乏進入寄宿學校就讀的機會。一些寄宿學校(包括社會個體開辦的託管中心等)規模還比較小,條件比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導,開辦條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學質量、親情關懷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關愛工作缺乏統一領導、協調。有的地方婦聯、團委、教育、文明辦等部門往往從各自系統要求出發開展留守兒童工作,缺乏統一領導和協調安排,政府的主導作用未能充分發揮,長效工作機制未能形成。由於缺乏統籌協調,關愛工作基礎不夠紮實,規劃難以制訂,資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難到位,合力無法形成。同時,個別部門對關愛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責任落實情況不理想,效果不明顯。這種狀況不利於留守兒童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幾點建議

提高認識,把關愛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留守兒童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出現並將長期存在的.社會羣體,是最需要關注的特殊兒童羣體之一。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着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廣大家庭、廣大羣眾的切身利益,關係着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任務,切實擺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程。

強化工作機制,進一步整合社會關愛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具有面廣、量大、困難多的特點,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鑑舒城縣的經驗,依託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建立關愛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 黨委領導,政府(婦兒工委)實施,部門配合,社會參與 的長效機制,同時把這項工作納入到有關政府部門及縣、鄉(鎮)、村有關幹部和學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兒童工作的統計、監測、督查、評估和激勵機制,注重總結推廣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及時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三要注意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推進做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內容。四要鞏固和完善 代管家長 等制度,加強對 代管家長 和監護人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同時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加強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努力構建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教育保護網絡。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等的投入。各級政府應發揮好主導作用,切實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活動室、留守兒童俱樂部、留守兒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的寄宿和參加社會、集體、文娛活動的需要,努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監護條件。條件成熟的時候,應儘快把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等設施建設,列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保障和指導、管理工作,努力達到標準化、規範化的要求。同時,可制定有關政策,鼓勵退休教師和其他熱心人士創辦符合一定條件的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等,並可考慮給予一定標準的政府補貼;從扶貧基金或其他有關基金中專門劃出一塊,用於對部分特困留守兒童實施救助以及對認真履職的 代管家長 等的獎勵、補助和表彰。

發展並憑託縣域經濟,努力減少留守兒童數量。要積極壯大縣域經濟,努力增加就業崗位,為更多的農民工創造就地、就近就業的機會。本地企業在招工的時候,在積極做好宣傳和保證一定工資標準基礎上,優先考慮錄用留守兒童家長,使他們能夠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們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讓外出務工潮變成回鄉創業潮,增加農民實際收入,減少外出務工。同時也要告訴家長,在決定外出謀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慮孩子的實際需要和前途。此外,應積極推動國家立法,採取各項有效措施,保證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未成年子女進入城市後能夠儘快入學,接受具有一定教學和管理質量的義務教育。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7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一個新的羣體——留守兒童。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羣體的關注,找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問題。今年5月,根據縣關工委轉發的文件要求,我鄉婦聯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也積極參與此次行動,對龍慶鄉0-18歲的留守兒童現狀進行了走訪和調查。通過到學校,去家庭,接觸了留守兒童的心,瞭解了他們的現狀。現就存在的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鄉總面積481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3.3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6.3%。全鄉有耕地面積3378.7公頃,其中水田178.7公頃,旱地3200公頃,人均耕地1.5畝,且大多數耕地是高山田交通不便,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生薑為主。由於百年大旱,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2410元,廣大老百姓仍然生活在貧困邊緣。因此,極大部分羣眾迫於生計也擠進了打工隊伍中去,成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據調查,全鄉0-18歲的學生人數有6314人,留守兒童2371人,其中在校國小生中就有1154人,佔學生總數的18%,老人監護的有439人,佔38%,寄養他人的有140人,佔12%。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普遍較差。 由於農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乾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兒童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學習普遍較差。 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農活、家務活增多,尤其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體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根本無法顧及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大部分留守兒童還要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導致一些兒童體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對待學習只是應付了事,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於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兒童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較差。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無法顧及到兒女的成長情況,監護人或代養人只管留守兒童的生活,缺失了道德的教育,養成了留守兒童放任自流的習慣,缺乏道德約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了不講衞生、不拘小節、亂花錢、頂撞祖輩、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説謊騙人、小偷小摸等行為偏差,尤其是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脱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三、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意識淡薄。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着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不高,有的還是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二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展;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於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2、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來,隨着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二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針對性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3、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並在成長中留守兒童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四、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

 1、加大投入,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境。近年來,隨着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投入也要下大力氣,出台有利於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禁止一切影響和限制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兒童的管理措施。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兒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兒童採取寄宿制管理,確因特殊情況不能寄宿的,學校實行跟蹤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3、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一。對於留守兒童,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兒童的責任,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激活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占大多數,勞務經濟成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產物,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來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從而促進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新農村。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登記表

調查時間:月日—月日

調查方式:走訪

調查人:

調查地點:略

留守兒童家數:13户,

留守兒童人數:26人

總户數:33户

其中有4户一位老人帶3個小孩,有5户一位老人帶2個小孩,有4户1位老人帶1個小孩。

其中未滿週歲的留守兒童:2人;學齡前的留守兒童:6人;學前班—四年級:11人;五年級—六年級:7人。

二、調查感受

“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言傳身教”這一成語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調查情況看,在我們這個村組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數,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無幾。推而廣之,在中國像我們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比我們村經濟條件差的還不可計數,可想而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確實多,並且情況不容樂觀。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都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孩子讀書而背井離鄉出外打工,但這裏面也含有個別怕吃苦而將重任交給來人的青年夫婦。他們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兩次,有些甚至幾年才歸家一趟,只是按時寄一些錢讓小孩生活、學習,有時寄一些衣服或玩具來“滿足”這些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須不知正當這些父母自認為給了孩子富足的物質生活時,這些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卻空虛得像一張白紙,他們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邊的那種温馨與快樂,他們只能用電話線來寄託他們的'情思,抑或在電話旁,在夜裏,在父母牽着孩子小手玩的電視片前淚流滿面。

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對人的行為習慣,對人的思想認知,對人智力的開發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留守兒童,這些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對的卻是沒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時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體裏甚至還流淌着封建社會血液的老人。在這些老人的“薰陶”下,這些留守兒童又怎能從小養成愛祖國、愛學習的行為習慣呢?他們又怎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又怎會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朋友夥伴要團結呢?走訪中我看到他們一個個臉上滿是污垢,找不到一點白淨的皮膚,身上的衣服像抹布......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9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此同時受户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 單親家庭 裏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縣農村14週歲以下兒童約1.3萬人,留守兒童有1457人,約佔兒童總數的11%,其中留守兒童單親在外務工為898人,雙親在外務工559人。為了進一步瞭解留守兒童的相關情況,改善我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發展狀況,20__年4月,縣婦聯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學習狀態、情感體驗和社會支持四個方面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昭君鎮、峽口鎮、南陽鎮的部分留守兒童。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

留守兒童現狀及分析

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分析

調研結果顯示,在父母雙雙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大多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佔62%,與其他親戚生活一起的佔13%,在校寄讀佔25%。這些家庭大都為經濟狀況所迫,不得以而出去打工。在對於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留守學生不希望父母出去打工,主要原因集中在想念父母在家時的温暖和關懷。在外打工的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並未減弱,絕大部分成年人外出務工時都會對子女的生活做比較放心的安排。外出後,他們在經濟上給予充分的支持,調查發現所有留守兒童都有充足的零花錢,其中43.2%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零花錢較多。

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分析

據問卷結果顯示,100%留守兒童是喜歡上學的,因為這樣能認識更多的新朋友,而且還能和同學一起玩。但是有75%留守兒童成績在班上是中等或者中等以下,17%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學習興趣下降了。由於爺爺奶奶作為監護人,普遍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幫助孩子學習,當問及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怎麼辦時,有71%是與同學一起探討完成的,有15%的留守兒童是自己獨立解決的,有13%是求助老師,只有1%是求助家人或親屬。在問及監護人是否重視學習時,93%留守孩子表示重視但不能輔導,只有1%表示重視並能輔導,還有6%的表示不重視。

留守兒童的情感體驗分析

調研結果顯示,父母與留守兒童聯繫中,父母談的最多的學習成績及學校情況,其次是詢問身體狀況、飲食、穿衣等情況,再次就是注意安全等問題。當問及身邊的人是否關心自己的問題時,絕大多數留守兒童選擇最關心自己的是在家照顧的人,甚至有13%留守兒童覺得父母很少關心自己。在問及平時是否開心的問題時,43%留守兒童表示多數時間不開心,有35%留守兒童認為比較開心,還有22%留守兒童是説不清。

社會支持情況的分析

調研結果顯示,90%留守兒童知道留守兒童的概念,63%的留守兒童知道愛心媽媽或代理家長,45%的留守兒童表示需要設立 代理媽媽 制度來幫助留守兒童,有40%留守兒童表示需要成立 留守兒童服務中心 來幫助留守兒童。

存在問題

由於長期親情缺失,這些孩子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學習、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問題

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及親戚代理撫養,由於爺爺奶奶及代養親戚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隔代扶養還突出表現為過分溺愛孩子,認為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就應該多給孩子一點兒愛。絕大多數父母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讓孩子能有條件上好學,接受學校好的教育,日後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與願違,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大多數。

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陷,存在嚴重的 親情飢渴 ,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鬱、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沒有自己信賴的長輩可以傾訴和指導,往往只能是 自我消化 。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

道德品行問題

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養成許多不良行為,如沉迷上網遊戲、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打架鬥毆等,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在是非面前表現為含糊不清,有時甚至覺得刺激而觸犯法律的底線。

安全問題

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託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護責任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則是學校的事情。因此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缺乏必需的安全保證。

產生問題的原因

由於監護的 盲區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留守兒童。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於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 外來人 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在學校寄宿,年齡較大的孩子屬於自我管理的類型。這種類型,孩子年齡在14歲左右,多為國中學生。主要特點:父母長期在外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財、物方面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關注較少。這類留守兒童由於處在青春期初始階段,易受外界影響,發生問題較多。

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 誤區 。一是父母由於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 物質(金錢)+放任 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繫大多隻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 拜金主義 等思想。部分留守兒童厭學,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父母也沒讀什麼書,同樣天南地北掙錢,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於吃喝玩樂,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二是由於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 網吧 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三是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而且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社會環境存在 雷區 。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説,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 真空 ,學校不可能事無具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導致留守兒童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對策與措施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縣委縣政府要出台各項優惠措施,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動員條件成熟的有志青年返鄉創業,大力開展家庭創業工程、信貸助推婦女創業行動、青年創業小老闆計劃等,同時聯合農業、科技、勞動等部門開展技能培訓,讓年輕農民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就近就業。各鄉鎮要就地發展經濟建設,作好 原生態 經濟文章,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工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可以增強農村兒童受教育質量。

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教育部門要把留守兒童工作情況作為學校教育考核內容的主要部分,各農村學校幼兒園要成立留守兒童管理專門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留守兒童管教。一是教師要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加強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二是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檔案,將留守兒童成長記錄檔案與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材料結合起來管理;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熱線。

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教育、團委、關工委、婦聯、鄉鎮政府等部門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通過學校的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全面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

主動發揮組織優勢,維護兒童合法公益

一是建立 留守兒童服務中心 。每個鄉鎮可依託學校或村委會,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 留守兒童服務中心 ,設置 快樂活動室 親情工作室 愛心閲覽室 等,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園地、交流平台、娛樂場所和健身陣地。藉助慈善協會的平台,建立的 關愛留守兒童 專項資金,廣泛挖掘社會資源,接受社會的資助,從機制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經費來源。通過聘任志願者的形式,常年開展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集體活動,彌補留守兒童在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調動他們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建立 愛心媽媽 結對幫扶長效機制。開展 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向全縣婦女發出宣傳倡議,招募 愛心媽媽 。同時改變以往經濟幫扶為主的方式,鼓勵 愛心媽媽 進家入户為留守兒童檢查指導作業,送課外書,梳理頭髮,修剪指甲,整理房間,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母親般的關愛。

提高保障社會救助,切實解決生活困難。

健全特殊困難流動留守兒童的檔案,將符合條件的留守兒童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其及時進行醫療救助。要抓住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利契機,確保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享有應有的基本醫療服務,有效解決困難農村留守兒童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充分發揮各地法律援助服務機構的作用,切實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合法權益。

大手牽小手,全家樂悠悠;小手牽大手,齊心填代溝。兒童是家庭的花朵,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成長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學校,成功在社會。惟有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為一體來引領好我們的孩子,這才是我們最終的期盼!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0

根據全國婦聯XX年發佈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佔農村兒童的37.70%,佔全國兒童的21.88%。全國農村流動兒童達2877萬,兩者之和約佔全國兒童總數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廣東、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大,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最高,分別達到11.34%和10.73%。從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比例來看,重慶、四川、安徽、江蘇、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過50%,而湖北、廣西、廣東、貴州的農村留守兒童比例也已超過40%。可見除中西部地區外,留守兒童也分佈於廣東、江蘇等東部發達省份。根據婦聯《報告》,雖然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入學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一起居住,10.7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3.37%的農村留守兒童單獨居住。

關愛留守兒童支教調研的準備

基於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我們社團總會為了調研留守兒童相關問題,前期由覃桂東團長等同學來到覃排社區考察調研場地。

一、 明確調研目的:

關愛留守兒童,提高自身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促進社會和諧

二、 考察調研背景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於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衞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三、調研時間

XX年7月19日—7月25日

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通過和覃排國中藍老師的談話中得知,覃排社區的兒童中95%

的兒童為留守兒童。很多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xx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覃排社區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術素質較低,勞動力素質低,科技應用推廣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較低。

2、經濟結構單一,覃排社區的產業結構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種植為主,缺乏特色產品和名優產品。

3、因病(因殘)致貧,覃排社區屬於邊遠山區,工作條件、醫療條件、衞生條件等生活條件較差,各疾病發生較高。

4、因學致貧,現在學生上學費用較高,特別是大學學費,因此使有大部分學生的家庭致貧。

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XX年7月22日,調研組在覃排社區第一書記黃書記的帶領下,來到瓦窯莊,為留守兒童進行安全課的宣講。

通過對瓦窯莊覃書記的採訪得知,瓦窯莊是一個由清水河環繞的村落,由於上學需要通過擺渡,然而很多兒童未到達能夠掌握擺渡的年齡,而村莊裏的教學條件也不能滿足適齡學生,莊內只有一個教學點,教學點只有16個學生,而且由於年齡相差較大,而且數量較少,學校採取複式教學的`方法,16個學生開一個班,而3到6年級的學生則寄宿學校,一週只能週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親情缺失、學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會教育空白,使得各種"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出現。

(一)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關愛,留守兒童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孤兒”。這種感情的欠缺影響到他們對外界的認識,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父母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

(二)監護人的溺愛或放縱加重了留守兒童的問題

原父母的監護責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轉移外,還呈現出監護責任向祖輩轉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這是一種隔代監護。隔代監護的監護人大部分對留守孩子過分溺愛、遷就、百依百順、百般呵護,生怕不能在兒女面前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所以過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滿足,並且有時還要替孩子所造成的過錯承擔責任。另外,由於受到中國傳統習慣的影響,隔代親成為了教育的障礙,老年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監護人的過度溺愛或放縱在無形中助長了留守兒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發展。

(三)學校的教育忽視了留守兒童羣體的特殊性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和國家政策上的傾斜,導致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極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別是農村税費改革以後,嚴重的負債率導致了農村學校連教師的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而且政策性補貼及福利費全靠學校自己解決。教育資金的嚴重缺乏使得農村學校教師結構出現不合理的現象,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教師大多身兼數職,專職行政人員比較少,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所以只能實行大眾化教育,不能給“留守兒童”更悉心的關懷。“ 留守兒童”由於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個更需要特殊關懷的羣體卻也正是學校和老師放逐的對象。

(四)政府部門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

政府部門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相當不夠,使得留守兒童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據有關人員調查中的三個鎮政府竟然沒有一個有外出務工家庭的任何專門資料,沒有一個對有多少農民工離家有多少留守兒童做過詳細統計,更沒有明確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政策。關注只是停留在媒體等表面形式上,所謂照顧也就是每年象徵性選擇小部分“留守兒童”家庭送一些禮物,根本解決不了留守兒童任何實際的問題。薄弱的社會教育,匱乏的教育資源,陳舊的教育觀念,這些因素導致了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此外,農村的相關部門對一些娛樂場。

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狹隘、偏執性格缺陷,使得我們的志願者老師的工作就更是複雜了.雖然前路困難,雖然我們力量微薄,但是我們只希望能看着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只希望能為他們貢獻一點點自己的力量。我們只能耐心的從小事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1、在我們懷疑孩子説謊時,我們不當面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通過多方調查,證實孩子確實在説謊,再進行交流溝通指導。

2、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糾紛,我們想要教育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們不支持孩子説謊,推缷責任。

3、當孩子與我們對着幹,我們儘量充分冷靜,等雙方都冷靜後,我們再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親切交談溝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錯誤和缺點,並説:“孩子,跌倒了再爬起來,知錯能改,就是好樣的。”

4、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我們要熱情鼓勵並告訴他(她):“孩子,把頭抬起來,我相信你能行!”

5、當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我們幫他們擦去眼淚,並安慰他們説:“孩子,沒有關係,任何人都會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堅強,以後別人會理解你的。”

6、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及時表揚可以説:“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話語,併為他們鼓掌,如有可能適當給予物質獎勵。

經過幾天的相處,有些小朋友已經能夠以朋友的身份和我們的志願者相處,有些小朋友也能和我們的志願者説出自己的心裏話,雖然關係只是一點點的進步,卻給我們的很大的欣慰。只要有一點點的成效,我們仍然會繼續己微薄的力量。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1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或託付給親戚來照管孩子,這些人便成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反過來,還要關照小孩生活,對孩子的學習更無法過問。

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近20多年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主要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的青壯年勞動力,青壯年勞動力佔全部流動人口的 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普遍出現了留守家庭問題。目前,在與留守家庭有關的諸多問題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後,他們整日忙於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於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於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於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

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佔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

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 親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繫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

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願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衞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

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6. 行為上缺少自控。

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

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併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採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説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於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羣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羣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羣體交往的小祕密,尤其要與羣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遊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羣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後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閒暇教育,吸引羣體成員投身於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羣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餘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羣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悦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台,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台,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羣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儘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説,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税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闢活動園地。

(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農村生活

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轉移。將農村勞動力就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能在本鄉或本縣打工,縮短務工農民回家週期。加強農村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儘量減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2

(一)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分析

在5天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工商大學外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展開調查,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入户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的形式。

據調查,二小有留守兒童200餘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0%,據二小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反映,留守兒童在學校各年級和各班均有分佈,約佔1/3左右。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為97%。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發現35%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週歲左右的留守兒童表現得更明顯,70%的留守兒童一年以上才能與父母見一次面,87%的留守兒童通常與父母進行電話聯繫,81%的留守兒童經常在家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較強,55%的留守兒童在學校有不少夥伴,14%的留守兒童害怕見陌生人,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在調查問卷的主觀題部分,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調查留守兒童“最想對父母説的'一句話”時,多數孩子“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來”、“我想你們,我會好好學習的”“爸爸媽媽辛苦了”,部分學生表示“爸爸媽媽快來接我”“爸爸媽媽能多關心我”,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親子關係不夠融洽。

通過與二小的老師交流和問卷調查過程中我們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留守兒童主要有以下特徵:

1、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上表現參差不齊。我們在入户調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學兼優,能夠熟練地背誦古詩、唱英文歌,在家還要照顧僅僅2歲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媽媽離開家外出打工,在問到他最想對爸爸媽媽説的一句話的時候,他希望父母能早點休息,懂事程度已經超過同齡人。但也有的留守兒童劣跡斑斑,據二小的一位老師反映,一位留守兒童有偷竊行為,經常偷竊超市裏的商品賣給同學。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兒童較內向、自閉,逆反心理較重。據老師反映,有些留守兒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於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訓,而祖(外)父母多數情況下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因此,當這些孩子長大後,人際交流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因而很難和別人溝通。國小和國中是留守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監護人尤其是爺爺奶奶通常溺愛他們,造成了他們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應力、思想行為方面相對其他孩子要緩慢一些,這也造成了日後和他人交流產生障礙。

3、學習方面,留守兒童的學習兩極態度分化現象嚴重。據學校老師反映,學習不認真的往往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長的監督力度不夠,他們的學習就無人過問,最終很容易形成雙差生和問題兒童。據二小的袁校長介紹,一位11歲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幾年才回家一次,該生學習成績較差,行為習慣也很不好,自覺性不強,逐漸成為問題兒童。

留守兒童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監護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責任,主要表現在:一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自身文化素質低,無法在學習上給予留守兒童必要的輔導,致使留守兒童學不會的知識越積越多,積重難返。二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夠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問題,對留守兒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顯得力不從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態度,任由其發展,不管不顧,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在其身上花費心思。三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沒有能力監管或溺愛他們,這主要表現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3

一、調查背景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羣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留守兒童。

20xx年5月10日全國婦聯近日發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總體規模擴大;全國流動兒童規模達3581萬,數量大幅度增長。

近年來隨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在今年假期期間我與一名同學共同進行了一項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教育的調查,並作出以下報告:

二、調查過程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8月5調查範圍:本村及鄰近兩個村莊

發出問卷:30份,收回29份,回收有效率:97%問卷內容:見文末附件。

三、問題分析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當他們出現心理困惑、遭遇學習困境、面臨生活困難時,幾乎得到遠在幾百裏甚至幾千裏之外父母的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難,這些都非常值得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隨着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將轉移到城市就業,留守兒童的羣體規模也會隨之繼續擴大。如今的城市建設離不開辛勤工作的農民工,在工地,一個個農民工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翹首企盼的留守兒童,他們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謀生,對孩子的“捨棄”更多的'是無奈地選擇。在大多數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等親人照看,由於年齡較大,體力不支、沒有什麼文化知識,大部分監護人只能勉強照顧孩子的起居,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交流。據瞭解,留守兒童厭學、棄學現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學習成績處於中等偏下。還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負擔被親友“踢”來“踢”去,一會兒放到外公外婆家,一會兒趕到叔伯家,使孩子從小心理就不平衡,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人”。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長期的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都面臨挑戰。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部分留守兒童性格行為上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變得脾氣暴躁、任性、打架鬥毆等。“當然也有部分兒童的心理行為發生令人欣慰的積極變化,生活能力和學習自覺性提高,自我約束增強,更富有責任感等等。”

留守兒童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城市,政府、學校、社會共同努力。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許多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着孩子一起走進城市。“留守兒童問題表現在農村,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城市。”改善農民工在城市裏的就業生活環境,特別是改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學校就學的政策環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四、對策和建議

現在,許多勞務輸出地已經行動起來,紛紛啟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設立“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專項基金,創辦了“留守學生”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點亮心中的希望之燈,但是現如今我們也應該加大關注留守兒童的力度,更多的幫助到他們。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温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第三,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第四,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發展的能力,多渠道尋找就業門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可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方面進行重點加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各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學生登記備案,專門管理,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開留守學生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影響產生合力效應。第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最後、重視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指導留守學生解決各種困惑和疑難,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他們走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其健康和諧發展。

3、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教師要真心實意地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驅除他們由於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讓留守兒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五、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外出的農民工也多,農村的留守兒童也多。本來需要贍養的老人卻還要撫養自己的孫兒輩,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孩子。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我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於我國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更關係到我國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希望有一天可以讓全國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的成長。

六、附件:調查問卷

1、家庭主要收入來源:

A農業B經商C外出打工D其他2、監護類別:

A父母直接監護B由爺爺奶奶監護C獨立生活D其他3、監護人文化程度:

A沒上過學B國小文化C國中文化D高中及以上4、對被監護人的態度:

A關愛B沒辦法推託C冷淡D其他5、:性格

A開朗B內向C任性D暴躁E柔弱F其他4、父母在外務工:

5

A父親B母親C父親、母親5、父母一般多長時間回來一次?

A一到三個月B三個月至半年C半年至一年D一年以上6、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聯繫一次?

A每天B一週以內C一週到一個月D無所謂7、你最希望和誰住在一起?

A父母B爺爺奶奶C兄弟姐妹D親戚E同學朋友8、父母外出打工期間,你有沒有受到過欺負或人身傷害?

A時常有B有時有C沒有或很少有9、學習成績

A優B良C一般D差10、你喜歡上學嗎?

A喜歡B一般C不喜歡11、父母外出打工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影響?

A起好作用B沒有影響C起壞作用12、你平均每天看電視時間:

A 1小時以內B1到2小時C 2小時以上13、有人監管你看電視嗎?

A有人管B有時有人管C沒有14、家裏有人督促你的學習嗎?A有B沒有15、監護人監管孩子學習情況:

A要求嚴格B有時過問C基本不管理想:你將來最想幹什麼?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報告 篇14

一、基本情況

隆興中學地處道真縣的隆興鎮鎮所在地的正東西方向150米處。是一所半封閉式管理學校,是人民滿意的鎮級初級中學。全校在校學生954人,其中留守兒童達463人,留守兒童數量較大,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影響着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還給學校、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全面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和教育情況,我對隆興中學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約佔全校在校學生總人數的50%,這些子中5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道德失範、心理失衡,生病得不到父母的及時照顧等諸多因素和問題。現將我這次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二、總體現狀

1、留守兒童分佈

我校在校學生954人中有留守兒童463人,佔47%,其中女童有213人,單親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有398人,佔留守兒童的8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佔17%,隨父母進城生活的流動兒童佔31%,從留守兒童的年齡看,他們的平均年齡在12歲,女平均年齡為12.1歲、男孩子的平均年齡為11.7%,從教育分佈看,6--15週歲的留守兒童佔總數90%以上,從留守時間上,在家鄉留守時間為1--3年的佔總數67%,留守3年以上的佔78%,有80%的留守兒童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未收到父母的電話,40%能在一年中見父母一次,有30%的留守兒童一年也未見父母一面。

從以上數據顯示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的比例較大,隨着追求城市化發展趨勢,出現了為子女的成長奠定相對較好的經濟後盾的偏激思想,外出務工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成逐年上升趨勢.同時,留守時間較長,年齡較小,留下兒童缺乏自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家庭的温暖,俗話説:“父母是家的象徵”,而留守兒童是有家而得不到家的温馨和温暖。

2、留守兒童的監護

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66%是單親監護,34%是隔代監護,4%被託付給親友監護,有1%無人監護,姐弟兄妹一起讀書,由哥哥或姐姐管理和支付經濟,照顧弟弟妹妹,兩個未成年人如何能管理好自己和照顧他人呢?

3、留守兒童的學習和養成教育

據調查顯示,74%的留守兒童成績較差,在雙差生中留守兒童佔極大比例,即使成績很優秀者,但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成績好的所佔的比例相當小,可留守兒童的經濟銷費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這種孩子的家長認為多給生活費好像是父母支撐他們成長的有效方式,可恰恰給留守兒童創就永遠不可滿足的天堂,他們好吃懶做,説慌、打架、抽煙、喝酒、沉迷於遊戲網吧、拉幫結、參與賭博、盜,搶劫現象佔10%左右,只是程度有別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三、留守兒童形成的`原因

1.主要原因

留守兒童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經濟問題,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也就成為了必要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行為,心裏健康,人格和無智力發展,尤其是0-16週歲的孩子是人生行為習慣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可是這一時期恰恰成為與父母溝通和交流的空白,家長們認為只要給孩子們創造優裕的物質條件就能彌補這一感情心理失,物質上的支助當然是必要的,可家長不能扮演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的旁觀支助者,造成親情洪爆,性格的畸形和心理畸形等嚴重逆反心裏是產生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

由於教育資源匱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不足,有的由於班額大,教師教學任務重,心有餘而力不從,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難以入微,與家長的聯繫溝通難以實現,即使負責的老師也不能完全的取代家的温暖,導致留守兒童厭學,輟學或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甚至是意志力極弱,給人類的素質帶來極大的不利,同時現在農村的教材內容以城市教育為參照嚴重脱離農村的實際,加之農村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寄宿制學校較少,辦學條件也不易改善,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統一的管理,從而就導致留守兒童社會化的不足。

4.社會原因

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追求城鄉一體化,外出農民工孩子在外就讀難以進入就近公辦學校,只能入私立高收費學校,介於經濟因素和教學質量關係,農民工孩子被迫留在家,況介於城鄉隔離的户籍制度,”兩基”的約束,會考,大學聯考制度形成的壁壘,以及教材的選用等,不得不產生留守兒童這個羣體.留守兒童年幼無知,判斷能力極弱,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深深地吸引着他們,如,互聯網,影碟等傳播媒體,使之被深入庸俗,低劣的細胞,極大地影響了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存在的問題

1、生活學習方面

由於農村經濟因素,在外務工忙於緊張的工作中和急於經濟收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於農活,給孩子生活上照顧欠周到,溝通交流較少,對孩子的關愛甚微,更談不上應有的家庭教育。可以説是重養輕教,顧此失彼,致使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畸形。

2、隔代監護,力不從心,性格畸形

據調查情況得知,留守兒童隔代監護佔較大的比例,祖輩年齡較大,所處的時代差異,文化程度較低,觀點不一,難以溝通,要麼是生活的要求給予充裕,要麼是淡薄意識管理,任其自由發展,為所欲為,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以至於任性放縱,或者是心靈孤獨情感淡薄等不限後果。

五、建議和對策

根據以上數據顯示,結合調查情況,我認為,留守兒童工作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單位和集體就能解決的問題,分佈廣泛,涉及的問題較多,是一個政治工程,是一個社會工程,是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甚至是全人類關注的焦點,他將影響人類整體素質,影響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因此,需要得力的具體措施,各級部門的公同協作,並具有實質性的權利和政策性才能保障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對次,特提出如下建議和對策:

1、增強家庭教育力度,提高家長素質學生集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教育為一體,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起着一個引導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動場所,對廣大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培訓,有效地走進農村家庭教育的全面發展,建立具有正確,科學監護的理念,提高監護水平和教育水平,為學校教育奠定基礎.

2、完善學校教育基於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學校,學校要建立健全的留守兒童擋案,模清模實模全留守兒童的情況,搭好學校與家庭這座紅橋,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心理培訓,進行加強對留守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孩子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熱愛勞動,增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和責任意識.學校對其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培訓,幫助他們,配合學校教育管理,使之形成學校能取代家長的温暖.進行多元化教育,增加一些有助於—調節兒童心理和生活能力的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3、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各有關部門依法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的治理,所有網吧終端設備必須裝封堵不健康內容的過渡軟件等相關要求,同時,控制校園周邊的小灘點出售給學生煙、酒和小食品,是未成年人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亂扔垃圾的習慣。

4、培訓一批“留守兒童”第二監護隊伍,成立以家庭學校總校講師團,定期召開家教和諮詢,開設隔代監護培訓班,臨時脱管親屬班,通過知識講座,讓“第二家長”懂得照顧孩子的知識,學好教育的方法,掌握管好、培養教育好孩子的本領。

5、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熱線,通過各種途徑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隨時溝通,經常聯繫,讓家長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情況,給留守兒童發放電話卡,使家長每週能給家長聯繫,老師能每半月給家長聯繫一次,互通情況,反饋信息,插缺補漏,形成合力,產生共鳴,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6、推進寄宿制學校建立,農村寄宿制的建立,較好的解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生活上的困難及心靈缺失等現狀。.充分發揮社會政策的效能作用各級部門要有相對穩定而適應的政策性,決策性,實質性文件精神,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利用其他資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強低法經濟建設,推進低法經濟的發展,容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成長的環境,是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有效辦法.

總之,要改善留守兒童的現狀,應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促進城鄉動員社會力量,出台相關的法律政策,充分發展學校的教育管理作用,村寨,互聯補充監護制度體系,解決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提高人口素質,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e1nw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