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管理學讀書報告精選

管理學讀書報告精選

  第一章:管理的解析

管理學讀書報告精選

在這一章開始作者就提出如何正確理解管理,主要從5個方面理解:管理是決策制定者;管理是一門學問;管理是一個過程;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而為一;管理就是讓一線的員工得到資源並可運用資源。對於企業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織管理,作者説,組織要是一個實體,在組織中需要用目標、責任、權力來連接;組織裏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這一點是與人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所不一樣的;分工是組織管理的根本方法,分工主要是分配責任和權力。本章中作者還提出了她自己所提倡的管理觀:(1)管理只對績效負責,就是要功勞不要苦勞,要關注能力不要關注態度,要關注才幹,把品德作為基本條件;(2)管理是一種分配,分配權力、責任和利益,而且必須是等分,成為一個平衡的等邊三角形;(3)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經營定位決定管理定位,要確保管理水平匹配經營水平,不能讓管理水平超過經營水平。作者覺得正確的管理思維定式應該是;向上管理,向下負責。即要對老闆進行管理獲得資源,對員工要負責任,提供成長的平台和機會。本章最後,作者對企業的5項管理內容進行了羅列和説明: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第二章:組織的解析

在這章中作者始終圍繞的是組織關係的問題:組織內的關係是奉獻關係。要實現這一的關係必須做到:第一,工作評價來源於工作的相關者;第二,“絕不讓雷鋒吃虧”;第三,激勵和宣揚組織的成功而不是個人的成功。在此,作者引出了“組織生態環境”這一概念,主張個人與組織共建生態系統,個體要與組織環境有良好的關係並要產生持續且穩定的價值。在對組織外部環境加以分析的基礎上,作者總結出如今的企業組織面臨的全新事實:(1)組織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2)組織的經營環境已不再是穩定的狀態;(3)組織中不再存在明確地槓桿。所以,作者給企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管理者要學會混沌的思維方式;(2)組織需要構建自己的彈性能力;(3)在組織內部要打破均衡的狀態;(4)實現組織學習。

  第三章:組織結構的解析

首先,作者分析了組織結構的重要性和侷限性。組織結構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夠長壽,但現在的企業或其他組織都面臨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長期適應能力”這兩者間的深刻矛盾。作者提出,組織結構需要做全新的調整,企業才會具備面向市場的能力穩定的組織結構可以帶來高效率,但是我們除了要關心效率之外還要關注企業的長期適應能力,穩定的組織結構反而會削弱企業面向市場環境的長期適應能力。其次,組織結構也發揮一定的管理作用,它所要解決的是權力與責任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組織結構要依據責任而不是權力來設定(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會在這裏犯錯誤),組織結構可以重新建立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心理契約。再者,作者對現如今比較流行的兩種組織結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探討:總部與分部組織結構和存在海外分支機構的組織結構。對這兩種組織結構的設計分別提出了建議。

  第四章:企業文化的解析

本章開篇就提出了優秀中國本土企業一貫體現的企業文化:中國理念,西方標準。理念是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礎之上的,在我國特有的背景之下,我們只能選擇中國理念,至於標準,我們應該向西方學習,學習西方人做事的一絲不苟、遵照流程、不講人情、完全符合標準。因此作者認為要實現這樣的文化關鍵是要進行3個轉變:從“以人為本”向“以執行為本”轉變;“以崗位為本”向“以目標為本”轉變;“以職能導向”向“以流程導向”轉變,兩者

兼容。在本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圖表的形式歸納出企業文化之旅:企業家文化→團隊文化→企業文化→競爭性文化,企業也經歷從生存導向到規則導向、績效導向、創新導向、再到願景導向這5個階段。中國的企業文化大體上是企業家文化,是一種偽文化。在企業管理之中文化管理處於最高層次,只有做好基礎工作才能涉及文化建設,所以,作者指出中國企業應該把“企業文化熱”先放一放,回到企業管理的基本問題上來努力。第四部分作者羅列了她在教學過程中人們經常提出關於企業文化的九個問題。最後,作者闡述了對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文化可由載體看出;生活的狀態是文化的標誌;文化就是思維方式;文化就是達成共識;企業文化最終是企業員工的行為習慣;企業責任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章:企業轉型的解析

市場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和轉型中,為此企業也必須不斷地轉變和改革,要生存,就要為變革做好準備,作者探析我國的一些變革效果不是很好的企業得出原因:變革沒有放在市場上,沒有了解市場需求和顧客的變革要求。因此,作者提出轉型需要重新定義企業的管理方式,相對於中國企業而言要從以下的四個方面來考慮企業轉型:戰略要素、文化要素、產品要素、組織及制度要素。企業要學會放棄自己的習慣,否則市場會放棄你。在“中國的‘大象’能夠跳舞”這一標題之下作者列舉了聯想和TCL轉型的成功案例。企業轉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業文化轉型,在本章中,作者花了較多筆墨闡述了企業文化如何產生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家如何領導出企業的文化以及利用企業文化轉型來創建競爭優勢的方法。

  第六章:企業領袖的解析

作者給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定義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本章中她認為最為一個企業的領袖必須要具備以下10個方面的優良素養:腳踏實地;承擔,承擔,再承擔;做能做之事;充滿激情;執着而不固執;從小做起;執着於質量;自省、自勵、自學、自律;要有政治素養;永遠保持一個積極地心態。總結1984-20xx年得英雄領袖時代,作者還總結出中國優秀企業家羣體的特徵:在外部,他們始終走在行業的前端,主動引領行業的各項戰略;不斷創造新市場,把握新動機;同時,他們尊重每一個決策,不以個人意願為導向;在內部,他們表現出“發展自己,發展他人”和“企業長期發展的使命感”的根本特質。最後,作者提出,作為企業家,創新能力,領導能力,各種能力都需要具備,但是企業家有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實幹性,要引領“務實管理”。

  第七章:經理人的解析

本章,作者以營銷經理人為例,對經理人的角色加以定位:經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實踐者。這裏的核心內容就是經理人要從管理者的角色轉變到行動者。圍繞這一點,作者提出了職業經理人所需的“七項修煉”:管理道德修煉;管理職能修煉;核心能力修煉;實幹家修煉;角色轉換修煉;管理老闆修煉;培育人才的修煉。

  第八章:企業特性的解析

任何管理都需要符合企業的特性,根據企業發展階段的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應該出現不同的特點:創業階段(直線型組織架構的特點)、成長階段(職能型的特點)、發展階段(事業部制的特點)、持續發展階段(董事會制的特點)。本章中,作者還重點探討了韓國的三星集團,從中總結出我們可以向三星學習的東西:以品質取勝;產品設計以人為本;用人之道;取他人之長;危機意識;重視對社會的回報。

  第九章:戰略的解析

戰略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於戰略變為行動的能力,所以,戰略要回歸到經營的基本元素上,迴歸到戰略的思維上,迴歸到最基本的層面上。作者界定的經營本質的基本元素包括:顧客價值、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有效的規模、具有深度人性關懷的盈利。至於戰略的思維就是要回答自己要做什麼並選擇不做什麼。最終戰略要務本,以歸零的思想思考基本面,做最基本的項目,讓基本面成為企業團體的力量。

  第十章:中國企業未來的解析

本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國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問題和中國企業的成長方向。對於企業我們只需要一個指標:持續的獲利能力;在專業化的基礎上做到多元化;企業文化建設要實現業績導向、創新導向和願景導向的逐步提升;在企業內部要保證價值分享成為可能;中國的企業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在空間座標中做正確的事情,成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後,作者提出中國企業要建立在8項商業本質之上:行事基於戰略、謙卑的英雄領袖;適應變革和基於知識的管理;基於價值鏈的營銷方式;強調一致性的利益共同體;造就基於創新的企業文化;基於創造顧客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善於體認趨勢的快速反應機制;開放而敏感的辨認航向。 我的感受與體會:

此前,我讀過的很多管理類的書籍都是偏向於理論性的,難免會覺得有點枯燥乏味,但是《中國管理10大解析》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它雖然也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但是作者精闢的分析和她獨到的觀點深深地吸引我,使我一氣呵成地將其讀完仍意猶未盡。

首先,我覺得作者之前從事的企業管理工作對這本書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經歷滲透在書本中給讀者一種很真實的感覺,裏面的許多觀點以及案例分析都很有實踐性。比如,作者在提到企業情感問題時將中國的企業和美國企業進行了對比,中國的企業往往會以情感為導向,而美國企業則以績效為依據,以情感為導向會造成組織機構的不嚴謹以及執行力度的不到位,最終造成企業的渙散。可見這些都是作者在她的企業管理工作中不斷觀察、總結和歸納出來的。

通過這本書的閲讀,我還對一些不曾熟悉的管理名詞有所掌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理契約”這一概念,它是指個人根據員工與組織之間的關係而形成的關於雙方責任的各種信念。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會發現,在不斷尋求新競爭優勢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組織無法履行或者不能很好的履行所有它們承諾給員工的責任,從而導致心理契約違背現象的產生,這不僅會對員工造成情感上的傷害,對企業來説也非常有害。員工是企業的根本,所以企業要想方設法提高雙方的良性互動,如可以建立開誠佈公的溝通體系、確定公平的結構準則等。我覺得上面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國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及小企業等普遍忽視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它們利潤的攫取是建立在壓榨員工的基礎上的,員工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企業中不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存在,這加大了管理難度也有礙於企業創新,對企業發展產生了很大的阻力。

本書作者的觀點對我的思想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前,我一直都比較認同我國很多優秀企業提出的做大做強的口號,可是經過作者的分析,我也覺得那樣的思維不是很科學。企業的成長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去可以追求每年的利潤率提高多少,也不用咬着牙説一定要在幾年之內擠進世界500強,企業所遵循的規律其實應該是相信宿命論,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做大做強,而是應該瞭解市場規律,懂得價值規律;在時間和空間的座標中都做好正確的事情就足夠了,成長是必然也是順其自然地進行着的。讀這本書以前,我一直都將企業戰略理解為一種很深奧的高層的構想,其實,戰略就是要搞清楚企業要做什麼和什麼不能做,明確了“做什麼”這個問題,才不會在企業發展中掉入陷阱,引發失誤;而對企業來説,實際不能做的事情遠遠多於能做的事,所謂“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就是不做別人手裏的事情,有些事一定要砍掉,保證一兩件事能夠做成功,即做到專而精。

《中國管理10大解析》 陳春花著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學生姓名:仇慧

學號:2011421004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jkjq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