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一位副總離職前的報告

一位副總離職前的報告

一、定位與策略

一位副總離職前的報告

擔當公司的副總經理兼製造工程部經理,如何定位,是本人工作的方向、目標及其行動準則,以及預期取得效果等事項的關鍵。穩定人心、有序生產、規範運作這決定了我的行動準則必須更多地務虛。不為解決某個實際事務,而從系統角度,如何解決普遍性問題!即,以方法、案例處事,不就事論事!

根據05年度的公司現場管理現實、產品結構的加工流程特徵,首先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整頓插線生產,以最後的、最困難的部門改進,推動前面的部門改善即所謂的拉動式管理;然後,才是電線與絞線生產的整合。一箇中型公司的順利運作,必定有一個穩定的規範化系統,包含人力資源問題。其中,着重在於人的心態調整。

1、2005年6月,為解決插線員工流失率問題、生產品質問題、勞資問題,醖釀並實施插線的整體改革,結果是引起員工“罷工”。

啟示:基層管理幹部,對於公司政策的理解與執行,以及自身的管理素質存在很大的問題;第二是信息溝通出現斷層;第三,“民心”所向的焦點與公司層面的政策推動存在差異。

、調整人為環境:作為製造業,在硬件不變的情況下,心態對業績效益的改進是一個看不見的重要因素!規範勞動紀律、物件擺放、約束上下級報告與傳達的有效性---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得到明顯改進,花費了約6個月。

調整生產模式:對於插線生產,當合理的作業流程與硬件不匹配時,硬件設施的改進時不可待!作業台從設想到實現,花去約3個月時間,也得到相關人員支持與幫助。廢棄流水線、週轉箱,直接的效果是:縮短產品流動時間、降低易疏忽的不良。3、調整管理模式:對於插線生產,不良處理不及時、半成品尋找困難、大流程易推卸責任、改進措施推進困難、多品種少批量等現實,迫使我們改進管理模式:解散按加工流程分大組模式 → 按訂單情況:對多品種少批量生產,實施按產品類別專業化分組(約3個月成形);對動態變化大批量生產:以注塑機為產能核算中心,實施分小組動態管理。令人遺憾,我的最終目標是:以注塑機為產能核算中心,實施小組動態管理模式的高級生產管理,沒能實現。因為,這裏還需要生產統計的合理性條件。

、計劃與統計的演化:

1)本公司生產計劃工作的困境,單單憑自身的精確計算策劃,實踐證明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現場管理的暢通與否、生產工藝的保證與否,直接決定了計劃實施的成功可能性。故而,以解決現場問題來保證計劃工作順利的策略,成就如今的生產計劃。儘管還在前進中,但怎能與一年前相比呢?電線生產所面臨的困擾不解決,在本公司無從談計劃工作的順利進行。

8個月前,本人所提出的統計模式,由於種種因素的'變動成就現在的每日生產統計報表。作用是什麼呢?直觀一點,就是計劃達成情況的簡單反映。對於生產現場的業績改進,有推動與幫助作用嗎?生產統計的數據,本來作為反饋、輔助的工具,現在,失去了根本的原則立場

3)“文員”概念,在現在的現場管理中,必須取消,包含人員招聘的定向問題,統計概念必須深入到管理者的頭腦中。這裏,涉及公司成本核算、業績改進分析、材料損耗分析、庫存控制、人力資源的有效使用等一系列影響公司決策層面的因素

4)如果在搬廠房前,因為各種因素而不能實施精細化的數學統計與分析,那麼,現在,2006年度應該可以了。理由是:現場管理模式已基本確立、穩定。

5)按本人對公司發展的進程把握與設想:2006年度,統計與計劃工作,是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沒有這個基礎,我們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會增加一定的困難。

7、工藝、及其標準化的建立

1)以完成品圖紙張貼於現場,並作為加工依據,明顯地影響了產品品質保證及其生產加工的可靠性。

2)儘管現在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有所改進,工藝卡的系統性問題依然很大。這裏,現場管理人員由於習慣的心態而有意無意地阻礙了進步的速度。即,我們沒有意識到、體會到:系統化、標準化給生產進程、效率提升、降低不良所帶來的好處。最終的體現是:生產會議/MRB天天開,沒完沒了,從而,管理成本無法降低、人際關係不順暢。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如何解決?

3)本人意識到:標準化、系統化是最好的方法。因而,逐步地開始引導,儘管步伐不快,至少概念性的意識在現場管理者頭腦中已體現。這個軟件性的潛在影響,很需要耐心地對待。從公司現狀看,需要2~3年認真地去做。

8、心態建設:

所謂的“心態建設”,這裏更強調:“人為環境”。“人為環境”的健康與否,直接地影響我們的管理成本。

作為管理人員同時作為打工者,如何面對上司、同級、下屬,確實存在玄機與智慧的因素。但就工廠內部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如何衡量、把握自己所處的位置與所擁有的權限,以及如何約束自己或被約束,值得研究與深思。這方面,在我們公司,一年來所感觸到的,尤其深刻。中層管理人員的考試回答中,幾乎沒有人提到:我錯了時、我不對時,如何面對上司、同級、下屬,如何補救。為什麼我們的“授權”、“越權”現象那麼多?

我有時也越權,但是,儘量地剋制或事後補救。讓各級管理者擁有權限,也就是讓部下有信心地做事。這個理念,即方法,改變了現場班組長的工作作風:不再忙於與員工一道做事,而側重於不良補救與生產計劃的如何安排與實施。員工層面,良好的嚴格的紀律規範,影響產品品質的穩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35歲以下的人,更多地需要引導與鼓勵;30歲以上基本定型的人需要肯定優點,更多地摒棄缺陷,使之充滿自信;45歲以上的人,更多地需要與之協商、溝通。作為管理者,我一直堅持“善待別人,但不過度遷就別人”,絕不採取壓制別人、打擊別人,以滿足自我心理的需要

標籤: 副總 離職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ndl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