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蔬菜產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1

為加快我市蔬菜產業化步伐,最近,我們專門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鄉鎮街道進行調研,並就如何推進蔬菜產業化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發展的優勢

1。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市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氣温低於10℃,夏季高於22℃,春秋兩季多在10℃—22℃之間,非常適合蔬菜的種植與生長。同時,我市原為一隅洪荒之地,西納九澧之水,東連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積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種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種植技術。我市陽由垸歷年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早在六十年代,就是聞名全省的蔬菜種植基地,當地的農民大多是種植蔬菜的行家裏手。近幾年,在發展傳統蔬菜的基礎上,還大面積種植了反季節蔬菜。出產的蔬菜以其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品種多等特點聞名於湘鄂,產品不僅供應本市城區,還遠銷全國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種植藠果歷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種植技術。

3。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本市市場需求來看,我市50%以上的市場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調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滿足需求,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從澧縣購菜7。5萬公斤以上,特別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大部分需從外地調入。從國際市場需求來看,世界年人均蔬菜佔有量102公斤,日消費量為0。28公斤,遠未達到世界營養學會推薦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別是目前人們消費理念大多遵循從温飽型─營養型─保健型─環保型的發展規律,正形成一股“綠色消費”的熱潮。 “綠色食品”的主要對象蔬菜藴涵着巨大商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各國農產品將以低關税或零關税貿易,迫使各國將按比較利益進行資源配置,進而引起全球產業佈局重新調整。蔬菜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一些工業化國家因土地資源價格、勞動力等機會成本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市場,而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價值較低,因此,我國蔬菜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市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離金羅火車站僅30公里,水運直通洞庭湖和長江,便於蔬菜的外運外銷。

4。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種植蔬菜與稻穀比,有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從兩者的成本核算來看,稻穀每畝的生產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畝稻穀淨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穀的近9倍;如果反季節種植,則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我市澧陽社區菜農宋進宜,一年種蔬菜3畝,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種植蔬菜的高經濟效益,已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取得的成績

1。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特色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種植蔬菜5萬多畝,佔全市農作物的9%,佔經濟作物的16%,成為僅次於水稻、油菜的第三大農作物。今年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5億公斤,總產值將超過2億元, 將佔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與20xx年相比,面積增加了一倍,總產量將擴大一倍,產值將增加1。3倍。在總量增長的同時,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類,1000多個品種,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產基地。如白衣的藠頭、新洲的辣椒、**街的蘿蔔等已聲名遠揚,成為我市蔬菜產業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漸優化。當前,蔬菜設施栽培、無公害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體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項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瓜果蔬菜嫁接、組織無土培育、野生蔬菜立體栽培等新技術示範成功。從20xx年起,先後引進、推廣了春帥絲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種40多個;50%以上的蔬菜品種實現了升級換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80%以上,品種體系逐漸優化。同時,我市現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通過驗收的達到了20xx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發展壯大,不僅提高了蔬菜產品的檔次,而且增強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蔬菜加工初具規模,出口創匯初現端倪。近年來,我們通過探索蔬菜產業發展新途徑,大力發展蔬菜加工項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進發展了綠康食品、大瀝環球食品、豐蓮食品、金宏菜業、金達食品、藍籌食品、平和食品、廣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業,年消化鮮菜6萬噸,年加工產品1。1萬噸,出口產品0。4萬噸,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

4。營銷體系建設加快,中介組織穩步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以零售市場、產地批發市場、集散點為一體的蔬菜市場網絡逐步形成。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2個,吸納團體和個人會員1071多個,培養營銷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達2萬噸,年成交額5000萬元左右。今年,全市從事蔬菜營銷的達120多人,外銷蔬菜0。5萬多噸,蔬菜營銷隊伍和中介組織在蔬菜銷售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幹部觀念落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幹部羣眾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善於把握市場機遇,着力建基地、抓生產、拓市場、促銷售,使蔬菜產業逐年穩步發展。但有的同志、特別是部分幹部對發展蔬菜產業缺乏足夠認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認為發展蔬菜產業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服務,導致蔬菜產業發展不快,曾一度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產、批發集散地的光環隨之消失。

2。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產主要靠農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條件落後,田間便道路況更差,菜農無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亂糟糟”成為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另一方面,排灌設施差,受天氣影響變化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蔬菜生產基本處於粗放經營狀態,直接影響到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3。企業加工環節滯後。近年來,我市蔬菜加工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產量直線上升。但因加工企業技術落後,加工檔次低,精、深加工極少;企業規模小,加工產品單一,加工鏈條不長;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率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導致出售的多為時鮮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

4。市場集約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户生產經營為主,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測,各家各户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難以保證市場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難以創名牌產品。另一方面,菜農賣菜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易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四、幾點建議

1。要切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當前,關鍵的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等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發展蔬菜產業的專門工作機構,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要大力宣傳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發展合力,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化。二是搶抓機遇,因勢利導。發展蔬菜產業,關係到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原則。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又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既不能在市場商機面前猶豫不決,喪失機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發展蔬菜產業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產業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資金投入。要抓住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時機,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力度,加大對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產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並對水利等設施實行有償使用,調動全社會投資興建基礎設施的積極性。二是加大幫扶力度。財政、科技等相關單位要從促進蔬菜產業發展角度,對生產大户、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扶持。金融部門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支持蔬菜產業的發展。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做好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3。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的申報、融資等方面優先考慮。對於國家和市裏支持的政策性資金,要向龍頭企業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創辦更多蔬菜加工企業。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機制。按照“公司+農户”的.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指導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與農户的經濟聯繫,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4。要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檔次。 一是大力推廣新品種。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注重培養科技骨幹,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設好1萬畝根莖菜、1萬畝菌類蔬菜、1萬畝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名優蔬菜品種,使我市的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相對集中向區域化轉變。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在鞏固現有大棚、拱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的同時,着力發展温室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三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產環節堵住農藥殘留。向農民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肥料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要建立完善監測體系。蔬菜市場要建立檢測檢驗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必要的檢驗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進行抽查。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進一步強化對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加大蔬菜產品註冊商標、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產業服務體系。一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要指導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與外地銷售網絡接軌的專業組織,在信息諮詢、規範經營、協調價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強村、強企、能人的作用,創辦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工商部門要及時審批頒發營業執照,在收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税務部門對新辦的中介組織要給予一定的税收減免。要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擔當蔬菜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二是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蔬菜營銷協會,設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國外市場的需求信息,逐步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各蔬菜基地要在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立信息發佈點。通過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網絡,使蔬菜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能夠做到有效銜接。三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建設一個集蔬菜展銷、檢驗檢疫、儲存配送和信息發佈中心為一體的蔬菜綜合批發市場。同時,進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農貿市場,逐步形成一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產地交易市場為基礎,以農民產銷組織為補充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促進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2

水塘鎮是全省12個生態示範鎮之一,20xx年,水塘鎮把無公害蔬菜種植作為該鎮今後三年內發展的產業來抓,以發展特色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現對無公害蔬菜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實地堪查,走訪種植大户,瞭解蔬菜種植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水塘鎮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水塘鎮位於紫雲縣城南12公里,土地面積176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人,種植蔬菜面積200畝,畝產值4000元,收入是種植水稻的3倍,種植主要品種有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及各類青菜。

二、水塘鎮蔬菜產業特點

(一)有突出的區位優勢

水塘鎮距離縣城僅十二公里,209省道貫穿全鎮,內有格凸河名勝風景區,交通便利,加上縣城周邊的鄉鎮白石巖因缺水不宜種植蔬菜,火花鄉雖有氣候優勢,但距離縣城有30餘公里,運輸不便,東面小牛場沒有種植蔬菜傳統經驗和習性,水塘鎮在種植蔬菜上就有了發展的優勢條件。

(二)有良好的土壤和豐富的水利資源

水塘鎮以質地深厚的含沙性土壤為主,東面有著名的格凸河,南面有猴水河,北面以丘陵為主布有縱橫交錯的小河流,蔬菜種植基礎條件良好。

(三)有可靠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水塘鎮是傳統蔬菜種植區,菜農具有豐富種植經驗,加之改革開放以來,水塘鎮外出打工的青年都到沿海一帶的大型菜場工作,有很多的蔬菜種植新技術和大型農場田間指導技能。

(四)經濟效益可觀

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蔬菜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加上蔬菜種植比糧食生產收益高,蔬菜業已經成為該鎮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在與蔬菜種植能手黃斌的交談中,瞭解他種植菜心每年每畝可種7季,每季畝產值1300元,除去人工、種子、農藥、肥料,每畝可收益4000元左右,是種植水稻等作物的3倍。

三、水塘鎮蔬菜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與銷售不相適應

本地蔬菜產業化水平低,農民生產風險高,收入穩定性差。蔬菜產業只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格局,才能提高經濟效益,菜農收入才有保證。通過調查發現,水塘鎮蔬菜一沒有訂單二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由於沒有穩定的購銷關係,其生產發展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數菜農最擔心的就是銷售問題,能否賣出?能否賣個好價錢?這是困擾菜農積極性的主要因素。

(二)蔬菜產業品種與新時期需求不相適應

目前水塘鎮蔬菜產品結構是: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品種單一,優質、高檔、深加工產品少,不能適應新時期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就朝天辣而言,由於種植時間與所有辣椒品種生產時間一致,且供應給市場時要求鮮品供應,水塘鎮生產基地無法打破季節影響提前生產,也無法保證根據市場需求調整銷售時間

(三)蔬菜產業經營方式與新時期需求不相適應

目前水塘鎮蔬菜生產仍以能手分散生產、直接進入市場的生產經營方式為主,集約化程度不高,蔬菜標準化生產沒有全面實施,進展緩慢,難以保證市場蔬菜商品的一致性和創名創優,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由於蔬菜多以鮮銷為主,運銷風險性大,農民經濟合作性組織又在起步階段,承受能力有限,這需要政府扶持,全面發揮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有效地提高蔬菜產業的增值能力。

四、科技支撐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廣體系

目前水塘鎮青塣年勞動力多外出打工,菜農多為老人和婦女,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習慣於沿用老經驗、舊做法,接受新品種新技術能力差。科技支撐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廣體系,沒有與大專院校攀親結緣,新品種和新技術引進渠道少。水塘鎮菜農種植蔬菜技術存在着“三多、三少”,即常規技術多、高新技術少,產量技術多、品質技術少,生產技術多、加工技術少,科技發展的後勁明顯不足。

五、基礎設施薄弱與新時期需求不相適應

水塘鎮沒有現成的菜田水利工程設施,供水方面還靠現有的簡易溝渠,或使用抽水機,仍有靠天收現象,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再有水塘鎮生產蔬菜設施配套不全,全鎮菜田共500餘畝,沒有一個塑料大棚,智能化生產根本就談不上,基礎設施落後使水塘蔬菜種植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六、信息不暢導致成本增加

菜農由於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導,難以預測蔬菜產銷趨勢,信息不靈,渠道不暢,不僅影響了菜農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一定程度打擊了菜農種菜的積極性。

七、水塘鎮蔬菜發展的建議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今後水塘鎮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依靠新科技、新品種,以市場為導向,以設施栽培蔬菜為突破口,以名優特產蔬菜為重點,調整生產區域佈局,優化種植結構和規模,完善市場與流通體系建設,提升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創名優品牌產品,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無公害蔬菜產業。

八、推進蔬菜產業化進程,擴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採用“公司+農户”、“公司+中介組織+農户”等多種方式把分散的農户聯成一體,全面動作和發揮蔬菜種植合作社作用,帶動農民創品牌、搞訂單生產、完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政府應積極扶持好專業合作社,以便實現有組織、有計劃的面向市場,發展生產,進入流通,逐步改變目前千家萬户搞生產、單門獨户進市場的局面。

九、重視品種質量,加快無公害蔬菜生產

當前市場需求變化的新形勢,對我們發展無公害蔬菜是一個機遇。蔬菜公害問題是一個全國性問題,“無公害”將是最有潛力、最有前景的競爭亮點和新的市場賣點,先行一步天地寬,誰率先實現無公害生產,誰就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水塘鎮必須抓住“生態示範鎮”這一優勢發展“無公害”產品,並迅速行動起來,我們的蔬菜產業才能搶佔市場份額,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十、以科技為動力,提高蔬菜產業的整體素質

一是下大力氣培育和提高產業隊伍素質,使他們成為懂科學、善經營、會管理的能人;

二是加強蔬菜採後優質化處理技術研究,推廣分級包裝上市,大力開展蔬菜深加工轉化,研究開發豐富多彩的加工製品,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十一、政府要加強對蔬菜產業的引導和服務

一是搞好土地流轉,使土地向種植大户集中,實行種植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提高土地使用率,促進農業增效菜農增收。

二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蔬菜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又是國計民生不可或缺的產業。調研情況表明,菜農希望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與資金扶持。並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時加大菜農培訓力度,每年定期不定期進行培訓。

總之,搞好蔬菜種植產業必須多管齊下,政府+公司+農户齊心協力資金+技術+設施綜合運作,實現種植規模化、產品優質化、市場運作規範化、產值利潤最大化,使蔬菜種植真正成為強鎮富民的支柱產業。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荔寶禽畜養殖公司位於北流鎮六行村,是集荔枝種植、養豬和養魚為一體的民營企業,擁有萬頭養豬場、1800畝水面養殖場和2300畝荔枝種植基地。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依託本地民營企業的產業優勢,重點對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户收入進行幫扶,打造脱貧攻堅示範點,加快貧困户脱貧致富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公司助力村集體增收六行村委會以為荔寶禽畜養殖公司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支持為條件,與荔寶禽畜養殖公司簽訂幫扶協議。公司每年向六行村委會提供3000元的分紅,增加村集體收入,解決村委會辦公、會議經費緊張難題。

(二)肉豬認養幫扶。荔寶禽畜養殖公司與六行村66户貧困户簽訂幫扶協議。其中與有勞動能力的20户貧困户簽訂肉豬領養協議並資助300元啟動資金,這期間肉豬的`日常管理、動物防疫、詞料成本等各項開支由企業負擔,出欄後,以每頭肉豬淨利潤不少於1000元的價格保價收購。對於無勞力領養肉豬的46户貧困户,公司則與貧困户簽訂分紅協議,提供300元/户的分紅,促成貧困户穩定增收。

(三)企收用工幫扶。公司優先聘用貧困户勞力到荔寶禽畜養殖公司工作,除了按公司聘用的工資標準發放工資,每人每月多補助100元。

(四)荔枝品改幫扶。貧困户中有荔枝品改意向的,荔寶禽畜養殖公司免費提供技術支持。

三、工作亮點

北流鎮堅持以“一村一案”“一户一策”作為探索脱貧攻堅的路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六行村以荔寶果場申報自治區級特色農業示範區為契機,正申報中國特色村。全村3200多畝荔枝全部改良為雞嘴荔,帶動全村722户荔枝種植户脱貧致富。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4

設施蔬菜產業現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目前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4。56萬畝,佔全市20。83萬畝的70%,佔全區84。5萬畝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黃瓜、西瓜等特色品種為主的日光温室示範基地66個,小拱棚瓜菜示範基地6個,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65萬噸,產值達到9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蔬菜的收入達2204元,佔沙坡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4%,主產區設施蔬菜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設施蔬菜不僅成為農民投資回收最快、效益最為明顯的支柱產業,而且解決了3。6萬餘人的就業,有效帶動了流通、運輸、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種栽培模式為主,面積分別佔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兩種栽培模式為主。品種佈局上,番茄佔50%,茄子佔10%,辣椒佔15%,黃瓜佔5%,瓜類佔10%,設施園藝及其它佔10%,產品的外銷量佔90%以上。制訂推廣了12項提質增效措施,平衡施肥、無土育苗、小氣候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CO2氣肥、反光幕、新型覆蓋材料、陰陽棚及熱風爐等技術開始示範使用。

存在問題

1、流通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沒有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蔬菜交易在園區內直接進行,相互壓價時有發生。二是缺乏流通銷售龍頭企業,現有的流通企業經濟實力、帶動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對市場調節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術服務滯後。現有市、鎮(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50多人,不僅斷檔老化、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專業不對口,真正的內行更不多,指導千家萬户和幾萬座大棚的生產,不僅力不從心,碰到技術難題更是束手無策。由於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地區間、農户間的生產水平很不平衡,相當一部分日光温室的`產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標準化監控機制不完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超市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測不夠嚴格,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的價位優勢得不到體現;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時有發生,病蟲害重治輕防、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現象比較普遍,食品安全生產的意識亟待提高。在銷售上雖然一再強調統一包裝,但部分運銷企業為節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廢舊包裝箱的現象仍有發生;在蔬菜暢銷時,部分農户對產品不分類,以次充好,對“沙坡頭”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響。

4、種苗生產銷售管理有待加強。個別種苗公司引進的蔬菜新品種不按程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就批量生產銷售,造成部分品種穩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種苗公司有銷售過期苗,病苗的現象;有的種苗公司技術力量薄弱,售後服務不及時。

5、基礎設施不夠配套,部分園區生產條件較差。一是老灌區設施蔬菜園區現有電路普遍為單相電,無法滿足捲簾機三相用電需求,影響了農民投資安裝使用捲簾機的積極性。二是沙漠農業園區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內平均温度比老灌區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時,棚內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滿足蔬菜正常生長的温度需求,遇到極端低温天氣,就會造成嚴重凍害;同時,風沙危害較重。

幾點建議

1、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一是採取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內引外聯,儘早建設集蔬菜展銷、檢測、收購、保鮮、加工、交易、外銷為一體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輻射面廣的國家級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一個高效、暢通、可調控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發揮其在資源配置、產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佈、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頭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組織有關部門儘快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整合有關農業發展項目資金,集中財力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扶持現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民經紀人,通過聯合、重組,形成流通集團或大型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走龍頭帶產業、產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户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2、多策並舉,強化技術服務。一是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市鎮(鄉)農技服務中心人員編制,面向區內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產特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再教育,促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二是加強對農民的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技術操作水平和市場經濟觀念,真正把廣大農民羣眾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充分發揮種苗公司技術力量的作用,通過銷售種苗,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報務。四是加大聘用山東農民技術員的力度,充分發揮當地“土專家”、“種植能手”的作用,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

3、強化監控,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保護。 一是把好蔬菜生產環節關,堅決堵住農藥殘留。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強化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引導農民認真汲取青島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訓,積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農藥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二是健全完善監測體系。現有的產地(田頭)市場要建立健全檢測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要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地進行抽檢,積極探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三是繼續實施統一品牌、分級包裝、統一標識和對包裝箱進行適當補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傳力度,努力把“沙坡頭”蔬菜打造成寧夏、中國的名牌農產品。

4、狠抓種苗質量和供應管理。嚴格程序,規範品種引進。所有種苗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經有關部門評審鑑定,登記備案後方可推廣。加大對種苗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向農户銷售過期苗和弱病苗的現象。建立獎懲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對種苗質量高,技術服務好的企業,應給予相關項目優先申報及政策扶持;對育苗設施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無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種苗公司應限期整改或勸其退出種苗市場。

5、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改善生產條件。一是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園區供電線路改造,為提質增效提供基本保證。二是加強沙漠園區科研攻關,通過增設保温裙、防寒溝、雙膜覆蓋,增温火牆(爐)等,千方百計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綠化,草、灌、喬和草方格相結合,在園區外圍和主幹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減少風沙侵襲。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5

為加快我市蔬菜產業化步伐,最近,我們專門深入到xx街、新洲、白衣等鄉鎮街道進行調研,並就如何推進蔬菜產業化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發展的優勢

1、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我市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氣温低於10℃,夏季高於22℃,春秋兩季多在10℃—22℃之間,非常適合蔬菜的種植與生長。同時,我市原為一隅洪荒之地,西納九澧之水,東連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積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種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種植技術。我市陽由垸歷年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早在六十年代,就是聞名全省的蔬菜種植基地,當地的農民大多是種植蔬菜的行家裏手。近幾年,在發展傳統蔬菜的基礎上,還大面積種植了反季節蔬菜。出產的蔬菜以其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品種多等特點聞名於湘鄂,產品不僅供應本市城區,還遠銷全國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種植藠果歷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種植技術。

3、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本市市場需求來看,我市50%以上的市場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調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滿足需求,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從澧縣購菜7.5萬公斤以上,特別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大部分需從外地調入。從國際市場需求來看,世界年人均蔬菜佔有量102公斤,日消費量為0、28公斤,遠未達到世界營養學會推薦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別是目前人們消費理念大多遵循從温飽型─營養型─保健型─環保型的發展規律,正形成一股“綠色消費”的熱潮。 “綠色食品”的主要對象蔬菜藴涵着巨大商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各國農產品將以低關税或零關税貿易,迫使各國將按比較利益進行資源配置,進而引起全球產業佈局重新調整。蔬菜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一些工業化國家因土地資源價格、勞動力等機會成本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市場,而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價值較低,因此,我國蔬菜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我市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離金羅火車站僅30公里,水運直通洞庭湖和長江,便於蔬菜的外運外銷。

4、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種植蔬菜與稻穀比,有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從兩者的成本核算來看,稻穀每畝的生產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畝稻穀淨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穀的近9倍;如果反季節種植,則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我市澧陽社區菜農宋進宜,一年種蔬菜3畝,年收入就有1萬多元。種植蔬菜的高經濟效益,已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取得的成績

1、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特色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種植蔬菜5萬多畝,佔全市農作物的'9%,佔經濟作物的16%,成為僅次於水稻、油菜的第三大農作物。今年蔬菜總產量預計可達1.5億公斤,總產值將超過2億元,將佔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與20xx年相比,面積增加了一倍,總產量將擴大一倍,產值將增加1.3倍。在總量增長的同時,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類,1000多個品種,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產基地。如白衣的藠頭、新洲的辣椒、xx街的蘿蔔等已聲名遠揚,成為我市蔬菜產業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漸優化。當前,蔬菜設施栽培、無公害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體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項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瓜果蔬菜嫁接、組織無土培育、野生蔬菜立體栽培等新技術示範成功。從20xx年起,先後引進、推廣了春帥絲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種40多個;50%以上的蔬菜品種實現了升級換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80%以上,品種體系逐漸優化。同時,我市現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通過驗收的達到了20xx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發展壯大,不僅提高了蔬菜產品的檔次,而且增強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蔬菜加工初具規模,出口創匯初現端倪。近年來,我們通過探索蔬菜產業發展新途徑,大力發展蔬菜加工項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進發展了綠康食品、大瀝環球食品、豐蓮食品、金宏菜業、金達食品、藍籌食品、平和食品、廣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業,年消化鮮菜6萬噸,年加工產品1.1萬噸,出口產品0.4萬噸,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

4、營銷體系建設加快,中介組織穩步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以零售市場、產地批發市場、集散點為一體的蔬菜市場網絡逐步形成。現有蔬菜專業合作社2個,吸納團體和個人會員1071多個,培養營銷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達2萬噸,年成交額5000萬元左右。今年,全市從事蔬菜營銷的達120多人,外銷蔬菜0.5萬多噸,蔬菜營銷隊伍和中介組織在蔬菜銷售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1、部分幹部觀念落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幹部羣眾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善於把握市場機遇,着力建基地、抓生產、拓市場、促銷售,使蔬菜產業逐年穩步發展。但有的同志、特別是部分幹部對發展蔬菜產業缺乏足夠認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認為發展蔬菜產業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服務,導致蔬菜產業發展不快,曾一度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產、批發集散地的光環隨之消失。

2、基礎設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產主要靠農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條件落後,田間便道路況更差,菜農無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亂糟糟”成為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另一方面,排灌設施差,受天氣影響變化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蔬菜生產基本處於粗放經營狀態,直接影響到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3、企業加工環節滯後。近年來,我市蔬菜加工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產量直線上升。但因加工企業技術落後,加工檔次低,精、深加工極少;企業規模小,加工產品單一,加工鏈條不長;加工龍頭企業少,加工率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導致xxx的多為時鮮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

4、市場集約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户生產經營為主,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測,各家各户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難以保證市場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難以創名牌產品。另一方面,菜農賣菜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易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蔬菜產業的發展。

四、幾點建議

1、要切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

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當前,關鍵的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等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發展蔬菜產業的專門工作機構,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統一部署;要大力宣傳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發展合力,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化。

二是搶抓機遇,因勢利導。發展蔬菜產業,關係到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的原則。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又要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既不能在市場商機面前猶豫不決,喪失機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發展蔬菜產業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產業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要抓住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的時機,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的力度,加大對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產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並對水利等設施實行有償使用,調動全社會投資興建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二是加大幫扶力度。財政、科技等相關單位要從促進蔬菜產業發展角度,對生產大户、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扶持。金融部門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支持蔬菜產業的發展。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做好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3、要培育蔬菜產業龍頭企業。

一是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要儘快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的申報、融資等方面優先考慮。對於國家和市裏支持的政策性資金,要向龍頭企業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創辦更多蔬菜加工企業。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機制。按照“公司+農户”的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指導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與農户的經濟聯繫,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4、要提高蔬菜產品質量檔次。

一是大力推廣新品種。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注重培養科技骨幹,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設好1萬畝根莖菜、1萬畝菌類蔬菜、1萬畝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名優蔬菜品種,使我市的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相對集中向區域化轉變。

二是大力引進新技術。在鞏固現有大棚、拱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的同時,着力發展温室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

三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產環節堵住農藥殘留。向農民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肥料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要建立完善監測體系。蔬菜市場要建立檢測檢驗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必要的檢驗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進行抽查。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進一步強化對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加大蔬菜產品註冊商標、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產業服務體系。

一是積極發展中介組織。要指導建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與外地銷售網絡接軌的專業組織,在信息諮詢、規範經營、協調價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強村、強企、能人的作用,創辦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工商部門要及時審批頒發營業執照,在收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税務部門對新辦的中介組織要給予一定的税收減免。要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擔當蔬菜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

二是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充分利用蔬菜營銷協會,設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國外市場的需求信息,逐步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各蔬菜基地要在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立信息發佈點。通過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網絡,使蔬菜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各環節能夠做到有效銜接。

三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建設一個集蔬菜展銷、檢驗檢疫、儲存配送和信息發佈中心為一體的蔬菜綜合批發市場。同時,進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農貿市場,逐步形成一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產地交易市場為基礎,以農民產銷組織為補充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促進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壯大。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6

近年以來,合水縣委、縣政府把蔬菜產業開發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縣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一、基本現狀

一是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攀升。目前,全縣年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9.56萬畝,總產量達到15.8萬噸,實現總產值10924.5萬元。川區蔬菜面積佔耕地面積由XX年的30%增長到85%,塬面蔬菜面積佔耕地面積由XX年的15%增長到25%,全縣農民人均蔬菜佔有量935公斤,人均蔬菜純收入484.8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1.3%。經調查,XX年設施蔬菜10060畝,其中日光温室260畝(不含新建316畝),總收入234萬元,畝(棚)均收入9000元;塑料大棚5610畝,總收入3646.5萬元,畝均收入6500元;塑料小拱棚4190畝,總收入628.5萬元,畝均收入1500元。

二是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步優化。引進示範了一代日光温室,示範推廣了二代、三代節能日光温室、早春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術、二氧化碳施肥、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等20多項新技術;引進推廣伊麗沙白甜瓜、雙孢菇、嫁接西瓜、新22號尖椒等80多個名優特新瓜菜品種。通過宣傳培訓,物化補貼,算帳對比等形式使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100%,主導新品種覆蓋率達到95%

以上,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

三是依託獨特自然優勢,蔬菜基地初具規模。利用川區冬暖、春早、夏熱的氣候優勢以及交通便利的條件,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形成了白黃瓜、西瓜、甜瓜、葉菜、馬鈴薯、甜椒六大特色產品蔬菜生產基地,建成蔬菜專業村10個,8畝以上蔬菜生產大户313户,5畝以上蔬菜生產大户2850户。

四是依靠科學技術,栽培模式不斷更新。經過縣、鄉(村)專業技術人員和菜農大膽創新,反覆試驗,探索出了獨具特色優勢、符合當地實際的“菜糧型”、“菜菜型、“菜經型”三種間作套種立體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蔬菜連作與病蟲害防治的矛盾、輪作倒茬與產量效益的矛盾、淡旺季節生產與銷售供應的矛盾,變傳統的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種植模式為一年兩熟或三熟,大大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生產效益。

五是無公害意識不斷增強,綠色蔬菜蓬勃發展。目前,全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4萬畝,佔全縣蔬菜總面積的25.1%,認證無公害產品5個,綠色農產品ㄌ鸞罰┤現?個,起草和正在執行生產甘肅地方標準5項(甜椒、花生、向日葵、板橋白黃瓜、草莓),申請批准地方特色產品(慶陽板橋白黃瓜)地理標誌1個,其中“板橋白黃瓜”通過甘肅省無公害認定授牌,已遠銷西安、蘭州、銀川等省會城市。

六是產業化經營已具雛形,市場體系得到發展。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擴大,全縣現有縣城南北2個蔬菜批

零市場,有12個鄉鎮集貿市場, 5個蔬菜協會,2個專業合作社,有320名會員常年從事蔬菜販運經銷,已初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中心,鄉村集貿市場為網點,集體和個體經銷為主體的市場網絡體系。XX年全縣蔬菜商品量18.5萬噸,除滿足縣內消費外,有50%的產品銷往外省區。

七是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已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蔬菜與糧食相比,有着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以設施蔬菜為例,一座日光温室(0.5畝)嫁接黃瓜套種辣椒純收1XX元,摺合畝收入2.4萬元,投產比1:7.3,一座水泥立柱式塑料大棚(1畝)西瓜套種甘藍純收入12500元,摺合畝收入12500www.元,投產比1:6.9。蔬菜生產的高效益,為我縣展現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廣闊前景,蔬菜生產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二、存在問題

1、蔬菜基地基礎配套設施差。全縣適宜種菜的四個川區,沿河道沒有灌溉用電專線,菜農灌溉時從家中長距離拉線,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隱患,境內的`攔河蓄水壩年久失修,受水災破壞嚴重,目前已不能正常使用。醜家川、九頃灣兩村蔬菜基地到主公路的路況差,影響和制約着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集約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目前,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户生產經營為主,缺乏技術指導和產品檢查,各家各户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低。

3、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蔬菜產業效益雖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整體科技含量不高。一是川區長期連作瓜菜,生產管理滯後,致使病害防治難度較大。二是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欠規範,少數菜農無公害意識不強,商品觀念淡薄,產品質量不高。三是龍頭加工企業少且規模小,檔次低,沒有深加工產品,輻射帶動力不強。

4、生產投入困難,規模發展緩慢。目前設施蔬菜生產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但因建造費用高,一般農户有心無力,限制了設施蔬菜規模發展,政府缺乏扶持蔬菜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對策和建議

1、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首要位置

當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和一切依賴政府的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堅持把重點生產基地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形成發展合力,堅持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原則,將蔬菜產業培育成全縣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2、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蔬菜產業化經營

一是要加快研究現有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二是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吸引外地企業來合水創辦加工龍頭企業。三是建立完善產業化經營利益機制,引導企業與農户按照“公司+基地+農户”的基本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

3、提高科技含量,創市場知名品牌

蔬菜主管部門要認真抓好良種及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和推廣,積極與甘農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引進和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優蔬菜新品種,建設優質品種示範基地。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同時,要繼續做好綠色無公害蔬菜認證工作,組織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合作組織及個人申報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努力擴大認證品牌蔬菜的基地規模,形成規模效益,提升品牌效應。

4、完善蔬菜檢測、檢疫機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一是完善檢測體系。以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為依託,合理佈局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通過配置速測儀器,免費培訓檢測人員等有效的手段,全面推進檢測體系建設。二是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行資料登記備案制度,田間管理記錄制度,產品質量檢測制度等。三是搞好蔬菜產品質量檢測,對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和飯店等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實行農產品質量抽樣檢測制度。四是積極推行蔬菜質量追溯制度,真正做到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立即追溯到生產、加工、營銷者,為城鄉居民健康消費提供可靠保障。

5、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加強信息建設

大力發展和規範農村經濟組織隊伍,通過組建蔬菜專業經濟組織,實現對外開拓市場,建立穩定可靠的營銷網絡,對內組織生產,籌措資金,協調服務等。同時,進一步加強信息體系建設。通過網絡、展銷會等各種途徑,向外界推介我縣蔬菜生產情況,吸引客商到合水投資發展。在農民、基地、市場、商販中培育綜合素質較高的代表,並構建由這些代表、主管部門、加工企業、技術人員參與的信息網絡,建立廣泛的信息源,及時向基層和市場發送產銷信息。

6、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要健全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水利、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步伐。縣財政應對生產大户、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要進一步放寬抵押貸款條件,加大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貸款力度。根據國家對農業產業保險政策,做好蔬菜產業的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羣眾發展蔬菜產業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7

為進一步掌握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理清發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產業調研組,從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後到太和、香龍、碼頭、小沔等14個鎮街和加工企業進行了調研。

一、合川蔬菜產業發展的資源基礎

蔬菜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場需求量大、週期短、見效快、比較效益高,市場前景廣,是許多地方農民致富首選的短、平、快項目之一,但並不是什麼地方都適宜發展蔬菜,其生產需要有一定的資源條件:其一,因為蔬菜對水的要求比較嚴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證;其二,因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鮮,需要有較好的交通運輸條件;其三,不同蔬菜對土壤的適應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較高,需要較好的土壤肥料條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種類多,技術性強,投入也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術條件,其中包括種植者對蔬菜先進技術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從產業化角度來講,還必須要的龍頭企業為依託和一定的特色優勢產品為基礎。對照蔬菜業發展的五個必要條件,我市蔬菜產業發化展具有較好的資源基礎:

1.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合川市是重慶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一個縣級農業大市,幅員面積235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8萬公頃,總人口152萬,其中農業人口120萬。合川對重慶、成都等大城市和廣大農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帶具有承上啟下的強勁輻射作用,有較強的接納能力,是城鄉交換和貨物週轉的軸心。

2.水、陸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襄渝鐵路、國道212線橫穿境內,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鐵路,大大縮短了合川與周邊大中城市的距離,加之鄉鎮公路形成網絡,蔬菜產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這為蔬菜產品的輸出創造了有利條件。便捷的交通,開明開放的環境,使合川具有強勁的中心輻射功能和多維接納能力。

3.自然氣候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合川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境內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間,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間,年均日照1316小時,年均氣温18.1℃,≥10℃的有效積温5903℃,無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適合多種蔬菜的生長,有發展蔬菜生產的良好自然氣候條件,產地生態環境較好,產地尚處於自然狀態,生存環境幾十年無變化,今後,相當長的時期也不會有大的變化,產地無污染,能達到綠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豐富的水利資源條件:土壤多以沙溪廟組母質發育而成,土質肥沃,熱量豐富;加之三江匯流,76條溪河交錯其間,有成片的江河衝擊壩地6萬多畝沙壤土,非常適合蔬菜種植。且水源豐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45萬畝。

5.可靠的技術和人才支撐:西南農業大學的專家為我市蔬菜發展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和選址,對發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學合理的建議;我市與重慶市農科所、西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6.良好的種植技術基礎和較大的生產規模:合川是歷史上有名的農業大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3萬餘畝,年產蔬菜46萬噸,是重慶市的重要蔬菜基地縣之一,有相當的生產技術和種植規模,其中合川絲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蘿蔔、藠頭、大頭菜、胡蘿蔔、榨菜、萵筍等瓜菜類和根莖菜類極具特色優勢。近幾年來,合川市組織專門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產業的力度,我們在蔬菜產業化發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較多的經驗。

二、合川蔬菜產業發化展的市場基礎

從總體上來看,人們的消費理念大多遵循從温飽型-營養型-保健型-環保型的發展規律,目前正行成一股“綠色消費”、“綠色需求”的熱潮,以“綠色食品”為對象的蔬菜業醖釀着巨大的商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各國將在非關税貿易壁壘的基礎上以低關税或零關税進入農產品貿易,迫使各國將按照比較利益原則進行資源配置,進而引起全球產業佈局重新調整,蔬菜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一些工業化國家由於土地資源價格、勞動力成本等機會成本上千而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市場,而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勞動力價值也相對較低,因此我國的蔬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隨着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業生產正由解決温飽、滿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證總量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轉變,蔬菜作為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多糖、有機酸和芳香類物質的特殊商品,對維持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增進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蔬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謂“一是三餐不吃飯可以,不吃菜不行”;特別是隨着我國城市化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需求量進一步增加,蔬菜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從具體市場來看:一是我市50%以上的鎮街市場上的蔬菜缺口大,需外調40-50%的蔬菜才能滿足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二是合川城內市場,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蔬菜也有40%的量是從外地調入,説明仍存在着季節性缺口;三是川北幾個縣,蔬菜生產條件較差,每年主動要在我市調運蔬菜8000-10000噸;四是重慶大城市市場,日需求總量達1000萬公斤,全年需求總量360萬噸,目前很大部分蔬菜市場被成都等外地市場所佔領,如果我市能在重慶市場佔領10%的份額,就能外銷蔬菜達36萬噸,相當於我市目前總產量的78%。五是國際市場蔬菜需求量大,世界年人均蔬菜佔有量102公斤,日需求量為0.28公斤,遠未達到世界營養學會推薦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產品遠銷歐盟、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三、合川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9月,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舉措來抓,短短三年時間,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湧現出一批蔬菜加工企業,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蔬菜產業的發展,在實踐中的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目前產業發展正處於“銷-加-產”全面升級的攻堅階段。其主要特點如下:

1.蔬菜面積不斷擴大,特色生產基地初步形成

19xx年,我市蔬菜種植面積只有11.55萬畝,蔬菜總產量僅2.2億公斤,總產值1.61億元,蔬菜上市量為到1億公斤,,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4.68億公斤,總產值3.8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2.86%,蔬菜上市量超過2.6億公斤,與1999年相比,面積增加了一倍,總產量擴大一倍,產值增加了1.3倍,上市量增加了1.6倍。由原來的蔬菜產品基本自給一躍成為蔬菜調出大市,由自給經濟成為以經營創收為目的的競爭經濟。全年蔬菜播種面積佔全部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達到9%,佔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達50%,成為僅次於水稻、玉米的第三大農作物。在總量增長的同時,蔬菜上市品種日益豐富。近年來,為了加快我市蔬菜品種結構調整步伐,增加蔬菜科技含量,提升蔬菜產品的質量、檔次,促進農民增收,引進並試驗示範了蔬菜新品種50多個,其中:保健特需類蔬菜品種(包括觀賞蔬菜)15個,高產優質蔬菜品種和破季蔬菜新品種30多個,加工蔬菜新品種10多個。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個種,1000餘個品種,蔬菜生產已基本實現了週年生產,均衡供應。50%以上的蔬菜品種實現了升級換代,蔬菜良種普及率達到了80%以上。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蘿蔔、胡蘿蔔、榨菜、藠頭、大頭菜、絲瓜、冬瓜、南瓜、糯玉米等為主的特色生產基地。如碼頭的青草壩蘿蔔,香龍的大頭菜、太和的胡蘿蔔,草街的藠頭等都已盛名遠揚,成為我市蔬菜行業的一張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品種體系逐漸優化

蔬菜設施栽培、無公害病蟲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體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項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瓜果蔬菜嫁接、組織無土培育、野生蔬菜立體栽培等新技術示範成功;組織培養脱毒生薑苗10萬餘株,運銷榮昌、江安等地。從起,先後引進、推廣永安小葉、二金條、春帥絲瓜、涪豐14榨菜、美國羞女蕃茄、錦王豇豆、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種40餘個;利用合川伏皺絲瓜種質資源成功開發出春使、虎霸2個雜交新品種,太和胡蘿蔔、青草壩蘿蔔提純復壯進展順利;蔬菜品種換代升級率達50%,品種體系逐漸優化。

3.生產經營模式逐漸改變,開啟了農業訂單新途徑

訂單對我們的農業來説,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開始,為創新農業結構調整新模式,我市蔬菜實現了訂單化生產,開創了合川農業的訂單之路。由於蔬菜的銷售問題得到了解決,菜農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大大激發了種菜的熱情。截止,全市累計共發展訂單蔬菜15個,面積1.9萬餘畝,實現產值3000餘萬元。,按照標準化生產方式發展出口蔬菜法國豆600畝、蜜本南瓜1000畝、加工辣椒2500餘畝等7個訂單共1.1萬畝,實現產值2200萬元。這些訂單接踵而來,為我市蔬菜加工企業提供了穩固的原材料供應,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大刺激了蔬菜加工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使我市的蔬菜資源優勢逐漸凸顯出來。

4.無公害意識不斷增強,無公害蔬菜蓬勃發展

目前,我市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4萬畝,通過重慶市驗收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達到了9000畝,其中“太和”牌無公害蔬菜產品順利通過了重慶市的認定並授牌,結束了我市沒有無公害農產品的歷史,開啟了我市無公害農產品標識應用的先河。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逐步發展壯大,不僅提高了我市蔬菜產品的檔次,而且有力地增強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5.蔬菜加工初具規模,出口創匯初顯端倪

蔬菜生產要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關鍵要上規模、上檔次,延伸產業鏈條。我們及時總結經驗,努力探索蔬菜產業發展的新途徑,不斷加大蔬菜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十分注重蔬菜的加工增值問題,為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採用了“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使企業與基地之間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截止,全市共引進壯大蔬菜加工企業8家,年消化鮮菜8萬噸,加工產品2.6萬噸,出口產品0.8萬噸,出口交貨值達100萬美元。主要加工企業和產品有:德佳食品(集團)、永生食品公司的榨菜系列;愛洋公司的大頭菜系列;全成公司的海椒系列。其中德佳、永生兩家食品企業的產品遠銷歐盟、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6.營銷體系建設加快,中介組織穩步發展

隨着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逐步擴大,優勢產區逐漸顯現,知名度不斷擴大,銷售渠道不斷拓展。以零售市場、產地批發市場、集散點為一體的蔬菜市場網絡體系逐步形成。在合川市蔬菜營銷協會引導下,發展分會6個,蔬菜專業合作社12個,吸納團體和個人會員1071餘個,培養營銷大户120餘户,年交易量達25.4萬噸,年成交額近2億元。成功建立了合川市三綠無公害食品超市(配送中心),發展配送單位10餘家,年配送蔬菜達2800餘噸。,全市從事蔬菜營銷的人員達3000餘人,外銷蔬菜4萬餘噸,蔬菜營銷隊伍和中介組織在我市蔬菜銷售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7.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已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蔬菜與糧食相比,有着極為可觀的比較效益。從種菜户糧、菜兩者的成本核算看,糧食每畝的生產成本310元,露地蔬菜800元;淨收入糧食每畝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稻穀的近10倍。如果反季節種植,則會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鄧招守在錢塘鎮租地100畝,投資20多萬元種植辣椒,總收入達50多萬元,淨收入20多萬元,草街鎮楓木村三社葉正壽種植蔬菜30畝,年收入達3.5萬元。小沔鎮種植的1500畝海椒,每畝收入達3000元,比調整種植結構前每畝增收餘元。蔬菜生產的高效益,為我市展現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廣闊前景,蔬菜生產已成為我市經濟增長一個新的亮點。

四、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1.生產大大超前,加工、營銷環節滯後

近年來,我市蔬菜生產的步伐大大加快,產量呈直線上升的趨勢。但加工企業少,蔬菜加工產品單一,加工技術和產品沒有突破,蔬菜出售多為“原”號產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一是加工率低,加工檔次低,產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極少;二是龍頭加工企業少,且規模小,加工設備陳舊,加工技術落後,輻射帶動能力不強。三是加工鏈條不長,以重慶金州食品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蔬菜加工也是從近年來才開始起步,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加工領域,逐步形成領舞蔬菜產業的龍頭企業。

2.集約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

目前我市蔬菜生產仍以單家獨户生產經營為主,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查,各家各户的蔬菜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難以保證市場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難以創名牌產品;而且,菜農賣菜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致使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好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產業的升級。

3.部分蔬菜基礎配套設施差

蔬菜生產主要靠農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條件落後,田間便道幾乎屬於“太陽路”,成為蔬菜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其次是排灌設施差,受天氣影響變化大,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蔬菜生產基本處於粗放經營狀態,直接影響了蔬菜產業發展後勁。

五、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發展目標

用四至五年的時間,全市發展蔬菜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產量達到8億公斤,產值達到10億元,培養加工企業達11家,加工產品10萬噸,加工增值5億元,出口交貨3000萬美元;培育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20個,發展營銷大户和經紀人1000人,實現外銷蔬菜37萬噸,產值7400萬元;蔬菜商品率達68%,優質率70%。

(二)主攻方向

一是開發優勢蔬菜產業帶。實現蔬菜種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相對集中向區域化轉變,着力打造三大特色基地,即:根莖菜10萬畝,菌類蔬菜1萬畝,多年生蔬菜2萬畝;

二是全面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爭取五年內規模基地全面實現無公害化。

三是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蔬菜批發市場,培育經紀人隊伍,建立銷售網絡,拓寬出口渠道,擴大蔬菜出口。

四是大力發展蔬菜加工業。初級加工與精深並舉,圍繞特色產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三)對策和建議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大力推進我市蔬菜產業化發展,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我們在此次調研中感到,許多鎮街的幹部羣眾不斷拓寬發展思路,善於把握市場機遇,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建基地、抓生產、拓市場、促銷售,使蔬菜生產取得了較好發展。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對發展蔬菜產業化缺乏足夠的認識,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認為發展蔬菜是農民自己的事,政府不願過多的去包攬,以至於導致在發展蔬菜產業中無所作為,錯失良機。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發展我市蔬菜產業化的思想基礎。當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思想意識,清除因循守舊、停滯不前和一切依賴政府等思想障礙,把發展蔬菜產業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應把重點生產基地其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形成發展合力。精神狀態至關重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幹,是發展蔬菜產業化的切實推動力。要提倡和發揚爭先創優、開拓進取精神,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紮實把我市蔬菜產業化的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發展蔬菜產業化,關係到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形成。因此,必須堅持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原則。既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又要從局部地區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既不能在市場商機面前猶豫不決,喪失機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一鬨而盲目行動。要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發展蔬菜產業化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不因領導人變更而變更,不因遇到困難而改變。

2.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蔬菜產業化

龍頭企業壯大與否,是實現蔬菜產業化的關鍵。當前我市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很不盡人意,有的甚至在萎縮退步。市裏要抓緊組織有關部門儘快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的申報,能源、交通、金融等方面給予優先扶持。對於國家和市裏支持的政策性資金,要重點安排用於龍頭企業的項目建設。有些項目要作為市級重點項目,統一調度實施。大力搞好招商引資,吸引外地企業來我市創辦加工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儘快明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要建立完善產業化經營利益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按照公司加農户的基本方式,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要指導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與農户的經濟聯繫,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3.提高蔬菜產品的科技含量,創國內外市場知名品牌

認真抓好種苗和良種選育,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注重培養自己的科技力量,積極與西農、重慶農科所等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搞好協作,瞄準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和蔬菜發展動態,積極進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和試驗推廣工作,引進和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優蔬菜新品種,建設優質品種示範基地。在鞏固現有大棚、拱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的同時,着力發展温室栽培、無土栽培等技術。大力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農藥、新肥料,提升蔬菜產量、質量和檔次。同時將創品牌作為蔬菜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品質優良、受消費者好評的名優蔬菜品種。加大蔬菜產品註冊商標、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定工作力度。同時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傳力度,擴大名牌效應,使國內外市場對我市的產品給予高度認可。

4.完善蔬菜檢測、檢疫設施,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農藥殘留超標是我國現行蔬菜生產的一個特點,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健康,也是制約我國蔬菜更大規模佔領了國際市場的要害所在。要實行蔬菜產業化,必須以商品蔬菜作為突破口,把我市的蔬菜全面推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因此生產無公害蔬菜是關鍵。一是必須在蔬菜生產環節堵住農藥殘留。積極為農民搞好服務,搞好土壤成份的檢驗,向農民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監測體系。蔬菜市場要建立檢測檢驗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必要的檢驗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要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各鎮街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地進行抽查。三是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各級政府強化對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組織一定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肥料、農藥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

5.加快蔬菜批發市場建設的力度,切實優化流通環境

一是加快蔬菜批發市場建設步伐,建成集蔬菜展銷、檢驗檢疫、儲存配送和信息發佈中心為一體的蔬菜綜合批發市場。二是加強對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的指導力度,如在香龍建成大頭菜產地批發市、碼頭的蘿蔔市場、草街的藠頭市場等等。三是加強市場管理,規範市場秩序。公安、工商等部門要進入市場進行服務,加大市場治安力度,維護經營業户權益。嚴厲打擊偷盜、行霸、菜霸、欺生排外、強買強賣等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6.積極發展中介組織,加強農民銷售隊伍建設

市裏要儘快制定發展農村中介組織的政策和相關規定。發展農村中介組織,要堅持自願、優勢互補、形式多樣、有利於發展蔬菜產業化的原則。在具體操作中,可考慮發展區域型、合作社型、公司型、協會型等類型的中介組織,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賃制等運行機制。建議指導民間儘快發起設立蔬菜行業協會、蔬菜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與外地銷售網絡接軌的專業組織。在市場準入、信息諮詢、規範經營行為、協調價格、調解利益糾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強村、強企、能人的作用,創辦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要建章立制,促進中介組織的規範化發展。工商部門要及時審批頒發營業執照,並在收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税務部門對新辦的中介組織要實行一定時限的税收減免;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好典型、好經驗,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選拔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民擔當蔬菜銷售經紀人,對他們進行市場營銷知識培訓,指導他們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農民組成的銷售網絡。

7.加強信息體系建設,為蔬菜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鞏固完善現有合川蔬菜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蔬菜營銷協會,設立蔬菜信息中心,逐步實現與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聯網,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信息發佈工作,及時反饋國內主要產地的生產狀況和主要蔬菜批發市場的品種、數量、價格,以及國外市場的需求信息。各蔬菜基地鎮街在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要建立信息發佈點。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協會購置相關設備上網。通過建立比較完整的信息網絡,使蔬菜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能夠做到及時溝通和銜接。

8.建立有效的投入機制,為發展蔬菜產業化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必要的資金支持,是推進蔬菜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要發揮國家、集體、個人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加大對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我們要抓住國家對西部加大投資的有利時機,加快蔬菜基地內的水利、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提倡蔬菜生產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基礎設施,並對水利等設施實行有償使用,調動全社會投資興建基礎設施的積極性。財政應從促進蔬菜生產發展的角度,對生產大户、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支持。金融部門對積極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鼓勵蔬菜產業的發展。農業是弱勢產業,蔬菜生產更具風險性。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對農業的產業保險政策,做好保險工作,解除農民羣眾發展蔬菜產業化的後顧之憂,促進蔬菜產業化發展。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8

一、基本情況

井龍村位於玉林市福綿區成均鎮,坐落在六萬山腳下,是自治區“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全村轄11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3880畝,有1854户農户,共有6546人,其中貧困户111户338人,貧困發生率為5.16%。村民以種植水稻、甘蔗、香蕉、中草藥,養殖豬、雞、鴨、白鴿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福綿區通過調查研究找準“貧根”,因地制宜制訂幫扶規劃,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井龍村實際,能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和經濟發展後勁的精準扶貧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井龍村“兩委”引進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井龍村建設無公害蔬菜種植、觀光、採摘核心示範基地項目。項目以公司投資為主、區產業扶貧資金為輔,充分利用公司的收入作為發展精準扶貧現代農業產業的資金支撐平台,與深圳海吉星農批市場建立戰略合作伙伴,搭建“肥料一種植一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摸索創建新型現代農業種植模式,助力精準扶貧,真正起到了造血功能。20xx年,通過這種模式,帶動了井龍村61户貧困户增收,實現户均增收1000多元。

三、主要亮點

一是開展跨區服務。發揮公司與外地農批市場的聯合作用,提髙貧困户及村集體經濟收益,調動了貧困户的.積極性,使其思想由“要我脱貧”轉變到“我要脱貧”上來。二是扶貧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業做帶動,讓企業和貧困户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通過利益將公司和貧困户緊緊連在一起。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9

調研目的

近年來黃梅縣在蔬菜產業的發展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為鞏固我縣蔬菜產業發展成果,進一步推進我縣蔬菜產業的發展,提高蔬菜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保證蔬菜總量的供應均,發揮蔬菜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主導作用,增加菜農收入。在結合我縣蔬菜產業發展實際情況以及上級的要求下,展開了此次調研活動。主要以參觀考察典型,相關經驗,探索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力求蔬菜產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爭取使我縣蔬菜發展更加提升一個檔次。

調研宗旨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和確保城區蔬菜穩定供應為目的,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突出抓好蔬菜佈局區域化,蔬菜生產標準化、產品質量安全化、蔬菜產業企業化四大工作重點,促進蔬菜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加快我縣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

二、發展目標

1、在鞏固完善上一年的蔬菜生產基地的同時按照縣政府要求黃梅鎮即周邊鄉鎮,新建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其中發展設施蔬菜20xx畝,產量增加13萬噸,為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60元。

2、每個鄉鎮新建一個100畝連片的'蔬菜基地有,大力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社並支持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增強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提高蔬菜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

3、依託小池(國際)物流港蔬菜批發大市場,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及交通便利的優勢,重點抓好黃梅鎮、孔壠、小池、分路、劉佐等5個鄉鎮蔬菜基地建設,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探索新模式,培育一批重點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和蔬菜生產大户,引導大户發展訂單生產和規模生產,創建自己的品牌。

調研內容

主要以走訪調查、下鄉考察以及數據彙報的方式開展此次的調研活動,現結合調查情況和數據説明總結如下:

1、黃梅鎮在程白馬村新流轉蔬菜基地500畝(其中50畝設施)及育良與現代經典合作社加強設施建設300畝,黃梅鎮將許鋪和苗咀村新增400畝蔬菜基地(程白馬村,成立千禾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種植露地蔬菜,其中有40畝大棚西瓜,新增蔬菜基地已部分完成,預計今年底達到預期目標)。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勢條件,當地菜農有較大的積極性,結合我縣蔬菜產業政策與方針,蔬菜產業發展前景相當不錯,在全縣具有典型性。

2、獨山鎮在高嶺村新建500畝基地(其中設施100畝,水生蔬菜200畝)。將新增100畝蔬菜基地(獨山高嶺村流轉200畝土地種植白參),發展現狀非常良好,但因其地域面積、蔬菜種植農户分散、經濟條件受限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以穩定現有基礎為主要目標,進一步再將重點轉移,進入產業化發展。

3、杉木鄉流轉土地500畝,已新增100蔬菜基地,完成了預期計劃。下新鎮流轉土地500畝(其中水生蔬菜400畝)。下新鎮將新增400畝水生蔬菜基地,已基本達到三至四季度的計劃目標。發展情況穩定,在種植技術上有了一定的改進,在已有種植經驗上不斷總結和摸索,引進先進栽培方法和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4、大河鎮新流轉土地500畝(戢畈村150畝,趙畈200畝),今年下半年已新增200畝蔬菜基地(趙畈村,廣文衝村各流轉土地100畝)。苦竹鄉流轉土地800畝(其中高山菜基地600畝),苦竹鄉已新增200畝蔬菜基地,11月份完成預期計劃。以上兩個鄉鎮具有一定的蔬菜產業化發展潛力,目前正大力倡導和推廣蔬菜產業化,在今後的發展中將會快速成長。在種植技術指導和基礎設施建設上需要改進,今年下半年計劃已基本完成,共待下一步發展。

5、黃梅鎮、孔壠、小池、分路、劉佐等幾個個鄉鎮蔬菜基地建設(黃梅鎮蔬菜基地建設情況在前面已作描述)為全縣重點發展對象,相對於黃梅鎮周邊其它鄉鎮蔬菜基地建設發展情況,孔壠、小池、分路、蔡山、劉佐、新開等六個鄉鎮有一定的蔬菜發展基礎。在鄉鎮面積、技術、交通等方面優勢,另外設施蔬菜大棚骨架由傳統的竹架大棚部分變為鋼架大棚,灌溉方式普遍採用噴灌,管理模式得到一定改進。蔬菜基地面積並未有太大變化,主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蘿蔔、胡蘿蔔、番茄、辣椒、紅茄、苦瓜、冬瓜、豇豆、莧菜、西葫蘆等為主的時令蔬菜種植,目前部分規劃已在進行中,但並未完全達到預期目標。

6、濯港、五祖、停前、柳林等鄉鎮由於地勢、交通等綜合因素限制,蔬菜基地建設未有大規模發展,在已單獨農户蔬菜種植為基礎的模式下,建設了部分蔬菜基地。在經過詳細調查以及科學考察後,進一步規劃已完成,結合當地特色和實際情況發展,針對性的統籌規劃將會在今後起建設性作用。

建設規劃

1、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户+小規模農户“模式,發展”外銷+內保“的市場空間,形成”時鮮+加工“產業鏈。提升蔬菜產業的經濟比重。

2、依託小池、分路、孔壟、新開、蔡山、劉佐等鄉鎮面積、技術、交通等方面優勢,建成縣級外銷蔬菜商品規劃區。依託黃梅鎮、下新、杉木、大河、獨山、苦竹等城鄉結合部區位優勢。新建城區內供蔬菜規劃區5000畝,以本地蔬菜市場為目標,大力發展辣椒、番茄、瓜果類、根莖類、水生菜、姜、葱、蒜等常規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滿足本縣人們需求。將濯港、五祖、停前、柳林等鄉鎮列為常規蔬菜規劃區,在主要公路沿線建設示範基地,發展常規蔬菜品種的種植,五祖鎮重點開發高山蔬菜的種植。

3、突出區域特色,調整蔬菜生產區域、品種佈局,將五祖、苦竹、柳林、大河等鄉鎮的山區作為雨花菜、野竹筍等野生蔬菜重點生產基地,培育重點野生菜生產專業大户,發展綠色蔬菜品牌。

4、完善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設施、設備,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和農產品超市、交易市場和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

方案措施

1、以土地流轉承包促規模效應

發展農業產業土地流轉是瓶頸。各鄉鎮要把發展以蔬菜為主的產業農業的土地流轉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通過採取轉包、轉讓、置換、出租、股份等合作方式,規劃好一個百畝以上鋼構大棚或千畝以上連片的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

2、以基礎設施建設促產業發展

主要解決規劃區內的通路、通電、通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地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和發展現代節級、環保、循環型蔬菜生產能力。

3、以項目資金投入促規劃實施

縣政府將繼續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扶持新增蔬菜大户和規模蔬菜基地,發展大棚建設和蔬菜病蟲綠色防控等設施(畝平1200元、且鋼構大棚連片50畝以上),共安排補貼資金150萬元。

4、以蔬菜產品物流促產業增效

在農產品交易市場開闢小農户蔬菜綠色通道直銷區的同時。在批發物流市場建立農殘檢測室和蔬菜冷藏系統、市場信息網絡以及電子交易系統,實現蔬菜銷售的電子化、信息化和物流化。

5、以優質技術服務促品牌建設

一是縣農業局成立一支技術服務隊伍,負責蔬菜生產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服務。

二是編制一套技術推廣資料,結合我縣氣候、土壤、季節、病蟲害等因素,適時編制生產技術資料,指導菜農的生產。

三是上好系列技術課程。依託農民陽光培訓工程和有關農民培訓項目,聘請和邀請縣內外專家,學者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為蔬菜種植户傳經授道、解惑答疑,提高農民蔬菜種植技術。

四是重點培育野生菜、地方菜等蔬菜體系的深加工產業鏈,充分發揮我縣蔬菜資源優勢,增強蔬菜產業後勁。

6、以目標管理考核促持續發展

建立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獎勵基金3萬元)。評選3個蔬菜生產目標管理綜合考核先進單位(重點考核鄉鎮完成目標任務面積、產量、新增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情況,以統計表數據為準,分別給予15萬、1萬、05萬元的獎勵)。

蔬菜產業調研報告 篇10

一、xx鎮及蔬菜加工產業基本情況

xx鎮位於xx市東北部19公里處,面積112。62平方公里,轄56個行政村,1。4萬户,人口4。34萬。耕地面積9。6萬畝。近幾年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立足本鎮產業優勢,不斷培強農業龍頭,大力推進農業三化進程,全鎮瓜、菜、果面積達到5萬多畝。

我鎮共有蔬菜加工企業2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主導產業為蔬菜冷藏加工,年產量2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主導產業年產量3。5萬噸。企業年銷售收入21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12000萬元。企業安置就業人員4500人,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700人。年出口創匯1800萬美元,規模以上企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產品主要出口國家為日本、韓國、德國。

二、近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狀況、特點及措施

1、近幾年來,隨着**鎮農業產業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也勢如破竹,20xx年出現了三家農業龍頭企業同日開工奠基的大好局面,短短几年的時間,就使我鎮的農業龍頭企業由20xx年的2家合資企業發展到今天的22家,這些可喜的變化,都是由我鎮的產業特點帶來的。我們**鎮現有10萬畝耕地,其中瓜菜面積就達4。5萬畝,如此之大的產業規模,為龍頭企業的加工出口提供了豐富的貨源,我們**鎮的蔬菜不僅是貨源豐富,而且品質優良,其中不少品種已經獲得了綠色認證。可以説,我們**鎮的蔬菜生產帶起了龍頭企業的加速發展,同時龍頭企業的發展又促進了我鎮的蔬菜生產。從我鎮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情況看具有以下幾年特點:

1、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規模,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才能產生規模效益,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招來相應的客商,辦起相關的企業。

2、我鎮的龍頭企業都是衝着我鎮的蔬菜產業而來的。

3、隨着蔬菜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規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張,龍頭企業的發展與產業化規模的發展息息相關。

2、龍頭、基地、農户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完善情況

因為在我們鎮企業與農户搞的是訂單生產,就是説無論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生產原料,在生產之前都是先與農户簽訂生產合同,併為農户提供產前、產中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如:盛源食品公司、富連京食品公司、泰華食品公司等在我鎮都是規模較大的農業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生產所用的種子都是從國外原裝進口的,為了使當地農民掌握其種植技術,他們在向農户放種之前後,再跟蹤農户到田間指導,直至農户徹底掌握其生產技術為止。其中泰華食品有限公司為了達到推廣示範的目的,建起了120畝土地的泰華綠色農場,從國外進口的品種在農場試種成功之後再向農户推廣,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通過龍頭+基地+農户的生產模式,共帶起我鎮27個蔬菜生產專業村,20xx多農户加入到企業的生產中來。不僅如此,這些龍頭企業的興起,也吸收了我鎮剩餘勞動力就業,安康農產品有限公司,常年從事蒜米生產,加工蒜米是一種比較費工的活,老少皆宜,單是為該企業從事蒜米加工的人員就有近千人,為他們增收開闢了新的門路,單是從事加工生產,全鎮平均每年就要從龍頭企業掙得加工費500多萬元。

3、從財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落實情況

為吸引更多的外資,建起更多的龍頭企業,我們**鎮以黨委、政府文件的形式下發了《關於招商引資和加快經濟發展的有關規定》。落户我鎮的所有龍頭企業的有關手續都是由鎮裏派專車專人幫助辦理的,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只要企業落户我鎮一切手續我們辦的承諾。對於税收、土地等方面除了國家政策規定必須繳納的,其餘的鎮裏一概不收,嚴禁以各種形式到企業揩油。在金融方面,有的企業在發展中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困難,我們知道後,鎮黨委、政府及時出面幫助協商貸款,以解燃眉之急,為了切實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們率先實行了向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及時瞭解他們的困難,及時向黨委、政府彙報。如韓國獨資企業韓昌(xx)食品有限公司,由於韓國老闆初來水土不服,又不能語言交流,我們及時為他配備了空調、飲水機等設施,使他深受感動,企業追加投資150萬美元。

三、龍頭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目前龍頭企業的發展遇到的最大困難和問題就是資金不足。由於資金不足,許多龍頭企業吃不飽,往往是出口合同已經簽訂,也有充足的貨源,但就是資金不足不能立即組織好貨源,往往要耽誤出口時間,受到外方的懲罰。資金不足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規模,由於資金不足,許多龍頭企業該上的項目不敢上,資金不足也限制了企業的創匯能力。

2、社會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氛圍不濃,合力不強。主要是產業部門對抓好龍頭企業的發展缺乏應有的目標定位,辦法不靈,路子不多,服務不夠,傳統農業的慣性仍然在起作用。社會各方大部分也是認為農業投入大、產出小、效益低,在農業領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3、部分龍頭企業機制僵化,步履維艱。大部分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制度,企業的管理機制、營銷機制比較鬆散。牪糠至頭企業資源配置匱乏,缺乏生產資金,缺乏生產基地,缺乏生產技術人員,生產要素的配置極端不平衡,導致對產業的拉動力極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力不從心,後勁不足。

4、部分龍頭企業市場狹窄,鏈條脆弱。龍頭企業是將農户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連接的載體,但多數龍頭企業注重基地建設,發展生產的手段多,開拓市場的方法少。可以説,各企業的銷售市場都不寬泛,與市場對接的手段滯後,渠道單一,效益不高。

四、對蔬菜加工產業的建議

一是要創新龍頭企業的發展機制。要引進借鑑發達地區在發展龍頭企業中成功的經營機制,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適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機制、管理機制、營銷機制,完善企業各項制度革新,帶動產業迅速發展。要大力發展公司制農業,用現代企業管理手段和運行機制,解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業生產發展中深層次問題,整合各類生產要素,調動各個層次積極性,揚起龍頭企業巨首,真正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的運作模式,從產權利益上形成共同體,對現有龍頭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對個別政企合一的公司要進行清理整頓,同時,根據產業發展需要,組建相應的龍頭公司。

二是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要把拓展農產品市場,盤活農產品流通作為增加企業效益,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拓展產品銷售市場。着重發揮民間力量,建立鄉、村農產品流通協會,鼓勵發展各產業專業營銷公司和民間中介組織,培養農產品銷售經紀人和營銷大户,做到鄉鎮有營銷公司,村有營銷專班,組有營銷大户,户有營銷能人,形成全方位的營銷網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rw9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