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1

關於“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近日,黟縣人大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宏村鎮木坑竹海景區、金家嶺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打鼓嶺景區和洪星鄉長春村長坑村民組等地,考察瞭解農業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旅結合的情況,同鄉村幹部、縣鄉人大代表、農林部門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座談,認真分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產業結構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培育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做強做大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農業市場化、品牌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要求,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休閒農業,促進農旅結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5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7.5萬畝,桑園面積3.6萬畝,茶園面積3.2萬畝,其中經認證的優質無公害茶園面積2.63萬畝;果園面積0.4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11萬畝,有林地面積95萬畝;生豬飼養量9.4萬頭,家禽36.8萬羽;農村經濟總收入28.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99元,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3135元,工資性收入2467元,各項惠農政策轉移性收入438元。

1、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縣突出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託蠶桑,茶葉、木竹、果蔬、生態養殖等特色資源優勢,建成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主要有五里為中心的3000畝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為中心的2800畝有機茶基地,以黃姑為中心的l200畝的生態茶園基地;以碧東、葉村為中心的千畝高效桑園基地;以洪星為中心的47000畝竹木製品原料基地;金家嶺、同川村的50000羽蛋雞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雞基地,柯村鄉皖南花豬和黃山黑雞保種養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種養植專業示範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黃姑村、宏潭鄉宏潭村及碧陽鎮五里村榮獲省級特色專業示範村。

2、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發展,產業帶動能力有了明顯增強;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營銷收入達7.04億元;華盛集團和杉森木業兩家企業營銷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中從事繭絲綢業的3家,從事食品加工業的6家,從事糧食加工業的1家,從事竹木製品生產的9家。五溪山茶廠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優良生態自然環境條件,投資建立有機茶園2800畝、有機茶轉換茶園2000畝,開發出“五溪山”牌生態有機茶省級知名品牌,茶農鮮葉價格大幅提高,實現企業增效、茶農增收的雙贏效果等;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有效地帶動了我縣蠶桑、茶葉、糧食和木竹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產業的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髮展,產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已在蠶桑、茶葉、木竹、蔬菜、養殖、土特產品等行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6家,其中蠶桑類14家、茶葉類15家、木竹類20家、果蔬類4家、畜牧類9家、糧食加工類3家、其他類11家,入社農户約佔全縣農户的12%。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技術培訓,種子、苗木、肥料的統一採購,農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等方面提供服務,解決了廣大農民在單一經營生產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為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黟縣碧東漳溪蠶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合作社。

4、農旅結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閒觀光農業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前景喜人。開發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遞鴛鴦谷、美溪打鼓嶺、黃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農業生態觀光休閒為基礎的鄉村旅遊景點,湧現了“竹海人家”、“五里農莊”、“秀裏農莊”等一批鄉村旅遊“農家樂”示範户;宏村鎮星光村木坑組過半數農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資源開辦“農家樂”,從事住宿和餐飲等旅遊服務,户均年收入達十萬元以上。農旅結合還帶動了竹筍、茶葉、香榧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推動了黟縣民間徽菜技藝的提高和傳承,廣大農民在參與鄉村旅遊服務中得到諸多實惠和效益。

5、“陽光工程”技能培訓,為農民工轉移就業搭建了新的平台。國家實施陽光工程就是將“有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意願的農民,由政府的財政補貼,在輸出地開展轉移就業前的職業技能短期培訓”。近年來,共開展農村“陽光工程”培訓132場次,培訓新型農民4635人;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30場次,培訓農民工2438人;舉辦新春企業用工招聘會7場次,達成就業意向的1721人次;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在計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通過“陽光工程”技能培訓,大多數農民工都學到了一些專業技能和法律等相關知識,為外出務工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全縣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縣務工的9380人,在本縣從事二三產業的27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1、農村產業規劃佈局不盡合理,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平衡。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化,附加值不高,企業帶動作用力不夠強。

2、以農產品為基礎的旅遊商品開發和農家樂旅遊服務管理滯後,與我縣旅遊業發展水平不夠協調。

3、農業科技隊伍人員缺乏,服務職能弱化,不能滿足農村產業化快速發展的需求。

4、農村勞動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約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

三、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建議

1、加快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產品質量提升,依託結構調整促增收。要充分依託自身資源條件,不斷增加投資力度,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加快蠶桑、茶葉、糧食、果蔬、木竹、養殖六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促進我縣農業產業規模和質量的大幅提升。鼓勵和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參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組織農產品質量有機認證,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全縣農業產業化水平。

2、加快旅遊商品開發,促進農旅深度結合,支持農民創業促增收。藉助“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申報成功的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高效農業,積極扶持一批“農家樂”旅遊示範户,規範旅遊服務管理。充分利用我縣旅遊市場優勢和豐富徽文化底藴,加大旅遊食品、紀念品等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生產,積極支持農民創辦旅遊商品生產加工企業,延長旅遊商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創建一批旅遊商品知名品牌,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路徑,推動黟縣旅遊經濟再上新台階。

3、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帶動效應,依靠科教興農促增收。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隊伍的建設,整合現有人才資源,及時解決農業科技人員短缺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積極支持農業科技人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和科技創新,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增收。通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等項目的實施,幫助農村勞動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業技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實效性,為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尚發展的新型農民。充分發揮農村高技術能人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鼓勵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2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並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佔55%,屬丘陵地區。有淨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餘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與大多數鄉鎮相同,周莊鎮建國前交通極不方便,沒有公路。建國後,道路建設發展很快。鎮與村、村與村通過規劃,已形成交通網。貫穿全境的寶李路經多次修整並有縣鄉公路升級為升級公路,更名南石線S329。過境平臨高速長9.4公里,並設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強了各自然村的聯繫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係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複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後,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説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飢餓中掙扎。

建國後,生產關係發生了鉅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着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一)抓實傳統產業。堅定不移地抓好糧煙生產,壯大畜牧業、林業和副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穩定農民收入。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xx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並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並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U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户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羣眾發展養殖並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羣眾的積極性並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户,並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傢俱製作、包工建築、運輸、收購、修理等。山於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笫一座建材廠起,先後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僱用職工200餘人。

煤炭乂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佔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後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後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於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xx年10月建成並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岀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餘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閒置荒廢的需要。

三、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效

據20xx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裏,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餘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

裏,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餘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餘户,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於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佔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鉅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於一個良好的有戰鬥力的幹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於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於廣大羣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佔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山於本地區農業經濟所佔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羣眾有某些意:識上的侷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範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並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並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麼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沒本事想出那麼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範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乂要採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麼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佈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佈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着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並舉的農村工業化。

重視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調整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據發展需要和市場經濟原則對傳統體制下所留下來的各類為農業服務的組織進行分類調整,優重組。其次,要重視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產業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村委會的經濟組織職能。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kj4k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