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集合7篇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集合7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報告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研究報告作文集合7篇

研究報告作文 篇1

一、研究的現實背景

因為傳統的作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學生討厭作文,缺乏寫作的興趣;二是沒有主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中被動地去寫,從而內容空乏;三是沒有教材,寫作的指導出現“天馬行空”的局面;四是教師的批改不及時,或一天兩本,或兩天三四本,時間上的拖沓,不能使學生的作文得到及時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失去習作的興趣;五是學生養成對教師和作文書的依賴。但限時作文從形式上看,是對學生的作文時間做出了限定,實際上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涉及如何進行寫作積累,如何調整寫作心態,如何提高寫作效率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快速限時作文之“快”的實現不在於約束,不在於規範,而在於“放”。“工夫在詩外”,想要能在限時寫出優秀篇章來,就必須長期地多讀、常悟、勤寫,“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指導我們學習的金玉良言。

二、研究的意義

作文教學牽扯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創造潛能。限時作文它是一定時間內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寫作過程中它既從語言文章方面訓練學生識字寫字、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潤飾成文,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局面表達能力,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積極思維,加深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感受,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樹立良好的文風。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科學的教育理論。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心理學家表明:學習本來是一個伴隨終身的自娛過程,生命就是在這種自娛的過程中打開所有的器官,不斷吸取生命成長的營養。

2.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取知識和能力重要的因素。學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限時作文教學就會取得顯着的.效果。

四、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課堂上精心設計的限時作文訓練,增加學生寫作訓練次數,降低學生寫作訓練難度,激發學生寫作訓練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實現學生寫作易寫、樂寫、善寫的目標。

2.衝破封閉、僵化的寫作教學模式,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習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實現寫作教學的內容創新、方法創新,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創設寬鬆、和諧的環境,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發展個性特長、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做到樂寫,把寫作當作一件快樂的事去體驗。

2.精心設計,正確引導,積極參與。以課堂訓練為主,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性。

3.訓練過程做到由淺入深,逐步提高。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習作訓練中,寫作能力、情感發展、認知水平得到提高。

4.運用先進的思想,靈活的方法去訓練。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習作氛圍呆板,沉悶,拖沓。學生討厭作文,兩節作文課,只開個頭,於是愁眉苦臉利用課下時間繼續寫,把娛樂、休息、課外閲讀的時間都擠佔而去,造成孩子學習負擔過重。

而快樂的限時作文,要求教師必須調整教學思路,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靈活多樣的訓練過程中,促使孩子自主地擴大閲讀量,去體驗生活,在習作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釋放,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效果。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及方法

課題研究過程:本課題的研究,擬定為一年。

第一階段:20xx 年 3 月,課題準備階段。確定課題,制訂方案,認證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xx 年 4 月~20xx 年 4 月,課題實施階段。根據方案實施、探索、研究,並對方案進行修改、補充,及時調整,閲讀相關文獻,進行相關教學實踐和調查研究,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第三階段:20xx 年 5 月,課題驗證和結題階段。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整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並請有關專家給予鑑定。

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材教法》等相關文獻及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為此課題奠定理論基礎,同時,瞭解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借鑑,為創新性研究奠定基礎,為課題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2)調查研究法。通過觀察、問卷、訪談、案例研究等科學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修改後實踐,反饋研究的成效。

(3)行動研究法。根據課題的設計,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收集有關資料,定期進行整理、分析。

(4)個案研究法。確定研究對象進行跟蹤調查,記錄備案,在理論指導下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在不同階段,根據研究情況使用適當方法,使多種科學研究方法靈活合理應用,以達到最佳的研究結果。

研究報告作文 篇2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是探索萬物的工具,更是我們身體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可是在學校裏我發現有不少同學都變成了“四眼田雞”,鼻樑上架着一副沉甸甸的眼鏡。

通過網上查找關於近視的資料,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近視人數全球最多,近視眼人數竟已近4億,其中青少年約為2.7億,佔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增近視眼約為6%。其中,我國學生近視發病率居世界第二,近視發病率高達50%至60%。

項目 國小生 國中生 高中生 大學生 弱視發病率 34.17% 54.96% 80.36% 87.67% 近視發病率 23% 55% 85% 76% 而我們班的許多同學也和眼鏡交上了朋友。據方老師統計,我班近視人數竟然是全校最多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同學們近視的呢?我採取隨機採訪的`方法,對同學近視作了一番調查。

同學 近視情況 產生原因 A同學 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還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 B同學 成了“眯眯眼” 經常玩手機、電腦,看電視,長時期不休息。 C同學 看東西模糊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喜歡吃甜食。 除此之外,近視還跟父母遺傳、環境衞生、個人體質和睡眠等因素有關。但導致我們國小生近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地看電視、玩電腦手機、寫作姿勢不對、睡眠不足等不良用眼習慣有關。

眼鏡雖然是近視同學們的好朋友,但它戴久了會影響到眼睛變形,沒有神彩,鼻樑因長期被物壓導致塌陷,影響到個人五官的發育,甚至引發各種併發症,導致嚴重眼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需要每個人用美的眼睛去發現美。擦亮眼睛,保護好心靈之窗。我們必須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出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多吃胡蘿蔔這樣對眼睛有益的蔬菜。剋制自己玩電腦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每1小時休息一下,距離不要太近。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光線要充足,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堅持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每日堅持遠眺,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定期檢查眼睛,發現有眼病及時治療。

讓我們遠離近視,摘掉眼鏡,用明亮的雙眸去迎接璀璨的明天。

研究報告作文 篇3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我們的課題《國小作文教學難點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説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説假話空話把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寫下來,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工具性能力培養在於語文實踐,人文性在於薰陶,二者相輔相成。在作文教學中,應結合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相應於課程標準中闡述,國小生作文能力培養強調的是過程和方法維度,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大自然,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我們的課題就是基於作文教學中的實際,通過在學生作文諸環節中的交融與共性策略的具體研究,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全面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在作文教學領域中的有機統一,從而全面實現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質量。然而,很多學生寫的作文語言平淡,內容不豐富充斥其中,令人不忍卒讀。語文老師如果只懂得埋怨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生活閲歷單調,情感單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我們應該努力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策略與方法,指導學生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據資料可查,20xx年重慶珊瑚國小開展了課題為《心與作文》的課題研究,他們研究的是國小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優秀成果。20xx年,江都吳橋中心國小開展了《留守兒童習作》課題研究。20xx年江蘇省陶湖中心校開展了《留守兒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課題研究。上述研究較好地探索出國小生習作教育的具體內容、方式和評價標準。

2.國外對作文教育非常重視,其中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中國小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關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美國的教育對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內容卻沒有要求,反而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美國從國小階段起就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他們認為,寫作包括複雜的多維度的認知能力,學生在掌握寫作這一重要的交際工具過程中,會遇到重重困難,必須從小開始進行訓練。而且,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是綜

合的整體的發展,聽説讀寫各項能力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輔相成的。某一項能力的發展過分滯後,都會影響到其他能力的進一步發展。為此,他們提出了整體語言教學觀,即在語言教學中強調聽説讀寫能力的互相促進,和諧發展。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通過對現行國小作文教學中出現的“知識面窄、內容空洞,千人一面,層次不分,缺乏想象、有創意的表達,作文中盡是假話、空話、套話”這一瓶頸,進行深層的剖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農村特有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時注意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理論水平,更新作文教學理念,革新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的形成,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細節,積累寫作的材料,還作文教學於生活的本位,激發學生內在習作動機,孕育寫作文的激情,讓學生學會構建自己的作文思路。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學會評價,並在評價中增強作文的信心,提高習作的寫作、鑑賞水平。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進行作文修改實踐,提高學生作文品位,同時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展示平台中,真正實現自我需要,讓學生樂於表達,實現作文水平質的'飛躍。

研究重點

本課題將圍繞新課標精神,着重就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瓶頸,學生的作文基礎,國小現有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作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繫,學生心理、生理、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等諸多作文因素,作一全面深層的調查研究,探尋國小作文有效教學的策略。讓老師知道“怎麼教”,學生真正明白“怎麼寫”,整體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水平,提高學生作文的綜合素養。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課題研究的思路

在國小語文新課標精神指引下,圍繞現實中“教師難教,學生寫不生動”這一現象,對照課程標準關於國小作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分別從實踐與理論兩個方面,對現行的蘇教國標版小語教材作文的編排體系,編排用意,各年級段作文教學特點及內在聯繫等作文教學的諸多因素,進行研究,加強教師作文教學的理論學習,更新觀念,走出傳統作文教學的誤區。突出重點,抓作文教學研討與實踐的過程管理,及時總結反思歸納,加大作文教學觀摩研討及理論培訓的力度,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學體系及特色。

課題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 12月

研究情報資料,開展論證調查,擬寫研究方案,填報《申報評審書》,組織研究力量。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2月

開題論證:20xx年 5月,舉行開題論證會,組織教師實施研究。 中期論證:20xx年5月,撰寫中期論證報告,課題景象中期論證,交流研究論文,進行作文教學課堂展示,接受專家組中期評估驗收,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

(3)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

撰寫課題終端報告、工作報告,展示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進行結題鑑定。

編寫論文集,有效作文教學案例集,形成學校作文有效教學實施提要。召開結題鑑定會:課題工作報告、研究報告,接受專家評審。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在準備階段,主要採用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在實施階段主要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法;在總結階段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我們的課題研究不是純理論研究,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用理論指導作文教學實踐的開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及科研水平。我們將在學校作文教研,教師個體作文教學實踐,單元習作訓練的諸多實踐中,踐行課改理念,探索國小作文有效教學的創新之路。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主要觀點:教育家陶行知曾説:“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能説;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能到大自然中去擴大事業,取得豐富的學問”。《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意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應做到五點:

(一)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作文的首席自主性。立足學生,構建教學思路。

(二)引領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積澱情感。

(三)建構開放型作文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認識,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創作空間。

(四)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增強習作自信。

(五)開發整合作文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創意作文的表達,提供廣闊的空間。 創新之處:

1、將作文教學的環節前置,讓學生真正融入生活,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細節,積累寫作素材,還學生作文教學於生活的本位,真正實現魯迅先生所説的“讀書就像蜜蜂採蜜一樣, 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讓學生採生活之蜜,孕育寫作的激情。

2、改變教學模式,還作文權利於學生,讓學生學會在共同探究、合作、討論中,學會審題、選材,構建自己的作文思路。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學會評價,並在評價中增強作文的信心,提高習作的鑑賞水平。

3、讓學生在實踐認知的基礎上,再次對評講後的作文,進行再次修改實踐,真正實現作文水平質的飛躍。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課題組核心成員的學術或學科背景、研究經歷、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本課題將由參加主持市級科研課題,經驗豐富的本校校長高永忠加盟,並全程指導。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都是本校一線的教學骨幹。低、中、高,各個年級段都有。他們有優厚的全面的研究資源,又有多次實踐、研討、反思、總結的機會。其中,劉海蘭,王存明等同志一直致力於研究閲讀教學與作文的關係,並在這方面做了種種嘗試,充分挖掘閲讀教學中作文因素,運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積累、練筆、賞析??拓展了文本的空間,提高了學生讀寫能力,語文教學綜合素質較強,曾在高郵市參加中青年教師賽課,獲得了獎次。撰寫的有關閲讀的論文,在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潘維霞,朱正剛雖是年輕教師,在教學之餘,積極參與教研,特別是閲讀與寫作的研究,頗見成效。曾先後多次參加高郵市中青年教師賽課活動,並獲獎。潘維霞所帶班級的口語交際能力及寫話能力較強,深受家長的好評,在低、中年級段教學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課題主持人學科背景、研究經歷、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①1988年中師畢業,在漢留國小教學27年,一直致力於作文教學的研究。先後獲得江蘇教育學院國小教育大專學歷。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學歷。

②從教以來,一直積極致力於作文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並參加了高郵市“珠湖課改星光大舞台”賽課獲得一等獎。教學之餘,積極撰寫作文教學論文。其中,《有效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基石》在“全國論文教育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我的預習教學》獲市19次論文評比一等獎,《活用教材 指導寫作》獲市第17次論文評比三等獎,《學會合作》在高郵市教學設計比賽中獲二等獎,《讓廉潔之花綻放在語文課堂》在高郵市課堂教學滲透廉潔文化建設比賽中獲二等獎。《媒體輔助,錦上添花》獲揚州市三等獎。在近幾年工作中,指導學生作文百餘篇在省市報刊發表或獲獎。其中沈月的《唉,都是讀書惹的禍》獲揚州市一等獎,沈珠月《給爸爸的一封信》獲揚州市廉潔徵文二等獎,馮茜《難忘精彩》獲揚州市七彩語文三等獎等。

準備工作:課題組翻閲了許多文獻,思考課題研究方向。主持人設計問題調查,博覽書刊,上網搜尋資料,瞭解他人的研究動態,撰寫研究方案。研究資料的獲得來源於四點:一是從學校圖書館、閲覽室裏借閲課題研究資料,這為課題組提供了物質保證。二是課題組成員大多參加過課題研究,對教育理論書刊特別敏感,平時有購買收藏的習慣。三是利用網絡搜取相關信息,篩選下載,課題組內傳閲。四是主動向教育科研部門請教,同時利用好研討會的材料。

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我校對教育科研工作十分重視,積極支持老師搞教育科研,如科研業務費:課題開題論證、結題費、調查問卷等的材料費、專題研討會費用,還有教師參加會議、研討等活動的差旅費、會務費,學校都給予報銷。結題後,對承擔課題研究任務的老師給予適當的獎勵。

研究報告作文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工廠養殖場興建,小河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於是我對小和的污染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通過看地圖,在小河周圍觀察,瞭解小河周圍的環境。

2、觀察小河水裏的魚蝦生長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看地圖、上網

調查方面:小河對附近的居民有什麼作用

具體內容:附近貧困的居民在小河裏打水、洗衣服、洗菜。

信息渠道:走訪、觀察、記錄

調查方面:小河的污染源

具體內容:附近的工廠把小河當作垃圾場,隨便排放髒東西,特別是印花廠還有染色廠、化工廠。

信息渠道:訪問、調查

調查方面:小河對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具體內容:是居民不能喝乾淨的水,用乾淨的水洗衣服、洗菜等。

四、結論

工廠每天排放大量的廢水、髒東西,使河裏的魚類生存受到威脅,水中及水邊的植物生長受到危害。河附近的人們不敢下河洗衣服、洗菜,人們澆地澆花等也不敢再用河裏的水,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研究報告作文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歷來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佔據着國小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學質量不高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校學生作文的突出問題為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習作教學方觀念與方式過於傳統,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師創新空間,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更新觀念,探索新課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學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習作信心與水平。

二、課題的確定

針對我校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等現象,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資源,在繼承傳統作文教學優秀經驗的同時,嘗試改革,確定課題:新課程、新教材關於作文教學的新思路的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課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體現時代精神的新的課程觀,力圖根治現行課程體系的弊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概念的重建。

“課程”一詞,拉丁語詞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關於課程的概念,較為常見的解釋是“學習的進程”,也就是説不是靜態的跑道,而是動態的跑的過程。即使人們都同意“學習的進程”這樣的解釋,但不同的課程觀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國課程研究專家對課程的解釋: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學生與教師的經驗是課程;生活是課程;自然是課程。分門別類的`教材只是課程的一個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來,成為課程“生態系統”的有機構成的時候,這個因素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新課程概念的這種闡述突出了新課程的最基本特徵:整合。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課程改革的總的趨勢,即從現行課程到新課程的發展變化,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②從強調教學目標到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四因素動態”交互作用);③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學生、教師、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態系統”指互相影響、制約、相輔相承的有機整體);④從只強調顯性課程到強調顯性和隱性課程並重。(“環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機制、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等隱性課程內容。)

從新課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靈魂。“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意味着新課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舊的教學模式(框架),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這是我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結合我校實際,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從古老的私塾到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着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研究該課題,希望能將有效解決目前我校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創作文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習作信心,培養良好習作習慣,鼓勵個性作文,提高學生習作質量,同時嘗試指導學生習作在語言、思想、情感上體現個性、形成風格的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範圍及內容

(一)從“傳統説教”到多元模式,改課堂習作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閲讀教學重點

(三)從強調技巧到關注積累,養課外閲讀習慣

(四)從單純描述到“深思體情”,倡張揚個性文風

(五)從重“批”輕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習作信心

七、課題研究的辦法

行動研究法,觀察法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密雲縣第二國小全體學生

九、課題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號研究階段(起止時間)階段成果

名稱成果形式承擔人

主要階段性成果120xx年3月—20xx年7月成立課題組、完成課題前測,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20xx年3月年級研究成果課例、論文、隨筆、課堂教學教研組長

320xx年3月—20xx年7月課題組結題各項成果文集、課堂教學王蕊

最終研究成果序

號完成時間最終成果

名稱成果形式承擔人

1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專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教學設計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王蕊

3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文集》論文

隨筆王蕊

十、課題組織與管理

學習文獻:

1.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xx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語文課程標準》29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

3.楊再隋教授等編著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P6,語文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

4.錢夢龍《我和語文導讀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

5.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研究報告作文 篇6

一、立題背景及實現情況

1、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實驗,我們為學生打開了與自然、社會、他人、自己溝通的大門,使學生能夠自如地富有興趣地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初步實現了國中寫作教學的目標。`

2、素質教育召喚廣大語文教師加大力度進行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語文作為擔負母語教學任務的基礎學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語文教學現狀,特別是作文教學常受指責,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學。訓練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往往是找個題目學生練,一次評改就完事,而且評改週期長。想起來就練,作文以外的教學內容多了,就擠佔作文時間,認為作文可練可不練,練好練壞一個樣。(2)違背寫作規律和學習規律,僅僅操練章法、技巧等考試技巧,導致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套話空話連篇,不見個性,沒興趣作文。(3)學生缺乏寫作“激情”,對作文敷衍應付,或望而卻步,不願作文,不敢寫作。這是我們研究的時代依據、現實需要。

我們以語文教師素質提高作為突破口,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同時帶動其他語文教師學習,鼓勵大膽改革。廣大實驗教師認真分析了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問題並且研究了對策。問題:

(一)、語文學習不感興趣。據筆者抽查原所任班級七年級(10)班資料表明,85%的學生不喜歡聽語文課,95%的學生不願意寫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學生説:"語文課學與不學無所謂,老師講得生動點還聽聽。"學生不願聽語文課,有的是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有的是授課枯燥無味,由學語文不感興趣,導致學生害怕作文。為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文要麼抄襲、要麼濫竽充數;個別甚至不交。

(二)、缺乏觀察力。大藝術家羅丹説,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關鍵是我們要善於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語文的內涵包括社會生活的全部。面對絢麗多彩的沸騰生活。由於國中生不會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視無睹、麻木不仁,身在寶山不識寶,不善於思考生活給我們留下的啟迪,因而寫作時自然難免"肚中"無物。

(三)、思想不成熟。國中學生由於閲歷尚淺,所以面對紛繁的社會現象,分不清主次、常感無從下筆。即使搜腸刮肚偶爾想到一些寫作題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圍繞中心選材,不知詳略得當有序地表達觀點。寫出的文章不是言之無物,就是東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寫《校園新貌》,同學們只會樓房、道路、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材料,不會深入一層,揭示由於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好。新世紀的教育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寫作能力將成為一個人的社會責任與謀生手段的重要標誌。

(四)、立意淺顯,思辯性差。在作文中,學生總是把先前儲備好的思想內容作為思想基礎的內核,缺少對現有生活、社會的'觀察與分析,對各種社會現象不能進行獨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觸角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複雜的深層,情感的基調只有歡樂輕鬆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現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題,文章缺少個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簡單化。思想上的膚淺弱化導致了思想的簡單化、模式化。在學生眼裏,狼永遠是兇殘的,狐狸永遠是狡猾的;議論文舉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領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遠是雷鋒、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維形成了某種慣性,而不是用大腦去思考、去挖掘問題的本質,沒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

(六)、選題陳舊、缺少時代感。僵死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深陷題海的十面埋伏,無暇顧及課外書乃至報紙雜誌,即使必要的新聞也難得一見。這樣狹窄的視野,空空的大腦,導致作文底氣不足,腹內草莽,選材時反來複去總是“老三篇”

(七)、語言平淡,缺少文采。由於平時閲讀量少,語言包括詞句積累貧乏,造成作文語言平淡無味,句式單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為師造文。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是寫給老師

看的,什麼樣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寫什麼樣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萬人同言的現象,殊不知文章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是對真善美的揭示,錯誤的作文觀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九)、教學無章可循。寫作教學缺少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師只看大學聯考,考什麼練什麼,講評也是就題論題,出現了七、八、九年級同寫一題的現象,這樣導致了作文中的錯誤重複出現,嚴重挫傷學生寫作熱情。

措施:

(一)、張揚個性寫作,切合興趣。

作文教學的目的就在於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出來,給學生放飛心靈的廣闊空間。因此要鼓勵學生敢於“出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思想去體會人生,“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寫生活日記,擯棄條條框框,寫個性作文。

(二)、開放寫作空間,開發興趣。

1、作文不僅侷限於兩節課,讓學生充分醖釀,盡情抒寫。

2、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少一點限制,多一點寬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進講評形式,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傾聽自己的心跳,相信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是個人文學素養的提高。

(三)、豐富寫作底藴,培植興趣。

1、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從狹隘的書本中走出來,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豐富人生閲歷。

2、增強學生的思想底藴,讀書不僅限於文學,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豐富語言。巴金曾説:“寫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誦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學生要大量誦讀經典作品;另外,文章寫的有文采,還可以加強成語造句訓練和句式運用訓練。

(四)、轉變教師角色,匡扶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而不是講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對寫作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可採用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告別僅將作文當作“作業”的歷史,真正將作文當作無限豐富的活動。這是擺在每個教師腳下一條別無選擇的寬闊而又漫長的路。

寫作空間的開放、寫作底藴的豐富、教師角色的轉變體現在和閲讀課、活動課有機結合,把寫作視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關注社會、人生,讓學生獲得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同時我們將閲讀當作學生積累生活、豐富閲歷、獲得知識、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平台,讓學生通過閲讀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讀促進寫,寫促進讀,形成良性循環;而活動課則將聽説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了全面發展。這條人文化的寫作路子極大解放了寫作生產力,拓寬了作文教學空間。

二、研究過程及實驗情況

本課題以“國中興趣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為核心,着重研究國中作文的教與學;研究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在新理論指導下探索寫作新路子。目的在於通過研究與實驗,在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意識上取得重大突破,改變思維的懶惰局面,充分培養教與學對寫作的興趣。

課題伊始,我們確定瞭如下目標:

a)第一階段:xx年3月——xx年2月為準備工作、理論學習的實施階段。由於我校起步晚,因此邊準備邊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篩選培訓實驗教師,落實實驗班級。共設立了十個實驗班,每個年級設三個實驗班,並配置了對比班。

(2)制定總方案及各年級學期實驗計劃。計劃與方案納入學校計劃,科研處進行管理。

(3)建立實驗班與對比班檔案,注意積累資料、統計數據、列好表格。所有情況均有教科所具體管理,相關檔案存於專門的課題檔案中。這裏列出xx年到xx年對比成績,可以看出抓興趣作文教學和不抓是不一樣的。

xx——xx年實驗班、對比班成績統計表

實驗班 對比班 學期末平均分 學年末平均分

語文成績 作文成績 語文成績 作文成績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這份粗略的表格統計顯示的總成績,語文基礎知識分值相差無幾,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較大,所以可以看出興趣作文舉足輕重的作用。

(4)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寫作水平,寫作心理等現狀。通過不斷的現狀分析,我們明確了當前所存在的問題,不斷修正我們的寫作計劃,採取針對性措施,在動態中實現寫作教學的發展。

研究報告作文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評價一直是耗時費力但成效不大的難題。我們常見的情形是這樣的:有的教師,盡職盡責,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再給上分數或等級,學生或心存感動,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後,無論是評語、分數、等級,都漸拋腦後,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有的教師因時間、精力等原因,對學生的習作只草草圈劃一、二,給個成績應付過去。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其實,作文教學評價,不單純是為了學生某次或某個階段的習作給出一個終結性的結論,而是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再次習作的慾望,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習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它始終是整個作文教學的一箇中間環節或下一次習作的新起點。在作文評價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對評價過程的全面參與,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與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為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①

為了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讓充滿活力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來促進作文教學的實效高效,從而達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來拓寬作文教學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寫作動機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及思維品質,成為一個個有個性的主體,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想象能力、個性表達及創新精神,使作文充滿生命的活力。因此,我們提出了《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課題。這個課題旨在以探索構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體系,來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並能在積極主動的自我評價與合作評價的過程中提升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促使作文教學具有實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個體成績在羣體中的位置,以“指標+權重”的定量評價方式來衡量學生的習作情況,考查的是知識與技能,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情感態度與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這種評價的結果,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為失敗者。從某種程度上講,傳統教育是失敗者的教育,傳統的作文教學評價往往成了淘汰學生的篩子,製造失敗者的滑鐵盧。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認為國小作文教學評價首先應是對國小作文教學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有“現代教育評價之父”之稱的泰勒認為:“評價過程本質上是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但教育目標本質上是指人的行為變化,因此,評價是一個確定行為發生實際變化的過程。”此後,這種觀點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認可。其次是為國小作文教學活動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國小的作文評價活動必然是一個提供有效信息的過程,然後根據有關的信息及時進行反饋。以斯塔菲爾比姆為首的美國全國評價研究委員會認為:評價是一種確定、獲取及提供敍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涉及研究對象的目標、設計、實施及結果的價值與優缺點,以便指導如何解決,如何符合績效的要求,並增加對研究對象的瞭解,最後是一種共同建構的過程。所謂共同建構就是通過對各類與評價有利害關係的人的需求、關注點和問題的應答,並通過對話和協商,逐步達成共識的過程。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②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就是要力圖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使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作文課堂教學,就是要通過有效的多元評價方式來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並觸發學生的寫作情緒,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在多元的作文評改中使學生的習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於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有助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個性的飛揚。

三、課題實驗的假設:

“科學的評價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有利於矯正學生原有的不良行為。”③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可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促進作文教學的發展,為形成學生之間能相互取長補短,激勵、欣賞的習作氛圍,達到以評促寫,以改促文的實驗目的。

在大作文教學中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等的多向評價關係,甚至可以使校內與校外的有效資源的合理利用,構建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以達到在學生自主,自能習作評改的過程中,張揚個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學評價方式拓寬了作文教學的發展空間,使學生的寫作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課堂、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多元而有效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想象能力、個性表達及創新精神,學生的作文才能百花爭豔,竟放異彩。

四、課題實驗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題支配自己權利的意識及能力,集中表現為自尊、自立、自強等自我意識及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等。從自主習作到自主評價,是學生自主性的充分體現,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完成、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斷的構建習作,自我評價,修改完善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激勵自己,以達到學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

2.共享性原則:學生在課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的,而實現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必須要有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同時,從教學空間的發展看,作文教學的空間是在課堂、校內、校外或家庭等場所進行的。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資源(家長、社會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環境中,學生開放視野,拓展思維,激發創造力。

3.創造性原則:創造性是主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對於國小生而言,它意味着獨立思考、求新求異、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等。國小生作文的個性,影響着學生髮展的個性。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體現不同風格,不同見解,不同體驗及不同思考。這樣,學生的作文創造能力才會在自由的表達中得到增強,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充滿快樂、充滿挑戰的過程,從而使作文獲得更多的審美元素,使作文的創作者和欣賞者都獲得愉悦。

五、實驗的實施設計:

針對當今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困惑,為了加強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確定了《在作文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這一研究專題,共同制定研究方案,來嘗試解決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出在作文教學中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評價關係,並試圖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優勢資源,構建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以達到學生自主,自能習作、評改的目的。

1、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是激勵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運用教師評價,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價用語凸顯激勵性:

形成性評價總體上要着眼於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信心,對於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尤其是進步,都要給以充分的肯定。歷來作文滿分不多,這未必合理,因為不能只強調分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導向性和激勵性。好和差是比較而言的。這個比較不僅是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更重要的是個體自身發展中的縱向比較。“在新的教育觀念的驅動下,我們的評價用語不斷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學化發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出來,”④學生的習作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2)評價導向體現針對性:

以往籠統、抽象的評價學生的作文,一方面學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認識;另一方面因為評價內容含混,操作性不強,往往對學生的具體幫助不大。所以,我們提出“教師的評價必須具體和有針對性,教師評價學生要適當、合理、明確,而不要過於籠統、抽象和含混不清。”⑤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幾種評價範例:針對作文內容的評價,針對作文習慣的評價,針對作文方法的評價,針對情感態度的評價以及針對合作評改的評價等。

(3)評價標準富有彈性:

同樣完成一篇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持應付態度,另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認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質量高於後者,評價結果也可以後者好於前者。前者不妨有較多批評,後者不妨多一些表揚,後者的分數也可以高於前者。對習慣性失誤,應及時做出否定的強化評價,評語措辭應警醒一些,評分也可以低一些,以達到引起注意、迅速糾正的目的。

(4)評價方式呈現多元化:

對學生的作文評價由原來單一的分數變成星級、圈點,讀後感,表格、圖文、標誌等多種方式,由原來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師評、家長評價、網絡互動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呈現在作文教學中,還可以嘗試將分數與評語相分離的評價方式,從而使作文教學的空間得以拓延,使學生在多元的評價方式中享受到習作成功的樂趣,並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修改作文的權利首先應屬於本人。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並在文後寫下“我最欣賞自己_____,改進之處_____。”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商量和欣賞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和孩子們共同修改文章。在這個共同的修改過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能用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習作。

(2)合作評價

學生有了自評自改的基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互評互改。孩子往往對自己的小夥伴比自己的要求還嚴格,評改習作是非常認真的,視角也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嘗試要求學生在評改時寫下修改意見,在虛心地汲取被評改作文的優點的同時,又認真負責地指出不足之處,大到全篇佈局、思想認識的問題,小到一個詞、一個標點符號。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角色不斷轉換,使他們在合作的氛圍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學會欣賞,學會評改。

同時,教師作為合作評價的參與者,始終貫穿於學生作文的全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評改,使學生能發現優點,學會賞識,指出不足,真正學會有針對性的、創造性的、有個性的評改,從而彰顯自己的個性。

所以在國小作文教學中,實行“多元互動”的評改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自評自改,提倡互批互改,眾人評改等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大作文”環境,使全體學生在開放的作文過程中,學會關注並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視野更有廣度更有深度。

3、家長評價

家長評價也是我們嘗試的評價方式。我們試圖在作文教學中引進家長這一寶貴的資源,調動家長評價自己孩子作文的興趣,引導家長能夠逐步地關注並開始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文。這樣,就有助於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為我們的評改作文提供新的發展空間。試想,學生的每一篇習作上都有個人、夥伴、老師、家長等多人的評語,那將是一筆多麼珍貴的精神財富呀!

4、社會評價:

無可否認,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教學的現場感、真實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數、時間、空間、資料等條件的限制,隨着網絡技術的普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開始逐步滲透於教學之中,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特別是教學評價等的實質性轉變。信息技術和網絡的迅速發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平台。因此,我們提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資源(家長、社會人士),在有可能的條件下還可以適當利用網絡環境進行網絡的作文發表及作文評改,使師生學會聆聽和接納不同的聲音,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這樣就會更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然後形成學習、交流、爭鳴的氛圍。實現作文教學的多維化、多元化、立體化,在合作共享的環境中,學生開放視野,拓展思維,激發創造力。

六、實驗的方法:

行動研究法

七、實驗的階段:

1.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相關人員商議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方案。

查閲相關資料,書籍,上網學習。

2.實驗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按實驗方案分層次實施,選擇相應實驗班級和教師,從日常教學中去研究和實驗。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積極評價。

我們準備進行:專家指導教師培訓研討沙龍集體備課案例分析現場課展示等

3.實驗總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統計所有實驗數據,寫好實驗報告,請專家評估,實驗成果、彙編研究成果。

九.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階段:

1.課題組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方案(結集)

2.課題組理論參考文獻集

第二階段:

3.優秀案例及教學反思集

4.課題階段性總結和中期彙報

5.課題組優秀教學論文彙編

6.學生優秀作文集

7.音像資料(課堂實錄、課題培訓及教學研討活動的照片及優秀課件等)

第三階段:

8.課題組工作彙報(大事記)

9.課題實驗調查分析表(附課題組成員、家長、學生調查表原始材料)

10.課題組成員的獲獎證書(結集)

11.課題組課題結題報告

十、預期結果:

以有效的評價促進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學張顯生命的活力。但是,須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絕對不模式化,並且建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模式,以便能夠在作文教學中推廣應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十一、課題組組成:

特邀專家組:寧學慧王呈祥李崧譚瑩

課題組負責人:田徵龍莉

課題組組長:鞏明霞何莉

課題組副組長:胡佳昕孫曉芳

組員:李晴楊培劉詠梅安源張冬梅王海燕趙春燕劉絢史江萍姜文姐張珊珊樊銘璐馬巖紀新喚

標籤: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wp1w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