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熱】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熱】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熱】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

一、目的和意義:此學期我們開設了《食品安全性》的課程,要消化吸收這門課程首先要對我們社會上現存的一些食品方面的問題有了解,這也是做為食品專業的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同時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從中明確我們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重點。

二、調查對象:武漢工業學院旁的中心公園遊玩的附近居民

三、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6日

四、調查方法:我和陳月嬌同學利用雙休日在學校附近的中心公園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調查。

五、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其中青年(35歲以下)8人,中年(35—55歲)7人,老年(55歲以上)1人。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來看,大部分為大學學歷,少數幾個為專科或以下,其家庭人均收入不等,從以上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來看,調查對象文化素質較高且代表當前市場的消費主體,説明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六、調查的結果統計如下(選擇具代表性的10個問題的統計結果)

共有問卷16份,(其中第18、19題為多選,其它為單選)

七、調查結果分析

1、費者的食品安全消費意識和認知程度較高

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層出不窮,如“福壽螺”、三鹿毒奶粉、蛆蟲柑橘等事件。對於國內頻發的這些事件,被調查者中87.5%的公眾表示,這些事件“肯定會”引發自己對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6.25%的人表示“可能會”,只有6.25%的人表示“無所謂”,説明我們廣大的消費者對現行的食品安全問題是相當關注的。而對於我國食品衞生狀況(2題),有50%的人表示“近年來有較大的改善”,37.5%的人認為“一般”,有12.5%的人表示“改善不大或反而更差”,從數據來看,一半的消費者對我國目前的食品衞生是很有信心的,同時也表明我國的食品衞生沒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滿意,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改善。在被問到首選的買菜地點時(32題),超市被62.5%的消費者選為首選的買菜地點,菜市場有31.5%的消費者選擇,而街頭小攤和淨菜配送店只有很少的人或沒人選擇。這説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正逐漸加強。在被詢問到是否會向家人介紹一些熟食方面的常識時(11題),有近一半的人表示偶爾會,37.5%消費者表示經常會,還有18.5%的消費者表示從未向家人介紹過,這可能與消費者的文化水平和被調查對熟食的瞭解程度有關,同時通過數據也可以瞭解到,我們不少消費者除了自身瞭解一些食品方面的常識外,也在影響着身邊的人。

2、費者對於維權相關的法律知識還有待提高

在被問及如果有因為吃熟食而生病的經歷如何處理時(10題),有較多的消費者選擇了“沒有票據,有口難言”,只有18.5%的消費者選擇投訴,而問卷上的第12題所問的當消費者遇到扁食店營業員一邊包扁食,一邊收錢找錢的情況時,大部分的消費者也是選擇“提過建議,沒用”這個答案。這既説明我們消費者對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還不搞,也表明了食品交易市場並不是完全公開公平。

3、費者具備的食品安全消費相關的消費知識參差不齊

調查發現:有些消費者基本掌握了識別假冒偽劣食品的一些方法,在做問卷調查時還給我們講解了一些辨別優質食品的方法,不少消費者也基本具備利用食品標籤選購食品的知識,在選購食品時,大多數人都會先看生產日期和好的包裝的產品,但也有少數消費者衞生意識不夠,看着某些商品便宜,也不管其是否有包裝或有規範的加工,看着別人買了自己也買。

4、目前狀況,分析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高發的主要原因

1.政府監管問題嚴重。在消費者回答“您認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有效的做法有哪些”時,大部分人認為政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是最有效的,這也影射出我們部分政府監管部門權力尋租現象嚴重。有的部門以罰代管,追逐小集體利益,放縱違法行為。從部門利益出發的管理,難免會變質,使食品安全監管目標難以實現。

2.經營者素質不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部分食品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唯利是圖思想嚴重,不注重食品質量;有的食品經營者在進貨時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標、廠名、廠址,甚至生產日期及合格證等內容,因為他們只在乎價格,很

少考慮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費者在消費時,受個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約,首先考慮的也是價格因素,忽視產品的內在品質,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大多是吃出問題不維權。

3.食品安全知識及安全意識不高,食品安全宣傳的聲勢不大、氛圍不濃。城鎮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相對較高,農村牧區羣眾食品安全意識較低,自我保護能力低下,間接造成了違法食品有市場需求、違法者有生存空間。作為食品生產者,尤其是生產蔬菜、瓜果的農民,他們對食品安全認識的程度普遍較低,他們大多不知道什麼是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所以,就更談不上如何去生產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了。

4.監管職能分散,協調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鏈分屬工商、衞生、質監、農牧等多個部門監管,由於這些部門管理體制不同,人、財、物的主管部門各有其主,有的在該唱主角時卻當了配角,有的在該當配角時卻唱了主角。通遼市食品安全工作協調委員會自20xx年11月成立以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但在整合執法力量、協同執法步調、密切配合作戰、信息互通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5.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難度較大。目前下崗失業人員較多,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使得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同時由於從事小規模的食品生產經營投入少、見效快,因此開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為就業的首選。這些人大多心理不平衡,在不辦理任何證照的情況下,就理直氣壯地開業,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執法時常常遭到他們的阻撓和牴觸,有時還出現“暴力抗法”;有些經營户流動性大,加之所售食品來源不明,進貨渠道亂,索證索票難,而且極易反彈,執法難度較大,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特別是私屠亂宰等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

八、根據調查情況,特別提醒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一定要多聽、多看、多問,獲取更多的商品信息。請到正規的大型商業企業購買知名廠家的知名品牌商品,切忌為圖方便,圖省事、圖省錢,誤買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產生不必要經濟損失和影響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分析,我們認識到:

(1)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食品消費有了新的認識,對食品消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消費者的消費意識逐步向科學化、理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生產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僅靠食品外觀的花哨包裝

是不夠的,應該向物美價廉、乾淨衞生、味道鮮美、提高服務質量等方向努力,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提高競爭力和適應力,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2)加強對食品市場監管力度。由於市場上部分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及假冒偽劣食品的大量氾濫,這就要求工商、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督、衞生等行政執法部門加大對食品消費市場的監管措施和力度,淨化食品市場,查處打擊食品消費中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做到懲一儆百,處理一批,教育一片,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的食品消費安全。對消費者反應比較集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採取全方位聯動的形式合力解決,有些突出問題、重點案例可以聯合新聞媒體對其進行曝光,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維護和促進社會的穩定,為我省廣大消費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消費環境。

(3)由於部分消費者對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有關法律、法規概念模糊及維權意識不強等情況,普及《消法》和《湖北省實施〈消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仍是今後的重點。這也要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級消費者委員會要進一步深入宣傳《消法》和《湖北省實施〈消法〉辦法》,讓廣大消費者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幫助廣大消費者樹立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對有害食品的防範、識別能力。

而作為食品專業的大學生能做的就是學習好專業知識,用自己的一些專業素養去影響身邊的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理解,將來能為我們食品行業向更安全、更和諧、更營養的方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2

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衞生問題”。食品安全也是一門專門探討在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品衞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隱患,防範食物中毒的科學領域。食品安全與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上市食品超標問題依然存在。目前,食品衞生平均不合格率仍達8%左右,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為7%,畜產品瘦肉精檢出率為%。據對7萬多家食品市場檢查,發現不合格散裝食品19萬多公斤,病害肉40多萬公斤,假冒偽劣酒類案件萬件。二是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缺失。總的看,商品流通過程中的法律條款仍相對粗疏。食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保鮮、貯藏等要求較高,應有相應的法律規定。此外,市場準入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這項制度的實行尚缺少上位法的支持。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還是靠行政管理,亟需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三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我國有食品質量標準近3000個,而與流通有關的標準僅有100餘個,相比於生產和加工標準數量差距甚大,流通過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標準嚴重不足,即使食品生產質量合格,也難保不在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四是食品流通檢測及環保體系仍不健全。調查顯示,全國5萬多家食品零售企業中建立檢測中心的不足1%,全國萬家農貿市場配有

垃圾處理設備的不足1;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此外,檢測體系不健全,還表現為各部門的檢測工作缺少協調,檢測力量缺乏整合,檢測資源不能共享,快速檢測的技術手段落後。五是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相對滯後,該領域的企業信用數據的徵集工作也處在小範圍嘗試階段。因此,從總體看,掌握企業食品衞生質量的信用狀況難度仍然很大,很難起到消除信息不對稱,褒揚守信者,遏制失信者,追溯責任方,形成誠信經營氛圍的作用。

二、造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

(一)是市場管理不到位。我國市場區域廣闊,各種交易場所如集貿市場、批發攤點、零售門店和小賣部等都出售假劣商品,管理部門人手不足,往往使整頓難以得到深入。

(二)是懲治力度不夠大。長期以來,一些部門對製假售假的處罰辦法主要是罰款,以罰代管、以罰代刑、一罰了之的現象比較普遍。刑法規定,售假5萬元就可以追究刑事責任,但真正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製假者卻少之又少。造假者的造假成本很低,賺的錢比罰的多,使得造假者感到有利可圖,更加有恃無恐。

(三)是投訴索賠難度大。農民權益遭到侵害時難以討到公道,如買了偽劣食品,遭受了損失,進行投訴時必須通過有關部門的鑑定才能找到證據,分清責任。而鑑定耗時長,費用高,很多農民承擔不起。在索賠困難的情況下,很多農民即使發現買了假貨,大多也是認倒黴而不去尋求賠償。

(四)是管理人員執法違法。有些市場管理人員、食品衞生監督人員,拜金主義思想嚴重,由於收受了製假售假者的錢物,對製假售假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面有行動就象徵性地管一管,有的還為製假售假者通風報信從中撈取好處。

(五)是鑑別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弱。雖然有關部門和媒體經常提醒農民朋友增強防假意識和辨假能力,但農民的辨假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雖然一些正規生產廠家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產品包裝防偽標識的開發和宣傳,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手段也在不斷翻新。

三、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建議

我國食品安全是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食品,製售有毒有害食品、不合格食品、過期變質食品、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在一些地區比較突出,嚴重擾亂了我國食品市場秩序,損害了我國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保障人民羣眾飲食安全,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監管工作,保障我國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必須強化政府的監管責任,切實加強我國食品安全工作。各級政府要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負總責,切實把我國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強化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保證人員到位、精力到位、監管到位。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各鄉鎮、各職能部門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同時各鄉鎮政府要與各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把食品安全工作任務分解、量化到村,構成全市我國監管網絡體系,

(二)是要部門聯動,緊扣主題。質監部門要以全國整頓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契機,與我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業主籤

訂質量承諾書,明確業主的責任和義務;工商部門要深入開展“我國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制定我國食品安全經營示範店創建標準、我國食品安全經營示範店十項標準、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書、商品質量安全承諾書、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食品安全責任書;衞生部門要針對性地開展食品安全專項行動。通過各職能部門的緊扣我國食品安全整治這一主題,進一步規範本市我國食品市場,從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要加強種植養殖業監管,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從源頭抓起,切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一方面要深入開展農藥、藥物殘留、違禁藥物濫用等專項整治,向農民普及安全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等知識,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強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驗檢測、認證三大體系建設,強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管理,大力推進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

(四)是要抓好宣傳,提高意識。針對我國消費者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無法辨別食品質量優劣與真假的實際,各職能部門要在做好日常監管的同時,將工作重點放在轉變我國消費者的意識、思維、觀念上,採取上街設置諮詢點、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加快食品安全知識進課堂、進課程步伐,增強消費者特別是少年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識別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3

20xx年6月至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全面系統調查。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範圍覆蓋北京、重慶、湖北、寧夏、吉林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對象包括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各類食品批發、零售市場和消費者,其中城市市場1329家,農村市場1108家;城市消費者3547位,農村消費者2879位。調查內容包括市場基礎設施與安全監管條件、食品質量管理與市場準入制度、檢測檢驗狀況與市場管理水平、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與最關注的安全問題等。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狀況基本滿意,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檢測手段、監管條件和市場管理等方面明顯改善,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食品的全程質量安全監控與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增強

調查結果顯示,城鄉消費者普遍關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有信心。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增強。據調查統計,有82、6%的城市消費者表示關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了10、8個百分點;有58、1%的農村消費者表示關注食品安全,比上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有78、5%的城市消費者認為超市是相對安全的食品購物場所,並且有69、3%的城市消費者把超市作為首選購買食品場所;選擇“價格便宜”為購買理由的農村消費者比例為36、4%,比上年下降了7、3個百分點。實地訪談還發現,農村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與當地的發展水平和年齡呈負相關關係,越是偏僻落後地區的消費者越不關注食品安全,老年人比年輕人更不關注食品安全。

消費者認同當前食品安全狀況。調查顯示,七成左右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表示認可。有79、1%的城市消費者和85%的農村消費者給當前食品安全狀況打及格以上分數;有66、2%的城市消費者和75%的農村消費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不大,可以解決;有76、9%的城市消費者和81、8%的農村消費者對目前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表示基本滿意。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逐步建立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市的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正在提高,全程質量安全監控與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場地(廠)掛鈎制度進一步加強。調查顯示,53、7%的城市批發市場與農產品供應基地或生產廠家建立了場地(廠)掛鈎制度,比上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市場有41個掛鈎供應基地和85個掛鈎生產廠家;有15、3%的批發市場表示定期對掛鈎地(廠)進行源頭質量檢測,比上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調查還顯示,在超市經營的初級農產品中,32%由供應商直供,22%由自建基地供應,有效促進可追溯體系的建立。

索證索票制度基本建立。調查顯示,有80、4%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進貨索證索票和驗收制度,比上年增加37個百分點,對入市經銷商索要營業執照、衞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比例分別為81、4%、82、1%和58、8%。有78、1%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進貨索證索票和驗收制度,對入市經銷商索要營業執照、衞生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比例分別為88、8%、87、1%和59、7%。超市不僅完全落實索證索票,還對部分商品的運輸條件、標識以及上游供應商都有嚴格的准入政策。城市市場還對入市商品推行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證明(QS)、定點屠宰加工證明(肉類)、檢疫證明(肉類)、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商品條碼證明(包裝食品)、認證食品證書和標識、保健食品批准證書(保健食品)和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等索證制度,有效提高了城市農產品市場的誠信度和產品的質量水平。

商品購銷台賬制度逐步完善。調查顯示,有78、2%的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購銷台賬制度,比上年增加38、6個百分點;有70、7%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購銷台賬制度,比上年增加13、2個百分點。

商品質量承諾制度基本建立。調查顯示,有80、9%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商品質量承諾制度,比上年增加了3、9個百分點;有86、5%的農貿市場建立了商品質量承諾制度,比上年增加了5、2個百分點;還有89、9%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87、6%的農貿市場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上海市通過“上海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台”對食用農副產品的生產過程監控、條碼識別和網絡查詢進行系統管理,給?30?家蔬菜園藝場建立了“電子檔案”,併為全市?300多家千頭以上的規模化養豬場建立了檔案。這些檔案的建立,保證了農畜產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山東省在壽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進行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探索,通過編碼系統對蔬菜生產流通的全過程信息進行記錄,從農民生產出蔬菜到包裝、倉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信息都可以通過編碼顯示出來,如果發現蔬菜質量問題,監管人員即可通過編碼系統進行追溯,查明責任。

三、城市市場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明顯加強

城市農副產品市場食品安全保障設施明顯改善,相關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有效遏制了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淨化了市場環境,規範了市場秩序。被調查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檢測合格率分別為95%、94、8%。

食品安全保障設施明顯改善。56、1%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有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室,比上年提高了29、6個百分點;平均每個檢測室擁有專業技術人員7人,比上年增加了2人;配備速測儀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比例由上年的15、9%增加到78、4%,還有26%的市場配備了色譜儀等高精度檢測儀器,比上年增加14、4個百分點。50、5%農貿市場擁有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室,比上年增加了24個百分點;平均每個檢測室有專業技術人員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配備速測儀的市場比例為28、1%,與上年26、7%相比略有增長。

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平均擁有2、4輛冷藏車,建有封閉式垃圾樓、污水處理設施的比例分別為23%、28、4%,比上年分別增加了10、4個百分點和12、7個百分點,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64、7個百分點,提高到89、7%;超市擁有清潔衞生設備的比例為77%。

上市食用農產品認證和分區銷售得到實施。被調查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平均上市食用農產品82種,其中,無公害農產品佔12、1%,綠色食品佔5、9%,有機食品佔4、4%;農貿市場上市農產品中無公害農產品佔10、4%,綠色食品佔4、1%,有機食品佔0、6%。部分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設立了分區銷售,其中批發市場中設立無公害農產品專區、綠色食品專區、有機食品專區、國家免檢商品及名特優商品專區比例分別為27、7%、16、1%、7、1%和4、4%;農貿市場中設立上述專區的比例分別為19、2%、12、9%、6、7%和5、3%。在被調查的超市中,經營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比例分別為91%、91%和74%。

質量檢驗檢測制度得到加強。調查顯示,大部分市場對進場交易的食用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有64、8%的批發市場對蔬菜有機磷進行檢測,比上年上升26、7個百分點;農貿市場檢測蔬菜有機磷和注水肉的比例分別為51、2%、53、1%,分別比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肉類產品氯黴素、水產品甲醛、麪食及豆製品吊白塊、熟食品色素、熟食品亞硝酸鹽等常見食品安全項目在城市農副產品市場均有不同程度檢測。有21%的超市對食品的每個批次進行檢測,有50%的超市對出售的商品每天檢測一次;還有21%的超市引進了第三方服務機構,大大提高了檢測的公正性。

有關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實施。?80%以上的城市農副產品市場普遍建立了商品抽檢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日常巡查制度、投訴處理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監督自查管理制度。分別有89、9%、87、6%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立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比上年分別提高26、8、20、1個百分點,其中採取協議銷燬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分別佔41%和38、7%,採取退市處理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分別佔48%和47、8%。在被調查的超市中,有26%的超市設置了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門,比上年翻了一番;有38%的超市負責食品安全的部門獨立於採購部門,提高了管理公正性;政府主管部門對超市的監管全面嚴格,沒有提前通知的隨機抽查比例高達96%。

四、農村市場食品安全形勢值得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市場的交易環境、檢測條件和配套設施總體上有所改善,經營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步增強,但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狀況依然令人擔憂。

散裝食品仍然是我國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調查顯示,雖然經營食品中散裝食品所佔比例在50%以上的市場由上年的21、5%下降至14、9%,但比例在30%以下的市場比上年增加近16%,達到61、1%。仍有超過50%的農村市場經營散裝豆製品、散裝乾果、散裝糕點、散裝熟食,有超過30%的市場銷售散裝酒、散裝醬油、散裝醋。

市場秩序有待規範。調查顯示,“三無”食品是農村消費者遇到最多的食品安全問題,有56、4%的市場經銷商品主要來源於流動送貨商,有34、4%的被訪者購買過“三無”食品;還有14、4%的農村市場對過期食品進行降價銷售處理;有13、2%的市場不標明食品保質期。雖然有44、5%的市場對過期食品向經銷商退貨,比上年有2、7個百分點的增長,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少數被退掉的食品被更改標籤後又出現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銷售。

市場基礎設施仍需進一步加強。數據表明,農村市場交易場所地面硬化率剛剛過半,僅為55、3?%;還有73、4%的市場沒有配備最基本的速測儀;只有48、6%的市場配備了陳列冷櫃,缺乏冷庫及其他現代化保鮮設施;市場平均擁有分類垃圾桶僅4、8個。

五、生產環節把關不嚴是最大隱患

調查顯示,仍有48、4%的種植地和養殖場周邊環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與上年48、8%的比例相比基本無變化。35%的農民在生產中使用農藥和獸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經驗使用,64%的農民種植的蔬菜上市前沒有進行產地檢驗,這兩項指標和上年相比均無明顯好轉。另外,農村小作坊、黑加工點的食品安全狀況令人堪憂,其原料和加工過程均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近期在城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出現的食品質量安全主要問題依次是:農藥殘留、假冒偽劣、過期食品、包裝不合格、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添加劑、注水肉;城市農貿市場出現的食品質量安全主要問題依次是:農藥殘留、過期食品、假冒偽劣、注水肉、包裝不合格、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添加劑。上述問題大多源自生產環節。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源自生產環節的問題比重較大,其中城市消費者遇到有害物超標的比例為52、7%、注水肉為48、8%、三無產品為45、3%、病害肉為40、6%、包裝不合格為34、8%、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為32、16%;農村消費者遇到三無產品的比例為34、4%、注水肉為29、8%、有害物超標為17、9%、包裝不合格為16、7%、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為14、8%、病害肉為12、?9%。

今年9月份,上海連續發生了“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波及到上海市9個區300多人。而引發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檢疫證明的豬肉及豬內臟。廣東省工商局9月28日公佈的近期食品抽檢報告顯示,超市售賣的熟肉製品和非發酵類豆製品的合格率分別只有45%和36%,這兩部分商品的微生物超標較為嚴重,有的超範圍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六、建議

針對我國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製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在農村市場;儘快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食品質量全程安全監控和可追溯體系,以及監管體系中有效的問責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努力營造人人關心和重視食品安全的市場秩序;理順食品供應鏈中各環節關係,調整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條款,合理確定食品質量責任主體。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4

三綠工程是由商務部會同中央12個部門聯合實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領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業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為目的,以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系統工程.為深入推進“三綠工程”建設,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圍繞當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對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商務主管部門、20xx家城市市場、1324家農村市場和4507位城鄉消費者進行了為期三個多月的調查.調查表明,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及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市場管理、檢測手段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城市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有待轉變.

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據調查,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

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農村居民的投訴率極低.據對南京市所轄的溧水縣調查,93.4%的農民在買到有問題食品時放棄投訴,高於城市35.8百分點.

二、城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剛剛起步.

各大城市高度重視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嚴把市場關口.上海市把建設100家標準化菜市場和20家生鮮超市建設作為政府實事項目來抓;南京市每年從財政預算內安排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蔬菜農殘檢測和農副產品市場等建設,建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站點370個,添置檢測儀57台,配備檢測人員610名,覆蓋了全市各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和超市、大賣場;合肥市投入1.2億元新建、改建、擴建農貿市場23個,拆除違建及騎路農貿市場14個,每月2次定期對全市16個經營生鮮的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抽樣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示;青島市完善了以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為核心、170家批零市場、生產、配送、消費單位全面布控的三級檢測網絡體系,今年1-9月全市累計抽查重點農副產品43.3萬批次,同比增長47.9%;湖南省大力推行產品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掛鈎等准入措施,確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業為肉類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設省級試點單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農產品市場為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省級試點單位,各市州也確定了3-4家食品安全試點企業.

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數地區將此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如浙江省構建了“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督責任網”、“羣眾監督網”三張食品安全網,福建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食品安全檢測網絡體系,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城市市場準入制度得到有效實施,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狀況有待改善.

組織實施食品市場準入制度,成為部分城市食品經銷企業的自覺行動.被調查的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承諾的達77%,對消費者實行先行賠付的達24.5%;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和質量驗收等制度的達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個百分點;開展場廠掛鈎、場地掛鈎的達38.41%,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檢制度的佔75.8%,其中開展入市檢測的佔66.29%.城市農貿市場中,建立不合格食品處理、商品質量巡查、投訴處理、信息公示等制度的達70%以上,對蔬菜有機磷進行檢測的佔45.2%,對水產品甲醛進行檢測的佔33.9%,對面食及豆製品中的吊白塊進行檢測的佔31.01%,對注水肉進行檢測的佔45.6%,對熟食品亞硝酸鹽進行檢測的佔25.62%;大型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建立了對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對所有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部分零售商還建立了較系統的供應商審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趨向於依靠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對食品質量安全做定期檢測.各城市流通基礎設施也有了明顯改觀,交易廳棚發展迅猛,其中批發市場的交易廳棚平均面積較上年增長82%,農貿市場進入廳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擁有陳列冷櫃等保鮮設備、運輸冷藏車等均成倍增長,鮮活食品的保鮮條件改善;批發市場內設立檢測室增長了50%,農貿市場中有26.68%配備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過去檢測設施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速測儀與色譜儀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長2倍多.

由於農村居民收入遠遠低於城市,農村市場對低價食品有着較大需求,購買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賣部.加之農村執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場監管缺位,農民購買食品既不查驗相關證照,又不索要銷售發票,致使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場拒之門外的食品流向農村市場.調查顯示,農村市場經銷的食品中,65.2%為自產自銷,46.1%來源於流動攤販;散裝食品所佔比重達30%以上,其中散裝糕點、散裝熟食、散裝乾果的比例達到50%以上,散裝酒高達80%;23.8%的包裝食品沒有標明保質期;19.2%的店主對過期食品選擇降價銷售;生肉銷售大多沒有保鮮措施,落市後第二天繼續拿出來出售.

四、食品生產源頭存在隱患,部分單位市場準入流於形式.

據對農村生產者調查,絕大部分農民不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和獸藥目錄;近50%的農民在使用農藥和獸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感覺使用,一藥多用現象相當普遍;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打過農藥的蔬菜未過休藥期即採摘上市銷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沒有經過產地檢驗;10%以上的種植地和養殖地周邊環境存在污染源.

由於對食品安全事件處罰過輕、以罰代刑,導致部分企業負責人社會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據調查,部分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不願意在食品衞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場當成出租攤位、收取管理費的“搖錢樹”.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市場準入制度,但只是掛在牆上而已,並未付諸實施.一些單位雖然購置了檢測設備、污物處理設施,但由於運營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為應付檢查,平時閒置不用.

部分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在採購環節,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應審查導致食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在運輸環節,零售商不能完全遵從基本的儲存和消毒要求;在銷售環節,現有的設備和處理辦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個價值鏈上,冷鏈完整性都沒有被很好地發展;在組織結構方面,總部缺乏獨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門和外部質量審計監查,使整個企業食品安全的執行變得困難;在人力資源體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訓和激勵體系不能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夠的支持.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商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等;有關部門查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籤不符、添加劑超標等,其中包裝食品標籤不符中缺斤少兩佔50%左右;從食品類別看,問題最多的是鮮肉及肉製品,佔24%,其次是休閒食品和乳品類,分別佔15%和11%.

五、監管部門職責仍有交叉,有待進一步理順.

據調查,儘管國務院已明確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原則,但由於涉及眾多管理部門,有的地區涉及30多個部門,彼此理解不一,導致職責不清,難以形成合力,各自為政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權的搶,有責的推;同一部門,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裁判員,還當運動員;城鄉執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門執法寬嚴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充當不安全食品的保護傘.凡此種種,使廣大羣眾關注的問題難以儘快得到解決.例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投訴解決方案的滿意度僅為30%左右.這給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隱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難度,也增加了國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六、有關建議

針對當前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支持流通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商業網點;由重點治理生產源頭轉向重點培育綠色市場,加強對上市銷售食品的安全監測,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引導安全生產;加大對犯罪分子的懲處力度,使犯罪成本遠大於犯罪收益;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5

20xx年機構改革完成,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全新的監管方式出現在公眾面前。俗話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羣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直接關係到社會安定與和諧。為了更好地瞭解我縣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全面分析食品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思路,促進xx縣食品行業更加健康、穩步、持續地發展,我局對我縣食品行業進行了認真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xx縣食品行業基本情況

我縣現共有註冊餐飲服務單位910户,未取證的小餐飲店212户;食品流通經營主體1040户,未取證的小食品店621户家;食品生產企業26家,未取證的小作坊201家;未取證的食品流動攤販100餘户;不規則分佈在全縣各個鄉鎮。隨着食品產業的快速增長,我縣食品行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湧現出了一批名優產品,包括麻辣牛肉、飛龍面、龍女酒、鹽皮蛋等;西南商圈著名零售商企業重百商城看中xx縣消費潛力,在沿口鎮開設兩個零售店;印山假日酒店、渝源莊、雪花啤酒風情街等餐飲業領頭羊和餐飲服務示範街則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助推我縣食品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xx縣食品安全現狀及存在問題

20xx年,我局為摸清食品安全現狀,抓住食品亮劍行動的契機,集中查處了一批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後續又多次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包括食品添加劑、大米、白酒、飲料、食用油、肉及肉制

品專項整治等多個方面,形成查處一案,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作用。截止目前,我局共計辦理食品生產經營違法案件127件,罰沒款合計萬元。同時,為了嚴防食品安全風險,根據市局年初下達的食品抽樣方案和我縣實際情況,我局共計開展民生工程抽樣96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開展監督抽樣55批次,不合格32批次,合格率%;對抽樣不合格的產品,一律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我們清楚認識到,我縣食品安全總體現狀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一以下幾個方面:

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一是監管人員數量少。按照“三定”方案,全局共設立編制80個,到位人數46人。從事食品安全監管的人員緊緊23人,食品安全監管面積大、戰線長、監管基礎薄弱、動態性強,同時食品行業兼具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流動性強的特點,現有監管人員即便超負荷工作,也不能達到監管率100%。二是監管設備缺乏。目前我局共有快檢設備2套,只能針對極少部分品種做基礎檢測,面對琳琅滿目、品種繁多的食品,我們執法人員絕大多數時間是採取憑經驗肉眼看、鼻子聞、手摸和檢查購物憑證等方式來辨別假劣產品,支撐食品安全工作的物質技術力量無法保障,難以及時發現,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三是辦公場地受限。我局共設立6個監管所,為我局的派出機構,辦公場所在監管所鄉鎮府所在地劃轉,但目前無一個正常運轉,監管所缺乏電腦、打印機、執法車輛等一系列辦公設備。

食品安全隱患突出。一是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隱患突出。食品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從業人員絕大部門來自農村或者是城鎮下崗職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食品安全意識淡薄,未實行進貨查驗及台賬登記、索證索票制度或者記錄、索證索票不全,不能及時處理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識缺乏,留下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二是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高,維權困難。在我縣很多消費者沒有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識,特別是一些老人、小孩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基本不會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這些標識,這就給一些不法經營者可乘之機;而部分經營户往往不會主動提供發票和小票,一但出現問題,維權就會比較困難。三是農村食品市場名目繁多,秩序混亂。農村食品市場上廉價食品琳琅滿目、山寨食品品種繁多,因農村消費者普遍對食品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加之我局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農村食品市場和城鄉結合部是低價劣質食品的傾銷地,農村消費者也是假冒偽劣食品的直接受害者。

食品經營缺乏有序競爭。一是食品生產經營户分散不成規模。我縣食品經營店分佈範圍相當廣,從城區到幾人、十幾人聚集的農村居民點都有食品生產經營户;但絕大多數規模都不大,有兩張桌子就組建一個小餐館,有幾十包小食品、幾瓶酒、幾包糖果就能構成一個小食雜店,有簡單生產工具在簡陋的棚户內搭建的小作坊,同時,很多農村地區的餐飲服務單位及食品流通經營户未取得相關的證照,小作坊也未到監管部門實施備案管理,這給職能部門監管帶來較大難度。二是食品行業小、散、亂、差問題凸顯。食品行業作為一般的服務業,普遍投入不大,技術含量偏低,儘管完全由市場競爭來選擇,但由於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導,普遍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缺乏有序的競爭力。除進行註冊登記的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流通經營户、食品生產企業及已實施備案管理的小作坊外,食品流動攤販隨處可見。因不能對未獲證或登記的食品生產經營户進行食品原輔材料、製售過程、環境衞生狀況進行監督控制,所生產銷售食品質量安全隱患大。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6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從最早的“蘇丹紅”到近期的“塑化劑”,這些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質大量侵入我們的生活,牛奶、雞蛋、鮮肉、果蔬這一列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像全球爆發的金融危機一樣,徹底的席捲了我們生活,對我你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

一、活動項目

明確市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強弱,清楚他們關注哪些方面的食品問題

二、關鍵詞

食品安全、意識、食品添加劑

三、活動目的

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而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則直接影響了食品的安全性,人們要提高安全意識,看清其重要性,這樣才更有利於國民健康和經濟發展。

四、調查體現的幾個問題

(1)消費者一味的追求味道而忽視了安全問題

(2)食品的價格左右了消費者的消費範圍和食品質量

(3)一些個體私營對添加劑的使用量和質量要求不達標

(4)消費者因消費目的不同,單一的食品安全不引起其重視

(5)消費者有安全意識卻不夠全面

五、建議

(1)作為廣大的消費者,不能單純的抱怨企業的道德缺失、不負責任,我們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識,面對五花八門的食品,我們不能過分的追求色香味,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我們要將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時,遇到不合理的、非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劑或其他危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時,要使用合法的手段博取自己的利益

(2)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提高安全意識,加大監控力度,從源頭控制好食品的質量,發揮廣大市民的監督作用,積極舉報偽劣商品,打擊非法制造不安全食品人員的勢力

(3)消費者購買食品時應選擇信譽度較高的產品,並儘量到正規超市、商場購物,以保證所需昂食品的`安全性

(4)要養成正確認識和防範食品添加劑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買東西務必翻過來看包裝背面配料表的習慣,儘量買不含或少含添加劑的食品,樹立“簡單的懷疑”精神,“為什麼蛋糕的顏色這麼鮮豔?”“為什麼這種零食這麼便宜?”具備這種精神,在挑選食品時,將更有利於自身的健康

六、心得感悟

食品安全問題伴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走進了千家萬户,成為了當下依舊不可小覷的問題,在前不久的“馬肉醜聞”風波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食品安全沒有旁觀者,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食品供應鏈已將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聯繫在一起,而單單的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我們不能一味的就事論事,它所折射的種種現實讓我們每一個公民深思。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7

一、調查原因

如果你從中國小門前經過,你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學後,大部分同學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餓虎撲食般地朝學校對面的小賣部或者周邊的小攤點衝去。他們掏出家長給的零花錢,買了一些色彩鮮豔、包裝簡易,還贈小玩具的食品或者買了一些“吸足”了灰塵的“串”食品,它們到底是什麼?你們吃過它嗎?你們喜歡它們嗎?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

這次有關食品安全的社會調查以全校以及周邊國小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20xx年8月

四、調查方法

第一種是網絡調查(在家長的幫助下,製作成網絡版調查問卷,通過qq羣發動調查)

第二種是利用雙休日到公園、社區、文化宮、圖書館等地方進行隨機調查。

第三種是利用學校召集日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於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60名同學。情況如下:40名同學經常吃,18名同學曾經吃過,2名從沒吃過或很少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説“好吃”,有的説“因為好玩”,還有的説“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衞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着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香腸,因為反覆利用,鍋裏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過於鮮豔,明顯是色素超標;薯片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誌;那些油炸食品製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衞生……

帶着調查的結果,回來後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裏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衞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飢餓難忍。

2、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豔、“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於是就來購買。

4、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裏我要提幾個建議:

1、 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 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 各班同學和老師將食品注意事項寫於紙上,貼於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學校可讓一位老師站在小店前,告訴學生不要購買零食;

5、 學校應當加強伙食管理,讓同學們中午能夠真正吃飽、吃好。

6、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學校食品衞生安全工作,消除不安全隱患,切實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xx年,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全市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做了具體安排,集中時間對全市各類學校的食堂食品安全進行了監督檢查。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保障師生身心健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高度重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局領導親自抓,以對廣大師生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依法行政,堅持突出工作重點,以點帶面,堅持明確工作目標,科學部署各項工作。同時,積極與教育行政部門取得聯繫,聯合下發了《韶關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方案》,採取食堂自查與集中檢查等措施,確保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項監管任務落實到位、責任到人,進一步提高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大宣傳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一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食品安全知識問答片等方式方法大張旗鼓地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期間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問答卡3500多份。同時,在局政務網站及時公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及新出台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飲食安全常識,食品安全預警信息等內容,並公佈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完善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制度,全方位營造校園食品安全環境。

二是結合日常監管工作深入到學校中去開展食品安全指導和監督工作,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引導師生形成科學、安全、合理的飲食習慣,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是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聯繫,主動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報對學校食品安全狀況監督的結果,聯合教育行政部門從提高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常識入手,不斷強化學校食堂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增強有關從業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突出重點,嚴格整治

專項檢查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堅持食堂自律與強化監管、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有機結合。利用9月中旬兩週的時間,抽調食品安全監管人員與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聯合組成多路檢查組,集中對市區大、中、國小校、幼兒園進行了集中整治檢查,同時按照全市各類學校分佈情況,結合日常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工作,不斷加強對各類學校、幼兒園的日常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1、督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把督促學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制作為學校食堂日常監管重點,要求學校將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為學校日常管理重要內容,學校要與從業人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凡是對外承包食堂的學校,必須把保證食堂食品安全作為承包合同的主要內容,嚴格要求承包方把好食品安全准入關,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承包人嚴格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2、進一步細化監督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學校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一是嚴查從業人員健康查體檔案。核查是否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查體和培訓檔案,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和經過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二是嚴查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台賬。核查學校食堂採購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是否驗收,是否建立進貨台賬,庫存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原料貯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點檢查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是否存在國家禁止使用或來源不明的情況,嚴查食用油脂、散裝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進貨渠道和索證索票情況。

三是嚴查清洗消毒落實情況。嚴格核查學校食堂配備有效消毒設施,消毒池是否與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員掌握基本知識,餐飲具消毒是否符合相關要求等情況,對不符合要求的學校均出具了監督意見,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

四是嚴查執行加工管理制度和留樣制度。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徹底,粗加工是否達到要求,是否生熟分開,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操作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嚴查是否按規定留樣,是否具有留樣設備,留樣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對未達到要求的學校,檢查人員均要求學校立即予以整改

五是嚴查食品添加劑使用行為。認真核查食品添加劑採購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使用品種和用量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衞生標準》,是否達到專店採購、專櫃存放、專人負責、專用計量工具、專用台賬的要求。

六是嚴查環境衞生整潔情況。核查學校食堂環境是否定期清潔和保持良好,“三防”設施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得力,防護效果是否達到要求。對還未達到要求的學校,執法人員均要求其馬上整改,並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

二、存在問題及困難

從整體情況看,全市各類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狀況良好,學校對食品安全管理均十分重視,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了相關食品安全管理和應急制度,從業人員責任明確管理到位。部分對外承包食堂的學校均能嚴格制定准入要求。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8

(1)調查背景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2)調查目的

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範市場秩序。

(3)調查時間

8月20日—8月23日

(4)調查地點

學府平價超市,中青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5)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上網調查。

走訪調查

(1)學府平價超市

我去了學府平價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2)中輕超市

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3)學校附近的小店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攤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地點 綠色商標 生產日期 保制期 質量安全標誌 廠方地址

學府平價超市 85% 95% 95% 90% 95%

中輕超市 80% 90% 95% 80% 80%

學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

街旁的地攤 15% 10% 5% 5% 10%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衞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上網調查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調查認識

其實,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説是好的。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把保障食品安全視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標準化能力大大加強,優質品牌農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部分食品企業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型企業普遍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同時,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門聯合行動,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也已建立起來,基本覆蓋了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從食品種植到消費的環節多,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涉及的行業發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希望通過社會的輿論監督與相關部門的有效控制可以給廣大老百姓一個放心安心的飲食生活環境。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9

寒假歸來,針對要寫的社會實踐報告,我找到了一個關於民生的題目。民生的首要問題是什麼呢?在我看來莫過於食品安全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所以,我在網上做了調查,針對食品安全這一重大隱患的具體瞭解情況如下:

在上網調查之前,腦際浮過這樣一則新聞,是我前不久在家裏電視上看到的,記得是湖南都市頻道報道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無論是在很多小型的超市還是像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市購買的水產品海帶,竟然有掉色的現象。後來通過食品安全的檢查才證實人們買的“海帶”是用工業塑料製成的。當時有關專家告訴我們太漂亮的食品一般不要買,是有經過塑身的,存在安全隱患。就想水果超市裏面紅彤彤的蘋果一樣,上面加了一層蠟,可如果不小心你就可能會吃到工業蠟。

專家的那些建議出發點當然是好的,為了讓我們少吃有害食品。可聽後細想,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看到精緻的食品的不能安心的購買,要隨時想着吃後會留下後遺症的。此乃國民的大悲劇,民生的大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各類案例:

比如最受關注的地溝油的問題,奶粉三x氰胺問題,食品中致癌物質含量問題等層出不窮。劇毒農藥、獸藥的大量使用;添加劑的誤用、濫用;各種工業、環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種病原體的污染,近年在市場上曾發現食物加吊白塊、雞鴨飼餵激素、麪粉加增白劑、海鮮用甲醛浸泡等,還有在水果上噴施催熟劑、膨大劑,在蔬菜上噴施劇毒農藥等案例。

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起來,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已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製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南北乾貨類、奶製品、炒貨食品等,呈立體式、全方位態勢。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已從食品外部的衞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過去只注意食品細菌總數,現在是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三是製毒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手法越來越隱蔽,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從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製毒製假手法花樣翻新、五花八門。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期待吃下放心的食品,將是一個綿綿無期的等待。

對於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有以下七點:

一、監管疏漏,“蘇丹紅一號”事件呈現出國家、企業等對在食品生產中被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存在漏洞。二、執行不力,我國於XX年5月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中,禁止用於所有食品動物。但在實際檢測中,卻發現在我國很多地方,孔雀石綠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證盲目定論,“轉基因水稻事件”告訴我們,對於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不能輕易下結論。在沒有精確的考證之前,任何單角度的結論都要慎重。四、利益驅動逃避責任,以“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碘含量超標事件為例。雀巢在這場博弈中的表現出的企業利益第一,逃避責任的做法並不是個例,其實很多其他行業的知名企業在利益與責任的博弈中也有極其相似的表現。五、政策法規不健全,國家在管理和規範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導致問題不斷。六、媒體誤導草木皆兵,由媒體片面報道引發的軒然大波,不得不通過權威部門發佈的權威數據來消除,包括國際間的貿易往來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甲醛啤酒事件——“國產啤酒95%含有甲醛”的説法是否有誇大事實的嫌疑,或者説這樣的“失實”報道能不能在媒體職業操守範圍內經過嚴格的核實而避免。另外,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惡性競爭,也是導致此類“鬧劇”時有發生的原因。七、標準滯後,國家監管部門應該根據國際標準及時修改舊標準,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與國際接軌。呼籲國家、企業、個人勿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有意疏忽或製造有害食品的行為是一種間接的殺人行為。希望食品安全將不再是問題。

經過一番簡單的調查跟介紹,每每看到百度熱點或是新聞報道都是異常的氣憤,國人良心何在,國家監管又有何用,這是我憤怒的。人都是社會中的人,不能利字當頭,我們每個人都對社會有一份責任,呼籲食品能夠實現真正安全。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0

一、食品安全現狀

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食品生產消費大國,但食品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規範化水平和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完善程度還都較低。食品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數量巨大。生產經營者規模偏小、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給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

雖然説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總體上還可以,但是食品按安全問題不可忽視。許多不法商人為了謀取暴利,置道德法律於不顧,棄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於不顧,罔視食品安全問題,做出了令人深惡痛絕的行為。從蘇丹紅染色劑到“漂白”木耳,到人造化學雞蛋,到“三鹿”奶粉,到地溝油,到染色饅頭,還有20xx雀巢含有毒重金屬砷、鉛與鎘嬰兒長期食用會導致智力受損砷亦會增加患癌風險,鎘則可導致神經及腎臟損。

食品安全方面頻頻出問題,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和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鐘響起,不得不讓我們對此深思啊。

二、食品問題原因分析

一是食品產業發展很快,但門檻低、分佈散、規模小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完全改變,嚴重製約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一些偏遠的地方食品加工的條件落後,初始投入資金不足,條件簡陋,環境衞生安全沒有得到解決。同時,為了降低成本,他們用化學原料“製造”雞蛋,使用便宜的地溝油,為了吸引消費者,增加利潤,他們用蘇丹紅做紅心鴨蛋。

二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夠,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建設滯後。那些違法者做出這樣的行為與他們的道德素質不無關係。之所以會做出違反道德法律的行為,是因為這些人的道德法律素養不夠,甚至可以説是匱乏,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前我國社會對道德法律方面教育的不足。有些人便置道德法律於不顧,做出違法的行為來。

三是相對於食品產業的高速發展和食品消費結構的快速轉變,安全監管能力未能及時跟上。説實話,食品安全監督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有些地方的監督人員甚至是利用手中的職權和違法犯罪的企業狼狽為奸,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危害,也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更加嚴重的挑戰。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國涉及公共健康的重要問題。食品安全危害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它還對個人、家庭、社區、商業和國家產生嚴重的後果。我國在基本解決羣眾的温飽問題之後,政府和人民也都逐漸開始注重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越來越廣泛地影響到人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因此作為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生產公司食品安全監管中擔負了重要責任,其職能的發揮對食品安全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有句話: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中國還有句話:病從口入。食品的質量不安全,將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食品的安全問題關係到全人類的生活、生存、延續,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正是由於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每天只要我們打開電視,翻看報紙,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樣的食品廣告。走上街頭,不論是在商場、超市乃至街攤,食品都佔據着市場的主要份額。而最近一個時期,隨着各行各業透明度的進一步提高,食品的質量問題也頻頻被媒體所暴光,這直接導致了食品行業的安全問題成為人們最普遍關心的一大主題。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國消費者的“心頭大患”,事關消費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對公共健康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因此,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人們對食品談之色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構成了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本文將對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做相關調研並對玫隆品食品的安全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

簡要調查分析目前公司食品安全的現狀,分析了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促進公司發展。

(三)調研對象和方法

為有效的加強食品安全,確保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真正能夠做到從樣本的評價意見中推斷出總體的評價意見,本次調查確定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分別如下。

1、調查對象:杭州市民

2、主要調查方法

(1)調查問卷法:通過發放問卷,瞭解相關信息。

(2)面談訪問法:對杭州市民採用面談訪問法,通過訪問員與被訪者面對面的交談,由訪問員詢問和記錄被訪者的回答來獲取相應的資料。

(四)訪問調查基本情況

在目標區域內的調查問卷數量見表如下。

對象

杭州市民

地點

各地抽取的小區、學校和公司

時間

20xx年1月15日—20xx年5月15日

有效問卷

310份

(五)調研過程

此次調查的受訪對象是杭州廣大市民,年齡覆蓋面在16~45週歲之間。調查採用的是訪問問卷的形式,調查的組織方式是在各地抽取的小區或學校進行隨機攔訪,調查時間為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的5月15日,總共發放了330份問卷,回收了318份問卷,有效問卷是310份。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2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關心的話題,俗話説:“民以食為天。”然而,食又以安全為天。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無論是導致國內乳製品信任危機的三鹿事件還是駭人聽聞,令人作嘔的地溝油事件都印證着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關係到人民生計的重要社會問題。

20xx年2月18日,英國一次最大規模的食品召回行動為食品安全問題敲響警鐘。召回的導火線是英國最大的食品製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產的沙司中發現了被歐盟禁用的“蘇丹紅一號”色素。而這些沙司又賣給了大量食品廠商和超市賣場從此,蘇丹紅成為了全世界食品安全問題的代名詞,在Google上,有關蘇丹紅的查詢結果以達496000條。同年3月4日,蘇丹紅現身中國市場。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向新聞界通報,北京市有關部門日前從亨氏辣椒醬中檢出“蘇丹紅一號”,同批次產品已被責令下架召回。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如購買過相關產品應停止食用,並前往相關銷售單位退貨。 20xx年3月15日,“瘦肉精”消費者熟悉的雙彙集團旗下公司被央視3·15特別節目曝光。央視報道,雙匯宣稱“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但豬肉不檢測“瘦肉精”。添加“瘦肉精”養殖的有毒生豬,順利賣到雙彙集團旗下公司。據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3·15特別節目《“健美豬”真相》報道,養豬場採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有毒豬肉流向了雙匯。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雙彙集團下屬的分公司,以生豬屠宰加工為主,有自己的連鎖店和加盟店,“十八道檢驗、十八個放心”的字樣隨處可見,但卻不包括“瘦肉精”檢測。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採購部業務主管承認,他們廠的確在收購添加“瘦肉精”養殖的所謂“加精”豬,而且收購價格比普通豬還要貴一些。這種豬停喂“瘦肉精”一週後,送到他們廠裏賣的時候就不容易被查出來。

其他食品安全相關事件:

1.“毒大米”事件:20xx年,我國廣東、廣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數百噸,根據“毒大米”樣本檢驗結果,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嚴重超標。過量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品,嚴重者可在2至3周內出現肺水腫、昏迷等症。

2.“三鹿”毒奶粉事件:20xx年9月11日,《甘肅14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一文將三鹿牛奶推向了輿論的風口,頓時轟動了全國,引起廣泛的關注,次日衞生部通報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致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事實初步認定。三鹿事件使得國內乳品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3.地溝油: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着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

隨着越來越多的食品衞生問題曝光,民眾對於餐桌上的食物安全越來越擔憂甚至有可能導致食品行業的“信任危機”,這些食品對人體的傷害是難以估計的,無論是對人民的身體還是心理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面對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有理由去反思其產生的原因,為什麼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們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生產者、經營者的趨利動機,以及各種不規範的操作是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原因。但是從深層次上看,面對市場經濟轉軌中伴生的新問題、新科技帶來的挑戰,原有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管理機制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道德的滑坡才是食品安全生產的最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1.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

這是國內企業存在大量不誠實現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沒發現是因為監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監管部到位,就不會給企業提供誠信的土壤。目前中國經濟體制面臨轉型,過去粗放不完善的經營模式,遲早會遭遇滑鐵盧,企業早一點覺醒和發現問題,可為品牌再造達成好的基礎。目前,我國食品產業組織化、標準化、規範化、法制化程度低,食品產業技術、工藝水平、產業鏈條和管理水平落後,有關食品質量安全帶制度和機制設置也遠落後於實際問題出現的速度。

2. 法律體系不夠完善

在我國,國家已經開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礎上,20xx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七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雖然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多達幾十部,但沒有一部是關於食品安全的大法。法律體系的不完整使得一些不法廠商有了可乘之機。

3. 執法力度不夠強硬,監管力度不夠嚴格

為什麼食品市場“瘦肉精”問題屢禁不止?在央視特別行動曝光的一些養豬户稱,他們鋌而走險偷偷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無非就是為了使養成出欄的豬看上去賣相好、更容易出手。“使用瘦肉精比不用瘦肉精的豬,每頭能多賣出幾十元錢。”然而,這條黑色利益鏈條的背後,流通監管體系疏漏和品牌企業誠信缺失問題也難逃其責。雖然早在20xx年國家監管部門就發佈公告,明令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鹽酸克侖特羅和萊克多巴胺等7種“瘦肉精”,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只檢測鹽酸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等沒有納入常規的檢測。一位權威消息人士證實,各地都會檢測鹽酸克侖特羅,但萊克多巴胺只有在個別地方有檢測,因為其檢測成本高。所以,儘管很多部門在食品監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但與廣大羣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從雙匯瘦肉精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恰恰是在執行國家有關檢驗的硬性規定不利,以抽查取代普查,每月一次,每次千分之二的比率進行抽查,如此小範圍的抽查範圍怎麼能夠的了不法分子保證不存在僥倖心理。

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1. 制定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世界各國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只有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為此,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把加強立法、嚴格執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強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一方面是加強立法,另一方面是嚴格執法而且還要受到刑事制裁。通過這些嚴厲措施,確保有關法令、標準能得到嚴格遵守。

2. 加強監管力度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企業自律,但絕不能單單靠企業自律,政府相關部門有效有力的監管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統。政府應加大協調監管力度,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嚴格監管,組建職責明確、責權統一、監管嚴明高校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打擊力度,提高整治效果,並且要督促監管人員走入生產一線,今天的食品安全問題,表面上看是企業自律不嚴而導致,但深層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夠,制度流於形式,促使監管人員走出辦公室,深入生產一線實行動態監管。

3. 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我國現今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在延續歷史做法的同時,更要向管理體制卓有成效的國家學習,使監管體制相對協調集中,逐漸開創我國科學、協調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對食品實行多頭管理,一方面執法中各部門職責交叉、都可以執法,另一方面則出現模糊或真空地帶,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這樣就出現了我國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為一些部門權力尋租製造了藉口。

4. 全民強化教育,提升商家的專業水準和商業道德

很多人總喜歡買樣子好看的蔬菜,所以農民就拼命撒農藥防蟲害;很多人喜歡顏色鮮豔的肉類,所以商家就加亞硝酸鹽保持肉的鮮紅;很多人以為米線是白的,勁道的好,所以商家就加吊白塊所以提高消費羣體的素質,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對於避免問題食品的出現也很重要。

總結:

由於時間原因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暫時就想到這些,得出的結論和數據難免有些偏差,但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確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過上網等收集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的資料來完成這一嚴肅的研究報告,我相信隨着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民生問題的更加關注,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將會更加健全。此外,媒體的力量在社會中越來越強大各種曝光力度也是直至食品安全問題,所以我國對於食品安全重視程度呈樂觀趨勢發展,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還民眾一個健康安全的“餐桌”。

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食品安全法》 《中國食品安全報》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3

一、調查原因

在我們學生中間,有好多人缺乏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認知行為及態度現況,經常到校外買一些不衞生的小食品吃,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

以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四、調查方法

1、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錢設置問題。

2、走訪調查。選擇一個路邊攤,在放學期,開展為期一週的觀察,計算購買零食的學生人數。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於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1—6年級的150名同學。情況如下: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説“好吃”,有的説“因為好玩”,還有的説“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衞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着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

香腸,因為反覆利用,鍋裏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飲料“的色彩過於鮮豔,明顯是色素超標;“辣條”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誌;那些油炸食品製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衞生??

帶着調查的結果,回來後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裏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衞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肚子餓了、想吃。

2、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豔、“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於是就來購買。

4、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裏我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學校召開相關班隊會,學生加強食品健康安全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4、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與處理力度,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同學們,讓我們在買東西時,選擇大型超市購買。在購買貨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產品的廠址,保質期和生產日期等等。另外希望同學們不要亂花錢呀。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4

前言

翻翻近兩年媒體的報道,有很多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披露。每一次質量問題的暴露,都造成了消費者對市場所賣的琳琅滿目的商品越來越不放心,彷彿處處都存在着陷阱,稍不注意就會碰到各種食品安全問題。但諸如此類讓消費者不放心的食品在市場上已經不是個別品種或偶然出現的問題,而是時有發生,甚至動輒波及全國的知名品牌企業。企業都怎麼了?從食品添加劑到瘦肉精,再到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哪一次不是炒得沸沸揚揚?連雙匯這樣佔市場份額榜首的品牌企業也上了黑名單。凡此種種無不讓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法商販的利慾薰心,一次又一次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聊天題材,吃完不安全的食品之後,聊着食品安全事件,真是個絕大的諷刺。

一、調查目的

瞭解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的影響及他們對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程度,從消費者的角度認識商家要如何行動才能讓消費者放心,瞭解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建議。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社會消費羣體(具有一定認知能力)

調查地點:福州晉安區萬達廣場、鼓樓區東街口和台江區中亭街及一些街道

調查的實施:小組7個人分為三隊,三個小隊分別前往福州萬達廣場、東街口和中亭街三個人流量大的地點,按照小隊各自行動、任務按時完成的原則執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概況:共發放200份問卷,收回200份,有效問卷182份,問卷有效率達91%。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如下表

通過對回收回來的問卷進行分析,對信息進行整理統計,對相關問題進行數據分析。

1.食品安全概況

1.1 食品安全具體概況

根據得到的數據我們進行初步的分析,瞭解食品安全問題的最基本信息。

就年齡段來看,不論何種年齡,人們對食品消費所選擇的購物場所最多的都為超市,而便利店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減少在此消費,主要消費羣體集中在30歲以下青少年羣體。這個年齡段的人由於工作、經常和友人出去、談戀

愛等因素比較經常在便利店這種隨處可見的店面消費。集市或固定的路邊小攤消費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的青少年羣體和55歲以上的老年羣體。青少年羣體由於方便等因素會經常在此消費;而老年羣體則由於長期的傳統觀念所致,習慣性地在這樣的場所進行消費。除此之外老年羣體還經常通過自己種菜、種一些糧食等方式來獲取食品的原材料並製作食品。在調查羣體中20~30歲的新一代年輕父母也逐漸認識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部分也採用了此種方式。批發市場消費主要集中在30~55歲之間,此類羣體主要為有家庭或者自己有經營的店面等會經常性由於工作或者生活需要方面,批發一些自己認為沒有安全問題的食品。

從如下數據(圖)中可以知道人們進行食品消費所選擇的購物場所隨着月收入的增長逐漸偏向於超市,而其他類的購物場所隨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這是由於收入高的人羣往往對食品安全方面的關注度更高,所瞭解到的食品安全問題會更多一些。而且由於有能力去選擇更好的替代品或選擇質量更高的產品,對自身健康程度的關注度更高。

在調查中教育程度也會對人們食品消費購物場所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隨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消費問題,在調查中研究生一般都是去超市,高中、大專、本科生主要消費場所在超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場所也是比較常去的,比如便利店等。不過選擇超市的比例隨着學歷的增加也在不斷的增長中,人們相信超市裏面的產品普遍是讓人們信服的品牌。

1.2 食品安全關注度

在調查羣體中,男女性別在調查羣體的比例中,女生對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關注,且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與媒體的宣傳有極大的關係,在調查羣體中人們主要通過從“電視”、“網絡”、“報紙”和“有購買經驗的人”處獲取這方面的知識,並且通過人們在生活中的認知而不斷的加強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在調查人羣中人們對瘦肉精的認知度最高為86.80%,無論是電視報道數、報紙報道數還是網絡報道數都是最高的。隨着近日食品安全問題的屢屢曝光,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中。一直居於人們認知首位的染色饅頭和瘦肉精之所以會有那麼高的關注度,與媒體的關注度和曝光度有直接的關係。

為了客觀地反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情況,我們根據所調查食品安全事件(問卷第一題),通過問卷中消費者是否知曉這些食品安全事件,來判斷消費者對事件信息的關注情況。我們對“電視”、“網絡”、“報紙”這三個主要食品安全問題的信息來源渠道進行分析,以調查羣體中人們對某一項食品安全的關注為因變量進行關注度分析。

消費者對事件信息關注度不同,可能與新聞媒體宣傳曝光的強度有關。我們輸入關鍵詞到百度中搜索,用相關信息出現的統計數來反映網絡報道頻率,以“新聞”代表“報紙”,以百度中搜索的“視頻數”代表電視。

對以上數據進行迴歸分析,分析各個變量的顯著性水平。會得到以下模型。關於食品安全問題對電視報道數、報紙報道數和網絡報道數的迴歸模型為其中模型中表示,在其他變量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上升單位,表示在其他變量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下降0.009807個單位;表示,在其他變量不變得情況下,每變化一個單位,平均上升個單位。

判定係數=0.801940194229249,表示在因變量的變差中能夠被與、、之間的線性關係所解釋的比例為80.19%,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迴歸方程的擬合程度一般。估計標準誤差=18.9396,預測誤差一般。

Significance F(即P值)與給定的顯著性水平進行比較,由於Significance F=0.0009964<,所以此迴歸模型中與、、之間的線性關係是顯著的。所以此模型成立。

從模型中可以知道羣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與電視報道數和網絡報道數成正關係,由於報紙報道數在此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線性,使得其的正負號與單變量分析時的相反,為負值。從總體上看,驗證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情況與媒體報道的直接正關係。

食品安全對消費者安全意識的影響,可以從表格中看出“固定在幾家超市或幾個品牌購買”和“儘量選擇在家用餐,減少外出用餐次數”佔據了大多數消費者的選擇,比例分別為26.53%和23.21%,達到近50%。另外“注意媒體報道,選擇推薦品牌,避免購買網上黑名單的商品”佔據18.37%的比例,顯示出在當前信息社會下,網絡媒體為消費者信息的傳達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時也為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及提供安全信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食品安全事件肇事廠商難逃輿論的監督。此外,消費者選擇通過“不在馬路市場、農貿市場上購買”及通過“儘量購買有機食品或無公害食品”分別佔據14.54%、13.52%,“其他”則只佔據3.83%。

2.2對消費者食品安全信任度的影響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但經過重新整頓後的消費品態度,保持“觀望”態度的消費者佔據絕大多數,達57.1%,體現了消費者的理性態度,同時反應了對整頓後消費品的期望。另外有27.5%的消費者表示“不信任”,造成這樣的結果只能怪廠商的唯利是圖。此外15.4%的消費者表示願意購買。從這些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即使那些曾經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的大企業和知名品牌經過整頓生產的產品沒有什麼問題,但還是有很大部分的消費者對他們不相信,且相當大比例的消費者對此持觀望的態度,可見一旦消費者遭受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會大大下降。

2.3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

消費者在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尤其是媒體曝光出來的安全事件的影響下,往往會對自己平時的消費行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改變。消費者的所思、所想、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他們個人的購買決策都會受到周遭社會環境和事件的影響。當消費者平時的消費習慣受到影響時,就會採取其他的替代品。消費者只能選擇從一種品牌到另一種品牌;一種方式到另一種方式。而消費者購買數量的行為變化則是一種“連續”的變化,雖然有包裝單位的限制,但從理論上講,消費者仍然可以“連續”地選擇變化的多少;加之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品牌終究有限,因此,消費者做出購買數量的變化比品牌的變化相對靈敏且容易調節。

在食品安全事件之後,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產生的影響方面。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消費者“轉向消費其他同類品牌的食品”有34個,佔了18.68%;“轉向消費國外進口品牌的食品”有9個,佔4.95%;“轉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費場所”的有81個,佔44.51%;“轉向價格更高更有質量保障的商品”有20個,佔10.99%;“自己動手種菜、做飯或做饅頭等DIY活動”有22個,佔12.09%;“其他”的有16個,佔8.79%。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的選擇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商品品牌、質量、消費者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這些都可以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在這些行為選擇中,轉向更有安全保障的消費場所所佔的比例最高,可以看出消費者的行為正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影響。

3.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3.1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從表格數據分析,容易得知對於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被調查者中50.5%的消費者認為“問題太多,令人失望”,佔到了一半的數量,説明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各種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費者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產生了消極看法,打擊了消費信心;同時,有34.6%的消費者認為“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説明雖然在當前不容樂觀的食品安全形勢下,仍有相當部分的人對此持理性態度。有11%和3.8%的消費者分別選擇了“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和“無所謂”。此外性別並沒有造成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認識差距。

3.2調查對象中年齡因素與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信心

由表格數據分析可知,本次受訪的消費者年齡層次中20~30歲和30~55歲的人羣居多,其中20~30歲的羣體佔據了超過一半的比例。這兩個羣體的看法集中體現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態度。説明食品安全事故對消費者中的年輕化羣體影響更為深刻。在20~30歲的消費羣體中有39.09%選擇“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消費羣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以及對當前存在各種問題的理性看法。

綜上分析可知,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免讓消費者產生消極的看法,當然也有不少保持理性看法的消費者。在市場經濟中不僅需要商家良好的道德操守,消費者雪亮的眼光,同時還需要政府在諸類事件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提升消費者的信心。

4.企業或廠家應採取的措施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消費者選擇“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 ”的因素佔據了首要選擇,達到了39.50%的比重;“價格”這一因素則佔據了次要因素,佔有22.13%的比重;其次“品牌因素”佔據31.3%的比例;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觀方面佔據13.17%的比例;“相關檢驗證明”佔據5.60%的比例;“生產加工廠家”佔據3.64%的比例;“其他”則佔據1.96%的比例。因此廠商應該着重做好“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這方面的有效工作,讓消費者能買到合乎基本保障的食品。

此外,從性別差異來看消費者首選因素的差異,女性在“生產加工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和“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三個因素分別比男性高出4.46、4.77、2.69個百分點,男性則在“價格”和“品牌”比女性分別高出8.43和5.54個百分點;在“相關檢驗證明”和“其他”方面則差異不大。因此廠商應根據男女性別的差異做出適應消費者選擇傾向的措施或者綜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將其賦予同一個商品上,例如將“生產加工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和有效期”、“食品的色澤、外觀等感官方面”、“價格”和“品牌”這幾個方面同時體現到商品上,使得商品符合更廣泛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4.2從消費者所遇到的問題來考慮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消費者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是所調查消費者遇到問題最多的情況,佔19.10%;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佔16.29%;再次是“非法使用添加劑”,佔據14.61%的比例;其餘的“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佔據13.48%的比例;“農藥殘留”佔據12.73%的比例;“沒達到國家衞生標準”佔據10.86%的比例;“沒有標明轉基因、進口食品”佔據5.24%的比例;“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佔據4.31%的比例;“其他”則佔據3.37%的比例。

從所調查羣體所反映出他們在消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看出“過了保質期還在銷售”、“假冒知名品牌” 和“非法使用添加劑”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是消費者最常遇到的食品問題,因此消費者在消費時除了要多個心眼外,廠商應在不超出產品保質期銷售、不假冒名牌商品、在符合國家的規定下使用食品添加劑、達到國家衞生標準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4.3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消費者對廠商要如何提高消費者信心的認識中,大部分認為“嚴格食品檢驗檢測”佔據絕大比重,高達44.5%;其次是“通過國家有關食品認證”,佔據26.4%;其餘的“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佔據16.5%的比例;“樹立放心品牌”佔據8.8%;“採用最新防偽技術”佔據1.1%的比重,“其他”則佔據2.7%的比重。

從結果可以看出廠商應該在“嚴格食品檢驗檢測”、“通過國家有關食品認證”和“開展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其中嚴格食品檢驗檢測是消費者認為廠商必須做的,這也體現了在當前食品安全事件高發的背景下,消費者希望有合格的消費品的基本要求。另外所調查的男女消費者在“樹立放心品牌”方面體現了明顯的差異,在這點上女性比男性高出5.09個百分點,體現了女性對品牌消費品的較高要求。

4.4商家在哪方面宣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從對消費者的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網絡佔據了重要位置,“網絡”這一信息渠道佔據了37.90%的比例;“電視”佔據了32.17%的比例;“報紙”佔據了20.38%的比例;“有購買經驗的人”佔據7.64%的比例;“其他”則佔據1.91%的比例。

從結果可以看出網絡、電視和報紙是消費者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網絡佔據了消費者信息獲取的重要位置,反映出網絡在現代社會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因此廠商一方面要利用網絡、電視和報紙的信息途徑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大眾傳播媒介的監督,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進解決。

5.影響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及行為的影響因素

5.1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認知

由於消費者的信息獲取途徑的不同和關注問題的差異,容易導致消費者忽視和誇大食品安全風險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忽視日常消費各類食品的安全風險,誇大各類食品危害因素的風險水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風險存在的矛盾認知,對同一食品安全問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存在着認知方面的差異,比如説轉基因的食品,科學家説沒有什麼風險,但是公眾不相信,例如對於日本食品輻射問題,在日本方面就有這樣的問題。還有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知的差異就導致不同的消費行為。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食品購買意願和行為。食品安全風險意識是消費者對於可能威脅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風險的反應,不同消費者面對同樣的風險或認知同樣的風險的情況下,因為其健康風險反應意識的不同就可能做出不同的反應。因此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食品普遍存在健康風險,但因為健康風險反應意識的不同,消費者就顯現出不同的購買意願和購買行為。

5.2食品安全危機中消費者心理

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消費者通常表現出:恐慌、逃避、悲觀、破壞、逆反的心理。

恐慌心理:食品是直接與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聯繫的商品,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比其他商品的安全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的驚恐要大得多。此時人們迅速拒絕購買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利用各種渠道不間斷傳播關於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容易產生對食品安全的過敏化和擴大化反應,不僅拒絕消費帶有安全隱患的食品,而且連帶性地拒絕消費其他相關食品,造成食品市場的跌宕起伏乃至全面蕭條。

逃避心理:消費者在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時產生的一種消極避讓的心理,其行為特徵是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儘量遠離帶有安全隱患的食品和人羣,採取極端

自我保護措施,有時不願意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為緩解食品安全危機所作的努力,對他人在食品安全危機中遭受的傷害也表現得比較冷漠。

悲觀心理:行為主體喪失信心的心理表現。持這類心理的消費者為緩解自己由於悲觀而產生的過高心理壓力,可能採取違規性消費行為,比如繼續消費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

逆反心理:這些消費者往往對政府、醫療界、媒體持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所採取的行為與這些機構倡導的行為剛好相反。

破壞心理:嚴格説這是一種反社會心理。一般只發生在極少數對社會現狀不滿乃至怨恨的消費者身上,但是其破壞性極大。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這類消費者內心不僅不感到恐懼,甚至還感到高興。他們往往通過傳播謠言,故意誇大或者縮小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有些甚至進行違法性消費活動,比如向他人推薦已經攜帶病毒的動物食品。

在食品危機中,如果缺乏對大眾心理的引導,那麼有可能導致大眾無條件服從某些消極、負面的心理,出現衝擊食品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秩序的嚴重局面。

5.3食品安全教育

相關部門及人員,通過網站、電視、報紙、中國小課本等,對不同人羣進行靈活多樣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宣教,增強人民羣眾的安全消費意識和能力,提高消費者的辨識能力。食品安全教育的宣傳,一方面,藉助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普及食品安全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注重中國小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倡導食品安全教育從小抓起,通過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農業體驗”和“參觀食品工廠”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教育學生,把他們培養成擁有正確、健康食品消費觀念和食品安全生產法制觀念的消費者,形成未來具有理性消費行為的羣體。食品消費屬於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特殊消費,而且由於消費者之間存在信息溝通,食品安全市場的信息擴散效應非常之快,消費者在受到食品安全侵害或者獲知食品不安全隱患的信息後,會迅速採取措施從市場退出。在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教育缺乏,食品安全常識匱乏,安全意識缺失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缺乏正確判斷能力,對負面信息反應缺乏理性,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過度緊張,反應過於激烈,食品消費心理易受打擊,出現心理恐慌,以致出現"十年怕

草繩"的連環後果,嚴重影響消費信心,不僅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而且會破壞正常的食品市場秩序。

四、建議

1.1加強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一是使消費者成為清醒、明白的消費者,提高消費技能,能在市場上做出明智的選擇,增強消費者防禦和抵禦假冒偽劣商品侵害的能力;其二,是培養消費者對自己權利和所承擔責任、義務的意識,懂得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增強了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樣消費者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在購買和使用消費品的過程中受到的損害,特別是在其權益受到侵犯時,能自覺地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三是提高消費者的素質,從而提高消費者的能力,擴大消費需求。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教育,要加強輿論引導,在電視台、報紙等媒體開闢食品安全專欄,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誠信企業和食品放心的企業,公開曝光不符合食品生產條件、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準確曝光食品違法案件,及時報道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和食品檢測信息。設立食品安全專門網頁,介紹食品放心工程的進展動態及信用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可對食品安全問題實行網上舉報。通過營造聲勢,擴大影響,形成良好的輿論和監督環境。

1.2 加強食品安全的信息化建設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將有助於解決食品安全保護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一方面通過信息披露明確不同羣體的責權,鼓勵幫助各種責權的反映和實現,倡導社會公平機制。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可以豐富各羣體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有利於科學合理的決策過程,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效率。在解決公平和效率的同時,受食品安全信息分佈不對稱的嚴重影響,通過信息披露,可以減少或消除其潛在影響。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應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佈,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發佈程序,各級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要對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制和工作責任制。要定期研究和督促指導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制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與發佈管理制度,建設食品安全信息溝通報送網絡,及時採集、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網站信息,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服務平台。如實、及時地公佈食品危機中的相關信息不僅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消費者在混亂的形勢面前消除各種虛假信息的干擾,協作政府作好抗擊食品安全危機的工作。心理學的研究還表明,政府在危機期間向人們公佈“雙面信息”即正面和負面信息,能增加民眾的信心;相反,如果僅僅公佈正面信息,反而容易引起民眾的猜疑,為流言和謠言的傳播留下空間。政府信息越透明,越有利於消費者保持心理穩定,這已經為SARS期間的實踐所證明。

1.3 加強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

一方面,政府需要切實保護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工作,推進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加強普法宣傳和行政執法監督,以限制性措施規範企業行為,使企業嚴格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另一方面,政府還應以各種鼓勵性措施來激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積極培育相關非政府組織和中介機構,積極參與和加強國際合作。同時,企業應加強學習研究,樹立科學的企業發展觀和正確的企業倫理觀,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融入企業管理體系,並積極解決內部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為穩定消費者心理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1.4 加強政府在食品安全危機中的大眾心理引導

中國社會目前仍然是政府主導型的社會,政府在自然和社會災害救助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任何其他社會組織替代不了的。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政府應該利用自己的權威地位加強對消費者的積極引導,為消費者提供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幫助,並顯示戰勝食品安全危機的決心和能力,為消費者心理的穩定創造基本條件。同時,積極運用社區和羣團的力量,貼近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效、及時的心理輔導工作,保持消費者的心理穩定。

總結

經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完成了這一體現不少消費者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調研報告,其中雖有不少阻礙,但最終還是被踏在腳下,並且體驗了社會的一些動態,付出與收穫並存。對於當前食品安全這一關聯各個社會羣體、社會部門的關鍵領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不是哪一方面就能説得算的。消費者處於弱勢地位,對於他們反應的問題要給予重視並加以解決。希望食品安全問題能夠防範於未然,我們的社會大環境能夠越來越好,國民的幸福指數能夠穩步上升。

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5

三綠工程是由商務部會同中央12個部門聯合實施的,以建立健全流通領域和畜禽屠宰加工行業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為目的,以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系統工程。為深入推進“三綠工程”建設,商務部組織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圍繞當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對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商務主管部門、20xx家城市市場、1324家農村市場和4507位城鄉消費者進行了為期三個多月的調查。調查表明,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及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市場管理、檢測手段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城市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有待轉變。

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據調查,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

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農村居民的投訴率極低。據對南京市所轄的溧水縣調查,93.4%的農民在買到有問題食品時放棄投訴,高於城市35.8百分點。

二、城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切實加強,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剛剛起步。

各大城市高度重視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嚴把市場關口。上海市把建設100家標準化菜市場和20家生鮮超市建設作為政府實事項目來抓;南京市每年從財政預算內安排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蔬菜農殘檢測和農副產品市場等建設,建立蔬菜農殘快速檢測站點370個,添置檢測儀57台,配備檢測人員610名,覆蓋了全市各蔬菜批發、零售市場和超市、大賣場;合肥市投入1.2億元新建、改建、擴建農貿市場23個,拆除違建及騎路農貿市場14個,每月2次定期對全市16個經營生鮮的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抽樣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示;青島市完善了以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為核心、170家批零市場、生產、配送、消費單位全面布控的三級檢測網絡體系,今年1-9月全市累計抽查重點農副產品43.3萬批次,同比增長47.9%;湖南省大力推行產品認證,索證索票、信用檔案、場廠掛鈎等准入措施,確定了4家著名食品工商企業為肉類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設省級試點單位,3家著名超市公司和農產品市場為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省級試點單位,各市州也確定了3-4家食品安全試點企業。

農村食品安全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只有浙江、福建等少數地區將此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如浙江省構建了“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督責任網”、“羣眾監督網”三張食品安全網,福建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食品安全檢測網絡體系,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食品安全工作,但絕大部分地區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三、城市市場準入制度得到有效實施,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狀況有待改善。

組織實施食品市場準入制度,成為部分城市食品經銷企業的自覺行動。被調查的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承諾的達77%,對消費者實行先行賠付的達24.5%;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和質量驗收等制度的達43.05%,比上年度上升了18.6個百分點;開展場廠掛鈎、場地掛鈎的達38.41%,為上年的2.2倍;建立自檢制度的佔75.8%,其中開展入市檢測的佔66.29%。城市農貿市場中,建立不合格食品處理、商品質量巡查、投訴處理、信息公示等制度的達70%以上,對蔬菜有機磷進行檢測的佔45.2%,對水產品甲醛進行檢測的佔33.9%,對面食及豆製品中的吊白塊進行檢測的佔31.01%,對注水肉進行檢測的佔45.6%,對熟食品亞硝酸鹽進行檢測的佔25.62%;大型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建立了對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制度,其中39%的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對所有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部分零售商還建立了較系統的供應商審核流程,一些大型零售商已趨向於依靠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對食品質量安全做定期檢測。各城市流通基礎設施也有了明顯改觀,交易廳棚發展迅猛,其中批發市場的交易廳棚平均面積較上年增長82%,農貿市場進入廳棚交易的已近八成;擁有陳列冷櫃等保鮮設備、運輸冷藏車等均成倍增長,鮮活食品的保鮮條件改善;批發市場內設立檢測室增長了50%,農貿市場中有26.68%配備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過去檢測設施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速測儀與色譜儀的平均保有量比上年均增長2倍多。

由於農村居民收入遠遠低於城市,農村市場對低價食品有着較大需求,購買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賣部。加之農村執法力量十分薄弱,市場監管缺位,農民購買食品既不查驗相關證照,又不索要銷售發票,致使一些“三無”食品、過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場拒之門外的食品流向農村市場。調查顯示,農村市場經銷的食品中,65.2%為自產自銷,46.1%來源於流動攤販;散裝食品所佔比重達30%以上,其中散裝糕點、散裝熟食、散裝乾果的比例達到50%以上,散裝酒高達80%;23.8%的包裝食品沒有標明保質期;19.2%的店主對過期食品選擇降價銷售;生肉銷售大多沒有保鮮措施,落市後第二天繼續拿出來出售。

四、食品生產源頭存在隱患,部分單位市場準入流於形式。

據對農村生產者調查,絕大部分農民不知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和獸藥目錄;近50%的農民在使用農藥和獸藥時沒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只是憑感覺使用,一藥多用現象相當普遍;一些農民受利益驅動,打過農藥的蔬菜未過休藥期即採摘上市銷售。68.9%的蔬菜上市前沒有經過產地檢驗;10%以上的種植地和養殖地周邊環境存在污染源。

由於對食品安全事件處罰過輕、以罰代刑,導致部分企業負責人社會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據調查,部分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不願意在食品衞生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只是把市場當成出租攤位、收取管理費的“搖錢樹”。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市場準入制度,但只是掛在牆上而已,並未付諸實施。一些單位雖然購置了檢測設備、污物處理設施,但由於運營成本高,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只為應付檢查,平時閒置不用。

部分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在採購環節,不合格的原材料加工和不充分的供應審查導致食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在運輸環節,零售商不能完全遵從基本的儲存和消毒要求;在銷售環節,現有的設備和處理辦法也不能充分控制食品安全;在整個價值鏈上,冷鏈完整性都沒有被很好地發展;在組織結構方面,總部缺乏獨立的食品安全控制部門和外部質量審計監查,使整個企業食品安全的執行變得困難;在人力資源體系方面,目前的招聘、培訓和激勵體系不能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足夠的支持。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商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等;有關部門查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籤不符、添加劑超標等,其中包裝食品標籤不符中缺斤少兩佔50%左右;從食品類別看,問題最多的是鮮肉及肉製品,佔24%,其次是休閒食品和乳品類,分別佔15%和11%。

五、監管部門職責仍有交叉,有待進一步理順。

據調查,儘管國務院已明確食品安全管理遵照“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原則,但由於涉及眾多管理部門,有的地區涉及30多個部門,彼此理解不一,導致職責不清,難以形成合力,各自為政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越位,有的缺位;有權的搶,有責的推;同一部門,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裁判員,還當運動員;城鄉執法力量不平衡,不同部門執法寬嚴不一;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充當不安全食品的保護傘。凡此種種,使廣大羣眾關注的問題難以儘快得到解決。例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投訴解決方案的滿意度僅為30%左右。這給食品安全工作留下了巨大隱患,既加大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難度,也增加了國家治理食品污染的成本。

六、有關建議

針對當前流通領域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建議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支持流通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商業網點;由重點治理生產源頭轉向重點培育綠色市場,加強對上市銷售食品的安全監測,實行市場退出機制,引導安全生產;加大對犯罪分子的懲處力度,使犯罪成本遠大於犯罪收益;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23e3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