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國小調查報告【精】

國小調查報告【精】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調查報告【精】

國小調查報告1

一、提出問題:

現今,國家大部分河涌都受到水污染,我們家鄉的許多河流也不例外。這是自然污染嗎?不是的!!記得我們還小的時候,家鄉的許多河流還是清澈見底的。過去每到夏季,游泳的、釣魚的人絡繹不絕,給人的感覺是乾淨、清涼。但是隨着時間的推遲,歲月的逝世,那些河水已經不像樣了,現在撲鼻而來的是一陣陣的臭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的垃圾、一堆堆的建築廢料。究竟致使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水污染帶來什麼危害?今天,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到當地進行調查,調查。

二、調查目的:

1、通過調查,瞭解當地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帶來的一系列危害。

2、通過訪問,清楚羣眾對水污染的認識。

3、通過查閲,查找改進的方法,進一步使家鄉的河水恢復昔日面貌。

三、調查成果:

(一)水污染的原因:

1、船家和行人亂丟垃圾,為了圖一時的方便而絲毫不顧環境被破壞。因為垃圾遍佈衝面,使錦水衝的水質污染程度升高。沖裏的魚兒和蝦從此也不能在乾淨的沖裏暢遊;

2、衝底淤泥堆積,使沖水受到較大的污染。也使沖面積減小,影響船隻行駛;

3、工廠直接將廢水排到河流裏

4、人們都把生活污水排放到河裏;

5、村民經常把一些動物的死屍拋掉入衝,以致臭氣熏天;

種種不良因素致使這條沖受到嚴重污染,沖水發黑發臭,影響到附近居民的呼吸,對環境、空氣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嚴重影響市形象和羣眾生活。

(二)存在的危機

一些工廠為了方便,通常把一些廢料污水通至江河,就連家鄉的憶帆河也面臨着這樣的危機。所以,人們要自覺做好。

(三)解決措施:

1、控制污染源,尤其是在河流上中游限制污染物質的排放,主要是造紙廠、冶金廠等等;

2、沿河多植樹,保持水土;

3、減少污水的污染度,利用化學方法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中和或沉澱;

4、加強人民的環保意識,不亂丟垃圾,如有發現,進行適當罰款;

5、控制河流污染,保持水源的良好水質,並可持續利用;

6、有專人定期清潔河面垃圾;

7、工廠不排放或儘可能少排放廢水,工業用水經處理後循環使用。

(四)我們的行動

1、向全校師生髮出保護水資源倡議

國小生作文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懼怕作文,這是當前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了改進作文教學、提高國小生的作文水平和習作能力,我決定進行一些調查,從調查入手,希望通過對國小生寫作現狀的調查,瞭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並分析產生這些心理狀態的原因,以作為改進作文教學的參考。

在實際的教學與學習中,由於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教育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加之寧夏地區經濟比較落後,信息相對閉塞,儘管教師們主觀上非常努力,真正做到了敬業愛崗,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可由於受到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設備的落後,從學生的習作可以看出,農村國小的學生習作與城市國小的學生習作有明顯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作文心理狀態很不樂觀,其自身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作文能力存在着一定影響。

學生自身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類。硬件主要包括校園建築(綠化、文化)、教學設備(教學儀器、參考資料)等。軟件則包括比較多,如校長辦學觀念、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力、教學觀念,以及校風班風等。而家庭環境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況(家長文化水平、家庭收入等)、家長意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對培養孩子的習作和閲讀等學習能力的認識)、家庭學習氛圍等。本次對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調查,首先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為學校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指導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依據,其次還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夠真實的瞭解學生的作文心理狀態,瞭解影響學生習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以便在實際教學中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改進作文教學。

二、方法與步驟

1、隨機抽取本校學生三至六年級八個班共計298名學生(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6名)做為樣本。

2、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寫作的態度,命題方式的選擇、審題情況、選材方法、指導需求、教師講評時的心態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方法和存在困難等方面的意見,做出數據統計。

3、在各班任課教師日常觀察瞭解的基礎上,將班級學生按作文成績好、中、差分類,在各班任取一名作為代表,每班3人,共計24人,對他們進行專項調查。專項調查的要點有:a你喜歡作文嗎?為什麼?b你對哪些事、哪些活動有興趣?是否應該把它們選為作文內容?c你認為老師讓你寫的作文題目哪些比較好寫?哪些比較難寫?為什麼?d你希望得到老師哪些幫助?專項調查採取個別談話的方法進行,並注意做好談話記錄。

此次調查,除了對學生的在校心理狀態進行了調查外,也瞭解了一下學生的家庭因素。在調查中發現,家長收入對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的期望與孩子的習作能力相關不大,但也有一定影響,家庭收入好的,給孩子買的課外書較多,孩子的閲讀量相對大些,作文能力也相應好些;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雖然有,但限於家庭情況,這些期望只存在於家長的主觀願望之中,沒有精力或能力輔導,因此沒有付諸於行動,只憑孩子自己去努力學習了。這與家長的文化程度也有一定關係。

此外,學生認為,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對他們的習作也有一定的影響。他們喜歡用心關愛他們的老師,喜歡課堂氣氛輕鬆愉悦,喜歡能讓他們自由表達的老師。同時在調查中學生們也提出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設備等問題,諸如教學儀器等。學生建議,學校圖書室應該時常更換新書,而且要允許學生隨時借閲,不要存放“老掉牙“的書籍,而且還只是裝裝樣子而已。他們覺得老師應該不斷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法,使教學邁上一個新台階。

四、討論

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變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形成原因:

上述調查表明,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形成原因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第一,不喜歡作文是當前國小生對待作文的基本態度,找不到合適的寫作材料是他們不喜歡作文的主要原因;

第二,對作文指導方式的需求反映了他們獲取材料的迫切心情,那種希望教師允許自由命題作文,又從自身作文成績狀況出發對待教師講評的心態,也恰恰體現了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心理需求;

第三,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和見聞經歷以及平時的閲讀量對學生的習作有一定關係。

(二)、可能的改變方法

為幫助國小生解決寫作困難,激發寫作興趣,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順應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改進,如命題要切合實際。

第一,在寫作內容上,要根據國小生的生活情景和經歷,誘導他們從生活出發,讓他們從身邊的小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二,在命題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閉格局,開拓思路,以激發國小生的寫作熱情。

第三,在課堂上多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多寫多練;在課外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增加閲讀量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四,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努力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學校也應引進新的教學設備,定期開放閲覽室和增加新圖書,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開闊他們的視野,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習作能力。

國小調查報告2

享受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權利,擁有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發展的動力。為進一步保障兒童權利,貫徹“兒童優先”原則,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優化兒童成長環境,XX市婦聯成立調研小組,開展以“快樂學習 七彩生活”為主題的全市中國小生快樂成長專題調研。此次調查採用問卷和座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對象為我市7-14歲的在校學生,年級分佈在國小二年級至國中二年級。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85份。

一、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

通過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其次是自我認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對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調查學生中,76.5%的孩子認為全家人相處很好,很喜歡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問到你是否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或者玩時,45%的學生給出了很喜歡的答案,41.3%的認為一般,也只有13.6%的學生説不喜歡。在面對一道假設提問:要是自己是別人家的孩子該多好時,只有6.1%的學生説是的。可見,我市中國小生對家庭的認同感、依戀感還是比較高的。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師生關係對孩子的身心影響很重要。74.9%的學生表示得到老師的表揚會很開心,12.2%的學生表示因為跟老師發生過爭執或矛盾,在學校會很難受,通過調查,市婦聯可以看出孩子們其實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同時,他們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試分數,61.3%的學生感覺每次考試都會非常緊張,怕考砸,52.1%的學生認為考試得高分會讓他們感覺很開心,只有7%的學生表示對分數高低無所謂,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小生因為處在心理敏感期,對外界及自我評價還是以直觀體驗為主,他們更多的是在他人讚美的語言、欣賞的眼光中找到自我價值感。

同伴關係是孩子身心快樂的重要影響因素。有92%的學生表示擁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學生認為和朋友們在一起最開心,56.9%的學生認為她們的朋友非常棒。在問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祕密告訴誰時,45%的學生表示最願意和好朋友説。在本次調查數據中,特別值得欣喜的是市婦聯的孩子其實並不像很多父母擔心的那樣沉迷網絡,在問到你是否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時,有68.9%的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聯繫以上數據市婦聯可以看出,當孩子身邊有足夠多的親密朋友時,他們更願意和現實中的朋友相處,共享快樂。家長和老師應該多鼓勵和支持孩子與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誰不重要,你周圍的人是誰才重要。同伴之間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小視的,孩子們如何找到心性相投、興趣相投並且能互相促進成長的夥伴,這需要家長予以引導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調查中,市婦聯認為有一組數據是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的。

一是對學習的認識。被調查學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覺得學習沒有意思。在與部分厭學孩子座談時,他們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説他們其實也想學,但不願意被逼着學,他們希望自我發展,不接受家長的拔苗助長,他們討厭父母自己打牌、上網,卻安排他們獨自學習,他們討厭父母要求他們這樣那樣,自己卻安於平庸、享樂生活。

二是對學校的認知。被調查學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學校的心情是鬱悶和不愉快的。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寄宿學校,在調查中市婦聯發現,37.7%學生不願意寄宿,32.3%的對寄宿無所謂,只有30%的選擇願意。

三是情緒的宣泄。當孩子們心中有祕密時,36.6%的學生選擇了放在心裏,誰也不説,7.98%的學生希望在網絡遊戲中去尋求釋放,15.9%的孩子因為沒有任何一項個人的興趣愛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閒暇時間,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看電視。

針對現在未成年人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困惑越來越多的狀況,XX市婦聯將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XX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將開展以兒童發展性心理諮詢為主,障礙性諮詢為輔的心理輔導工作,服務涉及未成年人需要諮詢、成長諮詢、成功諮詢、創新諮詢等多個類別。旨在引導學生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解決中國小生中出現的無理想、無動力、無興趣等心理問題。

三、快樂是學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調查問卷中雖然市婦聯發現了一些阻礙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但也得到了一個讓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雖然孩子中49.7%的學生每天只有1-2小時自主安排的時間,28.6%的學生甚至只有半個小時;雖然他們中間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學習之後還參加2個或2個以上的課外輔導班,但是卻有71.3%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機會和能力幫助到他人,非常願意去做並感覺很開心,63.3%的孩子長大後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國小調查報告3

1、調查目的: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瞭解學生是如何處理自己的零花錢的,從而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經濟意識,會合理地分配使用,並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而新年的時候的壓歲錢通常由我們自己保管,作為下一學期零花錢的主要來源。

而我們積攢着這一筆財富該如何使用呢?每天放學時,我總是看到學校門口以及周圍附近的雜貨店、小吃攤熱鬧非凡,店門攤前圍滿了各年級的學生,難道他們把壓歲錢都買來吃喝了?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為此,我們向同學們做了相關的調查。

2、調查對象:

國小生

3、調查內容:

我們經過詢問部分學生和進行問卷調查之後,發現他們的回答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把大部交給父母,自己留下一小部分買學習用品,佔50%;

第二類是全部存入銀行,作小儲蓄之用,佔30%;

第三類是作為去一次旅遊的經費,佔10%;

第四類是全部在新年時花玩,作吃喝玩樂之用,佔10%。

為什麼會出現這四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呢?同學們心中的念頭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是我們的採訪的部分實錄:

第一類的一位同學。

記:請問,你的壓歲錢怎樣用?

甲:我會留下小部分留給自己,其他的都給父母。

記:你喜歡這樣分配你的壓歲錢嗎?

甲:當然喜歡,我可以買一些文具用品,有時還可以買那誘人的玩具。

記:要是你的錢不夠花怎麼辦?

甲:只得問父母拿,要是買學習用品,他們肯定支持的!

思考1:我們發現,這類同學很知足,認識到自己還不知道如何花壓歲錢,希望把錢交給父母,合理地支配他們的壓歲錢。

下面是第二類的一位同學。

記:你的壓歲錢怎麼用?

乙:我會把壓歲錢全部存進銀行。

記:你不留下一些來買點玩具之類的嗎?

乙:不,存入銀行裏的錢就是我積攢的財富,將來會大有用途。

記:謝謝!

思考2:第二類同學是很有遠見的。

他們知道了如何好好地處理好自己的壓歲錢,把錢存入銀行,將來可以用來念大學,甚至安居置業。

同時,參加儲蓄活動,也是有益於自己,有益於社會的活動。

第三類會怎樣呢?

記:你打算把壓歲錢怎樣花?

丙:我打算把它作為旅遊的經費,去一次愉快的遠足。

記:你覺得這樣值得嗎?

丙:幹嘛不值得?在旅遊當中,一方面可以飽覽祖國的風光,也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

記:説得對,祝你有一個愉快的旅途!

第三類是喜歡遠足的一類。

他們善於為自己的遠足籌集經費,把錢用在開闊視野的方面,像我們10幾歲的孩子會有這種想法,已經是不簡單!最後的第四類會是什麼樣的呢?

記:你喜歡把壓歲錢都用完嗎?

丙:這還用説嗎!可“爽”了!吃喝玩樂都行!

記:不感到太浪費了嗎?

丙:的確有一點,但我覺得過得開心就好!

第三類雖然開心,可過後總有種後悔的感覺,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發現壓歲錢的重要性!希望他們有所領悟。

結論:我們認為前三種用法都有好處,如果用在買書方面,自己就可以增長知識,而且他們和他們的父母會用錢,懂支配,往往給孩子一個用錢的空間;如果用在玩的方面,飽覽一下祖國的山河,也可以開闊視野;如果當小儲蓄之用,不僅可以為自己積累財富,也可以為社會的建設盡一份力。

希望父母們也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正確地使用壓歲錢,把錢用得恰到好處。

4、調查方法

除了我們的採訪外,為了搞好這次的活動我們經過討論還確定了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廣泛的問卷調查,深入瞭解學生壓歲錢的使用情況。

(2)觀察法:利用中午,下午放學後的時間,觀察同學零花錢的使用情況。

(3)文獻資料法:蒐集名人的理財之道,專家的有關建議,從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與理財觀。

5、調查結果

從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收到了不少的壓歲錢,他們都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或開學來交學費,也有部分學生的壓歲錢是自己保管的,用來買些學習用品和課外書等等,而全部用來吃喝玩樂的只在少數同學。

雖然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使用壓歲錢,但也有同學有亂花錢的習慣,還需合理安排。

很多同學們都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願意把自己的零花錢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大家寫一份《倡議書》,讓我們全校的同學都來積極響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壓歲錢,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調查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習了怎樣合理使用壓歲錢這一內容,它使我們懂得即使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仍然要崇尚節儉,不隨心所欲,學會理財,不亂花錢財的道理。

國小調查報告4

1.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都戴上了小眼鏡,看着他們的樣子,我真替他們難過,現在都近視了,往後學習,生活,工作肯定會

不方便的。可他們確無奈地常開玩笑説:我們是眼鏡蛇,很值得研究。於是我決定給還沒有近視的同學一些幫助,預防近視。

2.調查方法

1.看有關的書籍和報刊。

2.上網瀏覽。

3.防問,瞭解學校同學的近視狀況,以及近三年同學視力不良的發展造勢

3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近視的原因:在車箱裏看書;在陽光下看書;在牀上趴着躺着看書;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腦;看書寫字離書本太近了。

2.正確做法:

胸離桌子一拳,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桌子一尺。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寫字時,心要靜,人要坐正,腳放平。

多到外面去看看,不要用髒手擦眼睛,眼睛疲鍵的時候多看看遠方一些綠色的東西,注意讓眼睛休息。

4.結論

如果大家不想近視的話,就按照我的方式去做,這樣我們就不會戴上小眼鏡了。讓我們都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國小調查報告5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家用電視和電腦的普及為中國小生的視力健康發展帶來了安全隱患。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眼睛近視的發病率逐年成上升趨勢。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20xx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一、我們根據中國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設計了有關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反映各學校落實教育部有關規定情況良好,主要表現在:

1、多數學校能保證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次數。有867%的同學反映學校每天組織了12次眼保健操。

2、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所佔時間較合理。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學校老師留給學生的家庭作業國小12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國小其他年級的同學控制在60分鐘之內,國中等各年級不超過90分鐘。據我們調查發現有387%的同學的家庭作業在05—1小時之間,有453%的同學的家庭作業在1—2小時之間。這説明老師留給學生的家庭作業不是很多,讓學生有充足的活動和休息時間。

3、學生座位調整符合要求。根據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教育部規定學校每月可調整一次學生的座位,我們的調查發現有632%的同學反映該班一週就調整一次學生座位,有132%的同學反映該班兩週就調整一次學生座位,有189%的同學反映該班一個月調整一次學生座位,總體看來有95%的同學的反映符合規定的要求。

4、定期組織學生檢查視力較好。有915%的同學反映學校每學期組織同學檢查過視力12次,僅有85%的同學反映學校從來沒有組織同學檢查過視力。

5、保證了學生每天的鍛鍊時間不少於1小時。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886%的同學反映學校除體育課外安排同學的鍛鍊時間是1小時左右。完全達到了教育部規定的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仍應重視

1、“防近”知識宣傳力度不夠。有613%的同學不知道20xx年9月4日教育部有關中國小生睡眠、用眼及作業時間的規定。有481%的同學認為學校沒有有關“防近”知識的宣傳。有518%名同學反映學校雖然有宣傳,但是宣傳單一。表現在:採用板報的佔312%,採用牆報的形式進行宣傳的有183%,課堂上老師講的佔705%,其他的佔313%。

2、超過一半的學生睡眠不足。根據規定國小生每天的睡眠時間要保證10小時,國中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要保證9小時,高中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要保證8小時,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566%名學生的睡眠時間在8小時及其以下。這其中初、高中畢業班的學生佔了絕大部分。

3、大部分學校教室第一排座位與黑板距離較近。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教室第一排學生的座位與黑板的距離應保證2米及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符合這一標準的只佔274%,還有726%的同學反映第一排座位與黑板的距離在15米及其以下。教室學生太多、較擁擠是造成學生前排離黑板較近、後排離黑板較遠的主要原因。調查中有642%的同學反映本班學生人數在50人及以上,其中60人以上的佔了一半多,甚至有些學校的某些班人數達到了70人以上,教室擁擠不堪。這種現象在市區一些重點中國小校尤為突出,嚴重超過了國家對國小每班45人、中學每班50人的規定標準。

4、學校配備可調試課桌椅的比例不高。按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提供與學生身高相符合的課桌椅,每間教室應預置1—3種不同型號的課椅或可調試課桌椅。在我們的調查中有528%的同學反映他們教室的課桌椅不能夠自動調節。

5、教室的熒光燈較大一部分不能保證經常亮。國家規定教室照明應配備40瓦熒光燈9盞以上,且燈管應垂直於黑板;教室照明應採用配有燈罩的燈具,不宜用裸燈,燈具距桌面的懸掛高度為17-19米;黑板照明應另設2盞橫向40瓦熒光燈,並配有燈罩;課桌面和黑板照度分佈均勻照度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要求。自然採光不足時應及時輔以人工照明。據我們的調查發現有292%的同學反映他們教室的熒光燈不能保證在教室採光不足時亮。

6、老師拖堂現象較為嚴重。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關於任課老師是否能夠按時下課、不拖堂,選擇“是”的佔被調查學生的33%;選擇“不是”佔被調查學生的113%;選擇“偶爾拖堂”的佔被調查學生的557%。

三、建議

據有關的醫學知識表明:近視眼的形成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與遺傳有關,雖然先天性與遺傳有關,但通過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仍然能夠保持孩子健康的視力;後天性的主要是與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平時的生活養成有關。一般説近視的發作時期主要是在幼兒園的大班、國小1—5年級,12歲以上的青春期。做眼保健操的目的主要是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強眼眶的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營養,消除眼內的過渡充血,達到解除眼疲勞的目的。故我們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做好如下幾點:

1、教育主管部門要督促檢查學校對國家和教育部規定的《中國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及《中國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崗位職責》、《中國小學生預防近視眼基本知識與要求》的落實情況。

2、學校在校內要加大對預防近視眼基本知識的宣傳力度。

3、學校應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繫和溝通,讓學生在家少看電視和少上網確保學生在家的睡眠時間和休息時間。

4、要引導學生的合理膳食,少食甜性食物和油膩性食物,多食維生素高的食物和水果。

國小調查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與中華兒女的美德相融合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民族情感、民族禮儀,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關於國小生傳統思想滲透教育的調查報告。作為第一線上的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思想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思想教育滲透於特色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

為了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為了探索特色課堂教學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滲透的有效途徑、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了促使廣大實驗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為了豐厚我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其文化品位與辦學特色。我們學校課題組在各領導的大力支持之下,花大精力進行本次調查研究。

二.調查方法:

1.查閲《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思想與信仰世界的歷史》等有關書籍,瞭解影響我國幾千年的優秀思想的精髓。通過閲讀關心古代中國精英與經典思想的發展,而且分析這些思想得以形成與確立的知識來源和終極依據,清理從上古以來到十九世紀的中國人的思想與信仰世界及其連續性歷史,旨在理解今天中國的思想傳統是如何從古代到現代被逐漸建構起來的,調查報告《關於國小生傳統思想滲透教育的調查報告》。

2.調查詢問學生,瞭解他們對於傳統思想方面的知曉情況。

3.通過班級發表問卷,為了解學生對傳統思想的認識情況,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關注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為自己今後的品質形成奠定基礎。我精心設計了問卷,並進行了認真分析。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在調查過程中,我時時鼓勵學生實話實説,便於真實的瞭解他們的想法,學生在我調查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令人欣慰。我將調查問卷細細整理分析,揣摩其原因。並將一些典型案例及時歸納整理,為課題的進一步實施奠定基礎。

四、結論

調查過程中,我發放問卷53份,收回53份,全部有效。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發現:

1、學生對於《論語》以外的《道德經》、《大學》、《中庸》、《孟子》等著作了解甚少,可以説一概不知。

2、8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中國古代先哲思想。

3、99%的學生覺得傳統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在當今社會有必要學習“四書五經”等歷史文化古籍,覺得“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對現代人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4、當問到“無為而治”是誰的思想時,只有39%的學生説準確。

5、學生都覺得對於傳統思想的現狀是正在消逝的。

6、當問到“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瞭解嗎?”24.5%知道並可以區分三者的觀點,49%瞭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13%有了解,但其中一、兩家不太清楚,基本不知道的佔13.5% 。

通過以上數據可見,如今的.國小生對於傳統思想的認識亟待提升,究其原因,家庭、學校、社會都有。據此,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結合典型事例,充分認識加強傳統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開展傳統思想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這項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

2、明確目標,紮實推進。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欄、徵文、演講等形式,寓教於活動之中,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家校結合,齊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內容。滲透傳統思想教育必須堅持家校結合,要採取多種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做好該項工作。

4、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思想教育,特別是要在語文課堂上做到“情滿課堂”。

國小調查報告7

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的廣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商店的牌匾、店名是一個顧客記住店內特色的標誌符號。一個新奇好記的店名,可以讓顧客過目不忘,印象深刻。於是,一些熟悉的名詞被新奇的名稱代替。

但是,有很多“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隨着社會的發展,一種病毒已經流入我國,這種病毒就叫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錯別字處處可見。由此可見,社會生活中,錯別字處處可見。中學生書寫錯別字與社會生活中漢字的不規範現象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請看下面一個最新的報道:2月21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母語日”。就在國際社會日益強調文化多元、重視母語的今天,《咬文嚼字》雜誌公佈的一份統計結果不能不讓人對漢語的規範化使用產生擔憂:20xx年某電視台春節晚會,出現了28處漢語使用錯誤,平均每10分鐘就出現一次差錯。由此可見,社會生活中漢字不規範現象與中國小生寫錯別字之間是互影響的。

隨着這種現象的越來越嚴重,人們也開始重視起這件事。城管加大了對錯別字的勘察力度。報刊上的錯別字,讀者可以寫信到報社,許多報社會根據“錯一個字,罰一百元”的制度來處理。大學聯考作文中,錯一個字扣一分。從這些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已經對錯別字重視起來了。只要我們每個公民都規範用語,杜絕錯別字,相信不久的將來,街頭、報刊、影視上都會變得文明起來。

請大家無論在任何場所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規範用語,杜絕錯別字,提高中國人民的全民素質。以實際行動維護城市良好形象,推動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獻出一份力量,文明城市離我們將不再遙遠。

產生這些錯別字的原因:

一、由於讀音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

比如説“進”寫成了“近”,“珍惜”寫成了“珍稀”等等,我們班同學中出現錯別字概率的一組字是“即”與“既”,把“即使”寫成了“既使”,把“既……也”寫成了“即……也”等。出現最多的一種現象是“的”、“地”、“得”用法的混淆,老師每碰到這種情況,都強調名詞前面一般用“的“,動詞前面一般用“地”,動詞和形容詞中間用“得”,可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用心地去思考,去分辨。其實,同音字造成的錯別字不是不可以預防的,只要在寫同音字時,先想一想要寫的這個字這個詞的意思,再確定,就不會出現錯字。

二、形近字引起的錯別字

“席”寫成了“度”,“期望”寫成了“欺望”,“虛心”寫成了“慮心”等。這種形近字,一般都是形聲字,老師説了,形聲字是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的,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我們在寫句子時要先先想這個詞的意思,再來確定這個字的偏旁部首,就不會出現錯誤。如果還是弄不清,就翻翻字典,問問同學。千萬別亂寫,否定錯別字會更多。

三、由於粗心造成的

比如説,“試”字本來沒有撇的,又多了一撇;“武”字也這樣,一不小心就畫蛇添足了。有些同學寫了前半個部件,後一半落了寫了。有些同學前半個字是寫對的,後半個字就會寫成別的字了,比如“撕”字,寫好提手旁和“其”,右邊就會寫成了“月”部,因為他還以為是寫星期的“期”了。這樣由粗心造成的錯別字,還有很多,比如多點少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寫字的時候,沒有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因為這個字你不會寫,而是你沒有靜心去寫字。

我們提議: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是祖先留給我閃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像愛自己一樣去愛每一個漢字,正確書寫,合理運用漢字,多瞭解字的含義,讓漢字發揮其更大的魅力!

國小調查報告8

調查時間:8月21日

調查地點:某小區附近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內容:人們對“低碳節能”的認識和行動。

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一些如“低碳節能”此類的字體也出現了。可人們又對“低碳節能”瞭解多少?做到了多少呢?8月21日這天,我和我的同學來到了某小區附近,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

被調查的人分為四個年齡段,情況如下:18歲以下的約30%,18歲至35歲的約50%,35歲至60歲的約20%,60歲以上的約10%。

我們在調查中,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對環保問題關注度較高(佔100%)。這讓我們統計時十分驚訝。當談起對 “低碳”和“低碳生活”含義的瞭解,約40%的人選擇了“聽説過,但不知道是什麼”,約50%的人選擇了“知道含義和大致內容”,約10%的人選擇了“熟悉含義和具體內容”。

但是當回答起具體問題時,情況卻並不像人們所説的那麼好:比如説對與環保相關的一些重要事件的瞭解,像全球變暖與全球氣候變化這樣家喻户曉的事情倒是大多人都知道(瞭解度各佔100%和80%)。瞭解不多的就像:碳中和.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知道的人只佔到了10%不到。

情況也不容樂觀的是關於節能減排產品和技術的瞭解: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led節能燈.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各佔90%和70%。而不常見的,如地源水泵空調系統.生物燃和節能幕牆都只佔到了10%不到。

更讓人失望的是對節能標誌的調查:認識“中國節能認證標誌”的佔30%,認識“節水產品認證標誌”的佔20%,認識“中國能效標誌”的佔40%,而認識“energy star”這個標誌的,在我們調查的人中,竟然沒有一個人認識!而且有盡30%的人,4個標誌全部都不認識!

人們環保知識如此淡薄,讓我們為人們的環保行為情況極為擔心。還好,結果比較近人意。關於“低碳生活十大準則”調查情況如下:拒絕塑料袋約60%,巧用廢舊品約40%,拒絕一次性用品約40%,提倡水循環約40%,辦公無紙化約10%,出行少開車約70%,用電節約化約80%,購物需謹慎月30%,爭做志願者約10%,植物常點綴約30%。

有一道題是這樣的:“如果某個‘環保節能’產品價格比同類其他產品高,您會購買嗎?”讓我們欣慰的是,所有人都選擇了“支持‘低碳節能’,會購買”。

以上就是整個社會調查的內容,結果不能用“好”或“不好”來詮釋。也許一次調查還不能代表所有人對“低碳節能”的認識及行動,但它至少能表現出我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還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對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1. 多瞭解關於“低碳節能”和環境污染的各種知識。

2. 多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每個環保的小細節。

3. 節能環保,過“低碳生活”。

地球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這個美麗的地球,美麗的更久一點。

國小調查報告9

在教育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形形色色的孩子,健康、善良、真誠、勇敢的陽光孩子那樣讓人喜歡,可現在各類不同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讓人不由歎息啊!從教多年來,我綜合分析後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一、自身性格因素

國小生性格各異,不同的性格也造就孩子不同的心理特質,所以活潑的,抑鬱的,冷靜的,偏執的等,都會有自身所固有的性格弱點,如果老師不能針對不同的孩子正確加以引導的話,就會造成心理的問題。所以,我們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不僅是非常經典的教育方法,更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教育良方,只是我們現在國小班額太大,使這種經典的教育方法很難實施,或者説,無法實施,所以不同性格的孩子,用同一種方法來管理,易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關係複雜,父母離異,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沒有固定的家長監管等等,都會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及形成不良思想,慢慢的,孩子在正常的羣體中,就會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越來越明顯,就會是孩子的心理出現失衡。

三、學校因素

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的孩子,可是我們的教育機制,就只看學生的成績這一指揮棒很難改變,教師就更注重了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發展過程及孩子的個性差異,可想而知,教師為成績對待學生的方法簡單,性格各異,學習情況各異的學生難免會出現心理問題。

四、同伴因素

學生在學校相處最多的就是同伴,同伴之間的攀比,威脅,等都會造成孩子心裏的壓力。

五、社會因素

對於社會方面的因素大家應該很清楚,社會環境的複雜,現代社會認知的扭曲,都會讓這些剛剛建立起分辨是非能力的國小生惶恐不安,他們真的不知道孰是孰非,會困惑,焦躁,會模仿,嘗試,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心理的的失衡或疾病。

在實際生活中和教育教學中如何應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呢?我們的針對厭學做了一些研究,具體方法是:

對於厭學的學生,我們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家長和教師都要重視孩子的目標培養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是需要目標激勵,尤其是國小生,引導孩子自己樹立適合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不僅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充滿樂趣,還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動力,使他們為了達到目標而學會戰勝困難,從中享受成功的快樂。當然,在達成目標的時候也會有失敗,這就是家長和教師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困難。所以目標培養很重要。

2、教師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藝術

作為現代教育的教師,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更要適應現代學生的特點,所以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教育藝術,不能再用落後的教育理念教育二十一世紀的孩子。現代教育藝術不僅在乎學生學習,更關注學生如何學習,又如何快樂的學習;不僅在乎學生學到了什麼,更關注學生是否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會學會了知識。只有這樣,學生厭學的現象應該是能夠減少,或不再發生。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既動腦又動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他們新的學習需求,從而拓寬他們的廣闊視野。視野大了,興趣更廣泛了,教師隨即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作為教育者,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樣才會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

國小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時尚信息消費。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較高。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學生都購買了手機用於與外界聯繫,還有的大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等。手機已經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價廉實用的手機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首選,但手機費在逐步提高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為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體現。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本次調查對象是瀋陽工程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本次調查採用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時, 先把政法系的全體同學分為男生和女生兩類,然後採取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的方法,分別從男生和女生中各抽取30名學生,形成一個由60名同學構成的樣本。同時,根據瀋陽工程學院具體特點, 選取教學樓、宿舍、圖書館為主要調查地點, 以性別、專業方向為分層標準,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此外,為了對調查對象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在調查問卷之外 ,我們對部分在校做過兼職的大學生進行了訪談。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為網絡德育的首要目標,着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國小調查報告11

 1.提出問題

我們班的幾個學生戴上小眼鏡看着他們。我真的為他們感到難過。現在他們近視了。將來他們學習、生活和工作肯定不方便。但是他們經常無助地開玩笑:“我們是眼鏡蛇,值得研究。”所以我決定給那些還沒有近視的學生一些幫助來預防近視。

 2.調查方法

1)閲讀相關書籍和報紙。

2)在互聯網上瀏覽。

3)、詢問、瞭解在校學生的近視情況,以及近三年來視力不良的發展情況

 3.調查和數據安排

1)近視原因:軀幹閲讀;在陽光下看書;躺在牀上看書;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腦;閲讀和寫作離書太近了。

2)、正確的方法:

胸部一拳,筆尖一英寸,眼睛一英尺。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寫作時,心應該平靜,人應該坐直,腳應該平。

看看外面。不要用髒手擦眼睛。當你的眼睛疲勞時,看看遠處一些綠色的東西。小心讓你的眼睛休息。

 4.結論

如果你不想近視,照我的方式做,這樣我們就不會戴小眼鏡了。讓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國小調查報告12

每到週末,國小生們就會有上不完的興趣班,讓道路上車水馬龍,我很想知道其中的情況,於是我開始了問卷調查。

經過我的調查,城市的小孩一般都要上興趣班,而農村孩子百分之九十都不用上興趣班。報興趣班的數目一般都在八樣以下,多的六七樣,少的兩三樣,但大多數是在三到四樣之間。國小生報得幾乎都是學習類的,比如説:奧數,作文、英語……但是也有人報體藝類的,因為體藝類的內容比較有趣,比如乒乓求、畫畫、游泳等。説到這裏,又有疑問了,為什麼城市裏的國小生幾乎都上興趣班呢?他們是自願的還是家長要求的?調查告訴我大多數孩子都是在家長的要求下報的,有些甚至是家長強迫給報的,那麼家長為什麼要讓孩子上呢?經過我的調查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要上班,孩子沒人帶,一個人在又家不放心;

2、

擔心國小生在家裏玩電腦、看電視,損害眼睛;

3、 想在暑假裏讓孩子學習點知識和技能;

4、

別的孩子都報了,就自己的孩子不報説不過去;

可為什麼農村孩子就不用上興趣班了呢?據我瞭解,是因為農村件條不好,沒有興趣班可上,即使有也付不起錢等等理由。

興趣班,就是有興趣的班,家長可不能給孩子盲目地亂報哦,一定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們覺得上興趣班是一件快樂的事!

國小調查報告13

1.調查目的:

我們青少年正需要長身體,應該補補身體,但是,零食都是我們國小生喜愛的零食對身體有很多危害,如果多吃零食會擾亂正常消化規律,造成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影響正常進食後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孩子的飲食。所以,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國小生吃零食情況,我們利用國慶假期對小區裏的同學進行了吃零食情況調查,建議大家多吃綠色食品、講究衞生。

2.調查者:

組長:苗敏組員:苑航

3.調查對象:

小區裏1到6年級學生。

4.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採訪

5.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4日、10月5日

6.調查過程及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我們共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收回48份,其中有效問卷47份,在小區裏採訪了23位同學,有高年級的,有低年級的。其中男同學有35人,女同學也有35人,高年級同學25人,低年級同學45人。從調查情況看,低年級吃零食人數佔被調查人數的85%,這是因為他們年齡小,喜歡吃零食,大人不會阻攔;高年級吃零食人數佔被調查人數的55%,這是因為家長不讓學生吃零食或者學生自己對零食不感興趣。男同學吃零食人數佔被調查男同學總數的75%;女同學吃零食人數佔被調查女同學總數的60%。可見,同學們都把零食當做了自己的“好朋友”。

國小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助力器,甚至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國小階段對於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校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盡人意,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新課程的基本要求,着力養成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我們對不良現狀進行了調查,並分析其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二、調查對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瞭解我校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以及分析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繼而培養我校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

三、調查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相結合,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分發均符合調查問卷的科學性。通過班主任瞭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最後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對比調查問卷,以確保調查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國小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很多國小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上學就上學,為了看書而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並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擾;學生學習的自制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遇到不會的問題很少主動提問,在沒有人看管的情況下,很少主動學習。

2、沒有良好課前預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後複習的習慣,每天對於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回家或者下課不進行復習、鞏固。僅有三成的學生會及時整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並複習和背誦。

3、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學習效率低。

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調查顯示,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超過一半的學生在課上很難進入狀態,經常溜號。家長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專心所致。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覆提醒。我們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過低,大拇指壓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大部分班級都普遍存在字跡不端正、學生塗改隨意、不整潔等不良現象,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部分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5、缺乏學習自主性。我校許多國小生都是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脱離了教師的視野範圍,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有的每天必看,有的邊做作業邊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

國小調查報告15

提要:圍繞課程改革的落實情況,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國小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調查的結果很不理想,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更多的是憂慮。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的落實在我市、尤其是在農村國小任重而道遠。課改的需要與現實的差距還很大。

我市於20xx年下學期開始試行新課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組織了四輪培訓,二年多來,新的理念貫徹和落實得怎麼樣呢?帶着這些問題,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學校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共走了25所學校,聽課86節,走訪教師百餘人。總的感覺是有喜也有憂。

成績

在課改的這段時間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教學行為在變;學生的思想在變、學習方式在變。這是可喜的一面。體現在課堂上有如下幾方面的變化。

1、變課前鋪墊為情境導入。

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學通常是由複習引入新課,學生感覺每節數學課只與數字和運算符號打交道。時間長了,對數學就產生一種厭倦感,尤其是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現在不同了,許多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變得愛學數學,想學數學了。

2、變遠離生活為走近生活。

幾十年來,我們的在校學生只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而不知他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存在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這是因為我所教的數學遠離學生活。而現當我們走進課堂時,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所看到的數學課是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生活氣息非常濃。我感覺到數學課已經走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離他們那麼遙遠;就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走進課堂就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寫個不停,學生只是靜靜地在聽數學。這是我們延續了幾十年的教學方法。現在這種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主動地去學習數學,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多了,學生在做數學了。這正是新的課程理念所要求的。

問題

成績是喜人的,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感到更多的是憂慮。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在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教師之間差異很大。總的情況是年輕的教師比年老的教師好;城區、廠礦比農村好;參加過培訓的比沒培訓的好;低年級教師比高年級教師好。總之,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離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級第八冊有一個內容是“簡單的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這個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數據掌握統計知識,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東大街”等地名,這只是給學生一個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在組織教學資源時,應該、也完全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居住地所分佈的情況編一個例題,數據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由然而生。象這樣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們在調查中感覺到,教師大多是死搬教材,沒有一點靈活性。過多地受制於教材,書上怎樣寫,他就怎樣教,一成不變,缺乏生活氣息。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裏所説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並沒有掌握合作學習的真正要義,老師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並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充分展開討論。往往是學生還沒開始學習,教師就叫停下。完全是一個形式,走走過場,給聽課者看,使得合作學習有形無實,給人以做秀的感覺。

我們不應將“新”與“舊”看成區分教學方法的“好”與“壞”的主要標準,不能採取極端主義態度,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某些教學方法。恰恰相反,我們應當更為明確地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傳統的方法有它的優點,時髦的方法也有它的侷限性。我們只有通過積極的教學實踐,深入地去認識各種方法的優點與侷限性,才能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對象和環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它不是萬能的。不要動不動就合作,動不動就討論。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不分年級,不管問題的難與易,都用表揚他,頂呱呱;你真棒;你真行;獎勵五角星和大紅花等予以表揚。過多的、廉價的表揚無異於捧殺。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前面提到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但這離新課程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調查中發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超過40%的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只看見教師不斷地在説,看不見學生在動口、動手。課堂上靜悄悄的,看上去課堂紀律很好,有序,可是學生並沒有積極在思維,是被動在學習,有一種被教師牽着走的感覺。這種安靜嚴重卻制約了學生的智力和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是與新的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似乎懼怕學生出錯,尤其是公開課,一旦學生出錯,教師就馬上捂蓋子。唯恐因此而打亂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

課堂是出錯的地方,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就不正常了。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學生都會了,還要我們老師幹什麼呢?學生出錯了,教師應該讓學生把問題説完,然後分析其錯誤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這才是我們的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答案”所應具備的態度。

總之,從上述情況來看,我們的課改任重而道遠。

分析

課改在我市實施已有二年多時間,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沒能真正得到落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上的,也有主觀上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些教師認為教學改革改了幾十年,改來改去還是這個樣;還有些老師認為這是上面的領導為了推銷教材而作的宣傳,是糊弄人的。因此從思想上就沒有把課改當回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

新課程培訓雖然進行了四輪,但對每個教師而言,也許就一次,回到學校後就再沒有學習,據瞭解,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沒有見過《課標》,僅憑几天的大課學習,怎能透徹地理解《課標》所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談不上在課堂上如何去實踐了。

3、教師年齡偏大

國小教師年齡偏大,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可真是爺爺奶奶教國小。近幾年國小數學教師年齡偏大的問題更為突出,有些學區幾乎找不出年輕的數學教師,還有的國小,數學教師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但同時,思想也已成定勢,很難接受新鮮事物;還有些老教師認為,幾十年都這樣過來了,改不改都是教書。改革那是年輕人的事。大年齡的教師在我市國小數學講台上算得上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上述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4、年輕教師同化現象嚴重。

青年教師本應是“課改”的生力軍。在農村,由於大部分學校老年教師居多,進取心不強,學校很難形成一種教學研究的氛圍。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年輕教師由於長期處在這樣一個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之中,使得她們在思想上過早地老化,惰性,不思進取。自然影響到她們的成長,因此,在農村國小中,缺乏優秀的年輕數學教師也就成為必然。課改的落實也就勢必受到影響。

5、教師隊伍不穩定

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總以為國小教師要什麼都會教,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樣樣都會,勢必樣樣都不會,更談不上精。系統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就國小數學而言,幾加幾,我相信人人都會,收廢品的也會,可是要教好數學卻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們知道,中學數學教師來教國小數學也不一定能勝任,何況其它學科的呢。不專就不便於教師鑽研業務,自然就不利於教師自身業務的提高,今年教語文,明年教數學,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怎麼去專啊,教師也不適應。不用説精通,就連國小六年中系統的數學知識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數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數學教師師參過數學培訓後,回到學校卻改教語文,而參加過其它的培訓的老師卻來教數學,有的根本就沒參加過任何培訓,手中又沒有《課標》可學,這又如何去理解新課程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體現新的理念呢?國小教師隊伍不穩定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國小教育,不有説新理念的貫徹,就是常規教學都已很成問題。

建議

1、加強基層教學研究

切實加強以學區和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研究。要實實在在地坐下來研究問題,不要形而上學,重形式,走過場。那種只聽課,不討論的研究活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加強教師理論學習

理論源於實踐,對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如果教師連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去呢?因此,在現階段,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加強理論學習。學區和學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3、儘快充實師資力量

新課程理念要靠教師去落實,相對而言年輕人在這方面有熱情、有開拓精神,接受新鮮事物快。而國小數學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現象已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作宏觀控制,儘快充實國小數學師資力量。

4、切實穩定教師隊伍

要使新課程得到很好的落實,切實穩定教師隊伍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小教師今年教這科,明年教那科的現象必需得到根植。只這樣才有利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才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才有利於新課程的落實;才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標籤: 調查報告 國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6nrv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