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素質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1

一、xx國小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xx國小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xx國小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國小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後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並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xx國小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中,為國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xx國小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採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並建立國小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佈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於或高於重點學校。

2、理順關係、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儘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並按規範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範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xx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xx國小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三、今後的設想和建議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xx國小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xx國小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xx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國小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後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國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並舉,提高xx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國小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xx國小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為依據,按照《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範有效地進行,當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

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

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4、要健全聽課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國小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採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xx國小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國小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xx國小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2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同時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到有益的發展,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嶄新課題。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在課堂,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行之有效的手段,確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一、重視讀中品味,提高理解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讀書,在讀的基礎上認真體會重點詞句含義,讓學生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如果把一些應該讓學生品味的詞句忽略了,學閲讀勢必達不理解作品意境的效果,因而不能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比如教課文《驕傲的孔雀》,學生剛接觸文章內容,還沒細細地品詞品句,如果這時候盲目地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顯得造作了,結果學生在讀到"孔雀昂着頭,挺着胸脯,拖着美麗的尾巴,沿着湖邊散步"時,只能"感情不夠,動作來湊",學生笨手笨腳地擺出昂首挺胸的樣子,其實並沒有體會到孔雀的"昂首挺胸"是自以為天下第一,是目中無人的表現。

二、重視學習過程,訓練思維能力。

目前課堂教學還存在着"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教師只注重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滿足於學生説出正確的結論,而忽視兒童的思維過程,這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追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請你説説思考過程。這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並起到了一種交流作用。某學生回答的.結論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要馬上否定,教師應該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這樣能讓其他學生髮現錯誤的原因,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啟發,逐漸明確是非,認識不斷深化。在這一思維訓練過程中,全體學生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創造表演機會,培養表達能力。

給他們創造機會。語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強的記敍文,不這有童話、寓言等體裁的文章,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讓學生登台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講台當舞台,學生自己表演,是他們極感興趣的了事。國小生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教師要會很快地進入角色,在極大的興趣中施展才華。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有生動有趣的對話。當學生戴上頭飾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時,同學們樂極了,演到小白兔對老山羊説:"我不要白菜,你就給我一些菜籽吧!"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在熱烈討論中理解了本課的主題。這樣,把深刻的道理寓於有趣的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人人登台演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絕不單純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提高認識能力。只要我們明確語文課素質教育目標,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兒童的身心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就能達到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目的。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3

一、國小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某某國小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國小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國小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後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並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某某國小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中,為國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某某國小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採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並建立國小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佈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於或高於重點學校。

2、理順關係、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儘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並按規範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範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某某國小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三、今後的設想和建議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某某國小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某某國小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國小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後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國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並舉,提高某某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國小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國小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為依據,按照《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範有效地進行,當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

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

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4、要健全聽課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國小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採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國小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國小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此外,要對某某國小實施嚴謹的英語教育:首先,要充分認識英語入門的重要性,緊迫性;其次,實施英語教育是‘三個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緊制訂開課規劃;最後,必須認真研究教學策略。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4

一、調查方法

1、 採用整羣分層抽樣原則,選擇我校二、六年級二個年級共298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水平測試。

2、 測試的內容根據《國小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內容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而定。二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立定跳遠;六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50米跑、400米跑(50 X 8往返)、立定跳遠。

3、 收集整理測試資料,參考《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評定標準對我校學生體質進行分析,掌握我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狀。找出其差異,並對其造成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找出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可行性對策。

二、我校學生體質現狀分析

1、形態發育水平偏低。

與全國同齡學生平均體重相比,我校學校身高偏低。體重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也相應的偏低。但肥胖的學生並不在少數。

2、爆發力、速度素質水平偏低。

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指標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在反映速度的50米跑指標也相對偏低。

3、耐力素質較好。

反映耐力素質的400米跑(50 X 8往返)同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4、肺活量體重指數水平較高。

三、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由於我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有偏差,認為上體育課就是玩。

2、學生對體育鍛煉不夠重視,不喜歡運動。

3、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

生活不規律、飲食結構不科學、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出門坐汽車,家務勞動電氣化等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都是嚴重製約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健康作為體質的外在表現,健康水平的.下降必然會導致體質的下降。

4、鍛鍊時間的缺乏

學校雖然對學生體育逐漸重視,但是學校體育課由於時間的侷限性,並不能達到理想的鍛鍊效果。課餘時間相對較少,鍛鍊的時間較少。

四、提高我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對策

1、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利用我校民族傳統體育的豐富資源,開發編寫符合我校實際的趣味性強、健身價值高的地方性教材。建立學校高素質體育師資隊伍,並按規定配齊體育師資,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師資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

2、建立社會性體育鍛煉和競技運動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整合民族體育與現代體育資源,開發出學生喜聞樂見、健身價值高,趣味性強、有地方特色、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社會體育活動項目。同時,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辦好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和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立社會體育和競技運動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體育運動會,激勵青少年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同時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體育考試成績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5

20xx年9月我申報了關於“培養國小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於20xx年6月結題。通過一年的努力和實驗時間,順利的完成了預期的研究計劃,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及其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其數學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要理解數學的社會價值,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課堂的密度就是以練習量來衡量的,其實不然。新課改以來,衡量一節優秀的課是看重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展,數學素養是否得到提高,可見數學素養的培養才是衡量數學課質量的標準。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研究內容: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素養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並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能力。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人們畢業後從事數學研究或者教育的只佔1%,經常使用數學的人佔29%,很少用數學的人佔70%。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卻

用了xx%-18%的時間在學習數學,而且還是在升學或抽測壓力下的重複、機械學習,數學學科應有的價值卻被摒棄和忽視。因此,國小階段紮實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迴歸,要通過不懈的努力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實踐法、對比法、實驗法

三、課題的研究對象及週期

研究對象:國小一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週期:一年

四、研究計劃與實施:

20xx年9月立題;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課題研究;

20xx年6月結題。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學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用於教學。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國小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2、培養學生熟練地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

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着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國小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説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説,同桌互相説,小組內輪流説等形式。説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説圖意,説算理,説解題思路,説公式的由來,説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其次教師要示範,讓學生知道怎麼説。 3、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孩子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通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脱節,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於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4、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與體會

我組全體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我們認為國小生的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內隱性。

內隱性是指潛伏於事物內部不容易被人們發現和認識的特性。素養是人的潛能,在一般情況下,國小生的數學素養不具有外顯的特點,而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於學生個體的潛在能量之中。 第二,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屬性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的特性。國小生的數學學習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其數學素養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學生個體不斷內化的結果。所以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喪失。

第三,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實踐性。

國小生獲取數學信息主要來源於新教材,但是教科書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應該只是承載知識的載體,還應該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到哪學習?數學從社會生活中來,反過來又服務於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或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第四,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某種屬性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特性。國小生數學基本素養的培養過程是國小生數學意識的培養、數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習慣的養成等綜合性的過程。從新課標對學生培養的四個維度來説,每一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都不是簡單的過程,且幾個六、課題研究過程。

七、研究影響與效果

通過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規章制度,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0xx年9月,課題選定,經學校課題組認定後,寫出課題實施方案交學校教導處。然後我組兩位教師做了以下工作:(1)訂閲了各類教學雜誌,並經常閲讀,然後根據課題實施情況,每月寫出與課題相關的經驗文章。⑵課題組活動與教研活動相結合。⑶儘可能多參加外出學習和交流等活動。

2、加強學習,明確課題內涵。

剛開始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課題組兩位老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從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來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着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

國小素質調查報告6

一、調查目的: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對於數學這門學科來説,其中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培養新世紀新型建設人才的時代要求,也是教學的重任。為了解師生對數學創新學習的認識,以及為什麼要培養創新能力,怎樣培養創新能力,以便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國小數學創新學習的研究,使研究能夠找準突破口和切入點,我對南韋國小師生進行了“開展數學創新學習”的抽樣調查。具體調查目的一:通過調查學生接觸創新學習的基本情況,為國小開展創新教學活動提供可供參考資料;調查目的二:通過調查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借鑑、採納和普及創新教學的基本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為今後創新教學工作的開展、實施提供依據;調查目的三:通過對學校創新教學現況的分析、總結,探索一點開展數學創新教學活動的方法、途徑,找出與工作設想的差距,為正式實施工作設想的決策服務。這次調查力求比較全面的瞭解,對學生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興趣;

2、學習方法;

3、思維能力;

4、影響創新的因素。對教師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數學學科的認識;

2、對教學目標的看法;

3、對成功的教學的標準的理解;

4、採取的教學方法。

二、調查的結果和分析:

(一)、對學生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方法方面。

(1)課前預習方面:38.1%的學生有預習習慣,但不堅持;46.6%的學生很少預習;6.9%的學生從不預習;而只有8.4%的學生能長期堅持預習。從調查可看出,大多數學生還不懂得預習的重要性,這就造成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跟着老師走,而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更不用説培養其創新能力了。

(2)理解記憶方面:38.9%的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能隨時總結、尋找記憶方法;15%的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記憶方法,而且能夠靈活應用。而有46.1%的學生記憶力差,多停留在經驗記憶、機械記憶上,採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而這樣一味地死記硬背,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大腦思維能力的發展。

(3)課堂討論、發言方面:積極參加討論,是發展與培養思維的重要方法。積極參加討論,可以從別人的思維中吸取營養,變成自己的創新思維,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集思廣益。但在調查中我發現:在課堂有時參與討論,但淺嘗輒止的學生佔了30.2%;高達39.4%的學生只在老師要求時才參與討論,在老師抽到時才發言;還有12.9%的學生從不參與討論,不習慣發言;只有17.5%的學生經常與別人展開討論,有針對性發表自己的見解。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

2、思維能力方面。

(1)掌握思維方法:對於創新思維的“發散思考法”、“收斂思考法”等,表示“聽説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學生佔了36.4%;想掌握一些思維方法,但教材上沒有,渴望得到老師的指導佔到55.4%;而只有8.2%的學生不僅知道,而且能在學習上應用。學生獲得思維和學習方法的途徑主要有:老師課堂滲透;閲讀有關書籍;主動向人請教;班級經驗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求新、求異、綜合、發散等思維方法。

(2)給老師提問題:敢於給老師提問的佔18%;35.1%的學生有時敢,有時不敢;32.9%的學生不敢問,17%的學生無問題可提。在對發問的看法上,85%的學生認為提問對搞好學習很重要,那為什麼他們不敢提出問題呢?主要是學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創新的前提,沒有自信談不上創新,而通過創新更能激發自信。因此,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態度要和藹,杜絕從語言或行動上挫傷其積極性。

(3)本次調查顯示,有23.5%的學生對於老師或課本上的説法表示原封不動地接受,只有33%的學生時常表示懷疑;當某位同學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時,36.6%的學生選擇“沉默”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54%的學生與別人發生意見分歧時懷疑自己的觀點(從眾心理)。這樣,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創新。過於嚴謹、思維定勢、從眾心理、信息飽和,被認為是創新思維的4種主要障礙。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在創新思維中存有4種障礙的狀況沒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4)關於老師上課精講的時間。12.5%的學生説上課全講,48.9%的學生説30分鐘以上;31.5%的學生説一半時間左右。從中可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差,依賴性強。教師的講述取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使思維停滯不前。

3、影響創新思維的因素。

(1)應付考試。68%的學生認為考試成績並不能全面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過多的考試,束縛了思維,使學生陷入了“應試模式”;還有21.1%的學生認為學習中的許多知識只為應付考試,在實際生活根本用不着或已過時。所以為考試過多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2)害怕老師。當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時,32.8%的學生認為老師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訓斥、不予理睬或敷衍。因此,教師決不掩飾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失察甚至無知,在學生面前坦率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學生共同探討和思考,採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讓學生在老師面前沒有壓力,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有創意的想法,甚至是異想天開的“胡思亂想”統統倒出來。

(3)不能公正評價。92.4%的學生認為,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是極端不可取的,它只能激勵較少數同學的積極性,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是被挫傷了,並且會使有些學生自暴自棄,因為成績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因為破罐子破摔,成績就越來越不好,這可説是典型的惡性循環。而且,長期下去,它還會阻抑大多數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對教師調查結果分析:

1、對數學學科的認識。98%的教師認為數學是國小最重要的學科,尤其是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數學應該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有用的數學。可見,教師對數學學科有着高度的重視,並有着強烈的願望,希望能對學生起到巨大的幫助。

2、採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常採取的教學方法依次為:探究、實際操作、討論、情境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其他方法。同時教師都同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要讓學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應更多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交流,以及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三、建議和對策:

1、創設和諧氛圍。數學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具有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和“角色定位”,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互動。把微笑帶給學生,把激勵帶給學生,把成功帶給學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無所顧慮地投入學習活動,使學生沉浸在活潑、和諧的氛圍中,引導他們把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促進學生的認識過程轉變為創造過程和實踐過程。

2、開發課程資源。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和理想歸宿,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自己的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科學、合理地挖掘生活資源,在生活中選取和重組教學內容,把有限的數學知識融於無窮的生活實情中。讓學生在生活空間裏探索,在生活空間中感知。

3、培養問題意識。創新始於“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大膽提出問題,揭示問題。它的主要意義,不在於尋得正確的解答,而在於激發學生對問題、現象保持一種敏感性和好奇心,通過創新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要以很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環境和氛圍。

4、優化教法選擇。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結論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讓學生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討論交流和創造發現等活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廣泛學習新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充分地給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儘可能有自主獲取知識的機會,在提問討論,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中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實踐能力。

5、強化學法指導。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是數學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實踐能力的培養應成為實施課堂教學的着力點。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去發現並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情感。把數學學習過程轉化成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形成一套適合自身年齡特徵的學習模式。

6、注重課堂延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後,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學生的思維、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走向生活,通過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促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9r2r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