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調查報告 (15篇)

農村調查報告 (15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調查報告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調查報告 (15篇)

農村調查報告 1

XX縣計劃生育協會現有會員4萬餘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1.7%。自1988年成立以來,XX縣計生協會積極探索工作方法,拓寬工作領域,不但在計劃生育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整個農村工作中充當着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日益成為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1、帶頭宣傳落實計劃生育政策,推動了農村計劃生育村民自治。計生協會會員既有思想境界高、奉獻精神強、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更多的則是育齡羣眾骨幹,他們除帶頭要求子女、親屬遵守計劃生育政策外還發揮人員多、分佈廣、和羣眾關係密切的優勢,通過言傳教育,轉變當地羣眾的生育觀念,加強對羣眾的優質服務,推動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據調查,全縣98%的會員户無計劃外生育,成為穩定我縣計劃生育工作水平指標的重要基礎。肖家鄉東嶽村共有一孩户156户,其中一個男孩的108户主動領取了?獨生子女證?,2户一女户表示終身只生育一個孩子,這110户獨生子女户中,會員就佔了106户,該村已連續5年無計劃外生育和大月份引產。正是有廣大會員帶頭,我縣計劃生育工作已連續多年名列全省一類行列,獨具特色的計生協會荼多次得到省市的表揚。9月上旬,省計生協董志文會長在會同考察後,對我縣的計生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2、帶頭髮展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計生協通過加強實用技術的培訓普及,讓大部分會員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從而率先實現脱貧致富。廣大會員採取辦點示範、結對幫扶等方式,幫助羣眾勤勞致富,通過“一人帶一户,一户帶一片,一片帶一村”的方式,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全縣各基層協會已圍繞竹木、柑桔、山羊等支柱產業,創辦各類農業開發示範基地300多個。坪村鎮巖比村計生協,積極組織會員和計生户種植甘蔗近400畝,培植葡萄、楊梅等名優特水果近100畝,使全村85%以上的計劃生育户走上了富裕路。肖家鄉東嶽村會員尹翠娥,在村計生協的幫助下,租用村裏的空地辦起了一個竹簾加工廠,投產幾個月就獲純得2萬多元,上交税收6000餘元,交村裏租金xx萬元,解決了育齡羣眾就業20多個。

3、帶頭化解農村矛盾,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一方面,計生協會通過落實聯繫户制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幫助羣眾富,幫排羣眾憂,引導羣眾一心一意奔富路,淨化了社會風氣,消除農村隱患。另一方面,廣大會員發揮信息員和調解員的作用,及時掌握農村動態,積極化解農村矛盾,農村基層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廣坪鎮牛皮衝村在1995年前還是一個班子渙散、盛行、亂砍亂伐嚴重、計劃生育落後的散、亂、差村。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發揮計生協會作用,組織廣大育齡羣眾少生快富奔小康,不僅計劃生育工作保持了連續年無計劃外生育的好成績,而且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不斷上升,社會風氣日漸好轉,全村徹底從亂到治,被省普法依法領導小組評為“依法治村示範村”。

4、帶頭弘揚時代新風,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計生協會通過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兩為兩爭”、評選“少生快富示範户”、“文明小家庭”、“五星級會員”等活動,大力弘揚先進的婚育文化和時代精神,轉變了羣眾的思想觀念,提高了農民的文明素質,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和睦、文明、健康的農村新風,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若水等基層計生協還組織了業餘文藝宣傳隊,配合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黨的政策編成膾炙人口的小節目進行業餘演出,寓教於樂,使羣眾在愉悦的享受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農村計生協會之所以能不斷適應新時期農村工作新變化的需要,發展成農村舉足輕重的羣眾組織,在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關鍵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精心培育的結果。總結起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領導,為計生協會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實踐中,我們始終把羣眾參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程度作為衡量計劃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提出了“四個優先”的政策,即計生協經費優先到位、矛盾優先化解、場地優先解決,人員優先使用,為計生協正常開展工作營造了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一是給足位子,解決好有人想事的問題。把計行協會工作當作加強農村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把協會工作真正擺上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與計劃生育工作一道,做到同佈置、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二是配好班子,解決好有人幹事的問題。鄉、村計生協會會長大都由黨政一把手兼任,副會長和祕書長按照優中選優、強中選強的原則配備,既解決了領導責任到位問題,又保證了班子的整體素質。今年,縣委組織部又任命了一批副科級以上的幹部擔任計生協常務副會長,使協會班子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是撥足票子,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把為協會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作為衡量黨委、政府是否重視協會工作的一條標準,每年均要為計生協安排一定的專項活動經費,各鄉鎮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也提出了“再窮不能窮協會”的口號,按照縣裏規定的標準,及時到位。

二是抓活動,充分調動會員參與的積極性。農村基層計生協會集中了各方面的人才,有專業技術人員、生產骨幹、致富能手、育齡羣眾中的積極分子,藴積着巨大的潛力,廣泛動員會員參與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可以使協會顯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為了調動廣大會員的積極性,要求協會每月活動1次,會員小組每月活動1-2次,或組織學習,或交流經驗,或研究工作,或請專家講課,每次活動都讓會員有所收穫。緊緊圍繞少生、優生、增收致富這些主題,先後開展了“三三金橋工程”、少生快富奔小康、“兩為兩爭”等活動。把計劃生育與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緊緊融為一體,讓會員在活動中得到實惠,讓羣眾在活動中享受到服務。

三是抓服務,切實增強協會的凝聚力。為育齡羣眾服好務,是協會的根本宗旨,也是增強協會凝聚力、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的關鍵。我們始終把為羣眾服務作為協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羣眾需要什麼服務就開展什麼服務,真正做到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幫羣眾所需,解羣眾之憂。重點圍繞羣眾的生產、生活、生育等熱點問題,實施農民增收工程,通過搞開發項目、結對幫扶等形式,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達到了一個項目帶動一批農户,一批項目帶動一個地方的目的,有效地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農村調查報告 2

內容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攀枝花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全縣農業增收情況,可以看出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資金、設施、自然災害、科技、資源,只要解決好這些問題,米易縣的農業發展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鍵詞:農民增收,特色農業,作用分析

一、米易縣農民增收現狀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位於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介於北緯26°42′至27°10′,東經101°44′至102°15′,二灘電站座落其間。全縣幅員面積2104.32千平方米,轄8鎮,20鄉(含9個民族鄉)。總人口21.56萬人,居住着漢、彝、傈憟、回、白等24個民族。憑藉米易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米易農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米易縣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產品產銷兩旺。在新農村建設中,米易縣以晃橋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基地、優質水果基地、良種畜牧基地和基層文化、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業總產值11.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79元,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民總收入達13.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471.6元,總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農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特色種植農户和普通農户,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户,他們一年收入最多達10幾萬元,但是普通農户一年就1萬元左右。所以,要建設好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縮小農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進農民增收。

二、特色農業

就米易縣來説,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的很多,比如説水果種植、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烤煙等等,而且規模大,收入高,他們有的是看到了市場前景和資源條件,有的是政府組織,然後開始特色種養農產品,規模也就不斷擴大,給農户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農户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種養技術,比如説防病防蟲,經營管理,施肥技術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給予了他們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1.1 蔬菜種植

米易縣的特色蔬菜主要種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黃瓜、山藥、西紅柿、絲瓜、豇豆等。農户都採用大棚種植,小河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74.54%,雷窩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6.37%,青皮村蓋大棚15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33.21%,移民新村蓋大棚4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66.7%,種植大棚青椒、苦瓜、黃瓜,一畝大約能收入2.4萬元,大棚四季豆一畝大約能收入2萬元,山藥一畝大約能收入2.5萬元,隨着種種規模化的種植,蔬菜越來越多、價格也很令人滿意、大多是銷往外地,比如説成都、重慶、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縣早市蔬菜種植面積4.66萬畝,產量15.40萬噸,總產值3.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新增的30%依賴早春蔬菜產業,是省內單位面積效益最高的區域。

1.2 水果種植

特色水果重點發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亞熱帶水果。重點發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產量14.01萬噸,同比增長23.9%。面積和產量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芒果13.5萬畝,增加1.45萬畝,產量3.3萬噸,增加0.8萬噸;枇杷5.36萬畝,產量0.45萬噸,增加0.04萬噸;石榴1.3萬畝,產量0.7萬噸,增加0.1萬噸。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種植在獨樹村。品種有紫芒、香芒、向陽芒、凱特等等,農户都是成片種植,多的有約15畝,收入約達15萬元。該村土地面積6397畝,果園種植面積1200畝,佔18.76%,是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銷往外地,而且價格高,達到5——6元/斤,而且果子較大,大的可以賣到十元一個,收益可觀,農民增收明顯。

1.3 養殖

近年來,米易縣嚴格按照我市“大力發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結合退耕還林(草)等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大種草養畜力度,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推行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科學養殖方式,多渠道加快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及推廣,在做大存欄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出欄率,確保生產穩步發展,草食牲畜、水產養殖高速增長。

1.3.1 牛養殖

米易縣草場鄉建了一個奶牛養殖示範場,養殖場佔地2500平方米,現在梅花鹿9頭,奶牛、肉牛27頭,擁有各類資產折價約50萬元。主要從事奶牛、肉牛、雜交選育實驗以推廣和梅花鹿的繁育、養殖、鹿茸等鹿副產品的加工,現有存欄鹿9只。XX年-XX年計劃發展到存欄100頭規模。該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改良奶牛269頭,黃牛391頭,水牛100頭,已產下雜交一代肉牛485頭,出欄350頭,飼養18月齡出欄,平均售價4000元/頭計算,則可創收350×4000=140萬元元,按同等條件下飼養管理出欄1頭雜交肉牛比本地黃牛增加純利潤1200元計算,共計增加純收入為42萬元,所以該項目的經濟效益顯著。

1.3.2 豬養殖

米易新山鄉萬民生態豬產業化示範養殖場是一個養豬示範基地,佔地面積640畝,採用“公司 基地 專合組織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topigs優質豬良繁體系,在公司的芒果園擴建topigs祖代豬場,在米易縣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發展存欄100頭父母代topigs種豬的標準化養豬小區10個,將帶動攀枝花市2464示範户進行生豬適度規模養殖,實現生豬養殖全過程標準。該養殖場已投入資金300多萬,架電2.8千米,建大型生豬養殖場4000多平方米,建沼氣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飲水管4000餘米,預計今年出欄生豬5000頭,明年出欄10000頭,收益明顯。

1.3.3 水產養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奠定了水產養殖發展的良好基礎,水產業的發展為該縣立體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縣擁有標準網箱2400口,養殖水面2.8萬畝(含二灘),有水產苗種繁殖户17户,年生產各類水產苗種7億尾。由於苗種繁殖時間較其它縣市早30至50天,已經成為川西南重要的水產苗種早繁基地。大大帶動了產業化發展,促進了弄明增收。

1.4 烤煙

米易縣政府圍繞打造攀枝花百萬擔國家級現代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晃橋村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點項目,抓以煙水、煙路、烤房、農業機械、收購站點及新農村建設等十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投資3 805.77萬元,在普威、白坡等7個鄉鎮實施煙水配套項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萬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萬立方米、溝渠65條116.88千米、管網7片116.28千米、機耕道12條40.1千米,整治興發水庫,新增蓄水量61.8萬立方米。建成現代煙草農業示範煙田767萬平方米,常年輪作區基本煙田333萬平方米。全縣有11個鄉鎮、78個村、468個村民小組、7 697户農户種植烤煙,烤煙大田移栽4 851萬平方米,烤煙產量7 250噸,,煙葉總產值11 537.94萬元,,實現煙葉税2 002.64萬元。僅烤煙一項煙農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給農户帶來了可觀收益。

三、非特色農業經營户

在米易縣,非特色種植農户大約有24716人,佔總人口的11%,他們的年收入總值達1.4億,人均收入達5664元,數據顯示:他們的務農收入佔總收入的26.42%,經商收入佔12.53%,務工收入佔61.79,資產性收入佔0.61%。他們大多是沒有土地、或是沒有相關特色種植技術,務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們有開車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勞動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沒勞動力的人,在家裏種點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稻穀等,能自給自足,還能有一定結餘,但是主要收入還是外出務工所得,另外,外出務工的收入和家裏那些特色種植農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們認為在家務農更累,沒有外出務工自由、輕鬆,所以就決定長期在外務工。在外務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術、年輕,都是工作比較穩定、工資待遇也比較好,有一個好的工作崗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有很大一部分結餘,生活相對也比較寬鬆,他們就習慣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願意回家種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對比分析

4.1 資金問題

要讓農户增收,當然會有投資,但在投資方面就有問題了,農户的流動資金不多,資金問題就嚴重影響農民的增收,對於少部分的普通農户,資金基本上能週轉,因為他們的資金挪動小,只是少部分的種子錢,肥料錢,基本沒有科技投入,而且規模校對於經特色種植的農户,他們的資金流動就大了,他們的規模大,技術要求高,對於米易縣的特色種植農户,41.0%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困難,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生產資料,他們的增收就出現了困難,他們嘗試着向銀行貸款,但手續麻煩、缺少抵押品、缺少擔保人這些因素讓他們貸款難,甚至貸不到款,特色種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農户增收總值,資金成了農户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只要農户有資金來源,生產資料就能供應,規模就有了保證,當然就為農民增收加了一個籌碼。

4.2 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從事種植還是養殖。比如説水利基礎設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風等基礎設施。就米易縣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蔬菜防凍,對於特色種植農户(水果種植、烤煙種植、蔬菜種植)而言,這是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旦缺水,水果品質低、產量少;一旦霜凍,蔬菜大規模死苗,損失極大。在蔬菜種植 過程中採取了應對措施的佔62.2%,其政府幫助的佔46.0%;在水果種植過程中採取了措施的佔11.5%,其中農户自己採取措施的佔9.6%,政府採取措施佔1.9%。從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發展,對於水果,相對的基礎應對災害的設施基本沒有,所以水果產量和質量達不到最佳狀態,所以對水果種植而言,水利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農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農户收入,必須解決水利設施,這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產量高的特色水果。

4.3 資源問題(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生長環境,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這個特殊的城市,根據海拔的不同,發展了不同的農產品。金沙江干熱河谷層(海拔1500m以下)。以發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圓、荔枝、柑橘、鮮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鮮食玉米為主。低中山温濕層(海拔在1500~2300m間)。主要發展堅果、畜牧、水產、烤煙、蠶桑、雪梨、桃、蘋果、櫻桃和釀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層(海拔2300m以上)。以發展乾果、生物藥業、畜牧業為主,在這些地段的農户大多都發展起了特色農業,其中土地資源的88.47%發展為了特色農業,在大規模種植下,收入可觀。對於部分農户來説,土地少成了最大問題,一些農户眼看着鄰居逐漸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終不多,就是因為土地資源少,規模小,收入相對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勻,貧富差距就會漸漸縮小,就有助於大規模的發展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

4.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氣候及自然災害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户的增收,就米易縣而言,乾旱、大風、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阻礙着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55.0%的農户自己採取措施抗災;10.7%的農户在政府的幫助下實施抗災保收。自然災害後,政府給予了一定補助。由此看出,在應對災害時,大部分農户束手無策,政府在這方面採取的措施也相對較少,導致農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讓農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決氣候及自然災害給農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採取應對災害的相應措施,這樣才能保證米易縣的農業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促進農户增收。

4.5 科技問題

科學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數據顯示,特色種植農户中93.1%的農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説種植、防蟲、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術,但是其中只有33.3%的農户得到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培訓,由此可以看出,農户對科技的需求遠大於所提供的科技服務,農户迫切希望得到相關技術指導,特別是大規模種植的農户,個別的甚至自己花錢去學習,然後應用到種植當中。有了相關技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農户收入也相對較高,多的達10萬元/年,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約着農民的增收,只有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促進農民增收。

五、解決對策

5.1 資金問題

針對農户資金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創新農户擔保體系;拓寬業務範圍,積極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銀、企、農三結合,發放“企業擔保”貸款,組建農户貸款擔保機構,完善農户貸款擔保體系,延伸便農優惠政策,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各地農户也可以自願成立相應的農户貸款擔保協會等組織,設立基金為協會成員貸款提供擔保。另外,可以推廣農户信貸保證保險來解決農民貸款難; 農户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是針對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還款提供保障的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申請貸款的農民個人或小型農村合作組織,在保險期內,如果個人或小型組織產生還款風險,銀行將按協議追討,對仍不足以清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餘部分,保險公司將負責賠付。投保保證保險將使得符合條件的投保人在獲得保險機構的支持之後,在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情況下,也能夠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以上模式的共同點在於建立了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三方合作機制,由政府帶頭,保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銀行在此基礎上貸款給農民,三方相互合作,為農民小額貸款各盡其責,共同為農業再生產和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5.2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就米易縣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蔬菜防凍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要讓農户有意識建設基礎設施,政府就得起到帶動作用,大力協助並組織農户修建水庫,修築後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獎勵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推動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農户在種植過程中的缺水問題。針對蔬菜防凍,就只能增蓋大棚,在這方面,只有充分帶動羣眾的積極性,一方面鼓勵羣眾增蓋大棚,發虎先鋒模範作用,,一方面政府給予支持和鼓勵,給蓋大棚農户給予一定獎勵或補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全面帶動農户大規模大棚種植,所以,在設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户實現增收。

5.3資源問題

在米易縣,資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問題,根據土地法的分配條例:土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户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每隔三至五年,經村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應該規定村民委員根據農民家庭人口的變化可以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可對零散土地進行整合,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另類現象阻礙了土地科學流轉的工作,一是村幹部無作為現象的阻礙,二是少數不能服從多數的阻礙。由此可見,要想做好土地科學流轉工作,一是村幹部要有為民服務熱情和因地制宜認真負責的心態,二是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要是為大多數農户謀利益,有利於土地科學流轉工作,就要勇挑重擔認真負責。三是要建立健全鄉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範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促進農户增收。

5.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就米易縣而言,乾旱是影響農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過人為補救的,而且旱災影響也最為廣泛(水果、蔬菜等等)。對於霜凍,也可以通過蓋大棚解決,而對於少數大風、冰雹基本上沒有應對措施,對此,就把問題規劃到設施上了,只要政府帶動農户修建水利設施,增蓋大棚,就能解決自然因素對農户造成的損失。

5.5 科技問題

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中最關鍵的羣體。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為核心,以領軍和骨幹人才為重點,圍繞農業產業急需的生物育種創新、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打造創新團隊,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為抓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着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能夠有效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用人才隊伍。農業部現已確定,20xx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1300萬,20xx年要達到1800萬,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重點是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生產型人才、農村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農村的科技問題能得到實質上的解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六 總結

就米易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對農户增收的作用來看,農户通過特色種植,達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農户特色是種植過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筆者通過對種植中的資金、設施、資源利用、氣候影響、科技等問題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望米易縣政府和農户一起實施,讓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的發展提升到另一個新高,把米易縣農户的增收數額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農村調查報告 3

一、研究目的

1、實習目的及意義:

在本次假期實踐調查中,我們應積極進行實踐調查有關情況,蒐集整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分析數據,以達到以下實習目的:

(1)運用本專業所學知識深入調查,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2)通過實習對目前農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調查,更好的瞭解現在農村低收入家庭的現狀和特點,並深入分析農村貧困户致貧原因,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一份力量,同時我們也從中受到啟發與教育樹立強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

2、選題背景簡介:

三農問題仍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農民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國家號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東營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新的形勢對加強對低收入羣體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線,為確保東營市全面實現小康,該是加大對農村落實羣體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貧困户的收入增強農村低收入户脱貧致富的信心。在這種形勢下進行農村低收入家庭情況的統計,並根據樣本進行分析。

二、實習內容

1、選題:農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狀況調查

2、選定總體: 東營市三縣兩區低收入户

3、抽樣:選取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韓莊村五户低收入家庭為樣本

4、參考定義:

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例。

5、統計過程及分析

(1)收集數據

到東營市統計局進行有關數據的統計併到韓莊村村委會及此村有關低保户家進行諮詢。

(2)整理數據

①運用觀察法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將收集好的數據進行彙總、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種形式的統計表。

農村調查報告 4

學生姓名:權xx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96.11.21

家庭住址:xxxxxx

代理家長姓名:張豔

聯繫電話:xxxxxxxx

學生基本情況:老實文靜,不善言辭,學習認真卻沒有實效,偏科現象嚴重。書法很漂亮,備受老師讚賞。

今年我所帶的班級是二年級(1)班,班裏有個叫權xx的小女孩,她個子不高,長得很漂亮,斯斯文文的樣子,從她的穿着上可以看出,她的家庭條件一般。有一次,學校排練節目,教孩子們舞,她剛開始的時候不會跳,於是我慢慢地手把手地教她,可是她的上下肢好像還是不怎麼協調,於是下課之前我就告訴她要她回家後好好練練。一個星期後的雙休日,我找到了她的家,她家住張樓村東頭,來到她家後,她奶奶很客氣地招待我坐下,我把孩子在學校學習跳舞的情況大概講給她奶奶聽了,她奶奶告訴我,上個星期回來後,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跳,而且孩子還説其他同學都會跳,她一定要學會,不能讓同學們看扁她。我內心暗暗在想:這個小女孩自尊心好強哦!接着她奶奶又告訴我,現在孩子每天回家做完作業都會練習半個小時的舞。正説着,孩子的爺爺從外面回家了,知道我是孩子的老師後,他很高興,他説現在的孩子一點吃苦精神都沒有,其他課程都無法磨練孩子的意志力,應讓孩子多參與多鍛鍊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聽完孩子爺爺一席話,我認識到孩子餓爺爺奶奶很知書達理,孩子也是很認真很刻苦的學生。和他們交談了一會兒後,我提出讓孩子跳一下讓我看看有沒有進步,孩子在沒有音樂的伴奏下非常嫻熟地跳了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是上次那個小女孩嗎?我不會看錯吧?看來,真是“只要功夫深,鐵杵能磨繡花針”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雖然權xx的父母不在家,但她的爺爺奶奶卻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温馨和諧的好氛圍,而且通過電話得知她的父母也不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分數,她的父母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人,我認為這樣的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關心孩子成長的人。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農村調查報告 5

本次調研,按全市農村家庭總數93萬户的1%進行,共發放問卷9453份,收回有效問卷9453份。其中,實地入户調查1657份,佔17.53%;問卷調查7796份,佔82.47%。結果大體分三種情況:近期有進城意願的家庭3161户,佔33.44%;近期沒有考慮但長遠考慮希望進城的家庭4728户,佔50.02%;不願意進城的家庭1541户,佔16.03%。另外,還有23户家庭持觀望態度,佔0.24%。由此可見,大多數家庭嚮往城市生活。

1、青壯年家庭。這類家庭收入較高,有一定經濟基礎和原始積累,頭腦靈活,思想開放,易接受新事物。這類家庭主要成員年齡在26歲至45歲之間,進入城市後,有能力實現二次創業,解決住房等問題。

2、外出務工家庭。這類家庭夫妻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打工,有一定積蓄,頭腦靈活,習慣並融入了城市生活,渴望過上較為舒適的城市生活。

3、解決孩子讀書家庭。47.93%的家庭認為農村教育水平不高,為了讓孩子在城市接受良好教育,願意儘快進城生活。

4、有穩定收入的家庭。這類家庭成員有的是幹部、教師或經營食雜店、小診所等,有穩定經濟收入,創業有基礎,沒有多少後顧之憂,進城生活意願比較強烈。

5、想進城打工家庭。這類家庭認為進城市打工賺錢機會較多,比在農村種地收入高。大多數技能不高、收入少(年收入2萬元左右),但身體比較健康,願意進城打工賺錢生活,改變現有經濟狀況。

1、老年家庭。這類家庭成員有濃重的養兒防老觀念,兒女多在城裏打工或將要進城,加上本身喪失勞動能力,只能隨兒女進城養老。

2、中青年家庭。這類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但主動進城意識差,對進城持觀望態度,如果國家出台有關優惠政策,隨大流進城享福。

1、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這類家庭主要是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城郊、城鎮周圍,頭腦靈活,務實能幹,經濟收入高,認為農村政策應用好,目前的生活條件與城鎮相差並不大,如果進城,自身無技能無特長,會影響現在的經濟收入,進城對他們沒有吸引力。

2、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類家庭常年以地為生,思想較為守舊,頭腦不夠靈活,經濟較困難,已習慣了農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認為農村消費水平低,城市生活成本高,又沒有謀生技能或者不具備勞動能力,無法解決就業、住房、養老等實際問題,而守着土地至少可以衣食無憂。這是城鎮化進程中最難解決的一類家庭。

綜上對比分析,現階段農村家庭進城呈現以下三大特點:

1、從年齡結構上看,45歲以下的中青年家庭比45歲以上的家庭願意進城。

2、從經濟基礎上看,在外務工或有穩定收入的家庭比以土地為生的家庭更願意進城生活。

3、從進城方式上看,進入縣城和小城鎮定居的比進入城市的家庭比例要大。

大多數家庭對進城生活持肯定態度,普遍認為這是農村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進城過程中,有一些顧慮和擔心,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擔心離開土地無法生存。91.22%的家庭十分關心土地問題,擔心土地被收回後無法生存,認為自己最大的本事就是種地,自己的命根子沒了,再沒有技能,進城後無法生活,這是入户調研中存在的極其普遍的心理。

2、擔心經濟來源問題。調查中,有88.35%的家庭擔心進入城市後,能否找到工作實現就業,解決生活來源問題。

3、擔心城市生活成本高。有41.57%擔心在城市子女上學困難或上學費用高,有59.56%認為城市或縣城房價太高。城市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要四、五十萬,縣城一套也要二、三十萬。農民大部分資金投入到生產資料中,手中餘錢很少,如此高的房價,他們難以承受。

4、擔心能否享受市民待遇。47.45%的家庭擔心進入城市後,能否同等享受城鎮居民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農民原有的優惠政策是否取消。

由此可以看出,想進城家庭希望政府在土地、宅基地、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幫助。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村家庭進城生活的意願會更加強烈。

“三化”建設應注重科學規劃,構建梯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多層次、網絡化新型城市(鎮)體系,因類而異,有序推進。

1、整體定位,以小撐大。要從我市實際出發,在規劃時,借鑑先進地區城市化的經驗教訓,注意分散城市資源,建立若干個城市中心核,使其與中心城融為一體,承接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和產業轉移,加快人口聚集,有效分擔交通流量,避免爆發人口稠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的“城市病”。要緊密結合我市產業佈局狀況,同步推進城市核心區、中匯新城、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把我市建成宜居、宜業、品味獨特的魅力城市,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積澱後勁。通過調研感覺到,小城鎮建設才是基於我市的現實狀況,實現城市化的重要承接載體和最好的過渡平台,也是條件基本具備、最易被農民接受、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首要措施。小城鎮作為鄉村與城市的連接體,使農民不遠離土地,與他們的土地依賴心理不脱節,同時還可享受城市生活。因此,現階段我市應優先發展小城鎮,要把小城鎮建設作為“三化”建設的根本支撐,以產業培育和發展為基礎,打造各具特色的小鎮。

2、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對農村家庭進城要尊重農民意願,不能強求,不能搞“一刀切”,要因類而異,分批推進。近期有進城意願的家庭,由於多數處於基本脱離或半脱離農村狀態,是當下最有條件、也最願意轉變為市民身份的人羣。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導,在就業、就學、開發安居社區、做好新農合與城市(鎮)醫保對接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吸引他們第一批進城。近期有進城意願的收入穩定家庭,因具備較好的經濟基礎,建議出台優惠政策鼓勵他們進縣城或小城鎮創業,並提供服務,既解決了他們進城的生活問題,又活躍了城市(鎮)經濟。近期有進城意願的打工家庭,他們經濟基礎較差,只能靠打工賺錢。要為他們搭建平台,進行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吸納他們進城(鎮)就業。近期沒有考慮但長遠考慮進城的老年家庭,他們進城的目的就是跟隨兒女養老,在城市(鎮)化進程中,養老設施要配套跟進。近期沒有考慮但長遠考慮進城的中青年家庭,他們大多持觀望態度,不宜過急,要做好鋪墊工作,隨着政策和城鎮化配套措施的完善,逐步引導他們進城。不願意進城的經濟條件較好家庭,都有致富能力,如果進城反而失去特長,要把他們轉變為合作社的“領

辦人”,通過法規、管理、技能等方面培訓,使他們成為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不願意進城的經濟條件較差家庭,可以鼓勵部分進行勞動力轉移;對於最終選擇留守農村的家庭,引導他們依靠科技致富,或者加入合作社,跟隨帶頭人共同致富。還可通過就地打造特色小鎮的方式,在農民原宅基地兩公里範圍內規劃出產業圈、生活圈和服務圈,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形成新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用生活條件改善來吸引農民集體搬遷、聚集居住。

3、多措並舉,優化環境。一是加強宣傳,提高優惠政策知曉率。農村家庭進城與否,歸根到底是一種利益導向問題。只有農民自己把利益帳算明白了,才能自願進城。要儘快明確進城農民宅基地、承包地,住房、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優惠政策,通過強有力的宣傳,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是開展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要針對不同羣體開展多層次培訓。除最基礎的技能培訓外,還要提升合作社領辦人、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管理水平,使集約經營的效益發揮最大。開展文明禮儀培訓,使農民逐步改變生活習慣,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教育引導,增強農民自覺進城意識。用城鎮優質教育資源、養老就業政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前景等吸引農民進城。引導進城農民將土地入合作社,規模經營,提高效益。建立諮詢平台,開通農民進城熱線電話,做好解疑釋惑、情緒疏導工作,預防上訪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在“三化”過程中,農村家庭最擔心的就是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政府要在宏觀上出台政策,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1、提供就業支持和扶助。就業是民生之本,只有解決就業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家庭進城的生活問題。一是組織開展進城農民技能培訓。要根據市場需求,開展適合農民特點的定向技能培訓,使培訓與就業掛鈎。二是為進城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滿足進城農民的務工需求。引導企業將農民逐步培養成技術嫻熟的“技能工”,使農民能夠穩定就業。三是鼓勵進城農民自主創業。通過小額貸款、無息貸款、減免税收等方式進行扶持,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2、解決住房問題。住房問題是進城農村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現行商品房價格較高,大部分進城農村家庭無力承擔。探索建立農村家庭進城住房保障機制,是解決農村家庭進城的核心問題。一是應抓住國家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機遇,在城市、縣城統籌規劃配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對於户口沒有轉變,但實際已在城市居住生活的農村家庭來説,可通過按户申請的方式獲得住房,使進城農村家庭買得起房。二是因農村宅基地不能象城市房產一樣進入市場流轉,從而抬高了農民進城的門檻和成本。因此,建議通過宅基地置換的方式,幫助進入小城鎮的農民解決購房資金。

3、加強社會保障。各有關部門要制定落實優惠政策,通過一系列進城配套服務,使進城農民真正“穩得住、留得下”。對於25—45歲的青壯年農民來説,可通過穩定就業的方式,由所在單位按照《勞動合同法》等規定,為他們辦理企業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對於46歲以上的農民,因為年齡較大,再就業困難,可通過承包土地置換醫療、養老保險的方式,在城市養老。對於進城農村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要調整佈局,保障進城子女接受並享受同等教育權利。户籍問題是農民成為市民並享受同等待遇的關鍵,在考慮城市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可根據本人意願轉為城鎮户口,並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推進城鄉一體化。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生存、養老的保障。只有把土地問題處理好,才能給進城農民吃上“定心丸”。

1、政策先行。是否保留土地,如何做好對土地的安置和補償是影響農民進城的關鍵。近期看,在不能打破城鄉壁壘的前提下,農民變為市民後,以暫不收回土地為宜。但從長遠看,農村家庭進城後如果長期同時享受城市待遇,又擁有土地,這侵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有失社會公平。我們可以借鑑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做法,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儘快出台進城農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補償標準,讓農民放心進城。

2、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民進城後,相當一部分承包土地會閒置,因此,通過組建合作社,扶持聯户經營、專業大户、家庭農場等方式,開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可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一是要規範合作社經營運行程序及相關機制,引導合作社依法運行,提升管理水平,支持同類或同產業合作社開展生產、銷售、服務等跨區域聯合。二是重點培訓合作社領辦人,提升合作社的帶動能力。目前,制約我市農村合作社發展的瓶頸,就是缺乏領辦合作社的能人。應把不願進城的富裕大户調動起來,對其進行培訓學習考察,將他們培養成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的領辦人,帶動沒有進城的家庭入社,共同致富。

三是促進土地依法流轉。農民除將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大户、家庭農場流轉集中外,還可委託別人代耕或者通過轉包、出租、轉讓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建議儘快出台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政策,實行依法、自願、有償流轉,讓農民踏踏實實地收取土地轉讓金或租賃費。

農村調查報告 6

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荊江南岸,版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31個村、10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7.3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20xx年,公安縣被列為全國八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從20xx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點工作。試點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認識,增加參合率,並在管理上力求規範,在運行上力求有序,較高質量地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的深入開展,使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民因病致貧的現象大為減少。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強領導、健全網絡,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

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村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同時成立了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編制6人,各鄉鎮相應地設立了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1:20000的比例配備;並在村衞生室設立了核算員,由鄉村醫生兼任。注重加強工作專班隊伍建設,從20xx年起,對鄉鎮和縣直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專管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經考試、考核後擇優錄用。錄用的專管員在縣合管辦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工資待遇由縣合管辦考核發放,業務上與所在單位徹底分離,不在醫療機構兼職,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落實經費保障體系。為切實保障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將縣合管辦人員和工作經費按行政事業人員經費標準列入預算,20xx年列支20萬元,並將鄉鎮經辦機構人員經費按預防保健人員經費標準納入衞生事業經費預算,20xx年列支16萬元。今年,縣財政還增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改印費用16萬元。

3、建立信息網絡體系。籌建了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點擊網站就可查詢或下載合作醫療各項政策、工作動態、補償公示等。網站開通以來,點擊人數已達43000餘人次。同時開發了實用性較強的《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用系統》,對定點服務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動態實時監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失誤,堵塞了漏洞。

4、強化責任考核體系。堅持縣、鄉(鎮)兩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將農民的合作醫療政策知曉率、參合率納入政府和主要責任人的述職和考核內容,強化政府的引導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我們還制定了《縣財政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農業銀行公安支行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縣農業税務管理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用制度強化責任,形成了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合力,推進了科學化管理。

(二) 強化監督、規範管理,確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穩運行。

1、不斷完善基金收繳方式。20xx年合作醫療剛開始進行試點時,有的地方先登記後收費,出現了治病了的願意交費,沒生病的人不願交費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合作醫療統籌費收繳難、效率低的問題,以及農民年初登記年尾不交錢的問題,從20xx年開始,我們實行邊登記、邊籤合同、邊繳費、邊發證的“四邊”工作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今年試行以來運行良好,共有42.7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收繳率為100%。

2、切實規範基金的管理。嚴格實行“收、管、支”三分離模式,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看不到錢。通過農業銀行網上銀行系統,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農民個人門診基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統一管理,分鄉鎮核算。鄉鎮建立了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台帳,分村記帳,明細到户,精確到人。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可隨時到鄉鎮經辦機構查詢,做到了縣、鄉鎮、村、農户“四對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我們積極探索併成功實施了五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將醫療費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內。一是實行住院醫療費總額控制制度。對各級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制定了醫療費用總額控制標準,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2300元以內;鄉鎮衞生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凡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因病住院人均醫療費超過控制總額的,超過部分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二是實行醫療服務項目限額結算制度。制訂了《公安縣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和《手術項目結算標準》,共核定常用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197項,凡超過規定服務項目結算標準的部分,農民不繳,合管辦不補,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三是實行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控制在5%以內,縣級控制在10%以內,市級控制在25%以內,超過規定比例的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從補償基金撥款中扣出。四是實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住院病人在醫院住院治療時,就診醫院必須將住院病人一日消費卡送到牀頭,讓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費。五是實行藥價公示控管制。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藥品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實行實價進藥,村衞生室的藥品由鄉鎮衞生院統一配送。藥品一律實行順價銷售,銷售價格公開、公示。

4、嚴格加強對補償費用的審核監管。推行住院補償“三級結算審核制”。參合農民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時由醫療機構進行資格

審查,出院時合作醫療補償部份由醫院直接補償;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負責對補償情況進行復審,審查出來的問題由其負責處理;縣合管辦負責對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上報的結算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出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補償,並責令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時,加強對住院情況的實時監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對到牀頭。實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二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三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四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截止20xx年12月,共查處冒名頂替行為10起,扣減違規收費、違規補償金額32073元,處罰定點服務醫療機構1個。

(三) 以人為本,合理補償,讓農民在合作醫療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1、不斷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指導下,我們根據基金運行情況及預測,先後4次調整了有關補償政策。一是調整住院“起付線”標準。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由100元調整為50元,地市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元上調至400元,引導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擴大補償範圍。將地方病血吸蟲病、住院分娩、非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傷害等納入合作醫療補償範圍;三是將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惡性腫瘤、肺結核等七種慢性病實行門診限額補償。四是支持和鼓勵中醫藥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將中醫醫療機構、組方中藥飲片、自制中成藥、適宜技術均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

2、充分尊重參合農民的權益。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實行合作醫療一證“走”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在本縣範圍內各縣、鄉(鎮)、村定點服務機構就診,不需辦理轉診手續。住院治療直接補償,門診屬地報銷,讓參合農民充分行使自主擇醫權,防止層層設卡截留病員,消除醫療隱患,並促進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尊重參合農户的知情權。實行合作醫療公示制,將《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手術項目結算標準》、《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參合住院患者結算流程》、《參合農民權利和義務》等規範性的文件製成公示牌,掛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補償結算處,方便參合人員對照結算。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每月月初將上月在其處住院治療並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的病患者基本情況及補償金額上牆公示,接受監督。

3、盡力擴大合作醫療保障程度。為使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最大的優越性,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推行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xx度,從20xx年3月1日起實行,在鄉鎮衞生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50%的,補償保底到50%;在縣二人民醫院、縣皮膚病防治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35%的,補償保底到35%;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費用30%的,補償保底到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總額20%的,補償保底到20%。另外,我們還推行了二次補償制度,如果合作醫療基金節當年餘較多,則對患者進行適當的二次補償。如20xx年對部分重病患者進行二次補償60多萬元。

4、積極探索門診合作新方式。20xx年,我們在埠河、麻豪口兩個鄉鎮對門診補償進行了不同模式的試點。埠河鎮實行的是“鎮級統籌,合醫不合藥”的辦法,主要是對門診服務費全免和對常規檢查費用減免,但對藥費不進行補償。麻豪口鎮採取的是“鎮級統籌,既合醫又合藥”的辦法,即對門診按醫療費的20%的比例補償,並設立封頂線,每次不超過6元;單項檢查費在40元以下的按20%進行補償,超過40元部分不予以補償。一年多來,兩個鄉鎮門診合作補償的方式運行基本穩定,體現了“農民互助、政府補助,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點,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目前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3萬人,基金運行規模達到1645萬元。20xx年,在確保人平10元的門診補償全部落實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補償,補償金額680.3萬元,列支慢性病補償、大病救助、二次補償、健康體檢等228.9萬元,大病統籌資金節餘99.2萬元,大病統籌資金有效使用率達到91.5%。

二、幾點思考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一) 合作醫療運行成本逐步增高。

據測算,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參合率達到60%時,人均成本費用達到2.5-2.8元,全縣費用支出達到100萬元左右。縣人民政府在合作醫療的配套費和管理費用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衞生部門也承擔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但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公安縣是農業大縣,是補貼財政,吃飯財政,財力十分緊張,難以滿足公共衞生保障體系的投入需求,需要上級部門把縣、鄉合作醫療工作經費列入衞生事業發展項目,從資金上予以支持。

(二) 合作醫療基金面臨醫療費用上漲的壓力。

儘管我們在醫療費用的控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醫療費用上漲也有其內在的必然因素。如果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而合作醫療籌資固定不變,最終會導致合作醫療基金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要麼降低補償標準或範圍;要麼增加合作醫療籌資標準。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後者有較大的可及性。增加籌資標準時,國家補貼部分和農民上交部分都應相應提高。

(三) 農村衞生專業人才匱乏。

由於人才流動的市場化作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缺乏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一方面是中專無人讀,大專畢業生引不來,多數鄉鎮衞生院近5年來沒有新進大中專生,形成了一個人才斷檔期;另一方面是培養成才的想跳槽。鄉鎮衞生院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解決佔總人口70%的農民基本醫療服務,首先要解決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如何改善待遇、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更是真正把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的方向性問題。

(四) 村級衞生組織建設亟待加強。

村級衞生組織是農村衞生工作的基礎,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初級衞生保健,保護人民羣眾的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村級衞生機構的建設、管理,以及鄉村醫生的待遇、激勵、約束等,國家沒有政策,地方沒有規定,以致成為衞生政策的盲區。隨着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經濟條件好轉,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的水平將無法適應農民日益提高的醫療保健需求。國家應制訂相關政策,對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培訓給予適當的投入,不斷提高農村衞生工作水平。

農村調查報告 7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麪??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閲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儘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衞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衞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於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並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於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説,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鈕釦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裏,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於植物的生長髮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實踐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於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羣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於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羣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於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羣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羣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調查報告 8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農村整體面貌,近期,我們深入喬司鎮12個行政村1個社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摸底,重點是對農村村道管理、生產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處理、河道水體污染、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村道兩側亂搭建、亂堆放、亂傾倒的情況比較嚴重。以喬井路沿線五星村和葛家車村為例,部分沿街農户擠佔村道隨意搭建簡易棚用於出租獲利;部分建房户佔用村道,隨意堆放建築,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同時,農户建房中產生的大量建築垃圾缺乏統一的消納場地,隨意將建築垃圾傾倒在河岸和路邊,不僅影響到村容村貌的改觀,同時也加大了政府對道路基礎設施的反覆投入。

2、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環境衞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髒、亂、差”。三角村、勝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鎮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密集區域,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間小,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受傳統生活陋習影響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的滯後,專職保潔員和清運設備的不足,眾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邊的“髒、亂、差”,直接制約了出租房周邊環境衞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體污染嚴重。部分基礎設施不到位的區塊,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被隨意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業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體污染。比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於五星村的華東家禽交易市場,一方面給當地的家禽加工和生豬養殖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動物內臟和糞水混合物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難度。

4、農貿市場周邊基礎設施薄弱,垃圾箱設置不科學。在對五星村、良熟村和喬司鎮三處農貿市場的調查中發現,農貿市場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腐爛菜葉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場周邊配套的垃圾箱數量嚴重不足,基本維持在2~4個,位置分佈也不科學,加上每天垃圾清運的滯後直接造成市場經營環境差。

農村調查報告 9

全國婦聯於xx年5月發佈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根據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樣數據,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人,佔農村兒童的37.7%,佔全國兒童的21.88%。與xx全國1%抽樣調查的估計數據相比,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在過去五年增加了約242萬人。

xx年5月,中國青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ldquo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研究:調查在六大勞務輸出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包括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和貴州省。共調查農村留守兒童4533名(61.7%),非留守兒童2731名(37.2%),教師和校長687名

一.概況

這項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形成了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有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92.1%的留守兒童以身為中國人為榮,91.9%的留守兒童對自己在中國的生活感到滿意。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有希望,77.7%的留守兒童希望未來生活在城市;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係良好,89.4%的留守兒童與父親關係良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增長中的九大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突出

過去一年,49.2%的留守兒童遭受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出7.9個百分點。留守兒童遭受割傷、燒傷、貓狗咬傷、跌倒、蛇咬、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比例高於非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缺乏學習興趣

20.4%的留守兒童自測成績較低,82.1%的留守兒童自測成績較低。留守兒童的不良學習行為較多:未完成作業、上學遲到、逃學的比例;而不想學、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學習指導:68.7%的留守兒童從未聽懂過老師的講課,58.1%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沒有任何幫助。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薄弱,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被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是母親、同學朋友、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中,父親是第二位,同學朋友是第三位。母親仍然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的主要來源,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第一個和留守兒童説話的人,也是遇到困難第一個求助的人,但要警惕不良羣體的影響。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體現在學習指導上,情感支持相對缺乏。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的時候沒有人能幫助自己。

4.留守女孩的負面情緒比較明顯

留守女孩自我接納程度低。對自己滿意(76.5%)、經常覺得自己有用(64.4%)的女生比例比男生低5.9和8.6個百分點,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生比例(40.7%)比男生高6.6個百分點。女生自測父母外出後比男生更抑鬱、焦慮、憤怒、膽小。此外,42.7%的留守女生經常感到孤獨,比留守男生高6.2個百分點,比非留守女生高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生的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生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行為和很多障礙。遲到(41.8%)、曠課(7.4%)、被老師處罰(73.5%)的留守男生比例比非留守男生高5.3、1.9、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學習有困難(64.4%)、沒有完成作業(54.8%)、成績較低(83.2%)的男生比例為3 & mdash10.7個百分點,都高於留守女生。51.6%曾被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人士或幫派欺負,比非留守男生和留守女生分別高出11個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中國小生的影響更大

四年級留守兒童中,感覺父母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內向(41.7%)、膽小(18.9%)的比例在六個年級中最高。經常想念父母,擔心看不到父母,擔心父母不愛自己,比九年級學生高21.3、25、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留守兒童表示目前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和輔導。

7.青春期的重疊逗留使得第二天現象更加顯著

高二的留守學生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存在較多障礙,如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有幫助(68.4)、沒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

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係更差,經常與母親(64.3%)和父親(57.9%)溝通,而被父母訓斥和驚嚇的留守學生比例最高(22.8%)。只有高二的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當成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甚至比母親更重要,一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制留守兒童未滿足的需求高:一是缺乏學習指導,無法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第三,情感支持不足以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超過70% (76%)的留守兒童表示在校期間想家,只有20% (23.9%)的留守兒童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聊天。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制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制學校硬件和軟件設施較差,衞生設施的設備和維護也不容樂觀。治安情況堪憂,87.5%的寄宿生説宿舍丟了財物,57%説宿舍有同學欺負別人。

年輕人寄宿的趨勢很明顯。35.2%的留守兒童從國小開始寄宿,其中15%從四年級及以下開始寄宿,留守兒童從國小高年級開始繼續向下延伸。少數學校也是從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寄宿。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情況並不好

父母不在家的留守兒童數量最多,佔51.7%,其次是父親外出,佔40.2%,母親外出最少,佔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各方面問題最突出。他們的生活習慣更差,在網絡上的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留守的負面體驗更高;學校表現較差,欺負比例較高;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在學習和生活上面臨很多困難,但對現在的生活最不滿意,但並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依然積極向上。其中94.4%的人想成為更好的人。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涉及教育、心理、法律、經濟等多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幫助和支持。

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國青聯在xx發起的少先隊品牌活動。對引導孩子安全保護自己,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將特別關注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將繼續為這兩個羣體開展安全系列教育專題,並開展相關& ldquo安全的自我護理營地& rdquo活動。為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創建良好的教育平台,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

農村調查報告 10

本報告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霍橋學校的調查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採取對個別學生和老師交談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共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霍橋學校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來分析當地義務教育現狀成因;第三部分是我們的思考與想法。

關鍵詞:義務教育;農村

農村義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穩定社會,發展經濟,強盛國家。農村義務教育是“三農”問題的焦點,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關係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當今社會特別需要和諧,而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更需要和諧。無論是對個人發展還是對民族經濟振興,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特別是義務教育更是一個國家文明延續的保證,它作為每個人進入生活的“通行證”,既為個人的一生奠基,又關係到國計民生,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1、霍橋學校的基本情況

位於揚州市南郊沙頭鎮的霍橋學校創建於1958年原名邗江縣霍橋鄉農業學校.1959年和1960年曾先後更名為邗江公社五聯農業中學和霍橋人民公社農業中學1969年8月更名為邗江縣霍橋中學,並招收了首屆高中班。

1980年九月學校停招高中班,改招幼師職業班。1981年7月國務院和省幼托領導小組曾專門發文介紹我校辦幼師職業班的經驗我校幼師專業是江蘇省幼教培訓網絡中心成員之一。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為職業中專命名為邗江幼兒師範職業學校。

1996年底,學校開始進行“三教統籌”模式試點,將全鎮成人教育中心校、邗江縣中等專業學校霍橋分部(即:邗江幼兒師範職業學校)、霍橋鎮中心中學三部分合而為一,1997年初正式成立“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20xx年七月學校更名為“揚州市邗江區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

20xx年10月28日,揚州市邗江區霍橋鎮中等教育中心與原霍橋中心國小合併,成立了全區首家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更名為邗江區霍橋學校.

霍橋學校目前佔地面積約102畝(67932.7平方米) 生均約26.13平米建築面積約18135平米。我校是全區首家農村一貫制學校是省三教統籌”試點學校下轄國小部國中部成職教部。學校在全省農村首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先河。學校現有全日制國小國中和職業中專班級50多個,學生約2600人,教職工160人專任教師116人。如今的霍橋學校已形成。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職業技術教育在職成人大專教育為一體的富有特色的綜合性農村學校.這在邗江區,揚州市乃至江蘇省都是極其少有的。

2、當地義務教育現狀及相關原因

根據問卷調查發現,該鎮義務教育情況良好:

(1) 在最近的三年裏,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機會上學,沒有一個學生有留級、輟學的現象。

(2) 學生上學所需的費用近幾年來已大大減少,目前僅需繳納幾十元的書本費即可,如果是相當貧困的家庭還可以申請補助,且補助的人數限額也在逐步的增加,旨在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利。

(3) 師資力量還欠深厚,全校的老師平均年齡為38歲,年輕的教師每年輸入量較少,同時退休教師數量正逐年增加,與城裏的師資相比,該校老師水平較低,且會出現同一個老師同時教授不同科目的現象。

(4) 轉學現象嚴重,尤其是小升中時,很多學生轉入城裏的學校,尋求更好的教育。

(5) 老師轉校現象也有發生,即水平較高的老師會被調入較好的學校。

(6) 本地學生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子女進入學校。

(7) 教學設施欠缺,沒有很好的教學設備,圖書館、電腦室等的建設不是非常完善,且部分住宿樓或教學樓年久失修,非常危險。

主要原因如下:

(1) 目前,該鎮每個家庭對小孩的教育都極為的重視,並且當孩子為適齡兒童時,鎮政府有關部門也會採取有關措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上學的機會。

(2) 揚州市教育局規定: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取消社會實踐活動費、體檢費等服務性收費。所有費用由區、市財政承擔。

(3)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除借讀費、擇校費。農民工子女需到公辦中國小就讀的,只需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提出申請,教育行政部門相對就近安排就讀學校,並按照學籍管理規定辦理入學手續。公辦中國小在確保本施教區適齡兒童全部入學的前提下,對外來人員子女入學要敞開校門,不歧視、不冷落、不推諉,主動承擔起對他們施教的責任。

(4) 對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學生,我市通過各種方式鼓勵企業和社會團體給予捐助。各地積極創造條件,多方籌措資金,資助家庭困難的子女就學,通過設立助學金、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子女就學。

(5) 義務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國家和社會是義務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國家應承擔教育投入的大頭。農村税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經費也大幅度縮減,所以學校的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 現在該鎮的經濟有所發展,家家户户也邁入了小康,所以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極為關注,所以相當多的家庭選擇又遠又貴的城裏學校,為了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從而該校生源正逐步減少;另一個方面,許多的外來人員在我鎮打工,孩子無法照應,所以很多都上了我校,其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使得本地學生數的比率越來越小,生源的質量也在下降。

3、個人的想法與思考

我覺得,已經到了20xx年了,對於我們鎮來説,義務教育已經全面展開,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得起學了。但是所謂的義務教育並不應該僅僅是指所有孩子都能上學,而是指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做到城鄉教育無差距。顯然,就目前而言,我們只能做到量的保證,而質的保證還沒有或者説還不可能得到實現。所以義務教育的質就是新階段裏,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

對於政府來説,政府應對義務教育承擔全部責任。如果藉口發展民辦教育,削弱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那麼就有可能貽害後代。民辦教育並非不能發展,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義務教育階段不應實行營利性的民辦教育,政府必須對義務教育承擔全部責任,這是我國法律的規定,也是執政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只有政府真正承擔起責任,建立一個民主監督體制,義務教育的生存與發展才有保障。

對於目前存在教育資源的不均,在霍橋學校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圖書館的形式開放(由於規模很小,並沒有發揮它的實際作用,裏面的書也都是一些十分陳舊的書);電腦室的非規範運用(由於電腦室較少且設備陳舊,學生使用時間只能是短短的幾十分鐘的上課時間,且由於缺乏該專業的老師,學生上該課只是為了遊戲,違背了電腦室建設的初衷);塵土飛揚的操場(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學校的操場只是塵土,學生體育時的安全難以保證);優秀學生和老師的流失(由於教學資源的缺乏,學校依然是粉筆黑板的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更不可能,所以很多優秀老師被挖走,優秀學生去了更好的學校)面對這麼多城鄉、區域資源不均、 待遇不均的交織,我們要守住自己的靈魂,既要努力使資源做到平均化,也要在平均化還不能實現的前提下,盡最大的能力,給最好的教育給孩子們。義務教育不能喪失靈魂,扭轉教育不均是良心道德工程。展望未來,守住靈魂,才能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的深化,才能激活教育全面走向和諧發展。

對於教師的問題,個人認為教師的編制、流動、待遇需要合理化。農村學校應以學校為單位核定教師編制,核定教師編制要多維考慮。對農村優秀教師的流失應出台相應的措施予以防範。農村教師被別的學校無償引走或拉走,應有補償辦法,使流入地對流出地有所補償,流出地用補償金再聘其他合適教師,或者為在崗教師提供進修機會,這樣才有利於保護農村教育。對教師的待遇應統籌化,在一個地方內應基本平衡,要保證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不虧。只有分配合理才能使社會和諧。

校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農村中國小校長在義務教育陣地裏承擔着重要角色,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裏,選用好校長意義深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所好的學校不在於是否擁有漂亮的校舍和現代化的設施,而應首先在於是否擁有一位具有教育思想、敢於負責、德能兼備的校長,這就需要有一套選拔任用校長的制度原則和指導思想,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開闊視野,擴大選才範圍,應在藴藏人才資源的教師隊伍沃土中提煉發掘精良。要真正從事業出發,從公心出發,堅持原則,排除私情和霸權的干擾。對校長的任期、流動、培訓與歸途以及相應的待遇也應明確規定或要求。校長自身也應有正確的任職動機和人生價值觀,隨時準備吃苦與犧牲,同時,要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業務水平,不斷超越自我。校長隊伍建設好了,義務教育的和諧構建就會更加紮實。

最後我覺得義務教育是平凡而神聖的事業,平凡要求我們實實在在,神聖要求我們高尚完美,這就需要制度和倫理的高度統一與和諧,也需要制度倫理與義務教育本質及環境的高度統一與和諧,使義務教育的管理機制達到恰到好處的最高境界。這樣義務教育的陽光春風就會永駐大地。

農村調查報告 11

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啟動農村消費、搞活農產品流通、改善消費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加快我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從而在更大領域擴大民生、共促和諧,顯得尤為現實與緊迫。

一、XX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的現狀

我區現有的農村市場主要有XX區蔬菜瓜果批發市場、XX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豐樂市場、黃羊中心市場、黃羊再就業市場、黃羊木材市場、永昌集貿市場、武南商貿市場、雙城農貿市場、洪祥集貿市場、古城商貿市場、張義商貿市場及一些鄉鎮集貿點。雖然這些市場為促進城鄉商貿流通和地方經濟發展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現有農村市場越來越呈現出設施老化,存在着整體競爭能力不強,投資不足等現象,加之各鄉鎮市場發育不平衡,市場管理落後。同時,我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力度仍然不夠,建設水平高低不一、建設規模大小不一、綜合效益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且問題不少。總體來看是“先天發育不足,後天發展不夠”。市場設施簡陋、功能不全、輻射半徑小,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拉動不大,馬路市場佔的比重還相當大。概而言之,有以下三種情形:

(一)有市無場。受資金、場地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鄉鎮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集貿市場,於是羣眾自發形成了一個固定的以馬路兩側為依靠的交易場所,尤其在重大節日和蔬菜銷售旺季,整個馬路兩側被當地羣眾和周邊商販所佔據,形成“馬路市場”,如發放、雙城、高壩、古城、吳家井等鄉鎮就是如此。馬路市場伴馬路、街道而存,不僅嚴重影響到了當地的交通,存在着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佔用街道公路作為場地來興市,交通不暢衞生差、形象不佳管理亂,農村消費安全難以保障。

(二)有場無市。受市場建設前期缺乏科學論證、選址不當、管理和服務跟不上、部分商販和羣眾不願交納市場設施費、當地政府引導不夠等多種因素影響,雖然建成了市場,但大部分門面及攤位出現空置現象,集貿市場完全沒派上用場,形同擺設。蔬菜、肉食、百貨、水果等攤點依然常年佔據公路兩側,導致出現“有場無市、市場分離”的尷尬局面,古城、豐樂、雙城、永昌等鄉鎮市場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此種情況。

(三)有場有市。黃羊中心市場、張義鎮中路市場等集貿市場經過幾年來的運作與發展,綜合效益有目共睹。有場有市,改善了當地羣眾的消費環境,拓展了農村消費空間,並通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激活了當地的農村經濟。

二、我區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貿市場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到農村市場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不暢。這是影響當前農貿市場建設滯後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是農村集貿市場資金需要量較大,這對於財政狀況普遍緊張的鄉鎮政府來説是不小的負擔,財政對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投入也非常有限。因此,許多鄉鎮政府雖然認識到了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卻力不從心,拿不出錢來建市場。二是農村集貿市場屬於半公益或者説是準公益性的項目,投入大,收益小,而且回收投資時間長,投資難以收回,依靠社會投資或者引進外商投資的難度較大。

(二)選址不當,佈局不合理,部分市場有“場”無“市”。目前我區有的鄉鎮集貿市場長期處於“空殼”狀態,雖然蓋了房子,圈了地,建了攤位,但場內沒有經銷活動的人流,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究其原因,除農貿市場的規劃佈局建設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缺少政府的引導和規劃外,也不排除選址不理想、難以啟動發展的原因。

(三)重建輕管,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一是市場業主對市場經營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農貿市場設施如何無所謂,只要市場有人來,能產生效益就可以了,沒必要掏腰包來改善基礎設施。二是保潔不到位。市場垃圾隨意堆放,衞生狀況極差。三是管理人員少,制度不到位。對亂佔道、亂設攤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成了倉庫,貨物堆放過多,又不夠整齊,影響市場的總體經營環境。

(四)有特色的專業化農貿市場不多,富具特色的農副產品無市可入。目前,我區農村集貿市場普遍為綜合性的低層次的農副產品和日雜市場,市場建設大眾化,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專業化市場卻不多,輻射能力較弱。XX區富有特色的農副產品很多,如張義鎮的人蔘果、謝河鎮的雙孢菇、洪祥鎮的大蒜、四壩鎮的特色蔬菜、城郊鄉鎮的日光温室蔬菜等等,但是這些農作物在當地卻沒有專門的市場提供銷售平台,僅依靠農户自行經營,自行儲藏或者銷售。大宗的農作物與經濟作物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銷售以及倉儲等。從而導致經濟效益不能充分發揮。

(五)對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的重視不夠。鄉鎮政府對於農村集貿市場建設不夠重視,沒有很好地研究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條件、佈局、培育及管理規律,有意無意忽視了農村市場建設,聽任其自生自滅。部分農貿市場想建未建,或者建了卻又無人進場,都是一拖數年不着急,無人來算經濟賬。

農村調查報告 12

目的:體察民情,瞭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xx年2月x日—2月x日

地點:xx省xx市xx鎮 xx村

組織者:xx省xx實驗中學

一 調查數據

概況:

xx村共有230户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 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 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 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説: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説: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説,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xx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説"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説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農村調查報告 13

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農村土地流轉現狀,更好地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積極探索土地規模經營的新路子。縣委辦公室組織人員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農村土地流轉的總體情況、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的措施建議。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我縣家庭承包耕地面積481654畝,承包農户 83341户。截止20xx年7月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16567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3.4%。流轉出土地的農户2466户,佔承包總户數的3.0%,其中已簽訂流轉合同的1060户,佔流轉出土地户數的43%。現對我縣土地流轉情況分析如下:

1、按土地流轉形式分:轉包的3985畝,出租12557畝,互換25畝,分別佔流轉總面積的24.1%、75.8%、0.1%;

2、按土地流轉受讓方分:流轉入農户4864畝,流轉入企業的11703畝,分別佔流轉總面積的29.4%、70.6%;

3、按形成的規模分:形成規模經營11179畝,沒形成規模5388畝,分別佔流轉總面積的67.5%、32.5%;

4、按流轉的組織形式分:農户自發流轉面積2834.7畝,委託鄉村組織流轉面積13732.3畝,分別佔流轉面積17.1%、 82.9%。

5、按流轉的期限分:流轉期限30年以上10207畝,10年以下6360畝,分別佔流轉總面積的61.6%、38.4%。

二、土地流轉的主要特點

(一)土地流轉以出租為主,轉包為輔。從調查情況看土地流轉有三種形式,出租、轉包、互換,分別佔流轉面積的75.8%、24.1%、0.1%,由此看出我縣土地流轉以出租為主,轉包為輔。轉讓和入股等形式的流轉還沒形成。

(二)流轉面積雖然不大,但已形成規模經營。儘管土地流轉面積僅佔總面積3.4%,流轉面積較小,但土地大部分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如xx集團租賃秦xx鄉10000畝土地從事種植和養殖。xx有限公司租賃xx鄉1394畝土地發展觀光農業。xx公司以每畝900元價格租賃xx鎮農民565畝土地建立蔬菜基地,產品加工後出口國外。

(三)土地流轉時間長期化。從調查情況看流轉期限30年以上的面積10207畝,佔總流轉面積的61.6%,流轉時間出現長期化現象。

(四)土地流轉動機發生變化。前些年,一些村級組織和農户為了完成税費上繳任務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罰,把土地無償甚至“倒貼皮”轉包給別人,土地使用經營權不僅沒有收益,反而成為一種負擔。近年來,中央對新農村建設實行了“多給予,少收取”的政策,特別是取消了農業税,實行了糧食貼補政策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漲,加快了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步伐,土地產出效益明顯提高,不論是村社集體組織規模流轉,還是農户自主進行流轉,其動機都是為了增加收入,因此,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比過去有所提高。

(五)土地流轉的範圍不斷拓寬。中央實行一系列惠農政策後,農民種田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惜地意識提高。流轉的土地由當初主要是撂荒地擴展到良田。土地流轉從農户相互間的自發流轉向組織化、有序化流轉發展。土地流轉的對象由原來的村內進行,擴展到龍頭企業。經營內容從種糧為主轉向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三、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一)流轉機制不健全。土地流轉處於初級階段,缺少有效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形成市場化運作的土地流轉機制,缺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流轉信息不暢,鄉鎮辦農經人員缺少指導而忙於其他事務,思想上不夠重視,導至土地流轉程序不規範,大部分土地流轉沒有到村和鄉鎮辦備案。流轉以口頭協議為主,書面協議很少,雙方的權責利沒有明確約定,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協議糾紛。

(二)流轉文書管理不完整。所有鄉鎮辦沒有建立流轉枱賬。即使有的簽訂了合同或協議,也沒到村備案,更沒有到鄉鎮辦農經部門鑑證、存檔和備案,至使農經部門對土地流轉的真實情況難掌握,一旦發生土地糾紛,由於無依據,無法進行審核,不利於糾紛及時解決。

農村調查報告 14

我於20xx年1月至4月,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席麻灣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深化教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特點、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席中進行,共發問卷237份,回收有效問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學生座談結果顯示,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分析

1.學習態度

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

2.學習目的

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二)當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

三、對調查結果的深思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分析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中學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農村調查報告 15

前言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電視媒體也曾報道過“垃圾圍村”的現象。以前人們只重視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處於邊緣位置的農村地區的環境破壞問題往往被忽視。隨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重視村容村貌的整潔,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得到普遍的重視。筆者通過實地考察和在農村生活多年的經驗並加以深入思考,理論結合實際精心撰寫了本文。簡要論述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背景原因、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及其解決方案。筆者認為其言論無論多麼精妙都只是高閣之談,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還需要得到實踐的檢驗。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縣新廠鎮營寨村為例,分析了造成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還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意見措施,筆者認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處。

一、營寨村簡述

新廠鎮營寨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地處靖州縣邊陲,與通道縣縣溪鎮接壤。全村共六個自然團,名多村民。營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極為不便,境內沒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還沒有一條正式的公路,通往鎮政府駐地的公路正在鋪築當中,工程竣工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多年以來當地村民都是經過泥濘的盤山公路去往通道縣縣溪鎮,而很少再到新廠鎮趕集。該村的落後與閉塞全縣聞名,雖然如此,由於當地村民勤勞能幹,坐山吃山也是温飽有餘,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這得益於當地的香菌種植產業。該村相當一部分的村民都從事香菌種植,尤其是上營寨和下營寨更勝一籌。香菌種植給該村帶來的財富一時間還難以統計到具體的數字,但是,自從種植香菌以來村內面貌的改變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時顯著的。

與此同時,香菌種植業給該村的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生態環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壞。極不符合“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針的“村容整潔”一條。

二、營寨村環境惡化的現象、特徵及危害

一營寨村環境污染現象簡述

營寨村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為突出。筆者便有深刻的體會。從前的青山綠水被糟蹋得遍體鱗傷滿目瘡痍不堪入目。

該村的環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區域呈帶狀分佈,而又以有居民帶更勝。營寨村各個自然團都有其賴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團寨而過,或繞團外而流,這些水量並不豐富的溪流是當地主要的水源,不僅灌溉農田,還為當地居民提供滌衣洗菜之便。營寨雖處於閉塞之地,但山水田園風光清秀無比,民養自給有餘。但是現在已經儼然不是那般模樣,小溪裏沉積了厚厚的淤泥,爛橘子爛菌包破塑料袋將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現斷流現象,如廁後使用過的衞生紙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併統統傾瀉於小溪當中,不但有礙觀瞻,時間一長臭味熏天。

處於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當地村民卻不以為然,得過且過,放任自流。還在門前溪流中餵養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鴨糞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們還在這樣的水質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據食物鏈的原理,最後傷及當地居民在所難免。

二營寨村環境污染的特徵

1、污染來源單一。污染源主要是當地農業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爛菌包。爛塑料袋、如爛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現為水源污染。幾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裏,遠遠超過了溪水的自淨能力。

3、污染區域集中於居民區及河灣處。很多居民為圖方便就近傾倒垃圾,所以很多門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積了很多垃圾廢物。溪水拐彎處則沉積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時間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漲水的時候,由於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會把沉積下來的垃圾沖走,但是最近這些年由於河道淤塞嚴重,垃圾數量劇增等原因溪水已經無力帶走沉積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時間由原來的季節性污染轉變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艱難性。環境破壞了需要治理,但是農村環境的治理起碼受到一下兩個因素的制約:

1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環保意識薄弱,對環境污染問題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維護還缺乏認識。

2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奇缺。污染起來是舉手之勞,而要治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規模的治理、清除和保護沒有一定的經濟支持是不現實的。

三營寨村環境污染的危害

這樣的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的嚴重性和廣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破壞當地生態平。被污染的小溪內魚蝦幾乎滅絕。

2、不利於飼養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於人的身體健康。人是環境污染的最終和最大的受害者。因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環境下成長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滌後的蔬菜人們所呼吸的是惡臭難聞的被污染後的空氣。

4、間接危害到城市區域。當地被污染的農產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間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於當地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以環境換取的繁榮一定是不持久的。總有一天人們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局面。它將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時代的一個不和諧音符。

6、對當地形象影響不好。環境的破壞時人們素質低下的表現。

總而言之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時百害而無一利,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和當地居民的重視,抓緊治理。

三、營寨村環境污染的治理

縱然是困難重重,總不能因噎廢食。權利弊,人們還是支付不起環境污染的沉重代價。它所帶來的危害不只影響一個人,而是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今後的子子孫孫

治理環境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麼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於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體方案之前筆者認為還需要花一些篇幅來論述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問題。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我們制行動方案時有宗法可循。

筆者認為有關治理農村環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條件的措施,這樣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的方法。例如營寨村是一個貧困山區在財力上無法安排專門的環衞車輛就不要做這樣不切實際的幻想,應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解決類似問題。

二依靠廣大羣眾。“人民羣眾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發動羣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脱離了羣眾,一切都是空談,毫無價值。

三從根本入手,標本兼治。這個根本就是要通過環保教育提高廣大羣眾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發揚熱愛家鄉熱愛家鄉河山的精神,杜絕不良衞生習慣,積極愛護公共環境。人的覺悟提高了,自然就不會再做有害生態環境的事,環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護好。

四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這是我國在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根據上述幾點原則方針,結合營寨村實際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加強環保教育,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從分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宣傳教育工作應該由村委會安排人員專人專辦,這項工作應該長期堅持不容放鬆。

二制定本村的環境保護日程表,具體規劃每一個時段季節的環保目標。第一步是在汛期來臨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應該在汛期來領之時藉助水力將河道清理乾淨,將沉積多年的垃圾沖走第三步應該鞏固成果,積極防範,杜絕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關的保護措施,全體村名共同協商制定後嚴格執行。

四責任到户,責任到人。每户居民負責自家門前路段流域的環境衞生。

五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設衞生監督員巡視本村衞生。污染公共環境者應給予一定的罰款。

六探索新的運作模式。一個村可以成立一個環保合作組織,每個組設分理處。每個自然團應該選擇合適場所作為垃圾處理場,垃圾焚燒場應遠離居民區。實行“户、團、村”模式,户分類,組回收、村收購。也就是説每户居民事先將

垃圾分類,將可回收的廢棄物分離出來以適當價格賣給環保合作組織,然後每個組派專人定期回收可循環利用的廢棄物儲存,最後由村統一再能行二次回收並轉運出售,所得款項將用於本村環境保護的日常開支。

七開展衞生評比工作。在本村轄區範圍內的各個小組或自然團之間進行衞生評比工作,定期評比一次,評比的內容主要是看該團組的公共衞生情況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潔,評比出最佳衞生團寨和最差衞生團寨通報全村,表揚先進批評落後。

八嚴禁在上游河段飼養或放養家禽家畜,以免動物糞便造成水質污染。以上八點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建議,僅供參考,不足之處可在具體實踐中補充或修改。

四、結語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並不希望生活早污濁不堪的環境當中,我們呼喚青山綠水,那就要從我們每一個做起,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做起。有時候文明只是舉手之勞,營寨村相較於其他村而言經濟較落後,但我們必須讓環保先行,保護好這原本美好的青山綠水,這或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謂“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鈎。”只有這樣才能為我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恆久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比別人先建成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標籤: 農村調查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d4p6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