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環保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1

前言

隨着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已經從九十年代時城市蔓延到了現時農村,垃圾亂倒,塑料袋滿地飛,曾經的清清小河日趨發黑,可以説現在地球上真正純淨的地方所剩無多。現在的鄉村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純淨,而被污染取代。就此問題,我對家鄉的環保狀況做了簡單的調查,現對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地居民對環境污染的瞭解和環保的重視程度

當地大部分人對環境污染是有深入瞭解的,知道這樣做或那樣做是對環境有害的,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比如説植被問題吧,當地居民知道植被在環境保護中起那麼大的作用後,不僅少去砍伐樹木,而且還主動去栽種樹木以保護環境,近年來,在的道路兩旁能夠看到更多的綠色,這得益於當地居民栽種的速豐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時刻注意對環境的保護,比如説對塑料袋的處理,他們都不會隨地亂扔,而是集中起來,到了一定程度再集中處理。由此可見,當地大部分人還是具有環保意識,熱愛環保,主動去保護環境的。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對環保問題視而不見,不僅不去保護環境,反而去傷害環境,比如説,近年來當地農民引起了養豬熱,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濟發展機遇,可以帶領農民發家致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給國家,給農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是隨着養豬事業的發展擴大,豬糞卻成了環境的殺手,雖然基本上每個養豬户都建有沼氣池,可以處理豬糞,但是畢竟空間有限,沼氣池容不下又不能放在豬圈,只能放在外面的空地,如此一來,不僅污染了空氣,引起空氣質量下降,而且下雨的時候豬糞隨雨水流進小河,引起水污染,影響人民的生活。還有沼氣池裏面的糞水滿了,有些養豬户直接排進小溪裏,不僅將溪水弄得又髒又醜,而且將無色的水變成了黑色,讓人望而卻步,居民洗衣服洗菜只能在家裏用自來水洗了,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調查當中我發現,自從在家裏洗衣服洗菜以後,家裏的一個月的生活用水比以前用多了一倍。還有,死亡的豬仔處理也是個問題所在,特別是在豬仔生病高發期,死亡的豬仔增多,處理起來麻煩,很多養豬户都是直接把死亡的豬仔扔進小河裏,以為它們可以隨溪水流走,不會污染環境,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能流走還是會污染環境,況且很多還是不能流走的,堵塞在河道里,腐爛,發臭,進而引起環境污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還有就是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現在村裏有了固定的垃圾處理區域,居民都主動把垃圾倒在那裏,在這一點做得很好,但是,垃圾是倒在了那裏,處理卻沒有及時,風一吹,垃圾到處飛,最後還是相當於亂扔垃圾。

二,部分人對環境保護冷漠的主要原因

記得一句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現在可以説是,世上沒有永遠的環保,只有永恆的利益。我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問題,合理處理豬糞要錢,正確處理死豬仔也要錢,在農村,掙那麼一點錢已經不容易了,誰還會願意出錢處理那些東西,還有就是環保意識還不夠深入,環保意識是有了那麼一點點,但是隻是意識到小區域的環保而忽視了大區域,死豬仔的處理就是一個例子。懶惰思想也是個原因,拿死豬仔處理來説吧,其實可以多花費那麼一點點力氣挖個坑將死豬仔埋了,這樣不僅可以給土地增肥,還減少了污染,可是為什麼就不捨得出哪一點力氣呢,這就是懶惰,還有垃圾處理也是一樣,倒過去了就順便給處理了不就結了嗎,何必要等。在調查採訪當中,他們表示對於死豬仔和垃圾等的處理我何必多出那麼一點力氣去處理呢,我又沒得好處!

三,農村環保問題應該引起更大的重視

在調查中,少量人對環境的破壞與惡化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居住環境很重要,環境的惡化會引起一系列問題,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主動保護環境,發展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以犧牲環境求發展,一切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發展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在環境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注意環保。大部分人認為只要自己居住的周圍還是看起來乾淨就行了,要求不高。這説明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農民環保意識急需提高。農村環保問題應該引起更大的重視!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我家鄉的人民對環境保護還是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環保問題突出,這主要是是由於環保意識欠缺和價值觀偏向所導致。我希望當地政府部門能夠以實際行動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對存在的污染採取行動進行處理,將原來清水還原回來,給當地人民一個好的生活生產環境。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對亂扔禽畜屍體的人進行通報批評甚至處罰。當地村民應當從生活中小事做起,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不要為己之利益而損害環境,更不要因為懶而損害環境,這些都是不值得的,最終的後果都是自己承擔的,為自己着想,為後代着想,從現在開始,投身環保中去吧!

五,附錄

此次調查因為以口頭採訪為主,沒有足夠多的詳細的數據説明情況,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2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着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團委以及老師的與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6人的大學生志願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瞭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同時,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願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較深層次的瞭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請教相關專業人士,對調查內容有了較為全面較為正確的認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並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時出發到達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準備實地調查。

(2)開展實習活動

1、7月22日~7月25日,進行問卷調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訪交談的形式與當地農民溝通,進一步瞭解情況。

3、7月28日召集村民,進行環保知識科普工作。

(3)後期總結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並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瞭解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於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於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並沒有解決辦法。而對於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並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於並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並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並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並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並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並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裏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製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並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於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製並不瞭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並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説,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並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五、農業環保現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保現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科學種田,從根本上清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説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不足,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村委會應聯繫有關部門,加大農業環保知識下鄉的力度,是科普知識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同時,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同時引進農業人才,在人才上“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同時鼓勵引導村民有關部門進行諮詢學習農業環保知識,只有政府社會村民三方共同努力,這一問題才可得到更好地解決。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規範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規範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避免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成本。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穫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與分析與整理。並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請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3

按照我局週五調研日工作總體安排及主要課題分解要求,我們採取走下去、請上來等方式,對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工作進展

大慶市現轄五區四縣、58個鄉鎮、482個行政村。全市人口281萬,其中農村人口138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49%。由於縣域經濟條件限制和歷史欠賬,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較差、環境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市多年來堅持以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區域生態,見到明顯成效,讓胡路區、杜蒙縣成為省級生態縣(區),49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383個鄉鎮村被命名為市級以上生態村。

(一)建立機制,強化基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心為縣區,為此,我們重點實行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四級管理。在全市58個鄉鎮設置了環保助理,380多個行政村配置了環保監督員,實現了市、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的四級管理機制,把環境監管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二是強化能力培訓。專門編制了有關農村環保工作的講義,組織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環保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增強基層環保隊伍的知識儲備。三是強化載體帶動。通過生態縣區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的具體實踐,基層環保隊伍的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強化目標考核。全面實施生態縣(區)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高標準、嚴要求,農村環境監管有效加強。

(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為了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我們重點在規劃設計上狠下功夫。首先,是納入總體規劃。把生態示範創建和農村環境保護納入《大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生態市建設規劃中都明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第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加快生態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市建設實施方案》,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責任、年度實施進度和推進措施。第三,是科學謀劃項目。按照全省統一安排,建立我市“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庫,入庫項目61個,並對入庫項目進行了初步設計。

(三)各負其責,合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十二五”以來,環保、林業、畜牧、水務、建設等行業主管部門多措並舉、合力攻堅,取得較好效果。自然生態有效保護。累計造林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1.5%;禁牧草原1034萬畝,累計治理“三化”草原(場)60萬畝,草原“三化”比率降到29%;大同西大海濕地、林甸東興草甸草原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16個。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累計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5.7萬户,14萬農村人口受益;綠化村屯746個,村屯綠化達標率76%;實施畜禽三進三退工程,新建、改擴建養殖場(小區)538個,16.2萬畜禽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大力開展秸稈禁燒環境監管,提倡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推廣測土配方500萬畝,有效控制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強度;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基地600萬畝,獲得“三品”標識490個。功能設施有效增強。我市四個縣在全省率先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場和生活垃圾處理場,實現了“兩廠(場)市域全覆蓋;強化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建設3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07處,22.08萬農民喝上放心水;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向農村延伸,實現了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

(四)突出重點,連片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關鍵是整治,重點在村屯。一方面,爭取項目推動整治。國家和省從20PC年開始,針對各類突出的環境問題,啟動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列入中央和省計劃項目16個,總投資2374.93萬元,其中,中央投入797萬元,地方配套700萬元,村民自籌877.93萬元,整治村莊16個,受益人口5.8653萬人。另一方面,藉助減排促進整治。兩年來,全市列入全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農村畜禽減排項目共160個,去年完成項目76個,減排化學需氧量4415.62噸、氨氮174.94噸;今年,由於洪水影響,我市計劃項目84個,到年底可完成項目77個,將進一步為全市污染減排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問題

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對照先進地區經驗,結合調研情況,我們深深地感到,儘管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對照黨的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對照國家和省關於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任務,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一是基層環境管理水平低。在農村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上,我國很多地區走在了前面,積累了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山西省陽城縣把環境監管的觸角向農村延伸,全縣18個鄉鎮467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持證上崗環保監督員,在山西省率先實現了環境監管縣、鄉、村三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在鄉鎮層面,實現了“五有一專一保障一開展”。“五有”,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專”,就是鄉鎮配備了1至2名專職環保監督員;“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得到了保障;“一開展”就是有效開展工作。在行政村層面,實現了“六有一保障一發揮”。“六有”,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一發揮”,就是能夠發揮作用。我市雖然在鄉鎮、行政村環保隊伍的建設和能力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短期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於沒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保障,且環保工作人員多為兼職、非專職,素質偏低、流動性大,水平提升難度很大,難以適應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是農村環保激勵機制弱。為了加快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持續改善農村環境,我國一些地區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相繼出台了“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村改善環境的積極性。河南省三門峽市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示範創建以獎代補考核辦法中規定,對於國家級生態縣、區創建,完成規劃編制並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縣、區政府3萬元,通過環保部驗收命名的獎勵縣市、區政府10萬元;對於生態鄉鎮創建,完成環境規劃編制並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鄉鎮政府1萬元,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3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5萬元;對於生態村創建,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的獎勵行政村1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村命名獎勵行政村5萬元。同時,為鼓勵對生態示範創建工作的探索和創新,對生態示範創建中在環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方面具有推廣、示範、借鑑意義的生態工程予以褒獎,獎勵最高金額為10萬元。由於我市沒有建立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鄉鎮和行政村的創建熱情不高,創建質量得不到到保證,不能充分的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三是治污項目建設推進難。20PC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相繼制定了“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實施方案、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加強“十二五”資金管理的指導性意見,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村莊實行“以獎促治”,對達到生態建設示範區標準的實行“以獎代補”。同時,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參照國家政策,安排本級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由於歷史欠賬和縣域經濟緊張,我市雖然在四縣分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但鄉鎮和行政村的生活污染治理還沒有全面展開,生活污水管網尚未鋪設到位、生活垃圾存貯和收運體系尚不健全,規模化養殖場糞便污染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理,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還存在差距。按照省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的要求,到20PC年,全市具備條件的小城鎮要完成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置設施建設,60%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要配套完善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困難很多,壓力巨大,迫切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市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建立迫在眉睫。

四是生態示範創建差距大。省政府將我市、杜蒙縣、肇源縣列為全省生態創建試點,對我市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給予厚望,對照生態市考核標準,特別是國標中規定的“三個80%”,我市達標難度很大,目前我市9個縣區,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生態縣區,58個鄉鎮僅有4個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482個行政村中國家級生態村還是空白,此外,在具體指標上,我市的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單位GDP能耗、森林覆蓋率等指標還遠遠達不到國標要求,要想在“十三五”期末實現國家級生態市創建目標,尚需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創建步伐。

三、對策措施

“十二五”已經走過三分之二時間,即將進入衝刺之年、收關之年,形式嚴峻、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戰略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着力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進一步鞏固環保模範城市成果、加快生態市建設進程做出積極貢獻。具體工作上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

1、超前規劃研究,力爭在頂層設計上實現新突破。在系統總結評估“十二五”農村環保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一是現實基礎專題研究,系統全面掌握我市農村環保基本情況;二是制約瓶頸專題研究,調查分析制約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關鍵影響因子,確定需要整治的重點環節;三是治污技術專題研究,調查論證適合我市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態修復的先進技術;四是引導政策專題研究,探討工業反哺農業、社會資金吸納等有利於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制度、政策;五是目標任務專題研究,確定我市“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六是管理機制專題研究,研究制定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保障措施。

2 、深化監督管理,力爭在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項目建設是改善農村環境的有效途徑,重點是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做好項目。對於已經入庫並有希望獲得支持的項目,抓緊可研和方案設計,落實項目前期。二是爭好項目。對於沒有入庫,但卻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項目,組織縣區積極向上爭取,爭取列入計劃,獲得支持。三是建好項目。對於已經列入計劃獲得支持的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保證進度、保證質量、保證達標。四是管好項目。對於建成投產項目,要加強治污設施環境監管,確保穩定運行,達標運行;對於在建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實施督察督辦,規範建設、規範管理,確保項目建成運行後達到設計目標。

3、搞好協調推進,力爭在綜合治理上實現新突破。主要是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農村環保聯合行動,確保實現既定目標。努力修復自然生態。通過植樹造林,綜合整治土地沙化、鹽漬化,治理水土流失;通過草原修復,促進草原改良、草原植被恢復;通過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全面控制面源污染。推進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項目,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強化“三區”管理、推進“三區”治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測土配方,控制農藥和化肥施用。三是改善居住環境。繼續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垃圾治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村屯綠化、道路綠化,深入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

4、創新管理模式,力爭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環境管理機制模式,加快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一是納入目標管理。將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建設列入年度生態縣(區)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做到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在鄉鎮政府設置環保辦公室並配備1至2名環保管理員;在行政村設置一名環保監督員。二是強化素質教育。實行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持證上崗制度,20PC年上半年完成58個鄉鎮環保管理員的崗位培訓,下半年完成482個行政村環保監督員的崗位培訓,合格的分別核發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上崗證。三是實施工作考核。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由縣(區)環保部門和鄉鎮政府雙重管理、雙重考核,由市環保部門制定工作考核辦法,縣(區)環保部門具體實施考核,並將考核結果通報縣區政府和鄉鎮政府。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4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麪??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閲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儘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衞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衞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於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並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於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説,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鈕釦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裏,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於植物的生長髮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實踐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於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羣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於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羣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於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羣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羣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5

現將此次實踐調查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於農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種植養殖業廢棄物逐年遞增,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業污染逐漸向農村轉移等原因,導致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不僅影響廣大農民羣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也制約着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重要的威脅。為此對農村所在居民環保意識展開調查。

二、 調查內容和結果

本次調查共對120位村民進行提問。

問1:你認為垃圾可以倒在哪裏?

答:路邊,隨便哪裏,沒有的空地,其他。

問2:你家的垃圾倒在哪裏?

答:路邊,隨便哪裏,沒有的空地,其他。

調查結果顯示,問1中有34%的人會倒在路邊,25%的人隨便哪裏倒,30%倒在沒有的空地,其他的為11%。問2中有14%會把自家的垃圾到在路邊,6%的隨便倒,78%會把垃圾倒在沒有的空地,2%在其他地方。

據調查表示,雖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應該對方在諸如垃圾箱之類的指定地

點,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還是習慣於將垃圾對方在一些被認為沒用的空地上。其原因有幾點:

( l )農村人口多,日產垃圾量多,而且居民點分散,沒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場所;

( 2 )以前還可以將部分垃圾撒入田裏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學肥料,另一方面也由於越來越多的耕地被廠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後。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對環境的影響。

問3:什麼是“環保” ?

對此問題,知道“環保”是“環境保護”的居民佔 87 % ,但其中只有 20 %的居民能具體進行結實,而且,在這部分人中務農者僅佔 18 %。

問4:你知道什麼是“白色污染” ?

知道並能舉例説明者佔 43 % ,其中務農者佔 20 %。

問5:你知道為什麼要使用“無磷洗衣粉” ?

對該問題,能正確回答者不到 5 % ,而且這部分人都是年齡在 20 一 35 歲之間的工人、醫務工作者、教師等見識或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的非務農人員。

從調查中看,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相對較差,對環保知識瞭解不多。這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居民們長期生活在環境相對安靜的農村,對環境污染造成的體驗較少,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環保的積極意義。

(2) 農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質較低的農民佔絕大部分,由於文化程度的限制,獲得各方面信息的來源也較狹窄,影響他們環保意識的加強。

(3) 部分農村居民從祖輩開始沿襲了一些不良的衞生習慣(如隨處倒垃圾等)一時間還難以改變過來。

三、 調查結論

(一)農村居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的環保意識較差,對環保知識的瞭解不多,還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環保的積極意義。

(二)周圍環境的污染固然與居民的環保意識有關,而另一方面,農村中存在的客觀問題也不容忽視,如農村人口多,日產垃圾量多,且居民點分散,沒有或很少有固定的垃圾堆放點等。

(三)目前,農村環境相對城市而言不太嚴重,所以還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在城市大搞環境建設的同時,農村的環境污染卻日益嚴重下去。

四、調查體會

從這次調查中體會到農村居民環保意識差,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水平低下,受教育少,有些人根本沒機會接受教育。老一輩的人環保意識差,就連新一代的年輕人環保意識也不高,其原因不得而知,由於農村家境貧困,文化素養低所致。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不只要關心自己的衣食冷暖。還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周邊環境。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讓生活更美好,更健康。這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反思,而是要行動起來,從身邊環境做起。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6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村民的物質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足。但在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時,農村村民的環保意識並不如人意,農村的環境質量非但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有些問題日趨嚴重。農村環境問題給村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

一、村民環保意識現狀觀察

就説説我生活的村子吧!有些村民愛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但這些人卻還習以為常。個別村民有時還會不顧後果地把垃圾隨便倒在空曠地、河流中……比如:甌江的上游岸邊就浮滿了大量的垃圾。這樣做既污染了空氣,還使土地變得不肥沃和讓清澈見底的河水變得渾濁不清且臭氣熏天!村民們差不多都習慣用一次性飯盒、塑料袋等,有些人用完後就隨地亂扔。在早餐店的門口,我就常看見許多的一次性用具……有的時候有人清理,但有時候也會有數不勝數的泡沫飯盒等垃圾亂糟糟地躺在地上,殘留的豆漿也把地上弄得髒兮兮的。當村民們買一些肉類的食物時,常會多要一個塑料袋,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村裏的用水情況也不太樂觀,如有些村民洗手搓肥皂時,一直把水龍頭開着等,這種洗手的行為浪費了不少水……

二、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分析

村裏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環保的現象呢?關鍵是在於村民的環保意識薄弱。下面就讓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吧。

首先,環保宣傳管理的不到位。

村裏對於環保生活的宣傳有,但還不是很有效。由於長期農村生活的習慣,使得村民一時較難改變長期的生活陋習。村民們的環保意識較差,隨地丟垃圾、亂潑髒水、亂倒垃圾等等……由於村民陋習短期內改變的難度,再加上村委會的事務繁忙,村裏對於環保的宣傳不能夠經常性地長期紮實推進,這樣使得村民的環保意識難以得到有效的改善。這種偶爾的並不長期有效的宣傳環保生活,使得環保的意識未能深入人心,使得村民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烈,才會有那麼多破壞環境的人。

其次,環保宣傳的形式的不新穎。

村裏對於環保的宣傳標語是有的,但是這些宣傳的標語,未能足夠吸引村民的眼球,使得數量上較少的環保宣傳,在真正的落實上也不是很到位。比如:環保宣傳的標語形式過於呆板,未能給村民產生強烈的震撼,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而已。如果能夠在一些花草邊上貼一些幽默的標語,這樣就會使得宣傳的效果能夠更加明顯,要知道這可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許多人都是因為看了這些標語而變得更加愛護環境的。

最後,環保設施設計不合理。

農村的垃圾桶的功能不是很齊全,沒有進行合理分類。造成人們隨便地把一些有害垃圾與無害垃圾放在一起。要知道,如果把廢電池丟在水中,河水將大部分污染,而魚兒也會成千上萬地得病或死亡;把用塑料做的東西埋在土壤裏,則不但不會消失,還會對土壤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而把果殼一類的東西放進土壤中,則會長成大樹,造福子孫。可見垃圾分類是很總重要的。如果不小心弄混雜了,則會造成不良的後果。還有,垃圾桶的擺放位置也沒有太合理。如下灣村的有些地方擠滿了垃圾桶,有些地方則空落落的,這也是其中人們亂扔垃圾的一個原因。環保設施的設計不合理,客觀上使得村民環保意識“被薄弱”。

觀察和分析了我所在村子環保方面存在的不足。現在,我作為一名居住在村子裏的小村民,來説説改善村裏環保問題的幾點建議:

三、增強村民環保意識的建議

1.希望政府儘量地用舊垃圾桶改進成分類型垃圾桶,如果資金足夠,建議另外多增加幾個。此外,建議放置垃圾桶時,也應該按照合理的距離。

2.讓村委會多多宣傳環保知識,使村民們養成自覺環保的好習慣。也多多宣傳低碳生活。

3.按照上述部分所説,建議在花壇、草坪旁豎起牌子,在上面寫上“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等類似的環保標語。

4.建議村委會組織大家在‘‘全國環境保護日’’等節日時,去清潔大自然。

5.一些東西可以回收再利用,希望小區多多舉行環保比賽,看誰回收利用的東西做得最漂亮、實用,並評出‘‘環保標兵’’,頒發獎章和相應的獎品。

6.希望人們隨身攜帶紙巾,以備吐痰之用。

7.派村裏的一些管理人員去觀察村民,看看村民做到了環保了沒有。如果沒有,請加以提示。

8.希望人們在早餐店等場所儘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9.希望人們隨身攜帶一個布袋,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10.水可以循環多用,如養魚水可以澆花,洗手水可以拖地,我們要節約用水。

11.有垃圾的場所要提醒工作人員及時清理。

通過這次的調查,我觸景生情想起了以前有時亂扔垃圾、喜歡用塑料袋的情景,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我一定會好好地愛護環境!環保,只在那一瞬間。你留意了,別人便會向你投來敬佩的目光!只有環保了,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文明的社會!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7

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日益改善,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現將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做如下報告:

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各類污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程度深,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的蔬菜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這兩類污染在很多地區還直接破壞農業相關生態系統,對魚類、兩棲類、水禽、獸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

二、由於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後產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以及具體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5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30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然而,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發展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環境管理落後於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並沒有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對人羣健康的威脅卻在與日俱增。

三、鄉鎮企業佈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

受農村自然經濟的深刻影響,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徵、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村村點火、户户冒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難,還導致污染危害直接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佔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鄉鎮企業佈局不合理,污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於工業污染物平均處理率。

由於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迅速“小污”變“大污”,而且已經“小污”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羣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當採取如下措施:

1、加強環境立法,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明確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

2、 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城鄉分治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着嚴重的不公平現象。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國家把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於專項治理的排污費。

3、強化扶持力度,建立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政府應對農村和規模以上的企業污染治理,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排污費返還使用,規模以上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可以申請用財政資金對貸款貼息等。

4、探索科學的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效率。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不同於城市、工業企業的污染,不能簡單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創新,以適應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進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8

為有效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8月下旬,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先後到經濟開發區、茌平縣、冠縣及市直相關部門對全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沼氣工程建設、畜禽養殖廢物利用以及秸稈氣化項目,聽取了政府、環保部門的情況彙報。通過調研,委員們基本掌握了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就如何促進我市農村環保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農村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為重點,狠抓農村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組織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試點,持續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等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使農村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一)生態建設穩步推進。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落實生態山東戰略建設生態聊城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工作。在目標責任體系建設中,始終把農村環保有關工作要求列入考核的重要內容,賦予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規模化畜禽養殖及養殖小區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等指標較重的分值,將生態市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市環保部門與農委聯合印發了《聊城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督導各縣(市區)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根據《國家級生態鄉鎮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省級生態鄉鎮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要求,我市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創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1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35個鄉鎮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

(二)“以獎促治”項目效果明顯。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以獎促治”是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政策措施。我市積極督促有關縣(市區)做好“以獎促治”項目建設和運行,及時對項目進行現場檢查,保證了專項資金充分發揮效益。20PC年以來,我市共有10個項目列入“以獎促治”中央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計劃,20PC年,我市設立了市級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如,冠縣東古城鎮田馬園村秸稈焚燒煙塵治理等項目,對改善當地農村環境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發揮示範作用。去年,山東省把臨清市列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市之一,目前,中央、省已給臨清市撥付資金1000萬元,聊城市和臨清市已按照補助資金不低於30%的比例,共同籌集地方配套資金348.8萬元。20PC—20PC年度示範項目已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切實發揮了示範作用。

(四)切實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的管理,嚴禁在飲用水地、輸水河道附近建設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廠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認真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督促未執行的企業限期整改,逾期依法進行嚴肅處理。

二、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我市農村環境面貌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由於農村環保工作面廣量大、基礎條件弱,滯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一)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業發展造成的污染。隨着我市各類工業園區不斷壯大,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一些園區、企業沒能很好地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對周邊農村地區環境造成較大影響。近年來,隨着縣以上園區對項目環保門檻的標準提高,一些污染項目向鄉鎮和村莊轉移,形成了新的工業污染源。

二是農村生活造成的污染。近年來,農村地區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產生量和排放量不斷增加。我市共有農業人口約492.81萬人,年產生生活垃圾約為88.94萬噸,由於農村地區基本上未建立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這些垃圾被堆存在田野、溝渠和坑塘。據估算,全市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年產生量約4676.77萬噸。絕大多數鄉鎮、村沒有建設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三是種植業生產造成的污染。我市是傳統農業大市,全市耕地面積為53.09萬公頃,化肥施用量、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農藥施用量分別達到41.96萬噸、2.58萬噸和1.08萬噸,這些農業生產資料的大量使用,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另外,農業生產產生的部分秸稈、藤秧等廢棄物得不到較好的綜合利用,堆放在田間地頭,佔用了大量土地資源,部分農民缺乏環保意識,焚燒秸稈,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

四是養殖業生產造成的污染。隨着我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畜禽糞便污水大量增加,相關存放、處置設施不完善,在部分養殖業集中的區域,養殖糞便和污水隨意堆放和外排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僅污染水體和大氣環境,畜禽糞便中所含的病原體也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

(二)造成我市農村環保問題的原因

當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問題,既有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法規不健全等客觀和歷史原因,也有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等主觀和現實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一些地方存在着單純的經濟觀念,將大部分工作重心放在發展經濟和招商引資上,環保工作主要放在工業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染防治上面,對做好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農村環保工作當做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大事來抓。有些農民羣眾的環境意識較為淡薄,為了追求更大的產出和效益,往往是一味增加農藥、化肥和農膜的使用量,盲目發展作坊式小型加工企業,對由此帶來的環境危害卻置若罔聞。

二是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不健全。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基礎上的,對農村污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導致目前農村地區環境法律法規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協調、管理機構不健全。許多部門具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職能,但由於缺乏綜合協調,存在“呼籲多、落實少”的現象。

三是農村環境保護監管力量薄弱。由於受機構、編制、人力和財力等因素的影響,全市環保系統還未建立起與農村環境工作形勢相適應的工作隊伍;現有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裝備水平難以適應農村環保工作的需要;鄉鎮普遍缺乏環保管理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難以充分發揮監管作用。

四是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隨着農村現代化進程加快,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規模迅速擴大,配套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除部分縣(市、區)政府駐地和實施“以獎促治”項目的鄉鎮(辦事處)外,大多數還未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導致我市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較低,造成農村環境難以提升。

五是農村環境保護缺乏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由於我市屬欠發達地區,各級財政對於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有限。農村環境保護是公益性很強、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的領域,對社會資金投入缺乏吸引力。在生活廢棄物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政策上缺乏激勵機制和投資優惠政策。

三、促進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委員們建議,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狠抓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一)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

農村環保事關“三農”工作大局,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鞏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堅定科學發展理念,堅持把農村環境保護作為加快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各級環境保護工作體系。要實行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責任制,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按年度、分層次逐級分解到市、縣、鄉三級,按照我市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目標考核辦法要求,不斷加大考核力度。要積極推進生態聊城建設,加大生態創建及管理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創建為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要堅持不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改善農村“髒”、“亂”、“差”現象,改善人居環境。要完善農村環保立法,強化農村環境法制建設,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農村環境監察、監測體系和信息系統。設置農村環境保護機構,配備必要的人員和設備,加大監察執法力度,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二)因地制宜做好農村污染防治工作

農村環保情況各異,各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污染防治道路。

一是深入推動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加快農村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推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聯片收集、集中處理的經驗,大力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率、生活污水處理率。條件成熟的縣(市、區)可以探索推廣“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將縣域內產生的農村生活垃圾妥善處置。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辦事處),可以建設專門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系統,解決農村生活污染問題。建有工業園區或者工業聚集區的鄉鎮(辦事處),應規劃建設園區污水處理廠或者固體廢物處置設施,集中解決工業污染的同時消化生活污染。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監管,逐步將農村衞生室納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範圍。

二是狠抓農村飲用水保護工作。要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羣眾飲用水安全。要大力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努力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要科學劃定農村保護區,不斷加大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力度。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對位於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堅決予以清理取締,切實維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安全。

三是統籌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繼續深入開展“兩減三保”行動,大力推廣測土施肥工作,努力降低農藥、化肥使用強度,加強農用地膜回收和綜合利用工作。要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將農業廢棄物、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通過資源化利用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農村環境質量和能源結構同步改善。如,茌平縣小楊屯村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生產沼氣、有機肥,就是很好的模式。要繼續做好秸稈禁燒工作,通過秸稈還田、青貯和發電等方式轉化,如茌平縣信發集團利用秸稈生物制油,實現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杜絕秸稈焚燒現象。要加快推廣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式,推進集中飼養、集中治污、統一管理的標準化生態養殖,加快畜禽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儘快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四是堅決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要認真落實行政區域農村環境質量責任制,把工業污染防治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全面規劃、合理佈局鄉鎮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污染少、無污染的企業,積極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如,冠星集團引進大唐集團太陽能發電項目,減少了企業污染,增加了企業效益。鄉鎮企業要加快向工業園區集中,實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處理、集中監管。農村地區招商引資不能降低門檻,嚴格控制三高一資,嚴格控制向農村轉移污染源。加強農村環境監管,對那些工藝落後、設備簡陋、污染較重的企業要限期治理或依法取締關閉,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

(三)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投入機制

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各級要加大農村環保資金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保障機制。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環保農業項目;環保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的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投入,財政部門應在資金向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污染防治上予以適當傾斜。二是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導機制。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熱情,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治理項目。三是全力實施好“以獎促治”、“連片整治”等資金項目。要強化對“以獎促治”項目的督導,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實施,加強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保障現有專項資金項目的順利實施,確保切實發揮效益。同時,市縣兩級財政要搞好資金配套,確保我市爭取更多的專項治理資金。

(四)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

農村環保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户的民心工程,各級要高度重視農村環保宣傳工作,要通過各種媒體和培訓班,對農村基層幹部、廣大農民、中國小生進行環保教育, 使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一是在各級黨校開設農村環保培訓課程,利用現有遠程教育系統,對廣大基層幹部特別是鄉鎮、村級幹部進行農村環保工作培訓,全面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和法制意識,增強他們的執法能力和應急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起到模範表率作用。二是堅持從農村、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羣眾瞭解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發展趨勢及其危害,積極引導他們自覺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三是加強環境警示教育,堅持生態環保進課堂,增強滲透引導,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就樹立環保理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四是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世紀行、創建綠色學校和生態鄉鎮(村)等時機, 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和調動更多的人蔘與、支持和監督農村環保工作。五是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 大力宣傳農村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時公佈環境執法檢查情況以及環境質量狀況,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村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9

人居環境,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空間,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近幾年來,我鎮在抓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狠抓了以鄉鎮建築、鄉鎮基礎設施、自然環境改善為內容的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科學分類、摸清底數、突出重點、明確方向的要求,以改善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基礎,以集中整治環境為重點,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採取多方面聯合進行調查。

二、基本情況

曹川鎮位於平陸縣最東部,距縣城50公里,全鎮20個行政建制村。(20PC年新建一個移民“新村”,暫無土地,人口歸原屬)175個居民組,210個自然莊,21000口人,轄區有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尤以煤、鋁礦藏為主。依託資源優勢,礦產工業較為發達,形成了聞名全縣的曹河工業區,有虞東電力、安瑞煤業、東寶剛玉、磊鑫耐火材料等企業20餘家。全鎮地形北高南低,區域最高海拔890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光照充足,典型的黃土坡地,經濟發展以農業生產為主,盛產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兼有棉花、穀類、薯類等作物。特產有煙葉、板栗、天然木耳、蜂蜜等。其中煙葉在國內市場享有“小云煙”之稱。

近年來曹川鎮城鎮建設發展迅猛,特別是被平陸縣縣委、縣政府確定為“一城三鎮”建設重點以來,以扶貧移民搬遷為契機,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集鎮人口規模不斷增加,集市貿易相當繁榮,已發展成為平陸東部的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

三、分類調查情況

此次調查針對我鎮農村按照需要移民搬遷的村、需要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需要集中整治環境的村、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的村等進行初步分類,摸清底數。入村調查情況如下:

1、對於環境整治工作已達到一定程度的村,可以建設美麗鄉村的 劉嶺村、下澗村、廟崖村、太寨村4個村,這些村總户數為1334户,主導產業收入佔農民收入60%以上的有 4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75 %;公共設施完善、佈局合理的有 4 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75 %;在有較好生態環境的村中自然景觀較好的有 4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75%;居住條件好的有3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32%;綠化面積超過本村總面積25%的村有3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32%;有完善的公共活動及綜合服務設施的村有 4個村,佔全縣建制村1.75%;1000人以上有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設施的村有 2個佔全縣建制村0.88% 。

2、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村有寺頭村,本村是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本村有關帝廟文化節,佔全縣建制村0.44%。

3、鎮政府所在村為曹川村,有便民銷售網點、合理的產業佈局、政府公共服務綜合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銀行網點、有一所敬老院,佔全縣建制村0.44%。

4、對於需要集中整治環境的村有新川、下坪、東溝、前窯、新堡、坡頭6個村,總户數2116户,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村有6個村,佔全縣建制村2.63 %,配備保潔人員的村2個,佔全縣建制村0.88%;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有1個村,佔全縣建制村0.44 %。

5、對不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求,需要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有任嶺、曹家、崖頭、上坪、馬坪、陡泉、垣坪7個村,總户數有 2301户。有規劃但還未解決飲水安全的村有7個村,佔全縣建制村3.07%,因各種原因返困的村有6個村;其中部分村還因電、路問題需要改善;這7個村農村危房改造的户數有1093户,已危房改造户有263 户;其中只有曹家、馬坪有幼兒園;7個村都沒有國小;無自然災害應急避難場的除曹家外都有。

6、針對人居環境,需要移民搬遷的村是曹河村,總户數476户,9 個自然莊;本村是地質災害治理因自然因素引發搬遷的村,其中搬遷户440户,佔全村總户數的比例為92.4%,佔全縣建制村比例0.44%。

曹川鎮500人以上的自然村有20個,佔全縣建制村比例8.77%;除了太寨、下坪、東溝、前窯、坡頭、曹河外14個村沒有規劃編制村,佔全縣建制村比例6.14%;村街巷硬化未完成的村為曹川、寺頭、新川、任嶺、劉嶺、陡泉、垣坪7個村外其餘都完成;20PC年前電業部門應亮化未完成亮化的村有14個,佔全縣建制村比例6.14%;其他應亮化未亮化的自然村16個,佔全縣建制村比例為7.01%。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村經濟實力薄弱,對許多改變農村面貌和生態建設的項目無力承建,阻礙了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二是當前的農民素質覺悟、環保意識還不是十分適應新農村建設要求,還有待於提高。

三是有的自建項目資金缺口較大,沒有財政補助,按原計劃實施比較困難。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項目的傾斜,給於政策和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使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整體推進,徹底改善。

五、發展規劃

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在 “十二五”期間,曹川鎮站在戰略高度,以更加敏鋭的政治頭腦、更加深邃的戰略眼光、更加激昂的發展激情,科學謀劃曹川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

今後工作的指導思想是: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着力構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我鎮逐步實現設施良好、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生態城鎮目標,立足鎮村實際,着眼長遠規劃,突出環境綜合整治,抓主要環節,破解重點難題,主攻農村“五清、十建、兩化”,實現鎮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態良好,改善農民人居環境,保障農民身體健康,促進我鎮經濟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為:到20PC年,嚴格農村生活源污染,着眼鄉土氣息,對村、田園、水源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設村落整潔、環境衞生、生態優良、生活便利的示範村。嚴格農村生活源污染,着眼鄉土氣息,對村屯、田園、水源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建設村落整潔、環境衞生、生態優良、生活便利的示範村。到20PC年,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鎮化程度加快。村民飲用水合格率95%,垃圾無害處理率80%,畜禽糞便有效處理及綜合利用80%。把曹川鎮建設成為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典型示範村鎮。

六、具體措施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要真正把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作為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設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把握好各個環節,加強檢查,從嚴把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

二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加大對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覺悟和環保意識。

三是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建設宜居鄉鎮。按照規劃建設,曹川城鎮建設總需資金315萬元,涉及道路交通、排水、集鎮亮化、綠化、休閒廣場及垃圾填埋場等。1、集鎮街道建設。根據城鎮總體規劃,按照“二縱三橫一循環,城鎮交通網絡全覆蓋”的建設目標,投資資金80萬元鋪設街道2.5公里; 2、排水設施及管道建設。按照“因勢利導,沿路鋪設”的工作思路,總資金120萬元採取底部混凝土夯實,兩側及頂部磚建成拱形的建設標準,並配套井蓋等,鋪設排水管道20xx米;3、集鎮綠化及休閒廣場。總投資60萬元對集鎮主街道兩旁進行綠化,栽植國槐、黃楊、紫葉李等觀賞性苗木約3000餘株;規劃建設佔地10畝的休閒廣場1個,配套健身器材、噴泉等設施,栽植大葉黃楊、女貞、紅葉李及花草等;4、亮化工程。實施街道亮化工程,投資35萬元安裝路燈100盞。5、垃圾填埋場。投資20萬元建設規模2t/d的垃圾填埋場1座。

四是進一步加大監督,鞏固提高整治成果。繼續加大對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堅決制止違章建設,杜絕先清理後破壞、邊清理邊破壞等現象,將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激勵先進,鞭策後進,進一步鞏固提高整治成果。

五是進一步強化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按照建管並重的原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制定《村規民約》,落實農户“門前三包”和保潔員責任制。制止亂倒、亂放、亂扔、亂堆等不文明現象的出現,逐步改變農民的衞生習慣,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10

為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為目標,以生態示範創建為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範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範創建取得積極進展。

生態示範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範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範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20xx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範區2個,市級生態示範鄉鎮9個、生態示範村43個,綠色文明示範單位800餘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縣預驗收。為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滻灞生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範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羣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餘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羣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20xx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户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户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户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淨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

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工程建設,其中户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範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為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户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遊鄉各村散養户雞糞、採取烘乾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

市建委、市愛衞會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衞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並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範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並通過驗收。周至縣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户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範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並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採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

針對我市農村羣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淨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後,全部用於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

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後,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20xx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目前已完成61萬畝測土配方工作,為建立一批農藥減量控制示範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提供了保證。高陵縣加大了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的檢查打擊力度,堅決取締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劇毒農藥,淨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特別是秸杆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着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20xx户。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農村環保調查報告11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着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 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園團委以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六人的大學生志願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商丘市劉莊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瞭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另外,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願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有了較深層次的瞭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 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相關認識對調查內容有了較全面較為正確的認識。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並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2.開展實習活動

7月22日~7月28日進行問卷調查。

3.後期總結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並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瞭解農村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劉莊村位於離民權縣約40公里處,人口約201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束手無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於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並沒有解決辦法。而對於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並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於並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調查中有80%的人並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並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並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有關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居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並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 用於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製並不瞭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

五、農業環保現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對策三:統一規範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穫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與分析,並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9e74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