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學校:

班級:10級安全工程②班

姓名:任權

學號:

調查對象:部分農村中國小生

調查方法:

1.觀察

2.問卷調查

調查步驟:

1.發現問題

2.製作問卷

3.學生作答

4.統計問卷調查結果

5.歸納總結

一.前言

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三農問題也被提上日程。我國一直奉行人才強國戰略,而人才就要靠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基層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體現。教育不只要依靠城市,還要靠農村。我國農村一直以小康社會作為目標,而農村教育作為小康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指標體系,以其無可替代的作用決定着農村小康的進程。在此次的調查過程中,與學生的接觸機會比較多,開展活動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儘管農村教育,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很大的成就,但同時我也發現,教育在不斷改革發展的同時,也依然存在着一些問題。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想和調研的方法,從基層的農村教育的農村教育入手,對目前的基層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二.正文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為此,教育部新頒佈實施的《20xx—20xx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將“重點推進農村教育發展與改革”列入頭一項工作,提出了“全面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xx】19號),堅決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可見,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將是今後一段時期裏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本地啟動第二輪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促使教育均衡發展。20xx年“兩會”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殷切關注,“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不僅使農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黨的温暖,就連在中國西部偏遠山區從教的筆者也開始了對農村教育發展之路的探索。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我通過對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

(一)對低年級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一個學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級,就很大程度上好了學。可在農村,由於師資、教室有限,往往只好讓六七十個學生擠在一個班裏上課。這對於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一年級學生來説,上學無疑是一種受罪;對教師來説,他們往往會在心有餘而力不足中給不了下一代孩子獻上優質教育。而且由於鄉村的家庭文化差異過

大,有孩子剛到學齡就教會數千字的,有到了學齡連一到一百都數不來的。對於這樣魚龍混雜的一班一年級學生,教師也把它沒有辦法。久而久之,在鄉村的學校裏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級的習慣。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對一所學校的考核評估過分注重升學班級的成績,根本就不理會低年級的學習情況。因此,對農村低年級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已成為農村教育的突出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二)對教育資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夠。

1.班級過小嚴重的浪費了本來就很短缺的教育資源。據調查:截至20xx年底,本地區仍有教學點609個,農村國小25人以下班額就達5878個,佔農村國小班級數的41.3%;個別縣校均學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額國中有69個,高中有17個。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小班,無疑大大加重了國家辦好農村義務教育的負擔,嚴重地影響到了農村義務教育的長足發展。

2.農村學校優秀師生的大量流失,使原本就落後學校教育雪上加霜。根據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工作,實施以學校建設拉動城鎮建設,以學生進城帶動農民進城策略。這樣一來,稍微有條件的師生都向城裏湧去了,而農村教育問題卻始終得不到解決。

3.平行班的缺失,使得農村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失去了進行比較的參照物。教學效益只能進行跨學科、跨年級地比較、評估。這極不公平,也不科學。如若在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學管理者的重視,就很難遏制住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的急劇下滑趨勢。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學性不夠。

學校發展的中心應當是學生髮展,其中教師在學校對學生的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實現學生髮展的關鍵在於教師。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便是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可長期以來,教師的發展被被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給掩蓋。很多人認為,學校作為學生髮展的場所是天經地義的,教師作為學生髮展的“主導者”,他們應該“聞道在先,業有專攻”,教師一邊工作一邊發展,似乎沒有必要了。這一觀念直接導致一些教師年復一年地重複着“一成不變的教學活動”。由於缺乏專業發展的意識,他們參加教學改革和專業水平提高緩慢,面對蓬勃發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無動於衷。教師成才動力不足,學校管理滯後,已經成了阻礙課改與教改的重要因素。

(四)農村家庭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調查數據顯示,有40%的農民將孩子的教育作為家庭經濟壓力的最主要因素。在義務教育階段,有8.5%的適齡兒童失學、輟學,其中,44.3%的學生是因為“繳不起學費”而失學。“子女教育”是農民最沉重的經濟負擔。培養一個高中生的花費,可能需要花掉一個農村家庭10年以上的純收入,而到高中畢業不算幼兒園的教育也需要12年。農村家庭收入普偏低於城市家庭,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一般是務農和外出打工。這點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開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個大學生子女的學費和生活費。更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個以上,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負擔。

(五)農村學子的出途在哪裏

由於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剔除個別情況,現今99%以上的農村小孩可讀完國中。這對整體提高農民素質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現狀,在瞭解了村鎮部分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後,可以瞭解到可畢業的農村國中生的出路大約會在何方。下表可以明確反映這一情況:

沒有學會如何種植、養殖,更不用説學習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的本領。如果僅僅這樣就把這些農家子弟送回農村是不可取的,新農村建設將無法真正依靠農民自身的力量來完成持續發展。解決教育問題,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是一項具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必須面對,不能逃避。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就必須充分認識這件事的重大意義。建設新農村,必然還會遇到其它方面的問題,但教育問題必須解決,這樣,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才會出現更大的希望。

(六)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為中心

農村學生中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經常與父母吵鬧,父母根本無法管束,整天在外溜達;有些學生輕視知識、胸無大志、粗言穢語;有的學生嬌氣十足、懶惰成性;一些學生只講吃穿,缺乏必要的傳統美德。厭學、輟學、離家出走、早戀等現象時常發生。

(七)沒有遠大理想

據統計可以説是60%的學生是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所以造成在學習上沒有學習的動力。有少部分學生到了學校不是學習,僅僅是家裏父母要求來讀書,於是來學校混混時間,學習無所謂。

(八)素質下滑,責任意識淡漠

在班上,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對待學習馬馬虎虎。老師改作業時,感到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語病也是隨處可見。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基礎差,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抄襲嚴重,考試班上學生及格人數少,英語基礎普遍偏低,能認真聽課的學生不是很多,能聽懂課的更是很少。國中畢業有1/3的國中學生沒有達到畢業的水平。另外,部分農村學生環保意識比較薄弱,在農村學校儘管有垃圾分類,但是學生還是總是隨地亂扔垃圾,加之學生每天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農村嚴重的環境污染。

所以,總的來説,目前的基礎教育結構還不太完善,需要政府部門再以進一步的改革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0ev6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