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錦10篇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錦10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錦10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羣體,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其中的一分子,我深感榮幸。大學生們在眾星捧月的氛圍下,天之嬌子的身影又有着怎樣的表現和行動呢?借社會調查的活動,我瞭解了一下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幾乎是全部依靠自己的父母。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和本錢進行衡量。大學生消費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可回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消費總體偏高。

我作為其中的一員,瞭解到我校大學生月均消費600-700元。一般情況下,調查結果呈現正態分佈即比較正常。但在實際的日常校園生活中,月消費1000元以上的人羣不在少數。我所調查範圍僅在本校範圍,本校地處內陸地區且並非大都市,假如在都市及沿海地區等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這個數值只會上揚。在校園裏增加知識的天之嬌子們何以成了消費人羣呢?大學生有幾大消費支出:飲食、購物戀愛、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用品等。在温飽題目早已解決的今天,飲食所佔據的支出份額越來越小,大概40%左右。購物消費、戀愛資金、人情消費已經日漸增多。在我校,已涉足戀愛的大學生每月的戀愛消費大概在100-200元之間。同學之間宴客吃飯、生日聚會、老鄉會、慶祝會、歡送會等月消費也大體在100元以上。吃文化在大學生中日益體現,這部分消費月均50-100元左右。一個大學生年均消費總額達到15000元左右,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要承擔已顯疲態,農村家庭的負擔就更大了。

(二)大學生的部分消費具有不公道性。

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是大學生示範消費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説,目前,在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是通訊的需要,且家庭條件答應;另一部分有通訊需要,但在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在我班,擁有手機的人已經達到九成左右,普遍擁有中高檔手機。已有約40%的人擁有電腦。對於新生來説,電腦已經成為進學的必備“家當”之一。但在擁有電腦的同學當中,大部分同學是將電腦用於玩遊戲、上網聊天等娛樂活動,極少數的同學將電腦用於輔助個人的學習方面。據我瞭解,一女生兄妹四人,其中三人均在校讀書,身為大姐的她要求父母為其配備一部手機,手頭並不寬裕的父母為了滿足女兒的需要立即買了一部一千多元的諾基亞手機。

而衣飾、化粧品更是成了女生消費大頭。偶然一次上女生宿舍搬東西,玻璃櫥窗上擺滿了各種化裝品。美白、祛痘、防曬、保濕等各種功能的化粧品應有盡有。

(三)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務員工作計劃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較大。在消費觀念與習慣上,大學生更加前衞,喜歡嘗試新事物,一個個新潮的髮型,在校園邊的街道上會讓你目不暇接。這些髮型的本錢,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而科技產品更是大學生們的至愛,手機、Mp3已達到普及,電腦擁有率已有趕超50%的趨勢。上網消費、網上購物已經是習以為常的消費。

(四)大學生青睞品牌。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假如使用某種品牌產生好的感覺,就會堅持使用同一品牌,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終極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品牌的忠誠度。在籃球場上,各種名牌“戰靴”齊聚一堂。阿迪達斯、耐克、李寧、安踏、匹克、361度、VOIT等品牌的鞋子一定會讓你一飽眼福。而在衣物上,大學生更是不惜花大價錢,各大學所處城市,專賣一條街最主要的購買力來自於在該城市讀書的大學生,一些人為此超前消費,向同學借款以滿足自身的購買慾。大部分則成了“月光一族”,生活費基本月底就光,根本就沒有節餘,甚至不到月末就向父母伸手。進進學生公寓,你不難發現,除了自行車,還有不少摩托車躋身校園,有車一族已不少見,他們騎車奔馳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少數的摩托車更是價格不菲的品牌車。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交通的重要工具。汽車在給我們帶來眾多交通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痛苦。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造成中國小生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學校裏做了一次關於國小生交通安全的調查。

對周圍人羣的調查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我們在學校範圍內發放了問卷調查表100份,收回調查表94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調查表94份,無效調查表0份。

一、選擇題

1、你瞭解交通安全知識嗎?

2、你是怎樣來上學的?

3、你認為國小生上學路上出現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a、學生和家長不懂交通規則,缺乏安全意識(20)

b、學生和家長不遵守交通規則(51)

4、你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嗎?

5、你能説出幾句交通安全口號?

6、你或你的家人曾經出過交通事故嗎?

a、有(10) b、沒有(84)

二、問答題

1、你覺得在國小生上學路上還存在着哪些交通隱患?

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有這幾個方面:

⑴、機動車佔道停放,使行駛道變窄。

⑵、極少數學生過馬路時沒有注意紅綠燈發生變化。

⑶、學生在放學路上追逐玩耍,沒有注意光顧左右。

⑷、一些非機動車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

⑸、單車、機動車太多,太快。

⑹、流動人口多,存在隱患。

⑺、紅綠等偶爾發生故障,部分司機和人們會趁此機會不聽指揮。

通過以上調查結論,我們可以瞭解到國小生上學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隱患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和家長自己的,有來自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備的,更多的是來自汽車司機和非機動車輛的。

2、請你寫出幾句交通安全口號

同學們寫的交通安全口號五花八門,句句發人深省。

⑴、找點空閒,找點時間,交通法規,經常看看。

⑵、實線、斑馬線,都是生命安全線。

⑶、轉彎抹角要謹慎,減速慢行記心頭。

⑷、駕車頭盔要戴好,流汗總比流血好。

⑹、交通法規要遵守,行車暢順樂悠悠。

⑺、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

⑻、互讓半步,處處通途。

⑼、各行其道,平安有靠。

⑽、最大的幸福是平安。

⑾、馬路如虎口,行人靠邊走。

⑿、不要着急,紅燈亮了歇口氣。

建 議

1、學校開設安全交通課,通過課堂、專欄和講座等對國小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安全,同時,有條件可以開設相關活動,例如小交警活動,在實踐中學會遵守交通安全。

2、提醒一、二年級學生上、放學時一定要有家長接送。

3、家長過馬路時首先要自覺遵守交通安全,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4、學校路段處再多張貼一些關於交通安全的海報,讓大家意識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後果。

5、在學校附近的馬路上,多豎立一些讓車輛減速的牌子,也掛一些能讓小孩子看得懂的危險提示路牌。

6、禁止國小生騎自行車上學。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本該是共享勞動成果的時刻,而社會各處卻充滿了忙碌與疲憊的身影。由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幸福嗎?這是一個現實有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條件和狀態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幸福指數來源一個貧窮的王國不丹王國,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王國的國王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王國,讓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機來到的時,有些國家也嘗試通過不但模式度過危機。幸福指數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成為了與GDP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是國家興旺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小組於20xx年11月19日到20xx年11月30日對廣東醫學院東關校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向素來不同學院的大學生髮出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了196張,回收率為98%

一、發現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佔23.0%和14.8%。

(二)78.2%的同學對生活存在有壓迫感,且36.7%的同學對大學忙碌生活感到有點煩,甚至有14.3%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裏玩得太瘋,荒廢了學業,感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有點忙碌但還很充實的佔20.4%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對象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佔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佔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最不滿的佔18.6%。

(六)71.3%的同學認為談戀愛能夠提升自己幸福指數,渴望談戀愛,二以為談戀愛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對愛情不那麼渴望的僅佔28.7%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九)有44.3%的銅須認為在得到別人認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學認為如果身邊有許多朋友關心他,就會感到幸福

二、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查,從數據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温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後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大學聯考的壓抑之後,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後,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着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於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裏,內心的喜悦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於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説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兑現承諾,失信於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怎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於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三、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後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係。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鬥。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鬥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脱迷茫,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台,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於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鍊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衝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係,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兑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台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於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區服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穫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羣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鍊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目的,時間等

調查的目的:瞭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兼職狀況;並分析其中的原因.

調查對象:新疆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

調查的主要內容:兼職的種類,目的,期間遇到的問題,兼職的收入情況等.

調查工作時間安排:20xx年5月6日確定調查內容.目的及調查對象,並制訂出調查問卷;5月7日,發放問卷,進行實際調查;5月8日,對收回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完成調查報告.

採用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人員分工:

問卷設計:全體成員

問卷調查:全體成員

調查報告:柯曉玲韓英

問卷統計,數據整理及插圖:楊麗鹿園園

調查計劃及提綱:焦恆

調查提綱

調查問題類型及現狀分析:

全文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問卷的一些情況.

▲第二部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調查並對現象分析(這部分所佔比例較大):

a.調查同學們對待兼職工作的態度,這是決定因素.(1.2)

b.針對已從事過兼職工作的同學,調查他們從事此項工作的目的,再與其收穫進行對比,看看兼職是否對他們有益.()

c.在兼職過程中,同學們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等因素將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否有勇氣去面對,將採取什麼方法應對這是對同學們的心理素質進行檢測.同時,學校是否該幫助呢()

d.調查家長對同學們從事兼職工作的態度,這對同學們是否從事兼職工作也有很大影響.(15)

e.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都具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及不同的性格,這將直接導致從事兼職工作的種類不同及尋找兼職工作的途徑不同.(3.5.14)

f.在大學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學們是否能處理好學習與兼職工作間的關係呢這是對同學們綜合能力的檢測.

▲第三部分,對調查報告進行小結.

針對大批在校大學生都有過兼職經歷的事實,我們利用五一長假開展了一次題為"大學生兼職狀況"的社會調查.調查採用問卷形式,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一年級20份,二年級30份,三年級5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總體來説,被調查男女生人數基本相等.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兼職的類型,目的,期間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收入情況等內容.調查發現:

看待兼職的態度

1有無必要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6.9%的男生,52.9%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必要兼職的均佔0%,其餘的則認為可有可無.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30.9%,35.2%,60.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其餘同學均認為可有可無.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雖是和平與發展,但充滿着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綜合型複合人才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的大學裏,學生往往是隻學習專業知識,並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採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於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為綜合型複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着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髮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着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局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為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為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麼,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麼?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調查目的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着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着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的對象及範圍

2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為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3調查的結果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裏,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着自己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裏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説: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羣中有90.5%的大學生説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説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説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説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閲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諮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説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着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為小社會。在這小社會裏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裏的活動,都認為在活動中,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於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為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對象等。

專家建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入學時開始,大學生從大一起就應該思考個人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掌握這門知識,能到哪些行業和企業去,自己是否喜歡未來的這個職業,而不是簡單地根據教學安排和教材開始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在所調查的人羣中14.7%有明確的規劃,但有61.76%的人想過規劃,但都沒有做出來,還部分人根本就沒規劃過。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到去做,不應產生依賴的心理,什麼事都地別人幫忙,要學會自立!

職業生涯:

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雖受社會發展的需求的制約,但更多的是受大學生個人自身素質影響,因為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社會或學校強加個人身上的實施方案,而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但由於我國長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手段落後,更談不上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隨着社會形式、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利益主體等方面的多樣化,高校應建立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諮詢機構,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從多方面對大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指導。我相信如果中國每所都能這樣作的話,中國的大學生的未來會更加美好,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限量,中華民族將會走的更遠!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張志祥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第一 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脱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温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温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温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温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温州做調查的侷限性:在温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裏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繫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着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裏的高端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信息,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絡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對象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着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裏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裏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呢?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羣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粧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粧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 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温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班級:230111姓名:許濤學號:23011110

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的上網與網絡道德問題,針對大學生網絡道德所存在的問題,做出能夠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水平的對策,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

調查對象: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大一學生。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調查內容:

網絡是信息的海洋。它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為學習、工作、生活提取各種有用信息和進行種種交流的工具。網絡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它既能為人們創造無限的財富,也能誘使人們掉進痛苦的深淵。對於人類,尤其是對於我們大學生羣體,網絡到底是虛擬的伊甸園,還是潘多拉的盒子?網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一、學生網民的特點

1、隨意性大。

從上網原因和聊天話題兩方面都體現出大學生上網存在較強隨

意性。10.4%的學生在高興時上網,8.5%的學生在心煩時上網,27.7%的學生在無聊時上網,53.4%的學生不定時上網;在聊天話題方面;15.7%聊個人情感,16.4%聊興趣愛好,19.3%聊生活經歷,5.5%進行學術探討,43.1%毫無重點的聊。

2、網絡知識貧乏。

許多大學生在網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費電子信箱、看新聞外,就不知道做什麼。調查顯示:16.4%的學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為何物,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別有25.6%和62.6%的學生沒有使用過。使用免費電子信箱除了收發E-mail外,8%學生用於聯繫工作,34%的學生用於收發電子雜誌,2%的學生還用於收發賀卡和手機短信息等其他服務,56%的學生沒有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

63.1%的學生曾因上網而耽誤過上課。學生們更注重互聯網的娛樂、資訊、拓展生活空間的功能而非學習的功能。在談到網絡對學習的影響方面,22.4%的學生認為能從網絡獲取信息以促進學習;40.7%的學生認為能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26.3%的學生認為花費太多時間上網娛樂致使成績下降;10.6%學生認為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於非法和不良信息站點,27.1% 的學生曾誤入,31.3%的學生曾好奇進入,17.5%的學生經常接觸,24.1%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雖不是主流,但卻是不可忽略的現象。

二、學生上網存在的問題

1、既費錢,又影響身體健康。

調查顯示:在每週上網時間方面,17.7%的學生在2小時以下,20.9%的學生為2-5小時,25.1%的學生為5-10小時,19.5%的學生為10-20小時,16.8%的學生在20小時以上;在上網時段方面,23.2%的學生在白天上網,33.9%的學生在晚間上網,35.2%的學生在週末上網,7.7%的學生還經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時計算,對於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名大一的男生還反映,自上網後,視力明顯下降,肩部、腰部經常疼痛。

2、上網環境差。

45.9%的學生在校內上網,44.3%的學生在網吧上網,利用自己電腦上網的僅佔9.8%。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網吧,都非常擁擠,且空氣相當污濁,尤其是網吧,每台電腦所佔面積還不超過1.5平方米。

3、學校的教育不到位。

31.9%的學生的網絡知識來自於網絡,30.2%的學生的網絡知識來自於書籍,26.7%的學生的網絡知識來自於向同學朋友請教,從學校教育(如計算機課等)獲得網絡知識的學生僅佔11.2%;同時,對於學校舉辦網絡知識講座,僅有17.4%的學生表示一定去,如果有時間就去的學生佔57.9%,不感興趣的同學佔24.7%。由此可見,學校的網絡知識教育不到位,學生已對從學校獲得網絡知識失去信心。

4、沉迷於網絡的虛擬化。

大學生感興趣的兩個重要主題是網上交友和網上戀愛,這兩個主題又是和網上聊天分不開的。調查顯示:94.6%的學生在網上聊過天。

對於聊天的評價,14%認為是排解現實中壓抑不滿的重要方式,16%認為是展現另一個自我的途徑,33%認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認為是重要的交友途徑,僅有20%認為是無聊。雖然多數同學都知道網上的信息未必真實,但由於網上交友可以突破現實生活空間的侷限性,而且表現自我時沒有思想負擔,所以他們還是樂此不疲。5.2%的學生還有過網戀經歷,對於網戀的原因,24%學生是為了排遣寂寞,28%的學生是為了尋求刺激,12%的學生是為了追求浪漫,36%的學生是為了趕新潮。除此之外,網上游戲也體現了學生沉迷於網絡的虛擬化,22.8%的學生認為刺激過癮,24%的學生認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滿足成就感,25.3%的學生沒玩 過而無法判斷,27.9%的學生認為無聊。

三、“信息污染”嚴重

網絡上獲取知識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點,給大學生求知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網絡不只是為大學生打開了知識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另一個求知的廣闊空間。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站總是屢禁不止,並且XX網站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一些黃色甚至反動的網站也接近着學生。在本次調查中,有40%的學生承認接觸過不文明網站,這説明“信息污染”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

四、網絡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上網時受到過別人惡意攻擊的佔40%,由此可見,網絡文明建設形勢比較嚴峻。有80%的學生認為提倡網絡道德文明教育是勢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在網絡裏要用文明語言是大學生必備的網絡道德,由此可見大學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對調查結果的一些思考

信息時代匆匆的步伐讓大學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網絡,不管它會帶來多大的衝擊,也這種衝擊中夾雜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絡的。為什麼同樣是應用網絡,大學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實際的意義,而僅僅停留於娛樂和消遣?這恐怕就是一個認識和對待新事物的態度問題了。對於這樣一種新事物,既不能視之如洪水猛獸,因為它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而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樣的優點。作為大學生,應該認識到沉溺於網上娛樂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絡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識和思考的能力。

網絡提供了大量信息,又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大學生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學生為傳統教育那種求同過多,求異過少及封閉式的弊端埋沒了個性而叫苦的時候,網絡的出現無疑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塊"試驗田"。

互聯網向大學生展示了各類知識結構,對於知識選擇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學習的內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狹隘的課本範圍,這對於大學生能力的提高應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並不否認網絡同時會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別對於大學生而言,完整的價值觀念還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強,很容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

學生調查報告 篇10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理想信念的有無,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奮鬥方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的,那麼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如何?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又如何?他們又決定以何種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我們做了一項關於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調查。

  一、分析調查得出的問題

認真分析總結調查結果後,我們不難發現,關於理想信念,在當代學生中存在着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當代大學生缺少或沒有理想信念。

2、當代大學生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調查中反映出的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的堅定性是以一定的社會認識為基礎,經過情感深化,不僅具有理智上的堅信不疑,而且得到了情感上和行為上的強烈支持。因而,這比一般認識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然而大學生是一羣即將進入但尚未進入社會這個大舞台的羣體,認知並不穩定很正常。

(二)、當代大學生是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成長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在價值觀念上出現了激烈衝突和深刻變化:人的主體意識被喚醒,但多元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衝突增多;價值體系的中心開始轉移,由高度政治化、道德化價值取向轉變為以經濟為基礎的功利、實用傾向;人們的價值行為發生轉變,逐步開始從權力化的目標模式走向實力化目標模式;社會價值體系的運作機制發生轉變,從靜態調節為主走向動態調節為主,整個社會的活力增強、節奏感加快的同時,不安定和失落感上升。這些衝突和變化,必然制約和影響着大學生對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其理想定位也自然會表現出模糊低迷和重功利、講實際的特點。因而有些大學生理想過於功利化,過於狹隘。

(三)、大學生不夠自信也不僅僅是自身原因。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過大,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出門誰都能拿出個大學畢業的本本。大學生已經不如曾經吃香,再沒有驕傲的資本。在學校對外界瞭解太少,都説大學是個小社會,但畢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就是要比社會裏的人單純得多。很多事情總是要經歷過了才學的會,但他們空有理論,知道社會上的東西多,卻沒實踐過,自然胸無成竹。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真正的東西又不多,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在的大學生課餘生活,已不再像當年那樣泡泡圖書館,而是由豐富多彩的“節目”,一個比一個安排的還精彩,而真正課本上的東西能學到的又有多少呢?何況課本上學到的還不一定能在實踐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三、對於調查中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現象,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

理想作為人對未來事物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標的意義。信念作為人對鹹淳的或可能的事物、觀念等確信的看法,是實現人生目標的精神支柱。針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現狀和特點,根據本次調查資料的綜合分析,我們提出如下以下對策:

(一)揚先進,激勵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信念少不了。我們通過揚先進,激發學生的奮鬥熱情,從而使他們樹立理想信念。

(二)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人生是一個人在實踐中奮鬥的過程。要是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有意義的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沿着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着導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確立,就可以使方向明確、精神振奮,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複雜,都可以使人看透烏雲與陰霾,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用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可見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於一個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當代大學生來説更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把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引導他們做一個志向明確的人。

通過這次調查報告,我們深入瞭解和掌握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及特點。他們大多數人缺少或沒有明確的理想信念、沒有堅定地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在面對理想信念時,更趨務實,懂得結合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信念,藉助為自己為未來作為實現理想信念的源動力。這裏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希望當代大學生能繼續發揚現在所具有的優點,不斷改進現身存在的不足。大學生一個激情澎湃的代名詞。我們是祖國的棟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我們要肩負好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重任。這一切一切都離不開理想信念,沒有了理想信念,再大的雄心也只是一個説得好聽的笑話。所以我們要樹立好堅定的理想信念,為自己為未來為國家而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ep5e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