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精選15篇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當代大學生的閲讀情況反映出的是一個國家科技、文化和教育的

發展水平以及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狀況,而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外閲讀更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狀況可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素質的現狀,但在方便快捷的網絡的衝擊下,閲讀幾乎成為了一件奢侈品。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閲讀狀況,我們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在校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

二、調查目標:

通過調查瞭解大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的基本情況,可以更好地探

索引導大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及時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大學校園良好發展從而結合提高學生的素養、拓展知識面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併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學生養成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最終在課外閲讀中獲取知識,受到薰陶,提高綜合素質。

三、調查時間:

20xx年3月

四、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方法:

採用電子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不同年齡階層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六、調查項目:

學生性別,年級,專業,閲讀目的,閲讀取向,閲讀來源,閲讀

數量,閲讀態度,閲讀習慣以及阻礙閲讀的因素,對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和對自己閲讀狀況的滿意程度

七、問卷情況:

發出280份問卷,收回258份,有效問卷258份,回收率92%

八、調查結果與調查分析:

從調查中可看出當代大學生課外閲讀狀況有以下主要傾向:閲讀動機多元化;閲讀量偏低;閲讀文科類書籍多於理科類書籍;閲讀以紙質文獻和電子媒介為主;圖書館利用程度不高,閲讀文學類書籍熱情不高,比較喜歡娛樂消遣類圖書,閲讀面不夠寬泛。

第一、大學生閲讀興趣差異

706050403020xx0文學類專業書籍娛樂消遣類科普知識男女從性別取向來看,男大學生更傾向於閲讀比較嚴肅的專業書籍及科普知識類課外讀物,而女大學生相對而言更側重於閲讀文學類及娛樂消遣類課外讀物。

從年級來看,低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娛樂性、消遣性的課外讀物;高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知識性、專業性和學術性的課外讀物。例如,低年級大學生最喜歡言情、武俠類國小的人數為24%,而相對高年級只有7%。高年級大學生閲讀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人數為16%,而低年級相對只有4%。

從專業類別來看,調10090查人羣中文史類大學

80生多於理工類大學

70生,其中的大部分調60查人羣在閲讀完成後5040都未進行更深入的思

30考,但是二者對比進

20行分析,文史類學生10對於閲讀的興趣更加0寫讀後感在書上批註只在心裏想想讀完就算了濃厚,閲讀完成後會

繼續進行讀後感,批註等。

第二、大學生閲讀目的差異

根據我們的調查,沒有空餘時間成為了阻礙當代大學生閲讀的最主要的因素,

頻率文史理工類修身養性27%作業要求0%7%娛樂消遣30%獲取知識36%

佔據了總體的64%,在此種情況的前提下,娛樂消遣與獲取知識也成為了大學生課餘生活閲讀課外讀物的主要目的,學生羣體閲讀目的性增強。

第三、圖書館利用率較低調查結果顯示,59%的大學生選擇偶爾去圖書館。同時24%的學生基本不去圖書館,這一現狀深刻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閲讀狀況,與此同時,大學生每月閲讀課外書的數量也僅為12本,佔據了樣本總體的64%。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對於有效閲讀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頻率1000頻率基本不去24%經常去圖書館17%偶爾去圖書館59%100101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其他頻率

第四、大學生閲讀態度與閲讀狀況的反映由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接近60%的大學生對於閲讀持積極態度的,認為很有必要進行,但是基於此條件下,大部分學生對於自己的閲讀現狀僅持比較滿意態度,仍有38%的學生對於自己的閲讀現狀不滿意,這一數據結果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於閲讀的興趣依舊高漲,課後閲讀仍是大學生必備的活動之一,但是改善大學生課外閲讀狀況也亟需進行。

九、大學生閲讀現狀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瞭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閲讀需求,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素質的現狀。

從課外閲讀情況來看,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往往只對消遣娛樂類書籍

感興趣,不願意廣泛涉獵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對於經典書籍沒有興趣,呈現出重專業輕素質、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大學生缺乏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普遍不高,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缺乏高品位的大學生涯預期乃至人生規劃。這樣的'狀況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將貽害無窮。

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現狀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與中學時代相比,大學生沒有升學壓力,自由支配時間多,這使得他們有時間來進行課外閲讀。同時,拓寬知識面的需求、提高專業素養的需求、就業的壓力、由精神壓力和情感失衡導致的對於消閒娛樂的需求以及流行時尚因素的影響等多方面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大學生課外閲讀的結構和現狀。

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結構和現狀基本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的素質現狀。第一,從心理素質來看,大學生正處於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又未達到真正成熟的時期,渴望成熟又尚未成熟,他們往往從具有濃縮“社會”的特徵的課外書籍中尋求成長成熟社會化教材,從心理上來説存在獨立性與依賴性、理想性與現實性、求知慾強與鑑賞力弱的衝突。

第二,從思想道德素質來説,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總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理性健康的趨勢,但在思想觀念、道德價值追求和道德修養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在調查中同樣可以看出大學生課外閲讀往往選擇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學、社會、心理、人生、文學和社科科學類書籍,而非政治哲學類書籍,體現出大學生講求實效的特徵,實用觀念、效益觀念、時間觀念、價值觀念越來越強,實用心理在大學生中越來越普遍。這與現在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狀也是分不開的。

第三,從人文素質來看,大學生人文精神較為缺乏,尤其在以培養實用型技術和創新性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理工科院校裏更為明顯。人格是人的信仰和情操、態度和興趣、氣質和素養以及價值觀的總和,它是人的內在素質與外在素質的有機統一。人格的培養要以人文素質的提高為前提,忽視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就會造成他們人格上的“殘疾”。

十、啟示與思考(建議及改進的方法):

對大學生課外閲讀進行引導,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地閲讀書籍,實現大學生課外閲讀的多樣化、合理化,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並以其為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切入點和重要途徑,真正使學生對課外閲讀產生興趣,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薰陶,提高綜合素質。

(一)引導大學生培養完善合理的閲讀結構,提高其人文素養

如前所述,目前大學生的課外閲讀呈現出了重專業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閲讀傾向和閲讀結構不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文素養的提高。

1、高校應認真分析大學生讀者的閲讀傾向,切實地把握一定時期內大學

生讀者的閲讀傾向,科學地預見大學生讀者的閲讀行為,積極探索引導培養大學生完善合理的閲讀結構。要把課外閲讀納入學校學生素質

教育的體系中,積極創造條件滿足新形勢下學生閲讀多元化的需求,同時針對大學生的現實需要和自身特點,對他們的閲讀行為進行必要的引導。

2、高校圖書館要不斷補充和完善文學、社會、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引導大學生不斷拓寬視野,廣泛涉獵各領域,從書籍中汲取養分。同時圍繞青年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補充公共關係、領導藝術、經營管理、人生思考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做到有的放矢,以滿足大學生多層次、多方位的閲讀需求。

3、高校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辦法及時指出學生閲讀中的積極與消極因素,引導學生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閲讀行為是否有悖於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閲讀範圍,確立良好的閲讀動機,逐步實現閲讀興趣的轉移。

(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課外閲讀原則,培養起良好的閲讀習慣

大學生的課外閲讀必須積極主動地按照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或自己的愛好來確定大致閲讀目標,有選擇性地選擇書目,科學地規定閲讀時間、內容、順序和方法,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順序,配合學科本身的內容體系和知識體系,循序漸進進行課外閲讀,並通過課外閲讀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三)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閲讀傾向,提高其閲讀品位

不少大學生的課外閲讀存在不良傾向,如長期沉溺於品位不高的武俠、言情、網絡小説等難以自拔,甚至出現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影響學習的現象,高雅文化已經被擠兑到邊緣,這樣的傾向不得以改善將會最終影響大學生的人格完善。

針對這樣的不良閲讀傾向,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推薦好作品,引導大學生轉移閲讀方向,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欣賞高雅的文學名著,教他們懂得深層次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鑑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必要時候圖書館還可以在借閲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閲讀上進行引導。通過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閲讀傾向,提高其閲讀品位,可以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品位,對於自己的未來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四)引導大學生提高閲讀效果,培養正確的閲讀方法

閲讀效果是大學生通過讀書活動提高文化素質的關鍵,指導大學生們把所讀的書讀好,提高閲讀效果,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學正確的閲讀方法直接影響閲讀的效益和質量。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閲讀方法。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閲讀,控制好閲讀的速度,有層次、有針對性、有個人特色地進行閲讀

高校可通過成立讀書活動類學生社團、開展讀書節、名著閲讀周、經典閲讀月、經典書籍導讀、專家專題報告會、專題講座、讀書報告會、書評活動等各種讀書活動等,使科學合理的閲讀成為大學生課餘生活的主題,以匡正閲讀的不良特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效果,對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讀、寫、思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有所幫助。

(五)利用網絡來提高大學生的閲讀能力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課外閲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網絡閲讀的影響好比一把雙刃劍,它既為大學生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可能造成閲讀興趣的泛化。高校應以培養大學生信息能力和閲讀能力為宗旨,正確引導大學生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獲取技能以及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知識,引導大學生掌握高效的獲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獻信息獲取手段,並利用網絡來培養其閲讀能力,指導大學生積極利用網絡媒介的優勢,通過網絡閲讀書籍、購買書籍、查詢資料等。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2

當今社會人口不斷激增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資源趨於匱乏、環境承受能力不斷下降、污染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即將步入社會,我們將面臨最為嚴峻和現實就業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生、學校、公司、政府又該如何應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問題。

教育能夠使一個人學會學習,達到社會所需要的預期目標,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範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發展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教育對於提高民族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從學生個人的角度來看待就業和創業

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30億經濟活動人口中,失業人口有1至5億,不充分就業人口有7.5億至9億,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一樣,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而我國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增幅較大,又造成了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昔日被譽為“國之棟樑”、“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所以就業問題的本質不是因為工作崗位的缺少,而是當前社會大學生素質普遍較高,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要求也隨之上升。大學生們普遍蜂擁盲從熱門崗位,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輕鬆而又高福利的工作。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考驗,希望高學歷能夠使自己在眾多待業者中脱穎而出。事實上就我的個人觀點而言,一味盲目的死讀書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的,自己處理好學校與社會需求脱節的地方,邊學習邊實踐,豐富自己的經驗,從而來適應這個社會。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了我校大學生對於就業創業的看法以及對今後工作有什麼打算。少部分同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只是混個文憑而已。大部分同學都希望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大學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個台階,我們不應該浪費生命,把精力放在遊戲娛樂上,應該好好利用寶貴而有限的時間,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學生就業形勢絕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確分析和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必能撥雲見日,縱橫廣闊職場。

二、從學校集體的角度來看待就業和創業

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脱節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到以後的工作當中去。大學時代所選擇的專業也與未來的工作關係不大。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在校學習缺少學習積極性。

1.學校可以多組織同學們在業餘時間開展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組織能力、時間能力。

2.學校的教育當跟上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需求,可以與公司合作,通過開辦工作室的方式幫助學生較早的瞭解社會工作的流程、適應工作的壓力。

三、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待就業和創業

1.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作為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養數以萬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

2.國家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社會上的就業創業鼓勵政策,例如鼓勵應屆畢業生下鄉當村官,鼓勵大學生走出城市能為貧困山區支教、幫助山村孩子學習,國家應該在全國範圍多宣傳勞動不分貴賤,勞動者都是光榮的。

3.國家可以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為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做好引導工作。

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用人單位、高校及大學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畢業生們要看清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地去爭取、拼搏、奮鬥,闖過就業這個難關,尋求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還要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發揮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和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

隨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對餐飲、服務、教育、文化等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學生沒有自己的獨立經濟來源,卻進行着一些不相吻合的行為。同時,他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轉變:享樂主義、奢侈浪費等現象頻頻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

二、調查目的:

1.詳細瞭解大學生各方面的消費情況

2.詳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價值觀念

三、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四、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

五、調查內容:

1.生活費的基本支出

2.生活費的用途

3.生活費的來源

4.怎樣看待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

5.對當代大學生生活有什麼看法

6.對於自己的消費方式有明確的規劃麼

7.認為在校大學生的成長什麼更為重要

8.認同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麼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4

調查背景:大學生作為飲料消費的主要羣體,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一直受到關注。目前的飲料消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牌不斷湧現,飲料消費市場成為典型的買方市場,人們的選擇範圍越來越大。大學生要做如何的選擇呢?在消費日益冷靜的今天,廠家又將如何面對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日前對大學生的飲料市場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時間:某某某

調查地點:某某某

調查對象:在校學生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瞭解大學生最喜歡喝的飲料類型、瞭解大學生在飲料上的消費情況以及瞭解大學生的飲料購買習慣。

調查方式:

1、方案調研;

2、網絡搜尋查閲有關資料;

3、問卷調查;4系統分析法。

調查結果分析:

(一)碳酸飲料飲料依然是大多人的選擇

碳酸飲料、茶飲料和水飲料構成了飲料消費的主要部分。其中碳酸飲料的消費人羣達到60%的比例。這類飲料的特點是以解渴為主,在功能上比較基礎,在價位上也相對較低。這也説明消費者對飲料消費的主流,仍然僅僅要求它最基本的功能,並對價位較敏感。

果汁飲料的消費人羣佔25%。這其中既包括純果汁也包括一般的果汁飲料。從消費比例上看,與去年的數據相對平穩並稍有上升。從功能上,果汁飲料與水飲料及碳酸飲料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也註定了果汁飲料無法全面代替這些傳統飲料。但從消費比例的發展來看,果汁飲料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上升的幅度被認為並不樂觀。另外茶飲料以及礦泉水等並不是大學生最受歡迎的飲料。

(二)在各品牌中,可口可樂的消費量匹馬領先

在消費量方面,可口可樂依然是龍頭老大,以23%的消費面匹馬領先。緊隨其後的,是康師傅、百事可樂,皆為16%,統一為15%,三者不相上下鼎足而立。處在第三集團的,是國產品牌農夫山泉、匯源、娃哈哈和酷兒,在3%至6%之間。國產品牌在飲料市場已經立穩了腳跟,雖然目前與那些國際巨頭依然相差較遠,但穩定的市場份額和良好的市場口碑,已經使國產飲料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局面。大學生在品牌上的選擇遠遠超過了其他的消費羣體。

(三)口味與品牌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最大的二個因素

1、飲料的口味是影響因素中最大眾的因素,影響着最多的消費者。有53%的人認為對飲料的口味會很在意,口味對自己適合與否,會影響對飲料的選擇與購買。

2、飲料的品牌對消費的影響是僅次於口味的又一大因素,35%的被調查者認為,飲料的品牌會影響他們的選擇。調查中,17%的被調查者表示,知名度會影響他

們的選擇。大學生消費者,更注重品牌,也更關心飲料的知名度。因為他們走在潮流的前端,對於新產品的推出抱有新鮮度,對於新廣告的播放格外關注。

3、位列影響選擇的因素第三集團的有營養成份、價格和保質期等因素,分別有23%、20%和19%的消費者給了選擇。

(四)超市是消費者的主要購買場所

大學生購買飲料的場所主要在超市,88%的消費者選擇在超市購買。這種傾向與性別有一定關聯,女生比男生更傾向於大超市消費,這也許與購買批量有關。一般在學校超市購買時都是臨時性的消費,則以男生居多,臨時性消費對場所的選擇性不強,一般以方便為主,就近原則。

(五)大瓶、小瓶這種處在二個極端的包裝最受歡迎

調查顯示,消費者選擇的包裝以瓶裝為主,聽裝、利樂包只佔很小一部分。其中,小瓶裝的飲料是消費者最多購買的,佔41%。小瓶裝以其攜帶方便、容積適量而使其最受歡迎。而聽裝飲料在價格上處於劣勢,選擇的只有9%。曾經比較受歡迎的利樂包飲料則選擇者最少,只佔2%。大瓶裝飲料是消費者第二多的選擇,有29%的消費者購買。大瓶裝飲料雖然攜帶不便,但因其相對價格要便宜些,很受上網男生和大部分女生的青睞,成為除小瓶之外最受歡迎的包裝類型。而中瓶包裝的消費佔19%,這種包裝是對大瓶包裝的一種補充。

(六)價格的選擇以2至3元價位最普遍

調查表明,大學生最常消費的飲料的價格在2至3元,消費人羣比例佔47%,這也是最普遍的一個價位區間。5元以上的消費佔23%,這類消費一般是大瓶裝飲料,比例也較高

對消費飲料的價格分佈與其他信息的研究顯示,消費的價格與其消費的場所、消費的包裝類型都有直接的關係。一般消費價格越高,則多在便利店所進行消費。而價格越低的飲料,包裝的容量越小型。而從消費飲料的類型上看,價位較低的消費,多為水飲料、茶飲料及碳酸飲料。

(七)促銷因素

目前果汁飲料的促銷方式主要集中於現場促銷小姐推薦,舉辦抽獎活動或降低價格,促銷頻率也正在加大,一般一年促銷次數達4-5次,每次基本為期一個月,促銷地點一般選擇在一些繁華地點或大型商場、超市。大學生對於在促銷的飲料選擇性較大,主要在於促銷的產品新穎、價格便宜。

調查結論和建議:針對大學生市場的調查結果分析,總結了對於飲料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對銷售廠家提出以下的建議:

1、消費者喝飲料除了解渴外,還希望飲料產品提供一些附加價值。所以不管是哪個飲料類別,都應根據產品自身的特點提出一些符合消費需求的賣點來,如蘿蔔汁飲料可以補充維生素;紅棗飲料可以補血;梨汁飲料可以去火;銀耳飲料可以養身等等。這樣你的.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就會大大提高。

2、要有好的產品策略。

3、價格策略要恰當。

4、銷售渠道:儘可能增加鋪貨率。超市、批發兩條腿走路,儘可能增加產品的鋪貨率,以超市帶動其他各類渠道的銷售。

5、廣告促銷:要製作一個好的廣告片能讓消費者過目不忘。

大學生飲料消費市場調查問卷

同學,你好!我是某某某學院某某某系的學生,因課程安排的需要,現打擾你幾分鐘,請你幫忙做個調查,你的答案將對我們很有幫助,非常感謝!

1、你通常在什麼情況下喝飲料?

無聊時身心疲憊時想喝就喝其它

2、你平時在哪裏買飲料?

大型超市便利店娛樂遊樂場所自動售貨機飲料攤位想買就買,不在乎什麼地方

3、你在這裏買飲料的理由是什麼?

就近原則買的飲料種類多按心情而定其它

4、每週大約會購買多少次飲料?

有時買必買1-3次每天一次大於七次

5、通常選擇什麼價位的飲料?

1-2元2-3元3-4元4元以上

6、你常購買的飲料類型?

果蔬汁碳酸類飲料茶飲料包裝飲用水

功能性飲料含乳飲料咖啡類

7、你最常購買的品牌?

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康師傅統一雪碧百事娃哈哈匯源酷兒脈動其他

8、買飲料時最注重的因素?

口味包裝功能品牌價格色澤其他

9、如果有新產品上市你會嘗試嗎?

會不會(至最後一題)

10、嘗試新產品的原因?

廣告影響促銷覺得新鮮他人影響被其包裝、色澤吸引新鮮,想嚐嚐心情其它

11、喝過一次後,最能影響你再次購買該種飲料的原因是什麼?

口感喝完之後的心情很好,想再次回味有抽獎(未抽中,繼續碰運氣)

營養

xx、飲料的包裝吸引你之處在於?

包裝的顏色包裝的明星圖案包裝的卡通圖案包裝的形狀

您的基本資料

學校xxx年級xxxxxxxx性別xxxxxxxxx愛好xxxxxx每個月生活費

感謝您的合作!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5

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説明:

調查目的:瞭解客户需求,為開發產品找到數據依據.方向開發方向——方向比努力重要!

調查方式:進入學校針對在校大學生,一對一溝通,填寫的.問卷經過4次修改,不斷完善,去除部分不合理問題,新增問題.

調查男女比例

調查人員年級

您在校期間做過兼職麼?

想做,但是目前還沒做兼職的原因?

您現在找兼職都是通過什麼途徑?

以上途徑中哪一種是最喜歡的?

您多長時間更換一次兼職?

目前找工作途徑中,您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

您覺得大幾做兼職比較合適?

您在兼職中比較熱衷的工作崗位是?

您都會在什麼時間段想要去做兼職?

您認為兼職能給您帶來什麼?

選擇兼職時您首要考慮的是?

您認為兼職與你的學業或其他興趣愛好(如學生會、學習、閲讀、運動)有衝突嗎?

您是否願意接受工資月結的兼職工作

您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

您每個月生活費是多少?每月生活費除了吃飯,您還主要用於哪方面?

對於未來就業您是否感到迷茫?

對於未來就業您是否感受到壓力?

您在選擇兼職時是否考慮到未來的就業方向?

您認為通過兼職會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嗎?

您最常用的'上網方式是什麼?

您開通了哪些上網支付方式?

您常用的消費方式有哪些?

以上的幾種方式,您認為最方便的支付方式是?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6

摘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特點進行了概括,並從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

關鍵字:人際交往

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

人際交往是人們為了彼此傳達思想,交換信息,表達情感,滿足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符號而實現的溝通。“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社會,都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與人交往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每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也是個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健全的個性的基本途徑。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們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羣體,,他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力圖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現狀 從生理規律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在熱情、自信、充滿着瞭解欲和嘗試欲的年齡階段,當他們擺脱了中學時期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步人環境相對寬鬆、輕鬆的大學校園,那種渴望瞭解和被瞭解、渴望參與和成功的“合羣天性”被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大學生們對人際交往有着強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為上卻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偏差。

深入考察發現,這些交往行為上的偏差,源於他們對人際交往認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自卑心理 ,恐懼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 ,嫉恨心理。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

(一)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在校的大學生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過分關愛甚至是溺愛,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愛、偏激、不合羣等不良性格。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長時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無法體昧家庭的.温暖父母的關愛,容易形成自卑、自閉、抑或是過分自尊等消極性格。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給子女一定的心理壓力,一旦期望不能實現,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另外,家長的知識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家庭的社會屬性、經濟狀況都是影響子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長良好的知識素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會培養子女良好的性格,反之,則會對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起示範效應。家長對自家社會屬性和經濟狀況正確理解並對子女正確引導,能培養子女富貴不驕、貧賤不餒的良好性格,反之亦反。其次是環境因素。進人大學,原來相對穩定、相對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學裏相對寬鬆的學習和管理氛圍對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裏來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人際環境對他們的適應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裏各種各樣的社團、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他們的參與能力是一種考驗。

大學,實際上是一個融人社會的準備期。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去應對全新的環境,然而正是這種“全新”,有時會令他們不知所措,從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而這種失敗又會使得一些同學把交往視為負擔,視為畏途,心理障礙由此產生。再者是社會因素。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再也不是隔絕於社會的象牙塔,大學生們常常接觸的網絡世界是各種信息的彙集地,尚待成熟的理解力、判斷力使得他們難以對各種信息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加之一些不健康的網絡遊戲的影響,都可能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心理障礙。

(二)主觀因素

其一是交往理念缺失.。在較長時期的應試教育的氛圍裏,大學之前的求學階段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學子們自身都難以對人際交往的理念給以系統關注,進人大學,專業的不同也使得大部分同學接觸到的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少之又少,以至於較難了解、把握人在交往中心理變化的原因、形式及過程,進而難以在交往中形成有效互動,當交往過程出現滯澀、卡殼等問題時,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責難對方,甚而是逃避交往,使人際關係難以維繫。久之則易視交往為畏途,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其二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心理、思維等各方面由成長到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評價,也難以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作正確的理解,於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他人,把自己和他人作不切實際的比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敗、駕馭或屈從、乃至氣餒、嫉恨、衝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__其三是交往技巧欠缺。無論是國小、中學還是大學,學生們的生活空間相對有限,交往範圍相對狹窄,交往理念相對貧乏,交往實踐相對不足,這就決定了他們交往技巧的欠缺。僅舉一例:在我們的問卷中有這樣一道問題“對於稱謂(如何稱呼別人)你是否運用的得心應手”,統計的結果是,有40.6%的同學選擇了“是”,50.2% 的同學選擇了“否”,9.2%的同學未作回答。僅僅一個稱謂,就有一半強的大學生不能應用自如,更何況人際交往中繁多的禮儀禮節的規範規則等。技巧欠缺導致的交往失敗往往會冰凍交往的熱情,使人形成交往的“誠心不被理解”的錯覺,進而逃避交往,產生交往的心理障礙。

三、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思路

(一)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

可以在大學裏開設社會心理學、交際學等相關課程,讓大學生們系統地接受人際交往的理論教育,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性認知。這對於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至關重要。學校可定期請專家開設心理學、交際學等有關課題的講座。專家們生動翔實的例證、鞭闢人裏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淺出的引導,不僅可以令同學們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更可以讓他們心悦誠服,從而起到細雨潤物的效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針對大學生年齡段生理、心理的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劃,選擇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知自己,認知他人。如此既有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又有助於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視人際交往實踐,掌握嫻熟的交往技巧

鼓勵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這段較為集中的時間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展諸如社會調查、打工務農、科普宣傳等各類社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學會如何與不同羣體的人進行有效交流,還可以瞭解社會各個層面的生存狀況,增加對社會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大學生利用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環境保護、關愛孤殘兒童、敬老助老、幫貧支教、青年志願者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瞭解人與人的交流實際上是心與心的溝通,有了真誠、理解和關愛,人心的隔膜就會被打破,交往的堅冰就會被融化,抑或由此,他們就能體悟出人際交往的真諦鼓勵教師積極利用相關課程進行人際交往的課堂實踐教學。比如人際交往的情景模擬,可以給同學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動中學習交往技巧;然後進行角色互換,體會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異,鍛鍊不同的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搬出教室,帶學生到人羣中去進行人際交往的實時實地演習,教師只給同學們指導性建議,至於交往目的、對象、過程等皆由同學們隨境而定,如此可以引發同學們的交往興趣,調動他們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重視心理諮詢工作。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

培養專職心理諮詢教師。專職心理諮詢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他們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對歷史、經濟、政治、時尚、新聞、熱門話題等等有廣泛的興趣及獨到的見解,如此才能憑藉自己深厚的知識功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春風化雨。滋潤諮詢者的心田。進行專業心理諮詢。這是指在學校設立的心理諮詢室由專職心理諮詢教師為有心理諮詢需求的同學進行的心理諮詢活動。教師針對諮詢同學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心靈慰藉、交往理念闡釋和交往技巧指導,使他們逐步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7

摘要:愛情,人類永恆的話題。 從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發,立足問卷調查,以大學生戀愛觀為主題,用真實數據分析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為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愛情,多麼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歎。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 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採用自編的《關於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 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 調查時間為20xx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 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佔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於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鬆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大學聯考時的那股幹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 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佔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説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於理想化。

2. 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説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羣體裏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 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佔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慾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説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説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 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説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着較大差異。

6. 在對待對方腳踏兩隻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説明在愛情裏,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於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範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係。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説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於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並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於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並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並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於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8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以網絡調查為主要方法,請一些院校的同學在各自專業的qq羣上邀請同學參與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回收問卷113份,其中有效問卷113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113、

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92、92%)的大學生認為他們在生活中較常或更常遇見"草根"一詞,又有53、98%的大學生認為他們自己本身就屬於"草根"一族。有55、75%的對"草根文化"持中立態度,而37、17%的大學生對此則表示欣賞與尊重。對於"草根文化"的精神作用方面,大多數(87、61%)的大學生認為他是一種相對積極的文化,也有2、66%的大學生認為它是一種低俗的文化。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草根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他們也認為"草根文化"良莠不齊,需要規範與引導。

(二)調查問題分析

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大學生已對"草根文化"都有一定的認識,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比較喜歡這種產生於民間的原生態文化。但是這其中產生的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重視。

1、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對於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等的接觸機會較少。

調查中我們發現,有高達53、9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本身就是"草根"的一員。而卻僅有37、17%的大學生對"草根文化"持欣賞與尊重的態度,這表明這其中有至少有16、81%的大學生並沒有對"草根文化"表示欣賞之情卻認為自己是"草根"的一員。也就是説,這些人並不想成為"草根",但是他們卻成為了草根的一員。再進一步説,就是他們的文化追求是有別於"草根文化"的內容的,但是他們卻身處於"草根文化"之中,參與並融於"草根文化"當中,或者説,"草根文化"反應了"草根階層"的現實意志和思想意識,而這些現實意志與思想意識與他們自身的意志與思想卻是不謀而合的,但是對於這些現實意志與思想意識的表達方式他們並不表示讚賞。對於前者,可能是由於他們對主流文化或者精英文化接觸的機會較少,而"草根文化"卻比較廣泛地分佈在自己的身邊,使得他們不得不參與其中。而對於後者,我們知道,"草根階層"是以相對比較弱勢的階層,雖然源遠流長內容豐富,但總的説來,長期處於社會底層和邊緣,多處在消極、被動和從屬的地位,成為熱點的時間不長,在文化的自我認識上的不清晰,以及立場上的變動性大,大學生們認為自身處於這個階層,表明他們的學習或者追求在某些曾度上與"草根階層"有相似之處,自我認識比較消極,但是他們對文化的追求又比較高,對於一些"草根文化"的傳播方式他們就不太喜歡了。

2、許多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得他們對文化的追求陷入誤區。

眾所周知,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是一羣接受過大學教育,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羣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他們是我國特設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但是調查中我們卻發現,73、45%的大學生認為"草根文化"

是一種平民文化,53、9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是"草根"的一員。不然看出,許多大學生在還沒有真正地步入社會之前就已經把自己歸於平民階層了,把自身歸為相對弱勢的階層,或者説他們對生活的追求相對消極了,"草根文化"是一種遠離了價值取向的文化,正是由於這種文化產生於平民或民間文化,本身所感染的是來自於"草根"階層樸素的氣息,從而使得"草根文化"本身缺少價值取向的定位,因而也就無法幫助"草根"階層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認清這種文化的意義,甚至模糊了個體自身的價值取向,而且大學生接觸草根文化主要是通過網絡接觸的,"草根文化"藉助於網絡之後,迅速擴大起來,這種形式下的文化更容易和感性的娛樂方式相結合,它們常常只顧忌個體此時彼地的感觀感受,市儈之氣比較足,若不加選擇地認同,難免會陷入庸俗、低俗之中,文化自身境界也無法提升。加之文化自身缺少傾注對當今社會的價值和個體價值的思考,缺乏歷史的沉積和精髓的提升,在當今社會的顯示環境中和網絡缺乏規範的環境下,不僅無助於這種文化認同的個體羣體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無法幫助他們正確的面對現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利己主義、消極思想和仇富厭世等不良影響。所以這就使得大學生在思想上,在價值觀上產生了比較消極的影響。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大學生應該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祖國希望大學生能成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大學生是要為平民服務的,大學生要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就應該儘可能地提升自己,鍛鍊自己,雖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最終還是要成為平民,但是大學生應該有積極的價值取向,有崇高的理想、積極進取併為之努力奮鬥。

3、許多大學生對"草根文化"的認識不足,過分信任草根文化。

我們知道,雖然"草根文化"的風起雲湧從一定意義上看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補充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體現了文藝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主流文化進行了輔助和補充,使文藝體現出了真正的"雅俗共賞"之特點,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草根文化"也製造了很多無節制的娛樂垃圾和選秀泡沫。與形式的雷同相比,內容的蒼白和表演的劣質對這類節目的殺傷力更大。一些節目在選拔過程中選手和主持人醜態百出,有的節目的獲勝者明顯帶有不健康的印記,不僅讓觀眾膩煩,還對青少年有着不良的導向。這種明顯的低俗化傾向讓很多學者感到擔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用"惡俗"評價此類節目,認為其既宣傳了一夜暴富的錯誤價值觀,更在審美導向上乏善可陳,有些節目和作品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含量微乎其微……我們發現有15、93%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規範"草根文化",應該順其自然,任其發展,可見部分大學生對"草根文化"過分信任,這可能會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錯誤的導向,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建議

(一)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特別是在大學校園中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很多大學生對一些社會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接觸機會相對較少,這就使得他們在缺少了對高質量精神食糧的獲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

一、經常在校園內開展適合大學生接觸的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活動。主流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澱所積累下來的具有積極價值取向,迎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先進文化,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質較高的少數知識分子或文化人為受眾,旨在表達他們的審美趣味、價值判斷和社會責任的文化。經常置身於這樣的文化環境,對於大學生的審美趣味、價值判斷等會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二、讓適合大學生健康法陣的更多元的文化進入校園。不同人對不同文化的親近度各有不同,通過引入多元得文化,不僅有助於大學生選擇適合自身需求地健康文化,跟有利於營造一股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得更多大學生的思想得到薰陶。

(二)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建設,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當代大學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如何使他們儘快適應形勢,服務社會,在社會上樹立良好形象,盡職盡責的擔負起新時期社會賦予的歷史重任,培養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我認為,應從愛國情懷、民族精神,崇高信念、遠大理想,集體觀念、團隊精神等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要通過大學生比較樂於接受的方式來增強這些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可以就時下發生的一些時勢與大學生分享,並在其中深入愛國主義教育等加強大學生責任感與使命感得教育,促使大學生對自身使命與責任進行深入的思考

(三)規範網絡環境

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特別是對於"草根文化"這種大眾文化當中。然而這種藉助於互聯網的文化傳播方式確是與商業價值相掛鈎的。因此,這種可以創造商業價值的文化在向商業利潤的轉化中也必須遵循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按照市場的供求關係以及各種經濟規律來運作。然而在尋求文化的商業化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文化自身的發展。在文化的發展中,文化自身的發展和商業運作模式如果不能很好的結合,無法有效的解決二者之間的分歧,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出手干預商業運作對文化的傳播,對於一些惡俗的、低級趣味的、拜金的、帶有消極意味的文化應該加以規範、限制,以便構建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世界。

四、總結

總的來説,較大部分同學對於"草根文化"的認識還是比較積極、健康的。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出了一些大學生不健康的心理以及思想狀態。應該對這類學生加以指引與教育。同時"草根文化"作為一種植根於民間,反應平民現實意志與精神世界的原生態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流派,它的存在有它豐富的意義與積極的作用,只要加以疏導,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朵奇葩。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9

我們已經看到,網絡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身心、人際關係、情緒情感、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個別學生達到網絡成癮的程度,問題十分突出。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覺,加大對大學生網絡問題的研究力度,積極探索應對大學生網絡問題的策略方法,引導大學生走健康的網絡之路,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這是新時期高校面臨的嶄新課題。

一、大學生網絡問題的調查分析

(一)正面影響

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了大學生共享與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極大的積極影響。

1、網絡為大學生開鑿了一個廣闊的信息渠道。計算機網絡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學生能夠從各種網絡上獲得千變萬化的時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識,汲取各種知識營養,來發展和壯大自我。如在調查問卷中,學生對“你覺得網絡使你的生活”的回答: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佔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實佔27%;浪費不少時間佔7%。這一結果表明了網絡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網絡為大學生的學習打開了方便之門

如今網絡上資源共享越來越多,信息的傳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間。網絡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求知途徑,有助於大學生開闊視野、促進學業;網絡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自由、輕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大學生培養和發揮創新能力;網絡是一個廣闊空間,存在着許多新鮮和未知的事物,有助於開發大學生的潛力。方便大學生查閲資料,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在“你認為網上有你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嗎”的問卷中,回答:有很多的佔75%;有一些的佔25%;沒有人認為沒有。又,在“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的途徑”的問卷中:找同學商量佔33%;上網求助佔63%;自己獨立解決佔4%。這一結果表明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

3、網絡促進大學生的友情互動,共同提高

網絡最突出的優點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載體,又是媒體中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迅捷通道。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對封閉的,對自己的行為舉止總多多少少有些顧忌。而網絡正好提供了花樣繁多的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情感驛站等虛擬空間使廣大學子網民可以直抒胸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並充分表達和表現自我,結交各種朋友,相互介紹經驗,共同進步。大學生在網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發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發牢騷,派遣抑鬱,達到緩解學習和精神壓力的雙重功效。

4、網絡為大學生指導就業,描繪事業藍圖

如今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就業越來越困難。如何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學生極其關心的熱點問題。這時候,網絡就充當了大學生選擇就業的尚方寶劍。網絡不僅信息量大,功能完備,而且保證所有新的就業信息在一小時內完成真實性、合法性驗證並上傳。它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點擊瀏覽、比較總結,同時網絡招聘範圍廣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從網上瀏覽企事業單位的背景和詳細資料及發展演變情況,比現場招聘瞭解到企事業單位的信息要全面辯證。在“你上網的內容有哪些?(多選)”的問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資料”88%;“看新聞及評論”60%;“在線看電影”72%;“在線玩遊戲”36%;看招聘信息12%。

(二)負面影響

凡事有利必有弊,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網絡的開放、自由和社會化,使得網絡環境往往較為複雜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如沉迷網絡、網絡遊戲上癮,生活過分網絡化等等)。

1、網絡可能使大學生的現實情感萎縮和溝通能力退化

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相當複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總是小心翼翼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學生們在很多時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實感,而網絡這個虛擬社會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泛、安全且隱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學生們既想坦露情感又懼怕情感受傷的心理。於是大學生強烈的交往慾望促使其迷戀於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

學習人際交往和處理人際關係需要時間的投入。但是大學生對於網絡虛擬社會的溝通方式的.迷戀,使得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別人交往的機會,減弱了與他人交往的願望。人際交往的減少很容易加劇自我封閉心理,造成人際關係淡化,導致大學生只滿足精神需求而脱離現實的現象出現。網絡使得大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同與滿足,使得大學生對網絡有了強烈歸屬感和依賴感.相比之下,對現實產生了厭倦與冷漠,在這種消極的不為世情所動的牴觸心理下,一些學生在真實的交往中感到緊張,不適應,產生對現實人際交往的逃避和恐懼,造成人際關係障礙。

2、網絡可能使大學生思維狹隘化、被動化

現實世界是包羅萬象的,這是它明顯不同於虛擬網絡的一面。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侷限性便在於太過感情化、膚淺化和片面化,現實理性思維的話題往往涉及太少。

大學生對這社會的認識,往往是僅僅在接收他人給出的信息和觀點,而並沒有充分地消化和體會,也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現象,缺乏用理性的視覺來審視問題和現象的鍛鍊,這必將導致大學生個體思維的片面化和被動化。

3、大學生溺網

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大學生平時下午和晚上經常上網聊天或玩遊戲,真正在網上學習的寥寥無幾。網絡以其高度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在帶來知識和便捷的同時,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頹廢甚至反動的內容和論調,而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的重要轉折階段,對事物的辯別力和判斷力往往不足,且大學生對新新事物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自身意識形態受網絡異樣不健康信息的侵蝕,進而無法把持自己,造成惡性循環。在問卷“你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是多長”中,回答:1小時以下佔25%;1-2小時佔37.5%;2-5小時佔29.2%;5小時以上佔8.3%。結果表明長時間上網的人雖佔少數,但也説明了大學生溺網的現象的存在。

4、網絡可能使大學生的法紀觀念淡化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對於個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隱蔽性。這樣的隱蔽性使大學生不需要真實的姓名、身份,可以隱瞞性別、年齡、身份,在虛擬的空間裏與人交往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故此不少大學生在網上謊話連篇,並以説謊為樂事。大學生在網上經常這樣缺乏責任感、不誠實,極不利於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為的培養,勢必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淡化法紀觀念。甚至有些大學生為了表現自我能力的卓爾不凡,不惜作出破壞他人數據信息系統的違法行為,造成大學生“互聯網犯罪”的事件。

二、建議

瞭解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在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的同時,也要正視大學生對網絡的失衡問題,引起注意並解決問題。在些羅列幾點建議:

1、自我節制

(1)增強自覺程度。任何時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關懷雙重人格魅力的人,網絡時代更是如此。大學生要至善的自我約束和收攏個人放縱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網絡,在展示自身網絡本領的同時,充分考慮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2)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大學生必然會相對地減少上網的時間,在現實在參加更多的休閒活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尋求外在真實的協助,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滿足需求的方式,尋找真實的支持。如與輔導員老師、心理諮詢老師多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或在學習中刻苦奮鬥取得好成績,以滿足心理需要等。

2、擺正心態

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世方式,積極、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倘若大學生們能夠在遇到現實生活障礙和困難的時候,將其視為考驗自我、戰勝自我的一個機會,認真剖析原因,問題總會解決的。把網上的真誠釋放的心態延續到現實中,剔除虛偽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無端鬱悶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託於虛擬的網絡世界,淡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鬥不息,努力創造輝煌的人生,對社會多做貢獻。有了這樣人生追求的大學生,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網絡問題了。

3、加強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外部環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設一些相關的網絡教育課程,加強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規範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級就及時抓好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時,適當地限制大學生們的上網時間,從而有節制地利用網絡。

三:調查總結

以上調查結果説明,大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和消遣,當然這和大學生在課餘時間上網有關,也與在網吧上網的環境有關。但關鍵是學校沒有給學生製造利用網絡學習的氛圍,教師沒有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興趣。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把大學生引到網絡學習中去,學院必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把微機室、電子閲覽室完全向學生開放,並加以有效地管理。教師要向學生推薦健康的教育、學習網站。讓大學生上網是為了或瀏覽大型的圖書網站,或利用網絡下載學習資料,或寫博客,或在論壇裏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大學生能把上網的目的放在這些方面,那麼網絡也就能真正地發揮了它的傳播作用,大學生的學習也將是輕鬆加愉快的學習了。

網絡像是無邊的森林,裏面藏着非常豐富的寶藏,但願大學生們,都能找到通向寶藏的路徑,而不是陷在泥潭裏。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0

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嚴寒,寒風呼嘯,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現今社會,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説不完的話題。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xxx,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後,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1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早餐不僅需要營養豐富,更需要每天堅持,早餐對我們很重要,不是早餐等於慢性自殺。然而,現如今,部分大學生不吃早餐的問題日益顯現。為了解大學生吃早餐情況,我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做了關於大學生吃早餐情況的調查,我們於20xx年5月1日-5月3日在南陽理工學院,對各個院系的學生做了調查。

我們以一百份調查問卷,對我校的問法學院,音樂學院,軟件學院,建築學院,及經管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結果分析統計,我校學生早餐就餐情況如下:

67%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情況表示滿意,其中女生對自己健康狀況滿意的比男生要少;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健康情況一般;但是沒有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情況表示不滿意。説明身為青年人的大學生正處於活力四射的階段,健康狀況良好;也説明大學生的健康意識也不夠強。

對於吃早餐的重要性,27%的大學生認為非常重要;67%的人認為一般;6%的人認為沒必要。説明,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認識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對於吃早餐的次數,73%的大學生每週吃3-4次早餐;13%的學生為1-2次:14%的學生每週吃早餐的次數為5-7次。而且,吃早餐的次數與大學生的早上有無課程有密切的關係。例如:67%的大學生每週有三次早上有課,這與前面的每週吃早餐的次數是對應的。

同時,吃早餐的時間與早上有無課程也有密切的關係。67%的大學生早上吃飯時間為7:00-8:00;27%的大學生為8:00-9:00;只有6%的大學生為9:00-10:00這一時間段。這些數據都説明了大學生早上有無課程的重要性。

對於吃早餐的時間和地點:20%的人選擇在學校餐廳;33%的人選擇在教室;27%的人選擇在路上解決;20%的學生在宿舍,其中男生佔三分之一,女生佔三分之二。據統計分析,在宿舍就餐大多與早上有無課程有關係,在學校餐廳或者在教室或路上與起牀的時間早晚有關。 73%的大學生吃早餐的時間為5-10分鐘,27%的為10-15分鐘;其中男生的就餐速度普遍比女生快。

關於吃早餐的類型和變化度,47%的`大學生選擇麪包牛奶類食物;50%的選擇豆漿,豆腐腦,包子,粥類,這一類別中男女比例相同。大約3%的人選擇麪食一類。其中,37%的大學生早餐類型一成不變,其他的都會變化。

對於大學生不吃早餐的原因,40%的大學生因為起來晚來不及吃;30%的認為吃早餐太麻煩;15%的大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5%的認為早餐質量不好;4%的大學生是為了節食減肥;還有大約5%的是為了省錢和其他原因。

對於是否瞭解不吃早餐的危害這一重要問題,13%的大學生非常清楚;60%的學生大概瞭解,27%的大學生不瞭解,(男生不瞭解的要多於女生的比重),由此看來,大學生不吃早餐與他們的意識有很密切的關係。對於是否要改變不吃早餐這個不良習慣的調查,6%的大學

生認為沒有必要改;53%的學生認為需要改;大約有41%的大學身認為自己沒有形成不吃早餐的生活習慣。

關於吃早餐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問題:27%的大學生認為不吃早餐對其生活和學習沒影響,其中大多數為男生;73%的大學生認為有影響;影響主要集中於:第一,會頭暈,睡眠不良;第二,學習沒精神,沒質量,沒效率。從這個數據中我們也可以得知:早餐對我們大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不吃早餐明顯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

關於大學生吃早餐的一系列問題,雖然只做了南陽理工學院的部分院系的調查,但根據結果我們也知道,這是一個普遍問題,不僅是某個院系,更是全校存在的問題,甚至是很多的高校都具有的情況。

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可以給人提供能量,讓人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和學習,而且還能促進我們大學生身體的健康。這個百利而無一害的習慣我們大多數學生卻不能好好堅持下去。營養學家也指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之後,胃早已排空好,前晚所吃得營養物質早已被消耗完,急需補充。所以我們大學生一定要把吃早餐的習慣堅持下去,尤其是男生,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女生,不僅要堅持下去,而且還不能馬馬虎虎。要想身體健康,就要先從吃早餐開始。

我們説早餐對我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那麼不吃早餐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不吃早餐的危害:第一,不吃早餐會造成低血糖,使人精神不振,第二,會使大腦出現能量不足的現象,影響記憶力。第三,易患胃炎等慢性腸胃疾病。第四,不吃早餐會誘發膽結石。

基於上述情況,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在學校開展各種鼓勵學生吃早餐的宣傳活動 ,第二,提倡學生吃有營養的食物,合理膳食,均衡搭配。第三,學校餐廳要提高早餐質量優化服務,使每個學生遲到舒心滿意的早餐。第四,學校也可以調整好課程。

調查人:汪雙 20xx年5月8日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2

對於一個告別高中進入大學生活的青年學子來説,就像走進一個遠離煩惱焦躁,告別雙眼血絲的快樂天堂。大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廣大莘莘學子懷着無限的憧憬和熱情,告別了父母遠離故鄉,來到大學校園追求自己的夢想。踏入這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神聖知識的殿堂,就是告別了那艱苦歷程的一種解脱,成為在酷暑寒冬依然苦讀不輟的一份心靈安慰。在大學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大學生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汲取知識的營養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創造美好的未來做準備。為了調查大學生是否有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在大一學生範圍內進行了一次關於學習·生活·愛情等方面受挫能力的調查。

針對不同的人,我們把調查的對象分為男生和女生兩組。問卷共三百份,其中男生二百二十份,女生八十份。調查結果如下:

47.5%的女生認為自己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比其它方面受挫能力更重要。總之,在大學生涯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對學習的受挫能力最為重要。究其原因是大學生現階段處於學習階段,對學業比較重視,畢竟身為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較於工作和愛情的受挫能力大學生接觸較少,不甚瞭解。故所佔比率偏低。大學生在工作和愛情方面處於初步階段,隨着大學生逐漸的進入社會,工作和愛情方面的受挫能力將更為重要。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一個人的學習受挫能力弱,即使身懷絕技,若以此洋洋自得,不思進取,害怕學習受挫的風險,禁不起挫折的打擊,其必會被歷史的風浪淹沒,被殘酷的現代社會徹底打垮為

一代“廢人”。針對如今大學生面對考試掛科的情況,男生女生同時顯示出了較強的抗擊打能力,約有%的男生,%的女生表示自己依然會笑着面對,會繼續努力準備考試,這也許是新一代的大學生新的認知,但依然有極少數的男生選擇了自怨自艾,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對此種情況,女生則表現出了較強的忍受力,雖然%的女生選擇了大哭一場後再繼續努力奮鬥,但沒有一個女生選擇放棄學習,這一點是值得廣大男生們深思的。對於學業中遭受的.最大挫折——努力完成的成果,卻得不到老師同學的肯定,絕大多數的男生,女生選擇了積極應對,約%的男生與%的女生選擇了努力展現自己的成果,讓他人看到好處,這也是大學生自尊心的側面體現,而%得男生和%的女生則選擇了忽視他人看法,繼續完善自己的成果,從此體現了一部分女生敢於獨立創新,勇於開拓的優點,同時也彰顯了他們自信陽光的一面。綜上所述,在學習方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體現較強的受挫能力,但還是一部分同學在談到學習方面時,不夠認真,受挫能力較弱,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能夠有所改進。

調查完了學業方面的受挫能力,那麼大學生在生活中受挫能力有怎麼樣呢?從高中突然轉進大學,以往忙碌的有序的生活是否被大學生活中的空餘時間所打破呢?高中生活大多數學生離家較近,基本上一個星期回一次家。然而,到了大學校園裏,也就意味着“被井離鄉”,一個人在外所面臨的諸多不便也體現出來。面對生活的種種挫折,究竟如今的大一學生們會有怎樣的選擇呢?根據調查顯示,當自己的生活費不足時,約%的男生和%女生選擇了自己想辦法解決,如做兼職等。而%的男生與%的女生則選擇了問朋友借。對於前者,他們比較自信一些,有麻煩自己解決,體現了他們具有獨立自立的一面。對於後者,畢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傳承了幾千年,一個人承擔不住的負擔,向朋友求助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些人易融入大集體中善於以團體力量戰勝較大的麻煩,他們是聰慧的,不過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極少數的人很依賴家人,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如今很多人才剛剛踏入大學的門檻,朋友少,社會經驗更少,股找不到朋友求助,因此他們的受挫能力更差一點。面對生活中於室友發生矛盾這個話題,約%的男生和%的女生選擇了大事化了,小事化無,這個也是胸懷寬廣的體現,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認真分析矛盾的原因,解決後又是好朋友”這理性的做法,恰當的解決,可能迎來最後的結果。大學生應該擁有這種思維,然而約%的男生選擇了怨恨,女生卻無人這樣選擇,這些男生應該學習女生的這種做法。

面對學業,生活上的挫折,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選擇了樂觀,堅強。對於愛情上的挫折,他們又會作何選擇呢?首先,面對自己和戀人的矛盾,約%的男生,%的女生覺得會對自己的學業有點影響。約%的男生,%的女生認為其會有很大的程度上對自己學業有影響,兩種極端—“無影響和有很大的影響”的人較少,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正視挫折的能力,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忍”,比忍耐,拖延時間無疑可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緩”,體現了這些人思緒清楚,行為謹慎的特點,還有少數人選擇了“自認不是”,而約%的男生,%的女生選擇了“速戰速決”,他們認為拖延只能使事情更糟。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3

概況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消費現狀

調查

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項目:1、明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費狀況

2、明確大學生用於滿足衣食住行的消費狀況

3、明確大學生用於學習方面的消費狀況

4、明確大學生用於娛樂方面的消費狀況

調查範圍:在校大學生

問卷以及調查情況

本次問卷發放37份,有效問卷37份。問卷內容包括消費結構和消費理念兩大部分,問題大致包括:月消費額及伙食費用、通訊及網絡費用、戀愛支出、文娛方面、儲蓄方面、購物態度和理念以及消費的自我滿意度。

大學生的消費狀況調查結果

1、月生活費數量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22人選擇了500-1000,結合現行物價水平,總體消費還算合理。雖然個別消費較高,可能是受家庭消費跟其他因素的影響。

2、月生活費來源

調查數據顯示,33人選擇父母給予。這表明,大學生月生活費來源於父母給予,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學生有較強的經濟自立的思想意識,但在具體消費來源上卻出現了極大的傾向性——父母,要實現大學生經濟上的獨立,除了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樹立經濟自立的意識,關鍵在於還要社會上的給予更多的機會與支持。而且,學校也應該提供更多的幫助,使大學生在思想和經歷上共同成長。

3、月生活費狀況

統計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生活費狀況是剛好用完。由此可知,學生消費基本趨向理性化,但是也有部分同學任然出現不夠花的情況,説明個別同學的消費還存在不合理消費現象。

4、月生活費不夠用採取的措施

統計結果表明,當學生生活費不夠的情況下主要採取向同學借的方式,其次是向父母要跟自己做兼職。

5、生活費主要的用途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主要消費用於飲食和通訊方面,但在娛樂、服裝方面也佔了較大的比例,而用於學習方面的卻很低,這值得我們深思。

6、月伙食費狀況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用於伙食費的狀況主要集中在300-500元,500元以上這兩個區間,證明大學生在用於生活方面的支出佔了月生活費的大部分。

7、月購衣的花費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每月用於服裝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下,也有部分同學在服裝方面的支出過高在三百元以上,這需要適當的調整。

8、每月學習的花費

統計結果表明, 大學生平均每月用於學習方面的支出過低,大多都集中在30元以下。由此可見,學生應適當增加在學習方面的支出。

9、日常生活用品消費狀況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用於日常生活用品消費多集中在10元—60元之間,這在每月消費支出中是較為正常的。

10、每月上網的花費狀況

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大學生的上網費用在50元以下,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分同學上網時間較為合理,而有少部分同學的上網費用在200元以上,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11、每月話費狀況

統計結果表明,64.4%的同學每月話費支出在30—60元之間,對於依靠手機與家人、朋友等進行聯繫的大學生來説算合理。

12、每月交際花費狀況(包括戀愛消費)

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用於交際的花費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內,也有部分同學每月交際活動較多支出在兩百元以上。

13、生活費有盈餘的用途

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大學生財商也比較高,會把節餘的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分析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消費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5.4%的同學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59.5%的同學月消費在500--1000元之間,有29.8%的同學月消費在1000--1500元之間,有5.4%的同學有1500元以上高消費。 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現在高校校園裏,不乏這樣的“新新人類”,他們身上穿着阿迪達斯,腳蹬耐克運動鞋,胸前掛着新款手機,出入高級的娛樂場所,高消費學生,他們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來源於家庭供給、親友資助。在調查中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來源於家庭供給,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學和依靠助學金。由於生源來自不同地區,加之大學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生勉強維持學業,只有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者才比較自由、瀟灑,才可以衣、食、遊無憂。一般來講,農村學生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兩個集合的交集較大,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及城鎮生源與農村生源在消費上的差異,更多地體現為經濟狀況良好的生源與經濟狀況困難的生源的消費差異。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一差距會逐漸縮小,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

儲蓄觀念淡薄

通過調查及口頭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一部分同學每月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錢度日,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追求時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發現,同學之間的攀比遠不止是學習,還表現在生活(吃穿住用)、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 他們為了爭得所謂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超前購物消費,這是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一種很普遍的不良現象。他們為了爭得所謂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超前購物消費,這是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一種很普遍的不良現象。 同時還指出有時為了擁有一款時尚手機,不少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的“隨大流”。這種從眾行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人情交際消費愈演愈烈

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通訊手段的便捷,大學生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多,同學、朋友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密切。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通訊手段的便捷,大學生的社交活動越來越多,同學、朋友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大學生人情消費有蔓延之勢。同學過生日、入黨提幹、比賽獲獎、評上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視為不夠人情。請客者檔次越高,被請者的隨禮也就越高。在調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學生有“人性消費”,每月的人情消費超過了100元。人情“包袱”給一些並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建議和意見

總的來講,追求實用、理性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消費的存在。但是大學生消費的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如果對這些非理性消費行為不能及時引導扭轉,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影響家庭的經濟支配,增加父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甚至影響社會的未來及持續發展。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觀念要得到改善需要時間,不僅要學生自身,社會、學校、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

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數學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礎,需要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大學時代養成很好的理財習慣,平時適度地緊縮財政支出,為自己建立一個富有彈性的消費習慣,往往可以受益終生。要避免學生因花錢無度陷入“金融危機”。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個體差異大,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可通過心理諮詢、課外溝通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學生膨脹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費。

3、加強“新消費理念”的引導和教育、在大學校園形成良好“新消費”氛圍。面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及消費教育的誤區,作為學校,應該主動地加入到倡導、宣傳、教育“新消費運動”的隊伍中來,重視對學生進行“新消費理念”的培養及教育,加強對大學生“新消費理念”的指導力度。將“新消費教育”作為一項科普知識納入學校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中,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建立完整的消費教育網絡和教育體系,通過開展“新消費運動”講座、“新消費運動”知識競賽、建立“新消費”社團、“新消費”社會實踐等方式,向大學生倡導“健康、節約、環保、責任”的新型消費理念,倡導合理、適度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讓當代的天之驕子們接受一場“新消費運動”的洗禮,以扭轉大學生消費中錯誤的價值觀和消費方式,使他們作為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能夠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責任感,學會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4、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

5、對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4

方法:一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覆修改後形成,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瞭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願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他們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調查發現,有98.3%的學生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費在600元左右。像滿足以前意義上的“温飽”消費只佔總消費的三成,戀愛、人際交往、個人時尚用品等費用反而佔了日常消費的大頭。現在MP手機、筆記本電腦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品。目前,手機在同學中的佔有率超過90%,其中七成的同學使用高檔手機。56.7%的同學擁有電腦。但在擁有電腦的同學中,68%的同學將電腦用於玩遊戲、上網聊天等娛樂活動,只有少數同學是用電腦學習。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實踐引言:經濟騰飛的中國,人們無時無刻都在體驗消費,隨着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的職業以及今後人生走向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心理,引導大學生消費趨向成為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張志祥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脱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15

一項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17%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交際困難、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四大心理問題。

這項調查結果是6月25日發佈的,調查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訪問了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大學、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的1200名大學生。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一個多月來,我在公司部門領導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及關愛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綜合看來,我覺得自己還有以下的不足之處:

除交際困難外,學習就業壓力大、戀愛情感波動、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重要問題。

約有30%的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並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於內在衝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即將畢業的小張,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職位,心情極度沮喪。“我今年要從醫大畢業,卻沒有辦法進入好醫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是盲人,但卻是擇業時的盲人。”

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為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黃的學生説,“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脱。”

此次宣傳活動我們在準備宣傳材料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利用網絡、書刊等方式查閲各種環保知識宣傳資料。現將我此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及心得體會(針對“白色污染” )進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調查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抑鬱症狀,17%的人出現焦慮症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而且,學生心理問題分階段各不相同,一年級大學生集中表現為新生活適應問題,兼有學習問題、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出現的問題依次為人際交往、學習與事業、情感與戀愛;三年級集中在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人際交往、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則以擇業問題為多數,兼有戀愛問題、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等。而和城鎮大學生相比,農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更多一些。

過度的壓力使大學生們在情緒上容易失落苦悶。一名接受調查的大二學生説:“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和抑鬱,感到前途渺茫,對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來,即使遇到喜事,也毫無喜悦的心情。現在我睡不好,經常做噩夢。”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説,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衝突如果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為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粧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 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學生活已經匆匆過了一半,是時候該想想步入社會該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體驗一下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jr019g.html